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诗句

古诗李清照一剪梅的赏析200字

yintianzheng 坐标: 129731 目录:/gu/

精选的古诗李清照一剪梅的赏析200字请输入你的答案...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 ·李清照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赏析一】 以灵巧之笔抒写眷眷之情——析李清照的《一剪梅》 这首词在黄升《花庵词选》中题作“别愁”,是赵明诚出外求学后,李清照抒写她思念丈夫的心情的。伊世珍《琅嬛记》说:“易安结褵未久,明诚即负笈远游。易安殊不忍别,觅锦帕书《一剪梅》词以送之。”最近,电影《李清照》沿袭了伊世珍之说,当赵明诚踏上征船出行时,歌曲就唱出《一剪梅》的“轻解罗裳,独上兰舟”。我认为把这首词理解为送别之作,于词意不尽相符,就是“轻解罗裳”两句,也难解释得通。“罗裳”,不会是指男子的“罗衣”,因为不管是从平仄或用字看,没有必要改“衣”为“裳”。“罗裳”无疑是指绸罗裙子,而宋代男子是不穿裙子的。要是把上句解为写李清照,下句写赵明诚,那么,下句哪来主语?两者文意又是怎样联系的呢?看来,应该以《花庵词选》题作“别愁”为宜。

李清照和赵明诚结婚后,夫妻感情甚好,家庭生活充满了学术和艺术的气氛,十分美满。所以,两人一经离别,两地相思,这是不难理解的。特别是李清照对赵明诚更为仰慕钟情。这在她的许多词作中都有所流露。这首词就是作者以灵巧之笔抒写她如胶似漆的思夫之情的,它反映出初婚少妇沉溺在情海之中的纯洁心灵。词的开头是: 红藕香残玉簟秋。写出时间是在一个荷花凋谢、竹席嫌凉的秋天。“红藕”,即红色荷花。“玉簟”,是精美的竹席。这一句涵义极其丰富,它不仅点明了时节,指出就是这样一个萧疏秋意引起了作者的离情别绪,显示出全词的倾向性。而且渲染了环境气氛,对作者的孤独闲愁起了衬托作用。如“红藕香残”,虽然是表示出秋来了荷花凋谢,其实,也含有青春易逝,红颜易老之意;“玉簟秋”,虽然是暑退秋来,所以竹席也凉了。其实,也含有“人去席冷”之意。

就表现手法及其含义来看,这一句和南唐李璟《浣溪沙》的首句:“菡萏香销翠叶残”相类似。同样是说荷花凋残,秋天来了。但后者不如前者那么富有诗意:“菡萏香销”,无疑是不及“红藕香残”那样既通俗又是色泽鲜明;“翠叶残”意思仍然和“菡萏香销”一样,是指秋来荷叶落。但“玉簟秋”,却不同了,又有一层新的意思。如果说,“红藕香残”是从客观景物来表现秋的到来,那么,“玉簟秋”就是通过作者的主观感受——竹席生凉来表达秋的到来。一句话里把客观和主观、景和情都融化在一起了。显然,同是七个字,但它的涵义就比之李璟句丰富得多。怪不得清朝陈廷焯赞赏说:“易安佳句,如《一剪梅》起七字云:‘红藕香残玉簟秋’,精秀特绝,真不食人间烟火者。”(《白雨斋词话》)李清照并非不食人间烟火的人,但这一句“精秀特绝”,却是事实,并非过誉。

李清照本来已因丈夫外出而有所牵挂,如今面对这样一个荷残席冷、万物萧疏的景象,免不了触景生情,其思夫之情必然更加萦绕胸怀,内心之苦是不言而喻的。凡人受愁苦的煎熬,总是要想办法排愁遣闷的,这是人之常情。李清照也不例外。她究竟想如何来消除这愁闷呢?此刻,她不是借酒消愁,也不是悲歌当泣,而是借游览以遣闷,下两句就是这样引出来的:

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就是说,我轻轻地解开了绸罗的裙子,换上便装,独自划着小船去游玩吧!上句“轻”字,很有份量,“轻”,是轻手轻脚的意思。它真实地表现了少妇生怕惊动别人,小心而又有几分害羞的心情。正因为是“轻”,所以谁也不知道,连侍女也没让跟随就独自上小船了。下句“独”字就是回应上句的“轻”字的。“罗裳”,是丝绸制的裙子。“兰舟”,即木兰舟,船的美称。这里用“罗裳”和“兰舟”很切合李清照的身份。因为这是富贵人家之所独有。这两句的涵义,既不同于《九歌?
?
湘君》中的“沛吾乘兮桂舟,令沅湘兮无波,使江水兮安流”。写湘夫人乘着桂舟来会湘君;也不同于张孝祥的《念奴娇》:“玉鉴琼田三万顷,著我扁舟一叶。”写张泛舟在广阔的洞庭湖上的兴奋心情。而是极写李清照思夫之苦,她之所以要“独上兰舟”,正是想借泛舟以消愁,并非闲情逸致的游玩。这是李清照遣愁的方法之一。其实,“独上兰舟”以消愁,若非愁之极何以出此?然而,它不过是象“举杯消愁愁更愁’一样。过去也许双双泛舟,今天独自击楫,眼前的情景,只能勾引起往事,怎能排遣得了呢?不过,李清照毕竟跟一般的女性不同,她不把自己的这种愁苦归咎于对方的离别,反而设想对方也会思念着自己的。所以,她宕开一笔,写道: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前两句是倒装句。这几句意思是说,当空中大雁飞回来时,谁托它捎来书信?我正在明月照满的西楼上盼望着呢!“谁”,这里实际上是暗指赵明诚。“锦书”,即锦字回文书,这里指情书。作者这么写,看似乎淡,实则含蓄有韵味:


一、它体现了李清照夫妻感情的极其深厚、真挚,以及李清照对她丈夫的充分信任。因为如果她对赵明诚感情淡薄,或有所怀疑,就不会想象“云中谁寄锦书来”,而是必然发出“浮云蔽白日,游子不顾反”(《古诗十九首?
?
行行重行行》);或是“荡子行不归,空床难独守”(《古诗十九首?
?
青青河畔草》)的怨言。所以,这里作者这样写,不言情而情已自见。这种借写事来抒情,正是在艺术创作上最富有感染力的。
二、寓抽象于形象之中,因而更觉具体生动。单说“谁寄锦书来”,未免显得抽象。作者借助于雁能传书的传说,写道:“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这就通过大雁翔空,形象地表达了书信的到来,使人可看得到,摸得着。虽然这种写法,并非自她始,但她的云中雁回比之一般的飞雁传书,显然画面更为清晰,形象更为鲜明,这种点化仍然是值得肯定的。
三、它渲染了一个月光照满楼头的美好夜景。在这夜景里,即使收到情书,无疑是高兴的。但光是这样理解,还不可能发掘“月满西楼”句的真正含义。雁传书信,固可暂得宽慰,但不可能消除她的相思。其实,在喜悦的背后,蕴藏着相思的泪水,这才是真实的感情。“月满西楼”句和白居易《长相思》的“月明人倚楼”含义相似,都是写月夜思妇凭栏望远的。但李作较之白作似乎进了一步,关键在于“西”字,月已西斜,足见她站立楼头已久,这就表明了她思夫之情更深,愁更极。由于李清照既然思念着自己的丈夫,又相信丈夫也会思念着自己,所以,下片也就顺此思路开展了:

花自飘零水自流。 有人说,这是写李清照慨叹自己“青春易老,时光易逝”。要是这样,那么,下面“一种相思,两处闲愁”两句,就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了。其实,这一句含有两个意思:“花自飘零”,是说她的青春象花那样空自凋残;“水自流”,是说她丈夫远行了,象悠悠江水空自流。“自”字,是“空自”或“自然”的意思。它体现了李清照的感叹语气。这句话看似平淡,实际上含义很深。只要我们仔细玩味,就不难发觉,李清照既为自己的红颜易老而感慨,更为丈夫不能和自己共享青春而让它白白地消逝而伤怀。这种复杂而微妙的感情,正是从两个“自”字中表现出来的。这就是她之所以感叹“花自飘零水自流”的关键所在,也是她俩真挚爱情的具体表现。唯其如此,所以底下两句:

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就自然地引出来了。如果说,上面没有任何一句提到李清照和他的丈夫的两相恩爱;那么,这两句就说得再明白也没有了。她俩是同样互相思念着,也同样因离别而苦恼着。这种独特的构思体现了李清照对赵明诚的无限钟情和充分信任,体现了她开朗的性格,善于为对方着想,与一般妇女的狭隘心胸不同。在古典诗词中,写思夫之作的不少,但大多是“过尽千帆皆不是。斜辉脉脉水悠悠,肠断白萍洲”(温庭筠《忆江南》);或是“红豆不堪看,满眼相思泪”(牛希济《生查子》)一类文字。象李清照这样从两方面来写出相思之苦的,极为鲜见。

那么,李清照的“闲愁”究竟达到了什么程度呢?下面三句就作了回答: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就是说,这种相思之情是没法排遣的,绉着的眉头方才舒展,而思绪又涌上心头。一句话就是时刻在相思着。这里,作者对“愁”的描写,极其形象。人在愁苦时总是绉着眉头,愁眉苦脸的。作者正是抓住这一点才写出“才下眉头,却上心头”两句,使人若见其眉头刚舒展又紧蹙的样子,从而领会到她内心的绵绵痛苦的。“才下”、“却上”两个词用得很好,两者之间有着连接的关系。所以,它能把相思之苦的那种感情在短暂中的变化起伏,表现得极其真实形象。这几句和李煜《乌夜啼》的“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意境相似,有异曲同工之妙。

王士祯在《花草蒙拾》中说:“然易安亦从范希文‘都来此事,眉间心上,无计相回避’语胎出,李特工耳。”诚然,李作比之范作已胜一筹。“眉间心上,无计相回避”,总不及“才下眉头,却上心头”那么形象地反映李清照愁眉变化的情景,怪不得成为千古绝唱。 由上看来,李清照这首词主要是抒写她的思夫之情。这种题材,在宋词中为数不少。若处理不好,必落俗套。然而,李清照这首词在艺术构思和表现手法上都有自己的特色,因而富有艺术感染力,仍不失为一篇杰作。其特点是:


一、词中所表现的爱情是旖旎的、纯洁的、心心相印的;它和一般的单纯思夫或怨其不返,大异其趣。
二、作者大胆地讴歌自己的爱情,毫不扭捏,更无病态成份;既象蜜一样的甜,也象水一样的清,磊落大方。它和那些卿卿我我、扭捏作态的爱情,泾渭分明。
三、李词的语言大都浅俗、清新,明白如话,这首词也不例外。但它又有自己的特点,那就是在通俗中多用偶句,如“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才下眉头,却上心头”等等,既是对偶句,又浅白易懂,读之琅琅上口,声韵和谐。若非铸词高手,难能做到。(郑孟彤)

【赏析二】 这首词作于清照和丈夫赵明诚远离之后,寄寓着作者不忍离别的一腔深情,是一首工巧的别情词作。 词的起句“红藕香残玉簟秋”,领起全篇,上半句“红藕香残”写户外之景,下半句“玉簟秋”写室内之物,对清秋季节起了点染作用。全句设色清丽,意象蕴藉,不仅刻画出四周景色,而且烘托出词人情怀。意境清凉幽然,颇有仙风灵气。花开花落,既是自然界现象,也是悲欢离合的人事象征;枕席生凉,既是肌肤间触觉,也是凄凉独处的内心感受。起句为全词定下了幽美的抒情基调。

接下来的五句顺序写词人从昼到夜一天内所作之事、所触之景、所生之情。前两句“轻解罗裳,独上兰舟”,写的是白昼在水面泛舟之事,以“独上”二字暗示处境,暗逗离情。下面“云中谁寄锦书来”一句,则明写别后的悬念。接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两句,构成一种目断神迷的意境。按顺序,应是月满时,上西楼,望云中,见回雁,而思及谁寄锦书来。“谁”字自然是暗指赵明诚。但是明月自满,人却未圆;雁字空回,锦书无有,所以有“谁寄”之叹。说“谁寄”,又可知是无人寄也。词人因惦念游子行踪,盼望锦书到达,遂从遥望云空引出雁足传书的遐想。而这一望断天涯、神驰象外的情思和遐想,无时无刻不萦绕于词人心头。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句,承上启下,词意不断。它既是即景,又兼比兴。其所展示的花落水流之景,是遥遥与上阕“红藕香残”、“独上兰舟”两句相拍合的;而其所象喻的人生、年华、爱情、离别,则给人以凄凉无奈之恨。 下片自此转为直接抒情,用内心独自的方式展开。“一种相思,两处闲愁”二句,在写自己的相思之苦、闲愁之深的同时,由己身推想到对方,深知这种相思与闲愁不是单方面的,而是双方面的,以见两心之相印。这两句也是上阕“云中”句的补充和引申,说明尽管天长水远,锦书未来,而两地相思之情初无二致,足证双方情爱之笃与彼此信任之深。这两句既是分列的,又是合一的。合起来看,从“一种相思”到“两处闲愁”,是两情的分合与深化。其分合,表明此情是一而


二、二而一的;其深化,则诉说此情已由“思”而化为“愁”。下句“此情无计可消除”,紧接这两句。正因人已分在两处,心已笼罩深愁,此情就当然难以排遣,而是“才下眉头,却上心头”了。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三句最为世人所称道。这里,“眉头”与“心头”相对应,“才下”与“却上”成起伏,语句结构既十分工整,表现手法也十分巧妙,在艺术上具有很强的吸引力。当然,这两个四字句只是整首词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并非一枝独秀。它有赖于全篇的烘托,特别因与前面另两个同样工巧的四字句“一种相思,两处闲愁”前后衬映,而相得益彰。

作者: 灌水乐园ho2007-4-518:22 回复此发言 【赏析三】 元伊世珍《琅嬛记》卷中载:“易安结婚未久,明诚即负笈远游。易安殊不忍别,觅锦帕书《一剪梅》词以送之。”以词来抒写相思之情,这并不是什么新鲜的题材,但李清照这首《一剪梅》以其清新的格调,女性特有的沉挚情感,丝毫“不落俗套”的表现方式,给人以美的享受,显得越发难能可贵。

“红藕香残玉簟秋”,首句词人描述与夫君别后,目睹池塘中的荷花色香俱残,回房欹靠竹席,颇有凉意,原来秋天已至。词人不经意地道出自己滞后的节令意识,实是写出了她自夫君走后,神不守舍,对环境变化浑然无觉的情形。“红藕香残”的意境,“玉簟”的凉意,也衬托出女词人的冷清与孤寂。此外,首句的语淡情深,如浑然天成,不经意道来。故前人评曰:“易安《一剪梅》起句‘红藕香残玉簟秋’七字,便有吞梅嚼雪,不食人间烟火气象,其实寻常不经意语也”(《两般秋雨庵随笔》卷三)。“轻解罗裳,独上兰舟。”次写在闺中无法排遣愁闷与相思之苦,便出外乘舟解闷。词人在一首《如梦令》中曾生动地记述一次她乘舟尽兴游玩的情景,不仅归舟晚,还误入藕花深处,惊起一滩鸥鹭,情调欢快。现如今却是“独上兰舟”,不仅无由消除相思之苦,反更显怅惘和忧郁。“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女词人独坐舟中,多么希望此刻有雁阵南翔,捎回夫君的书信。而“月满西楼”,则当理解为他日夫妻相聚之时,临窗望月,共话彼此相思之情。此句颇有李商隐“何当共剪西窗烛”诗句的意境。另外,“月满”也蕴含夫妻团圆之意。这三句,女词人的思维与想象大大超越现实,与首句恰形成鲜明对照。表明了词人的相思之深。

下片。“花自飘零水自流”,词人的思绪又由想象回到现实,并照映上片首句的句意。眼前的景象是落花飘零,流水自去。由盼望书信的到来,到眼前的抒写流水落花,词人的无可奈何的伤感油然而生,尤其是两个“自”字的运用,更表露了词人对现状的无奈。“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次写词人自己思念丈夫赵明诚,也设想赵明诚同样在思念自己。这样的断语,这样的心有灵犀,是建立在夫妻相知相爱的基础上的。末三句,“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词人以逼近口语的词句,描述自己不仅无法暂时排遣相思之情,反而陷入更深的思念境地。两个副词“才”、“却”的使用,很真切形象地表现了词人挥之又来、无计可消除的相思之情。

这是一首相当富有诗情画意的词作。词人越是把她的别情抒写得淋漓尽致,就越能显出她的夫妻恩爱的甜蜜,也越能表现出她对生活的热爱。此外,这首词在意境的刻画,真挚、深沉情感的表述,以及语言运用的艺术上,无不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文潜 少鸣) 【赏析四】 本篇抒写的是普通的秋日别情,是作者为怀念其夫赵明诚所作,上阕从秋日独自泛舟出游写到明月高照闺楼,无论是白天或晚上,出外或者归家,无时无刻不在挂念着心上之人,盼望他从远方寄来“锦书”。下阕以花落水流比拟丈夫离开自己以后的寂寞寥落之感,说明彼此伉俪情深,两地相思难以消除。我们可以见到,柳眉刚刚舒展,心中又见翻腾,词语浅近,感情深挚,体现了漱玉词的艺术风格。

集评: 离情欲泪。读此始知高则诚,关汉卿诸人,又是效颦(《杨慎批点本草堂诗余》卷三)。 此词颇尽离别之情。语意飘逸,令人省目(《草堂诗余评林》卷二) 易安佳句,如《一剪梅》起七字云:“红藕香残玉簟秋”,精秀特绝,真不食人间烟火者(《白雨斋词话》卷二)。 词一开篇:“红藕香残玉簟秋”,荷花已然凋残,尽是一片清秋冷落时节,这个“秋”字,正是作者触发情怀的节点,是缘景生情的根本,也是文章情气的基础。作者把“秋”这个抽象化的季节概念,用具有感性色彩和具象特征的“红藕香残”来表达。同时,秋凉的“香残”景象和清飒氛围最能激起人们的愁情幽绪,这在古典诗词是极为常见的,这说明了其审美上的对象特征和心理意绪上的对应同构关系。作者巧妙的避免了自然景象可能的对主体心理意绪的掩蔽,使读者产生审美上的偏向,而是把客体的自然物象作为引发情绪的媒介。即不是意大境小,也不是境大意小,而是微衰的秋境和幽然的秋思之间的相互契合。

作者淡起微推,首先用淡笔勾勒季节特征,其后轻推出抒情主体的形象。“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两句足可玩味,“轻”,言其悄悄然;“独”,曰其仅然一身。何以如此?词至此可谓不着一字,然而其意脉潜隐其中,直到“云中谁寄锦书来”,其潜隐之意脉方才显豁,终显其表层意象。作者眺望秋际云天,原是企盼丈夫的“锦书来”,于是紧接“雁字回时”一句。“雁字”既是眼前实景,雁阵归然,长空嘹唳;也是寄兴之景,所谓鸿雁传书,本就是具有民族本色的传统意象,含有象征意义。当这这种翘首引怀,待书于景的意识,最终成为显性意识时,前两句“轻解罗裳,独上兰舟”所内蕴的深意也就得到了很好的解释。其在一个幽静的环境中孑然一身,静静地等待雁传尺素,独自咀嚼那离别的伤情,悄然的排遣那铭心的思念。在这“轻”与“独”中不事张扬,无需为伴的去回味、咀嚼、体验、领略。上阕煞尾处,忽见“月满西楼”这一景象描述。这一收笔,绝极妙极。不但呼应了首句“红藕香残”的景象,且同时组成了一个空间上的立体环境体;红藕、兰舟、雁字、西楼。作者亦身在其中,独处一角,可谓身入词境。这时候呈现在我们面前的是空间感下透现的时态感观,时空的灵动跃然纸上,此时流转在我们心间的是作者的情与意的深度交融,于是从最初的绘画美上升到一个更高的美学层面,意境美。

本篇词作,上阕隐然相思之意,下阕则直宣情愫。“花自飘零水自流”,乃借景抒怀,暗中又扣合流水落花的伤感与无奈。可以说字字紧扣“相思”这一词中意脉。“一种相思,两处闲愁”,作者述及与丈夫身处两地,共处一种思绪之间,表明了作者与丈夫的心灵感应同为一律。可见此处是为双向而动。这与前人所作大部为对月独抒怀的感情脉思有着显著区别。然而“此情无计可消除”,作者如何为之?结尾处“才下眉头,却上心头。”两句绝妙好词,除让人哑然称绝之外,唯有叹然。作者一路写来,或寄情于景,或景中含情,意象时露时显,于结尾处猛然一收,如群山之玉,塔顶明珠,给读者以强烈的审美刺激,使之心灵为之震动,深思、遐想。长时间的体验个中三味。

作者以其独特的方式感知着人类社会普遍存在的一种自然情感,并以她独特的艺术技巧将之呈现,并在这一瞬间凝为审美的精华,使之作品产生永恒的艺术魅力。这就是所有传世巨作所共有的,在各个层面上以独具个性化的表现手法传达出人类的普遍意识情感,唤起不同时代、民族、国界的人们的善良的审美体验。 给分!!!!谢谢

求一篇赞扬李清照的200字左右的文章

一自古文人之路, 极少有女人大步走过.历代以来,能著芳菲于时代的女文人不多,而能流芳百世的更是屈指可数.其中也有过一些出色的女子,如朱淑真,薜涛等人,但却逃不出世俗的樊篱,最终作了文学的素材,在别人的目光中挣扎痛苦,丝毫没有文学主人的味道.然而,历史总会有例外,它偶尔也会眷顾一些超凡的女子,让她们尽了情怀,做一番自己想做的事.李清照就是这样一个被历史亲睐的女子.她不仅做了自己感情的主人,而且做了诗词的主人.她的美丽沧桑,她的文学天机,她的忧时伤世,无一不具有动人的魅力,在文学及人学方面成为极出彩的一页.

二“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见有人来,袜铲金钗溜。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点绛唇>)这是情窦初开的李清照,天真灵秀里有着好奇与大胆.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如梦令>)一次次沉醉的记忆,一阙阙生活的欢腾.记得的不是暮色长亭,而是把盏言欢的郎情妾意;不是惊飞的水鸟,暗香盈盈的荷花,而是人乐我乐众乐融融的光景.这是少妇李清照:快乐,妩媚.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橱,半夜凉初透。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醉花阴>)丈夫走了,妻子瘦了.云是愁云,雾是迷雾,茜纱窗前,夜凉如水.夕阳西下,疏篱隐隐约约,菊花散发着沁人心脾的幽香,一缕又一缕,乱了独酌女子的心绪.风儿轻轻卷起珠帘,仿佛撩开一帘心事.一个女人就在这样的景致中酝酿着自己的感情.这是思夫的李清照:感伤,浓情.

这就是南渡前的李清照:衣食无忧,娇媚深情,文采飞扬,鲜活清新,韵味十足.我们从<金石录后序>中也可以捕捉到这样的片段. “余性偶强记,每饭罢,坐归来堂,烹茶,指堆积书史,言某事在某书某卷第几叶第几行,以中否角胜负,为饮茶先后。中即举杯大笑,至茶倾覆怀中,反不得饮而起……”夫君赵明诚致力于金石考据,清照爱屋及乌,随夫学习研究,并在其中点染些花絮,为自己的生活增添色彩.其间的真情真意,雅谑趣味自不必说, “而甘心老是乡 ”,则是不胶着于物质,于世俗尘粒中保持着一颗平常平淡之心. 然而,李清照的一生并不因知足而平安,她有更多的沧桑.靖康之难后,家难接踵而来.半生流离半生凄凉,让人不由吁唏再


三.不过,她并未因此而放弃生活的希望.据传她曾与张汝舟再婚,后人因此而有所责诘,谓之不守妇道,这实在是道学们的迂腐之见.于流浪中见好友,自然欣喜有加;于孤独中遭遇温情,感动也是自然而然.只是竟不知道这好友面局下生长着狰狞,脉脉温情里隐藏着欺骗.这样的感情要还是不要?
李清照离婚了,舍弃了这样一个无耻的男人难道有什么可惜吗?
卫道士们一片哗然,我想,这不但无损李清照的名声,倒让中国的男人有了出丑的机会.李清照不以为意,在保持自我的人格尊严与奴役于世俗的偏见之中她选择了前者, “虽处忧患困穷而志不屈”.

于欢愉里生妩媚,于沧桑中出意志.女人性情的李清照,可为我辈女子范式.三李清照是两宋时期最伟大的词作家,也是中国文学史上最负盛名的女词人.(郭预衡<中国文学史>)<四库全书>赞扬她 “为词家一大也 ”, “词格乃抗秩周,柳”.李清照词格清新,姿态婉约, 极具词家本色,承周邦彦而多感慨,继柳屯田而少尘语.沈去矜将其与李太白,李煜并称 “词家三李,”这绝无半点虚夸.李清照的父亲李格非乃是苏东坡的,著名的散文家.李清照极早就受着诗词大家的熏陶,不仅自铸丽词,而且对词的创作形式有独到的见解.她年轻时就作<词论>,公允地评价了当时极具声名的前辈们的创作,指出他们向下的一面.如柳永虽协韵律,而 “词语尘下”;苏东坡欧阳修学际天人,不但以诗入词,而且音律不协;张先宋祁等人虽有妙语,但浑成不足……李清照将诗词分畛,提出了 “词别是一家”的新论,给词一个明确的定位.她主张词应当恪守传统的风格:高雅,轻灵,流畅,协律,典重而富于情致.一个女人,能在男权时代大胆提出自己的文学见解,敢于挑战男性的权威与尊严,这不能不让人礼敬与佩服,所以<白雨斋词话>语 “妇人有此,可谓奇也.”

楼主从中可摘取200字出来.

好的给200!帮忙取个名字,要从诗词中提取,最好是李清照的,其它的也行,谢谢!

名字:茹梦 梦雨出自:李清照: 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另外诗经其实也很美! 婉如——《诗经?
野有曼草》“有美一人,婉如清样 ”。 明哲——《诗经?
大雅》“既明且哲,以保其身”。

古诗李清照一剪梅的赏析200字

古诗李清照一剪梅的赏析200字
卉迟——《诗经?
出车》:“春日迟迟,卉木萋萋”。卉字属木。 于飞——《诗经大雅?
卷阿》:“凤凰于飞,刿刿其羽”。 羽飞——《诗经?
国风?
邶风?
燕燕》:“燕燕于飞,差池其羽”。 雨霏——《诗经?
国风?
邶风?
北风》:“北风其喈,雨雪其霏”。 思远——《诗经?
国风?
鄘风?
载驰》:“视尔不藏,我思不远”。

石玉——《诗经?
小雅?
鹤鸣》:“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乔木——《诗经?
伐木》:“出自幽谷,迁于乔木”。欲求超脱高雅,可取乔木。 济桓——《诗经?
泮水》:“济济多士,克广德心,桓桓于征,狄彼东南”。希望对LZ有帮助还有吗,最好是诗词若云(庄子《逍遥游》“其翼若垂天之云“)高博(苟子《劝学》“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玉润(“玉在山而草水润,渊生珠而崖不枯”)见光、见明(“天见甚明,地见其充,君子贵其金也”)昆玉(李斯〈逐客书〉“今陛下致昆山之玉”)悠然(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逸群(〈三国志〉“犹未及髡之绝伦逸群也”)琼羽(李白〈春夜宴诸从弟桃园序〉“开琼莲以坐花,飞羽觞而醉月”)。怡年、福永(曹操《龟虽寿》“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荷风、荷香(孟浩然《夏日南享杯辛夫》“荷风送香气”)双燕、燕南(欧阳修《采桑子》“双燕归来细雨中”)雨娟(杜甫《咏竹》“雨洗娟娟净”)虚竹、竹心(白居易《池上竹》“竹解心虚即我师“)香韵(崔道融《梅花》“香中别有韵”) 如梦、梦如(苏轼《也郊寻春》“享如春梦了无痕”)梅妆(欧阳修《蝶恋花》“呵手试梅妆”)

月人(欧阳修《蝶恋花》“平林新月人归后”) 兰舟、晓风(柳永《雨霖铃》“兰舟催发”、“晓风残月”)月桐(苏轼《十算子》“缺月桂疏桐”) 鸿飞(苏轼《十算子》“鸿飞何复计东西”)民川(国语“防民之口,甚于防川”) 知之(《大学》“此谓知本,此谓知之至也”)至诚、天诚(《中庸》“唯天下至诚为能尽其性”)国祥(《中庸》“国家将兴,必有福祥”)

诚明、明诚(《中庸》“自诚明,谓之性;自明读,谓之敖”) 自成、道城(《中庸》“诚者,自成也,而道自道也”)学思(《论语》“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殓“)博文(“夫子循循善诱人,博我以文,得我以礼”)如斯(“逝者如斯夫”)石玉(“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张道(“人能弘道,非道弘人”) 思明、思聪、思文(“君子有几思:视思明,听思聪,色思温,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问,忿思难,见得思义”)

芳菲(陈亮《水龙吟》“恨芳菲世界,游人末赏,都付与莺和燕”)嫣然、香飞(姜夔《念奴娇》“嫣然摇动,冷香飞上诗句”)香凝(吴文英《风人松》“香有当时纤手相凝”) 如水(李白《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丹青、汉青(文天祥《过零汀洋》“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盈克(《左传》“彼竭我盈,故克之”)

李清照平生简介200字左右

李清照(1084-1155),山东省济南章丘人,号易安居士。宋代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早期生活优裕,与夫赵明诚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的搜集整理。金兵入据中原时,流寓南方,境遇孤苦。所作词,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自辟途径,语言清丽。论词强调协律,崇尚典雅,提出词“别是一家”之说,反对以作诗文之法作词。能诗,留存不多,部分篇章感时咏史,情辞慷慨,与其词风不同。有《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词》,已散佚。后人有《漱玉词》辑本。今有《李清照集校注》。

要以个李清照的简介 要求200字

李清照(1084-1155),济南章丘人,号易安居士。宋代女词人,婉约派代表。生于书香门第,在家庭熏陶下小小年纪便文采出众。对诗词散文书画音乐无不通晓,以词的成就最高。词清新委婉,感情真挚,且以北宋南宋生活变化呈现不同特点。前期反映闺中生活感情自然风光别思离愁,清丽明快。后来因为丈夫去世再加亡国伤痛,诗词变为凄凉悲痛,抒发怀乡悼亡情感也寄托强烈亡国之思。有《易安居士文集》等传世。代表作有《声声慢》、《一剪梅》、《如梦令》等。其文学创作具鲜明独特的艺术风格,居婉约派之首,对后世影响较大,称为“易安体”。

谁能以李清照的《如梦令》为题材 写一篇200字小作文 我老师给我们布置的作业看大家来做会做的怎么样要...

蓦然记起在溪畔的亭台中饮酒的情形,时值傍晚,面对着夕阳美景,年少轻狂的我不知不觉的便喝得大醉,倦鸟归巢,我们才记起也该回家了。 荡起一叶轻舟,在碧绿的水面上和天上的云一起飘过,小船驶入荷叶的深处,才知道忘记了回家的路,船桨挂住了水中的水草,不过我并没有恼怒,反而想起了梁元帝那首《采莲赋》“棹欲移而藻挂,船欲动而萍开”,多么美丽的诗句啊,此刻,便如置身画中,不舍离去。水中摇晃的夕阳告诉我,天色已经不早了,还是快点回去吧,不然又要被家中的父母牵挂。再次奋力的摇起双桨,晃动了一大片荷叶,却是惊扰了栖息在河滩上的一群白鹭,它们鸣叫着飞向夕阳……

最新古诗李清照一剪梅的赏析200字可以看看这篇名叫古诗词朗诵一剪梅李清照的文章,可能你会获得更多古诗李清照一剪梅的赏析200字精选的古诗词朗诵一剪梅李清照一剪梅 · 红藕香残玉簟秋 李清照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一剪梅 李清照这首词在朗诵时在感情表达上注意什么

李清照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

古诗李清照一剪梅的赏析200字

古诗李清照一剪梅的赏析200字
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1、抑扬顿挫
2、注意节奏
3、富含感情
4、配以音乐----比较缠绵忧郁的曲子sdyczsyf |2011-05-187百度知道作业帮宝宝知道今日头条言情小说91助手女生秘密汽车报价秀美甲LBE安全酷狗音乐美摄相关问题李清照《一剪梅》赏析285李清照的《一剪梅》全词16

李清照的词“一剪梅”的注解86赏析李清照的一剪梅76谁知道李清照的一剪梅的全诗内容52宋词。李清照的一剪梅含义是什么1李清照的词《一剪梅》。49更多相关问题>>关于“一剪梅”的更多知识一剪梅 李清照888谁知道一剪梅的歌词815一剪梅 歌词615一剪梅 李清照 简析332一剪梅 李清照的,42向网友求助19960288qy的知道|退出|设置

电脑版|客户端|联系我们|反馈

李清照的一剪梅,诗朗诵用哪首配乐好,求配乐

女儿情 出自88版《西游记》 曲:许镜清

诗歌朗诵《一剪梅》应穿什么古装

诗歌朗诵非要穿古装么?如果要那么就用宋代的服饰好了,我个人觉得就民国时期的服饰就不错。以上建议,仅供参考!

李清照一剪梅朗诵技巧,学校宋词朗诵比赛,求分析,求指点,

一剪梅 李清照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1、抑扬顿挫
2、注意节奏
3、富含感情
4、配以音乐----比较缠绵忧郁的曲子

求配乐,一剪梅李清照的朗诵背景音乐,古筝吟唱的也可

你好 你可以找下自然卷 卡洛儿的歌呢 都是很抒情委婉的 天际也可以的最新古诗词朗诵一剪梅李清照可以看看这篇名叫李清照诗词全集中的经典名句语录的文章,可能你会获得更多古诗词朗诵一剪梅李清照以下是的一些我们精选的李清照诗词全集中的经典名句语录李清照,号易安居士,宋代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代表作有:《声声慢·寻寻觅觅》《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夏日绝句》等。

李清照诗词全集中的经典名句语录:

天上星河转,人间帘幕垂。凉生枕簟泪痕滋,起解罗衣聊问、夜何其?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庭院深深深几许,云窗雾阁常扃,柳梢梅萼渐分明,春归秣陵树,人老建康城。归鸿声断残云碧,背窗雪落炉烟直。烛底凤钗明,钗头人胜轻。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况青云咫尺,朝暮入承明后。看彩衣争献,兰羞玉酎。祝千龄,借指松椿比寿。

古诗李清照一剪梅的赏析200字

古诗李清照一剪梅的赏析200字
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玉鸭薰炉闲瑞脑,朱樱斗帐掩流苏,通犀还解辟寒无。海燕未来人斗草,江梅已过柳生绵,黄昏疏雨湿秋千。远岫出山催薄暮,细风吹雨弄轻阴,梨花欲谢恐难禁。小院闲窗春己深,重帘未卷影沈沈,倚楼无语理瑶琴。断香残酒情怀恶,西风催衬梧桐落。梧桐落,又还秋色,又还寂寞。

莫许杯深琥珀浓,未成沈醉意先融,疏钟己应晚来风。人悄悄,月依依,翠帘垂。更挪残蕊,更拈馀香,更得些时。随意杯盘虽草草,酒美梅酸,恰称人怀抱。醉里插花花莫笑,可怜人似春将老。枕上诗书闲处好,门前风景雨来佳,终日向人多酝藉,木犀花。香冷金猊,被翻红浪,起来慵自梳头。任宝奁尘满,日上帘钩。生怕离怀别苦,多少事、欲说还休。新来瘦,非干病酒,不是悲秋。

牵牛织女,莫是离中。甚霎儿晴,霎儿雨,霎儿风。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风柔日薄春犹早,夹衫乍著心情好。睡起觉微寒,梅花鬓上残。莫恨香消玉减,须信道、扫迹难留。难言处,良窗淡月,疏影尚风流。惜别伤离方寸乱,忘了临行,酒盏深和浅,好把音书凭过雁,东莱不似蓬莱远。那堪永夜,明月空床。闻砧声捣,蛩声细,漏声长。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不如向,帘儿底下,听人笑语。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造化可能偏有意,故教明月玲珑地。共赏金尊沉绿蚁,莫辞醉,此花不与群花比。与谁同倚,一枝折得,人间天上,没个人堪寄。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角声催晓漏,曙色回牛斗。春意看花难,西风留旧寒。绣幕芙蓉一笑开,斜偎宝鸭亲香腮,眼波才动被人猜。

莲子已成荷叶老,青露洗、苹花汀草。眠沙鸥鹭不回头,似也恨、人归早。最新李清照诗词全集中的经典名句语录可以看看这篇名叫高尔基的经典名言语录集锦的文章,可能你会获得更多李清照诗词全集中的经典名句语录以下是的一些我们精选的高尔基的经典名言语录集锦高尔基的经典名言语录集锦一个人应该在自己灵魂深处树立一根标杆,从而把自己个性中与众不同的东西汇集在他的周围,显示出自己鲜明的特点。

鸟美在羽翼,人美在学识。应当热爱科学,因为人类没有什么力量比科学更强大更所向无敌了。毫无辛苦地赚钱的人不胜枚举,但是,毫无辛苦地挥霍的人则绝无仅有。如果你不认得路,又如何替别人引路呢?理想,能给天下不幸者以欢乐!科学家的成果是全人类的财产,而科学是最无私的领域。事业是栏杆,我们扶着它在深渊的边沿上走路。

天才就是劳动,人的天赋就像火花,它可以熄灭,也可以燃烧起来,而逼它燃烧成熊熊大火的方法只有一个,就是劳动再劳动。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为了美好的生活,必须让每一个人都成为生活的平等的、完全的主人。感到自己是人们所需要的和亲近的人——这是生活最大的享受,最高的喜悦。这是真理,不要忘记这个真理,它会给你们无限的幸福。

只有人的劳动才是神圣的。科学的大胆的活动是没有止境的,也不应该有止境。要是在儿童的食物里加一些铜,孩子的骨骼就长不好,会变成矮子,同样,要是大人中了黄金,他的灵魂就会变得渺小,僵死,阴暗,就象一个只值五分钱的皮球一样……个人如果但靠自己,如果置身于集体的关系之外,置身于任何团结民众的伟大思想的范围之外,就会变成怠惰的、保守的、与生活发展相敌对的人。

不知道明天要干什么事的人是不幸的人。读书,这个我们习以为常的平凡过程,实际上是人的心灵和上下古今一切民族的伟大智慧相结合的过程……善良——人所固有的善良,这些东西唤起我们一种难以摧毁的希望,希望光明的、人道的生活终将苏生。人的幻想是没有止境的,儿童的幻想更是无边无际。因为孩子的心灵比大人的心灵更加秘密,——儿童的心灵是纤尘不染的,而被生活所磨炼出来的成长,心灵深处却显然存在着这种纤尘的污痕。

工人和农民应该知道和相信:"科学和劳动会粉碎一切",粉碎过去的一切锁链,粉碎几千年来"主人"们用来使劳动人民耳聋目眍的一切。不要慨叹生活底痛苦!——慨叹是弱者。学习——永远不晚。人应该装饰的是心灵,不是肉体。我们若要生活,就该为自己建造一种充满感受、思索和行动的时钟,用它来代替这个枯燥、单调、以愁闷来扼杀心灵,带有责备意味和冷冷地滴答着的时间。

古诗李清照一剪梅的赏析200字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