精选的150文言诗词:高中必备文言文古诗词

150字左右的文言文或古诗文
聊斋志异 象粤中有猎兽者,挟矢如山。偶卧憩息,不觉沉睡,被象鼻摄而去。自分必遭残害。未几释置树下,顿首一鸣,群象纷至,四面旋绕,若有所求。前象伏树下,仰视树而俯视人,似欲其登。猎者会意,即足踏象背,攀援而升。虽至树巅,亦不知其意向所存。少时有狻猊来,众象皆伏。狻猊择一肥者,意将搏噬,象战栗,无敢逃者,惟共仰树上,似求怜拯。
猎者会意,因望狻猊发一弩,狻猊立殪。诸象瞻空,意若拜舞,猎者乃下,象复伏,以鼻牵衣,似欲其乘,猎者随跨身其上。象乃行至一处,以蹄穴地,得脱牙无算。猎人下,束治置象背。象乃负送出山,始返。
150字的文言文或诗词不带标点,少几个字没关系,不要少的10字以...
聊斋志异象粤中有猎兽者,挟矢如山.偶卧憩息,不觉沉睡,被象鼻摄而去.自分必遭残害.未几释置树下,顿首一鸣,群象纷至,四面旋绕,若有所求.前象伏树下,仰视树而俯视人,似欲其登.猎者会意,即足踏象背,攀援而升.虽至树巅,亦不知其意向所存.少时有狻猊来,众象皆伏.狻猊择一肥者,意将搏噬,象战栗,无敢逃者,惟共仰树上,似求怜拯.猎者会意,因望狻猊发一弩,狻猊立殪.诸象瞻空,意若拜舞,猎者乃下,象复伏,以鼻牵衣,似欲其乘,猎者随跨身其上.象乃行至一处,以蹄穴地,得脱牙无算.猎人下,束治置象背.象乃负送出山,始返.
一百五十字古文
班超投笔从戎班超字仲升,扶风平陵人,徐令彪之少子也。为人有大志,不修细节。然内孝谨,居家常执勤苦,不耻劳辱。有口辩,而涉猎书传。永平五年。兄固被召诣校书郎,超与母随至洛阳。家贫,常为官佣书以供养。久劳苦,尝辍业投笔叹曰:“大丈夫无它志略,犹当效傅介子、张骞立功异域,以取封侯,安能久事笔研间乎?”左右皆笑之。
超曰:“小子安知壮士志哉!”...
150字左右的的文言文?【急】最好多一点·如果好的话可以考虑追加...
《始得西山宴游记》柳宗元 原文:自余为戮人,居是州,恒惴栗.其隙也,则施施而行,漫漫而游.日与其徒上高山,入深林,穷回溪;幽泉怪石,无远不到.到则披草而坐,倾壶而醉,醉则更相枕以卧,卧而梦.意有所极,梦亦同趣.觉而起,起而归.以为凡是州之山有异态者,皆我有也,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今年九月二十八日,因坐法华西亭,望西山,始指异之.遂命仆人过湘江,缘染溪,斫榛莽,焚茅茷,穷山之高而止.攀援而登,箕踞而遨,则凡数州之土壤,皆在 衽席之下.其高下之势,岈然洼然,若垤若穴,尺寸千里,攒蹙累积,莫得遁隐;萦青 缭白,外与天际,四望如
一.然后知是山之特出,不与培*(土娄)为类.悠悠乎与灏气 俱,而莫得其涯;洋洋乎与造物者游,而不知其所穷.引觞满酌,颓然就醉,不知日之 入,苍然暮色,自远而至,至无所见,而犹不欲归.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然后知吾 向之未始游,游于是乎始,故为之文以志.是岁元和四年也.《始得西山宴游记》柳宗元 译文:自从我成了被贬受辱的人,居住在这个州里,经常惊恐不安.在那空闲的时候,就缓步地行走,漫无目的地游历,天天与我的同事、朋友上高山,入深林,走遍迂回曲折的溪流.凡是有幽泉怪石的地方,无论多远没有不到的;一到就拨开茅草坐下,倒出壶里的酒来尽情喝醉;醉了就互相枕着睡觉,睡着了作起梦来,心中想到哪里,梦也做到那里;醒来后即起来,起来后即回家.以为凡是这个州的山水有奇异姿态的,都为我所拥有、欣赏了,但未曾知道西山的怪异独特.今年九月二十八日,因为坐在法华西亭,了望西山,才开始指点着它并称道它的奇异.于是令仆人,渡过湘江,沿着染溪,砍伐丛生的草木,焚烧茂密的茅草,直至山的高处才停止.然后,我们攀援着登上山去,伸开两腿坐下,观赏风景,只见所有几州的土地,都在自己的坐垫下面.它们的高高下下的形势:山峰高耸,山谷凹陷,有的象小土堆,有的象洞穴;千里内外的景物近在眼前,种种景物聚集、缩拢在一块,没有能够逃离、隐藏在视线之外的;青山白水互相缠绕,视野之外的景物与高天相连,向四面眺望都是一样.然后知道这座山的卓然耸立,不与小丘同类.心神无穷无尽地与天地间的大气融合,没有谁知道它们的边界;无边无际,与大自然游玩,不知道它们的尽头.拿起酒杯来倒满酒,喝醉得身子倾倒,不知道太阳落山了.昏暗的晚色,从远处来临,来了就什么也看不见了,但还不想回家.心神凝住了,形体消散了,与万物暗暗地融合为一体.然后才知道我以前的游览不能算做游览,真正的游览从这一次才开始.所以为这次游览写了篇文章作为记述.这年,是元和四年.
一百五十字左右的古诗文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quē)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分,不见曦(x ī )月.至于夏水襄陵,沿溯(sù)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yǎn ) 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zhǔ)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少于150字的文言文算标点
王戎识李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人问之,答曰:“树在道旁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刘义庆《世说新语》)王戎七岁的时候,和小朋友们一道玩耍,看见路边有株李树,结了很多李子,枝条都被压断了.那些小朋友都争先恐后地跑去摘.只有王戎没有动.有人问他为什么不去摘李子,王戎回答说:“这树长在大路边上,还有这么多李子,这一定是苦李子.”摘来一尝,果然是这样.
一百五十字左右的古诗文有哪些
春江花月夜朝代:唐代作者:张若虚原文: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望相似 一作“只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
...
励志文言文150字左右
1汝南陈仲举,颍川李元礼二人,共论其功德,不能定先后。蔡伯喈评之曰:「陈仲举 强于犯上,李元礼严于摄下,犯上难,摄下易。」仲举遂在「三君」之下,元礼居「八俊」 之上。2庞士元至吴,吴人并友之。见陆绩、顾劭、全琮,而为之目曰:「陆子所谓驽马有逸 足之用,顾子所谓驽牛可以负重致远。」或问:「如所目,陆为胜邪?」曰:「驽马虽精 速,能致一人耳。
驽牛一日行百里,所致岂一人哉?」吴人无以难。「全子好声名,似汝南 樊子昭。」3顾劭尝与庞士元宿语,问曰:「闻子名知人,吾与足下孰愈?」曰:「陶冶世俗,与 时浮沉,吾不如子;论王霸之余策,览倚仗之要害,吾似有一日之长。」劭亦安其言。4司马文王问武陔:「陈玄伯何如其父司空?」陔曰:「通雅博畅,能以天下声教为己 任者,不如也;明练简至,立功立事,过之。
」5正始中,人士比论,以五荀方五陈:荀淑方陈□(宀是),荀靖方陈谌,荀爽方陈 纪,荀□(或彡)方陈群,荀觊方陈泰。又以八裴方八王:裴徽方王祥,裴楷方王夷甫,裴 康方王绥,裴绰方王澄,裴瓒方王敦,裴遐方王导,裴□(危页)方陈王戎,裴邈方王玄。7冀州刺史杨准二子乔与髦,俱总角为成器。准与裴□(危页)、乐广友善,遣见之。
□(危页)性弘方,爱乔之有高韵,谓准曰:「乔当及卿,髦小减也。」广性清淳,爱髦之 有神检,谓准曰:「乔自及卿,然髦尤精出。」淮笑曰:「我二儿之优劣,乃裴、乐之优 劣。」论者评之,以为乔虽高韵,而检不匝;乐言为得。然并为后出之俊。...
文言文名言名句
1. 如切如磋,如琢如磨。(《诗经·卫风·湛奥》)
2.言者无罪,闻者足戒。(《诗经·大序》)
3.它山之石,可以攻玉。(《诗经·小雅·鹤鸣》)
4.投我以桃,报之以李。(《诗经·大雅·抑》)
5.靡不有初,鲜克有终。(《诗经·大雅·荡》)
6.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屈原(离骚》)
7.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屈原(离骚》)
8.吾不能变心以从俗兮,团将愁苦而终穷。(屈原《涉江》)
9.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楚辞·卜居》)
10.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楚辞(离骚》)
11.其曲弥高,其和弥寡。(宋玉(对楚王问》)
12.满招损,谦受益。(《尚书》)
13.欲加之罪,何患无辞。(《左传·僖公十年》)
14.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
(《左传》)
15.辅车相依,唇亡齿寒。(《左传·僖公五年》)
16.武夫力而拘诸原,妇人暂而免诸国。(《左传·僖公三十二年至三十三年》)
17.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战国策·赵策))
18.亡羊补牢,犹未迟也。(《战国策·楚策》)
19.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孙子兵法·谋攻》)
20.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老子·六十四章))
21.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老子·五十八章))
22.天网恢恢,疏而不漏。(《老子·七十三章))
23.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老子))
24.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易经))
25.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论语·卫灵公》)
26.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论语·微子))
27.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颜渊》)
28.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论语·子罕》)
29.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为政》)
30.学而不厌,诲人不倦。(《论语·述两》)
31.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论语·述而》)
32.人无远虑,必有近忧。(《论语·卫灵公))
33.言必信,行必果。(《论语·子路))
34.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论语·学而))
35.有则改之,无则加勉。(《论语》)
36.是可忍,孰不可忍。
(《论语·八佾))
37.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论语·公冶长))
38.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庄子·养生主))
39.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管子·权修》)4O.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谁北则为枳。(《晏子春秋》)
41.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孟子·尽心上))
42.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梁惠王下))
43.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孟子·公孙丑))
44.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孟子·尽心上))
45.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孟子·公孙丑))
46.生于优患,死于安乐。(《孟子·告于下》)
47.富贵不能,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孟子·滕文公下》)
48.尽信书,不如无书。(《孟子·尽心下》)
49.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孟子·鱼我所欲也》)
50.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苟子·劝学))5l.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提,与之俱黑。(《苟子·劝学》)
52.千里之堤,溃于蚁穴。(《韩非子·喻老》)
53.流水不腐,户枢不蠹,动也。(《吕氏春秋·尽数))
54.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礼记·杂记))
55.一张一弛,文武之道。
(《礼记·杂记下》)
56.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礼记·学记》)
57.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礼记·中庸》)
58.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汉书·董仲舒传》)
59.塞翁失马,焉知非福。(《淮南子·人间训》)
60.失之毫厘,谬以千里。(《史记·太史公自序》)
61.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史记·李将军列传》)
62.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
(《史记淮阴侯列传》)
63.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史记》)
64.项庄舞剑,意在沛公。(《史记·项羽本记》)
65.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史记·项羽本记》)
66.人为刀俎,我为鱼肉。(《史记·项羽本记》)
67.不鸣则已,一鸣惊人。(《史记·滑稽列传》)
68.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国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抵贤圣发愤之所为作也。
(司马迁《报任安书》)
69.绳锯木断,水滴石穿。(班固《汉书》)
70.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家则无徒。(班固《汉书·东方朔传》)
71.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汉乐府《长歌行》)
72.行百里者,半于九十。(汉(逸诗句风雅逸篇四》)
73.失之东隅,收之桑榆。(范晔(后汉书·冯异传))
74.精诚所至,金石为开。(范晔(后汉书·广陵思王荆传》)
75.盛名之下,其实难副。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黄琼传))
76.不人虎穴,焉得虎子。(范晔《后汉书·班超传))
77.疾风知劲草,岁寒见后凋 。(范晔《后汉书》)
78.老骥伏枥 志在千里:暮年,壮心小已。(曹操《龟虽寿》)
79.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诸葛亮《后出师表》)
80.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诸葛亮《诫子书》)
81.勿以恶...
求修改病句(有修改方法的)150句,和高中文言文句子翻译150句(...
展出几千年前刚出土的文物。(应将“几千年前”调至“文物”前)4:有人主张接受,有人反对。(应在“敢搏”后加“的精神”)
(4)关联词语残缺: 例:这次学术会,收获很大:父亲逝世离现在已整整九年了,他们在判断着,他们在探索着,得到了老师和同学们的赞扬。(应改为“由于这样好的成绩,她得到了老师和同学们的赞扬”)
(2)缺谓语 例、赘余
(1)堆砌 例:现在渔民自己选出了行政组长,负责掌握渔民的生活及生产的管理。
(“掌握”应删去。 (“这种主张”到底是指“接受”,还是“反对”,他们在寻找着。)
(二)搭配不当。
1、主谓搭配不当:对于自己的路,他们在思考着:几年来:上海文艺出版社会出版的《生存》: 例,又虚心地征求了专家们的意见。如果用反问句,应是“那怎么会有好的成绩呢?”如果用判断句,应是“成绩不好是可想而知的”:他的革命精神时刻浮现在我眼前。
(“精神”与“浮现”不能构成主谓关系,可将“精神”改为“形象”)
2、动宾搭配不当: 例最佳答案病句类型
(一)语序不当 语序不当常见的情况有:
1、定语和中心语的位置颠倒: 例:我国棉花的生产,长期不能自给: 例,劳动人民吃不饱: 例。)
4、否定失当。还是“妈妈”心里着急呢: 例:对于自己的路,他们在探索着,终于夺得了冠军。
(应删去“离现在”。)
7、分句位置不当:他是多少个死难者中幸免的一个。(既然“幸免”,自然是没有死,穿不暖的生活。(或去掉“的生活”,或在“吃”前加“过着”)
(3)缺宾语:他如果不能实事求是。(究竟是“妹妹”心里着急呢,他同意这种主张。”或将第二分句改成一面性的,可以改为“认真”、“慎重”等)
4、一面与两面搭配不当 例,他们在判断着,他们在寻找着。
(“棉花的生产”应为“生产的棉花”)2,不宜并列,应说“各学科的专家和其他人才”)
3、强加因果: 例、句子歧义: 例:妹妹找不到爸爸妈妈心里很着急,还缺乏各项科学专家和各项人才。(各项人才包括科学家:一年来、整理民歌,积累了大量的资料。(“纪念”的只能是“三八节”,不能是“到来”)
3、修饰语和中心语搭配不当: 例:我们严肃地研究了职工们的建议,破坏了句子结构和语气的完整,事业就会受到损失。
(“他”应移到“如果”的后面)6。)
(3)可有可无 例,他们在思考着。(应改为,不过句子结构要调整为“干部深入群众是做好救灾工作的决定条件”。)5,他无时无刻不忘搜集、主客颠倒: 例:奥斯特洛夫斯基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对于中国青年是不陌生的。(应改为:他们胸怀祖国,放眼世界,那怎么可能有好成绩是可想而知。
(把反问句和判断句式糅在一起。)
(四)结构混乱
(1)句式杂糅 例:你不认真学习:纪念三领先节的到来。这句话有两种改法:把第一个分句改成两面性的“生产救灾工作做得好不好: 例?可在“爸爸”和”妈妈”中间加逗号,也可在“爸爸”前加逗号)
(六)不合逻辑:
1、自相矛盾、范围不清: 例:从事业的发展上看: 例、把状语放在定语的位置上;就”)
(三)成分残缺或赘余
1、成分残缺
(1)缺主语,时间并不长。)
(2)语句杂糅 例、多层状语语序不当。 例:我们再也不是任意被列强欺侮的国家了。(应将“任意”调至“欺侮”之前)
5、关联词语位置不当,获得了一定的工作经验。(第
二、第三个“工作”应删去: 例:由于她这样好的成绩,理由不充分,妇女工作已打下了相当的工作基础:做好生产救灾工作决定于干部作风是否深入,大力发扬了敢拼敢搏,决定于干部是否深入群众。
)
(2)重复 例。(“做好”是一面性的,“是否深入”是两面性的。此外“作风是否深入”也讲不通,交代不清。)2?还是“爸爸”“妈妈”心里着急呢,应该是“干部是否深入群众”。(“严肃”不能修饰“研究”。(“无时无刻”即“任何时候都”、关联词语搭配不当: 例:既然你来了,我也该走了。(“既然”和“也”不能搭配使用,应将“也”改为": 例: 例:旧社会,怎么能说是“死难中的一个呢”?)
2:我两次看见他从这个工厂走出来,我才知道这个热心帮助病人的老人原来是个工人。(凭两次看见老人从工厂里走出来就断定他是工人:中国青年对奥斯特洛夫斯基的,作者是一位蜇居海外二十多年的加拿大籍华裔作者之手。(去掉句末的“作者之手”)
(五)表意不明
1、指代不明。(应在“时间”前加“尽管”一词)2: 例:应该发挥广大青年的充分的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