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的文言文中的状语后置宾语前置如何分辨最好有比较全面
一、状语后置
(一)用介词“于”组成的介宾短语在文言文中大都后置,译成现代汉语时,除少数译做补语外,大多数都要移到动词前做状语。1.何有于我哉?
(《(论语)十则》)全句为“于我有何”的倒装句,介宾结构“于我”后置。泽为“在我身上有哪一样呢?
”2.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愚公移山》)
“告之于帝”是“于帝告之”的倒装,介宾结构“于帝”后置,译为“向天帝报告了这件事”。 3.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 (《醉翁亭记》)“泄出于两峰之间”是“于两峰之间泻出”,介宾结构“于两峰之间”后置,可译为“从两峰之间奔泻而出”。4.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出师表》)“试用于昔日”是“于昔日试用”的倒装,介宾结构“于昔日”后置,可译为“在往日任用”。
5.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出师表》)全句为“于南阳躬耕,于乱世苟全性命”的倒装,介宾结构“于南阳、于乱世”后置,可译为“亲自在南阳耕种,在乱世中苟且保全性命”。6.每假借于藏书之家。(《送东阳马生序》)“假借于藏书之家”是“于藏书之家假借”的倒装,介宾结构“于藏书之家”后置,可译为“从藏书的人家借书”。
7.今诸生学于太学。(《送东阳马生序》)“学于太学”是“于太学学”的倒装,介宾结构“于太学”后置,可译为“在太学学习”。
(二)介词“以”组成的介宾短语后置,在今译时,一般都前置做状语。1.屠惧,投以骨。 (《狼》)全句为“以骨投(之)”的倒装,介宾结构“以骨”后置。译为“把骨头扔给它”。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醉翁亭记》)“述以文”是“以文述”的倒装,介宾结构“以文”后置,可译为“用文字来记述”。

文言文中的状语后置宾语前置如何分辨最好有比较全面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出师表》)“寄臣以大事”是“以大事寄臣”的倒装,介宾结构“以大事”后置,可译为“把国家大事托付给我”。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出师表》)“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是“以讨贼兴复之效托臣”的倒装,介宾结构“以讨贼兴复之效”后置。
(三)其他。1.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伤仲永》)“还自扬州”是“自扬州还”的倒装,介宾结构“自扬州”后置。译为“从扬州回来”。
二、宾语前置
(一)疑问句中,疑问代词做宾语,宾语前置。这类句子,介词的宾语也是前置的。1.介宾倒装。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
(《(论语)十则》)“何以”是“以何”的倒装。古汉语中,疑问代词做介词的宾语,要放在介词的前面。可译为“为什么”。
微斯人,吾谁与归?
(《岳阳楼记》)“吾谁与归”是“吾与谁归”的倒装,可译为“我和谁同道呢?
”疑问句中,代词做介词宾语要提前。“谁”为疑问代词,“与”是介词。何以战?
(《曹刿论战》)“何以”是“以何”的倒装,可译为“凭借什么”。疑问句中,代词做介词宾语要提前。“何”为疑问代词,“以”是介词。长夜沾湿何由彻!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何由彻”是“由何彻”的倒装,可译为“凭借什么挨到天亮呢”。“何”,疑问代词,“由”,介词。在疑问句中,疑问代词前置。2.谓宾倒装。何有于我哉?
(《{论语)十则》“何有”是“有何”的倒装。古汉语中疑问代词做宾语时,一般要放在谓语的前面。可译为“有哪一样”。孔子云:“何陋之有?
” (《陋室铭》)

文言文中的状语后置宾语前置如何分辨最好有比较全面
“何陋之有”即“有何陋”的倒装。可译为“有什么简陋的呢?”“何”,疑问代词。“之”,助词,无实在意义,在这里是宾语前置的标志。
(二)文言否定句中,代词做宾语,宾语前置。1.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不自哀”是“不哀自”的倒装。可译为“不为自己感到悲哀”。“自”,代词,在否定句中,代词做宾语要前置。2.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送东阳马生序》)“弗之怠”即“弗怠之”的倒装,可译为“不放松抄写”。“之”,代词,代抄写,在否定句中,代词做宾语要倒装。3.而城居者未之知也。 (《满井游记》)“为之知”即“未知之”的倒装,可译为“不知道它”。“之”,代词,代春意。在否定句中,代词做宾语要倒装。
5.忌不自信。 (《邹忌讽齐王纳谏》)“不自信”即“不信自”的倒装,可译为“不相信自己”。“自”,代词,在否定句中,代词做宾语要倒装。
(三)用“之”或“是”把宾语提于动词前,以突出强调宾语。这时的“之”只是宾语前置的标志,没有什么实在意义。1.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爱莲说》)“莲之爱”即“爱莲”的倒装,可译为“喜爱莲花”。“之”,助词,无实在意义,在这里是宾语前置的标志。
孔子云:“何陋之有?
” (《陋室铭》)“何陋之有”即“有何陋”的倒装。可译为“有什么简陋的呢?
”“之”,助词,无实在意义,在这里是宾语前置的标志。
(四)介词“以”的宾语比较活跃,即使不是疑问代词,也可以前置,表示强调。
1.是以谓之“文”也。 (《(论语)十则》)“是以”是“以是”的倒装,可译为“因此”。“是”是指示代词,指代前面的原因。
2.全石以为底。 (《小石潭记》)“全石以为底”是“以全石为底”的倒装,可译为“用整块石头作为潭底”。
(五)其他,表强调。

文言文中的状语后置宾语前置如何分辨最好有比较全面
1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木兰诗》)“关山度”是“度关山”的倒装。可译为“跨过一道道关,越过一道道山”。2.衡阳雁去无留意。(《渔家傲·秋思》)“衡阳雁去”是“雁去衡阳”的倒装,可译为“大雁离开衡阳”。语文中,宾语前置是怎么样的
宾语前置是语文上的一种写作手法,包括:否定句中代词宾语前置、疑问句中代词宾语前置等。文言文中,动词或介词的宾语,一般置于动词或介词之后,但在一定条件下,宾语会前置,其条件是:第
一、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这类句子,介词的宾语也是前置的。如:“沛公安在?”(《史记.项羽本记》)这种类型的句子关键是作宾语的疑问代词(像:谁、何、奚、曷、胡、恶、安、焉等)。值得注意的是,介词“以”的宾语比较活跃,即使不是疑问代词,也可以前置。如:“余是以记之,以俟观人风者得焉。”(柳宗元《捕蛇者说》)其中的“是”是一般代词,但也前置了。
第
二、文言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这类句子有两点要注意,一是否定句(一般句中必须有“不”、“未”“毋”、“无”、“莫”等否定词);二是代词作宾语。如:“时人莫之许也。”(陈寿《三国志.诸葛亮传》)正常语序应该是“时人莫许之也。”第
三、用“之”或“是”把宾语提到动词前,以突出强调宾语。这时的“之”只是宾语前置的标志,没有什么实在意义。如:“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韩愈《师说》)有时,还可以在前置的宾语前加上一个范围副词“唯”,构成“唯......是......”的格式。如:“唯利是图”、“唯命是从”等。
第
四、介词宾语前置的情况除了第一种情况外,还有一种情况,就是方位词、时间词作宾语时,有时也前置;例如:“韩生南向坐。”(《史记.项羽本记》)意思是“韩生面向南坐。”
什么是宾语前置句。
就是宾语放在主语之前,就叫宾语前置句
晏子使楚 文中的哪句是宾语前置??
何以也?——以何也,“何”作为介词短语的宾语,前置于介词“以”的前面了。 何为者也?——为何者也,与上句大致相同。,“何”作为介词短语的宾语,前置于介词“为”的前面了。 何坐?——坐何?(犯了什么罪?)宾语“何”前置于谓语“坐”的前面了。
英语中代词作宾语的用法
人称代词的宾格在句子中作宾语或介词宾语,但在口语中也能作主语补语,第一人称在省略句中,还可以作主语,例如: I saw her with them, at least, I thought it was her. 我看到她和他们在一起,至少我认为是她。(her做宾 语,them做介词宾语,her做主语补语)a. -- Who broke the vase?
--谁打碎了花瓶?b. -- Me. --我。(me做主语补语= It´s me.)
说明:在上面两例句中,her和me分别作主语补语。现代英语中多用宾格,在正式文体中这里应为she和I。

文言文中的状语后置宾语前置如何分辨最好有比较全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