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说签名

曹植的经典爱国诗匀

huangfushaohua 坐标: 665 目录:/cao/

曹植《白马篇》原文、注释、译文、赏析白马饰金羁[1],连翩西北驰[2]。借问谁家子,幽并游侠儿[3]。少小去乡邑,扬声沙漠垂[4]。宿昔秉良弓,楛矢何参差[5]。控弦破左的,右发摧月支。仰手接飞猱,俯身散马蹄[6]。狡捷过猴猿,勇剽若豹螭[7]。边城多警急,虏骑数迁移[8]。羽檄从北来,厉马登高堤[9]。长驱蹈匈奴[10],左顾凌鲜卑[11]。

弃身锋刃端,性命安可怀[12]?
父母且不顾,何言子与妻!名编壮士籍,不得中顾私[13]。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注释[1]羁:马络头。 [2]连翩:接连不断,这里形容轻捷迅急的样子。魏初西北方为匈奴、鲜卑等少数民族居住区,驰向西北即驰向边疆战场。 [3]幽并:幽州和并州,即今河北、山西和陕西诸省的一部分地区。游侠儿:重义轻生的青年男子。

[4]扬:传扬。垂:边疆。"少小"二句:青壮年时期即离开家乡,为保卫国家而扬名于边疆。 [5]宿昔:昔时,往日。秉:持。楛(hù户)矢:用楛木做箭杆的箭。何:多么。"宿昔"二句:意思是说昔日良弓不离手,箭出尽楛矢。 [6]控:引,拉开。左的:左方的射击目标。摧:毁坏。与下文的"散"(破裂),都有穿透之意。月支:与"马蹄"都是射贴(箭靶)的名称

接:迎接飞驰而来的东西。猱(náo挠):猿类,善攀缘,上下如飞。 [7]剽:行动轻捷。螭(chī):传说中的猛兽,如龙而黄。 [8]虏:胡虏,古时对北方少数民族的蔑称。数:屡次。 [9]羽檄:檄是军事方面用于征召的文书,插上羽毛表示军情紧急,所以叫羽檄。厉马:奋马,策马。 [10]蹈:奔赴。 [11]陵:陵蹈,以武临之。 [12]怀:顾惜。 [13]中:心中。顾:念。

翻译驾驭着白马向西北驰去,马上佩带着金色的马具。 有人问他是谁家的孩子,边塞的好儿男游侠骑士。 年纪轻轻就离别了家乡,到边塞显身手建立功勋。 楛木箭和强弓从不离身,下苦功练就了一身武艺。 拉开弓如满月左右射击,一箭箭中靶心不差毫厘。 飞骑射中了“长臂猿”,转身又去射“马蹄”。 灵巧敏捷赛猿猴, 勇猛剽悍如豹螭。

听说边境军情急, 侵略者一次次进犯内地。 告急信从北方频频传来,游侠儿催战马跃上高堤。 随大军平匈奴直捣敌巢,再回师扫鲜卑驱逐敌骑。 上战场面对着刀山剑树,从不将安和危放在心里。 连父母也不能孝顺服侍,更不能顾念那儿女妻子。 名和姓既列上战士名册,早已经忘掉了个人私利。 为国家解危难奋勇献身,看死亡就好像回归故里。

赏析这首诗描写和歌颂了边疆地区一位武艺高强又富有爱国精神的青年英雄,借以抒发作者的报国之志。本诗中的英雄形象,既是诗人的自我写照,又凝聚和闪耀着时代的光辉,为曹植前期的重要代表作品。 青春气息浓厚. 诗歌以曲折动人的情节,塑造了一个性格鲜明、生动感人的青年爱国英雄形象。开头两句以奇警飞动之笔,描绘出驰马奔赴西北战场的英雄身影,显示出军情紧急,扣动读者心弦;接着以"借问"领起,以铺陈的笔墨补叙英雄的来历,说明他是一个什么样的英雄形象;"边城"六句,遥接篇首,具体说明"西北驰"的原因和英勇赴敌的气概。末八句展示英雄捐躯为国、视死如归的崇高精神境界。

表现出爱国情怀的古诗


1.位卑未敢忘忧国--宋.陆游《病起书怀》
2.寸寸山河寸寸金--清.黄遵宪《赠梁任父母同年》
3.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三国.魏.曹植《白马篇》
4.身既死兮神以灵,子魂魄兮为鬼雄--战国.楚.屈原《国殇》
5.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唐.王昌龄《出塞》
6.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唐.杜牧《泊秦淮》
7.愿得此身长报国,.何须生入玉门关--唐.戴叔伦《塞上曲二首》
8.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宋.文天祥《扬子江》
9.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宋.文天祥《过零丁洋》
10.读书本意在元元--宋.陆游《读书》
11.死去原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毋忘告乃翁--宋.陆游《示儿》


12.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宋.陆游《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13.楚虽三户能抗秦,岂有堂堂中国空无人--宋.陆游《金错刀行》
14.胸中有誓深于海,肯使神州竟陆沉--宋.郑思肖《二砺》
15.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战国.楚.屈原《离骚》
16.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三国.曹操《蒿里行》
17.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唐.李绅《悯农》
18.穷年忧黎元,叹息肠内热--唐.杜甫《自京赴奉先咏怀五百字》
19.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唐.杜甫《自京赴奉先咏怀五百字》
20.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唐.杜甫《春望》
21.医得眼前疮,剜却心头肉--唐,聂夷中《咏田家》
22.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唐.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23.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唐.陈陶《陇西行》
24.月儿弯弯照九州,几家欢乐几家愁--宋.杨万里《竹枝词》
25.但得众生皆得饱,不辞羸病臣残阳--宋.李纲《病牛》
26.但愿苍生俱饱暖,不辞辛苦出山林--明.于谦《咏煤炭》

曹植的经典爱国诗匀

文天祥的爱国诗词有那些


1、《过零丁洋》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沉浮雨打萍。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2、《正气歌》天地有正气,杂然赋流形。下则为河岳,上则为日星。于人曰浩然,沛乎塞苍冥。皇路当清夷,含和吐明庭。时穷节乃见,一一垂丹青:在齐太史简,在晋董狐笔。

在秦张良椎,在汉苏武节;为严将军头,为嵇侍中血,为张睢阳齿,为颜常山舌;或为辽东帽,清操厉冰雪;或为出师表,鬼神泣壮烈。或为渡江楫,慷慨吞胡羯,或为击贼笏,逆竖头破裂。是气所磅礴,凛然万古存。当其贯日月,生死安足论!地维赖以立,天柱赖以尊。三纲实系命,道义为之根。磋余遘阳九,隶也实不力。楚囚缨其冠,传车送穷北。

鼎镬甘如馅,求之不可得。阴房冥鬼火,春院閟天黑。牛骥同一皂,鸡栖凤凰食。一朝蒙雾露,分作沟中瘠。如此再寒暑,百沴自辟易。哀哉沮洳场,为我安乐国。岂有他谬巧,阴阳不能贼!顾此耿耿在,仰视浮云白。悠悠我心忧,苍天曷有极!哲人日已远,典刑在夙昔。风檐展书读,古道照颜色。


3、《金陵驿二首·其一》草合离宫转夕晖,孤云飘泊复何依!山河风景元无异,城郭人民半已非。

满地芦花和我老,旧家燕子傍谁飞?从今别却江南路,化作啼鹃带血归。


4、《酹江月·乾坤能大》乾坤能大,算蛟龙、元不是池中物。风雨牢愁无着处,那更寒蛩四壁。横槊题,登楼作赋,万事空中雪。江流如此,方来还有英杰。堪笑一叶漂零,重来淮水,正凉风新发。镜里朱颜都变尽,只有丹心难灭。去去龙沙,江山回首,一线青如发。

故人应念,杜鹃枝上残月。


5、《扬子江》几日随风北海游,回从扬子大江头。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
6、《除夜》乾坤空落落,岁月去堂堂。末路惊风雨,穷边饱雪霜。命随年欲尽,身与世俱忘。无复屠苏梦,挑灯夜未央。
7、《真州驿》山川如识我,故旧更无人。俯仰干戈迹,往来车马尘。英雄遗算晚,天地暗愁新。北首燕山路,凄凉夜向晨。


8、《和中斋韵(过吉作)》功业飘零五丈原,如今局促傍谁辕?俯眉北去明妃泪,啼血南飞望帝魂。骨肉凋残唯我在,形容变尽只声存。江流千古英雄恨,兰作行舟柳作樊。
9、《南安军》梅花南北路,风雨湿征衣。出岭同谁出?归乡如不归!山河千古在,城郭一时非。饿死真吾志,梦中行采薇。
10、《夜坐》谈烟枫叶路,细雨蒙花时。宿雁半江画,寒蛩四壁诗。

少年成老大,吾道付逶迤。终有剑心在,闻鸡坐欲驰。写出两句爱国诗句!!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屈原《离骚》 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曹植《白马篇》 位卑未敢忘忧国。——-陆游《病起书怀》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陆游《示儿》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过零丁洋》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林则徐《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 ------------------------------------------------------------- 关于爱国的古代诗句 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林则徐的“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晏殊和尚的诗句“:契阔死生君莫问,行云流水一孤僧。

无端欢笑无端哭,纵有欢肠已成冰。” 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曹植《白马篇》


1、以家为家,以乡为乡,以国为国,以天下为天下。 ——《管子·牧民》
2、临患不忘国,忠也。——《左传·昭公元年》
3、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屈原《离骚》
4、苟利国家,不求富贵。——《礼记·儒行》
5、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曹植《白马篇》


6、烈士之爱国也如家。——葛洪《抱朴子·外篇·广譬》烈士:有抱负.有作为的人。
7、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范仲淹《岳阳楼记》
8、位卑未敢忘忧国。——-陆游《病起书怀》
9、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陆游《示儿》
10、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过零丁洋》
11、精忠报国。

——《宋史·岳飞列传》


12、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麦孟华《论中国之存亡决定于今日》
13、唐·李梦阳: 向北望星提剑立,一生长为国家忧。
14、明·于谦: 一片丹心图报国,两行清泪为忠家。
15、宋·陆游: 一身报国有万死,双鬓向人无再青。
16、三国志: 忧国忘家,捐躯济难。
17、唐·李白: 中夜四五叹,常为大国忧。


18、位卑未敢忘忧国。——-陆游《病起书怀》詹天佑说:“爱国就是 ” 五壮士说:“爱国就是 ” 范仲淹说:“爱国...满江红岳飞 怒发冲冠,凭阑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

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请问一下秦朝爱国的诗词有什么? 屈原的爱国诗句 陟陛皇之赫戏兮,忽临睨夫旧乡。仆夫悲余马怀兮,蜷局顾而不行! 释义:屈原是个真正的爱国者,他爱自己的故乡,爱自己的故土。在《离骚》的结尾他写到,自己曾经试图要离开这个溷浊的楚国,他用浪漫主义手法,说自己驾着龙啊驾着凤终于脱离了这个现实环境,终于飞升到天空,飞上天空以后似乎已经得到解脱了,写他怎么高兴,我终于解脱了,然后他笔锋一转,写到陟陛皇之赫戏兮,忽临睨夫旧乡,仆夫悲余马怀兮,蜷局顾而不行,意思是说,我在光耀陆离当中我升上了天空,却突然间看见了下界我的故土,脚下是我的故土,我的车夫哭了,我的马儿也不走了,我怎么能割舍得下呀。

他就是在《离骚》写到最后,还是我舍不得楚国,我底下这片热土,这是多么诚挚的对故土的一种热恋。一个人的爱国主义思想往往是从爱乡土而发展起来的。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离骚》) 杂申椒与菌桂兮,岂维纫夫蕙芷!(离骚)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离骚)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离骚) 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离骚) 乘骐骥以驰骋兮,来吾道夫先路也。(离骚) 日月忽其不淹兮,春与秋其代序。(离骚) 指九天以为正兮,夫惟灵修之故也。(离骚) 吾令凤鸟飞腾兮,继之以日夜。(离骚) 时缤纷其变易兮,又何可以淹留?(离骚) 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九歌) 沅有芷兮醴有兰,思公子兮未敢言。(九歌) 乘龙兮辚辚,高驰兮冲天。

(九歌) 青云衣兮白霓裳,举长矢兮射天狼。(九孩法粉盒莠谷疯贪弗楷歌) 余处幽篁兮终不见天,路险难兮独后来。(九歌) 风飒飒兮木萧萧,思公子兮徒离忧。(九歌) 春兰兮秋菊,长无绝兮终古。(九歌) 何灵魂之信直兮,人之心不与吾心同!(九章·抽思) 心郁郁之忧思兮,独永叹乎增伤。(九章·抽思) 曾不知路之曲直兮,南指月与列星。

(九章·抽思) 世溷浊莫吾知,人心不可谓兮。(九章·怀沙) 吾不能变心以从俗兮,故将愁苦而终穷。(九章·涉江) 余将董道而不豫兮,固将重昏而终身。(九章·涉江) 苟余心之端直兮,虽僻远其何伤?(九章·涉江) 与天地兮同寿,与日月兮齐光。(九章·涉江) 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渔父) 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衣沧狼之水浊兮,可以濯我足。

(渔父) 薄暮雷电,归何忧?(天问) 魂兮归来!(招魂) 目极千里兮,伤心悲。(招魂) 世溷浊而不清:蝉翼为重,千钧为轻;黄钟毁弃,瓦釜雷鸣;谗人高张,贤士无名。(卜居) 屈原(约前342—前278),名正则,字灵均,一名平,字原,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后代,楚国大夫,出生于战国末期楚国丹阳(今湖北省宜昌市秭归县),他是中国最早的大诗人之一,中国第一位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

李纲 《六幺令》 赏析 六 幺令 【宋】李纲 次韵贺方回金陵怀古,鄱阳席上作。 长江千里,烟淡水云阔。 歌沉玉树,古寺空有疏钟发。 六代兴亡如梦,苒苒惊时月。 兵戈凌灭。 豪华销尽,几见银蟾自圆缺。 潮落潮生波渺,江树森如发。 谁念迁客归来,老大伤名节。 纵使岁寒途远,此志应难夺。 高楼谁设。 倚阑凝望,独立渔翁满江雪。

【注释】


(1)《碧鸡漫志》:《六幺》一名《绿腰》,一名《乐世》,一名《录要》。或云,此曲折无过六字者,故曰《六幺》。
(2)次韵:步韵,和诗时用原诗的韵作诗。
(3)贺方回:即贺铸 (1052-1125),字方回,自号庆湖遗老。
(4)玉树:指《玉树后庭花》曲,为南朝陈后主为其爱妃张丽华所制。
(5)苒苒(rǎn rǎn)
(6)岁寒:一年中的寒冷季节,深冬。

喻指环境险恶、困难。途远:路途遥远。指达到目的所费的时日非短。 【作者】 李纲(1083-1140),字伯纪,邵武(今属福建)人。北宋政和二年(1112)进士。北宋末任太常少卿、兵部侍郎、尚书右丞,靖康元年,金兵逼近京师汴京,纲以尚书右丞为亲征行营使,号召各路勤王。高宗即位,拜右相,上十议,力主抗金,为黄潜善所沮,罢至鄂州居住。

绍兴二年,除湖广宣抚使兼知潭州,后又多次被罢黜。绍兴九年,除知潭州、荆湖南路安抚大使,次年卒(于福州),年五十八,谥忠定。《宋史》有传。有《梁奚谷先生文集》一百七十卷、有《梁奚谷词》一卷。存词五十多首,其七首咏史词很出色,内容生动,形象鲜明,风格沉雄,气势劲健。作者借古喻今,充满了抗战豪情和爱国赤心。

嘉熙元年刘克逊跋其词,谓“豪宕沉雄,风流蕴藉,所谓进则秉钧仗钺,旋转乾坤,不足为之泰;退则短褐幅巾,徜徉丘壑,不足为之高者”。 要理解李纲这首词中的思想感情,先要对他的政治立场和生活经历有一个大概的了解。李纲的一生是坚决主张抗金的,是著名的抗战派代表人物之一。早在宣和七年,金兵进犯,宋徽宗惊慌失措,急于逃避时,李纲曾刺臂血上书,力主抗战。

宋钦宗以李纲为兵部侍郎,后为尚书右丞。靖康元年(1126),金兵围汴京,李纲以尚书右丞任亲征行营使,“登城督战,杀数千人,乃退”。(《大金国志》)主和派李邦彦等罢李纲以谢金人。南宋高宗即位,一度起用李纲为相,李纲积极备战,敌不敢犯。后因高宗听信投降派谗言,李纲在位仅七十五天,又被罢免贬斥。到绍兴二年(1132),才被任为湖南宣抚使兼知潭州,徙洪州。

晚年虽被起用,乃系外任,已无权过问朝政。 由李纲的一生经历,可见他随着朝廷和战两种势力的激烈冲突,在他的宦海生涯中掀起了狂涛巨浪,他也在这起伏不定的浪涛中浮沉。一腔忠贞愤懑的爱国热情就倾注于词中了。 这首《六么令》大概是在南渡初期,李纲遭到贬谪后作的。借金陵怀古,抒发自己壮志难酬的愤懑之情和不屈不挠,坚决抗金的决心。

上片写金陵怀古。“长江千里,烟淡水云阔。”千里长江,滚滚东去,纵目四望,江阔云低。杜甫就曾经感叹“不尽长江滚滚来”(《登高》)。苏轼也说“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念奴娇》)。李纲对此,自不免兴起怀古之情。“歌沉玉树,古寺空有疏钟发。”南朝陈后主创制的《玉树后庭花》,早已歌声沉寂,再也听不到了。听到的只有那古寺稀疏的钟声,回荡在这千里长江上空。

《玉树后庭花》是当时淫靡之音的代表。歌声的沉寂标志着陈朝的灭亡。几杵疏钟,时断时续,渲染了寂寞苍凉的怀古气氛,唤起人们“念天地之悠悠”(陈子昂《登幽州台》)的感觉,从时间与空间上构成特定的情境。想当年,吴、东晋、宋、齐、梁、陈六朝都曾建都建康(金陵,今南京市),国祚都较短暂。六朝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其君主都胸无大志,穷奢极侈,不图振作,淫乐无度,终于导致了六朝一个接一个地覆灭,如同梦幻。

晚唐诗人李商隐深有感概地说:“三百年间同晓梦”(《咏史》),韦庄也曾叹息“六朝如梦鸟空啼”。(《台城》)所以,词中感叹“六代兴亡如梦,苒苒惊时月。”时光流驶,岁月惊心,如今,因年代久远,战争的痕迹已经泯灭了,豪华销尽了,“六朝旧事随流水”(王安石《桂枝香》),“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辛弃疾《永遇乐》)“几见银蟾自圆缺”。

银蟾,指月亮。作者认为只有天上的明月,阅尽人间的改朝换代,盛衰兴废,不管“歌沉玉树”,“繁华销尽”,她照样年年月月,圆了又缺,缺了又圆。她,是历史的见证。这意思和刘禹锡的“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石头城》)颇相类似。 上片的怀古不是为怀古而怀古,不是为六朝的覆灭唱挽歌。在怀古的背后,寄托着作者的政治见解和提供的历史教训,希望南宋统治者能以六代兴亡作为历史的镜子,不要重蹈六朝灭亡的覆辙。

其忠贞之情,可昭日月。 下片即景抒情,“潮落潮生波渺,江树森如发。”森,茂密;发,指毛发。《江树森如发”,指江树茂密如发。“潮落”二句由上片写景怀古过渡到下片的即景抒情。鄱阳临近鄱阳湖,湖水流入长江,联系到上文的“长江千里,烟淡水云阔”,因而联想到“潮落潮生”,自己也心潮起伏,心事浩茫。想到自己屡遭贬斥,身为迁客,有谁怜惜我“老大伤名节”呢?“老大伤...

我国古代诗歌中有不少是抒发爱国主义情怀的名篇佳句,请写出你最欣...先秦时期的有:屈原《国殇》中的“身既死兮神以灵,子魂魄兮为鬼雄。”屈原《少司命》中的“孔盖兮翠旍,登九天兮抚彗星。 怂长剑兮拥幼艾,荪独宜兮为民正。”曹植《白马篇》中的“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唐宋时期的有:王昌龄《出塞》的“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杜牧《泊秦淮》“商女不知亡国恨, 隔江犹唱《后庭花》。”戴叔伦《塞上曲二首》“愿得此身长报国,何须生入玉门关。”杜甫《春望》中的“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陆游《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中的:“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及其《示儿》中的“死去原知万事空, 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 家祭毋忘告乃翁。”还有陆游《病起书怀》中的“位卑未敢忘忧国,事定犹须待阖棺。”陆游《金错刀行》:“楚虽三户能抗秦,岂有堂堂中国空无人。”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岳飞《满江红》中的“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

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辛弃疾的《鹧鸪天》:“却将万字平戎策,换得东家种树书。”和《南乡子》“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元明清时期的有:文天祥《扬子江》中的“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 及其《过零丁洋》中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龚自珍的《己亥杂诗》“我愿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等等等等……其中,我最喜欢屈原、陆游、辛弃疾的诗句。尤其陆游无愧我国“最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他的爱国诗歌数量是历代诗人中最多的;屈原,无愧于我国第一位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他开创了爱国诗篇之先河,他又是第一位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他的爱国诗歌具有严重的浪漫主义风格;辛弃疾,是爱国主义词人的典范,是南宋最伟大的词人,与北宋的苏轼,开创了豪放诗派,合称“苏辛”。

我最喜欢的是陆游《病起书怀》中的诗句“位卑未敢忘忧国,事定犹须待阖棺”。本诗于淳熙三年(1176)四月作于成都。陆游在被免官后病了二十多天,病愈后写了此诗。诗人想到自己一生屡遭挫折,壮志难酬,而年已老大,自然有着深深的慨叹和感伤;但他在诗中说一个人盖棺方能论定,表明诗人对前途仍然充满着希望。“位卑未敢忘忧国”,同顾炎武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意思相近,虽然自己地位低微,但是从没忘掉忧国忧民的责任,它的主旨就是热爱祖国。

它总结了中华民族热爱祖国的伟大精神,揭示了人民与国家的血肉关系。成了后世许多忧国忧民的寒素之士用以自警自励的名言。“事定犹须待阖棺”,表明了他虽被罢官,但是至死也不忘爱国的伟大情怀。直到后来的临终前的最后一首绝笔诗《示儿》“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证明了他的信念和承诺,果然直到临终,也宁愿不顾自己,而没有忘记了国家。

南宋李纲简介 李纲(1083-1140),字伯纪,邵武(今福建省邵武县)人。徽宗政和二年(1112)进士。北宋末,任太常少卿、兵部侍郎、尚书右承。靖康元年,金兵围逼京城,他反对迁都,并登城督战,击退敌军,但不久,就受到投降派的排挤。南渡后,高宗即位,他被起用为尚书右仆射兼中书侍郎,曾上疏议十事,并要求高宗“以宗社为心,以生灵为意,以二圣未还为念”,为主抗金复国。

由于投降派得势,他又遭贬斥,居相位权75日。他是抗金的名臣,死后赠为少师,著有《梁溪集》,其词集名《梁溪词》。有关于爱国方面的诗歌[现代的] 祖国我亲爱的祖国/作者 舒亭 我是你河边上破旧的老水车数百年来纺着疲惫的歌我是你额上熏黑的矿灯照你在历史的隧洞里蜗行摸索我是干瘪的稻穗;是失修的路基是淤滩上的驳船把纤绳深深勒进你的肩膊—— 祖国啊!我是贫困我是悲哀我是你祖祖辈辈痛苦的希望啊是“飞天”袖间千百年来未落到地面的花朵—— 祖国啊我是你簇新的理想刚从神话的蛛网里挣脱我是你雪被下古莲的胚芽我是你挂着眼泪的笑窝我是新出的雪白的起跑线是绯红的黎明正在喷薄—— 祖国啊我是你十亿分之一是你九百六十万平方的总和你以伤痕累累的乳房喂养了迷惘的我,深思的我,沸腾的我那就从我的血肉之躯上去取得你的富饶,你的荣光,你的自由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