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的“杨”字开头的诗有哪些?“杨”字开头的诗有很多,举例如下:
1、杨柳荫中新酒店,葡萄架下小渔船。
2、杨朱不用劝,只是更沾巾。
3、杨家孤坟草萧萧,李家灵衣风靡靡。
4、杨卢万人杰,见我眼俱青。
5、杨妃不似才卿貌,也得君王宠爱勤。
6、杨子雕镌夸赋丽,唐人锻炼说诗深。
7、杨岐金圈与栗蓬,吞跳依前事不同。
8、杨子津头风色暮。孤舟渺渺江南去。
9、杨歧无旨的,种田博饭吃。
10、杨家园里醉残春,醉倩傍人拾堕巾。

古诗,是中国古代诗歌的一种体裁,又称古体诗或古风。以唐朝为界限,以前诗歌均为古体诗,其后,古体诗渐渐式微,逐渐消亡。从《诗经》到南北朝的庾信,都算是古体诗。五言古诗,是古体诗的正统,写的人很多。七言古诗,不是古体诗的主流,这是它起源较晚的缘故。所以,七言股风颇受七言近体诗的影响。五言古诗和七言古诗,都是字数整齐的古体诗。另有一类杂言古诗,诗行里的字数长短相杂,参差不齐。
急!!求以“扬”字开头的诗句!!
下马一为郯子问,中原云鸟正凄迷。——无题 顾炎武 下渚多风浪,莲舟渐觉稀。——长干行 崔颢 下马饮君酒,问君何所之。——送别 王维下白雨,取龙女。织得绢,二丈五。——绵州巴歌 魏晋无名下土惟秦醉,中流辍越吟。——无题 鲁迅 下杜城边南北路,上阑门外去来车。——感旧 黄仲则 下有陈死人,杳杳即长暮。——古诗十九首 汉无名氏 下马入车中,低头共耳语。
——孔雀东南飞 汉无名氏下马如在山,令人忽疏散。——从天平节度使游平流园 曹邺 下指高鸟,俯听闻惊风。——与高适薛据登慈恩寺浮图 岑参 下床畏蛇食畏,海气湿蛰熏腥臊。——八月十五夜赠张功曹 韩愈下有张仲蔚,披书案将朽。——感枫五首 李贺

是 字开头的诗句
是离愁 —— 五代 · 李煜《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是非成败转头空 —— 明 · 杨慎《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是气所磅礴 —— 宋 · 文天祥《正气歌》是殆有养致然尔 —— 宋 · 文天祥《正气歌》是处红衰翠减 —— 宋 · 柳永《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是以见放 —— 先秦 · 佚名《渔父》【年代】:唐五代 【作者】:李煜 【作品】:相见欢 【内容】: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1]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2] 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3] 【注释】:[1]锁清秋:深深被秋色所笼罩.[2]离愁:指去国之愁.[3]别是一般:亦做“别是一番”,另有一种之意.词名《相见欢》咏的却是离别愁.此词写作时期难定.如系李煜早年之作,词中的缭乱离愁不过属于他宫庭生活的一个插曲,如作于归宋以后,此词所表现的则应当是他离乡去国的锥心怆痛.起句“无言独上西楼”,摄尽凄惋之神.“无言”者,并非无语可诉,而是无人共语.由作者“无言”、“独上”的滞重步履和凝重神情,可见其孤独之甚、哀愁之甚.本来,作者深谙“独自莫凭栏”之理,因为栏外景色往往会触动心中愁思,而今他却甘冒其“险”,又可见他对故国(或故人)怀念之甚、眷恋之甚.“月如钩”,是作者西楼凭栏之所见.一弯残月映照着作者的孑然一身,也映照着他视线难及的“三千里地山河”(《破阵子》),引起他多少遐想、多少回忆?而俯视楼下,但见深院为萧飒秋色所笼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这里,“寂寞”者究竟是梧桐还是作者,已无法、也无须分辨,因为情与景已妙合无垠.过片后“剪不断”三句,以麻丝喻离愁,将抽象的情感加以具象化,历来为人们所称道,但更见作者独诣的还是结句:“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诗词家借助鲜明生动的艺术形象来表现离愁时,或写愁之深,如李白《远离别》:“海水直下万里深,谁人不言此愁古”;或写愁之长,如李白《秋浦歌》:“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或写恋之重,如李清照《武陵春》:“只恐双溪艋舟,载不动许多愁”;或写愁之多,如秦观《千秋岁》:“春去也,飞红万点愁如海”.李煜此句则写出愁之味:其味在酸咸之外,但却根植于作者的内心深处,无法驱散,历久弥鲜;舌品不得,心感方知.因此也就不用诉诸人们的视觉,而直接诉诸人们的心灵,读后使人自然地结合自身的体验而产生同感.这种写法无疑有其深至之处.《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
1、“无言独上西楼”:“无言”,无尽思绪,无可倾诉;“独上西楼”:登高问月,无人倾诉、心境落寞的行为观照;“月如钩”:寂寞清愁的意象,月圆必缺,载荷着人生的无常之悲.
2、“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种着梧桐树的寂静庭院为秋色笼罩(梧桐,古有“梧桐树,三更雨”、“疏雨滴梧桐”等句),“寂寞梧桐”,似有人树泯合之感;“深院”,庭院深深,音讯隔绝杳无;“清秋”:背景,为通篇充溢的“离愁”愁起之由.全句摹画了一幅意境朦胧、浸染着哀愁的图画.
3、“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表现了心宇深处深深的寂寞、万般的无奈和无法排遣的离愁.
4、“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别是一般滋味”指离愁,即“离愁在心头”之意.如果说前文还用“剪”和“理”的动作对离愁加以形象摹刻,本句则将离愁写得无可形状、无以陈述,为更深一层的写法。
【原文】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注释】 淘尽:荡涤一空。渔樵:渔父和樵夫。渚:水中的的小块陆地。【鉴赏】 这是杨慎所做《廿一史弹词》第三段《说秦汉》的开场词,后毛宗岗父子评刻《三国演义》时将其放在卷首。
词的开首两句令人想到杜甫的“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和苏轼的“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以一去不返的江水比喻历史的进程,用后浪推前浪来比喻英雄叱咤风云的丰功伟绩。然而这一切终将被历史的长河带走。“是非成败转头空”是对上两句历史现象的总结, 从中也可看出作者旷达超脱的人生 观。“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青山和夕阳象征着自然界和宇宙的亘古悠长,尽管历代兴亡盛哀、循环往复,但青山和夕阳都不会随之改变,一种人生易逝的悲伤感悄然而生。
下片为我们展现了一个白发渔樵的形象,任它惊骇涛浪、是非成败,他只着意于春风秋月,在握杯把酒的谈笑间,固守一份宁静与淡泊。而这位老者不是一般的渔樵,而是通晓古今的高士,就更见他淡泊超脱的襟怀,这正是作者所追求的理想人格。全词似怀古,似物志。开篇从大处落笔,切入历史的宏流,
四、五句在景语中富哲理、意境深邃。
下片则具体刻画了老翁形象,在其生活环境、生活情趣中寄托自己的人生理想,从而表现出一种大彻大悟的历史观和人生观。此句甚为豪迈、悲壮,其中有大英雄功成名就后的失落、孤独感,又含高山隐士对名利的澹泊、轻视。临江豪迈的英世伟业的消逝,像滚滚长江一样,汹涌东逝,不可拒,空留伟业。而我认为此句比起东坡的“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更有悲壮和凄婉之情。
尽管当初英雄们意气风发,春风...
求邹字开头的诗句
《上崔相百忧章》李白 共公赫怒,天维中摧。鲲鲸喷荡,扬涛起雷。鱼龙陷人,成此祸胎。火焚昆山,玉石相硾。仰希霖雨,洒宝炎煨。箭发石开,戈挥日回。邹衍恸哭,燕霜飒来,微诚不感。犹絷夏台。苍鹰搏攫,丹棘崔嵬。豪圣凋枯,王风伤哀。斯文未丧,东岳岂颓。穆逃楚难,邹脱吴灾。见机苦迟,二公所咍。骥不骤进,麟何来哉。
星离一门,草掷二孩。万愤结习,忧从中催。金瑟玉壶,尽为愁媒。举酒太息,泣血盈杯。台星再朗,天网重恢。屈法申恩,弃瑕取材。冶长非罪,尼父无猜。覆盆倘举,应照寒灰。《邹衍谷》李白 燕谷无暖气,穷岩闭严阴。邹子一吹律,能回天地心。《酬东川李相公十六韵》元稹 昔附赤霄羽,葳蕤游紫垣。斗班香案上,奏语玉晨尊。戆直撩忌讳,科仪惩傲顽。
自从真籍除,弃置勿复论。前时共游者,日夕黄金轩。请帝下巫觋,八荒求我魂。鸾凤屡鸣顾,燕雀尚篱藩。徒令霄汉外,往往尘念存。存念岂虚设,并投琼与璠。弹珠古所讶,此用何太敦。邹律寒气变,郑琴祥景奔。灵芝绕身出,左右光彩繁。碾玉无俗色,蕊珠非世言。重惭前日句,陋若莸并荪。腊月巴地雨,瘴江愁浪翻。因持骇鸡宝,一照浊水昏。
《献荥阳公诗五十韵》元稹 郑驿骑翩翩,丘门子弟贤。文翁开学日,正礼骋途年。骏骨黄金买,英髦绛帐延。趋风皆蹀足,侍坐各差肩。解榻招徐稚,登楼引仲宣。凤攒题字扇,鱼落讲经筵。盛气河包济,贞姿岳柱天。皋夔当五百,邹鲁重三千。科斗翻腾取,关雎教授先。篆垂朝露滴,诗缀夜珠联。逸礼多心匠,焚书旧口传。陈遵修尺牍,阮瑀让飞笺。
中的颜初启,抽毫踵未旋。森罗万木合,属对百花全。词海跳波涌,文星拂坐悬。戴冯遥避席,祖逖后施鞭。西蜀凌云赋,东阳咏月篇。劲芟鳌足断,精贯虱心穿。浩汗神弥王,鹞飏兴欲仙。冰壶通皓雪,绮树眇晴烟。驱驾雷霆走,铺陈锦绣鲜。清机登穾奥,流韵溢山川。墨客膺潜服,谈宾膝误前。张鳞定摧败,折角反矜怜。句句推琼玉,声声播管弦。
纤新撩造化,澒洞斡陶甄。卫磬琤鍧极,齐竽僭滥偏。空虚惭炙輠,点窜许怀铅。惫色秋来草,哀吟雨后蝉。自伤魂惨沮,何暇思幽玄。喜到樽罍侧,愁亲几案边。菁华知竭矣,肺腑尚求旃。抵滞浑成醉,徘徊转慕膻。老叹才渐少,闲苦病相煎。瓦砾难追琢,刍荛分弃捐。漫劳成恳恳,那得美娟娟。拙劣仍非速,迂愚且异专。移时停笔砚,挥景乏戈鋋。
仪舌忻犹在,舒帷誓不褰。会将连献楚,深耻谬游燕。蒲有临书叶,韦充读易编。沙须披见宝,经拟带耕田。入雾长期闰,持朱本望研。轮辕呈曲直,凿枘取方圆。呼吸宁徒尔,沾濡岂浪然。过箫资响亮,随水涨沦涟。惜日看圭短,偷光恨壁坚。勤勤雕朽木,细细导蒙泉。传癖今应甚,头风昨已痊。丹青公旧物,一为变蚩妍。《送云阳邹儒立少府侍奉还京师》韦应物 建中即藩守,天宝为侍臣。
历观两都士,多阅诸侯人。邹生乃后来,英俊亦罕伦。为文颇瑰丽,禀度自贞醇。甲科推令名,延阁播芳尘。再命趋王畿,请告奉慈亲。一钟信荣禄,可以展欢欣。昆弟俱时秀,长衢当自伸。聊从郡阁暇,美此时景新。方将极娱宴,已复及离晨。省署惭再入,江海绵十春。今日阊门路,握手子归秦。《东归别所知》罗隐 芙蓉宫阙二妃坛,两处因依五岁寒。
邹律有风吹不变,郄枝无分住应难。愁心似火还烧鬓,别泪非珠谩落盘。却羡淮南好鸡犬,也能终始逐刘安。《咏数探得七》皎然 邹子谭天岁,黄童对日年。求真初作传,炼魄已成仙。鹤驾迎缑岭,星桥下蜀川。逢君竹林客,相对弄清弦。《蓟丘览古赠卢居士藏用七首邹衍》陈子昂 大运沦三代,天人罕有。邹子何寥廓,漫说九瀛垂。兴亡已千载,今也则无推。
《上韦左相二十韵》杜甫 凤历轩辕纪,龙飞四十春。八荒开寿域,一气转洪钧。霖雨思贤佐,丹青忆老臣。应图求骏马,惊代得麒麟。沙汰江河浊,调和鼎鼐新。韦贤初相汉,范叔已归秦。盛业今如此,传经固绝伦。豫樟深出地,沧海阔无津。北斗司喉舌,东方领搢绅。持衡留藻鉴,听履上星辰。独步才超古,馀波德照邻。聪明过管辂,尺牍倒陈遵。
岂是池中物,由来席上珍。庙堂知至理,风俗尽还淳。才杰俱登用,愚蒙但隐沦。长卿多病久,子夏索居频。回首驱流俗,生涯似众人。巫咸不可问,邹鲁莫容身。感激时将晚,苍茫兴有神。为公歌此曲,涕泪在衣巾。《路上寄银匙与阿龟》白居易 谪宦心都惯,辞乡去不难。缘留龟子住,涕泪一阑干。小子须娇养,邹婆为好看。银匙封寄汝,忆我即加餐。
《喜梦得自冯翊归洛,兼呈令公》白居易 上客新从左辅回,高阳兴助洛阳才。已将四海声名去,又占三春风景来。甲子等头怜共老,文章敌手莫相猜。邹枚未用争诗酒,且饮梁王贺喜杯。《酬令公雪中见赠,讶不与梦得同相访》白居易 雪似鹅毛飞散乱,人披鹤氅立裴回。邹生枚叟非无兴,唯待梁王召即来。《和府帅相公》薛能 竹映高墙似傍山,邹阳归后令威还。
君看将相才多少,两首诗成七步间。《喜闻太原同院崔侍御台拜兼寄在台三二同年之》李商隐 鹏鱼何事遇屯同,云水升沉一会中。刘放未归鸡树老,邹阳新去兔园空。寂寥我对先生柳,赫奕君乘御史骢。若向南台见莺友,...
曲开头的诗句
《抛球乐》曲池波晚冰还合,芳草迎船绿未成。《春雪映早梅》 曲成非寡和,长使思悠哉。《徐孺亭马上口号》曲江北海今何处,尽逐东流去不回。《赋戚夫人楚舞歌》曲未终兮袂更扬,君流涕兮妾断肠。《贵公子夜阑曲》 曲沼芙蓉波,腰围白玉冷。等等
求一首程顺琴开头的生日快乐的诗句
李清照《孤雁儿》藤床纸帐朝眠起,说不尽无佳思。 沈香断续玉炉寒,伴我情怀如水, 笛声三弄,梅心惊破,多少春情意。 小风疏雨萧萧地,又催下千行泪, 吹箫人去玉楼空,肠断与谁同倚, 一枝折得,人间天上,没个人堪寄 《舟过山塘闻笛》 红穗疏灯水上楼, 笛声纤远指痕留。 定知吹笛人双髻, 可惜湘帘不上钩。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中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李白《春夜洛城闻笛》) 吹笛秋山风月清,谁家巧作断肠声?(杜甫《吹笛》)
求李清照的诗词及赏析
《如梦令》1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李清照此时会留恋自己喜爱的即将消逝的春日美景,惋惜美好时光的短暂,这闺中寂寞愁绪的背后,隐然飘荡着一丝少女“思春”的情怀. 昨夜一场“雨疏风骤”,摧残海棠,催送春天归去,敏感的词人不用到户外观察,用细腻的心灵去感觉,就能知道肯定是一幅“绿肥红瘦”的狼藉景象。
以淡淡的愁怀去体察自然景致的细微变化,也是由词人的特定心境决定的。昨夜的饮酒入睡,是否有什么宽慰不了的私人情怀呢?结合下文对春日景色渐渐离去的着急,不难体会出少女对自己虚度闺中光阴的焦虑。“伤彼蕙兰花,含英扬光辉。过时而不采,将随秋草萎。”(《古诗十九首·冉冉孤生竹》)这一份对青春美好年华的珍惜,是古往今来的感情敏锐细腻的女子所共有的。
古代女子的唯一好出路就是寻觅到一位如意郎君,嫁一位好丈夫。所以,少女珍惜青春年华之时,就抑制不住内心的丝丝缕缕的“思春”情怀,李清照也不例外。日后,李清照对自己的婚姻有如此深沉的一份情感投入,在早期这些伤春伤怀的作品里已经可以看出端倪来了。这首词的构思也十分巧妙,词人用对话构成情感的递进深入,用粗心的“卷帘人”来反衬自己的敏感细腻,将少女幽隐不可明说的情怀含蓄展示在读者的面前。
词中所表达的意境,前人、今人诗词中也屡屡涉及。盛唐孟浩然《春晓》说:“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春眠是舒适的,酣恬沉睡的诗人不知拂晓已到,是处处啼鸟声惊醒了诗人。春天清晨的勃勃生机透过“啼鸟声”显露出来。醒来后,诗人立即想起昨夜的风雨,于是便关心有多少花瓣被催落。诗人听闻啼鸟声的欣喜,对落花的关心,都表现了对大自然的热爱。
这首五言绝句着重表现的是抒情主人公春晓之际的舒适甜畅,语意缓缓,对“花落”的担忧也是淡淡而来,渐见深情的。晚唐韩偓将这一番诗意改用问句表达,《懒起》说:“昨夜三更雨,临明一阵寒。海棠花在否?侧卧卷帘看。”对落花投以更多的关注,但“侧卧”的从容姿势说明诗人的心情并不那么紧张迫切。与李清照同时的大词人周邦彦也有过类似的艺术构思,其《六丑》说:“为问花何在?夜来风雨,葬楚宫倾国。
”吐辞典雅的词人,将落花比拟作“楚宫倾国”般的美人,语意又婉转一层。李清照的词显然直接从韩偓作品中变化而来。这种被他人反复表述过的诗意,李清照出之以全新的构思。对话的双方身份明确了,反衬的作用更加明显。“绿肥红瘦”的比拟,令人耳目一新。小词用语浅近平白,语意却深沉含蓄,表现了花季少女的朦胧淡约愁思。宋人对这首词就非常赏识,《苕溪渔隐丛话》前集卷六十说:“近时妇人能文词如李易安,颇多佳句。
小词云:(词略),‘绿肥红瘦’,此语甚新。”《藏一话腴》甲集卷一则说:“李易安工造语,如《如梦令》‘绿肥红瘦’之句,天下称之。” 《如梦令》2 李清照有《如梦令》词,描述自己少女时代的生活,是最好的文献资料。词云: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这里的“溪亭”、“藕花”、“鸥鹭”都是泛指,是李清照某次出游时的所见所闻。
这时,李清照应该已经来到汴京父亲的身边,歌词所写的是汴京周围某处的景色。这首词记载了李清照自在浪漫的闺中少女生活。词写自己由于醉酒贪玩而高兴忘归,最后误入“藕花深处”。由于不期而来的划船赶路少女,却把已经栖息下来的“一滩鸥鹭”吓得四下飞起。小词的笔调极其轻松、欢快、活跃,语言朴素、自然、流畅。令人诧异的是一位大家闺秀,居然可以外出尽兴游玩到天色昏黑,而且喝得酩酊大醉,以致“不辨归路”,“误入藕花深处”。
迷路之后,没有迷途的惊慌,没有归家惟恐父母责怪的惧怕,反而又兴致勃勃地发现了“鸥鹭”惊起后的另一幅色彩鲜明、生机昂然的画面,欢乐的气氛洋溢始终。这样自由放纵的生活对少女李清照来说显然并不陌生,也是充分地获得父母许可的。否则,只要一次严厉的责骂,美好的经历就可能化作痛苦的记忆。这首词显示出少女李清照的任性、真率、大胆和对自然风光的喜爱,这样的作为及个性与李格非自由的家教、家庭环境的宽松密切相关。
《一剪梅》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元代伊世珍的《琅嬛记》卷中对这首词的创作背景有过一段记载:“易安结缡未久,明诚即负笈远游,易安殊不忍别,觅锦帕,书《一剪梅》词以送之。”今人王仲闻在《李清照集校注》中则指出:“清照适赵明诚时,两家俱在东京,明诚正为太,无负笈远游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