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的与战争有关的古诗从 军 行 (选一) ★ 唐·王昌龄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出 塞 (选一) ★ 唐·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少 年 行 (选一) 唐·王 维 出身仕汉羽林郎,初随骠骑战渔阳。孰知不向边庭苦,纵死犹闻侠骨香。 武威送刘判官赴碛西行军
唐·岑 参 火山五月行人少,看君马去疾如鸟,都护行营太白西,角声一动胡天晓。 和张仆射塞下曲 ★ 唐·卢 纶 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 少 年 行 (选一) 唐·令狐楚 弓背霞明剑照霜,秋风走马出成阳,未收天子河湟地,不拟回头望故乡。 夏 日 绝 句 ★ 宋·李清照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牡 丹 宋·陈与义 一自胡尘入汉关,十年伊洛路漫漫。青墩溪畔龙钟客,独立东风看牡丹。 示 儿 ★ 宋·陆 游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州 桥 宋·范成大 州桥南北是天街,父老年年等驾回。忍泪失声询使者,几时真有六军来。 初入淮河 (选一) 宋·杨万里 船离洪泽岸头沙,人到淮河意不佳。何必桑干方是远,中流以北即天涯。
题 临 安 邸 宋·林 升 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南 安 军 ★ 宋·文天祥 梅花南北路,风雨湿征衣。出岭谁同出?归乡如此归!山河千古在,城郭一时非。饥死真吾志,梦中行采薇。 至正改元辛巳寒食日示弟搜话子侄 元·虞 集 江山信美非吾土,飘泊栖迟近百年。山舍墓田同水曲,不堪梦觉听啼鹃。
题郑所南兰 元·倪 瓒 秋风兰蕙化为茅!南国凄凉气已消。只有所南心不改,泪泉和墨写《离骚》。 望 阙 台 明·戚继光 十年驱驰海色寒,孤臣于此望宸銮。繁霜尽是心头血.洒向千峰秋叶丹。 马 上 作 ★ 明·戚继光 南北驱驰报主情,江花边月笑平生。一年三百六十日,多是横戈马上行。 榆 河 晓 发 明·谢 榛 朝晖开众山,遥见居庸关。云出三边外,风生万马间。征尘何日静,古戍几人闲。忽忆弃繻者,空惭旅鬓斑。
渡 易 水 明·陈子龙 并刀昨夜匣中鸣,燕赵悲歌最不平。易水潺湲云草碧,可怜无处送荆卿。 海 上 (选一) 清·顾炎武 日入空山海气侵,秋光千里自登临。十年天地干戈老,四海苍生痛哭深。水涌神山来白鸟,云浮仙阙见黄金。此中何处无人世,只恐难酬壮士心。 出师讨满夷自瓜州至金陵 清·郑成功 缟素临江誓灭胡,雄师一万气吞吴。试看天堑投鞭渡,不信中原不姓朱!
秣 陵 清·屈大均 牛首开天阙,龙岗抱帝宫。六朝春草里,万井落花中。访旧乌衣少,听歌玉树空。如何亡国恨,尽在大江东。 漫 感 清·龚自珍 绝域从军计惘然,东南幽恨满词笺。一箫一剑平生意,负尽狂名十五年。
与战争有关的古诗,有解释
王昌龄: 从军行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作者介绍】王昌龄(698-756),太原(今属山西省)人。唐玄宗开元十五年(727)进士。数任小官,屡遭贬谪,后被贬为龙标尉。安史之乱发生,被刺史闾丘晓杀害。王昌龄以写边塞诗著名,但他的有些抒情诗也同样绘炙人口。他的诗气势雄浑,语言凝炼,音律铿锵,现存一百八十多首,其中绝句占了一半,七言约句写得尤其出色。
【说明】王昌龄有《从军行》七首,描述戌边将士的战斗生活现选二首。第一首写边将士的坚强意志和豪迈气概。后首通过一场具体的战斗,写将士们的机智勇敢和胜利后的欢悦。【解释】①从军行--描写军他生活的乐府古题。②青海--在今青海省西宁市西。雪山--指祁连山,在今甘肃省。这句说:青海上空连绵不断的云把雪山都遮暗了。③玉门关--故址在今甘肃省敦煌县西北。④金甲--铁甲。这句说;在沙漠地带久经征战,连铁甲都磨穿了。⑤楼兰--汉时西域的鄯善国,故地在今维吾尔自治区鄯善县东南。这借指当时侵扰西北地敌军。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诗人满怀对黄鹤楼的美好憧憬慕名前来,可仙人驾鹤杳无踪迹,眼前就是一座寻常可见的江楼。“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美好憧憬与寻常江楼的落差,在诗人心中布上了一层怅然若失的底色,为乡愁情结的抒发作了潜在的铺垫。
《春望》 杜甫

与战争有关的古诗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分析作品】这首是五言律诗,是杜甫在唐肃宗至德二年(七五七年)三月所写的,那时他被安史叛军所俘虏,困居长安。当时长安沦入安史之手,虽然山河依旧,但已物是人非。放眼所见的景物和春天的花鸟,令他倍添愁思,加上烽火遍地,家书不通,使他十分想念远方的家乡,所以诗中充满着伤感的情绪。诗中的「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用了寓情于景的写作手法。作者感叹时事和深恨离别,当时杜甫面对破碎的河山,荒芜的城垣,睹物伤怀,寓情于景,虽春光明媚,鸟语花香,但却使作者感叹起时事和深恨离别,因此他把这种感情赋予眼前的景物,说花朵因伤时而流泪,鸟儿因恨别而惊惶不安。因为国破家亡,离乱伤痛,年纪老迈,杜甫头上的白发也越来越稀少了。烽火遍地,国都残破,家书不通,眼望面前一片荒凉的景物,使杜甫伤痛不已,不禁搔首踌躇。在搔首之际,竟发觉头发稀疏,几乎连簪也插不下了,这便是诗中「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这句,句中充分地表现出杜甫在国家动乱中的忧虑。
此外,我们在看这首诗时,更能知道当时人民对战争的痛恨,对国都残破的感慨和对亲人的挂念,所以这首诗能反映当时的民心,使读者有更深的体会。
关于战争的古诗
1,《凉州词二首·其一》唐代:王翰原文: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白话文释义:酒筵上甘醇的葡萄美酒盛满在精美的夜光杯之中,歌伎们弹奏起急促欢快的琵琶声助兴催饮,想到即将跨马奔赴沙场杀敌报国,战士们个个豪情满怀。今日一定要一醉方休,即使醉倒在战场上又何妨?此次出征为国效力,本来就打算马革裹尸,没有准备活着回来。
2,《雁门太守行》唐代:李贺原文: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白话文释义:敌兵滚滚而来,犹如黑云翻卷,想要摧倒城墙;我军严待以来,阳光照耀铠甲,一片金光闪烁。秋色里,响亮军号震天动地;黑夜间战士鲜血凝成暗紫。红旗半卷,援军赶赴易水;夜寒霜重,鼓声郁闷低沉。只为报答君王恩遇,手携宝剑,视死如归。
3,《从军行·其二》唐代:李白原文:百战沙场碎铁衣,城南已合数重围。突营射杀呼延将,独领残兵千骑归。白话文释义:身经沙场百战铁甲已破碎,城池南面被敌人重重包围。突进营垒,射杀呼延大将,独自率领残兵千骑而归。4,《从军行》唐代:杨炯原文: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牙璋辞凤阙,铁骑绕龙城。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
白话文释义:烽火照耀京都长安,不平之气油然而生。辞别皇宫,将军手执兵符而去;围敌攻城,精锐骑兵勇猛异常。大雪纷飞,军旗黯然失色;狂风怒吼,夹杂咚咚战鼓。我宁愿做个低级为国冲锋陷阵,也胜过当个白面书生只会雕句寻章。5,《和张仆射塞下曲·其三》唐代:卢纶原文: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
白话文释义:夜静月黑雁群飞得很高,单于趁黑夜悄悄地逃窜。正要带领轻骑兵去追赶,大雪纷飞落满了身上的弓刀。
有关战争的古诗词
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 范仲淹《渔家傲·秋思》 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 —— 卢纶《和张仆射塞下曲·其二》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王翰《凉州词》
2、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王昌龄《出塞》
3、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王昌龄《从军行》
4、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夜阑卧听风和雨,铁马冰河入梦来。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5、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6、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五首关于战争的古诗
从军行 王昌龄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凉州词(唐)王翰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塞下曲[唐]卢纶
(一)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
(二)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陇西行(唐)王维十里一走马。
五里一扬鞭。都护军书至。匈奴围酒泉。关山正飞雪。烽戍断无烟。营州歌营州少年厌原野, 狐裘蒙茸猎城下。虏酒千钟不醉人, 胡儿十岁能骑马。燕歌行汉家烟尘在东北, 汉将辞家破残贼。男儿本自重横行, 天子非常赐颜色。

与战争有关的古诗
从金伐鼓下榆关, 旌旆逶迤碣石间。校尉羽书飞瀚海, 单于猎火照狼山。山川萧条极边上, 胡骑凭陵杂风雨。战士军前半生死, 美人帐下犹歌舞。陇西行(唐)陈陶誓扫匈奴不顾身,五千貂锦丧胡尘。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深闺梦里人。出塞 作者:王昌龄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凉州词 作者:王之涣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够不够?
有关战争的古诗词名句
美人自刎乌江岸,战火曾烧赤壁山,将军空老玉门关。——张可久《卖花声·怀古》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王昌龄《出塞二首·其一》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纳兰性德《长相思·山一程》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杨炯《从军行》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范仲淹《渔家傲·秋思》
一年三百六十日,多是横戈马上行。——戚继光《马上作》操吴戈兮被犀甲,车错毂兮短兵接。——屈原《国殇》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卢纶《和张仆射塞下曲·其二》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岳飞《满江红·写怀》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陆游《诉衷情·当年万里觅封侯》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杜牧《题乌江亭》
汉兵已略地,四方楚歌声。——虞姬《和项王歌》白日登山望烽火,黄昏饮马傍交河。——李颀《古从军行》夜战桑乾北,秦兵半不归。——许浑《塞下曲》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李贺《雁门太守行》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君王游乐万机轻,一曲霓裳四海兵。——李约《过华清宫》
传闻一战百神愁,两岸强兵过未休。——曹松《己亥岁二首·僖宗广明元年》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杜甫《春望》风劲角弓鸣,将军猎渭城。——王维《观猎》此日六军同驻马,当时七夕笑牵牛。——李商隐《马嵬·其二》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杨炯《从军行》大漠风尘日色昏,红旗半卷出辕门。——王昌龄《从军行七首》
边月随弓影,胡霜拂剑花。——李白《塞下曲六首》支离东北风尘际,漂泊西南天地间。——杜甫《咏怀古迹五首·其一》胡雁哀鸣夜夜飞,胡儿眼泪双双落。——李颀《古从军行》莫遣只轮归海窟,仍留一箭射天山。——李益《塞下曲》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客子过壕追野马,将军韬箭射天狼。——李梦阳《秋望》
卷旗夜劫单于帐,乱斫胡儿缺宝刀。——马戴《出塞词》百战沙场碎铁衣,城南已合数重围。——李白《从军行》今为羌笛出塞声,使我三军泪如雨。——李颀《古意》昨夜秋风入汉关,朔云边月满西山。——严武《军城早秋》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乃知兵者是凶器,圣人不得已而用之。——李白《战城南》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辛弃疾《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东风吹落战尘沙,梦想西湖处士家;——刘因《观梅有感》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横笛闻声不见人,红旗直上天山雪。——陈羽《从军行》金带连环束战袍,马头冲雪度临洮。——马戴《出塞词》流星飞玉弹,宝剑落秋霜。——张玉娘《从军行》
起望衣冠神州路,白日销残战骨。——辛弃疾《贺新郎·用前韵送杜叔高》诗界千年靡靡风,兵魂销尽国魂空。——梁启超《读陆放翁集》前年伐月支,城上没全师。——张籍《没蕃故人》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横戈从百战,直为衔恩甚。——李白《塞下曲六首》集中什九从军乐,亘古男儿一放翁。——梁启超《读陆放翁集》
军合力不齐,踌躇而雁行。——曹操《蒿里行》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杜甫《月夜忆舍弟》俯视洛阳川,茫茫走胡兵。——李白《古风·其十九》野旷天清无战声,四万义军同日死。——杜甫《悲陈陶》城头一片西山月,多少征人马上看。——李攀龙《塞上曲送元美》悠悠卷旆旌,饮马出长城。——李世民《饮马长城窟行》玉门山嶂几千重,山北山南总是烽。——王昌龄《从军行七首》
匈奴草黄马正肥,金山西见烟尘飞,汉家大将西出师。——岑参《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 / 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满衣血泪与尘埃,乱后还乡亦可哀。——高启《送陈秀才还沙上省墓》
与战争有关的古诗
发白马朝代:唐代 | 作者:李白原文:将军发白马,旌节度黄河。箫鼓聒川岳,沧溟涌涛波。武安有振瓦,易水无寒歌。铁骑若雪山,饮流涸滹沱。

与战争有关的古诗
扬兵猎月窟,转战略朝那。倚剑登燕然,边烽列嵯峨。萧条万里外,耕作五原多。一扫清大漠,包虎戢金戈。译文及注释二译文将军骑着白马出发,旌节拥簇度黄河。箫鼓喧天满川岳,犹如沧溟涌起洪波。声碎武安之瓦,易水悲歌无法比拟。铁骑若雪山云涌,饮流可以干涸滹沱河。扬兵聚猎西边的月窟,转战夺取朝那城。倚剑登上燕然山,边疆烽火台连绵嵯峨。长城外萧条万里,五原关内耕作繁忙。将武力扫清大漠,虎皮包裹金戈。注释
1.旌节:即旌和节,两种信符。唐制,节度使赐双旌双节。旌以专赏,节以专杀。见《唐六典》。
2.聒:喧扰嘈杂。读guō。
3.沧溟:即大海。
4.武安句:《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秦伐韩,赵王令赵奢救之,秦军军武安西,鼓噪勒兵,武安屋瓦尽震。此处形容军势之盛。
5.易水句:言士气高涨,歌声豪壮。《易水歌》见《史记·刺客列传》。
6.饮流句:极言军队人数之多。涸,干。滹沱,河流名,发源山西,东流入河北平原,汇入子牙河,至天津汇北运河入海。
7.扬兵句:谓显扬军威于边地。月窟,指极西之地。此处泛指边疆。
8.略朝那:夺取朝那。朝那,古县名,汉置,故址在今甘肃平凉市崆峒区西北。《史记·孝文本纪》:十四年冬,匈奴谋入边为寇,攻朝那塞。
9.倚剑句:谓将军凭借强大的武力取胜后,刻石勒功。《后汉书·窦宪传》(宪与秉)斩名王已下万三千级,获牲口马牛羊橐驼百余万头。宪、秉遂登燕然山,去塞外三千余里,刻石勒功,纪汉威德,令班固作铭。倚剑,倚天剑的省称。倚天剑,形容极长的剑。本于宋玉《大言赋》:方地为车,圆天为盖,长剑耿耿倚天外。
10.边烽句:谓边境烽燧排列,如同山峦。嵯峨,山势高峻貌。
11.耕作句:谓边地无兵患,百姓安定,从事耕作。五原,秦九原郡,汉武帝改置五原郡。见《汉书·地理志下》。
12. 包虎句:谓天下太平,不再用武,兵器收藏。包虎,以虎皮包干戈。《礼记》:武王克殷反商,倒载干戈,包以虎皮。郑玄注:包干戈以虎皮,明能以武服兵也。正义曰:虎,武猛之物也,用此虎皮包裹兵器,示武王威猛能制服天下之兵戈也。戢,藏兵也。戢,读jí。
译文及注释译文将军从白马津出发,张展旌旗跨渡黄河。箫鼓声震动川岳,气势壮大如海上涌起的波涛。武安县有战事,战事浩大,把武安县的屋瓦全都震落了,但战场上兵士气势昂扬,没有慷慨的悲歌。铁骑如若是在雪山上行走,那马饮的水之多,能让滹沱河的水全部干涸。战争在最西部的月窟发起,后来又转战到朝那。倚剑登上燕然山,那里边峰嵯峨,战争频繁。万里之外十分萧条,唯有五原的耕作多。希望能够一扫大漠对中原的威胁,能以武力制伏大漠的胡虏。
注释①白马:白马津,在今河南滑县。②武安有振瓦:这里运用的是典故。《史记》中记载:秦国伐魏,赵王令赵奢救魏,秦军驻军在武安西,秦军鼓噪勒兵,武安屋瓦尽震。武安,在今河北武安。③易水无寒歌:这里运用荆轲的事。荆轲刺秦之前,与高渐离慷慨悲歌,高为之送行。歌曰:“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④滹沱:河名。在河北西南部,为子牙河的北源。
⑤月窟:月生之处,最西边。⑥略朝那:略,取的意思。朝那,是古代的城市名,旧址在今宁夏固原。⑦燕然:燕然山,在今内蒙古境内。⑧五原:郡县名。治所在今陕西定边。⑨戢:收藏兵器。简析此诗歌颂中原汉族政权的一位将军发兵出征,讨伐胡兵,大获全胜后,刻石勒功,肃清边患,使边民过上太平生活。全诗分两段。“朝那”以上为第一段,写发兵攻伐。首二句写发兵行军,旌旗逶迤,渡过黄河。“箫鼓”四句写军队声势浩大,箫鼓响彻山川,如同大海波涛,屋瓦为之震动,将士士气高涨,歌声嘹亮。“铁骑”二句写军队之众多。“扬兵”二句写略地之广阔。“倚剑”以下为第二段。写战胜后的局面。“倚剑”二句写战胜勒功,烽燧戒备森严。“萧条”二句写边地和平景象。末二句写扫清边患后,收兵束甲,不再用兵。
创作背景王琦注:题始于(南朝)梁费昶,其辞曰:“白马今虽发,黄河结冰凘”云云,太白盖拟之。按:白马,古渡口名,一名白马津。在河南省滑县。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43379.com/view-18652.html最新与战争有关的古诗可以看看这篇名叫与战争有关的名言的文章,可能你会获得更多与战争有关的古诗以下是的一些我们精选的与战争有关的名言
与战争有关的古诗
扬兵猎月窟,转战略朝那。倚剑登燕然,边烽列嵯峨。萧条万里外,耕作五原多。一扫清大漠,包虎戢金戈。译文及注释二译文将军骑着白马出发,旌节拥簇度黄河。箫鼓喧天满川岳,犹如沧溟涌起洪波。声碎武安之瓦,易水悲歌无法比拟。铁骑若雪山云涌,饮流可以干涸滹沱河。扬兵聚猎西边的月窟,转战夺取朝那城。倚剑登上燕然山,边疆烽火台连绵嵯峨。长城外萧条万里,五原关内耕作繁忙。将武力扫清大漠,虎皮包裹金戈。注释
1.旌节:即旌和节,两种信符。唐制,节度使赐双旌双节。旌以专赏,节以专杀。见《唐六典》。
2.聒:喧扰嘈杂。读guō。
3.沧溟:即大海。
4.武安句:《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秦伐韩,赵王令赵奢救之,秦军军武安西,鼓噪勒兵,武安屋瓦尽震。此处形容军势之盛。
5.易水句:言士气高涨,歌声豪壮。《易水歌》见《史记·刺客列传》。
6.饮流句:极言军队人数之多。涸,干。滹沱,河流名,发源山西,东流入河北平原,汇入子牙河,至天津汇北运河入海。
7.扬兵句:谓显扬军威于边地。月窟,指极西之地。此处泛指边疆。
8.略朝那:夺取朝那。朝那,古县名,汉置,故址在今甘肃平凉市崆峒区西北。《史记·孝文本纪》:十四年冬,匈奴谋入边为寇,攻朝那塞。
9.倚剑句:谓将军凭借强大的武力取胜后,刻石勒功。《后汉书·窦宪传》(宪与秉)斩名王已下万三千级,获牲口马牛羊橐驼百余万头。宪、秉遂登燕然山,去塞外三千余里,刻石勒功,纪汉威德,令班固作铭。倚剑,倚天剑的省称。倚天剑,形容极长的剑。本于宋玉《大言赋》:方地为车,圆天为盖,长剑耿耿倚天外。
10.边烽句:谓边境烽燧排列,如同山峦。嵯峨,山势高峻貌。
11.耕作句:谓边地无兵患,百姓安定,从事耕作。五原,秦九原郡,汉武帝改置五原郡。见《汉书·地理志下》。
12. 包虎句:谓天下太平,不再用武,兵器收藏。包虎,以虎皮包干戈。《礼记》:武王克殷反商,倒载干戈,包以虎皮。郑玄注:包干戈以虎皮,明能以武服兵也。正义曰:虎,武猛之物也,用此虎皮包裹兵器,示武王威猛能制服天下之兵戈也。戢,藏兵也。戢,读jí。
译文及注释译文将军从白马津出发,张展旌旗跨渡黄河。箫鼓声震动川岳,气势壮大如海上涌起的波涛。武安县有战事,战事浩大,把武安县的屋瓦全都震落了,但战场上兵士气势昂扬,没有慷慨的悲歌。铁骑如若是在雪山上行走,那马饮的水之多,能让滹沱河的水全部干涸。战争在最西部的月窟发起,后来又转战到朝那。倚剑登上燕然山,那里边峰嵯峨,战争频繁。万里之外十分萧条,唯有五原的耕作多。希望能够一扫大漠对中原的威胁,能以武力制伏大漠的胡虏。
注释①白马:白马津,在今河南滑县。②武安有振瓦:这里运用的是典故。《史记》中记载:秦国伐魏,赵王令赵奢救魏,秦军驻军在武安西,秦军鼓噪勒兵,武安屋瓦尽震。武安,在今河北武安。③易水无寒歌:这里运用荆轲的事。荆轲刺秦之前,与高渐离慷慨悲歌,高为之送行。歌曰:“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④滹沱:河名。在河北西南部,为子牙河的北源。
⑤月窟:月生之处,最西边。⑥略朝那:略,取的意思。朝那,是古代的城市名,旧址在今宁夏固原。⑦燕然:燕然山,在今内蒙古境内。⑧五原:郡县名。治所在今陕西定边。⑨戢:收藏兵器。简析此诗歌颂中原汉族政权的一位将军发兵出征,讨伐胡兵,大获全胜后,刻石勒功,肃清边患,使边民过上太平生活。全诗分两段。“朝那”以上为第一段,写发兵攻伐。首二句写发兵行军,旌旗逶迤,渡过黄河。“箫鼓”四句写军队声势浩大,箫鼓响彻山川,如同大海波涛,屋瓦为之震动,将士士气高涨,歌声嘹亮。“铁骑”二句写军队之众多。“扬兵”二句写略地之广阔。“倚剑”以下为第二段。写战胜后的局面。“倚剑”二句写战胜勒功,烽燧戒备森严。“萧条”二句写边地和平景象。末二句写扫清边患后,收兵束甲,不再用兵。
创作背景王琦注:题始于(南朝)梁费昶,其辞曰:“白马今虽发,黄河结冰凘”云云,太白盖拟之。按:白马,古渡口名,一名白马津。在河南省滑县。 转载请注明出处:arc_47">与战争有关的名言没什么比中了弹却安然无恙更让人兴奋的事情了。——丘吉尔战争才能带来和平——亚里斯多德侍我最勤者,必是侍国最忠者。如果在扎马我没有被你击败,那我将把自己列在亚历山大之上。——汉尼拔集中什九从军乐,亘古男儿一放翁。——梁启超《读陆放翁集》再没有别的任何艺术或科学,比战争艺术或战争科学更困难的了。——劳埃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