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观约取厚积薄发

zhaoxiangling 坐标: 102191 目录:/bo/

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国学经典名句名言

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国学经典名句名言

鉴前世之兴衰,考当今之得失。 (宋司马光资治通鉴)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 (宋朱熹读书之要)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宋朱熹观书有感)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 (宋王安石登飞来峰)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 (宋王安石)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宋苏轼冬景)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宋苏轼题西林壁)

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 (宋苏轼)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 (宋苏轼)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唐白居易琵琶行)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唐白居易长恨歌)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唐白居易长恨歌)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 (唐白居易放言)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唐元稹离思)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唐刘希夷)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宋苏轼水调歌头)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宋苏轼水调歌头)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宋李清照夏日绝句)言者无罪,闻者足戒。 (诗经大序)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诗经小雅鹤鸣)投我以桃,报之以李。 (诗经大雅抑)天作孽,犹可违,自作孽,不可活。(尚书)

满招损,谦受益。 (尚书大禹谟)从善如登,从恶如崩。 (国语)多行不义必自毙。 (左传)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 (左传)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左传)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老子)信言不美,美言不信。(老子)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老子)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论语雍也)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论语子路)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述而)大道之行,天下为公。 (礼记礼运)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礼记中庸)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礼记学记)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礼记学记)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离骚)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楚辞卜居)尽信书,不如无书。 (孟子尽心下)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孟子告子下)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孟子公孙丑)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孟子尽心上)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孟子尽心上)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孟子公孙丑)富贵不能,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孟子滕文公)

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荀子劝学)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 (庄子养生主)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庄子)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中庸)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淮南子说林训)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战国策荆轲刺秦王)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史记李将军传)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史记陈涉世家)

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史记高祖本纪)忠言逆耳利于行,良苦口利于病。(史记留侯世家)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史记报任少卿书)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史记淮阴侯列传)绳锯木断,水滴石穿。 (汉书枚乘传)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为。(汉枚乘上书谏吴王)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汉乐府长歌行)

疾风知劲草,岁寒见后凋。(后汉书王霸传)失之东隅,收之桑榆。(后汉书冯异传)精诚所至,金石为开。 (后汉书广陵思王荆传)贫贱之知不可忘,糟糠之妻不下堂。(后汉书宋弘传)志士不饮盗泉之水,廉者不受嗟来之食。(后汉书)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老子)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论语公冶长)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论语颜渊)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论语卫灵公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论语述而)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论语子罕)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为政)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论语子罕)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 (论语)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论语为政)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暮年,壮心不已。(三国曹操龟虽寿)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三国曹操短歌行)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三国诸葛亮诫子书)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三国诸葛亮诫子书)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三国刘备)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西晋陈寿三国志)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东晋陶渊明杂诗)

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东晋陶渊明五柳先生传)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南朝萧铎宁为玉碎,不为瓦全。 (北齐书元景安传)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新唐书元行冲传)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唐太宗赠萧禹)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唐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唐王之涣登鹳雀楼)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唐王昌龄从军行)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唐李白论诗)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唐李白上李邕)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唐李白宣州谢饯别校书叔云)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唐李白南陵别儿童入京)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唐李白将进酒)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唐李白行路难)

兴酣落笔摇五岳,诗成笑傲凌沧海。 (唐李白江上吟)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唐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唐杜甫奉赠韦左丞二十二韵)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宋李清照五陵春)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宋李清照醉花阴)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宋李清照如梦令)

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宋秦观鹊桥仙)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宋陆游游山西村)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宋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位卑未敢忘忧国,事定犹须待阖棺。 (宋陆游病起书怀)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宋陆游冬夜读书示子聿)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功夫老始成。 (宋陆游)

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诗经王风黍离)人而无仪,不死何为。 (诗经风相鼠)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唐刘禹锡陋室铭)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唐刘禹锡陋室铭)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唐王翰凉州词)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唐颜真卿)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唐罗隐蜂)

十年磨一剑,霜刃未曾试。 (唐贾岛剑客)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唐李绅悯农)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唐李贺南国)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唐李商隐无题)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唐李商隐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唐李商隐无题)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唐李商隐锦瑟)

历鉴前朝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 (唐李商隐)桐花万里丹山路,雏凤清于老凤声。 (唐李商隐)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 (唐僧云览)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五代李煜乌夜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五代晏殊蝶恋花)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宋范仲淹岳阳楼记)残雪压枝犹有桔,冻雷惊笋欲抽芽。 (宋欧阳修戏答元珍)

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宋欧阳修伶官传序)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宋欧阳修伶官传序)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宋朱淑真生查子)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唐杜甫望岳)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唐杜甫寄本十二白二十)新松恨不高千尺,恶竹应须斩万竿。(唐杜甫)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唐杜甫戏为六绝句)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愁思落谁家。 (唐王建十五夜望月)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唐孟郊游子吟)大凡物不得其平则鸣。 (励志名言 )蚍蜉撼大树,可笑不自量。(唐韩愈调张籍)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而毁于随。(唐韩愈进学解)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唐刘禹锡秋词)沉舟侧畔千帆进,病树前头万木春。(唐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

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

想知道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

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

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
出自宋代诗人苏轼的《杂说送张琥》

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
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
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吾告子止于此矣。
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

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
赏析

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许知行 此题,出自许知行关于读书作文的名言:“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以笔者的理解,这里的“约取”,不单指少取,主要是指慎取、精取,而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所谓“取”,就是对书中所言之事、所论之理、所抒之情的认可和接受。“取”不贵其多,而贵其精,应以“少少许胜多多许”。 历观中外读书经验,如果说博览群书重要,那么慎取、精取则更重要。有些书,即使是佳作,也往往并非字字珠玑,句句真理,而是玉瑕共存,精粗混杂。因此,不能对其不加分析,兼收并蓄,必须认真思考,分清优劣,去粗取精,弃伪存真。越是博览,越须慎取精取。否则,不加分析,盲目滥取,那就“尽信书,不如无书”,轻则无益,重则有害了。知贵精,不贵多。真正有学识者,不是记住很多死知识的人,而是积累了知识精萃的人。古今学界有识之士,治学都很注重“博观而约取”。观而有选,取而有择,有的放矢,唯真是取。唐代韩愈,在《原道》中批评有些人读书作文,“择焉而不精,语焉而不详”。王安石提倡:读书要“深思而慎取”。清代精于读书之道的袁枚,在《随园诗话》中解释杜甫诗句“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时说:“盖破其卷,取其神,非囫囵用其糟粕也……读书如吃饭,善吃者长精神,不善吃者生痰瘤。”爱因斯坦在谈到读书时有段很精辟的话:“在阅读的书本中找出可以把自己引到深处的东西,把其他一切统统抛掉,也就是抛掉使头脑负担过重并将自己诱离要点的一切。”无疑,这是基于切身体悟的真知灼见,发人深思,堪资借鉴。要做到博观精取,首先要能识精。这就要对所观之书熟读精思,反复玩味,慧眼识珠,知其精义。宋代朱熹的“剥皮、去肉、见髓”之法,颇有见地。他说:书之精华,“犹如数重物色包裹里许”,须要一重重剥开,“去其皮,见其肉;去其肉,见其骨;去其骨,见其髓。”明白了“皮、肉、骨、髓”之所在,方能心中有数,取其精髓。否则,盲目滥取,也就难得其精了。这里,笔者记起英国文学家柯尔律治的读书四喻。他说:有的人“像滤豆浆的布袋,豆浆都流了,留下的是豆渣”;有的人“好像是计时的沙漏,注进水,流出来,到头来一点疤痕也没留下”;有的人“像海绵什么都吸收,挤一挤,流出来的东西原封不动,甚至还弄脏了些”;还有的人“像是宝石矿床的苦工,把矿渣甩在一边,只捡纯净宝石”。此喻形象贴切,给人启迪。有些人读书不懂“约取”之道,或如“布袋”,取粗去精;或如“沙漏”,不留痕迹;或如“海绵”,啥都吸收。如此阅读,效果可想而知。我们读书应当像宝石矿的苦工那样,辨明瑕玉,甩掉“矿渣”,只取宝石。 博观:指大量的看书,多多阅读,了解事物;约取:指少量的慢慢的拿出来。 厚积:指大量地、充分地积蓄;薄发:指少量地、慢慢地放出。多多积蓄,慢慢放出。形容只有准备充分才能办好事情。 其实上面两句话的意思差不多,总的意思就是指要经过长时间有准备的积累即将大有可为,施展作为。
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
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
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

博观而约取 厚积而薄发

我们不仅要有政治上、文化上的巨人,我们同样需要有自然科学和其他方面上的巨人。——郭沫若:《科学的春天》科学上没有平坦的大道,真理长河中有无数礁石险滩。只有不畏攀登的采者,只有不怕巨浪的弄潮儿,才能登上高峰采得仙草,深入水底觅得骊珠。——华罗庚读书时,我愿在每一个美好思想的面前停留,就像在每一条真理面前停留一样。——爱默生

百学须先立志。(朱熹)人的影响短暂而微弱,书的影响则广泛而深远。——普希金书籍是在时代的波涛中航行的思想之船,它小心翼翼地把珍贵的货物运送给一代又一代。——培根

博观而约取_厚积而薄发

博观而约取_厚积而薄发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汉乐府《长歌行》)好书是伟大心灵的富贵血脉。——弥尔顿书籍把我们引入最美好的社会,使我们认识各个时代的伟大智者。——史美尔斯别裁伪体亲风雅,转益多师是汝师。(杜甫)不去读书就没有真正的教养,同时也不可能有什么鉴别力。——赫尔岑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博观而约取_厚积而薄发

博观而约取_厚积而薄发
书中横卧着整个过去的灵魂。——卡莱尔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杜甫)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礼记》)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苏轼)书籍便是这种改造灵魂的工具。人类所需要的,是富有启发性的养料。而阅读,则正是这种养料。——雨果

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罗隐)

博观而约取_厚积而薄发

博观而约取_厚积而薄发
好的书籍是最贵重的珍宝。——别林斯基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刘勰)

博观而约取_厚积而薄发
博观而约取_厚积而薄发
博观而约取_厚积而薄发
专题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