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的韩愈对潮汕文化的影响 韩愈对潮汕精神的影响愈谪潮对潮州民俗生活与群体心理的影响作者:赵松元单位:韩山师范学院中文系--------------------------------------------------------------------------------民俗形成的原因到底有哪些?陶立先生在《民俗学概论》中曾从经济的原因、政治的原因、地域的原因、宗教的原因以及语言的原因等五个方面进行了颇令人信服的阐析。
但笔者感到,在中国历史上,一些地方的民俗建构还往往与迁谪这种中国古代特有的政治文化现象相关。很多著名的迁客逐臣都是文化名人,他们对贬所的民俗生活与群体心理发生了或多或少的影响。如屈原之与岳阳、柳宗元之与柳州,等等。中唐时韩愈贬放潮州,对潮州历史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潮州是目前为数不多的历史文化名城之一。
而潮州之能成为历史文化名城,就离不开韩愈。甚至可以说,没有韩愈,就没有潮州的现在。本文拟就韩愈谪潮对潮州民俗生活与群体心理的影响作一粗浅的论述,以求正于方家。一、三大效应:韩愈对潮州民俗生活与群体心理发生影响的主要原因一般而言,一个贬臣逐客如果能够赢得贬地人们永久的崇敬与怀念,从而对贬地民俗生活与群体心理发生影响,往往离不开这样三个因素:
A棠阴效应:贬官在贬地积极有为,如召公施以惠政,造福一方,赢得当地士庶的永久怀念;B名人效应:贬官本身是一个具有较高知名度的文化名人(诗豪、文豪或名艺术家等);C宣传效应:贬官身后得到他人的推崇宣传。唐代贬谪潮州的中央大员可谓多矣,如张元素、唐临、常怀德、卢怡、李皋、常衮、杨嗣复、李德裕、李宗闵等都曾贬逐潮州。
但他们基本上没有在潮人心灵世界中占据一席之地,也没有留下什么可供后人观瞻的文化遗迹。之所以如此,就是因为他们不具备这三大效应:或在贬潮期间无大作为,影响微微。如果为官一任,不能造福一方,无论如何也不会为当地人士所认同,所怀念;或虽为中央大员,却文名、诗名不高。所以,他们在贬所只能是匆匆过客,很快就被“雨打风吹去”,消失在历史的深处了。
韩愈则与之不同。韩愈之于潮州,完全具备了这三大效应。因而,他地位虽不如曾高居相位的李德裕辈,贬居潮州的时间也很短,仅七个多月,却赢得了不朽的声名,永远活在世世代代潮人的生活世界之中。当然,不仅仅是潮人尊崇韩愈,在中国文化思想史上,“尊韩”几乎是唐宋以来中国历代文人士子的共同心理,这不是个别的、局部的甚至也不是地域性的问题,而是一个历时性的全国性的突出文化现象。
但相对而言,在全国范围内,恐怕很少有一个地方的人象潮州人那样崇敬韩愈、神化韩愈,以致民俗生活与群体心理都为之受到了深刻而又深远的影响。韩愈是大名鼎鼎的诗人、古文家,也是著名的思想家,在当世已享有盛名,因而他所到之处,自然容易引起他人的关注与尊敬。而实际上,在韩愈未到潮州之前,韩文就已流传到了潮州,潮人进士赵德就曾在“蓬茨中手持目览,饥食渴饮”,并为之“沛然满饱”而自发把韩文编录成集了①。
韩愈的“名人效应”于此可见一斑。韩愈之能为潮人永久崇敬,尤其与宋代仕潮官吏的尊韩和其他文化名人的推崇与宣传有极为密切的关系。宋哲宗时,王涤知潮州,把刺史堂后的韩文公祠迁至城南七里处,并专门约请名满天下的苏东坡撰写碑文,东坡因而写成《韩文公庙碑》的千古名文,文章高屋建瓴,高度评价了韩愈,这对潮州以至全国性的尊韩发生了巨大影响。
此外,历代仕潮官吏尊韩学韩,也对潮人崇拜韩愈起着推波助澜的巨大作用。对此,著名学者饶宗颐先生早在《宋代潮州的韩学》一文中有过细致而精辟的论述②,庄义青先生也在其近著《宋代的潮州》一书中进行过详细的阐述。兹不赘述。众所周知,韩愈之治潮惠政,主要有驱鳄除害、关心农桑、赎放奴婢、延师兴学等方面。当韩愈贬来潮州之时,潮州正处在历史发展的关键时刻。
潮州自古以来,远离中原,僻处岭外,交通不便,形成一个带有封闭性的地理文化圈。唐杜佑《通典》云:“五岭之南,人杂夷獠,不知礼义……是以汉室常罢弃之。”到唐代,当中原文明已高度发达的时候,潮州大部分地区还仍然处在荒凉落后的状态之中。因而潮州成为当时贬臣逐客的弃置之所。有唐一代,在韩愈之前,先后有不少中央官员如张元素、唐临、常怀德、卢怡、李皋、常衮等谪放潮州。
他们把中原文化礼俗某种程度地传播到了潮州。当时潮州固然土广人稀,落后荒僻,但社会已取得了一定的发展,文化教育亦已有了一定的根基。自韩愈贬潮之后,潮州的社会历史则加快前进的步伐,到了宋代,潮州人口迅速增多,由唐元和年间的一万零三百二十四户,猛增到北宋元丰年间的七万四千六百八十二户与南宋淳祜年间的一十三万五千九百九十八户③。
随着人口激增,潮州的经济文化也迅速发展,并逐步赶上了中原和江淮地区的发展水平。可见,韩愈恰好是在潮州历史发展的一个关键点上贬到了潮州。潮州当时的历史发展,正需要文明的火焰烧去蛮荒落后,代表中原文化的杰出人物韩愈,恰逢其时,贬来潮州,奋发有为,德化潮州。这大约是一种历史的因缘吧;而潮人之尊韩,应该也离不开这个因缘。
二、韩愈对潮州民俗生活与潮人群体心理的深刻影响现代民俗学认为,民俗作为文化现象,不是个人的行为,而是社会普遍传承的风尚和喜好,民俗是具有普遍模式的生活世界和文化生活④。就其整体而言,民俗又是一种历时性的文化创造与文化积淀。而一个地域的民情风俗,则反映着该地域人们的独特心理。现代民俗学的思想为我们研究韩愈贬潮与潮州民俗生活的建构之间的关系了有益的启示。
韩愈对潮州生活世界的影响是多方面的。潮州市区今有“昌黎路”,有“昌黎小学”。人们为一条路、为一个学校起名,决非随意而为,它往往反映着命名者的特定的文化心态。以韩愈的号命名,其作为一个民俗文化事象,就反映着潮人对韩愈的怀念与崇敬。在昌黎路中段今潮州博物馆前有巍峨的石牌坊,它建于明嘉靖十七年(1538年),坊额题着“昌黎旧治”、“岭海名邦”八字,既表达了潮人对韩愈的怀念与赞誉。
又流露出潮人因有文化名流韩愈治潮而产生的自豪之情。
一、

韩愈对潮汕文化的影响_韩愈对潮汕精神的影响
潮州西湖公园内涵碧楼后面山坡上有一“景韩亭”,亭内正壁中有据说是韩愈所书而由清代潮州知府龙为霖主持摹刻的《白鹦鹉赋》石碑。潮州北郊韩江北堤旁还建有“祭鳄台”,等等。潮人用各种各样的方式纪念韩愈,与此同时,潮人自己的生活世界也因此增添了几处胜迹,增添了许多历史文化的内涵。尤值一提的是潮州有一永久性的纪念韩愈的胜地韩文公祠。潮州韩文公祠始建于宋真宗咸平二年(999年),南宋淳熙十六年(1189年)迁至韩山。后几经变迁,几经修葺,历八百年而香火不断。它是我国现存纪念韩愈的一座历史最悠久、保存最完整的祠宇。该祠之修建与存在,作为一突出的民俗事象,对潮州生活世界的影响极大。它寄托着潮人的崇韩心理,又是旅游观光或进行历史文化教育的极好场所。
不管过去还是现时代的潮人,都喜欢到韩文公祠走一走,看一看,想一想。这已成了一种下意识的习惯,一种风气。在某种意义上,该祠可视为潮州这座历史文化名城的标志。凡是到潮州来的达官贵人与一般的海内外游客,都要慕名参观瞻仰。由以上文字,足可见出韩愈对潮州生活世界的影响之大。但更值得我们注意的是韩愈对潮州民俗生活尤其是潮人群体心理建构的深层的隐性的影响。
美国现代社会科学著名学者萨姆纳(18401910)有《民俗》一书,在其理论体系中,有一个最基本的概念:行为方式。他认为,人生活着,总是有各种各样的需要希望得到满足。为满足需要,就得采取一定的行为方式。对行为方式进行优选,就很容易养成个人的习惯;而群体对同一行为方式的反复则形成风俗。他指出,“每一个人都受惠于其他人的经验,因而大家都趋向于被证明为合宜的行为方式。
终至大家都采取达到同一目的的同一方式,这样,活动方式就转化成了风俗,成了集体现象。韩愈对潮人民俗生活与群体心理建构的隐性的深层的影响,直接与他治潮之惠政联系在一起。韩愈治潮惠政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驱鳄除害。这对潮人的民俗生活影响甚巨。驱鳄除害事,在新旧唐书中皆有记载。《新唐书·韩愈传》云:“初,愈至潮州,问民疾苦,皆曰恶溪有鳄鱼,食民畜产且尽,民以是穷。
数日,愈自往视之。令其属秦济以一羊一豚投溪水。”韩愈并写了《鳄鱼文》而“祝之”,“祝之夕,暴风震电起溪中,数日,水尽涸,西徙六十里。自是潮无鳄鱼患”。对韩愈祭鳄一事,后世向来有两种不同的态度。一些文人士大夫持批评的态度。宋王安石在《送潮州吕使君》诗中告诫当时的潮州太守吕说:“不必移鳄鱼,诡怪以疑民。”明确表示韩愈祭鳄为“诡怪”之事。
近人郭朋在《隋唐佛教》中则认为,韩愈简直就是中国古代的唐·吉诃德,演出了一出“无聊的闹剧”。与之相反,千百年来,更多的一些文人学士、潮州历任太守及佐僚都对韩愈驱鳄称颂备至,苏轼肯定韩愈“能驯鳄鱼之暴”⑥,明宜德年间潮州知府王源《增修韩祠之记》中称颂韩愈“存恤孤茕,逐远恶物”;清代楚州人周玉衡则在《谒韩文公祠》诗中说:“驱鳄文章非异术,化民诗礼亦丹心”;……至于潮州的民众与学人则更抱赞赏与感激的态度。
潮州当代学者曾楚楠肯定说,虽然凭一纸文章不可能根治鳄害,但韩愈驱鳄却富有积极意义,而韩愈“作为一个被贬官员,置个人忧愁、不幸于度外,为了解除民瘼,刚上任即‘询吏民疾苦’,并诉诸行动,形诸文字的动机和行为,理所当然地会得到人们的肯定和赞扬”。因此,驱鳄行动成为宋代以后潮人尊韩的一项重要内容⑦。清乾隆间人李调元在《题韩祠诗》中写道:“官吏尚镌鹦鹉字,儿童能诵鳄鱼文。
”这二句诗,即道出韩愈祭鳄事在潮州生活世界中的传播之广、影响之深。在韩祠正堂东侧石柱上,镌刻着清道光年间潮州知府觉罗禄昌的一付联语:辟佛累千言,雪岭蓝关,从此儒风开海峤到官才八月,潮平鳄渚,于今香火遍瀛洲“香火遍瀛洲”五字,即表明韩愈在潮人生活世界中的深远影响。韩愈治潮惠政的另一个重要方面,就是高度重视文化教育。
贬来潮州不久,韩愈就写了《潮州请置乡校牒》,他认为,治理国家,“不如以德礼为先,而辅之以政刑也。夫欲用德礼,未有不由学校师弟子者。”于是,他一方面荐举地方俊彦赵德主持州学,一方面花大力气兴办乡校。办学缺资金,韩愈就“出已俸百千以为举本,收其赢余,以给厨馔”⑧。百千之数,大致相当于韩愈八个多月的俸禄,也就是说,韩愈为兴办学校,把其治潮州八月的所有俸禄,都捐了出来。
这正是重义轻利的古君子之风的体现。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韩愈的兴学,决定性地影响了后来历代治潮者对自己行为方式的优化选择。苏轼在《潮州昌黎伯韩文公庙碑》中说,“朝散郎王君涤来守是邦,凡所以养士治民者,一以公为师。”而实际上,不独王涤治潮以韩愈为师,两宋所有莅潮官吏,都崇奉韩愈,历任州刺史及州郡长官之佐僚,也都无不以韩愈为师⑨。
萨姆纳指出:“风俗是一致的行动历时地造成的。”⑩尊韩奉韩,以兴学为首务,确乎已成为自昌黎之后历代莅潮官吏的不约而同的一种习惯,一种集体现象。韩愈兴办学校,同时荐举当地俊彦主持州学,这也如“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春雨,滋润了潮人的群体性格。潮人向以聪明灵活、善于经商著称,在外地人眼里,潮人无异于中国的“犹太人”。
然而,如果对潮人的认识仅止于此,那就是片面的了。只要深入潮人生活世界,你就能深切感受到潮人群体性格的方方面面,尤其能感受到潮人好学崇文的风气。

韩愈对潮汕文化的影响_韩愈对潮汕精神的影响
这种好学崇文风气的形成,追根溯源,则直接得益于韩愈当年的兴学。早在北宋,苏轼就已指出:“始潮人未知学,公命进士赵德为之师,由是潮之士笃于文行,至于今号称易治。”(1l)。南宋乾道年间潮州太守曾造也说,潮州文物之富,始于唐而盛于宋,“爰自昌黎韩公以儒学兴化,故其风声气习,传之益久而益光大”(12)。
这些话,明确揭示出好学爱文不仅是潮人个人性的习惯,而且已成为潮人群体行为方式的优化选择,成为一种有地域色彩的风气。潮州有所谓八景,其中有一景曰“韩祠橡木”。橡木,亦称韩木,传说为韩愈手植,今已不存,但“潮人想慕者,久而弥殷”
(13)。自宋以来,关于韩木流传着一个有趣的民俗传说:韩祠橡木开花之繁稀,预示着潮州士子登科人数之多寡。
宋代潮人王大宝《韩木赞》即记载了韩木花开“兆先机”的神异传说:“(韩木)遇春则华,或红或白,簇簇附枝,如桃状而小。每值士议春官,邦人以卜登第之祥,其来旧矣。绍圣四年丁丑开盛,倾城赏之,未几捷报三人,盖比前数多也。继是榜不乏人,繁稀如之。”这个民俗事象是韩愈以儒学兴化直接结出的果实。王大宝分析道:“公刺是邦,命师训业,绵绵厥后,三百余年。
士风日盛,效祥于木,理之宜然。”这几句话,表明在韩愈影响下潮州养成了多么浓厚的爱文好学的“士风”。南家王十朋《曾潮州到郡未几,首修韩文公庙,次建贡闱,可谓知化本矣。某因读韩公别赵子诗,用韵以寄》诗“至今潮阳人,比屋皆诗书”,即是这种风气的生动写照。曾有这样一个记载:宋孝宗问王大宝曰:“潮风俗如何?”大宝则以“地瘦栽松柏,家贫子读书。
习尚至今”对之。(l4)这种好学崇文之风习一直绵延到现代。笔者自湘入潮,已寓居潮州五年,颇为深切地感受到,潮州好学爱文、尊师重教之风确乎比其他地方浓郁。诗词书画这些传统的文学艺术,在潮州民间有着深厚的基础,往往一些貌不惊人的人能随口吟诵韩愈的诗文;而一些个体户老板则往往能舞文弄墨,吟诗作赋。有一位企业家不仅加入了中华诗词学会,而且还由中华诗词学会为他出版了一部颇有份量的诗集。
一定地域的民俗事象及其群体性格,一般都负载着千百年历史的深厚文化资源。潮州的这种人文传统,这种民情风俗,正因为遥接着绵延着韩愈当年以儒学兴化的古风,总使人感到其中氤氲着一种深厚的历史文化蕴涵。
三、由人到神:韩愈在潮州的神化苏轼在《潮州昌黎伯韩文公庙碑》中说:“潮人之事公也,饮食必祭,水旱疾疫,凡有求必祷焉。
”确实,早在宋代,韩愈就被潮人请上了神坛,连带所致,韩愈的侄孙因护送韩愈有功,也成了八仙之一的韩湘子。韩愈不仅在士人农工心目中享有崇高地位,而且也成为商界奉祀的神灵。苏州现存的、立于康熙初年的《潮州会馆记》云:“我潮州会馆……敬祀灵祜关圣帝君、天后圣母、观音大士。已复买东西旁屋,别祀昌黎韩夫子。”曾楚楠先生指出:“商务组织中尊关帝、祀天后、拜观音,到处皆然而奉祀韩夫子,实为潮商所独有。
”
(15)可见,在潮州民俗世界中,韩愈已不复是历史人物,俨然已是一个神话人物。神话本是远古人类集体心理的文化载体,但在某些特殊的历史人文环境中,非神话时代同样能够产生新的神话。而在中国神话的家族中,把现实中的真人史实加以神秘化以及神圣化,则是神话产生的一个重要方面。许多历史人物,如秦代的李冰、三国时代的关羽、宋代的岳飞、包丞等等,就都是被神秘化神圣化而从人的地位提升到神的地位,成为被祭祀崇拜的偶像,成了神话化的史实人物。
象关羽,本是一历史人物,由于他身上所集中体现的忠、义、勇、刚等传统的特殊文化内涵,不仅符合广大民众生活世界中不能缺少的思想文化信仰之需要,而且也适应封建统治阶级加强思想文化统治的需要,因此,在中国后期封建社会中,关公由一历史人物而被提升为神“武圣”、“关帝”。但韩愈之在潮州成为神话人物,与关公不同。关公之成为神话人物,虽然离不开下层民众的崇拜,而更主要还是因为历代统治者出于统治的需要而不断加封与宣传。
韩文公之成为神话人物,则主要出自潮人的崇韩之心。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远谪八千里来到潮州以后,韩愈就成了潮人心灵世界与民俗世界中的永远的神祗。在潮州历代的生活世界中,韩愈驱鳄及其许多与韩愈有关的民间故事一直被流播着、传颂着,也一直不断被丰富着,从而演变成了非神话时代的新神话。兹再举二例:
1、“走马牵堤”。
相传恶溪(今潮州韩江)两岸原无堤坝,时有水患。韩愈抵潮以后,率领百姓筑堤。他先骑马沿溪岸勘测地界,下属则跟在马后,按他指定的路线插上竹竿作为标志。到了山跟前的终点,竹竿还未用完,便顺手撒在山上。隔天,在插过竹竿的地段,突然出现一道高大坚实的大堤。从此,汹涌的水流就被堤坝和高山挡住,而终端的山坡则长出茂密的竹子,山名也改为“竹竿山”
(16)。
2、八仙造湘子桥。湘子桥为我国四大古桥之一。始建于北宋乾道年间(1171年),向以“十八梭船廿四洲”的梁舟合一的“世界上最早的启闭式桥梁”著名。关于此桥之修建,在潮州流传着这样一个优美的民间传说:韩愈驱杀鳄鱼之后,请来侄孙韩湘子与广济和尚,各从一边江岸向江心比赛造桥,佛道施法,工程顺利,不想工程快要煞尾时,因故停工待料,江心处未能垒石架桥。
广济和尚只好请来十八罗汉,迅速把桥墩筑好。韩湘子则叫来“八仙”中其他七位道友,施法相助。何仙姑先掰了几片莲花,撒在江上,顿时化作十八只梭船;曹国舅拿出植板,放在梭船上,当作桥板;铁拐李解下腰带将十八只梭船串起,并系于东西两座石墩上,这样就造成了一座独特的桥。
(17)德国现代著名哲学家恩斯特·卡西尔指出:“神话本身并非是一大堆原始的迷信和粗陋的妄想,它绝不是乱七八糟的东西,因为它具有一个系统或概念的形式。
”
(18)如果完全以理性的眼光来看,神话也许荒唐无稽。

韩愈对潮汕文化的影响_韩愈对潮汕精神的影响
但对于产生此神话的纯朴民间大众来说,这一点也不荒唐,而是严肃的事实。神话并非出于个人的创作,而是一个民族集团或一个地域群体的心理和观念的呈现。民族集团或地域群体所信以为实的神话内容,也即是构成民族信仰或群体信仰的一个重要因素。本文所说的群体信仰是指一个地域群体所共有的思想观、人生观、世界观的整体反映,也是较之个人的宗教信仰更强有力的地域性共识或共同体规则。群体信仰的产生,并不是由理性的自觉而形成的,它是一个群体在长期的历史经验与文化传统的累积中形成的共同观念,并蕴藏着一种庄严肃穆的情感态度。把这种观念与情感投射到生活世界中,就产生了民俗事象与民俗仪礼,也产生了神话。
(19)苏轼说:潮人对韩愈“独信之深、思之至”,出于对韩愈的一种深厚的感激、崇敬的心理,潮人把韩愈由人神化为神,这正整体性地折射出潮人的观念世界与心灵世界;而潮州的民俗生活也因此而变得更加丰富多彩。潮人陈亿先生曾以诗的形式概括了神化人物韩愈的几个民俗故事,充分表达了潮人对韩愈的崇敬之情:“判石牵堤说有神,赤诚育得满园春。
韩渠千载留恩泽,社戏笙歌究有因。”
(20)赵朴初老《访韩文公祠口占》说韩愈“不虚南谪八千里,赢得江山都姓韩”。作为贬臣逐客的韩愈,能够对潮州民俗生活与与潮人群体心理发生如此深远巨大的影响,确实是一个富有意味的话题。【附注】
(1)赵德《文录序》,转引自曾楚楠《韩愈在潮州》,文物出版社1993年8月第1版。
(2)见《饶宗颐潮汕地方史论集),汕头大学出版社,1996年第1版。
(3)参见庄义青著《宋代的潮州》,中山大学出版社1997年9月第1版。
(4)参见高丙中著《民俗文化与民俗生活》,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4年9月第1版。
(5)萨姆纳著《民俗》第1节,转引自《民俗文化与民俗生活》。
(6)见《潮州昌黎伯韩文公庙碑》。
(7)参曾楚楠《韩愈在潮州》。
(8)《韩愈全集校注·潮州请置乡校牒》,四川大学出版社1996年7月第1版。
(9)饶宗颐《宋代潮州之韩学》,载《饶宗颐潮汕地方史论集》。(l0)萨姆纳《民俗》第8节,转引自《民俗文化与民俗生活》。(1l)见《潮州昌黎伯韩文公庙碑》。
(12)陈余庆《重修州学记》,转引自《韩愈在潮州》。(l3)饶宗颐《潮州韩文公祠沿革考·附录三·韩木考》,见黄挺编《饶宗颐潮汕地方史论集》,汕头大学出版社1996年第1版。
(14)《永乐大典》卷5343【风俗形胜】引《余崇龟文集》。
(15)见曾楚楠《韩愈在潮州》。
(16)参《韩愈在潮州》
(17)据陈亿著《潮州烟云录》。东方文化馆丛书1995年12月。
(18)恩斯特·卡西尔著《人论》,上海译文出版社1985年12月第1版。
(19)此处参考了王孝廉著《中国的神话世界》第1章,作家出版社1991年3月第1版。
(20)见《潮江烟云录》。
最新韩愈对潮汕文化的影响 韩愈对潮汕精神的影响可以看看这篇名叫谈产业结构服务化的影响因素的文章,可能你会获得更多韩愈对潮汕文化的影响 韩愈对潮汕精神的影响以下是的一些我们精选的谈产业结构服务化的影响因素产业结构服务化是目前我国产业结构的总体趋势,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了谈产业结构服务化的影响因素,让我看一看有哪些地方需要提升的吧!
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服务经济在国民经济中地位提高,我国产业结构出现服务化趋势。但相比于发达国家,我国服务业发展水平有待提高。本文引入经济发展水平、人力资本、科技创新、城镇化水平、居民消费、对外贸易六大因素,利用中国2004-2015年省际面板数据实证分析各因素对产业结构服务化的影响,结果发现前六者推动了产业结构服务化,而对外贸易显著抑制了服务化发展。针对不同因素的不同影响,我国应综合考虑多方面因素,推动服务业生产率提高和内部结构优化,实现产业结构向服务化转型升级。
产业结构服务化是产业结构演进过程中的一个阶段,体现了产业结构调整的一般规律,即产业结构将由以农业为主导向以工业为主导变化,并最终形成以服务业为主导的“
三、
二、一”的产业结构形态(张捷等,2013)[1]。国外对此已有较为完整的理论体系,包括“配第—克拉克定律”、“库兹涅茨定律”、钱纳里“标准产业结构”及贝尔“后工业社会”等经典理论。其中,“配第一克拉克定律”是对产业结构服务化趋势最早的理论阐述,克拉克在配第的研究基础上,把整个国民经济分为三个主要部门即三次产业,并认为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和工业化程度的加深会使得国民收入和劳动力的相对比重出现由第一产业向第二产业转移、最终转移至第三产业的趋势。
一、文献综述关于产业结构服务化的内涵界定,国外学者Vandermer-we与Rada(1989)[2]最早提出“servitization”,指“企业业务服务化”,传统制造业通过由单一物品供应转向打包更加完整的物品、知识、自我服务等一系列服务来增加企业的核心竞争力。随后White(1999)[3]用“Servicing”表示“企业角色服务化”,指制造商不再是“物品者”,而是“服务者”。而Szaletz(2003)[4]提出“Tertiarization”,指“产业结构服务化”,越来越多的企业认识到提升竞争力的关键在于提高服务水平,“服务化”开始涵盖产品研发设计、营销策略规划、人力资源管理以及金融、法律等领域,涉及范围更加广泛。国内学者对此尚未达成统一意见,有学者从静态和动态的角度来界定“产业结构服务化”。从静态来看,产业结构服务化是指产业结构以服务业为主导的性质或状态,即服务业成为经济活动的主导,服务业的产出与劳动力占比在三次产业中占据主导地位。[5]同时不可忽略
一、二产业的作用地位及与第三产业的关联,张月友等(2014)[6]指出,第三产业占比逐渐提高的同时,
一、二产业仍占有一定比例,并与第三产业进行有效互动,以便不断提高产业结构服务化的水平及层次。从动态来看,产业结构服务化是一种规律,是服务型产出在经济总产出中的一个发展趋势,集中体现“配第一克拉克定律”与“库兹涅茨定律”。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工业化进程加快,第二产业比重不断上升而第一产业产值占GDP的比值呈下降趋势。此后,服务经济悄然兴起,并在国家政策扶持下得以发展,第三产业有超过第二产业的趋势,我国产业结构逐渐向“
三、
二、一”转变。虽然尚未稳定下来,但第三产业对国民经济的贡献较之前大幅增加。从2000年起,第三产业在GDP中占比开始超过40%,2015年首次超过50%,我国产业结构服务化趋势越来越明显。但我国服务业发展仍存在诸多问题,具体表现在我国服务业与同等发展水平国家相比仍处于较低水平,服务业发展效率低;服务业发展存在区域性差异和内部分化,与东部地区相比,中西部服务业发展水平较低,且我国现代服务业发展不及传统服务业。如何从根本上推动我国服务业发展,推进产业结构服务化这一问题亟待解决。本文在以往学者的研究基础上,选取2004-2015年省际面板数据,实证分析产业结构服务化各影响因素,并提出促进产业服务化发展、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政策建议。文章的后续安排如下:第二部分为理论分析,第三部分为模型构建与数据说明,第四部分为实证结果与分析,最后为主要结论及政策建议。
二、理论分析1.经济发展水平与产业结构服务化经济发展水平作为基本面因素,是产业结构调整的根本动力,推动产业结构服务化发展。从整体角度看,经济发展进程与产业结构演进同步发生、互相促进。国民生产总值增加带来生产要素投入和产出的增加,推动产业结构转变。由于社会各部门经济发展水平不同,生产要素从生产率低的部门流入生产率高的部门,会影响不同行业的兴衰,造成结构性变动。经济发展水平高低对产业结构变动速度也有影响,一般来说,若一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与经济增速均高于其他地区,则该地区的产业结构变动速度也较快。[7]从区域角度看,与中西部地区相比,我国东部地区开放较早,信息、科技发展较快,因而东部地区发展水平在全国处于领先位置。东部地区的产业结构升级速度亦与其经济发展速度同步,明显高于西部地区。根据《中国统计年鉴》显示,2016年我国东部地区第三产业增加值约占GDP的50%,接近全国平均水平。2.人力资本与产业结构服务化在产业结构转型过程中,人力资本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学者张国强等(2011)[8]认为,一个国家所拥有的人力资本数量、质量和结构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决定产业结构调整能力的高低。一方面,人力资本存量影响其他生产要素的累积与集聚,提高产业结构转化能力,促进产业结构服务化。[9]举例来说,人力资本存量增加能够带来技术要素的增加,通过知识外溢效应提升科技创新效率与部门生产率,产生人力资本“结构红利”,推动第三产业发展;另一方面,人力资本结构与就业结构相匹配,直接影响三次产业的就业比重。并且人力资本结构的优化有利于推动新兴产业与现代服务业的发展,使产业结构向服务化迈进。[10]3.科技创新与产业结构服务化科技创新是产业结构服务化的根本保障。赵新华等(2009)[11]通过协整检验发现科技进步水平与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具有长期稳定的动态均衡关系,前者是后者的格兰杰原因。首先,科技创新往往带来新产品与新工艺,能够满足居民高层次需求,改变需求结构,从而影响产业结构调整。其次,科技创新通过提升人均产出水平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加快了生产要素在产业间流动,促进服务业全行业生产率的提高,驱动产业结构服务化。[12]最后,科技创新关联决定产业关联的变动。产业的技术创新通过前后向联系的产业进行传递,导致产业的扩张或收缩,引起产业结构的调整转型。[13]4.城镇化发展与产业结构服务化我国产业结构演进与城镇化进程之间存在一般规律,国外学者早有研究指出,城镇化是服务业发展的重要原因,促进国家由农业型经济向服务型经济发展。[14]当前我国处于经济转型期,城镇化进程影响服务业增长速度和比重。[15]第一,城镇化的发展带来交通基础设施的发展,有利于协调服务业供需链发展;第二,从城镇化发展阶段看,劳动力出现逐渐从第一产业流向第
二、三产业的趋势,并且知识要素的流动加快,产生知识外溢效应,促进服务业劳动生产率提高;第三,城镇化发展在地区间的不均匀分布造成服务业区域发展不均衡,对产业结构服务化总体进程产生影响。5.居民消费与产业结构服务化居民消费总量和消费结构都对产业结构服务化有显著影响。在生产力发展的高级阶段,消费需求决定生产规模和生产结构。[16]从消费总量上看,居民对某一产业消费增长快,会促进该产业的生产扩张,而对某一产业消费不足则会导致该产业生产萎缩甚至退出市场;从消费结构上看,居民消费结构与产业结构相互协调,前者直接影响产业结构调整。经济发展和收入提升会使居民增加对、养老等享乐性、生活性服务需求,尤其增加对高端服务的需求,由此形成了新供给。新消费热点的产生也推动了新兴产业的发展,同时由于这些新兴产业往往具有较长的产业链和较广的辐射范围,因而带动了一系列上下游产业的发展,最终推进产业结构服务化。[17]6.对外贸易与产业结构服务化在开放型经济体制下,对外贸易作为影响产业结构调整的因素越来越受到重视,对外贸易导致生产要素在不同部门间重新分配,对各产业发展均有影响。但对于对外贸易是否能促进产业结构服务化,学术界尚未达成统一意见。有学者认为,对外贸易通过引进技术与人才,提升了我国科学技术与人力资本的水平,推动我国产业结构优化。除了这种带动效应以外,对外贸易还通过国际利益比较机制和产品生命周期循环机制来促进产业结构服务化发展。[18]但也有学者认为,由于外商投资偏好工业企业,集中于第二产业,对第三产业的投资规模小,比重低。外商投资偏好倾向加深了我国三次产业结构偏差,导致我国工业盲目增长而第三产业发展落后;且由于外资进入引起的竞争机制变化对三产业的调节作用差别大,造成产业间发展失衡,不利于产业结构服务化发展。[19]
三、模型设计与数据说明
(一)计量模型构建基于以上分析,考虑到产业结构作为连续的动态过程具有惯性,本文将产业结构服务化的滞后一期值也作为解释变量引入计量中,构建如下动态面板数据模型:
(二)数据说明1.被解释变量:产业结构(IS)。本文认为产业结构服务化是指服务业增加值在国民经济结构中占比逐渐增加,就业人数占比增加,二者逐渐超过第二产业。本文采用第三产业增加值与第二产业增加值的比值作为衡量产业结构服务化的指标。2.解释变量:
(1)经济发展水平(PDGP)。本文用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表示。
(2)人力资本存量(HC)。本文用每年的普通高等院校(普通本专科)在校生数占该地区人口总量的比重表示。
(3)科技创新(Tech)。本文用R&D经费支出占GDP的比重来衡量。
(4)城镇化水平(Urban)。本文用城镇常住人口与总人口的比值衡量。
(5)居民消费(Con)。本文选取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作为居民消费的指标,并作平减处理。
(6)对外贸易(Trade)。本文用进出口总额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来衡量。模型1考察经济发展水平对产业结构服务化的影响,实证结果显示经济发展水平的系数在1%的置信水平下显著为正,表明当前我国的经济发展带动了产业结构服务化升级,为服务业发展了良好的环境。据国家统计局最近十年的数据显示,我国GDP逐年上升,2016年达74.36万亿,较2007年增长了逾一倍。其中,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速超过两倍,明显高于一二产业。从供给方面来看,近年来我国加快供给侧改革,去产能、降成本、去杠杆取得积极进展,诸如生物医、人工智能等新兴产业得到了大力发展,服务业成为发展新动力;从需求方面来看,随经济的发展,居民可支配收入提高,增加了对养老、等服务的消费,优化了服务业的内部结构。模型2考察人力资本对产业结构服务化的影响,实证结果显示人力资本的系数显著为正,表明我国人力资本促进了产业结构服务化发展。通过分析《中国统计年鉴》数据知,各级各类学校在校数不断增长,高等教育在校生数和学前教育在校生数增速较快,说明我国基础教育得到普及,高等教育亦在不断发展。由于人力资本具有创新效应和技术溢出效应,人力资本存量水平的提高能够使服务业企业加快自主创新和科技研发,提升生产效率;人力资本结构优化有利于产业结构朝服务化发展。[20]高端服务业对技术要求比较高,尤其需要具有创新型、技术型人力资本,对教育程度要求高。这些高层次人力资本占比的迅速提高,满足了现代服务业、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需要,有利于提高各服务业企业核心竞争力,由此提升了产业结构服务化水平。模型3考察科技创新对产业结构服务化的影响,实证结果显示科技创新的系数显著为正,表明我国科技创新推动了产业结构服务化。从三个方面分析我国科技创新的现状,一是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我国R&D经费支出从2007年的3710.2亿元增长到2016年的15676.7亿元,占GDP比重达2.1%。二是学术论文的产出。我国的科技论文数量已超过美国,比预期提早了好几年。三是专利申请量与授权量。从2007年到2016年,我国专利申请量与授权量均增长近400%,居世界第一位。除此以外,技术进步贡献率和国家创新能力排名也在提升。这表明了我国科技创新水平近十年来有了显著的提高。科技进步是内生增长的源泉,也是推动服务业生产率提高的必要条件。我国科技水平的提高对推动服务业发展,加快产业结构服务化具有显著的正向作用。模型4考察城镇化水平对产业结构服务化的影响,实证结果显示城镇化水平的系数显著为正,表明我国城镇化水平与产业结构服务化水平相一致。近年来,国家为深入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作出战略部署,我国城镇化水平逐步提高。统计数据显示,2007至2016这十年间,常住人口城镇化率提高了11.46个百分点,城镇常住人口增加18665万人。同时,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继续缩小。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速高于城镇居民,城乡居民收入比由2015年的2.73下降为2016年的2.71。城镇化水平的不断提高缩小为了我国的贫富差距,能够带动低收入者对产业发展的促进作用。低收入者作为新的消费力量进入市场,扩大了服务业的消费市场,促进了服务业发展。模型5考察居民消费对产业结构服务化的影响,实证结果显示居民消费的系数显著为正,表明我国居民消费也是促进产业结构服务化的动力之一。据可的最新数据显示,2017年10月中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增长了1.9%,其中城市CPI同比增长了1.9%,农村CPI同比增长了1.7%,这表明我国居民消费率显著提高。同时,2017年我国城乡居民恩格尔系数为29.3%,消费支出中用于食品等必需品的消费比重下降,居民消费结构正在不断优化,对服务消费的需求迅速扩大。无论是消费率的提升,还是消费结构的优化,都有利于刺激服务业企业的生产,和一些新兴服务业的发展。模型6考察对外贸易对产业结构服务化的影响,实证结果显示对外贸易的系数在1%的置信水平下显著为负,表明对外贸易不利于产业结构的服务化转型。首先,我国外商投资结构并不合理,更倾向于投资制造业。因此与制造业相比,对外贸易对服务业的正向效应十分有限;其次,外资涌入冲击了国有资产和民间资产投资,尤其是后者。民间投资由于具有机制活、效率高、潜力大的特点,对服务业发展作用最为明显,当其收到对外贸易的抑制时,则无法发挥对服务业发展的推动作用。简言之,我国对外贸易阻碍了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不利于服务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四、主要结论与政策建议
1.推动经济发展质量与增速互进,进一步提升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积极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加大供给侧改革,促进服务业业的长远发展;
2.全面发展教育,推动高等教育大众化,优化人力资本结构。同时要加快信息更新与资源共享,防止出现因人力资本错配导致的人力资源浪费现象,为服务业发展更多人才;
3.积极落实各项科技创新激励政策,同时加快科技评价体系改革,优化学术科研环境,为服务业发展技术支撑;
4.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包括提高城市发展质量、加快推动城乡融合、深化制度改革等。为产业结构服务化发展夯实基础;
5.促进居民收入增长,缩小城乡收入差距,从而扩大居民消费,促进消费结构优化。增加居民的服务消费,尤其是高端服务产品消费,以推动服务产业的发展;
6.优化外商投资结构,引导其对服务业的投资,但同时要保护民营企业的生存环境,引导更多资金流向服务业,最终促进产业结构向服务化发展转型。
最新谈产业结构服务化的影响因素可以看看这篇名叫女性每个月都会排卵吗 有众多的影响因素的文章,可能你会获得更多谈产业结构服务化的影响因素以下是的一些我们精选的女性每个月都会排卵吗 有众多的影响因素我们都知道,排卵期是女性很特殊的一段时期,那么女性每个月都会排卵吗?
影响女性每个月是否排卵的因素有哪些?
下面一起来看看。
女性每个月都会排卵吗女性不一定每个月都会排卵。作为女性朋友相信大家都知道,正常情况下,每个月都会有月经期和排卵期。排卵期也是女性受孕的最佳时期,很多打算要小孩的女性都会算准自己的排卵期以便可以增加受孕机会,女性的排卵从科学角度来将应该是一月一次的,但是实际的情况却不是这样,因为排卵是因人而异,并且还会受到很多其他的因素影响,所以说,女性不一定每个月都会排卵。
影响女性每个月是否排卵的因素
1、排卵周期规律女性的排卵日一般是在下一次月经来潮之前的第14天左右,而排卵期则是排卵期的前五天和后四天,加上排卵日一共是十天,这十天之内的受孕几率比较大。从生理学角度来讲,如果女性的月经周期比较规律,在28天到30天左右,那么应该是每个月都会排卵的,而且一次只排一个卵子,但是受孕并不一定会成功。
2、排卵受多种因素影响虽然说从生理学角度来讲女性是每个月都会排卵的,但是个人的体质不一样,排卵也会受到影响,另外,排卵和环境、女性的情绪、身体健康状况、性生活情况、是否服用避孕物等也是有很大的关系的,有可能会出现提前排卵或者是一次排多个卵子的情况,也有可能会出现排卵延后或者是暂时不排卵的情况。

韩愈对潮汕文化的影响_韩愈对潮汕精神的影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