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诗句

带乐字的古诗词 带有乐字的古诗句

184 坐标: 102972 目录:/dai/

精选的带乐字的古诗词 带有乐字的古诗句


1、《观书》明-于谦原文: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 眼前直下三千字,胸次全无一点尘。 活水源流随处满,东风花柳逐时新。 金鞍玉勒寻芳客,未信我庐别有春。译文:我对书籍的感情就像是多年的朋友,无论清晨还是傍晚忧愁还是快乐总有它的陪伴。眼前浏览过无数的文字后,胸中再无半点尘世间世俗的杂念。新鲜的想法源源不断的涌来用之不竭,像东风里花柳争换得形色簇新。漫跨着金鞍,权贵们犹叹芳踪难寻,谅也不信这书斋里别有春景。


2、《秋风辞》 汉 - 刘彻原文:秋风起兮白云飞,草木黄落兮雁南归。 兰有秀兮菊有芳,怀佳人兮不能忘。 泛楼船兮济汾河,横中流兮扬素波。 箫鼓鸣兮发棹歌,欢乐极兮哀情多。 少壮几时兮奈老何!译文:秋风刮起,白云飞。草木枯黄雁南归。秀美的是兰花呀,芳香的是菊花。思念美人难忘怀。乘坐着楼船行驶在汾河上,划动船桨扬起白色的波浪。吹起箫来打起鼓,欢乐过头哀伤多。年轻的日子早过去,渐渐衰老没奈何。


3、《春日偶成》 宋-程颢原文:云淡风轻近午天,傍花随柳过前川。 时人不识余心乐,将谓偷闲学少年。译文:云儿淡,风儿轻,时近春日中午,傍着花,随着柳,我向河岸漫步。这惬意的春游呀,人们并不了解,将会说我忙里偷闲,强学少年童。
4、《端午三首》 宋-赵蕃原文:谩说投诗赠汨罗,身今且乐奈渠何。 尝闻求福木居士,试向艾人成祝呵。

忠言不用竟沉死,留得文章星斗罗。 何意更觞昌歜酒,为君击节一长歌。 年年端午风兼雨,似为屈原陈昔冤。 我欲于谁论许事,舍南舍北鹁鸠喧。译文:都说作诗是为了赠汨罗江,作为当今的快乐又奈何。我曾经听说对木雕神像祈求幸福,试着向艾人祝福啊!明明是忠言,却不被楚王采纳,最后落得个沉江而死的下场,但是留下的文章却像星星一样永垂不朽。再倒一杯昌歜酒?

为屈原而击节歌唱吧!每年端午节都会下雨刮风,像是为屈原喊冤陈情。我想要找人谈谈这些心事,去玩只有屋舍南北的鹁鸠。


5、《留别妻》 汉-苏武原文:结发为夫妻,恩爱两不疑。欢娱在今夕,嬿婉及良时。征夫怀远路,起视夜何其?参辰皆已没,去去从此辞。行役在战场,相见未有期。握手一长叹,泪为生别滋。努力爱春华,莫忘欢乐时。

生当复来归,死当长相思。译文:和你结发成为夫妻,就从没怀疑与你恩爱到老。和你相爱缠绵陶醉在今夜幸福的时刻,多么美好的时光呀!可是明天我就要为国远行,不得不起来看看天亮没亮是什么时候了。当星辰隐没在天边时,我就不得不与你辞别了,因为要到战场上这一走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与你团聚。与你依依不舍长时间的握着手也是幸福的,相互不由自主的流泪是因为这可能是你我今生的最后一面。

我倍加珍惜现在幸福的每分每秒,我永远也不会忘了和你相爱,这么幸福欢乐的时光。如果我有幸能活着,一定会回到你身边。如果我不幸死了,也会永远想你……

古诗,带乐字的

春日偶成 程颢 云淡风轻过午天,傍花随柳过前川.时人不识余心乐,将谓偷闲学少年.伤春 杨万里 准拟今春乐事浓,依然枉却一东风。年年不带看花眼,不是愁中即病中。河湟 杜牧 元载相公曾借箸,宪宗皇帝亦留神。旋见衣冠就东市,忽遗弓剑不西巡。牧羊驱马虽戎服,白发丹心尽汉臣。唯有凉州歌舞曲,流传天下乐闲人硕鼠 诗经

硕鼠硕鼠,无食我黍!三岁贯女,莫我肯顾。逝将去女,适彼乐土。乐土乐土,爰得我所?硕鼠硕鼠,无食我麦!三岁贯女,莫我肯德。逝将去女,适彼乐国。乐国乐国,爰得我直?硕鼠硕鼠,无食我苗!三岁贯女,莫我肯劳。逝将去女,适彼乐郊。乐郊乐郊,谁之永号?上元应制 蔡襄 高列千峰宝炬森,端门方喜翠华临。宸游不为三元夜,乐事还同万众心。

天上清光留此夕,人间和气阁春阴。要知尽庆华封祝,四十余年惠爱深。上元应制 王硅 雪消华月满仙台,万烛当楼宝扇开。双凤云中扶辇下,六鳌海上驾山来。镐京春酒沾周宴,汾水秋风陋汉才。一曲升平人尽乐,君王又进紫霞杯。

带乐字的古诗有哪些?


1、《乐游原》唐李商隐万树鸣蝉隔岸虹,乐游原上有西风。羲和自趁虞泉宿,不放斜阳更向东。
2、《菩萨蛮·如今却忆江南乐》

带乐字的古诗词_带有乐字的古诗句

带乐字的古诗词_带有乐字的古诗句
五代韦庄如今却忆江南乐,当时年少春衫薄。骑马倚斜桥,满楼红袖招。翠屏金屈曲,醉入花丛宿。此度见花枝,白头誓不归。
3、《采桑子·谁翻乐府凄凉曲》清 纳兰性德谁翻乐府凄凉曲?风也萧萧,雨也萧萧,瘦尽灯花又一宵。不知何事萦怀抱,醒也无聊,醉也无聊,梦也何曾到谢桥。


4、《岁除夜会乐城张少府宅》唐 孟浩然畴昔通家好,相知无间然。续明催画烛,守岁接长筵。旧曲梅花唱,新正柏酒传。客行随处乐,不见度年年。
5、《登乐游原》唐 张祜几年诗酒滞江干,水积云重思万端。今日南方惆怅尽,乐游原上见长安。

以乐字开头古诗词

乐游原上清秋节,咸阳古道音尘绝。--忆秦娥 李白 避贤初罢相,乐圣且衔杯。--罢相作 李适之 乐幽心屡止,遵事迹犹遽。--东郊 韦应物 钓车子,橛头船,乐在风波不用仙。--渔父 张志和 多景楼中,尊酒相逢,乐事回头一笑空。采桑子 苏轼 曾逐东风拂舞筵,乐游春苑断肠天。--柳 李商隐宸游不为三元夜,乐事还同万众心--上元应制 蔡襄

悲莫悲兮生别离,乐莫乐兮新相知。--九歌 少司命 屈原 乐只君子,天子命之,乐只君子,福禄申之。--采菽 诗经 乐彼之园,爰有树檀,其下宅萚。--鹤鸣 诗经 乐共饮食到黄昏。多驾合坐,万岁长,宜子孙。--气出唱 曹操 乐饮过三爵,缓带倾庶羞。--箜篌引 曹植 乐宫多暇豫,望苑暂回舆。--奉和山池 庾信 玳弦急管曲复终,乐极哀来月东出。--观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行并序 杜甫

欲把一麾江海去,乐游原上望昭陵。----将赴吴兴登乐游原 杜牧 乐毅倘再生,于今亦奔亡。--经乱离后天恩 李白

名字中带乐字的古诗人

白居易,字乐天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带有乐字的诗句

不详事君同乐义同忧,那校糟糠满志休。 【东阳夜怪诗 其七】元稹南郡生徒辞绛帐,东山妓乐拥油旌。 【奉和荥阳公离筵作】王志安末劫兰香科下人,衣冠礼乐与君臣。 【刺当涂者】王建移来女乐部头边,新赐花檀木①五弦。 【宫词一百首 其四十七】王涯二月春风遍柳条,九天仙乐奏云韶。 【汉苑行】包佶一世荣枯无异同,百年哀乐又归空。 【观壁卢九想图】

司空图移取碧桃花万树,年年自乐故乡春。 【携仙箓九首 其九】白居易明月春风三五夜,万人行乐一人愁。 【长安正月十五日】若使启期兼解醉,应言四乐不言三。 【琴酒】世事平分众所知,何尝苦乐不相随。 【履道居三首 其三】起坐思量更无事,身心安乐复谁知。 【睡觉偶吟】平阳音乐随都尉,留滞三年在浙东。 【寄明州于驸马使君三绝句 其二】

因我疏慵休罢早,遣君安乐岁时多。 【自戏三绝句 心重荅身】獭捕鱼来鱼跃出,此非鱼乐是鱼惊。 【池上寓兴二绝 其一】池上今宵风月凉,闲教少乐理霓裳。 【梦得得新诗】刘禹锡日暮江头①闻竹枝,南人行乐北人悲。 【踏歌词(一作行)四首 其四】二十馀年别帝京,重闻天乐不胜情。 【与歌者何戡】李白且从康乐寻山水,何必东游入会稽。 【与谢良辅游泾川陵岩寺】

李约君王游乐万机轻,一曲霓裳四海兵。 【过华清宫】杜牧日晴空乐下仙云,俱在凉亭送使君。 【醉倒】杨巨源君王听乐梨园煖,翻到云门第几声。 【听李凭弹箜篌二首 其一】

带乐乐字字的赞美古诗词

乐成思治人,乐善积深恩。字人修祖德,字字灵珠颗。乐吹天上曲,乐道辞荣禄。字字化为金,字字化为金。乐聚南宫宴,乐和天易感。

带乐字的古诗词_带有乐字的古诗句

带乐字的古诗词_带有乐字的古诗句
字形知国号,字形知国号。

求古诗名字第一个字是乐字的古诗(所有)!!急啊!!!

乐游原李商隐 向 晚 意 不 适, 驱 车 登 古 原。 夕 阳 无 限 好, 只 是 近 黄 昏。是不是<<陋室铭>>? 原文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dú)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译文山不一定要高,有了仙人就成了名山;水不一定要深,有了龙就成为灵异的(水)了。这是简陋的屋子,只是我(住屋的人)的品德好(就不感到简陋了)。苔痕碧绿,长到阶上,草色青葱,映入帘里。与我谈笑的都是学识渊博的人,往来的没有浅薄的庸人。可以弹奏素朴的古琴,阅读珍藏的佛经。没有嘈杂的音乐扰乱耳朵,没有官府的公文劳累我的身心。(它好比)南阳诸葛亮的草庐,西蜀扬子云的玄亭。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

最新带乐字的古诗词 带有乐字的古诗句可以看看这篇名叫带有中国传统节日词的诗句的文章,可能你会获得更多带乐字的古诗词 带有乐字的古诗句以下是的一些我们精选的带有中国传统节日词的诗句


1、游人日暮相将去,醒醉喧哗。——欧阳修《采桑子·清明上巳西湖好》
2、上巳清明都过了,只是春寒。——蒋春霖《浪淘沙·云气压虚栏》


3、醉看风落帽,舞爱月留人。——李白《九日龙山饮》
4、涌金门外小瀛洲。——仲殊《诉衷情·寒食》
5、见说马家滴粉好,试灯风里卖元宵。——符曾《上元竹枝词》
6、但夸端午节,谁荐屈原祠。——褚朝阳《五丝》
7、南雁归时更寂寥。——纳兰性德《采桑子·九日》


8、清气澄余滓,杳然天界高。——陶渊明《己酉岁九月九日》
9、佳时倍惜风光别,不为登高。——纳兰性德《采桑子·九日》
10、舞烟眠雨过清明。——晏几道《浣溪沙·二月和风到碧城》
11、去年上巳洛桥边,今年寒食庐山曲。——宋之问《寒食江州满塘驿》
12、常恨世人新意少,爱说南朝狂客。——刘克庄《贺新郎·九日》


13、三百内人连袖舞,一时天上著词声。——张祜《正月十五夜灯》
14、出门复入门,两脚但如旧。——杜甫《九日寄岑参》
15、柳下系舟犹未稳,能几日、又中秋。——刘过《唐多令·芦叶满汀洲》
16、花燃山色里,柳卧水声中。——范成大《清明日狸渡道中》
17、不知何处火,来就客心然。——沈佺期《寒食》


18、普天皆灭焰,匝地尽藏烟。——沈佺期《寒食》
19、君子强逶迤,小人困驰骤。——杜甫《九日寄岑参》
20、六曲屏山和梦遥。——纳兰性德《采桑子·九日》
21、似楚江暝宿,风灯零乱,少年羁旅。——周邦彦《琐窗寒·寒食》
22、九月九日眺山川,归心归望积风烟。——卢照邻《九月九日玄武山旅眺》


23、车声上路合,柳色东城翠。——孟浩然《清明即事》
24、安得诛云师,畴能补天漏。——杜甫《九日寄岑参》
25、夜深斜搭秋千索,楼阁朦胧烟雨中。——韩偓《夜深》
26、野旷云连树,天寒雁聚沙。——文森《九日》
27、桑柘外秋千女儿,髻双鸦斜插花枝。——卢挚《蟾宫曲·寒食新野道中》


28、别浦今朝暗,罗帷愁。——李贺《七夕》
29、内官初赐清明火,上相闲分白打钱。——韦庄《长安清明》
30、千里暮云平,南楼催上烛,晚来晴。——吕渭老《小重山·七夕病中》
31、桂花浮玉,正月满天街,夜凉如洗。——文征明《念奴娇·中秋对月》
32、他乡逢七夕,旅馆益羁愁。——孟浩然《他乡七夕》


33、昨夜斗回北,今朝岁起东。——孟浩然《田家元日》
34、日月常悬忠烈胆,风尘障却邪目。——宋江《满江红·喜遇重阳》
35、深秋绝塞谁相忆,木叶萧萧。——纳兰性德《采桑子·九日》
36、双星何事今宵会,遗我庭前月一钩。——德容《七夕二首·其一》
37、想东园、桃李自春,小唇秀靥今在否。——周邦彦《琐窗寒·寒食》


38、清明又近也,却天涯为客。——曹组《忆少年·年时酒伴》
39、老去惜花心,相对花无语。——吴潜《海棠春·已未清明对海棠有赋》
40、年年此夕费吟呻,儿女灯前笑频。——黄景仁《癸巳除夕偶成》
41、晨鸡且勿唱,更鼓畏添挝。——苏轼《守岁》
42、无半点闲愁去处,问三生醉梦何如。——乔吉《折桂令·七夕赠歌者》


43、杜草开三径,文章忆二贤。——贾岛《清明日园林寄友人》
44、洛阳城里花如雪,陆浑山中今始发。——宋之问《寒食还陆浑别业》
45、风泛须眉并骨寒,人在水晶宫里。——文征明《念奴娇·中秋对月》
46、喜遇重阳,更佳酿今朝新熟。——宋江《满江红·喜遇重阳》
47、遥怜巩树花应满,复见吴洲草新绿。——宋之问《寒食江州满塘驿》


48、佳辰强饮食犹寒,隐几萧条戴鹖冠。——杜甫《小寒食舟中作》
49、所向泥活活,思君令人瘦。——杜甫《九日寄岑参》
50、清明时节出郊原,寂寂山城柳映门。——杨徽之《寒食寄郑起侍郎》
51、未知轩冕乐,但欲老渔樵。——王安石《壬辰寒食》
52、一轮飞镜谁磨?照彻乾坤,印透山河。——张养浩《折桂令·中秋》


53、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苏轼《水调歌头·丙辰中秋》
54、强整帽檐欹侧,曾经向、天涯搔首。——潘希白《大有·九日》
55、直到城头总是花。——欧阳修《采桑子·清明上巳西湖好》
56、洒洒沾巾雨,披披侧帽风。——范成大《清明日狸渡道中》
57、池馆隳摧古榭荒(next88),此延嘉客会重阳。——韩琦《九日水阁》


58、忆得盈盈拾翠侣,共携赏、凤城寒食。——李甲《帝台春·芳草碧色》
59、行云去后遥山暝。——张先《木兰花·乙卯吴兴寒食》
60、野老不知尧舜力,酣歌一曲太平人。——宋之问《寒食还陆浑别业》
61、笋柱秋千游女并。——张先《木兰花·乙卯吴兴寒食》
62、木兰桨子藕花乡,唱罢厅红晚气凉。——姚燮《韩庄闸舟中七夕》

带乐字的古诗词_带有乐字的古诗句

带乐字的古诗词_带有乐字的古诗句

63、年来饮兴衰难强,漫有高吟力尚狂。——韩琦《九日水阁》
64、困人天气近清明。——苏轼《浣溪沙·春情》
65、云白山青万余里,愁看直北是长安。——杜甫《小寒食舟中作》
66、入春才七日,离家已二年。——薛道衡《人日思归》


67、啼红正恨清明雨。——赵令畤《蝶恋花·欲减罗衣寒未去》
68、清娥画扇中,春树郁金红。——温庭筠《清明日》
69、渐红湿杏泥,愁燕无语。——吴文英《扫花游·西湖寒食》
70、水晶宫里,一声吹断横笛。——苏轼《念奴娇·中秋》
71、便欲乘风,翻然归去,何用骑鹏翼。——苏轼《念奴娇·中秋》


72、何期今日酒,忽对故园花。——文森《九日》
73、绿柳朱轮走钿车。——欧阳修《采桑子·清明上巳西湖好》
74、出犯繁花露,归穿弱柳风。——温庭筠《清明日》
75、拆桐花烂熳,乍疏雨、洗清明。——柳永《木兰花慢·拆桐花烂熳》
76、西园日日扫林亭。——吴文英《风入松·听风听雨过清明》


77、孤花片叶,断送清秋节。——纳兰性德《清平乐·孤花片叶》
78、恐是仙家好别离,故教迢递作佳期。——李商隐《辛未七夕》
79、天上分金镜,人间望玉钩。——李贺《七夕》最新带有中国传统节日词的诗句可以看看这篇名叫传统节日的诗句的文章,可能你会获得更多带有中国传统节日词的诗句

以下是的一些我们精选的传统节日的诗句传统节日的诗句九衢雪小,千门月淡,元宵灯近。——晁端礼《水龙吟·咏月》可惜重阳,不把黄花与。——吴文英《蝶恋花·九日和吴见山韵》小雨湿黄昏。重午佳辰独掩门。——李之仪《南乡子·端午》望千门如昼,嬉笑游冶。——周邦彦《解语花·上元》

昨夜斗回北,今朝岁起东。——孟浩然《田家元日》命随年欲尽,身与世俱忘;——文天祥《除夜》柳下系舟犹未稳,能几日、又中秋。——刘过《唐多令·芦叶满汀洲》细看茱萸一笑,诗翁健似常年。——张可久《风入松·九日》梨花自寒食,进节只愁余。——杨万里《寒食上冢》

万物迎春送残腊,一年结局在今宵。——戴复古《除夜》云山行处合,风雨兴中秋。——高适《送魏八》重阳初启节,无射正飞灰。——阴行先《和张燕公湘中九日登高》风雨满城,何幸两重阳之近;——文天祥《回董提李兆香举中秋请宴启》西风泼眼山如画,有黄花休恨无钱。——张可久《风入松·九日》

入春才七日,离家已二年。——薛道衡《人日思归》芳洲拾翠暮忘归,秀野踏青来不定。——张先《木兰花·乙卯吴兴寒食》年年端午风兼雨,似为屈原陈昔冤。——赵蕃《端午三首》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晏殊《破阵子·春景》听元宵,往岁喧哗,歌也千家,舞也千家。——王磐《古蟾宫·元宵》

河边独自看星宿,夜织天丝难接续。——王建《七夕曲》两情缠绵忽如故。复畏秋风生晓路。——王建《七夕曲》良辰当五日,偕老祝千年。——权德舆《端午日礼部宿斋有衣服彩结之贶以诗还答》鹊桥波里出,龙车霄外飞。——任希古《和长孙秘七夕》恨人间、会少离多,万古千秋今夕。——张埜《夺锦标·七夕》

明年此会知谁健?醉把茱萸仔细看。——杜甫《九日蓝田崔氏庄》最新传统节日的诗句可以看看这篇名叫过年的诗句:【我们的节日】看古书、古诗中的人们怎么过年的文章,可能你会获得更多传统节日的诗句以下是的一些我们精选的过年的诗句:【我们的节日】看古书、古诗中的人们怎么过年 走过路过,不要错过这个公众号哦!↓请看下面过年的诗句图片1

今天我们翻开名著通过古代文人的笔触看古书、古诗中的人们怎么过年 《红楼梦》 贾府上下总动员 从腊月忙碌到“龙抬头” 在四大名著中,《红楼梦》最接近世俗,描写的过年场景也最多。第五十三回“宁国府除夕祭宗祠,荣国府元宵开夜宴”中,曹雪芹运用精彩的笔墨,细腻地描绘了贾府过年的热闹情景。 “当下已是腊月,离年日近,王夫人与凤姐治办年事。”,时令一到腊月,贾府就忙碌了起来。 首先,要为祭祖做好准备,“贾珍那边,开了宗祠,着人打扫,收拾供器,请神主,又打扫上房,以备悬供遗真影像。” 作为大地主,承包贾家庄园土地的庄头乌进孝此时也按规矩给贾家进贡、送礼,“大鹿三十只,獐子五十只,狍子五十只,暹猪二十个……各色杂鱼二百斤,活鸡,鸭,鹅各二百只,风鸡,鸭,鹅二百只,野鸡,兔子各二百对……”,折合银子有二千五百两之多。 如此多的年货,宁府的贾珍却抱怨太少,竟然斥责道:“这够做什么的!你们又打擂台,真真是叫别过年了!”

↓请看下面过年的诗句图片2 到了腊月二十九日,已是各色齐备,荣宁“两府中都换了门神、联对、挂牌”,而贴于门首、祈福灭祸的桃符以及门面等显眼之处,一般需要油饰见新并点得亮堂堂的,故书中写道:“新油了桃符,焕然一新。宁国府从大门,仪门,大厅,暖阁,内厅,内三门,内仪门并内塞门,直到正堂,一路正门大开,两边阶下一色朱红大高照,点的两条金龙一般。” 贾府过年的讲究,甚至极致到了压岁钱上:“前儿那一包碎金子共是一百五十三两六钱七分,里头成色不等,共总倾了二百二十个锞子”,“只见也有梅花式的,也有海棠式的,也有笔锭如意的,也有八宝联春的”。 祭祖的时间在年三十,这也是过年的最大礼仪。每年除夕,贾家都要举行隆重的祭祖仪式,这既是出于传宗接代、延续香火的实际需要,也是后人报效和感恩先人的一种隆重礼仪。 因为贾母有诰封,须先进宫朝贺,然后来到宗祠,诸子弟们早已经列队迎候。祭祀开始的时候,有乐队奏乐,共献爵三次,然后次第焚帛奠酒,所有参加祭祀者再一起行礼。 祭罢宗祠,大队人马再到正堂向祖宗遗像礼拜。书中描述当时场景:“将五间大厅、三间抱厦、内外廊檐、阶上阶下、两丹墀内,花团锦簇,塞得无一隙空地”,可以想象,现场的情景一定很壮观。 再接下去就是给贾家现在的最高长者贾母行礼了。拜完尊之后,还要拜长。各阶次的主子一一归坐,接受两府男妇小厮丫鬟们的行礼。受礼的同时开始散压岁钱,包括准备好的金银锞和荷包等。受礼散钱之后,开始全家的合欢宴。当晚还有给各处的佛堂、灶王焚香上供的节目。 贾府过春节,一直到二月二“龙抬头”那天为止。虽然处处显示出古代严格的等级制度,但其中透露出的浓浓的年味,也是如今的我们望尘莫及的。

《西游记》 师徒四人元宵赏灯 流连灯海 《西游记》中,唐僧师徒为了取得真经,历经十四载寒暑,在路上过了十四个春节,方才到了灵山,回到长安交差。 那么,唐僧师徒是怎样过年呢? 西游记中,描写过年的笔墨很少,大多数时候的表述,是寒来暑往,转眼又是一年,或者是:山中无甲子,寒尽不知年,如此一笔带过。 但也并非全无记载,小说第91回《金平府元夜观灯玄英洞唐僧供状》,唐僧师徒来到天竺国外郡金平府的“慈云寺”,寺院僧人供应了斋饭后,唐僧师徒要走。众僧人说:老师宽住一二日,过了元宵,耍耍去不妨。

↓请看下面过年的诗句图片3 “今日乃正月十三,到晚就试灯,后日十五上元,直至十八九,方才谢灯。我这里人家好事,本府太守老爷爱民,各地方俱高张灯火,彻夜笙箫。” 唐僧师徒在金平府遇到了一次元宵节,也算是过年的一部分。我们可以看看对元宵节场面的描述,也可见当时春节的热闹程度。 “三五良宵节,上元春色和。花灯悬闹市,齐唱太平歌。又见那六街三市灯亮,半空一鉴初升。那月如冯夷推上烂银盘,这灯似仙女织成铺地锦。灯映月,增一倍光辉;月照灯,添十分灿烂。观不尽铁锁星桥,看不了灯花火树。雪花灯、梅花灯,春冰剪碎;绣屏灯、画屏灯,五彩攒成。核桃灯、荷花灯,灯楼高挂;青狮灯、白象灯,灯架高檠。虾儿灯、鳖儿灯,棚前高弄;羊儿灯、兔儿灯,檐下精神。鹰儿灯、凤儿灯,相连相并;虎儿灯、马儿灯,同走同行。仙鹤灯、白鹿灯,寿星骑坐;金鱼灯、长鲸灯,李白高乘。鳌山灯,神仙聚会;走马灯,武将交锋。万千家灯火楼台,十数里云烟世界。那壁厢,索琅琅玉韂飞来;这壁厢,毂辘辘香车辇过。看那红妆楼上,倚着栏,隔着帘,并着肩,携着手,双双美女贪欢;绿水桥边,闹吵吵,锦簇簇,醉醺醺,笑呵呵,对对游人戏彩。满城中箫鼓喧哗,彻夜里笙歌不断。有诗为证。诗曰: 锦绣场中唱彩莲,太平境内簇人烟。 灯明月皎元宵夜,雨顺风调大有年。此时正是金吾不禁,乱烘烘的无数人烟,有那跳舞的,髦跷的,装鬼的,骑象的,东一攒,西一簇,看之不尽。” 如此热闹,哪怕是如今的秦淮灯会,也稍逊一筹。

《三国演义》《水浒传》 官员进宫朝贺 男女戴花以示庆贺 除了《红楼梦》和《西游记》,《三国演义》和《水浒传》中也有提及过年。 《三国演义》中,刘备到北固山甘露寺招亲就是春节前后。而《水浒》中过节的场景也不少,其中春节期间最多的是对元宵节的描写,并多次提到“灯”。 《三国演义全集》第五十五回“玄德智激孙夫人孔明二气周公瑾”中写道:“建安十五年春正月元旦,吴侯大会文武于堂上。玄德与孙夫人入拜国太。”这里的元旦实际上就是古人过的春节,直到民国实行阳历纪年,正月初一才改称春节。

↓请看下面过年的诗句图片4 《水浒传》中,正月十五傍晚,灯会进入高潮,“家家门前扎缚灯棚,赛悬灯火,照耀如同白日,正是楼台上下火照火,车马往来人看人”。这与历史记载是相吻合的。冬至以后,开封府便开始雇人在御街宣德楼前搭建彩山架子,灯山上彩之后,“金碧相射,锦绣交辉”。还有临时搭建的“横三门”,上面大书“大观与民同乐”或“宣和与民同乐”字样,一派富足祥和的景象。 宋朝人过春节不仅仅穿新衣,还要男女戴花以示庆贺。《水浒传》第七十二回“柴进簪花入禁苑,李逵元夜闹东京”中,宋江正月十一进京赏灯谋求招安,东京城到处“往来锦衣花帽之人,纷纷挤挤,各有服色”。

春节在古诗里穿越 春节,偷得闲日,映雪读诗。或远或近,那些年味儿,踮着韵脚,有声有色走来。 春联是春节的眉目,因着春联,年才眉清目秀,顾盼生情。 孟昶做皇帝业余,国家都弄破产了,写春联却很专业,可谓始祖。“新年纳余庆,佳节号长春。”这是第一副春联,那时还叫桃符,载满感恩、期盼和祈福。这些,也是春联的基调,在辞旧迎新里眉目传情,妖娆了春节,迷倒了众生。 据《梦粱录》:岁旦在迩,席铺百货,画门神桃符,迎春牌儿……这盛景,如今街头仍琳琅满目。春节面前,人人平等,新年心愿,古今皆然,于是“士庶家不论大小,俱洒扫门闾,去尘秽,净庭户,换门神,挂钟馗,钉桃符,贴春牌,祭拜祖宗。” 王安石的《元日》里,春联的味道力透纸背: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春联安静,像大人;鞭炮喧闹,像孩子。古诗里的爆竹,同样不绝于耳。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此“岁”既指旧岁时光,也指流年猛兽。《荆楚岁时记》里说:“正月一日,鸡鸣而起,先於庭前爆竹、燃草,以避恶鬼。”这爆竹是辞旧避恶的,但也用于迎春纳新。《甲午元旦》里,孔尚任写道:听烧爆竹童心在,看换桃符老兴偏。鼓角梅花添一部,五更欢笑拜新年。 所谓“开门爆竹”。除旧迎新的喜悦,响彻古今,属于孩子,亦属于大人。 守岁是春节的精髓,所谓“其欢新故岁,迎送一宵中”。 陈献章的《元旦试笔》写尽守岁之乐。“邻墙旋打娱宾酒,稚子齐歌乐岁诗。老去又逢新岁月,春来更有好花枝。”大人饮酒,孩子喧闹,老人呢?期盼老木逢春。除夕守岁,谁都有谁的事,但欢乐并行不悖。 苏轼的《守岁》更生动、深刻。“儿童强不睡,相守夜欢哗。”这是孩子守岁,喧哗而喜庆。“努力尽今夕,少年犹可夸。”这是老人守岁,老而弥坚。年轻人呢?徐君倩写得情意绵绵:欢多情未极,赏至莫停杯。……勿疑鬓钗重,为待晓光催。 守岁把欢庆据为己有,拜年则是有福共享了。 据《清嘉录》,“男女以次拜毕,主者率卑幼,出谒邻族戚友,或只遣子弟代贺,谓之‘拜年’。拜年,是情感的温情走动,传递“正能量”,自然备受青睐。 如今拜年,分身无术,道路堵塞,古时也不逊色。陆容在《菽园杂记》里说:京师元旦日,上自朝官,下至庶人,往来交错道路者连日,谓之“拜年”。味道怪怪的?想起司马迁那句话: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陆容又说:然士庶人各拜其亲友多出实心。朝官往来,则多泛爱不专…… 文征明的《拜年》诙谐而尖锐:不求见面惟通谒,名纸朝来满敝庐。我亦随人投数纸,世情嫌简不嫌虚。拜年既然走情感路线,就只谈感情,至于诚心还是私心,每个人心里自有答案。 读古诗里的春节,在古诗里穿越,你会蓦然发现,时光没有流逝,因为春节从没离开。

来源:江西文明网综合 本栏目编辑:余泽伟 责任编辑:李芳

带乐字的古诗词_带有乐字的古诗句
带乐字的古诗词_带有乐字的古诗句
带乐字的古诗词_带有乐字的古诗句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