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的古诗词江楼晚眺
江楼晚眺白居易
一、《江楼晚眺景物鲜奇吟玩成篇寄水部张员外》是唐代诗人白居易担任杭州刺史期间,写给远在长安的好友张籍的一首七言律诗。此诗描绘了诗人暮色中登上杭州城东楼,远眺壮美景色。诗人在感叹景色壮美的同时,也惋惜友人不在身旁的寂寞,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一种思念之情。全诗语言清秀,情调轻松,寓情于景,新颖有致,是一首著名的闲适诗。
二、附原文如下:江楼晚眺唐.白居易澹烟疏雨间斜阳,江色鲜明海气凉。
蜃散云收破楼阁,虹残水照断桥梁。风翻白浪花千片,雁点青天字一行。好著丹青图写取,题诗寄与水曹郎。
三、鉴赏:作品抓住大雨刚过,彩虹尚存,海市蜃楼将要消失的一刹那,将这一精彩场面剪辑下来,组成一幅色彩绚丽的丹青图画。诗歌从阳光写起,谓斜阳余晖,由淡烟疏雨的间隙中射到水面。这个意境就极清新可人。加之江面经雨水一洗,新鲜明净,海风徐来,凉爽宜人。题目所言"景物鲜奇"已非虚言。
三、四句描绘了难得见到的海市蜃楼和雨后彩虹两种奇观。诗人是登楼眺望,目中所视,必有亭台楼阁。所以"蜃散云收破楼阁"云云是实景虚写。下句则说雨后天空中出现的彩虹,弯弯的好像拱桥,后来彩虹逐渐消残,水中好像映着一座断桥。本来雨后彩虹已是奇观胜景,诗人更从水中映照之倒影着笔,又把景色之妙提高一筹。"风翻白浪花千片,雁点青天字一行"是全诗的点睛之笔。
上句说江水碧绿,风吹浪翻,好像千片花瓣一样;下句说雁群把天空点染成一行字迹。"翻"字以诗情作画,写得生动;"点"字以画笔入诗,下得有神。

古诗词江楼晚眺
诗人从作画的角度作诗,则诗中有画就不奇怪了。如此天然胜景,诗人不愿独自欣赏,赶快画为图幅,寄给好友。张籍有《答白杭州郡楼登望画见寄》,就是和这首诗的。诗中有"乍惊物色从诗出,更想工人下手难"之句,从侧面也可看出白居易诗情画笔的非凡不俗。四、作者简介白居易(772年~846年),汉族,字乐天,晚年又号香山居士,河南新郑(今郑州新郑)人,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中国文学史上负有盛名且影响深远的诗人和文学家,他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白居易故居纪念馆坐落于洛阳市郊。白园(白居易墓)坐落在洛阳城南琵琶峰。白居易的祖父白湟曾任巩县(河南巩义)县令,与当时的新郑(属河南)县令是好友。见新郑山川秀美,民风淳朴,白湟十分喜爱,就举家迁移到新郑城西的东郭宅村(今东郭寺)。唐代宗大历七年(公元772年2月28日)正月二十日,白居易在东郭宅降生了。
武宗会昌六年(846年)八月卒于洛阳(属河南),享年75岁。
村江晚眺的古诗
1、原诗:江村晚眺戴复古江头落日照平沙,潮退渔船阁岸斜。白鸟一双临水立,见人惊起入芦花。
四、

古诗词江楼晚眺
2、译文:江边上空的夕阳笼罩江边沙滩。潮水退了,渔船倾斜着靠在岸边。一对白色水鸟停在江水旁。闻得有人来,就警觉地飞入芦苇丛中。
3、作者简介:戴复古(1167—?))南宋著名江湖派诗人。字式之,常居南塘石屏山,故自号石屏、石屏樵隐。天台黄岩(今属浙江台州)人。一生不仕,浪游江湖,后归家隐居,卒年八十余。曾从陆游学诗,作品受晚唐诗风影响,兼具江西诗派风格。部分作品抒发爱国思想,反映人民疾苦,具有现实意义。
江楼晚眺白居易
一、《江楼晚眺景物鲜奇吟玩成篇寄水部张员外》是唐代诗人白居易担任杭州刺史期间,写给远在长安的好友张籍的一首七言律诗。此诗描绘了诗人暮色中登上杭州城东楼,远眺壮美景色。诗人在感叹景色壮美的同时,也惋惜友人不在身旁的寂寞,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一种思念之情。全诗语言清秀,情调轻松,寓情于景,新颖有致,是一首著名的闲适诗。
二、附原文如下:江楼晚眺唐.白居易澹烟疏雨间斜阳,江色鲜明海气凉。

古诗词江楼晚眺
蜃散云收破楼阁,虹残水照断桥梁。风翻白浪花千片,雁点青天字一行。好著丹青图写取,题诗寄与水曹郎。三、鉴赏:作品抓住大雨刚过,彩虹尚存,海市蜃楼将要消失的一刹那,将这一精彩场面剪辑下来,组成一幅色彩绚丽的丹青图画。诗歌从阳光写起,谓斜阳余晖,由淡烟疏雨的间隙中射到水面。这个意境就极清新可人。加之江面经雨水一洗,新鲜明净,海风徐来,凉爽宜人。
题目所言"景物鲜奇"已非虚言。
三、四句描绘了难得见到的海市蜃楼和雨后彩虹两种奇观。诗人是登楼眺望,目中所视,必有亭台楼阁。所以"蜃散云收破楼阁"云云是实景虚写。下句则说雨后天空中出现的彩虹,弯弯的好像拱桥,后来彩虹逐渐消残,水中好像映着一座断桥。本来雨后彩虹已是奇观胜景,诗人更从水中映照之倒影着笔,又把景色之妙提高一筹。
"风翻白浪花千片,雁点青天字一行"是全诗的点睛之笔。上句说江水碧绿,风吹浪翻,好像千片花瓣一样;下句说雁群把天空点染成一行字迹。"翻"字以诗情作画,写得生动;"点"字以画笔入诗,下得有神。诗人从作画的角度作诗,则诗中有画就不奇怪了。如此天然胜景,诗人不愿独自欣赏,赶快画为图幅,寄给好友。张籍有《答白杭州郡楼登望画见寄》,就是和这首诗的。诗中有"乍惊物色从诗出,更想工人下手难"之句,从侧面也可看出白居易诗情画笔的非凡不俗。
四、作者简介白居易(772年~846年),汉族,字乐天,晚年又号香山居士,河南新郑(今郑州新郑)人,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中国文学史上负有盛名且影响深远的诗人和文学家,他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白居易故居纪念馆坐落于洛阳市郊。白园(白居易墓)坐落在洛阳城南琵琶峰。
白居易的祖父白湟曾任巩县(河南巩义)县令,与当时的新郑(属河南)县令是好友。见新郑山川秀美,民风淳朴,白湟十分喜爱,就举家迁移到新郑城西的东郭宅村(今东郭寺)。唐代宗大历七年(公元772年2月28日)正月二十日,白居易在东郭宅降生了。武宗会昌六年(846年)八月卒于洛阳(属河南),享年75岁。

古诗词江楼晚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