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的刻在茶具上都有那些唐诗茶中杂咏·煮茶(唐·皮日休) 香泉一合乳,煎作连珠沸。时看蟹目溅,乍见鱼鳞起。声疑松带雨,饽恐烟生翠。傥把沥中山,必无千日醉。酬黎居士淅川作(唐·王维) 侬家真个去,公定随侬否。著处是莲花,无心变杨柳。松龛藏裹,石唇安茶臼。气味当共知,那能不携手。茶诗(唐·郑愚) 嫩芽香且灵,吾谓草中英。
夜臼和烟捣,寒炉对雪烹。惟忧碧粉散,尝见绿花生。与赵莒茶宴(唐·钱起) 竹下忘言对紫茶,全胜羽客醉溜霞。尘心洗尽兴难尽,一树蝉声片影斜。 尝茶(唐·刘禹锡) 生怕芳丛鹰嘴芽,老郎封寄谪仙家。今宵更有湘江月,照出霏霏满碗花. 访友人不遇(唐·李咸用) 出门无至友,动即到君家。空掩一庭竹,去看何寺花。短僮应捧杖,稚女学擎茶。吟罢留题处,苔阶日影斜。
从弟舍人惠茶(宋·刘兼) 曾求芳茗贡芜词,果沐颁沾味甚奇。龟背起纹轻炙处,云头翻液乍烹时。老丞倦闷偏宜矣,旧客过从别有之。珍重宗亲相寄惠,水亭山阁自携持。即日(唐·李商隐) 桂林闻旧说,曾不异炎方。山响匡床语,花飘度腊香。几时逢雁足,著处断猿肠。独抚青青桂,临城忆雪霜。煎茶(唐·成彦雄) 岳寺春深睡起时,虎跑泉畔思迟迟。
蜀茶倩个云僧碾,自拾枯松三四枝。题山居(唐·曹邺) 扫叶煎茶摘叶书,心闲无梦夜窗虚。只应光武恩波晚,岂是严君恋钓鱼。峡中尝茶(唐·郑谷) 簇簇新英摘露光,小江园里火煎尝。 吴僧漫说鸦山好,蜀叟休夸鸟嘴香。 合座半瓯轻泛绿,开缄数片浅含黄。 鹿门病家不归去,酒渴更知春味长。与陆处士羽饮茶(唐·皎然 ) 九日山僧院,东篱菊也黄。
俗人多泛酒,谁解助茶香。 与元居士青山潭饮茶(唐·灵一)野泉烟火白云间,坐饮香茶爱此山。岩下维舟不忍去,青溪流水暮潺潺
茶盘刻什么语句较好。
关于"茶具"的诗句
1、有钓车茶具(宋·辛弃疾·《汉宫春》)
2、修茶具(宋·周密·《满江红》)
3、稳载取、笔床茶具(宋·刘克庄·《解连环》)
4、都在酒瓢茶具(元·陶宗仪·《南浦 会波村,在松江城北三十里。其西九山》)
5、笔床茶具(元·张雨·《苏武慢 至正八年夏和虞道园 原作月高山》)
6、试问钓车茶具外(宋·陶梦桂·《与弓王二尉谈诗二首》)
7、茶具随行试一瓯(宋·杨光·《淳熙丁未初伏奉亲避暑中岩》)
8、笔床茶具老空山(宋·黄升·《西河》)
9、萧疏桂影移茶具(唐·皮日休·《褚家林亭》)
10、茶具笔床陪语笑(宋·陈造·《次韵严文炳兼简张守二首》)
11、每携茶具竹间来(宋·卢祖皋·《煎茶》)
12、愿携茶具作清欢(宋·梅尧臣·《依韵和吴正仲闻重梅已开见招》)
13、酒壶茶具船上头(元·王冕·《吹箫出峡图》)
14、酒壶茶具船上头(元·王冕·《吹箫出峡图》)
15、茶具权行酒(宋·胡仲参·《过千顷寺访谷隐老》)
16、茶具偏於野客宜(宋·欧阳修·《答杜相公惠诗》)
17、午钔添茶具(宋·宋无·《答马怀秀兄弟见访》)
18、惟携茶具常幽绝(宋·文同·《送提刑司勋》)
19、陆子新茶具(宋·姚勉·《送庐陵郭佥判致仕归》)
20、茶具邻家自借将(宋·郑刚中·《磨茶寄罗池一诗随之后以无便茶与诗俱不往今》)

茶盘上刻什么字比较好
陈壶根据各类紫砂史籍资料整理的明、清时期紫砂历史名人资料,介绍供您参考。【金沙寺僧】 明成化、弘治年间宜兴湖金沙寺和尚。明代周高起在其著作《阳羡茗壶系》中认为金沙寺僧是最早制作紫砂壶的人。【供春】 又名龚春,江苏宜兴人,明正德年间宜兴紫砂陶工艺开创者之一,其事迹在明周高起《阳羡茗壶系》、许次纾《茶疏》及清吴骞《阳羡名陶录》中均有记载。
供春初为学使吴颐山家僮,随吴攻读于宜兴金沙寺中。据传供春学金沙寺老僧,淘细土抟坯,制成砂壶。壶内外隐见手指螺纹,制品敦庞周正,栗色如古金铁,世称“供春壶”。国家博物馆收藏有一件供春款树瘿壶,造型仿树瘤,壶身把柄一侧刻篆书“供春”二字。据考证此壶原为清末翰林、大收藏家吴大所藏,原缺壶盖由裴石民后配。但因供春壶历来多有仿制,故此壶的真伪尚有争议。
【董翰】 号后溪,江苏宜兴人,明万历初年宜兴紫砂制陶名家。据清吴骞《阳羡名陶录》记载,董翰、赵梁、元畅、时朋是继供春之后制壶四大家。董翰制壶一改寺僧、供春以来的古拙风格,始造菱花式壶,极尽工巧。《阳羡名陶录》认为四家中,董翰作工“文巧”,其余三家“多古拙”。【赵梁】 又作赵良,江苏宜兴人,明万历初年宜兴紫砂制壶四大家之一。
《阳羡名陶录》记赵梁所制茗壶多为提梁式,作品以古拙著称。据说明代砂壶中的提梁式,就是首先由他创制的。【元畅】 又作元(玄)锡、袁锡,江苏宜兴人,明万历初年宜兴紫砂制壶四大家之一。【时朋】 又作时鹏,江苏宜兴人,明万历初年紫砂制壶四大家之一,时大彬之父。【李茂林】 名养心,江苏宜兴人,明万历初年宜兴紫砂陶名家。
因家中排行老四,又擅长制作小圆砂壶,人称“小圆壶李四老倌”。清嘉庆《宜兴县志》称其所制之壶“妍妙在朴致中,世称名玩”。他的作品不加款署,仅朱书号记。另据明人周高起考证,在李茂林之前,紫砂壶都直接放入缸窑烧造,不用匣钵封闭,“不免沾釉泪”,自李养心始,壶“乃作瓦缶,囊闭入穴”,是紫砂壶装烧方法的一大改革。
【时大彬】 号少山,江苏宜兴人,时朋之子,明万历至清初宜兴紫砂陶名家,与时人李仲芳、徐友泉有“壶中妙手称三大”之誉。大彬初仿供春制大壶,后受文人饮茶理论启发,改做小壶。他善用各色陶土,对泥料的加工配制、成型技术、造型设计、铭刻款识等均有研究和改进,作品“砂粗质古肌理匀”,“不务妍媚,而朴实坚栗,妙不可思”,使紫砂工艺达到了一个新的境界。
时人许次纾《茶疏》云:“昔时龚春制壶,近日大彬所制,大为时人宝惜,盖皆以粗砂制之,正取砂无土气耳,随手造做,颇极精工。”时大彬壶上铭款甚为讲究,为端丽的楷书,用竹刀刻成,周高起《阳羡茗壶系》中说其“书法娴雅,在《黄庭》《乐毅》帖间,人不能仿,赏鉴家用以为别”,并称其为“大家”。“大彬”款紫砂壶传世品很多,近年又屡有出土,如江都县丁沟镇明代曹姓墓中出土的朱砂六方壶,无锡明代翰林学士华师伊墓出土的三足圆壶等。
【李仲芳】 江苏宜兴人,明万历年间宜兴紫砂陶名家,李茂林之子,时大彬弟子,“壶中妙手称三大”者之一。《阳羡名陶录》记其作品由古朴渐趋精巧,清初人认为他的“小圆壶形制精绝,又在大彬之右”(阮葵生《茶余客话》),《阳羡茗壶赋》作者吴梅鼎评价李仲芳壶有“仲芳骨胜而秀出刀镌”。《阳羡茗壶系》中说:世所传大彬壶,也有仲芳作,大彬见而赏之并自署款的。
所以当时有“李大瓶,时大名”之说。【徐友泉】 名士衡,江苏宜兴人,一说为江西婺源人,明万历年间宜兴紫砂陶名家,时大彬弟子,“壶中妙手称三大”者之一。他原非宜兴制陶世家子弟,但因有造型艺术天赋,为时大彬赏识,纳为弟子。徐友泉善制汉方、扁觯、小云雷、提梁卣、蕉叶、莲方、菱花、鹅蛋等多种器形,所配泥料有海棠红、朱砂紫、定窑白、冷金黄、淡墨、沉香、水碧、榴皮、葵黄、闪色、梨皮等多种色调,文献评价他的作品“种种变异,妙出心裁”。
清人吴梅鼎在《阳羡茗壶赋》中写道:“若夫综古今而合度,极变化而从心,技而进乎道者,其友泉徐子乎!”把徐友泉称作穷变化、集大成的一代宗匠,可谓备极推许。其子继承父业制陶,时人并称“大徐”“小徐”。【欧正春】 名子明,江西婺源人,明万历年间宜兴制瓷名家,时大彬弟子,“宜钧”的创始者。他以白泥或紫泥作胎,仿宋钧窑瓷器造型及其乳浊釉,器型有盆、奁、架、瓶、盂、尊、炉等,釉色以天青、天蓝、芸豆红等居多,亦见葡萄紫、灰蓝色等珍贵品种,世称“欧窑”,制品称“宜钧”。
《阳羡名陶录》评介欧正春作品“多规花卉果物,式度精妍”,明周高起《阳羡茗壶系》将其制陶艺术归为“雅流”。【邵文金】 明万历年间宜兴紫砂陶名手,时大彬弟子。清吴骞《阳羡名陶录》记其仿制时大彬所作汉方式样的砂壶,技艺独绝。【邵文银】 又名亨裕,明万历年间宜兴紫砂陶名手,时大彬弟子,清吴骞《阳羡名陶录》只录其名。
【蒋伯】 名时英,原名伯敷,明万历年间宜兴紫砂陶工匠,时大彬弟子。吴骞《阳羡名陶录》评其人“因附高流,讳言本业”,又评所作陶器“坚...
茶盘什么材质的好
紫砂茶盘好,紫砂的泥色有多种,除去主要的朱泥、紫砂泥外,尚有白泥、乌泥、黄泥、松花泥等各种色泽,紫砂器不挂釉,而是充分利用泥本色,烧成后色泽温润,古雅可爱,紫砂器面还具有亚光效果,既可减弱光能的反射,又能清晰地表现器物形态、装饰与自身天然色泽的生动效果。紫砂陶质地古朴纯厚,不媚不俗,与文人气质十分相似,以至文人深爱笃好、以坯当纸,或撰壶铭,或书款识,或刻以花卉,刻以印章,托物寓意,每见巧思。
因此撇开实用性看紫砂茶盘好吗。当然紫砂茶盘好,因它可从精神价值上带给饮茶者以享受,使饮者能够修身养性。紫砂是陶的一个特殊种类,盛产于宜兴丁蜀镇一带。所以紫砂茶盘好吗则与看待事物角度不同而不同。从实用性与其茶盘无异,但从美观则有其特殊的价值所在冶陶坊希望能帮助到您,谢谢!
要定做一支箫,但不知道在上面刻什么诗词好
禅定寺经院(鲍溶)莲华不朽寺,雕刻满山根。石汗知天雨,金泥落圣言。思量施金客,千古独消魂。感遇·之十九(陈子昂)圣人不利己。忧济在元元。黄屋非尧意。瑶台安可论。吾闻西方化。清净道弥敦。奈何穷金玉。雕刻以为尊。云构山林尽。瑶图珠翠烦。鬼工尚未可。人力安能存。夸愚适增累。矜智道逾昏。巫山一段云(姬翼)暖候飞灰律,阳和入烧痕。
密传春色满乾坤。枯朽斗争新。妙用无私无象。雕刻万形千状。不言品物自芸芸。何必问东君。奉和袭美太湖诗二十首·雨中游包山精舍(陆龟蒙)包山信神仙,主者上真职。及栖钟梵侣,又是清凉域。乃知烟霞地,绝俗无不得。岩开一径分,柏拥深殿黑。僧闲若图画,像古非雕刻。海客施明珠,湘蕤料净食。有鱼皆玉尾,有乌尽金臆。手携鞞铎佉,若在中印国。
千峰残雨过,万籁清且极。此时空寂心,可以遗智识。知君战未胜,尚倚功名力。却下听经徒,孤帆有行色。念奴娇(刘一止)故山秋晚,叹萧萧华发,霜林同色。崖谷题诗追旧赏,往往苍苔绿壁。二士权奇,一翁衰病,努力攀筇屐。佛香吹过,了知境是空寂。别后风月佳时,拄颐何事,想东林遥碧。小砑蛮笺惊秀句,天巧何会雕刻。倚马雄才,凌云逸气,路觉丹霄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