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50px; height:390px" /> “心灵是自我作主的地方。在心灵中,天堂可以变成地狱,地狱可以变成天堂。” -------弥尔顿 我们的生活,是由自己选定的,不管是有意或是无意。如果我们选择幸福,我们会得,到;如果我们选择悲惨,我们也会得到。在上一章中,我们已经知道,信念是卓越的根基,而我们的信念,就是构成我们能以特别的、前后一致的方式去认识一切。信念是对生命认知、生活方式所做的最基本选择,教我们如何开启和关闭自己的思绪。因此,要迈向卓越的第一步,就是要找出能引导我们迈向心愿的信念。
成功之道包括知道自己的目标、全盘的做法、每一步的结果、变通的弹性,以迄成功。建立信念也得循相同的途径,你得找出能助你成功,让你达成心愿的信念。如果你的信念与其相悖,就得丢弃,并另寻其他的。 当我谈到成功的谎言时,有时候人们会不屑一顾。谁想靠说谎为生? 在本文使用谎言一词,只是要不断地提醒自己,对于事物的真貌,我们是不确知的。如果一旦我们确定那条线是内凹的,我们就无法再把它看成是外凸的。在此,谎言不是指欺骗或不诚实,而是一种有用的方法,提醒我们,不管观念是多么地根深蒂固,我们一定得接受其他的可能性,且不断地学习。我建议你,好好地认识这七个信念,看看是否对你管用。不过在我模仿的那些成功者身上,我看见它们的确管用。它们鼓舞人们不断运用这些信念,做得更多、做得更好、得到更佳的结果。这七样不是成功惟一的信念,只是开始,它们帮助过别人,也希望有益于你。 信念一:每件事的发生,一定有其原因和目的,并且有益于你。还记得米切尔的故事吧? 这些行为或许可以让我们气消一些,但无济于事,因为那并不能让我们重新获取生意。我们倒应该极力自制,重新调整脚步、检讨缺失、亡羊补牢,再去寻找其他的新机会,这才是扭转乾坤的惟一之道。 让我再告诉你一个有关可能性的好例子。玛里琳·汉米尔顿曾担任教师并当上选美皇后,目前是加州佛瑞斯诺市的成功商人。她在29岁那年,玩滑翔翼失事,坠落悬崖,虽侥幸不死,但自腰部以下瘫痪,终身离不开轮椅。 玛里琳是可以为此遭遇自怜自艾,但是她没有,她反而去注意横在她面前的诸多可能,决意找出这场悲剧背后的机会。打从她坐上轮椅,就不太满意,总觉得它不太方便。或许你和我是正常人,不能体会出轮椅的实用性,但是玛里琳,她认为自己可以设计出更好的轮椅。于是她召集两位建造滑翔翼的朋友,开始制作新轮椅的样品。 他们为自己的公司取名为“动作设计”公司。目前该公司年营业额数百万美元,并膺选为加州中小企业楷模。该公司于1981年创立,经销店超过800家。 花点时间再想想你的信念。通常你对事情的期望是好,还是坏? 信念二:没有失败这回事,只有结果。本信念的重要性仅次于信念一。许多人深怕“失败”,然而常常就是有天不从人愿的时倏,像失恋、计划泡汤等等。我不把这种情况称作失败,在整本书里,我称其为“结果”。这个字眼是成功者所相信的,在他们的眼里,没有失败,只有结果,失败是动摇不了他们的。 只有追求结果的人,才能获致最后成功。成功的人不是从不失败,他们也有劳而无功的时候,但他们认为那是学习经验,借用这个经验,再另起炉灶,得到新的结果。 仔细想一想,你每天能比前一天增加的一种资产或利益是什么? 让我告诉你一个人的故事,这个人在21岁时,做生意失败。22岁时,角逐州员落选。24岁时,做生意再度失败。26岁时,爱侣去世。27岁时,一度精神崩溃。 ![]()
成功的七个谎言34岁时,角逐联邦众议员落选。36岁时,角逐联邦众议员再度落选。45岁时,角逐联邦参议员落选。47岁时,提名副总统落选。49岁时,角逐联邦参议员再度落选。52岁时,当选美国第十六任总统。 这个人的名字叫做亚伯拉罕·林肯。各位想一想,如果他把上述这些事情当成失败,有可能成为美国总统吗?不大可能吧!另外还有一则关于爱迪生的故事。当他在从事发明电灯的过程中,历经九千九百九十九次失败后,有人问他:“你是否还打算尝试第一万次失败? ”爱迪生答道:“那不叫做失败,我只是发现那些方法做不出电灯来。”听到了吗? 他只是要找出可产生不同结果的做法来。 赢家、领导者、大师以及拥有个人魅力的人,都晓得如果徒劳无功,那是表示得另谋他途,才能达成心愿。富勒说过:“人类的一切学习,都是来自不断错误的经验,也就是从错误中学习。”这句话说得很对,我们的确是从自己的错误中得到经验,有时候从他人的错误中学习。在此请你回想一下,从你一生中找出五件你称之为最大的“失败”中,看看学到了些什么? 相信这些经验一定是你人生中最宝贵的教训。 富勒说过一个船舵的比喻。他说当船舵偏转一个角度,船就不会照着舵手的方向前进,而只是在原地打转。他若想抵达目的地,就得回转船舵,不断地调整和修正航向才行。请把这幅画面记在脑海里,想像一艘船在宁静的海面上航行,舵手做了上千次必须的修正,维持航向。这是多么美的画面,告诉我们成功人生的方式。然而却有人不这么想,每一次的错误,造成他心头上的包袱,认为那是失败,留下长期的阴影。 例如,有许多人因为过胖而烦恼。这种态度并不能改变现状,相反地,他们应接受事实,了解之所以过胖,是因为过去饮食没有节制,现在应该节食减肥。如果他们真采取新的做法,就必会有新的结果。 担心失败,是一种害心灵的方式。当我们心存消极想法,生理状态、思考方式和心境就都跟着而变,而我们最消极的想法,就莫过于担心失败了。舒勒博士倡导“可能性思考法”。他问道:“如果你预先就知道不会失败,你会怎么做? 勇于负责也可适用于个人。许多人必有过向别人表达善意,却未料对方不领情,造成双方反唇相讥、怒目相视的经验。有时候在追究挑起争端责任时,你会责备对方,要其负责。虽然这样做很简单,但不见得聪明。既然你说的话成为导火线,若你还记得你要的结果,你的话仍然可以改变情势。你只要换个态度、口气、脸色即可。我们说过,沟通的意义在于达成目的,如果你换个态度,就可改变你的沟通方式;你敢负责,就能得到掌握情势的力量。 信念四:不一定要完全知道细节,才采取行动。有许多成功者不相信做任何事都得完全清楚细节,他们知道什么是必须知道的,而不让细节拖慢前进的脚步。那些能干的人,在做许多事时都有一套工作哲学,就是不全理会每一细节。 在第一章里我们会说过,模仿别人可以节省我们最无可取代的资源——时间。从观察成功者之所以成功的特殊做法,你就能学到他们的技巧,得到相同的成功,可是花的时间更少。时间是太宝贵了,无人能使它延长,而成功的人对时间的看法,真可算是十足的吝啬鬼了。他们清楚一切的状况,只取所需,留下其他的。如果他们对某件东西有兴趣,像是想知道马达运转原理或产品制造方法,就会花额外的时间去学。不过,他们永远留意需要的程度,哪些必需,哪些不需。 我敢打,如果我跟你问起电的性质,你一定是一问三不知或略知一二,不过你还是会照常按动开关或扭亮电灯,我不相信你会因不懂电学,而改在烛光下阅读本书。成功者擅长于区分什么该是他们知道的,什么是不必知道的。为了有效使用本书的资料及你人生的一切,你应该在行与知之间找到平衡点,投下全部时间探讨根本的事项,或仅撷取既有的经验。要成功并不需要知道一切。这也就是为何加州理工学院的科学家及工程师,虽然对电脑电路知道的比乔布斯更多,但只有乔布斯知道如何有效地运用他所知道的。 信念五:“人”是最伟大的资源。卓越的人,也就是指有杰出成就的人,差不多都有一个不寻常的认识,即尊重和珍惜每个人。他们重视团队,重视共同的目标,重视团结。如果说在每一本企管名著里,都传送一项重要且相同的信息,那就是员工之间若无共识,若不能结合成同心协力的团队,便不会保有永久的成功。我们都知道日本工厂的情形,工人与职员共餐,一起努力工作,他们的成功说明了一件事,惟有尊重而不颐指气使员工,才能创造奇迹。 《追求卓越》一书分析出企业卓越的许多因素,其中之一就是对人的关注。书中指出,卓越公司弥漫最浓的观念,就是尊重个人。他们给予每个人应有的尊重及尊严,他们视每一位员工都是工作伙伴,不是工具。根据书中所做的调查,惠普公司中20位职员中有18位认为,该公司的成功全赖于他们的以人为本的理念。各位应知道,惠普公司不是要常与大众接触的零售商,也不是靠信誉的服务公司,它是从事最复杂的现代科技业者。由此看来,即使是在尖端工业里,有效处理人际问题也是列为首要任务的。 每当你看本书,希望脑海里自然能浮现舵手掌舵、修正航向、直驶目的地的画面。我们要常保警觉、调整态度、修正做法、确定人生方向无误。要尊重别人,说和做是两码子事,今后当你在人际交往上,要常说:“我们要怎样,才会做得更好? 或许我们都不像毕加索,但是我们仍可以尽力找出能令我们兴奋的事来,把许多游戏时的方式带到工作中。马克·吐温说过:“成功的秘诀,是把工作视为休闲。”这似乎就是所有成功者的工作态度。 我们常听说有关工作狂的故事,他们除了工作外,没有一丝休闲时间。有些人就因为热爱工作,几乎达到废寝忘食的地步。因为工作给他成就感,工作让他兴奋,工作使他活得充实。他们对工作的看法,犹如我们对游戏。他们认为工作是扩展自我、获取新知、探求新境界的方式; 有哪些工作态度能让你更有劲? 先前我们曾说到,始终不悖的信念系统具有相乘的效果,即积极的信念能强化积极的信念。例如,我不认为有前途黯淡的职业,除非你不敢承担责任,担心会失败。当然,我也不主张你应该成为工作狂,把自己的世界绕着工作打转。但是我建议你,若想人生充实、乐在工作,那么就必须把游戏时的好奇心及活力,带到工作里去。 信念七:若不全心投入,就不会有恒久的成功。成功者都相信热诚的力量,如果要挑出一个与成功绝不可分的信念,那就是完全的投入。你可以观察各行各业中的佼佼者,不尽都是最优秀的、最聪明的、最敏捷的、最健壮的,但绝对都是最苦干的。前苏联的著名芭蕾舞家帕芙洛娃说过:“不休止地朝着一个目标,那就是成功的秘诀。”这也就是我所强调的——知道目标,找出好的方法,起身去做,观察每个步骤的结果,不断修正调整,以达目标为止。 在任何领域中,我们都可看到全心投入的例子,甚至于在以体力争胜的领域中。就以体育界来说吧,是什么因素让拉里·伯德成为美国职业篮球联赛中最佳球员之一? ![]()
成功的七个谎言全心投人的确是任何领域成功的重要因素。在丹雷瑟尚未成名前,就是休士顿电视公司内最辛勤工作的新闻记者。同事常津津乐道他有次为了采访龙卷风即将肆虐德州海边的新闻,不惜把自己吊在现场的树上。还有一天我听别人谈到黑人超级歌手杰克逊,说他是成名。真是成名吗?他有没有天份? 当然他有。从他还是五岁大时,就开始朝演唱界发展,他把工作当成,训练唱歌技巧,勤练舞蹈,学习作曲。不错,他是有天份,也有幸生长在支持他往此发展的环境中,建立了积极的信念,周围有许多可以效法的先例,更有家人的支持。但是最主要的是他肯付出代价,不计任何代价。成功者为了追求成功,是愿意不计任何代价的,当然这是指不伤害他人的代价。也因此,使他们能鹤立鸡群。 是不是还有其他的信念,能助长卓越呢? ![]()
成功的七个谎言不过,我相信各位心中仍然会有一些问题。例如:如果心里有一些不能帮助你迈向卓越的信念,该怎么办?如果心里的信念不是积极而是消极的,又该怎么办? 要怎么样才能改变信念? 各位不必耽心,在前面各位已学过,成功的第一步,就是觉悟,知道自己所追求的目标。第二步就是做法,知道如何控制自己内心的储忆和信念,以及好好运用自己的脑子。 ![]() 成功的七个谎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