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的形容书画的著名诗词 苏轼的著名诗词书画有哪些题西林壁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水调歌头 苏轼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惟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蝉娟。
书有《苏轼论书》《易传》《书传》太长了 ,就不写了。苏轼善画竹石,真迹仅有《古木怪石图》
描写书法的诗句
1,郑板桥 《题竹兰诗》日日临池把墨研,何曾粉笔去争妍。要知画法通书法,兰竹如同草隶然。2,黄庭坚世人但学兰庭面,欲换风骨无金丹。谁知洛阳杨风子,下笔便到乌丝栏。3,杜甫《饮中八仙歌》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张旭三杯草圣传,脱帽露顶王公前,挥毫落纸如云烟。焦遂五斗方卓然,高谈雄辨惊四筵。
4,李欣《醉后赠张九旭》张公性嗜酒,豁达无所营。皓首穷草隶,时称太湖精。露顶据胡床,长叫两三声。兴来洒素壁,挥毫如流星。5,李焕《赠零陵僧》张颠没后二十年,谓言草圣无人传。零陵沙门继其后,新书文字大如斗。兴来走笔如旋风,醉后耳热心更凶。忽如斐旻舞双剑,七星错落缠蛟龙。又如吴生画鬼神,魑魅魍魉惊本身。钩锁相连势不绝,倔强蛇争屈帖。
6,李白《赠怀素草书歌》吾师醉后倚绳床,须臾扫尽数千行。飘风骤雨惊飒飒,落花飞雪何茫茫。起来向壁不停手,一行数字大如斗。恍恍如闻魔雷惊,时时只见龙蛇走。7,韩偓《题怀素草书屏风》何处一屏风,分明怀素踪。虽多尘色染,尤有墨迹浓。怪石奔秋涧,寒藤挂古松。若教临水照,字字恐成龙。8,王梦楼《快雪堂跋》曾闻碧海掣鲸鱼,神力苍茫运太虚。
问气古今三鼎足,杜诗韩笔与严书。

形容书画的著名诗词_苏轼的著名诗词书画有哪些
9,窦冀《怀素上人草书歌》狂僧挥瀚狂且逸,独任天机摧格律。龙虎渐因点画生,雷霆却避锋芒疾。鱼笺绢素岂不贵,只嫌局促儿童戏。粉壁长廊数十间,兴来少豁胸襟气。长幼集,贤豪至,枕糟藉麴犹半醉。忽然绝叫三五声,满纸纵横千万字。10,傅山《论书》未习鲁公书,先观鲁公诂。平原气在胸,毛颖足吞虏。
有哪些人是会诗书画的
王维(701-761),字摩诘,盛唐时期的著名诗人,官至尚书右丞,原籍祁(今山西 祁县),迁至蒲州(今山西 永济),崇信佛教,晚年居于蓝田辋川别墅,汉族。其诗、画成就都很高,苏东坡赞他“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尤以山水诗成就为最,与孟浩然合称“王孟”,晚年无心仕途,专诚奉佛,故后世人称其为“诗佛”。著有《王右丞集》,存诗400首。善画人物、丛竹、山水。唐人记载其山水面貌有二:其一类似李氏父子,另一类则以破墨法画成,其名作《辋川图》即为后者。可惜至今已无真迹传世。传为他的《雪溪图》及《济南伏生像》都非真迹。王维在唐诗的范畴显然有更高的成就,他是唐代山水田园派的代表。开元进士科第一(即状元)。任过大乐丞、右拾遗等官,安禄山叛乱时,曾被迫出任伪职,后两京收复,降职为太子中允,复累迁至给事中,终尚书右丞。
苏轼曾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东坡题跋·书摩诘蓝田烟雨图》)王维不但有卓越的文学才能,而且是出色的画家,还擅长音乐。深湛的艺术修养,对于自然的爱好和长期山林生活的经历,使他对自然美具有敏锐独特而细致入微的感受,因而他笔下的山水景物特别富有神韵,常常是略事渲染,便表现出深长悠远的意境,耐人玩味。他的诗取景状物,极有画意,色彩映衬鲜明而优美,写景动静结合,尤善于细致地表现自然界的光色和音响变化。例如“声喧乱石中,色静深松里”(《青溪》)、“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过香积寺》)以及《鸟鸣涧》、《鹿柴》、《木兰柴》等诗,都有体物入微之作。王维诗《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插图 选自清代光绪刻本《名家画稿》。
诸葛亮
一、书法篇 远涉帖 诸葛亮所处的时代,正是中国书法艺术趋向成熟的时代。在他出生前四年,汉灵帝熹平六年(公元177年),首次把书刻文字称作“书法”。 这标志着作为交流工具的“写字”,与作为美学欣赏与实用相统一的“书法”,正式拉开了距离,并使后者逐步发展成为一门独特的艺术——书法艺术。这时汉隶已成为别具风格的主导字体,同时又始创了草书、行书和楷书,使篆、隶、草、行、楷五体基本齐备。
诸葛亮喜爱书法,在青少年时代就进行过刻苦的训练,能写多种字体,篆书、八分、草书都写得很出色。 南朝•梁陶弘景是一位大书法家,他所著《刀剑录》记载:“蜀章武元年辛丑(公元221年),采金牛山铁,铸八铁剑,各长三尺六寸,……并是孔明书作风角处所。”。虞荔《古鼎录》记载:“诸葛亮杀王双,还定军山,铸一鼎,埋于汉川,其文曰:定军鼎。又作八阵鼎,沉永安水中,皆大篆书。” “先主章武二年(公元222年),于汉川铸一鼎,名克汉鼎,置丙穴中,八分书……又铸一鼎于成都武担山,名受禅鼎;又铸一鼎于剑山口,名剑山鼎。并小篆书,皆武侯迹。” “章武三年(公元223年)义作二鼎,一与鲁王,文曰: ‘富贵昌,宜侯王。’;一与梁王,文曰:‘大吉祥,宜公王。’并古隶书,高三尺,皆武侯迹。”北宋时周越所著《古今法书苑》也记载:“蜀先主尝作三鼎,皆武侯篆隶八分,极其工妙。”。
上述记载是可信的,特别是南朝陶弘景,距诸葛亮仅二百余年时间,他的见闻和记述应是有事实依据的。 宋徽宗宣和内府的《宣和书谱》卷13记载:诸葛亮“善画,亦喜作草字,虽不以书称,世得其遗迹,必珍玩之”。又说:“今御府所藏草书一:《远涉帖》。”这说明到北宋末期(公元1119—1125年)在皇宫内府还珍藏有诸葛亮的书法作品。 南宋陈思《书小史》记载:诸葛亮“善其篆隶八分,今法帖中有‘玄漠太极,混合阴阳’等字,殊工”。
从宋代开始,把 前人著名书迹摹刻拓印下来,以便流传,称之为“法帖”。这一则记载说明:在宋代诸葛亮的书法作品是作为有示范意义的“法帖”流行于世的。 诸葛亮在繁忙的政务和军事活动中,始终不忘书法。《常德府志》记载:“卧龙墨池在沅江县西三十里卧龙寺内。俗传汉诸葛武侯涤墨于此寺,因名。”我们知道,诸葛亮在常德一带活动的时间,是在赤壁大战之后,战事十分紧张频繁,可是他仍然不忘临池挥毫。
遗憾的是,现在还无法看到其书法真迹,这只有寄希望于考古的发现了。
二、绘画篇 唐朝张彦远在《历代名画记》中写道:“诸葛武侯父子皆长于画。”张彦远还在其《论画》一书中,记载了当时绘画收藏与销售的情况。他说:“今分为三古以定贵贱,以汉、魏三国为上古,则赵岐、刘亵、蔡邕、张衡、曹髦、杨修、桓范、徐邈、曹不兴、诸葛亮之流是也。”以晋、宋画家为中古,以齐、梁、陈、后魏、后周、北齐的画家为下古,隋和唐初的画家则称之为近代。近代画家作品的价格与下古画家作品价格相近,而以上古画家作品价格为最高。
张彦远记述当时一些近代画家如阎立本、吴道子等人绘画作品的售价:“屏风一片值金二万,坎者售一万五千,”“一扇值金一万。”并说汉魏三国(即上古)画家的作品,在唐代已是“有国有家之重宝”, “为希代之珍”。张彦远(生于公元815年)出身于宰相世家,家藏法书名画非常丰富,他的《历代名画记》,向有“画史之祖”的称誉,他的记载和论述,在中国绘画史上一直是可信而难得的史论资料。从他的记述中,可以大致看到诸葛亮在中国美术史上的历史地位和艺术成就。 东晋史学家常璩的《华阳国志》记载: “南中,其俗征巫鬼,好诅盟,投石结草,官常以诅盟要之。诸葛亮乃为夷作图谱,先画天地日月君长城府,次画神龙,龙生夷及牛马驼羊。后画部主吏,乘马幡盖,巡行安恤。又画夷牵牛负酒赍金宝诣之之象,以赐夷,夷甚重之。”又记道: “永昌郡,古哀牢国……世世相继,分置小王,往往邑居,散在溪谷,绝域荒外,山川阴深,生民以来,未尝通中国,南中昆明祖之,故诸葛亮为其图谱也。”从以上两段记载可以看出,诸葛亮的确具有非凡的绘画才能。他的画作既取材于现实生活(如南中少数民族的生活)又有神奇而丰富的想象(如神龙等),而且构图宏伟,场面博大。
诸葛亮不仅能画天地、日、月,而且能画各种建筑、车马、动物和人物。能掌握如此全面的绘画技巧的画家,在中国绘画史上也是不多见的。同时,我们还可以看到,诸葛亮作画绝不是出于个人的闲情逸致,他的绘画艺术总是为他的政治和军事目的服务的。
三、音乐篇 诸葛亮精通音律,喜欢操琴吟唱,有很高的音乐修养。 这方面在古籍中多有记述。陈寿《三国志•诸葛亮传》记载: “玄卒,亮躬耕陇亩,好为梁父吟。”习凿齿《襄阳耆旧记》:“襄阳有孔明故宅……宅西面山临水,孔明常登之,鼓瑟为《梁父吟》,因名此山为乐山。”当然还有卧龙吟,真是千古绝唱, 《中兴书目》记载:“ 《琴经》一卷, 诸葛亮撰述制琴之始及七弦之音,十三徽取象之意。”谢希夷 《琴论》也记有:“诸葛亮作《梁父吟》 。” 《舆地志》记载:“定军山武侯庙内有石琴一,拂之,声甚清越,相传武侯所遗。”从 以上记载就足以看出:诸葛亮在音乐方面有着很全面的修养和很 鬲的艺术成就。他既长于声乐——会吟唱;又长于器乐——善操琴;同时他还进行乐曲和歌词的创作,而且还会制作乐器——制七弦琴和石琴。不仅如此,他还写有一部音乐理论专著——《琴经》。
推荐和书法有关的古诗词。
1、《浣溪沙 寿云间宗人五十,宗人为相国曾孙,年少从军,兼工书法》清代:徐釚青鬓童颜五十人。征衫空染洛阳尘。还看使酒傲平津。丹鼎乍调云母屑,蛮笺初写洛川神。右军书法是前身。白话释义:有着年轻容颜的有五十个人。远行的人白白沾染上洛阳的尘土。回想因为酒气在道路上傲慢。炼丹用的鼎没有调出云母碎屑,第一次用高丽纸写洛川神。右军将军王羲之的书法是前身。
2、《机政偶暇辄留意书法漫成》清代:玄烨紫宸唤仗晓初散,坐挹朝爽浮南荣。时平偶得机政暇,觚棱浮影风日清。盘螭画几青玉色,回鸾素纸雪茧明。临池试作波折势,染翰聊适优闲情。白话释义:紫宸叫来仪仗晓刚散,在汲取早晨清爽浮南荣。太平时偶然得到大权时间,棱角浮影风日清。盘螭画几乎青玉颜色,回鸾素纸雪茧明。池边试作波折趋势,染翰聊到悠闲的生活情况。
3、《赏老风书法并寄》近现代:伯昏子拈笔思穹盖,茫茫响玉珂。松烟翻异气,素练起洪波。剑舞催霜势,云崩振鹘窠。腾挪超八法,苍颉醉应诃。

形容书画的著名诗词_苏轼的著名诗词书画有哪些
白话释义:拿笔思穹盖,茫茫响玉王珂。松烟翻异气,素练起洪波。剑舞催霜势,云崩塌振鹊窠。腾挪超八法,苍颉醉应警告。4、《题王逸老书饮中八仙歌》元代:唐珙前朝书法孰为盛,苏黄米蔡得其正。法度难以晋魏论,气象可与欧虞并。白话释义:
前代书法谁为大,苏轼、黄庭坚、米芾、蔡京能够态度品行正派。法律难以晋魏论,气象可以与欧虞都。
5、《赵文敏书洛神赋》元代:唐珙当年子敬洛神赋,欧褚临摹不知数。世人惟重十三行,真赝难分争抵捂。赵公书法宗二王,手写全篇复前古。上追黄庭下乐毅,善刻唐临俱未许。白话释义:当时子敬洛神赋,欧褚临摹不知道了。人们只重视十三行,真是假难争矛盾。赵信法宗二王,手全篇恢复古代。上追黄庭下乐毅,善刻唐临都不允许。
郑板桥的诗书画各有什么特点
一、画之“绝”——遵循“意在笔先”、“趣在法外”。 郑板桥是清代著名书画家,尤擅画兰、竹、石。他以草书中竖长撇法运笔入画,粗笔细描,疏密得宜;淡妆浓抹,恰到好处;笔力劲峭,画面清奇;淡雅隽永,自成一家。
二、书之“绝”——书法独创“六分半书”,“乱石铺街”。 郑板桥的书法,自称为“六分半书”,人称其为“乱石铺街”。
板桥书法,融汇真、草、隶、篆四种书体,而以真隶为主,以篆隶参行、楷,用作画的方法写成,非古非今,非隶非楷,瘦硬奇峭,自成体貌,不落俗套,故只有“六分半书”,实则还有“三分半画。”这种把书画融合得如此天衣无缝的字体,高低不一,大小不一,疏密不一,看似“乱石铺街”,实是错落有致,疏朗有序,纵横驰骋,挥酒自如。
三、诗之“绝”——诗文应该“放言高谈”,“沉着痛快。” 郑板桥擅画兰竹,工书法,还善诗文。与他的书画一样,他的诗文也 是很有特色,别具风格的。他说自己的性格“放荡不羁,谩骂无择”。
现代著名的书画家有
张大千(1899一1983),名爰,字季爰,又字大千,号南场丈人,70步后署爰翁、爰皤。四川内江人。当代享誉海内外的中国画大师。一生多富神奇色彩。早岁即有艺名。享高寿。富可敌国。书法以魏碑为宗,也习唐宋,从【瘗鹤铭】、【石门铭】、【云峰刻石】、〈郑文公碑〉等得趣最多。以行草书胜,长撇长捺,纵横有象,笺致老到,结字舒展,雄强中寸露秀逸之气。他的用笔和结体均异于常人,个性独特,人称“大千体”。张大千早年从曾熙、李瑞清学艺,可谓高深,学有巨源。但因画名太响,书名终为之所掩。 ●溥心畲(1896—1963),名儒,字心畲,满族,清宗室,著名画家,山水、人物无一不精。擅长书法。他的书法,来自帖学一路,主要得自于“二王”,结体潇洒、用笔轻盈、秀逸多姿。特别是他题在画上的书法,与画境和谐融为一体,营造出一种秀美、高雅的意境。
●齐白石(1863—1957),中国著名画家、篆刻家。无论是画还是书法,都开创了一片新天地。在书法上也颇有造就。他的书法,篆隶、行草都独具一格。篆隶来源于“天玺纪功碑”,笔法纯用篆书笔法,笔画横平直竖,显得真力饱满、厚重而又古朴,有种奇肆 ●黄宾虹(1865——1955),名质,安徽歙县人,著名山水画家。亦善书法。所作行书,任笔自然,看似漫不经心,而又内含骨力。篆书很有特色:喜用半干的焦墨写篆,特别是大篆。运笔较慢,笔画时粗时细,有一种散淡而又古拙的味道。
●徐生翁(1875——1964),浙江绍兴人,早年姓李,名徐,号生翁,晚年复姓徐。他初学颜真卿,后宗北碑。他的的字结体奇崛、生拙古辣,有时看上去好像完全放弃了用笔,但别具情趣。他的字一直不为别人称道,但的确是格调高古。 ●徐悲鸿(1895——1953),现代著名画家,艺术教育家。国画、油画无一不精。他的书法造诣很高,之所以常常被人忽略,完全是为他的画名所掩。曾经得到康有为的指点,作行书喜用中锋,结体漫不经意,有种稚拙的儿童体的韵致。
●潘天寿(1897——1971),杰出的书画家。他的篆隶,取法【三公山碑】、〈褒斜道〉,行草书从晋唐入手,然后融入黄道周、倪元璐的险绝。书风整体来看是豪放一路,“一味霸悍”。特别是读他的画上题字,只见大小参差错落,与他的画一同构造险绝的意境。 ●陶博吾(1900——1996),著名画家、书法家,江西九江人。早年求学于上海昌明艺专,得黄宾虹指授,后归隐乡里,以布衣终其一生,生前不大为人所知,声名不出乡里。可谓“百年孤独”!所作山水、花鸟,用笔奇肆老辣,全用篆籀笔法。书法也是结体奇崛,纯用中锋。喜欢用大篆集联。他的书法,在吴昌硕的基础开辟了新的风貌。
●来楚生(1903——1975),浙江萧山人。以“书画印”三绝著称,所作花鸟意趣盎然,篆刻更是开创了一片新天地。他的书法,以草书成就最高,线条简练飞动,结构稍紧,形成绵密、筋骨内含的效果。 ●陆俨少(1909——1993),上海嘉定人,著名山水画家。曾任职于上海中国画院、浙江美术学院。他的行草书则纯粹用篆籀笔法来写,以笔法为上根据笔法调整结构,而后顺势引出章法。所以他的书法显得醇厚饱满。
●谢稚柳(1910——1997),江苏武进人。现当代著名画家、书画鉴定家。他的书法,和他的画一样,来源于陈洪绶,起笔轻缓、结体奇崛而又秀丽多姿。至于草书,则用笔圆转灵动,潇洒流落、飘然出群。 其他兼善书法的画家还有蒲华、刘海粟、王个移、丰子恺、等人 ■学者型书法家 对于学者来说,书法,仅仅是自己诸多方面修养的一面而已,并不以此自重。然而,人们在敬仰他们文艺、学问上的成就的同时,惊喜地发现他们在书法方面的才能。
●李叔同(1880一1942),名文涛,字叔同,别名很多。浙江平湖人,出生于天津。是近现代少见的全才式人物。他是中国最早一批留学国外学习美术者之一,最早将话剧引入中国,最早创办美术教育,也是最早开始用人体模特写生的人。精书法、擅篆刻。对音乐也很有造诣。他的中,著名的有音乐家刘质平、画家丰子恺。 李叔同的字自然要分为两个截然不同的时期,即出家前与出家后。李叔同受时代风气影响,早岁自然学习魏碑,对【龙门二十品】、【张猛龙】、【爨宝子】等碑曾反复临习。不过李叔同写碑较一般人为润泽,似乎主要在取其奇妙的结构。基本上没有形成自己的面目。李叔同出家后,“诸艺俱舍,独书法不废。”他以书法弘扬经律,广结佛缘,但早期那种凌厉的才子气与魏碑那种刚劲雄伟的风格不见了,代之以起的是安祥肃穆到不食人间烟火的一副面孔。李叔同晚年的书法形式上以抄写佛经的册页、对联为主。字体偏于狭长,用笔较轻、较慢,章法空间十分疏朗。呈现一派肃穆、高古的佛家气象。
●鲁迅(1881—1936),原名周树人,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其实,鲁迅在书法上的造诣极高。他早年抄写过很长时间的古碑,并热衷于搜寻碑帖拓片,对书法、美术有着很高的鉴赏力。他的书法,古雅厚重,文人气十足。无论是精心书写的对联,还是即兴书写书写的手稿、书信,都大有可观。在一次拍卖会上,鲁迅的一页手稿曾被卖到4万元人民币。可见它的价值。
●马一浮(1882——1962),浙江绍兴人。原名浮。著名学者,通多国外语,精于佛学、儒学的研究,解放后曾任浙江文史馆馆长。他的书法,主要来源于褚遂良,兼融各家。以行草书成就最高,字的体势向右上倾斜,用笔尖峭,转角处圭角鲜明,而又有种散淡的文人气息,格调很高。 ●郭沫若(1892—1978),现代诗人、剧作家、历史学家、考古学家、古文字学家、社会活动家。原名郭开贞,四川乐山人。郭沫若具有多方面的学养,书法也卓然不群。他的书法,以行书成就最高。用笔爽辣干脆,注重提按,有一种潇洒、傲然的才子气。尤其善于题匾。“荣宝斋”三字可算作他的得意之作。

形容书画的著名诗词_苏轼的著名诗词书画有哪些
●茅盾(1896—1981)、现代作家、社会活动家,原名沈德鸿,字雁冰。茅盾的字,是典型文人的字 ,用笔较细,字的中宫很紧,而笔画外延很长。显得文雅、含蓄,有节制。 ●陆维钊 (1899一1980),原名子平,字微昭,晚年多署劭翁。浙江平湖人。当代一位传统中国文化修养相当全面的书法家。1979年始,受命招收国内第一批书法篆刻研究生,所以他又是一位书法教育家。陆维钊开始也师魏碑,但他决不抑帖,走的是碑帖并重的道路。他以“碑可强其骨,帖能养其气“,可谓善学者也。;他以篆隶为基础,融入草意,刨造出一种非篆非隶、亦篆亦隶的新体,用笔方圆兼备,结体方中偏扁,人林“扁篆”,即古人所渭“非老手莫能到”的“蜾扁体”。●王蘧常(1900一1990),字瑷仲,号明两。浙江嘉兴人。一生基本上在大学任教授,文史哲艺俱通,著作宏富。王蘧常是现当代以章草著名的书家。 王蘧常开始写【九成宫】,之后又学【十七帖】写北碑,主要临习【张猛龙】和【郑文公】。19岁时,从名书家沈寐叟先生学。沈先生见他习北碑,很是赞许,又见弟子学【十七帖】,以为王右军毛法是“远承章草”,但章草传本,如今只有皇象的【急就章】、索靖的【出师颂】以及萧子云的【月仪帖】(一般传为索靖所书)数种了。所以沈寐叟对弟子说:“汝能融冶汉碑、汉简、汉陶、汉帛书,而上及于周鼎彝,必能开前人未有之境。”王蘧常敬志不忘,从此走上了研习章草书的漫长道路,矢志不渝,持之以恒,终有大成。所作章草,古雅、厚重,时出方意,已对前人的章草书作了发屐的书家。
行楷书之外,篆隶书也极精,不以媚取人,而是以拙为巧,古朴老辣。萧娴在15岁时就受到康有为这样连颜真卿都看不起的名家的推许,如今是老笔纷披写精神,已臻人书俱老之境了。 ●高二适(1903一1977),原名锡璜,后取“适吾所适”之意,改名二适,字适父,号舒勇、舒父。江苏东台人。当代著名学者型的书法家。有渊博的文史知识,工诗词,精鉴赏,长期在文史馆工作,博及群书,眼光很高。文章、书法极受林散之先生推重。为人狷介自持,在六十年代的“兰亭论辩”中曾发表重要言论。
高二适的草书最为人赞赏,其风格十分独特。他对章草书有专门的研究,专著【新定急就章及考证】是他的研究成果之一。他巧妙地将章草、今草、狂草熔于一炉,既有高古的品格,又有奔腾跌宕之气势,尤以线条的劲幢。结字的紧密见长。看他的草书,才真正感觉到那笔锋在纸上奔突的力度。另外,高二适学问素养极高,作品往往洋溢出浓郁的书卷气。他对自己的草书也很自信,自认为天下第一。
●赵朴初(1907——2000),安徽太湖人,著名学者、佛学家,、社会活动家,曾任中国佛教协会会长。同时又是一位著名的书法家。他的影响遍及海内外,尤以宗教家为甚。他的字以行楷书最擅长,脱胎于李北海、苏东坡,字的体势向右上方倾斜,结构严谨,笔力劲健而又有种雍容宽博的气度,隐隐透出一种佛家气象。 其他以书法知名的学者还有罗振玉、章炳麟、梁启超、王国维、董作宾、沈从文、台静农、商承祚等人。
■孙中山(1866—1325),名文,广东香山(今中山市)翠亨村人,伟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孙先生并不以书法知名,但水平却很高。他的字,结体紧密,气象雍容。有一种大家风范,这从他大量的题字和墨迹中可以看出。他的书法不是练出来的,纯粹是从心灵里流露出来。“字如其人”在他身上得到完美的体现。 ■谭延闿(1876一1930),字祖安、祖庵,号无畏、切斋。湖南茶陵人。谭延闿一直是国民政府里的高官,管制行政院院长、并二任国民政府,他的字,亦如其人,有种大权在握的气象,结体宽博,顾盼自雄。是清代钱沣之后又一个写颜字的大家。颜真卿楷书自从被米南宫批判之后,一直不很被重视,宋、元、明三代不出一个善写颜字的大家。清初基本上是董其昌书法的天下。直到清中叶刘石庵以及后来钱沣、何绍基、翁同和等出,颜书才始得到复兴。
于右任(1878一1964),原名伯循,字右任,号骚心,以字行。陕西三原人。长期任职于国民政府,管至行政院院长。但它作为书法家的名声,是乎超过了作为政治家的名声。他的书法艺术,一般认为可分为两个时期:一是以魏碑为基础,写出具有强烈个性的行楷书时期;二是创立标准草书的时期。 ■叶恭绰(1881一1968),字裕甫,又字誉虎、玉甫,号遐庵、遐翁。广东番禹人。基本上也算一个在朝的书家,前半生做过交通总长、财政部长,后半生才致力于学术。但叶恭绰学问很好,诗词书画考古都精通,所以民国时一度也曾任过国学馆馆长的职务。解放后,北京中国画院的第一任院长就是他。叶恭绰以善写正楷书著名,尤其会写大字,笔力雄健。所作行草书也时参以楷式,不同凡响。
■(1893—1976),作为伟大领袖的形象盖过了其他的一切,或者说,他在其他方面的造诣,与他伟人形象相比,实在是太微不足道了。他工诗词,精书法,均达到同时期的最高成就。他的书法成就在于狂草,来源于张旭、怀素。 中年以后,形成了独到的个人风格:汪洋恣肆,跌宕起伏,具有强烈的视觉美感。他的字,既充满基情,又有理性。看他的草书,视线不由自主地受到牵引,随着他草书的线条、用笔,时紧时密,时快时慢。
摘自百度网友,谢谢。
《竹石》是一首题画诗,作者郑燮,号(),()代著名书画家、诗人。
《竹石》是一首题画诗,作者郑燮,号(板桥),(清)代著名书画家、诗人。本诗第一句用一个(咬)字充分表达了竹子的(坚韧)性格;第二句写出了竹子的生命力(顽强);后两句中“千磨万击”“东西南北风”指的是(各种磨难),进一步表现了竹子(不屈不挠)的精神。作者在赞美竹子的精神中,隐喻了(自己风骨的强劲)。后两句常被用来形容(革命者在斗争中的坚定立场和受到敌人打击决不动摇的品格)。
【赏析】这是一首寓意深刻的题画诗。首二句说竹子扎根破岩中,基础牢固。次二句说任凭各方来的风猛刮,竹石受到多大的磨折击打,它们仍然坚定强劲。作者在赞美竹石的这种坚定顽强精神中,隐寓了自己风骨的强劲。“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常被用来形容革命者在斗争中的坚定立场和受到敌人打击决不动摇的品格。
跪求:中国古代诗词中描写绘画的
1、《题画竹》清代:郑燮四十年来画竹枝,日间挥写夜间思。翻译:四十年来,我一直在画着竹子,晚上构思,白天画到纸上。
2、《予告归里,画竹别潍县绅士民》清代:郑燮写取一枝清瘦竹,秋风江上作钓竿。翻译:我画了一竿瘦竹,竹子能在(秋天)凉风习习的江边当作渔竿。
3、《画鹰》唐代:杜甫素练风霜起,苍鹰画作殊。翻译:洁白画绢之上,突然腾起风霜气,原来纸上苍鹰,凶猛不同一般。
4、《画》唐代:王维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翻译:远看高山色彩明亮,走近一听水却没有声音。春天过去,可是依旧有许多花草争奇斗艳,人走近,可是鸟却依然没有被惊动。
5、《题芹溪居士》清代:张宜泉门外山川供绘画,堂前花鸟入吟讴。翻译:门外的山川流河做为绘画的素材,堂前的花鸟植物被吟入诗词歌赋之中。
最新形容书画的著名诗词 苏轼的著名诗词书画有哪些可以看看这篇名叫南朝宋文学家颜延之的著名诗词的文章,可能你会获得更多形容书画的著名诗词 苏轼的著名诗词书画有哪些以下是的一些我们精选的南朝宋文学家颜延之的著名诗词 颜延之(384~456年),字延年,南朝宋文学家。祖籍琅邪临沂(今山东临沂)。曾祖含,右光禄大夫。祖约,零陵太守。父显,护军司马。少孤贫,居陋室,好读书,无所不览,文章之美,冠绝当时,与谢灵运并称“颜谢”。嗜酒,不护细行,年三十犹未婚娶。
东晋末,官江州刺史刘柳后军功曹,转主簿,历豫章公刘裕世子参军。刘裕代晋建宋,官太子舍人。宋少帝时,以正员郎兼中书郎,出为始安太守。宋文帝时,征为中书侍郎,转太子中庶子,领步兵校尉。后为秘书,光禄勋,太常。刘劭弑立,以之为光禄大夫。宋孝武帝即位,为金紫光禄大夫,领湘东王师,后世称其“颜光禄”。长子颜竣从孝武帝讨灭刘劭,权倾一朝。凡是颜竣所资供之物,延之一无所受,器服不改,宅宇如旧。曾经对颜竣说:“平生不喜见要人,今不幸见汝。”孝建三年,卒,时年七十三。追赠散骑常侍、特进,金紫光禄大夫如故。谥曰宪子。延之性褊激,兼有酒过,肆意直言,曾无回隐,世人呼之“颜彪”。
颜延之和陶渊明私交甚笃。在颜延之江州任后军功曹时,二人过从甚密;其后延之出任始安太守,路经浔阳,又与陶渊明在一起饮酒,临行并以两万钱相赠。陶渊明死后,他还写了《陶徵士诔》。 颜延之在当时的诗坛上声望很高,和谢灵运齐名,并称“颜谢”。但实际上,他的成就似乎不如谢灵运。他的诗凝炼规整,喜用典故,堆砌辞藻,往往缺乏生动的情致。汤惠休说他的诗“如错采镂金”(见《诗品》),钟嵘也说他“喜用古事,弥见拘束”。其诗存世者不少而可观者不多,较为人们所称道的是《五君咏》五首,是他在被出为永嘉太守时所作。称述竹林七贤中的“五君”,而山涛、王戎因为贵显而不咏,借五位古人抒发自己的不平,体现了他性格中正直放达的一面,比别的作品要显得清朗。《北使洛》、《还至梁城作》,感慨中原残破,象“阴风振凉野,飞云瞀穷天。临涂未及引,置酒惨无言”;“故国多乔木,空城凝寒云;丘垄填郛郭,铭□灭无文;木石扃幽闼,黍苗延高坟”等句,感情也比较真实。他的《赭白马赋》,虽属奉诏而作,但如“旦幽燕,昼秣荆越”之句,描写骏马奔驰之速,对后来许多咏马诗都曾产生过影响。
《隋书》称有文集二十五卷,两《唐书》作三十卷,佚。明代张溥辑有《颜光禄集》,收在《汉魏六朝百三家集》中。南朝宋文学家颜延之的著名诗词
1、 长啸若怀人,越礼自惊众。 ——颜延之 《阮步兵》
2、 向秀甘淡薄, 深心托豪素。 探道好渊玄, 观书鄙章句。 交吕既鸿轩, 攀嵇亦凤举。 流连河里游, 恻怆山阳赋。 ——颜延之 《向常侍》
3、 鸾翮有时铩,龙性谁能驯。 ——颜延之 《嵇中散》
4、 物故不可论,途穷能无恸。 ——颜延之 《阮步兵》最新南朝宋文学家颜延之的著名诗词可以看看这篇名叫刘福垣老师—著名经济学家—刘福垣电话:17744561971的文章,可能你会获得更多南朝宋文学家颜延之的著名诗词以下是的一些我们精选的刘福垣老师—著名经济学家—刘福垣电话:17744561971
刘福垣老师【讲师背景】 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 中国著名经济学家,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现任中国人力资源开发研究会会长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宏观经济研究院研究员、博导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宏观经济研究院副院长等职务 曾任国务院特区办研究室副主任【人物履历】1965-1970年,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系读书1970-1978年, 牡丹江市和齐齐哈尔铁路局担任中学、校及五七干校教员
1978-1981年,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攻读硕士1981-1993年, 中国社会科学院1981年, 留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1982年, 晋升助理研究员1985年, 任综合室副主任1986年, 破格晋升副研究员1988年, 任农发所所长1989年, 获博士学位,并兼任研究生院农经系主任1991年, 任院学术秘书,被评为有突出贡献的博士学位获得者,并开始享受政府特殊津贴
1992年, 晋升研究员1993-1995年, 国务院特区办公室任研究室副主任1995-1997年, 宁波市副市长1997- 国家计委经济所所长1998- 国家计委宏观经济研究院副院长【主讲课程】《“十一五”的主线与灵魂》《2018宏观经济形势》《当前政策对企业的指引》刘福垣老师授课邀请:助理周紫茹:17744561971(同微信)QQ:2730552031

形容书画的著名诗词_苏轼的著名诗词书画有哪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