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汤圆的诗句
男女老幼围桌边,一家同吃上元丸。 摇篮血迹难割离,叶落归根是正理,灯火辉煌。 月满冰轮,灯烧陆海,沸地笙歌赛社神。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 不见去年人。 《汴京元夕》 (明)李梦阳 中山孺子倚新妆,郑女燕姬独擅场。 齐唱宪王春乐府; 风雨夜深人散尽,孤灯犹唤卖汤元。 诗曰 (宋)姜白石 贵客钩帘看御街, 金梁桥外月如霜。
《元 宵》 (明) 唐寅 有灯无月不娱人,有月无灯不算春。 春到人间人似玉,了却两岸长相思,骨肉团聚满心喜。 怕的是灯暗光芒,人静荒凉,煮汤圆,市中珍品一时来。 见说马家滴粉好,试灯风里卖元宵。 《元宵月正圆》 闽南歌谣 闹元宵,月正圆,闽台同胞心相依, 扶老携幼返故里, 灯烧月下月如银。 满街珠翠游村女,泪湿春衫袖 诗曰 (宋)姜白石 元宵争看采莲船,人踏春阳。
三美事方堪胜赏,角品南楼,月下西厢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欧阳修 生查子 欧阳修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月上柳梢头,宝马香车拾坠钿, 帘前花架无行路,不得金钱不肯回。 (注:珍品这里指元宵) 折桂令 元宵 (元)失名 爱元宵三五风光,月色婵娟,人约黄昏后。 不展芳尊开口笑,如何消得此良辰。
《上元竹枝词》 (清)符曾 桂花香馅裹胡桃。 热泪盈眶啥滋味?久别重逢分外喜! 闹元宵,江米如珠井水淘,四无情可恨难长...
描写“汤圆”的诗句有哪些?
今夕是何夕,团圆事事同。汤官巡旧味,灶婢诧新功。星灿乌云里,珠浮浊水中。岁时编杂咏,附此说家风。——周必大《元宵煮浮圆子》桂花香馅裹胡桃,江米如珠江水淘。见说谁家滴粉好,试灯风里卖元宵。(《上元竹枝词》)诗曰 (宋)姜白石 贵客钩帘看御街,市中珍品一时来, 帘前花架无行路,不得金钱不肯回。《元宵月正圆》闽南歌谣 闹元宵,月正圆,闽台同胞心相依, 扶老携幼返故里,了却两岸长相思。
热泪盈眶啥滋味?久别重逢分外喜! 闹元宵,煮汤圆,骨肉团聚满心喜, 男女老幼围桌边,一家同吃上元丸。 摇篮血迹难割离,叶落归根是正理。 1.释义:诗中说明了吃元宵象征团圆之意。开始元宵称为"汤圆",因它飘在碗里,像是一轮明月挂在天际。天上月圆,碗里汤圆,家人团圆,正如台湾民歌《卖汤圆》中唱的:"一碗汤圆满又满,吃了汤圆好团圆。
"以象征团圆吉利之意。因汤圆最初只专在元宵节上市供应,久而久之,便直接呼它为元宵了。 参考资料 知乎:
1.https://zhuanlan.zhihu.com/p/20561543...
关于冬至吃汤圆的谚语、诗词、俗语。
男女老幼围桌边,一家同吃上元丸。 摇篮血迹难割离,叶落归根是正理,灯火辉煌。 月满冰轮,灯烧陆海,沸地笙歌赛社神。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 不见去年人。 《汴京元夕》 (明)李梦阳 中山孺子倚新妆,郑女燕姬独擅场。 齐唱宪王春乐府; 风雨夜深人散尽,孤灯犹唤卖汤元。 诗曰 (宋)姜白石 贵客钩帘看御街, 金梁桥外月如霜。
《元 宵》 (明) 唐寅 有灯无月不娱人,有月无灯不算春。 春到人间人似玉,了却两岸长相思,骨肉团聚满心喜。 怕的是灯暗光芒,人静荒凉,煮汤圆,市中珍品一时来。 见说马家滴粉好,试灯风里卖元宵。 《元宵月正圆》 闽南歌谣 闹元宵,月正圆,闽台同胞心相依, 扶老携幼返故里, 灯烧月下月如银。 满街珠翠游村女,泪湿春衫袖 诗曰 (宋)姜白石 元宵争看采莲船,人踏春阳。
三美事方堪胜赏,角品南楼,月下西厢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欧阳修 生查子 欧阳修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月上柳梢头,宝马香车拾坠钿, 帘前花架无行路,不得金钱不肯回。 (注:珍品这里指元宵) 折桂令 元宵 (元)失名 爱元宵三五风光,月色婵娟,人约黄昏后。 不展芳尊开口笑,如何消得此良辰。
《上元竹枝词》 (清)符曾 桂花香馅裹胡桃。 热泪盈眶啥滋味?久别重逢分外喜! 闹元宵,江米如珠井水淘,四无情可恨难长...
描写“汤圆”的诗句有哪些?
今夕是何夕,团圆事事同。汤官巡旧味,灶婢诧新功。星灿乌云里,珠浮浊水中。岁时编杂咏,附此说家风。——周必大《元宵煮浮圆子》桂花香馅裹胡桃,江米如珠江水淘。见说谁家滴粉好,试灯风里卖元宵。(《上元竹枝词》)诗曰 (宋)姜白石 贵客钩帘看御街,市中珍品一时来, 帘前花架无行路,不得金钱不肯回。《元宵月正圆》闽南歌谣 闹元宵,月正圆,闽台同胞心相依, 扶老携幼返故里,了却两岸长相思。
热泪盈眶啥滋味?久别重逢分外喜! 闹元宵,煮汤圆,骨肉团聚满心喜, 男女老幼围桌边,一家同吃上元丸。 摇篮血迹难割离,叶落归根是正理。 1.释义:诗中说明了吃元宵象征团圆之意。开始元宵称为"汤圆",因它飘在碗里,像是一轮明月挂在天际。天上月圆,碗里汤圆,家人团圆,正如台湾民歌《卖汤圆》中唱的:"一碗汤圆满又满,吃了汤圆好团圆。
"以象征团圆吉利之意。因汤圆最初只专在元宵节上市供应,久而久之,便直接呼它为元宵了。 参考资料 知乎:
1.arc_8">铁关金锁彻明开 - 崔液 (唐) - 《上元夜》见说马家滴粉好,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 辛弃疾 (宋) - 《青玉案·元夕》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 - 苏味道 (唐) - 《正月十五夜》玉漏银壶且莫催,试灯风里卖元宵 - 清代 - 《上元竹枝词》缛彩遥分地,繁光远缀天 - 卢照邻 (唐) - 《十五夜观灯》中山孺子倚新妆,郑女燕姬独擅场 - 李梦阳 (明) - 《汴京元夕》三百内人连袖舞,一时天上著词声 - 张祜 (唐) - 《正月十五夜灯》不见去年人袨服华妆着处逢,六街灯火闹儿童 - 元好问 (宋) - 《京都元夕》欲向海天寻月去,五更飞梦渡鲲洋 - 丘逢甲 (近代) - 《元夕无月·其二》蓦然回首...
关于春节元宵的诗词
春节:1 《元日》 王安石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2 《田家元日》 孟浩然 昨夜斗回北,今朝岁起东;我年已强壮,无禄尚忧农。桑野就耕父,荷锄随牧童;田家占气候,共说此年丰。3 《除夜》来鹄 事关休戚已成空,万里相思一夜中。 愁到晓鸡声绝后,又将憔悴见春风。4 《元日 玉楼春》毛滂 一年滴尽莲花漏,碧井屠苏沉冻酒。
晓寒料峭尚欺人,春态苗条先到柳。 佳人重劝千长寿,柏叶椒花芬翠袖。 醉乡深处少相知,只与东君偏故旧。5 《拜年》文征明 不求见面惟通谒,名纸朝来满敝庐。 我亦随人投数纸,世情嫌简不嫌虚。元宵节:1 《上元夜》 崔液 玉漏铜壶且莫催,铁关金锁彻夜开; 谁家见月能闲坐,何处闻灯不看来。

吃汤圆的诗词_汤圆的诗词
2 《十五夜观灯》 卢照邻 锦里开芳宴,兰红艳早年。 缛彩遥分地,繁光远缀天。 接汉疑星落,依楼似月悬。 别有千金笑,来映九枝前。3 《正月十五夜灯》 张祜 千门开锁万灯明,正月中旬动地京。 三百内人连袖舞 ,一进天上著词声。4 《诗曰》 李商隐 月色灯山满帝都,香车宝盖隘通衢。身闲不睹中兴盛, 羞逐乡人赛紫姑。5 《青玉案 元夕》 (宋)辛弃疾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 宝马雕车香满路,凤萧声动,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 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元宵节诗词选 《元夕于通衢建灯夜升南楼》(隋) 隋炀帝 法轮天上转,梵声天上来; 灯树千光照,花焰七枝开。
月影疑流水,春风含夜梅; 燔动黄金地,钟发琉璃台。 《正月十五夜》(唐) 苏道味 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 灯树千光照。明月逐人来。 游妓皆穠李,行歌尽落梅。 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 《上元夜》(唐)崔液 玉漏铜壶且莫催,铁关金锁彻夜开; 谁家见月能闲坐,何处闻灯不看来。 《十五夜观灯》(唐)卢照邻 锦里开芳宴,兰红艳早年。
缛彩遥分地,繁光远缀天。 接汉疑星落,依楼似月悬。 别有千金笑,来映九枝前。 正月十五夜灯(唐)张祜 千门开锁万灯明,正月中旬动地京。 三百内人连袖舞 ,一进天上著词声。 诗曰(唐)李商隐 月色灯山满帝都,香车宝盖隘通衢。 身闲不睹中兴盛, 羞逐乡人赛紫姑。 诗曰(宋)姜白石 元宵争看采莲船,宝马香车拾坠钿; 风雨夜深人散尽,孤灯犹唤卖汤元。
诗曰(宋)姜白石 贵客钩帘看御街,市中珍品一时来, 帘前花架无行路,不得金钱不肯回。(注:珍品这里指元宵) 《青玉案 元夕》(宋)辛弃疾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 宝马雕车香满路,凤萧声动,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 那人却在,火阑珊处。 《生查子 元夕 》(宋)欧阳修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月到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 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 《京都元夕》 (元)元好问 袨服华妆着处逢 ,六街灯火闹儿童 。 长衫我亦何为者 ,也在游人笑语中 。 折桂令 元宵(元)失名 爱元宵三五风光,月色婵娟,灯火辉煌。 月满冰轮,灯烧陆海,人踏春阳。 三美事方堪胜赏,四无情可恨难长。 怕的是灯暗光芒,人静荒凉,角品南楼,月下西厢。
《汴京元夕》 (明)李梦阳 中山孺子倚新妆,郑女燕姬独擅场。 齐唱宪王春乐府, 金梁桥外月如霜。 《元 宵》 (明) 唐寅 有灯无月不娱人,有月无灯不算春。 春到人间人似玉, 灯烧月下月如银。 满街珠翠游村女,沸地笙歌赛社神。 不展芳尊开口笑,如何消得此良辰。 《元夜踏灯》(清)董舜民 百枝火树千金屧,宝马香尘不绝。
飞琼结伴试灯来,忍把檀郎轻别。

吃汤圆的诗词_汤圆的诗词
一回佯怒,一回微笑,小婢扶行怯。 石桥路滑缃钓蹑,向阿母低低说。 妲娥此夜悔还无?怕入广寒宫阙。 不如归去,难畴畴昔,总是团圆月。 《上元竹枝词》(清)符曾 桂花香馅裹胡桃,江米如珠井水淘。 见说马家滴粉好,试灯风里卖元宵。 《元夕影永冰灯》 (清)唐顺之 正怜火树千春妍,忽见清辉映月阑。出海鲛珠犹带水,满堂罗袖欲生寒。 烛花不碍空中影,晕气疑从月里看。 为语东风暂相借,来宵还得尽余欢。 《元夕无月》(清)丘逢甲 三年此夕无月光,明月多应在故乡。 欲向海天寻月去,五更飞梦渡鲲洋。 《元宵月正圆》闽南歌谣 闹元宵,月正圆,闽台同胞心相依, 扶老携幼返故里,了却两岸长相思。 热泪盈眶啥滋味?久别重逢分外喜! 闹元宵,煮汤圆,骨肉团聚满心喜, 男女老幼围桌边,一家同吃上元丸。
摇篮血迹难割离,叶落归根是正理。”
关于元宵节的诗句
元宵节诗词选: 《正月十五夜》(唐) 苏道味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灯树千光照。明月逐人来。游妓皆穠李,行歌尽落梅。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 《上元夜》(唐)崔液玉漏铜壶且莫催,铁关金锁彻夜开;谁家见月能闲坐,何处闻灯不看来。《十五夜观灯》(唐)卢照邻锦里开芳宴,兰红艳早年。缛彩遥分地,繁光远缀天。接汉疑星落,依楼似月悬。
别有千金笑,来映九枝前。正月十五夜灯(唐)张祜千门开锁万灯明,正月中旬动地京。三百内人连袖舞 ,一进天上著词声。诗曰(唐)李商隐 月色灯山满帝都,香车宝盖隘通衢。身闲不睹中兴盛, 羞逐乡人赛紫姑。诗曰(宋)姜白石元宵争看采莲船,宝马香车拾坠钿;风雨夜深人散尽,孤灯犹唤卖汤元。诗曰(宋)姜白石贵客钩帘看御街,市中珍品一时来,帘前花架无行路,不得金钱不肯回。
(注:珍品这里指元宵)《青玉案 元夕》(宋)辛弃疾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萧声动,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 那人却在,火阑珊处。《生查子 元夕 》(宋)欧阳修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到柳梢头,人约黄昏后。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
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京都元夕》 (元)元好问袨服华妆着处逢 ,六街灯火闹儿童 。长衫我亦何为者 ,也在游人笑语中 。折桂令 元宵(元)失名爱元宵三五风光,月色婵娟,灯火辉煌。月满冰轮,灯烧陆海,人踏春阳。三美事方堪胜赏,四无情可恨难长。怕的是灯暗光芒,人静荒凉,角品南楼,月下西厢。《汴京元夕》 (明)李梦阳中山孺子倚新妆,郑女燕姬独擅场。
齐唱宪王春乐府, 金梁桥外月如霜。《元 宵》 (明) 唐寅有灯无月不娱人,有月无灯不算春。春到人间人似玉, 灯烧月下月如银。满街珠翠游村女,沸地笙歌赛社神。 不展芳尊开口笑,如何消得此良辰。

吃汤圆的诗词_汤圆的诗词
《元夜踏灯》(清)董舜民百枝火树千金屧,宝马香尘不绝。飞琼结伴试灯来,忍把檀郎轻别。一回佯怒,一回微笑,小婢扶行怯。石桥路滑缃钓蹑,向阿母低低说。妲娥此夜悔还无?怕入广寒宫阙。不如归去,难畴畴昔,总是团圆月。《上元竹枝词》(清)符曾桂花香馅裹胡桃,江米如珠井水淘。见说马家滴粉好,试灯风里卖元宵。《元夕影永冰灯》 (清)唐顺之正怜火树千春妍,忽见清辉映月阑。出海鲛珠犹带水,满堂罗袖欲生寒。烛花不碍空中影,晕气疑从月里看。 为语东风暂相借,来宵还得尽余欢。《元夕无月》(清)丘逢甲三年此夕无月光,明月多应在故乡。欲向海天寻月去,五更飞梦渡鲲洋。《元宵月正圆》闽南歌谣闹元宵,月正圆,闽台同胞心相依,扶老携幼返故里,了却两岸长相思。
热泪盈眶啥滋味?久别重逢分外喜!闹元宵,煮汤圆,骨肉团聚满心喜,男女老幼围桌边,一家同吃上元丸。摇篮血迹难割离,叶落归根是正理。”
【求;文中找出一句描写汤圆的句子当我们合家围坐在小圆桌前吃汤...
元宵和汤圆1、汤圆和元宵的区别汤圆是「包」出来的,表皮光滑黏糯。元宵是「滚」出来的,表皮干燥松软。 汤圆有缝,而元宵没缝;北方滚元宵,南方包汤圆;汤圆简易;元宵难。 汤圆是将馅填入糯米团中再包起来,因此有缝,而且搓的较为光滑圆润。而元宵则是先将馅切成小方块,放在糯米粉中筛滚,像滚雪球一样慢慢变大,因此表面不甚光滑,而且较为粗糙干燥,没有缝隙。
由于制作工艺不同,元宵吃起来的口感要比汤圆更为粗糙,软糯且富有嚼劲,饱腹感比汤圆更强。 元宵常用甜馅儿 汤圆酸甜咸辣皆有元宵一般采用甜味馅料,如猪油豆沙、黑芝麻、枣泥、果仁、山楂等。汤圆的馅料相比更为丰富,酸甜咸辣皆有,食材花样也百变。如水果汤圆、粗粮汤圆、肉丁汤圆等品牌速冻汤圆都热卖于各大超市。 2、南方吃汤圆,北方吃元宵为什么名字不一样,其实是因为地理位置不一样,名字难免有差异,吃法上面也会有差异。
不过都是寓意团团圆圆和和美美的意思。 元宵节,亦称为上元节、元夕、小正月、小年或春灯节。时间是每年的农历正月十五。元宵节起源自中国,关于元宵节的由来,说法很多。 元宵节吃元宵的习俗大约形成于宋代。据记载,唐朝时,元宵节吃“面茧”“圆不落角”。到了南宋,出现了“乳糖圆子”,这应该就是汤圆的前身。宋代周必大所写的《元宵煮浮圆子》诗,里面有“星灿乌云里,珠浮浊水中”的诗句。
及至明朝,“元宵”的称呼就比较多了。 民俗专家表示,元宵一开始多被称为“汤圆”,因为它开锅之后漂在水上,煞是好看,让人联想到一轮明月挂在云空。天上明月,碗里汤圆,家家户户团团圆圆,象征着团圆吉利。因此,吃元宵表达的是人们喜爱阖家团圆的美意。 汉武帝正月上辛夜在甘泉宫祭祀“太一”的活动,被后人视作正月十五祭祀天神的先声。
正月十五真正作为民俗节日是在汉魏之后,东汉佛教文化的传入,对于形成过元宵节的风俗有着重要的推动意义。本称“上元”是农民祈求丰收的日子,也是道教的天官诞。人们在田野持火把驱赶虫兽,希望减轻虫害,祈祷获得好收成。这天是第一个月圆之夜,人们也在这天祭月和赏月,祈求丰收。 有说法认为,汉武帝时听从谬忌之说,对于太一神十分虔诚,在甘泉宫修建太一祠坛,无论是伐南越、得天马,甚至冬至也要祭祀太一神,在正月十五日祭太一神最隆重,从黄昏开始,通宵达旦用的灯火祭祀,加上夜晚常有流星经过祠坛之上,从此形成了正月十五张灯结彩的习俗。
北方人更习惯元宵,南方人更习惯汤圆。但是随着近年来汤圆生产逐步机械化,采用速冻工艺,保质期延长,进入北方市场,不少北方人也接受了汤圆,汤圆基本上在全国范围内被广泛接受,市面超市里卖的大多都是汤圆。相对来说,元宵工艺传统,基本上是手工生产,需要寒冷的天气,保质期很短,大多是现地制售,局限性比较大。 由于元宵或汤圆的主要成分都是糯米,黏性高不易消化,而馅料无论甜咸,都属高热量高油脂,因此专家提醒患有胃肠道疾病、肾病、慢性胰腺炎、消化能力较差的老年人和儿童、体重超重者,应少吃或不吃。
1、

吃汤圆的诗词_汤圆的诗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