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的一些我们精选的回乐峰前沙似雪对于喜欢草原的人来说,无论是亲眼所见的大草原,还是古人诗句中的大草原,皆是那么地让人神往,让人留恋的。小编带来赞美草原的诗句,每一句优美的诗句中,皆把草原的美与秀,用细腻的文字构画了出来,一起来看下吧。
赞美草原的诗句精选
共有30句有关草原的诗句,希望你会喜欢哦。
1、极目青天日渐高,玉龙盘曲自妖娆。无边绿翠凭羊牧,一马飞歌醉碧宵。——《草原诗》
2、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刘禹锡《乌衣巷》
3、居延城外猎天骄,白草连天野火烧。暮云空碛时驱马,秋日平原好躲雕。--《出塞作》【唐】王维
4、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名岂文章着?官应老病休!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唐·杜甫《旅夜抒怀》
5、江浦雷声喧昨夜,春城而色动微寒。唐杜甫《遣闷戏呈路十九曹长》
6、极目青天日渐高,玉龙盘曲自妖娆。无边绿翠凭羊牧,一马飞歌醉碧宵。——《草原诗》
7、红树青山日欲斜,长郊草色绿无涯。游人不管春将老,来往亭前踏落花。——欧阳修《丰乐亭游春》
8、北山输绿涨横池,直堑回塘滟滟时。细数落花因坐久,缓寻芳草得归迟。——王安石《北山》
9、回乐烽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不知何处吹芦管,征人尽望乡。

回乐峰前沙似雪
10、西岫烧红百丈霞,飞鸦结队急归家。平川渐渐蒙蒙色,草野匆匆淡淡纱。
11、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12、西风应时筋角坚,承露牧马水草冷。可怜黄河九曲尽,毡馆牢落胡无影。
13、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李白《渡荆门送别》
14、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唐·韩愈《初春小雨》
15、羽色深深何众嫌?真言诤语反诬谗!相依福祸随君往,无妄灾殃任客冤。鸦噪树低无绝唱,乌啼月落有余篇。俗清风雅本难定,大智如愚乃巨贤。
16、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17、羽色深深何众嫌?真言诤语反诬谗!相依福祸随君往,无妄灾殃任客冤。鸦噪树低无绝唱,乌啼月落有余篇。俗清风雅本难定,大智如愚乃巨贤。——七律《乌鸦和塞北草》
18、一碧无垠骏马翔,少年鞭响牧歌扬。姑娘舞动裙欢悦,篝火星燃醉晚阳。
19、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唐·韦应物《滁州西涧》
20、山中相送罢,日暮掩柴扉。春草年年绿,王孙归不归。——唐·王维《送别》
21、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回乐峰前沙似雪
22、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辛弃疾《清平乐·村居》
23、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名岂文章着?官应老病休!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杜甫《旅夜抒怀》
24、草色青青柳色浓,玉壶倾酒满金钟。笙歌嘹亮随风去,知尽关山第几重。——高骈《边方春兴》
25、鸟衔野田草,误入枯桑里。客土植危根,逢春犹不死。草木虽无情,因依尚可生。如何同枝叶,各自有枯荣。
26、一川草色青袅袅,绕屋水声如在家。怅望美人不携手,墙东又发数枝花。
27、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唐·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28、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韦应物《滁州西涧》
29、回乐峰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不知何处吹芦管,征人尽望乡。
30、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最新回乐峰前沙似雪可以看看这篇名叫回乐烽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的文章,可能你会获得更多回乐峰前沙似雪以下是的一些我们精选的回乐烽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出自唐代诗人李益的《夜上受降城闻笛》

回乐峰前沙似雪
回乐烽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不知何处吹芦管,征人尽望乡。赏析这是一首抒写戍边将士乡情的诗作。从多角度描绘了吹笛人浓烈的乡思和满心的哀愁之情。诗的开头两句,写登城时所见的月下景色。是触发征人乡思的典型环境。一种置身边地之感、怀念故乡之情,隐隐地袭上了诗人的心头,营造了一种寂寥,凄清的征人乡思的典型环境。凄凉幽怨的芦笛声,唤起了征人思乡之情。“不知何处吹芦管,征人尽望乡”,“不知”两字写出了征人迷惘的心情,“尽”字又写出了他们无一例外的不尽的乡愁。从全诗来看,前两句写的是色,第三句写的是声;末句抒心中所感,写的是情。前三句都是为末句直接抒情作烘托、铺垫。开头由视觉形象引动绵绵乡情,进而由听觉形象把乡思的暗流引向滔滔的感情的洪波。前三句已经蓄势有余,末句一般就用直抒写出。李益却蹊径独辟,让满孕之情在结尾处打个回旋,用拟想中的征人望乡的镜头加以表现,使人感到句绝而意不绝,在戛然而止处仍然漾开一个又一个涟漪。这首诗艺术上的成功,就在于把诗中的景色、声音、感情三者融合为一体,将诗情、画意与音乐美熔于一炉,组成了一个完整的艺术整体,意境浑成,简洁空灵,而又具有含蕴不尽的特点。
这首诗写出了征人眼前之景,心中之情,感人肺腑。刘禹锡《和令孤相公言怀寄河中杨少尹》中提到李益,有“边月空悲芦管秋”句,即指此诗。可见此诗在当时已传诵很广。《唐诗纪事》说这首诗在当时便被度曲入画。仔细体味全诗意境,的确也是谱歌作画的佳品。因而被谱入弦管,天下传唱,成为中唐绝句中出色的名篇之一。

回乐峰前沙似雪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