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的诗词平仄标法 古诗如何分平仄五言的平仄,只有四个类型,而这四个类型可以构成两联。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由这两联的错综变化,可以构成五律的四种平仄格式。其实只有两种基本格式,其余两种不过是在基本格式的基础上稍有变化罢了。
(1)五律仄起式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春望(唐代-杜甫)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掻更短,浑欲不胜簪。白话译文国家沦陷只有山河依旧,春日的城区里荒草丛生。忧心伤感见花开却流泪,别离家人鸟鸣令我心悸。战火硝烟三月不曾停息,家人书信珍贵能值万金。
愁闷心烦只有搔首而已,致使白发疏稀插不上簪。另一式,首句改为仄仄仄平平,其余不变。
(2)五律平起式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山居秋暝(唐代-王维)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白话译文空旷的群山沐浴了一场新雨,夜晚降临使人感到已是初秋。皎皎明月从松隙间洒下清光,清清泉水在山石上淙淙淌流。竹林喧响知是洗衣姑娘归来,莲叶轻摇想是上游荡下轻舟。春日的芳菲不妨任随它消歇,秋天的山中王孙自可以久留。另一式,首句改为平平仄仄平,其余不变。七律是五律的扩展,扩展的办法是在五字句的上面加一个两字的头。仄上加平,平上加仄。试看下面的对照表:
(1)平仄脚五言仄起仄收 ○○仄仄平平仄七言平起仄收 平平仄仄平平仄
(2)仄平脚五言平起平收 ○○平平仄仄平七言仄起平收 仄仄平平仄仄平
(3)仄仄脚五言平起仄收 ○○平平平仄仄七言仄起仄收 仄仄平平平仄仄
(4)平平脚五言仄起平收 ○○仄仄仄平平七言平起平收 平平仄仄仄平平因此,七律的平仄也只有四个类型,这四个类型也可以构成两联,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由这两联的平仄错综变化,可以换成七律的四种格式。其实只有两种基本格式,其余两种不过在基本格式的基础上稍有变化罢了。
(1)仄起式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书愤(宋代-陆游)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楼船夜雪瓜州渡,铁马秋风大散关。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白话译文年轻时就立志北伐中原, 哪想到竟然是如此艰难。我常常北望那中原大地, 热血沸腾啊怨气如山啊。记得在瓜州渡痛击金兵, 雪夜里飞奔着楼船战舰。秋风中跨战马纵横驰骋, 收复了大散关捷报频传。
想当初我自比万里长城, 立壮志为祖国扫除边患。到如今垂垂老鬓发如霜, 盼北伐盼恢复都成空谈。不由人缅怀那诸葛孔明, 出师表真可谓名不虚传,有谁像诸葛亮鞠躬尽瘁, 率三军复汉室北定中原!另一式,第一句改为仄仄平平平仄仄,其余不变。
(2)平起式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长征()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白话译文红军不怕万里长征路上的一切艰难困苦,把千山万水都看得极为平常。绵延不断的五岭,在红军看来只不过是微波细浪在起伏,而气势雄伟的乌蒙山,在红军眼里也不过是一颗泥丸。
金沙江浊浪滔天,拍击着高耸入云的峭壁悬崖,热气腾腾。大渡河险桥横架,晃动着凌空高悬的根根铁索,寒意阵阵。更加令人喜悦的是踏上千里积雪的岷山,红军翻越过去以后个个笑逐颜开。另一式,第一句改为平平仄仄平平仄,其余不变。扩展资料:特定格式在五言“平平平仄仄”这个句型中,可以使用另一个格式,就是“平平仄平仄”;七言是五言的扩展,所以在七言“仄仄平平平仄仄”这个句型中,也可以使用另一个格式,就是“仄仄平平仄平仄”。
这种格式的特点是:五言第三四两字的平仄互换位置,七言第五六两字的平仄互换位置。注意:在这种情况下,五言第一字、七言第三字必须用平声,不再是可平可仄的了。这种格式在唐宋的律诗中是很常见的,它和常规的诗句一样常见。例如:月夜(唐代-杜甫)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白话译文今夜里鄜州上空那轮圆月,只有你在闺房中独自遥看。远在他乡怜惜幼小的儿女,还不懂得你为何思念长安。染香的雾气打湿你的鬓发,明月的清光使你玉臂生寒。何时能并肩坐在薄帷帐下,月光照你我尽把泪痕擦干。一首诗只有两个句子是应该用“平平平仄仄”的,这里都换上了“平平仄平仄”了。这种特定的平仄格式,习惯上常常用在第七句。例如:
渡荆门送别(唐代-李白)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白话译文我乘舟渡江来到遥远的荆门外,来到战国时期楚国的境内游览。高山渐渐隐去平野慢慢舒展开,江水一片仿佛流进广阔的莽原。波中月影宛如天上飞来的明镜,空中彩云结成绮丽的海市蜃楼。但我还是更爱恋故乡滔滔江水,它奔流不息陪伴着我万里行舟。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律诗平仄
定风波 苏轼 平仄标法
宋代苏轼《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平仄标法如下:中仄平平仄仄平(韵),中平中仄仄平平(韵)。中仄中平平仄仄(韵),平仄(韵),中平中仄仄平平(韵)。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中仄中平平仄仄(韵),平仄(韵),中平中仄仄平平(韵)。中仄中平平仄仄(韵),平仄(韵),中平中仄仄平平(韵)。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白话译文:不必去听那穿林打叶的雨声,不妨一边吟咏长啸着,一边悠然徐行。竹杖和草鞋轻快胜过骏马,谁会怕!披一身蓑衣,任凭一生风雨。料峭的春风将酒意吹醒,我感到有些寒冷,山头初晴的斜阳却殷殷相迎。回头望一眼走过来遇到风雨的地方,我信步归去,既无所谓风雨,也无所谓天晴。
扩展资料:这首词作于苏轼被贬到黄州之后的第三年。它用了一种抱韵, 通篇押某一个韵的同时,中间又换韵,换韵夹在里头。“莫听穿林打叶声”的“声”,“吟啸且徐行”的“行”,“一蓑烟雨任平生”的“生”,“山头斜照却相迎”的“迎”,和“也无风雨也无晴”的“晴”,都是用《词林正韵》十一部的平声韵,押同一个韵部;
中间却几次换韵,“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怕”跟“马”都是押《词林正韵》第十部的去声;“料峭春风吹酒醒”的“醒”,和“微冷”的“冷”,都是押十一部的上声韵;“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这两个qù又都是押四部的去声韵。词人以一次途中偶然遇雨这一件生活当中极平常的小事,来生发人生的议论,小词于简朴中见深意,于寻常处生奇境,表达出旷达超脱的胸襟,寄寓着超凡超俗的人生理想。
道出了词人在大自然的微妙一瞬获得的这种顿悟和启示。自然界的风雨既属寻常,毫无差别,人生中的政治风云、荣辱得失又何足挂齿?这里反映了词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乐观生活态度。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定风波
怎样看出诗词中的平仄?
诗词中平仄乃至格律的知识是比较复杂的,一下子讲不完,这里给你讲解几个比较常见的点,也有助于你辨别诗词的平仄。
- 平仄的识别。现代汉语普通话的声调分为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古时的通用汉语虽然每个时期语音都不一样,但基本上有平、上、去、入四声。其中,平对应今天的阴平、阳平,也就是一声二声。除此之外都是仄声。今天入声在普通话中已消失,只存在于少数方言当中。也就是说,今天的三四声都可以大致认作仄声。当然,由于古代字音和现代有较大差异,所以,要仔细区别平仄还应考查字的古音。
- 平仄的格式。五言句有四种格式: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平,平平仄仄仄。七言句有四种: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这些句式可以对应组合成不同的绝句或者是律诗。
- 平仄的规则。第一讲求平仄相对,即同一联上下句同样位置上的字音要平仄相对;第二讲求平仄相粘,即前一联的下句和后一联的上句的第二第四第六个字平仄要相同;第三,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即每句中第二四六个字的平仄一定要符合规定,一三五字则不必。原因可能是因为汉语言两字一重读的音步。
诗词格律;平仄谱
《平仄用韵歌》 一三五虽通融,句中防孤平。 一三五虽不论,当防连三平。① 二四六要分明,末字更当清。 平韵奇句仄,仄韵奇句平。 首句若押韵,一联末字同。 若是偶字句,两字换仄平。 奇字适掌握,偶字必分明。 排律小律对,规则一般同。 若用仄声韵,诗谱莫大动。 每句倒一三,换换仄与平。 再按这歌诀,处理仄与平。 《五言绝句律谱歌》 首句双仄双平仄,二句双平双仄平。 三句三平又两仄,四句三仄又两平。 倘若想写平起式,两联颠倒成自然。 两体首句若押韵,倒一倒三换平仄。 《其他体式诗谱歌》 要得七绝谱简单,五绝句头两字添。 平添仄来仄添平,五绝既把七绝边。 五律七律谱不难,绝句诗谱重一变。 首句不韵平仄起,各自重复诗谱现。 两体句首若押韵,倒一倒三换平仄。 倘若要押仄声韵,倒一倒三位置颠。 《押仄韵律谱歌》 绝句若把平仄押,四三二一倒排法。 原来一二三四序,四三二一来变化。 首句若把仄韵押,倒一倒三换换也。 律诗若把仄韵押,仍然可按排序法。 八一呼唤二变三,四五六七字交叉。 若嫌上法不好记,末字倒三换位置。 *注:以上歌诀中的数字,皆为每字在诗句中的位置数。 补充:①当防连三平,这里颇有争议,在标准诗谱中,有连三平现象是存在的,有网友指出,连三平应是指在句末不得出现,称三平尾,并尽可能避免出现三仄尾。 格律诗的产生,是为了使得音韵更美,是因美而生,并非因律生诗,因此我不提倡因律而害意。 ——————自刘茂芳先生《诗词格律集成》
关于古诗中的平仄
古诗规则——平仄规则

诗词平仄标法_古诗如何分平仄
平 仄 规 则 【简介】 没有平仄限制的诗不能称做近体诗或格律诗,平仄是近体诗最重要的格律因素。分 辨一首诗是古风还是近体诗,最主要的标志就是该诗是否区分平仄。我们对平仄的要求 可以不如古人那么严格,但不能完全丢弃。 【规则】 近体诗平仄组合的规律主要又三条:
1、同句交替: 以五言为例,凡第一个节奏用"平平",则第二个节奏必须用"仄仄",第三个节奏又 要用"平",反之,第一个节奏用"仄仄"第二个节奏必须用"平平",第三个节奏就要用"仄 "。七言诗则依此类推。是为组句规则。
2、上下句相对: 如出句为"平平仄仄平",对句就要为"仄仄平平仄",出句为"仄仄平平仄"对句就要
为"平平仄仄平",七言依此类推。是为组联规则。
3、上下联之间平仄要相"粘",即相同,是为组篇规则。何谓上下联? 近体诗中绝句只有四句,不存在上下联。律诗八句,每两句为一联,每诗四联。例如: 春望(杜甫) 国破山河在, 仄仄平平仄, 城春草木深。 平平仄仄平。 感时花溅泪, 平平平仄仄, 恨别鸟惊心。 仄仄仄平平。
烽火连三月, 仄仄平平仄, 家书抵万金。 平平仄仄平。 白头搔更短, 平平平仄仄, 浑欲不胜簪。 仄仄仄平平。 第一二句为"首联",三四句为"颌联",五六句为"颈联",七八句为"尾联"。每联之 内,平仄相对,上下联之间,平仄相粘(即相同),这就是一首格律诗的平仄排列规则 。平白了这三个规则,一首诗的平仄格式就很容易推算出来了。
另外,如果你已经能分辨平仄,会发现上面所列的平仄格式与例子中的平仄不完全 符合,在仔细看看,原来粗体字的位置的平仄有所出入,如第三句"感时花溅泪",按规 则应为"平平平仄仄",但首字"感"是个仄声字,这不是没有依照格律吗?不是的,这里 涉及了近体诗的另一个重要规则: "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
实际就是说,每句诗的单数位置的字可以平仄不拘,双数位置的字就要严格使用了 。正如例子中所见,凡平仄"不拘"的字都出现在单数的位置。那么第五个字(七言的第 七个字)呢?由于近体诗只能押"平"声韵,故凡要押韵的位置(五言的第五字、七言的 第七字)只能用平声字,这是指偶数句而言,根据上下句要平仄相对的规则,奇数句(
第一三五七句)末字就要用仄声字。 近体诗另有一个可以变通的地方是第一句的末字,前面说过,首句可以押韵,也可 以不押,如果押韵的话,则首句末字也要使用"平"声字。 至此,近体诗的格律规则基本已经讲完,下面归纳出集中最常见的格式供大家创作 时参考。 传统标记平仄的方式很多,根据实践,我采用下面这种平仄标记法来标明每种格式
的平仄,这种方法在古籍中最常见,十分简洁易记。 标记方法:应该押韵的位置用"红色"表示。 【五绝】 五绝即五言绝句的简称,有四种常见格式。
1、仄起仄收(即首句仄起不入韵式): 如: (例) (标准格式) 登鹳雀楼 (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 仄仄平平仄 黄河入海流。 平平仄仄平 欲穷千里目, 平平平仄仄 更上一层楼。 仄仄仄平平
所谓"仄起仄收"是指首句而言。因首句首字平仄不限,故又以第二字的平仄为准。 "晚"字属仄声,末字"适"也是仄声,是为"仄起仄收"。
二、四句押韵。一般来说,五言 诗首句不入韵为常见,七言诗首句入韵为常见。
2、仄起平收(即首句仄起入韵式): 如: (例) (标准格式) 塞下曲(卢纶)
林暗草惊风, 仄仄仄平平 将军夜引弓。 平平仄仄平 平明寻白羽, 平平平仄仄 没在石棱中。 仄仄仄平平 所谓"仄起平收"是指首句而言。因首句首字平仄不限,故又以第二字的平仄为准。 "暗"字属仄声,末字"风"是平声,是为"仄起平收"。
一、
二、四句押韵。
3、平起仄收(即首句仄起不入韵式):
如: (例) (标准格式) 夜宿山寺 (李白) 危楼高百尺, 平平平仄仄 手可摘星辰。 仄仄仄平平 不感高声语, 仄仄平平仄 恐惊天上人。 平平仄仄平 所谓"平起仄收"是指首句而言。因首句首字平仄不限,故又以第二字的平仄为准。 "楼"字属平声,末字"尺"是仄声,是为"仄起仄收"。
二、四句押韵。
4、平起平收(即首句平起入韵式): 如: (例) (标准格式) 听鼓(李商隐) 城头叠骨声, 平平平仄仄 城下暮江清。 仄仄仄平平 欲问渔阳掺, 仄仄平平仄 时无祢正平。 平平仄仄平 所谓"平起平收"是指首句而言。因首句首字平仄不限,故又以第二字的平仄为准。 "头"字属平声,末字"声"也是平声,是为"平起平收"。
一、
二、四句押韵。
【七绝】 七绝即七言绝句的简称,有四种常见格式。
1、平起平收(即首句平起入韵式): 如: (例) (标准格式) 早发白帝城(李白) 朝辞白帝彩云间, 平平仄仄仄平平 千里江陵一日还。 仄仄平平仄仄平 两岸猿声啼不住, 仄仄平平平仄仄 轻舟已过万重山。 平平仄仄仄平平 所谓"平起平收"是指首句而言。因首句首字平仄不限,故又以第二字的平仄为准。
"辞"字属平声,末字"间"也是平声,是为"平起平收"。
一、
二、四句押韵。一般来说, 五言诗首句不入韵为常见,七言诗首句入韵为常见。
2、平起仄收(即首句平起不入韵式): 如: (例) (标准格式) 夜读范至能……(陆游) 公卿有排宗泽, 平平仄仄平平仄 帷幄无人用岳飞。 仄仄平平仄仄平 遗老不应知此恨, 仄仄平平平仄仄
亦逢汗节解沾衣。 平平仄仄仄平平 所谓"平起仄收"是指首句而言。因首句首字平仄不限,故又以第二字的平仄为准。 "卿"字属平声,末字"仄"也是在古代是入声字,属仄声,是为"平起仄收"。
二、四句押 韵。
3、仄起平收(即首句仄起入韵式): 如: (例) (标准格式) 苏台揽古(李白)
旧苑荒台杨柳新, 仄仄平平仄仄平 菱歌清唱不胜春。 平平仄仄仄平平 只今惟有西江月, 平平仄仄平平仄 曾照吴王宫里人。 仄仄平平仄仄平

诗词平仄标法_古诗如何分平仄
所谓"仄起平收"是指首句而言。因首句首字平仄不限,故又以第二字的平仄为准。 "苑"字属仄声,末字"新"属平声,是为"仄起平收"。一、
二、四句押韵。
4、仄起仄收(即首句仄起不入韵式): 如: (例) (标准格式)
绝句四首(其三)(杜甫) 两个黄鹂鸣翠柳, 仄仄平平平仄仄 一行白鹭上青天。 平平仄仄仄平平 窗含西岭千秋雪, 平平仄仄平平仄 门泊东吴万里船。 仄仄平平仄仄平 所谓"仄起仄收"是指首句而言。因首句首字平仄不限,故又以第二字的平仄为准。 "个"字属仄声,末字"柳"也属仄声,是为"仄起仄收"。
二、四句押韵。
【五律】 五律即五言律诗的简称,有四种常见格式。
1、仄起仄收(即首句仄起不入韵式): 如: (例) (标准格式) 塞下曲(李白) 山雪, 仄仄平平仄 无花只有寒。 平平仄仄平 笛中闻折柳, 平平平仄仄 春色未曾看。 仄仄仄平平 晓战随金鼓, 仄仄平平仄 宵眠抱玉鞍。 平平仄仄平 愿将腰下剑, 平平平仄仄 直为斩楼兰。 仄仄仄平平
所谓"仄起仄收"是指首句而言。因首句首字平仄不限,故又以第二字的平仄为准。 "月"字属仄声,末字"雪"也属仄声,是为"仄起仄收"。
二、
四、
六、八句押韵、三四句 、五六句要求对仗。
2、仄起平收(即首句仄起入韵式): 如: (例) (标准格式) 观猎(王维) 风劲角弓鸣, 仄仄仄平平
将军猎渭城。 平平仄仄平 草枯鹰眼疾, 平平平仄仄 雪尽马蹄轻。 仄仄仄平平 忽过新丰市, 仄仄平平仄 还归细柳营。 平平仄仄平 回看射雕处, 平平平仄仄 千里暮云平。 仄仄仄平平 所谓"仄起平收"是指首句而言。因首句首字平仄不限,故又以第二字的平仄为准。 "劲"字属仄声,末字"鸣"属平声,是为"仄起平收"。
一、
二、
四、
六、八句押韵、三四
句、五六句要求对仗。
3、平起仄收(即首句平起不入韵式): 如: (例) (标准格式) 山居秋暝(王维) 空山新雨后, 平平平仄仄 天气晚来秋。 仄仄仄平平 明月松间照, 仄仄平平仄 清泉石上流。 平平仄仄平 竹喧归浣女, 平平平仄仄 莲动下鱼舟。 仄仄仄平平 随意春芳歇, 仄仄平平仄 王孙自可留。 平平仄仄平 所谓"平起仄收"是指首句而言。因首句首字平仄不限,故又以第二字的平仄为准。
"山"字属平声,末字"后"属仄声,是为"平起仄收"。
二、
四、
六、八句押韵、三四句、 五六句要求对仗。
4、平起平收(即首句平起入韵式): 如: (例) (标准格式) 晚晴(李商隐) 深居俯夹城, 平平仄仄平 春去夏犹清。 仄仄仄平平 天意怜幽草, 仄仄平平仄 人间重晚晴。 平平仄仄平 并添高阁迥, 平平平仄仄
微注小窗明。 仄仄仄平平 越鸟巢干后, 仄仄平平仄 归飞体更轻。 平平仄仄平 所谓"平起平收"是指首句而言。因首句首字平仄不限,故又以第二字的平仄为准。 "居"字属平声,末字"城"也属平声,是为"平起平收"。
一、
二、
四、
六、八句押韵、三 四句、五六句要求对仗。 【七律】 七律即七言律诗的简称,也有四种常见格式。
1、仄起仄收(即首句仄起不入韵式): 如: (例) (标准格式)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杜甫) 剑外忽传收蓟北, 仄仄平平平仄仄 初闻涕泪满衣裳。 平平仄仄仄平平 却看妻子愁何在, 平平仄仄平平仄 漫卷诗书喜欲狂。 仄仄平平仄仄平 白日放歌须纵酒, 仄仄平平平仄仄 青山作伴好还乡。 平平仄仄仄平平 即从巴峡传巫峡, 平平仄仄平平仄
便下襄阳向洛阳。 仄仄平平仄仄平 所谓"仄起仄收"是指首句而言。因首句首字平仄不限,故又以第二字的平仄为准。 "外"字属仄声,末字"北"也属仄声,是为"仄起仄收"。
二、
四、
六、八句押韵、三四句 、五六句要求对仗。
2、仄起平收(即首句仄起入韵式): 如: (例) (标准格式) 蜀相(杜甫)
丞相祠堂何处寻, 仄仄平平仄仄平 锦官城外柏森森。 平平仄仄仄平平 映阶碧草自春色, 平平仄仄平平仄 隔叶黄鹂空好音。 仄仄平平仄仄平 三顾频烦天下计, 仄仄平平平仄仄 两朝开济老臣心。 平平仄仄仄平平 出师未捷身先死, 平平仄仄平平仄 长使英雄泪满襟。 仄仄平平仄仄平 所谓"仄起平收"是指首句而言。因首句首字平仄不限,故又以第二字的平仄为准。
"相"字属仄声,末字"寻"属平声,是为"仄起平收"。
一、
二、
四、
六、八句押韵、三四 句、五六句要求对仗。
3、平起仄收(即首句平起不入韵式): 如: (例) (标准格式) 酬乐天扬州(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 平平仄仄平平仄 二十三年弃置身。 仄仄平平仄仄平 怀旧空吟闻笛赋, 仄仄平平平仄仄
到乡翻似烂柯人。 平平仄仄仄平平 沉舟侧畔千帆过, 平平仄仄平平仄 病树前头万木春。 仄仄平平仄仄平 今日听君歌一曲, 仄仄平平平仄仄 暂凭杯酒长精神。 平平仄仄仄平平 所谓"平起仄收"是指首句而言。因首句首字平仄不限,故又以第二字的平仄为准。 "山"字属平声,末字"地"属仄声,是为"平起仄收"。
二、
四、
六、八句押韵、三四句、

诗词平仄标法_古诗如何分平仄
五六句要求对仗。4、平起平收(即首句平起入韵式): 如: (例) (标准格式) 登金陵凤凰台(李白) 凤凰台上凤凰游, 平平仄仄仄平平 凤去台空江自流。 仄仄平平仄仄平 吴宫花草埋幽径, 仄仄平平平仄仄 晋代衣冠成古丘。 平平仄仄仄平平 三山半落青天外, 平平仄仄平平仄
一水中分白鹭洲。 仄仄平平仄仄平 总为浮云能蔽日, 仄仄平平平仄仄 长安不见使人愁。 平平仄仄仄平平 所谓"平起平收"是指首句而言。因首句首字平仄不限,故又以第二字的平仄为准。 "凰"字属平声,末字"游"也属平声,是为"平起平收"。
一、
二、
四、
六、八句押韵、三
如何学习诗词的平仄
平仄,或者说是调平仄,意思是在说话或者写作中,在适当的地方要求平声和仄声协调,以增强语言的表现力。平仄在古代和现在是不同的,现代汉语普通话的声调有四种:阴平声、阳平声、上声、去声。把这四种声调分为平仄两类,阴平、阳平是平声,上声、去声是仄声。这样分,是因为阴平和阳平的声音都比较长,没有降,有共同的特点,所以归入平一类,平是平直的意思;上声和去声的声音都比较短,有降,有曲折,也有共同的特点,所以归入仄一类,仄是窄促的意思。旧诗词的平仄与现代汉语有所不同,因为当时的四声是平、上、去、入,而不是阴平、阳平、上、去。旧四声的调值实质怎样,现在还有许多争论。我们读旧诗词、写作格律诗,我认为只要知道同现在的明显区别就行了,特别是写旧体诗,我是主张用今声今韵的,反对照过去的韵书照搬照用,因为那样写出来的东西,大家读起来有时会有很明显的别拗的感觉。旧的平声不分阴阳,如现在读阴平的“忠”、“功”,读阳平的“同”、“红”,旧时都入一东韵,在诗词中可以押韵。仄声除上、去以外,还包括入声。入声是收尾短促的音(用拼音表示,是由p、t或k收尾的),金元以后在北方话中渐渐消亡,其中有不少到普通话里变为平声。因此,我们用普通话语音读旧诗,有时会感到有的字不合格律。如白居易《草》结句“萋萋满别情”中的“别”,照格律应该是仄声,因为古代乃是入声字,可是现在读平声,就变为平声了。此外,上声变为去声的字也有一些,如“市”、“道”等,因为都属于仄声的范围,在平仄运用上关系不大。平声高扬、开朗、绵长,仄声低沉、收敛、短促,音的性质各有特点,因而产生的情调也就不一样。按照音乐的要求——和谐、变化、抑扬顿挫等,如果能够使两者互相配合,交错出现,听起来就感到悦耳,否则就感到沉闷、单调。比如说,“走马观花”是仄仄平平,“骑驴观花”是平平平平,“走马看叶”是仄仄仄仄,三种说法对比起来,显然是“走马观花”好,因为声音有抑扬,有变化,和谐而不单调。《红楼梦》第五十回即景联句,凤姐起句“一(旧是仄声)夜北风紧”是仄仄仄平仄,李纨续句“开门雪尚飘”是平平仄仄平,显然是续句更加悦耳,因为平仄协调。不只是诗,散文或日常说话也有一个调平仄的问题,只不过没有韵文表现的那么明显。比如日常生活中常说“上山容易下山难”,为什么不说“上山容易下山不易”,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因为后者平仄不协调,说起来拗口。平仄是汉语语音的客观存在,求平仄协调乃是人为,但“求”是人为,至于怎样才算协调却不是人为。以律诗为例,五言首句常常是仄仄平平仄或平平平仄仄,七言首句常常是仄仄平平仄仄平或平平仄仄仄平平,音调的变化是以两个音节为单位的,有人称之为“音步”或“节”,而这个“音步”的重点在后而不在前,所以前可变通而后不可变通。这是语言音乐性的自然要求,如果不这样,而硬要以一个音节或三个音节为单位,或变动一个“音步”的后一个音节,就会失去语言的音乐性。要想了解平仄,对平仄有更深的认识,最好多读读盛唐及其以后的格律诗,也就是律诗和绝句,因为格律诗对平仄要求是比较严的。以五言律诗为例,仄起的格律一般为“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平起的格律一般为“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调平仄是格律诗的重要条件,讲究很多,限制很严。一句之内,两个邻近的音步要变,如仄仄之后必须是平平,平平之后必是仄仄。有三平相连的情况,那是因为句末必须用仄,所以把平声提到前面,连用三仄的道理相同。前边已经说过,音步的重点在后一音节,所以在诗作中,音步的第一个音节可能不合格律,这就是常说的“一三五不论”(当然有时不能不论),但音步的后一音节却不能通融,这就是常说的“二四六”分明。就是在前一音节可以通融的情况下,很多诗作者还是要有意补救一下,如“势分三足鼎”,“势分”应该用“平平”而用了“仄平”,于是紧接的“三足”该用“仄仄”而用了“平仄”,把前一音步少用的平在后一音步补上了。跳出本句,在一联(单双两句是一联,单数句名出句,双数句名对句)之内,平仄要求同样严格——邻近音步要平仄不同,如出句是仄仄平平仄,对句就要是平平仄仄平,否则就是失对。音步前一音节偶尔不合,有些作者也愿意用前述的方法补救一下。跳出一联,也就是联与联之间(律诗八句四联,有人称之为首联、颔联、颈联、尾联),平仄方面仍然有严格要求。要求的性质是要同,其实是以同求变。所谓同,作诗的术语叫“粘”,就是双数句和其后的单数句平仄要相同,如双数句平平起,则其后的单数句也要平平起,否则就是失粘。粘是以同求变,因为不这样,而前一联的第二句和后一联的第一句也要求对,各联的平仄情况就完全一样了。任何规则都有它的灵活性,诗词的格律也不能例外。处处拘泥格律,反而损害了诗的意境,同时也降低了艺术。格律是为我们服务的;我们不能反过来成为格律的奴隶,我们不能让思想内容去迁就格律。杜甫的律诗总算是严格遵照格律的了,但是他的七律《白帝》开头两句是:“白帝城中云出门,白帝城下雨翻盆。”第二句第一二两字本该用“平平”的,现在用了“仄仄”。诗人有意把白帝城中跟白帝城下(城外)迥不相同的天气作一个对比,比喻城中的老爷们是享福的,城外的老百姓是受灾受难的①。我们试想想看:诗人能把第二句的“白帝”换成别的字眼来损害这个诗意吗?在这一点上,毛的诗词也是我们的典范。按《沁园春》的词谱,前阕第九句和后阕第八句都应该是平平仄仄,毛《长沙》前阕的“鱼翔浅底”,后阕的“激扬文字”,以及《雪》前阕的“原驰腊象”,都是按这个平仄来填的;但是《雪》后阕的“成吉思汗”,其中的“吉”字却是仄声(入声),“汗”字却是平声(读如寒)。这四个字是人名,是一个整体,何必再拘泥平仄?再说,“成吉思汗”是一个译名,它在蒙古语里又何尝有平仄呢?再举毛的《念奴娇·昆化》为例。依照词谱《念奴娇》后阕第
五、
六、七句应该是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但是毛写的是:“一截遗欧,一截赠美、一截还东国。”既然要叠用三个“一截”才能很好地表现诗意,那就不妨略为突破形式。毛的诗词,一方面表现出毛精于格律,另一方面也表现出他并不拘守格律。旧体诗词的好处在它的音韵优美,而不在于字数的固定。假如只知道凑足字数,而置音韵于不顾,那就是买椟还珠,写旧体诗词变为毫无意义的事了。因此,我们必须力求做到思想内容和尽可能完美的艺术形式统一起来。格律本来是适应艺术的要求而产生的,目的是使诗词更加具有可读可观赏性,要把握格律的内涵,做到以文意为先,格律为次,从而才能做到得心应手地驱遣格律,而不为格律所束缚。
怎样区分诗词中的平仄?
所谓“平仄”就是每个汉字中古音具有平、上、去、入四声,为了便于运用,在律诗中又简化为平仄二声,平又分为阴平、阳平二声,仄分为上、去、入三声。因此,共有阴、阳、上、去、入五声。 平仄的掌握并非是一件容易的事,就现代汉语来说,第
一、二声为阴平声、阳平声,上声、去声为仄声。然而,古代汉语的入声字,已经都转到了现代汉语的“
一、
二、
三、四”声当中去了。因此,现代汉语中没有入声字了,至于转到上声、去声的字倒没有什么问题,因为上、去、入三声都是仄声。但是,从入声字转到阴平、阳平中的字则是较为麻烦的。例如:现代汉语的“
一、吃、压、”等字都是阴平声,而在古代汉语中却都是入声字,如果去强记古代汉语的入声字,对于学写律诗者,多少是有些困难的。但是,如果用地方方言去区分平仄声却是较为容易的,因为在南方,吴、闽、粤、赣、湘、鄂、川等方言中,仍然保留着古代汉语的入声字的读音。还有北方的山西、内蒙等地,方言中也还保留了入声字的读音。因此,根据方言读音,再用一种公式类比套用区分平仄声那就更为简易了,即用:“兵、平、病、丙、并”这五个字去套读“阴、阳、上、去、入”五声,类比如表:
由此可见,“兵”字正是阴平声,“平”字恰好正是阳平声,以此类推。 当然这种方法是不能一概而论的,还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1、凡用现代汉语普通话
一、
二、
三、四声的是不好套用这个公式,必须是方言。 2、凡方言中有入声字的均可用“兵、平”二字去套用这种公式。 3、凡方言中没有入声字的也是无法套用这种公式的。
4、凡套用这种公式时,对于送气与不送气的字可不必区分它,如“兵”字是不送气的读音“bīn”,而“平”字在普通话中则是送气的读音“píng”,可把它当作不送气的字音“bíng”来读。这样则可排除在套用“兵、平、病、丙、并”这个公式时没有某一个字的障碍。实际上,在普通话中象“平”字这一类送气的字而在有些方言中则读成不送气的字了。也有一些字在普通话中是不送气的字而在有些方言中却又读成了送气的字,如“就、杰”等。
5、各地方言中的一些地区,如江西的修水、武宁、瑞昌、德安、永修一带,不仅有“阴、阳、上、去、入”五声,甚至还有六声,如:上表所述“衣、怡、易、以、意、一”等字,对此,我们且不必去管它是五声还是六声,反正与“兵、平”二字声调相同的字则为平声字,其后面所有的字均为仄声字。
诗词平仄韵律
浮云缥缈骨 冷月冰清凝平平平仄仄 仄仄平平平老屋灯尤暗 雪落有谁听 仄平平平仄 仄仄仄平平漂泊不知处 花香水要流 平平仄平仄 平平仄仄平他乡不是客 梦里亦无眠 平平仄仄仄 仄仄仄平平没有犯什么大忌,首联可以不对仗,可以放到第二联去,第二联词义上不对仗,建议重写,至少尤字要换掉.漂泊和花香不对仗,不过也不必削足适履了.第三联把要字换成自字会不会好一点.
我觉得梦里亦无眠 更好.不过眠字不压韵,最好换掉.最新诗词平仄标法 古诗如何分平仄可以看看这篇名叫iPhone X默认如何快捷截屏?_冲顶大会题库答案大全的文章,可能你会获得更多诗词平仄标法 古诗如何分平仄以下是的一些我们精选的iPhone X默认如何快捷截屏?_冲顶大会题库答案大全
20.8px;">1.6em;">最近十分火爆的冲顶大会可算是赚足了人气,这档全民互动答题节目也算是良心了,无门槛拼知识就可以获得奖金,为了帮助大家更好的答题小编给大家汇总了冲顶大会的题库以及答案大全还有一系列常见问题解答跟答题技巧供大家参考。
51,51); font-size:16px; line-height:32px;">iPhone X默认如何快捷截屏?51,51); font-size:16px; line-height:32px;">A 对着镜头眨眼 B 长按屏幕C 电源键+音量键51,51); font-size:16px; line-height:32px;">正确答案:C 电源键+音量键iPhoneX常见操作的使用教程
一、如何点亮屏幕iPhone678:点击home键或者侧边栏键。iPhone X:手指轻点屏幕或侧边栏键。
二、如何返回home(主页)iPhone678:点击home键。
iPhone X:从屏幕下方向上划动。
三、如何进入多任务后台iPhone678:双击home键或者侧边3d touch。iPhone X:从屏幕下方向上划动一小段距离后暂停一下就可以进入了。
四、如何清除后台
iPhone678:在多任务后台上划即可关闭后台iPhone X:在多任务后台直接上划会返回主页……所以需要长按应用直到左上角出现红色减号 此时点击红色减号按钮或者上划关闭。(也可以意念清除:因为ios的机制与安卓不同,挂在后台不会耗电,所以大可以不清除后台,不占内存不耗电。)
五、召唤siriiPhone678:长按home键或hi siri。iPhone X:长按侧边栏见或hi siri。51,51); font-size:16px; line-height:32px; text-align: center;">255);">点击进入→冲顶大会题库及答案大全(立即查看当场答案)
| 1px solid rgb(221,221,221); border-collapse: collapse; color: rgb(102,102,102); font-size:14px; text-align: center; background: rgb(153,204,255);">冲顶大会往期题目和答案 | 1px solid rgb(221,221,221); border-collapse: collapse; color: rgb(102,102,102); font-size:14px; text-align: center; background: rgb(255,204,255);">快速入口 |
| 1px solid rgb(221,221,221); border-collapse: collapse; color: rgb(102,102,102); font-size:14px; text-align: center; background: rgb(249,249,249);">1月12号题目答案大全 | 1px solid rgb(221,221,221); border-collapse: collapse; color: rgb(102,102,102); font-size:14px; text-align: center; background: rgb(249,249,249);">点击进入 |
| 102,102); font-size:14px; text-align: center; background: rgb(249,249,249);">1月11号题目答案大全 | 1px solid rgb(221,221,221); border-collapse: collapse; color: rgb(102,102,102); font-size:14px; text-align: center; background: rgb(249,249,249);">点击进入 |
| 102,102); font-size:14px; text-align: center; background: rgb(249,249,249);">1月10号题目答案大全 | 1px solid rgb(221,221,221); border-collapse: collapse; color: rgb(102,102,102); font-size:14px; text-align: center; background: rgb(249,249,249);">点击进入 |
| 102,102); font-size:14px; text-align: center; background: rgb(249,249,249);">1月9号题目答案大全 | 1px solid rgb(221,221,221); border-collapse: collapse; color: rgb(102,102,102); font-size:14px; text-align: center; background: rgb(249,249,249);">点击进入 |
| 102,102); font-size:14px; text-align: center; background: rgb(249,249,249);">1月8号题目答案大全 | 1px solid rgb(221,221,221); border-collapse: collapse; color: rgb(102,102,102); font-size:14px; text-align: center; background: rgb(249,249,249);">点击进入 |
| 1px solid rgb(221,221,221); border-collapse: collapse; color: rgb(102,102,102); font-size:14px; text-align: center; background: rgb(249,249,249);">1月7号题目答案大全 | 1px solid rgb(221,221,221); border-collapse: collapse; color: rgb(102,102,102); font-size:14px; text-align: center; background: rgb(249,249,249);">点击进入 |
| 102,102); font-size:14px; text-align: center; background: rgb(249,249,249);">1月6号题目答案大全 | 1px solid rgb(221,221,221); border-collapse: collapse; color: rgb(102,102,102); font-size:14px; text-align: center; background: rgb(249,249,249);">点击进入 |
| 102,102); font-size:14px; text-align: center; background: rgb(249,249,249);">1月5号题目答案大全 | 1px solid rgb(221,221,221); border-collapse: collapse; color: rgb(102,102,102); font-size:14px; text-align: center; background: rgb(249,249,249);">点击进入 |
| 102,102); font-size:14px; text-align: center; background: rgb(249,249,249);">1月4号题目答案大全 | 1px solid rgb(221,221,221); border-collapse: collapse; color: rgb(102,102,102); font-size:14px; text-align: center; background: rgb(249,249,249);">点击进入 |
| 102,102); font-size:14px; text-align: center; background: rgb(249,249,249);">1月3号题目答案大全 | 1px solid rgb(221,221,221); border-collapse: collapse; color: rgb(102,102,102); font-size:14px; text-align: center; background: rgb(249,249,249);">点击进入 |
| 102,102); font-size:14px; text-align: center; background: rgb(204,204,255);">
冲顶答题技巧大全[常见问题解答] | |
| 1px solid rgb(221,221,221); border-collapse: collapse; color: rgb(102,102,102); font-size:14px; text-align: center; background: rgb(204,204,255);">
冲顶大会题库总目录【 点击 这里】 | |
以下是的一些我们精选的冲顶大会题库答案汇总 冲顶大会最新一期题目答案最新冲顶大会题库答案汇总 冲顶大会最新一期题目答案可以看看这篇名叫碎乐猜猜猜题目及答案汇总一览 最新上线的一款答题游戏的文章,可能你会获得更多冲顶大会题库答案汇总 冲顶大会最新一期题目答案以下是的一些我们精选的碎乐猜猜猜题目及答案汇总一览 最新上线的一款答题游戏
碎乐猜猜猜是最新上线的一款答题游戏,很多的用户都非常的喜欢,想知道碎乐猜猜猜如何的进行直接在线答题玩法,软件有的题目确实比较简单,下面就为大家带来碎乐猜猜猜题目及答案汇总一览,相信不少的用户都会喜欢。碎乐猜猜猜题库大全
1、古典歌曲《满江红》的词作者是谁?
岳飞
2、众所熟知的歌曲《友谊地久天长》是哪国民歌?
英格兰
3、我国交响曲《长征》的作者是谁?
丁善德
4、歌曲《歌唱祖国》的作者是谁?
王莘。
5、著名钢琴曲《晚会》的作者是谁?
贺绿汀
6、圆舞曲又名华尔兹是一种三拍子舞曲,它源于哪个国家?
奥地利
7、著名管弦乐曲《波列罗舞曲》的作者拉威尔是哪国人?
法国
8、著名交响乐《大峡谷组曲》的作者格罗菲是哪国人?
美国
9、乐音体系中的主音是指什么?
音阶中的第一个音。
10、中国民歌中的小调是什么意思?
地方小曲。
11、流行于陕北等地的“信天游”属于民歌中的哪一类?
山歌
12、音乐术语中“Coda”用来表示什么意思?
结束。
13、音乐术语中“Piano”用来表示什么意思?
钢琴
14、音乐术语中“MezzoForte”用来表示什么意思?
中强
15、音乐术语中“Vivace”用来表示什么意思?
活泼
16、音乐术语中“a Tempo”在乐曲中表示什么意思?
恢复原来的速度
17、我国第一部新歌剧是什么?
《白毛女》
18、我国的国粹“京剧”大约是哪一年左右形成的?
1850
19、“学堂乐歌”是我国音乐史上重要的一个时期,产生于什么时期?
清末民初
20、音程中的大三度加上小三度等于多少?
纯五度
21、简谱体系中,上加一个点的音符属于哪一组?
小字二组
最新碎乐猜猜猜题目及答案汇总一览 最新上线的一款答题游戏可以看看这篇名叫微信欢乐填字答案攻略全题目汇总分享 一起来玩的文章,可能你会获得更多碎乐猜猜猜题目及答案汇总一览 最新上线的一款答题游戏以下是的一些我们精选的微信欢乐填字答案攻略全题目汇总分享 一起来玩小程序上的一款填字答题闯关类游戏,游戏关卡有很多,前面的比较简单,但是后面的就有一定的难度,具体要怎么过呢?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微信欢乐填字答案攻略全题目汇总分享。
微信欢乐填字攻略答案大全青铜I第一关第一题:答案:其第二题:答案:远第三题:答案:动第四题:答案:龙第五题:微信欢乐填字答案攻略题目分享汇总全■碎乐猜猜题目答案汇总猜一览及■答案:含第六题:答案:至第七题:答案:生第八题:答案:精

诗词平仄标法_古诗如何分平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