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的咏元宵节的诗词
一、咏元宵节的古诗词有哪些
《青玉案 元夕》 (宋)辛弃疾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 宝马雕车香满路,凤萧声动,壶光转,鱼龙舞 。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 那人却在,火阑珊处。 《生查子 元夕 》 (宋)欧阳修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月到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 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
二、元宵节诗词
元宵节吃元宵,是全国各地的共同风俗。 这种食品最早出现在宋代,诗人姜白石在一首《咏元宵》的诗中写道:"贵客钩帘看御街,市中珍品一时来。"这"市中珍品"即指元宵。 宋人周必大也曾写过一首《元宵煮浮圆子》诗:今夕是何夕,团圆事事同。汤官巡旧味,灶婢诧新功。星灿乌云里,珠浮浊水中。岁时编杂咏,附此说家风。 诗中说明了吃元宵象征团圆之意。开始元宵称为"汤圆",因它飘在碗里,像是一轮明月挂在天际。
天上月圆,碗里汤圆,家人团圆,正如台湾民歌《卖汤圆》中唱的:"一碗汤圆满又满,吃了汤圆好团圆。"以象征团圆吉利之意。因汤圆最初只专在元宵节上市供应,久而久之,便直接呼它为元宵了。 上元竹枝词 (清)符曾 桂花香馅裹胡桃,江米如珠井水淘。 见说马家滴粉好,试灯风里卖元宵。
三、有关元宵节的诗句
正月十五夜灯(唐)张祜千门开锁万灯明,正月中旬动地京.三百内人连袖舞,一进天上著词声.上元竹枝词(清)符曾桂花香馅裹胡桃,江米如珠井水淘.见说马家滴粉好,试灯风里卖元宵.元宵(清)李调元元宵争看采莲船,宝马香车拾坠钿;风雨夜深人散尽,孤灯犹唤卖汤元.咏元宵(宋)姜白石贵客钩帘看御街,市中珍品一时来,帘前花架无行路,不得金钱不肯回.上元夜(唐)崔液玉漏铜壶且莫催,铁关金锁彻夜开;谁家见月能闲坐,何处闻灯不看来.正月十五闻京师有灯恨不得观(唐)李商隐月色灯山满帝都,香车宝盖隘通衢.身闲不睹中兴盛,羞逐乡人赛紫姑.京都元夕(元)元好问袨服华妆着处逢,六街灯火闹儿童.长衫我亦何为者,也在游人笑语中.汴京元夕(明)李梦阳中山孺子倚新妆,郑女燕姬独擅场.齐唱宪王春乐府,金梁桥外月如霜.元宵(明)唐寅有灯无月不娱人,有月无灯不算春.春到人间人似玉,灯烧月下月如银.满街珠翠游村女,沸地笙歌赛社神.不展芳尊开口笑,如何消得此良辰.元夕诗(清)施闰章燕台夜永鼓逢逢,猎炬金樽烂漫红,列第侯王灯市里,九衢士女月明中.玉萧唱遍江南曲,火树能焚塞北风.惟有清光无远近,他乡故国此宵同.元夕影永冰灯(清)唐顺之正怜火树千春妍,忽见清辉映月阑.出海鲛珠犹带水,满堂罗袖欲生寒.烛花不碍空中影,晕气疑从月里看.为语东风暂相借,来宵还得尽余欢.元夕无月(清)丘逢甲三年此夕无月光,明月多应在故乡.欲向海天寻月去,五更飞梦渡鲲洋.正月十五夜(唐) 苏味道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暗星随马去,明月逐人来,游妓皆秾李,行歌尽落梅,今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元夕于通衢建灯夜升南楼(隋) 隋炀帝法轮天上转,梵声天上来;灯树千光照,花焰七枝开.月影疑流水,春风含夜梅;燔动黄金地,钟发琉璃台.十五夜观灯(唐)卢照邻锦里开芳宴,兰红艳早年.缛彩遥分地,繁光远缀天.接汉疑星落,依楼似月悬.别有千金笑,来映九枝前.生查子(宋) 欧阳修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折桂令 元宵(元)失名爱元宵三五风光,月色婵娟,灯火辉煌.月满冰轮,灯烧陆海,人踏春阳.三美事方堪胜赏,四无情可恨难长.怕的是灯暗光芒,人静荒凉,角品南楼,月下西厢.青玉案(元夕)(宋)辛弃疾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萧声动,壶光转,鱼龙舞.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火阑珊处.《元夜踏灯》(清)董舜民百枝火树千金屧,宝马香尘不绝.飞琼结伴试灯来,忍把檀郎轻别.一回佯怒,一回微笑,小婢扶行怯.石桥路滑缃钓蹑,向阿母低低说.妲娥此夜悔还无?怕入广寒宫阙.不如归去,难畴畴昔,总是团圆月.《元宵月正圆》闽南歌谣闹元宵,月正圆,闽台同胞心相依,扶老携幼返故里,了却两岸长相思.热泪盈眶啥滋味?久别重逢分外喜!闹元宵,煮汤圆,骨肉团聚满心喜,男女老幼围桌边,一家同吃上元丸.摇篮血迹难割离,叶落归根是正理.。
四、关于春节和元宵节的古诗
与春节有关:《元日》 王安石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赏析:《元日》这首诗描写新年元日热闹、欢乐和万象更新的动人景象,抒发了作者革新政治的思想感情。首句“爆竹声中一岁除”,在阵阵鞭炮声中送走旧岁,迎来新年。起句紧扣题目,渲染春节热闹欢乐的气氛。次句“春风送暖入屠苏”,描写人们迎着和煦的春风,开怀畅饮屠苏酒。第三句“千门万户曈曈日”,写旭日的光辉普照千家万户。
用“曈曈”表现日出时光辉灿烂的景象,象征无限光明美好的前景。结句“总把新桃换旧符”,既是写当时的民间习俗,又寓含除旧布新的意思。“桃符”是一种绘有神像、挂在门上避邪的桃木板。每年元旦取下旧桃符,换上新桃符。“新桃换旧符”与首句爆竹送旧岁紧密呼应,形象地表现了万象更新的景象。《除夜》来鹄 事关休戚已成空,万里相思中。
愁到晓鸡声绝后,又将憔悴见春风。《田家元日》 孟浩然 昨夜斗回北,今朝岁起东;我年已强壮,无禄尚忧农。桑野就耕父,荷锄随牧童;田家占气候,共说此年丰。与元宵有关:《上元夜》 崔液 玉漏铜壶且莫催,铁关金锁彻夜开; 谁家见月能闲坐,何处闻灯不看来。《正月十五夜灯》 张祜 千门开锁万灯明,正月中旬动地京。 三百内人连袖舞 ,一进天上著词声。
【欧阳修】《生查子·元夕》去 年 元 夜 时,花 市 灯 如 昼。月 上 柳 梢 头,人 约 黄 昏 后。今 年 元 夜 时,月 与 灯 依 旧。不 见 去 年 人,泪 满 春 衫 袖。【赏析】这首元夜恋旧的《生查子·元夕》是欧阳修脍炙人口的名篇之一。一说,出自朱淑真集。词的上片回忆从前幽会,充满希望与幸福,可见两情是何等欢洽。而周围的环境,无论是花、灯,还是月、柳,都成了爱的见证,美的表白,未来幸福的图景。
情与景联系在一起,展现了美的意境。但快乐的时光总是很快成为记忆。词的下片,笔锋一转,时光飞逝如电,转眼到了“今年元夜时”,把主人公的情思从回忆中拉了回来。“月与灯依旧”极其概括地交代了今天的环境。“依旧”两字又把人们的思绪引向上片的描写之中,月色依旧美好,灯市依旧灿烂如昼。环境依旧似去年,而人又如何呢?这是主人公主旨所在,也是他抒情的主体。
词人于人潮涌动中无处寻觅佳人芳踪,心情沮丧,辛酸无奈之泪打湿了自己的衣襟。旧时天气旧时衣,佳人不见泪黯滴,怎能不伤感遗憾?上句“不见去年人”已有无限伤感隐含其中,末句再把这种伤感之情形象化、明朗化。物是人非的怅惘,今昔对比的凄凉,由此美景也变为伤感之景,月与灯交织而就的花市夜景即由明亮化为暗淡。淡漠冷清的伤感弥漫于词的下片。
灯、花、月、柳,在主人公眼里只不过是凄凉的化身、伤感的催化剂、相思的见证。而今佳人难觅,泪眼看花花亦悲,泪满衣袖。世事难料,情难如愿。牵动人心的最是那凄怨、缠绵而又刻骨铭心的相思。谁不曾渴慕,谁不曾诚意追索,可无奈造化捉弄,阴差阳错,幸福的身影总是擦肩而过。旧时欢愉仍驻留心中,而痴心等候的那个人,今生却不再来。
无可奈何花落去,但那只似曾相识的燕子呢?那曾有的爱情真是无比难测吗?如果真的这样,那些两情相悦、缠绵悱恻的美丽韶华难道是在岁月中流走的吗?谁也不曾料到呵,错过了一季竟错过了一生。山盟虽在,佳人无音,这是怎样的伤感遗憾,怎样的裂心之痛!古人如此,今人亦然。

咏元宵节的诗词
世间总有太多的伤感和遗憾。世事在变,沧海桑田。回眸寻望,昔人都已不见,此地空余断肠人。滚滚红尘,茫茫人海,佳人无处寻觅,便纵有柔情万种,更与何人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任君“泪湿春衫袖”,却已“不见去年人”,此情此伤,又怎奈何天?欧阳修的诗词甚多,而我独爱《生查子·元夕》。反复低吟浅唱“去年元夜时……”无限伤感,隐隐一怀愁绪化作一声长叹:问世间情是何物,直教此恨绵绵无绝期?《正月十五夜》(唐) 苏道味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灯树千光照。明月逐人来。游妓皆穠李,行歌尽落梅。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赏析】此诗是苏味道的代表作,也是历代咏元宵节最好的作品之一,它对后代诗歌创作有较大影响,大约作于唐神龙元年(705)。也有学者认为,此诗作于长安元年(701)。正月十五,是我国传统的节日——元宵节。这天夜里,各地都举办社火,十分热闹,而皇上住地京城更是如此。唐刘肃《大唐新语·文章类》:“神龙之际,京城正月望日,盛饰灯影之会,金吾弛禁,特许夜行。
贵族戚属,及下隶工贾,无不夜游……文士皆贼诗一章,以纪其事。作者数百人,惟中书侍郎苏味道、吏部员外郎郭利贞、殿中侍御史崔液二人为绝唱。”第一句写灯,把灯比作“火树”和“银花”,就有了灯的富丽和多彩,表现出灯的全部辉煌。第二句写观灯的环境,既有美丽壮观的自然景象,又有政治环境,即元宵佳节特许放宽禁区后市民可以信步漫游所带来的喜悦氛围。
第三四句总写观灯盛况,抒发骑马逐月的欢乐情怀。第五六句细写游人盛景,歌舞妓们艳丽华美,杂于各色人之间,踏着“梅花落”曲子,唱着愉快的歌,把观灯之乐推向高潮。最后两句用“。
五、有关元宵节的诗句
正月十五夜灯 (唐)张祜 千门开锁万灯明,正月中旬动地京。三百内人连袖舞,一进天上著词声。上元竹枝词 (清)符曾 桂花香馅裹胡桃,江米如珠井水淘。见说马家滴粉好,试灯风里卖元宵。元宵 (清)李调元 元宵争看采莲船,宝马香车拾坠钿;风雨夜深人散尽,孤灯犹唤卖汤元。咏元宵 (宋)姜白石 贵客钩帘看御街,市中珍品一时来,帘前花架无行路,不得金钱不肯回。 上元夜 (唐)崔液 玉漏铜壶且莫催,铁关金锁彻夜开;谁家见月能闲坐,何处闻灯不看来。
正月十五闻京师有灯恨不得观 (唐)李商隐 月色灯山满帝都,香车宝盖隘通衢。身闲不睹中兴盛,羞逐乡人赛紫姑。 京都元夕 (元)元好问 袨服华妆着处逢,六街灯火闹儿童。长衫我亦何为者,也在游人笑语中。 汴京元夕 (明)李梦阳 中山孺子倚新妆,郑女燕姬独擅场。齐唱宪王春乐府,金梁桥外月如霜。 元宵 (明)唐寅 有灯无月不娱人,有月无灯不算春。春到人间人似玉,灯烧月下月如银。
满街珠翠游村女,沸地笙歌赛社神。不展芳尊开口笑,如何消得此良辰。 元夕诗 (清)施闰章 燕台夜永鼓逢逢,猎炬金樽烂漫红,列第侯王灯市里,九衢士女月明中。玉萧唱遍江南曲,火树能焚塞北风。惟有清光无远近,他乡故国此宵同。 元夕影永冰灯 (清)唐顺之 正怜火树千春妍,忽见清辉映月阑。出海鲛珠犹带水,满堂罗袖欲生寒。烛花不碍空中影,晕气疑从月里看。
为语东风暂相借,来宵还得尽余欢。元夕无月 (清)丘逢甲 三年此夕无月光,明月多应在故乡。欲向海天寻月去,五更飞梦渡鲲洋。正月十五夜 (唐) 苏味道 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暗星随马去,明月逐人来,游妓皆秾李,行歌尽落梅,今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元夕于通衢建灯夜升南楼 (隋) 隋炀帝 法轮天上转,梵声天上来;灯树千光照,花焰七枝开。月影疑流水,春风含夜梅;燔动黄金地,钟发琉璃台。
十五夜观灯 (唐)卢照邻 锦里开芳宴,兰红艳早年。缛彩遥分地,繁光远缀天。接汉疑星落,依楼似月悬。别有千金笑,来映九枝前。 生查子 (宋) 欧阳修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 折桂令 元宵 (元)失名 爱元宵三五风光,月色婵娟,灯火辉煌。月满冰轮,灯烧陆海,人踏春阳。三美事方堪胜赏,四无情可恨难长。
怕的是灯暗光芒,人静荒凉,角品南楼,月下西厢。青玉案(元夕) (宋)辛弃疾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 凤萧声动,壶光转,鱼龙舞。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火阑珊处。 《元夜踏灯》(清)董舜民 百枝火树千金屧,宝马香尘不绝。飞琼结伴试灯来,忍把檀郎轻别。一回佯怒,一回微笑,小婢扶行怯。
石桥路滑缃钓蹑,向阿母低低说。妲娥此夜悔还无?怕入广寒宫阙。不如归去,难畴畴昔,总是团圆月。 《元宵月正圆》闽南歌谣 闹元宵,月正圆,闽台同胞心相依,扶老携幼返故里,了却两岸长相思。热泪盈眶啥滋味?久别重逢分外喜!闹元宵,煮汤圆,骨肉团聚满心喜,男女老幼围桌边,一家同吃上元丸。摇篮血迹难割离,叶落归根是正理。
六、描写元宵节的诗句
1、故园今夕是元宵,独向蛮村坐寂寥。赖有遗经堪作伴,喜无车马过相邀。——王守仁《元夕》
2、桂花香馅裹胡桃,江米如珠井水淘。见说马家滴粉好,试灯风里卖元宵。——符曾《上元竹枝词》
3、火树银花元夕夜,彩灯万盏熠霞流。龙溪笑语连天际,凤垸欢歌满埠头。华夏巍巍萦紫气,尧乡荡荡灿红楼。良辰美景多宏愿,圆月昭昭照九州。——伯永《壬辰元宵夜咏》
4、明月一轮虚画屏,春寒催雨下空庭。江南过尽无人识,留得梅花试眼青。——荒漠之旅《元宵无月》
5、千门开锁万灯明,正月中旬动地京。三百内人连袖舞,一进天上着词声。——张祜《正月十五夜灯》
6、正怜火树千春妍,忽见清辉映月阑。出海鲛珠犹带水,满堂罗袖欲生寒。——唐顺之《元夕影永冰灯》
7、比拟寻常清景别,第一团圆时节。影蛾忽泛初弦,分辉借与宫莲。七宝修成合璧,重轮岁岁中天。——纳兰性德《清平乐·上元月蚀》
8、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欧阳修《生查子·元夕》

咏元宵节的诗词
9、风缓月圆夜,炮竹连宿宵。不为去岁人,只作佳人告。岁岁复年年,何向寄柳梢。年年复岁岁,却报黄昏早。董郎犹有时,百鸟筑鹊桥。叹将杜宇心,泠风自知晓。——古堡长烟《元宵夜》
10、接汉疑星落,依楼似月悬。别有千金笑,来映九枝前。——卢照邻《十五夜观灯》
11、玉漏银壶且莫催,铁关金锁彻明开。谁家见月能闲坐?何处闻灯不看来?——崔液《上元夜》
12、花市无尘,朱门如绣。娇云瑞雾笼星斗。沈香火冷小妆残,半衾轻梦浓如酒。——毛滂《踏莎行·元夕》
13、年到元宵灯火燃,龙腾狮舞夜难眠。满帘花影月三五,一碗汤圆情万千。——雪花飘舞《元宵夜思儿》
14、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暗尘随马去,明月逐人来。——苏味道《正月十五夜》
15、阑珊火树鱼龙舞,望中宝钗楼远。靺鞨余红,琉璃剩碧,待嘱花归缓缓。——纳兰性德《台城路·上元》
16、玉润珠圆春韵浓,听吟犹睹远方容。汤团蜜饯甜心里,网下难逢网上逢。——江雪涛《元宵情》
17、元宵佳节月儿圆,全家团聚过大年。半醉半醒逛街市,偕妻携子游乐园。千树霓虹流光转,万家灯火照无眠。爆竹声声除旧祟,银花朵朵接财源。鱼龙狂舞阑珊处,儿童蹦跳笑声甜。——秦渝《元宵夜》
18、袨服华妆着处逢,六街灯火闹儿童。长衫我亦何为者,也在游人笑语中。——元好问《京都元夕》
19、雨点稀疏掩月明,无妨今夜尽欢情。阑珊意散烟花闪,豪放心收爆竹鸣。鼓击锣敲迎福景,龙腾狮舞伴春声。万家灯火元宵闹,一碗汤圆瑞气盈。——杨璐《雨夜元宵》
20、满城灯市荡春烟,宝月沉沉隔海天。看到六鳌仙有泪,神山沦没已三年!——丘逢甲《元夕无月》
21、岁岁闹元宵,轰天锣鼓敲。烟花分外美,民俗实堪骄。琴瑟伴歌舞,佳人摆细腰。万疆安泰日,户户醉酕醄。——东方骏《庆元宵》
22、元宵争看采莲船,宝马香车拾坠钿。——姜白石《诗曰》
23、有灯无月不娱人,有月无灯不算春。春到人间人似玉,灯烧月下月如银。满街珠翠游村女,沸地笙歌赛社神。不展芳尊开口笑,如何消得此良辰。——唐寅《元宵》
24、灯转华夏千年过,些小佳节继开来。香车宝马今何在?喜庆中原亿众安。——残简春秋《元宵有感》
25、闻道长安灯夜好,雕轮宝马如云。——毛滂《临江仙·都城元夕》
26、处处城乡庆上元,烟花灯火表心欢。天寒难锁新春意,炉暖宜烹白玉丸。——东方骏《鹧鸪天·庆元宵》
27、中山孺子倚新妆,郑女燕姬独擅场。齐唱宪王春乐府,金梁桥外月如霜。——李梦阳《汴京元夕》
28、浅画镜中眉,深拜楼西月。人散市声收,渐入愁时节。——刘克庄《生查子·元夕戏陈敬叟》
29、五光十色花千树,姹紫嫣红不夜天。艳艳灯笼高高挂,唯求福祉百万年。——飒然《元宵》
30、爱元宵三五风光,月色婵娟,灯火辉煌。月满冰轮,灯烧陆海,人踏春阳。——佚名《折桂令·元宵》
七、古人留下了描述元宵节咏灯的诗
元宵节张灯是我国人民的传统习俗。古往今来,不仅流传 着大量脍炙人口的元宵咏灯诗,而且也留下了无数趣味盎然的 元宵吟灯联。不夜城中陆地莲,小梅初破月初圆。 新年第一佳时节,谁肯如翁闭户眠。这就是正月十五闹花灯的热闹场景。在闹花灯的海洋里,有灯谜让你竞猜,于赏灯中射虎添 趣;有龙灯绕你狂舞,于翻飞中心动情欢;有灯笼让你投票, 于评选中尽展风流;有汤圆让你饱尝,于赛吃中捧腹狂欢…… 这正是:“正月十五闹花灯,街衢断煞夜归人。 ”“一曲笙歌春如海,千门灯火夜似昼。”
历代文人墨客赞 美元宵花灯的诗句数不胜数。隋场帝在《元夕于通衢建灯夜升南楼》一诗中就有这样的 诗句:灯树千光照,花焰七枝开。燔动黄金地,钟发琉璃台。唐代,元宵放灯已发展成为盛况空前的灯市。唐代治世因 社会升平,经济富庶,花灯更是大放异彩,盛极一时,活动规 模相当浩大,观灯人潮万头攒动,上至王公贵族,下至贩夫走 卒,无不出外赏灯。 唐玄宗时,延续西汉的弛禁制度,京师长安更在元宵节前 后三夜取消宵禁,扩大实施“放夜”,方便人们赏灯,唐以后 花灯便成为元宵节的重要标志。
唐代诗人苏味道的《正月十五夜》诗中说道: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暗尘随马去,明月逐人来。游妓皆穠李,行歌尽落梅。 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诗词描绘了元宵夜灯月交辉,游人如织,热闹非凡的场景。 李商隐的诗中写道:月色灯山满帝都,香车宝盖隘通衢。身闲不睹中兴盛,羞逐乡人赛紫姑。值得称道的是我国唐代诗人崔液的《上元夜》:玉漏铜壶且莫催,铁关金锁彻夜开。
谁家见月能闲坐,何处闻灯不看来。 诗中虽没有正面描写元宵节的盛况,但却蕴涵着欢乐愉 悦、热闹熙攘的场景。此外,唐代诗人张祜的《正月十五夜灯》一诗意境也很 不错:千门开锁万灯明,正月中旬动地京。 三百内人连袖舞,一进天上著词声。两宋时期,国势虽然积弱,但是元宵节的灯文化因得到皇 室的大力倡行而益加发扬光大,使宋朝成为花灯发展的另一重 要历史阶段。 苏轼说“灯火家家有,笙歌处处楼”;范成大说“吴台今 古繁华地,偏爱元宵影灯戏”;欧阳修说“去年元夜时,花市 灯如昼”,这些名人都把元宵节美景写得有声有色。
著名词人姜夔《诗日》,让人读后如临其境:元宵争看采莲船,宝马香车拾坠钿。 风雨夜深人散尽,孤灯犹唤卖汤元。 元代诗人元好问的《京都元夕》,把京城各阶层的人们闹元宵的热闹场面描绘得恰到好处:核服华妆着处逢,六街灯火闹儿童。 长衫我亦何为者,也在游人笑语中。明代更加铺张,将元宵放灯从3夜改为10夜。唐寅曾赋诗盛 赞元宵节,把人们带进了迷人的元宵之夜。
诗中写道:有灯无月不误人,有月无灯不算春。 春到人间人似玉,灯烧月下月似银。 满街珠翠游春女,沸地笙歌赛社神。 不展芳樽开口笑,如何消得此良辰。明人李梦阳的《汴京元夕》也别具韵味:中山孺子倚新妆,郑女燕姬独擅场。齐唱宪王春乐府,金梁桥外月如霜。清代元宵热闹的场面除各种花灯外,还有舞火把、火球、火雨等。 清代诗人姚元之写的《咏元宵节》诗写道:花间蜂蝶趁喜狂,宝马香车夜正长。
十二楼前灯似火,四平街外月如霜。这首诗写得更是生动、精彩、别致。清代唐顺之的《元夕影永冰灯》一诗,让人有一种诗人元 夕之夜畅游而意犹未尽之感:正怜火树千春妍,忽见清辉映月阑。 出海鲛珠犹带水,满堂罗袖欲生寒。

咏元宵节的诗词
烛花不碍空中影,晕气疑从月里看。为语东风暂相借,来宵还得尽余欢。清代诗人单可惠的《张灯曲》则是推陈出新,诗中写道:上元张灯夺月彩,古时嫦娥应好在。手攀桂树看人间,春灯万点春如海。衣香人影何纷纷,车如流水马游龙。 百戏鱼龙争变幻,千家楼阁高玲珑。诗人的高明之处就在于向世人昭示了这么一个感觉:要 状述、描摹正月十五闹花灯的盛况,非得登上月亮,居高俯 瞰不可。充满诗情和浪漫色彩的元宵节,往往与爱情连在一起。历 代诗词中,就有不少诗篇借元宵抒发爱慕之情。北宋欧阳修词 中写道: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 不见去年人,泪满春衫袖。 这首词抒写了对眷恋情人的思念之苦。
八、描写元宵节的诗句
1、故园今夕是元宵,独向蛮村坐寂寥。赖有遗经堪作伴,喜无车马过相邀。——王守仁《元夕》
2、桂花香馅裹胡桃,江米如珠井水淘。见说马家滴粉好,试灯风里卖元宵。——符曾《上元竹枝词》
3、火树银花元夕夜,彩灯万盏熠霞流。龙溪笑语连天际,凤垸欢歌满埠头。华夏巍巍萦紫气,尧乡荡荡灿红楼。良辰美景多宏愿,圆月昭昭照九州。——伯永《壬辰元宵夜咏》
4、明月一轮虚画屏,春寒催雨下空庭。江南过尽无人识,留得梅花试眼青。——荒漠之旅《元宵无月》
5、千门开锁万灯明,正月中旬动地京。三百内人连袖舞,一进天上着词声。——张祜《正月十五夜灯》
6、正怜火树千春妍,忽见清辉映月阑。出海鲛珠犹带水,满堂罗袖欲生寒。——唐顺之《元夕影永冰灯》
7、比拟寻常清景别,第一团圆时节。
影蛾忽泛初弦,分辉借与宫莲。七宝修成合璧,重轮岁岁中天。——纳兰性德《清平乐·上元月蚀》
8、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欧阳修《生查子·元夕》
9、风缓月圆夜,炮竹连宿宵。不为去岁人,只作佳人告。岁岁复年年,何向寄柳梢。年年复岁岁,却报黄昏早。
董郎犹有时,百鸟筑鹊桥。叹将杜宇心,泠风自知晓。——古堡长烟《元宵夜》
10、接汉疑星落,依楼似月悬。别有千金笑,来映九枝前。——卢照邻《十五夜观灯》
11、玉漏银壶且莫催,铁关金锁彻明开。谁家见月能闲坐?何处闻灯不看来?——崔液《上元夜》
12、花市无尘,朱门如绣。娇云瑞雾笼星斗。沈香火冷小妆残,半衾轻梦浓如酒。
——毛滂《踏莎行·元夕》
13、年到元宵灯火燃,龙腾狮舞夜难眠。满帘花影月三五,一碗汤圆情万千。——雪花飘舞《元宵夜思儿》
14、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暗尘随马去,明月逐人来。——苏味道《正月十五夜》
15、阑珊火树鱼龙舞,望中宝钗楼远。靺鞨余红,琉璃剩碧,待嘱花归缓缓。——纳兰性德《台城路·上元》
16、玉润珠圆春韵浓,听吟犹睹远方容。汤团蜜饯甜心里,网下难逢网上逢。
——江雪涛《元宵情》
17、元宵佳节月儿圆,全家团聚过大年。半醉半醒逛街市,偕妻携子游乐园。千树霓虹流光转,万家灯火照无眠。爆竹声声除旧祟,银花朵朵接财源。鱼龙狂舞阑珊处,儿童蹦跳笑声甜。——秦渝《元宵夜》
18、袨服华妆着处逢,六街灯火闹儿童。长衫我亦何为者,也在游人笑语中。——元好问《京都元夕》
19、雨点稀疏掩月明,无妨今夜尽欢情。
阑珊意散烟花闪,豪放心收爆竹鸣。鼓击锣敲迎福景,龙腾狮舞伴春声。万家灯火元宵闹,一碗汤圆瑞气盈。——杨璐《雨夜元宵》
20、满城灯市荡春烟,宝月沉沉隔海天。看到六鳌仙有泪,神山沦没已三年!——丘逢甲《元夕无月》
21、岁岁闹元宵,轰天锣鼓敲。烟花分外美,民俗实堪骄。琴瑟伴歌舞,佳人摆细腰。万疆安泰日,户户醉酕醄。
——东方骏《庆元宵》
22、元宵争看采莲船,宝马香车拾坠钿。——姜白石《诗曰》
23、有灯无月不娱人,有月无灯不算春。春到人间人似玉,灯烧月下月如银。满街珠翠游村女,沸地笙歌赛社神。不展芳尊开口笑,如何消得此良辰。——唐寅《元宵》
24、灯转华夏千年过,些小佳节继开来。香车宝马今何在?喜庆中原亿众安。——残简春秋《元宵有感》
25、闻道长安灯夜好,雕轮宝马如云。——毛滂《临江仙·都城元夕》
26、处处城乡庆上元,烟花灯火表心欢。天寒难锁新春意,炉暖宜烹白玉丸。——东方骏《鹧鸪天·庆元宵》
27、中山孺子倚新妆,郑女燕姬独擅场。齐唱宪王春乐府,金梁桥外月如霜。——李梦阳《汴京元夕》
28、浅画镜中眉,深拜楼西月。人散市声收,渐入愁时节。
——刘克庄《生查子·元夕戏陈敬叟》
29、五光十色花千树,姹紫嫣红不夜天。艳艳灯笼高高挂,唯求福祉百万年。——飒然《元宵》
30、爱元宵三五风光,月色婵娟,灯火辉煌。月满冰轮,灯烧陆海,人踏春阳。——佚名《折桂令·元宵》。

咏元宵节的诗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