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说签名

春节的古诗4句

chuliuxiang 坐标: 12462 目录:/chun/


1、《除夜》高适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
2、《新年有感》钱来苏金瓯何事告凋残,此责当涂敢自宽。遥望中原烽火急,狂流一柱在延安。满地疮痍不忍看,三边耕织有余欢。勤劳无逸能兴国,士马腾欢敌胆寒。
3、《除夜》白居易病眼少眠非守岁,老心多感又临春。火销灯尽天明后,便是平头六十人。


4、《拜年》文征明不求见面惟通谒,名纸朝来满敝庐。我亦随人投数纸,世情嫌简不嫌虚。
5、《甲午元旦》孔尚任萧疏白发不盈颠,守岁围炉竟废眠。剪烛催干消夜酒,倾囊分遍买春钱。听烧爆竹童心在,看换桃符老兴偏。鼓角梅花添一部,五更欢笑拜新年。
6、《凤城新年词》黄景仁巧裁幡胜试新罗,画彩描金作闹蛾;从此剪刀闲一月,闺中针线岁前多。


7、《新年作》刘长卿乡心新岁切,天畔独潸然。老至居人下,春归在客先。岭猿同旦暮,江柳共风烟。已似长沙傅,从今又几年。
8、《癸巳除夕偶成》黄景仁千家笑语漏迟迟,忧患潜从物外知。悄立市桥人不识,一星如月看多时。
9、《春节看花市》林伯渠迈街相约看花市,却倚骑楼似画廊。束立盆栽成队列,草株木本斗芬芳。通宵灯火人如织,一派歌声喜欲狂。

正是今年风景美,千红万紫报春光。


10、《迎春》叶燮律转鸿钧佳气同,肩摩毂击乐融融。不须迎向东郊去,春在千门万户中。
11、《除夜宿石头驿》戴叔伦旅馆谁相问?寒灯独可亲。一年将尽夜,万里未归人。寥落悲前事,支离笑此身。愁颜与衰鬓,明日又逢春。
12、《岁除夜》罗隐官历行将尽,村醪强自倾。厌寒思暖律,畏老惜残更。岁月已如此,寇戎犹未平。

儿童不谙事,歌吹待天明。


13、《元旦口占用柳亚子怀人韵》董必武共庆新年笑语哗,红岩士女赠梅花。举杯互敬屠苏酒,散席分尝胜利茶。只有精忠能报国,更无乐土可为家。陪都歌舞迎佳节,遥视延安景物华。
14、《卖痴呆词》范成大除夕更阑人不睡,厌禳钝滞迎新岁;小儿呼叫走长街,云有痴呆召人买。二物于人谁独无?就中吴侬仍有余;

巷南巷北卖不得,相逢大笑相揶揄。栎翁块坐重帘下,独要买添令问价。儿云翁买不须钱,奉赊痴呆千百年。


15、《迎春歌》袁宏道东风吹暖娄江树,三衢九陌凝烟雾。白马如龙破雪飞,犊车辗水穿香度。绕吹拍拍走烟尘,炫服靓装十万人。额罗鲜明扮彩胜,社歌缭绕簇芒神。绯衣金带衣如斗,前列长宫后太守。乌纱新缕汉宫花,青奴跪进屠苏酒。

采莲盘上玉作幢,歌童毛女白双双。梨园旧乐三千部,苏州新谱十三腔。假面胡头跳如虎,窄衫绣裤槌大鼓。金蟒纩身神鬼妆,白衣合掌观音舞。观者如山锦相属,杂沓谁分丝与肉。一路香风吹笑声,千里红纱遮醉玉。青莲衫子藕荷裳,透额裳髻淡淡妆。拾得青条夸姊妹,袖来瓜子掷儿郎。急管繁弦又一时,千门杨柳破青枝。


16、《元日》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17、《岁除夜会乐城张少府宅》孟浩然畴昔通家好,相知无间然。续明催画烛,守岁接长筵。旧曲梅花唱,新正柏酒传。客行随处乐,不见度年年。
18、《田家元日》孟浩然昨夜斗回北,今朝岁起东。我年已强仕,无禄尚忧农。桑野就耕父,荷锄随牧童。田家占气候,共说此年丰。


19、《玉楼春·己卯岁元日》毛滂一年滴尽莲花漏,碧井酴酥沈冻酒。晓寒料峭尚欺人,春态苗条先到柳。佳人重劝千长寿,柏叶椒花芬翠袖。醉乡深处少相知,祗与东君偏故旧。
20、《已酉新正》叶颙天地风霜尽,乾坤气象和;历添新岁月,春满旧山河。梅柳芳容徲,松篁老态多;屠苏成醉饮,欢笑白云窝。
21、《除夜》高适乾坤空落落,岁月去堂堂;

末路惊风雨,穷边饱雪霜。命随年欲尽,身与世俱忘;无复屠苏梦,挑灯夜未央。


22、《除夜》来鹄事关休戚已成空,万里相思一夜中。愁到晓鸡声绝后,又将憔悴见春风。
23、《已酉新正》叶颙天地风霜尽,乾坤气象和;历添新岁月,春满旧山河。梅柳芳容徲,松篁老态多;屠苏成醉饮,欢笑白云窝。

有关春节的诗词

春节诗词元日王安石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说明]这首诗说,宋代人的春节一定要喝屠苏酒,因为这种酒可以延年益寿;二要及时在门两旁贴上新桃符,以驱鬼辟邪。可见过年的意义在于对新的一年寄于美好的希望。屠苏酒瞿佑紫俯仙人授宝方, 新正先许少年尝。八神奉命调金鼎, 一气回春满降囊。

金液夜六千尺井, 春风晓入九霞觞。便将凤历从头数, 日日持杯访醉乡。[说明]元日讲喝屠苏酒。这首诗告诉我们,酒是仙人的药方调制的,事前用红色囊袋装好,浸泡在井下。元日这天清晨倾于杯中,由年最少者先开口品尝,然后按年龄递增依次喝下去。拜年文征明不求见面惟通谒,名纸朝来满敝庐。我亦随人投数纸,世情嫌简不嫌虚。

[说明]元日人人出外拜年,拜年者,并不求其与主人见面贺礼,只是姿态性地投张名帖,表示礼数已到罢了。这一风俗始于宋代,到了明清越演越烈,由于世俗把过年投送名帖作为奉承讨好的手段,所以受到诗人的讥讽,这种过年送的名帖,大概就是我国最早的贺年片吧。迎春歌袁宏道东风吹暖娄江树,三衢九陌凝烟雾。白马如龙破雪飞,犊车辗水穿香度。

绕吹拍拍走烟尘,炫服靓装十万人。额罗鲜明扮彩胜,社歌缭绕簇芒神。绯衣金带衣如斗,前列长宫后太守。乌纱新缕汉宫花,青奴跪进屠苏酒。采莲盘上玉作幢,歌童毛女白双双。梨园旧乐三千部,苏州新谱十三腔。假面胡头跳如虎,窄衫绣裤槌大鼓。金蟒纩身神鬼妆,白衣合掌观音舞。观者如山锦相属,杂沓谁分丝与肉。一路香风吹笑声,千里红纱遮醉玉。

青莲衫子藕荷裳,透额裳髻淡淡妆。拾得青条夸姊妹,袖来瓜子掷儿郎。急管繁弦又一时,千门杨柳破青枝。[说明]这首诗生动而形象地记载了人们的迎春活动。从内容上看,人们主要是祭神,为的是盼望新的一年五谷丰登,六畜兴旺;但从气氛上看实在是娱人,表演者尽兴狂欢,观者也耳目一新,处处体现了生活的欢乐。凤城新年辞查慎行巧裁幡胜试新罗,画彩描金作闹蛾;从此剪刀闲一月,闺中针线岁前多。

[说明]在古代,民间妇女一年到头忙累只有到了新年才有闲空玩耍。这首诗从侧面写出妇女过年的心情,为了年后能清闲一个月,年前却分外满碌。她们巧制首饰试做新衣,争相打扮,体现女子爱美天性。《拜年》文徵明不求见面惟通谒,名纸朝来满敝庐。我亦随人投数纸,世情嫌简不嫌虚。《迎春歌》袁宏道东风吹暖娄江树,三衢九陌凝烟雾。

白马如龙破雪飞,犊车辗水穿香度。绕吹拍拍走烟尘,炫服靓装十万人。额罗鲜明扮彩胜,社歌缭绕簇芒神。绯衣金带衣如斗,前列长宫后太守。乌纱新缕汉宫花,青奴跪进屠苏酒。采莲盘上玉作幢,歌童毛女白双双。梨园旧乐三千部,苏州新谱十三腔。假面胡头跳如虎,窄衫绣裤槌大鼓。金蟒纩身神鬼妆,白衣合掌观音舞。观者如山锦相属,杂沓谁分丝与肉。

一路香风吹笑声,千里红纱遮醉玉。青莲衫子藕荷裳,透额裳髻淡淡妆。拾得青条夸姊妹,袖来瓜子掷儿郎。急管繁弦又一时,千门杨柳破青枝。【少年心事当拏云,谁念幽寒坐呜呃】语出唐代李贺《致酒行》诗。【业无高卑志当坚,男儿有求安得闲】语出宋代张耒《北邻卖饼儿每五鼓未旦即绕街呼卖虽大寒烈风不废而时略不少差因为作诗且有所警示秸柜》诗。

【心不清则无以见道,志不确则无以立功】语出宋代林逋《省心录》。【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韧不拔之志】语出宋代苏轼《晃错论》。【立志在坚不在锐,成功在久不在速】语出宋代张孝祥《论治体札子》。【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语出唐代王勃《滕王阁序》(一作《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

【自安于弱,而终于弱矣;自安于遇,而终于愚矣】语出宋代吕祖谦《东莱博议·葵邱之会》。【一片丹心图报国,千秋青史胜封侯】语出清代陈璧《客丘瑞之聚星楼楼壁有万允康父母顾瑞木社友诗有感吊之用顾原韵愁字》诗之二。【丈夫所志在经国,期使四海皆衽席】语出明代海瑞《樵溪行送郑一鹏给内》诗。【万钟一品不足论,时来出手苏元元】语出宋代陆游《五更读书示子》诗。

【不以一己之利为利,而使天下受其利;不以一己之害为害,而使天下释其害】语出清代黄宗羲《明夷待访录·原君》。【挽将天上银河水,散作甘霖润九州】语出明代于谦《望雨》诗。【人才难得而易失,人主不可不知之】语出清代梁佩兰《金台吟》诗。【口能言之,身能行之,国宝也】语出《荀子·大略》。【千金何足惜,一士固难求】语出元代乃贤《南城咏石》诗之一。

【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语出《管子·权修》。【中华七万里,何地无人杰】语出清代归庄《古意》诗之五。【从来天下士,只在布衣中】语出清代屈大均《鲁连台》诗。【玉缺见不挠,剑折知真刚】语出宋代王令《再赠束孝先》诗。【岁不寒,无以知松柏;事不难,无以知君子】语出《荀子·大略》。

【舟覆乃见善游,马奔乃见良御】语出《淮南子·说林训》。【择才不求备,任物不过涯】语出唐代元稹《遣兴》诗之七。【人生贵知心,定交无暮早】语出明...

春节的古诗4句

有关于春节的100首古诗

除夜 【唐】白居易 病眼少眠非守岁,老心多感又临春。 火销灯尽天明后,便是平头六十人。 除夜 【唐】曹松 残腊即又尽,东风应渐闻。 一宵犹几许,两岁欲平分。 燎暗倾时斗,春通绽处芬。 明朝遥捧酒,先合祝尧君。 岁除夜 【唐】罗隐 官历行将尽,村醪强自倾。 厌寒思暖律,畏老惜残更。 岁月已如此,寇戎犹未平。 儿童不谙事,歌吹待天明。

除夜 【唐】尚颜 九冬三十夜,寒与暖分开。 坐到四更后,身添一岁来。 鱼灯延腊火,兽炭化春灰。 青帝今应老,迎新见几回。 元 日 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元日(玉楼春) 毛滂 一年滴尽莲花漏,碧井屠苏沈冻酒。 晓寒料峭尚欺人,春态苗条先到柳。 佳人重劝千长寿,柏叶椒花芬翠袖。

醉乡深处少相知,只与东君偏故旧。 拜年 文征明 不求见面惟通谒,名纸朝来满敝庐。 我亦随人投数纸,世情嫌简不嫌虚。 田家元日 (唐)孟浩然 昨夜斗回北,今朝岁起东; 我年已强壮,无禄尚忧农。 桑野就耕父,荷锄随牧童; 田家占气候,共说此年丰。 岁除夜会乐城张少府宅 (唐)孟浩然 畴昔通家好,相知无间然。 续明催画烛,守岁接长筵。

旧曲梅花唱,新正柏酒传。 客行随处乐,不见度年年。 春节看花市〔林伯渠〕 迈街相约看花市,却倚骑楼似画廊。 束立盆栽成队列,草株木本斗芬芳。 通宵灯火人如织,一派歌声喜欲狂。 正是今年风景美,千红万紫报春光。 元旦口占用柳亚子怀人韵〔董必武〕 共庆新年笑语哗,红岩士女赠梅花。 举杯互敬屠苏酒,散席分尝胜利茶。

只有精忠能报国,更无乐土可为家。 陪都歌舞迎佳节,遥视延安景物华。 新年有感 〔钱来苏〕 金瓯何事告凋残,此责当涂敢自宽。 遥望中原烽火急,狂流一柱在延安。 满地疮痍不忍看,三边耕织有余欢。 勤劳无逸能兴国,士马腾欢敌胆寒。 甲午元旦〔孔尚任〕 萧疏白发不盈颠,守岁围炉竟废眠。 剪烛催干消夜酒,倾囊分遍买春钱。

听烧爆竹童心在,看换桃符老兴偏。 鼓角梅花添一部,五更欢笑拜新年。 元 日 [北宋.王安石〕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注释]


1. 元日:农历正月初一。
2. 一岁除:一年过去了。
3. 屠苏:屠苏酒。古时候的风俗,每年除夕家家用屠苏草泡酒,吊在井里,元旦取出来,全家老小朝东喝屠苏酒。

全句说,春风把暖气吹进了屠苏酒(意思是 说,喝了屠苏酒,暖洋洋地感觉到春天已经来了)。


4. 曈曈:光辉灿烂。全句说,初升的太阳照遍了千家万户。
5. 总把新桃换旧符:总拿新门神换掉了旧门神。桃符是用桃木做成的,古时候逢到新年,家家户户都用两块桃木板子,画上两个神像,挂在大门上,说是可以驱除魔鬼。

古今文人描写春节的诗词童谣春联有哪些

、《田家元日》(唐)孟浩然 昨夜斗回北,今朝岁起东; 我年已强壮,无禄尚忧农。 桑野就耕父,荷锄随牧童; 田家占气候,共说此年丰。


2、《卖痴呆词》(唐)范成大 除夕更阑人不睡,厌禳钝滞迫新岁; 小儿呼叫走长街,云有痴呆召人卖。
3、《除夜》(唐)来鹄 事关休戚已成空,万里相思一夜中。 愁到晓鸡声绝后,又将憔悴见春风。


4、《元日》(宋)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5、《元日 玉楼春》(宋)毛滂 一年滴尽莲花漏,碧井屠苏沉冻酒。 晓寒料峭尚欺人,春态苗条先到柳。 佳人重劝千长寿,柏叶椒花芬翠袖。 醉乡深处少相知,只与东君偏故旧。
6、《除夜》(南宋)文天祥 乾坤空落落,岁月去堂堂; 末路惊风雨,穷边饱雪霜。

命随年欲尽,身与世俱忘; 无复屠苏梦,挑灯夜未央。


7、《拜年》(明)文征明 不求见面惟通谒,名纸朝来满敝庐。 我亦随人投数纸,世情嫌简不嫌虚。
8、《已酉新正》(明)叶颙 天地风霜尽,乾坤气象和; 历添新岁月,春满旧山河。 梅柳芳容徲,松篁老态多; 屠苏成醉饮,欢笑白云窝。
9、《癸已除夕偶成》(清)黄景仁 千家笑语漏迟迟,忧患潜从物外知, 悄立市桥人不识,一星如月看多时。


10、《凤城新年辞》(清)查慎行 巧裁幡胜试新罗,画彩描金作闹蛾; 从此剪刀闲一月,闺中针线岁前多。...

关于春节的古诗有哪些


1.元日(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 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 总把新桃换旧符。
2.元日(玉楼春)(毛滂) 一年滴尽莲花漏,碧井屠苏沉冻酒。 晓寒料峭尚欺人,春态苗条先到柳。 佳人重劝千长寿,柏叶椒花芬翠袖。 醉乡深处少相知,只与东君偏故旧。
3.甲午元旦(孔尚任) 萧疏白发不盈颠,守岁围炉竟废眠。 剪烛催干消夜酒,倾囊分遍买春钱。

听烧爆竹童心在,看换桃符老兴偏。 鼓角梅花添一部,五更欢笑拜新年。


4.次北固山下(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5.人日思归(薛道衡) 入春才七日,离家已二年。 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 拓展: 元日 宋·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 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瞳瞳日, 总把新桃换旧符。 [作者简介] 王安石(1021-1086),北宋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字介甫,晚号半山。抚州临川(今属江西)人。 仁宗庆历进士。嘉佑三年(1058)上万言书,提出变法主张,要求改变“积贫 积弱”的局面,推行富国强兵的政策,抑制官僚地主的兼并,强化统治力量,以防 止大规模的农民起义,巩固地主阶级的统治。

神宗熙宁二年(1069)任参知 政事。次年任宰相,依靠神宗实行变法。并支持五 取西河等州,改善对西夏作战 的形势。因保守派反对,新法遭到阻碍。熙宁七年辞退。次年再相;九年再辞,还 居江宁(今江苏南京),封舒国公,改封荆,世称荆公。卒谥文。 他强调“权时之变”,反对因循保守,是中国十一世纪的改革家。他主张“绝 求正所以经世务”,设置专局,使子 与门人纂修各经新义,以为诵习的定本。

《 诗》、《书》、《周官》三经新义最为重要,《周官新义》尤能阐发新政理论。 他的诗文颇有揭露时弊、反映社会矛盾之作,体现了他的政治主张和抱负。散 文雄健峭拔,旧时被列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歌遒劲清新。词虽不多而风格高 峻,《桂枝画·金陵怀古》颇有名。所著《字说》、《钟山目录》等,多已散佚。 今存《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三经新义》中的《周官新义》残卷、《老 子注》若干篇。

[注释] 元日:农历正月初一,即现在的春节。 爆竹:鞭炮。山家以除夕烧竹,竹爆裂之声令山魈畏惧而远避。 一岁除:一年过去了。 屠苏:屠苏酒。古时候的风俗,每年除夕家家用屠苏草泡酒,吊在井里,元旦取出来,全家老小朝东喝屠苏酒。全句说,春风把暖气吹进了屠苏酒(意思是说,喝了屠苏酒,暖洋洋地感觉到春天已经来了)。

曈曈:光辉灿烂。全句说,初升的太阳照遍了千家万户。 桃符:画着门神或题着门神名字的桃木板,后来演变成春联。 总把新桃换旧符:总拿新门神换掉了旧门神。桃符是用桃木做成的,古时候逢到新年,家家户户都用两块桃木板子,画上两个神像,挂在大门上,说是可以驱除魔鬼。 [译诗、诗意]


(一) 爆竹声中送走了旧的一年,春风已把温暖送进了屠苏酒碗。

初升的太阳照耀着千门万户,家家都用新的桃符把旧的桃符更换。


(二) 在噼噼啪啪的爆竹声中,送走了旧年迎来了新年。人们饮美味的屠苏酒时,又有和暖的春风铺面而来,好不惬意!天刚亮时,家家户户都取下了旧桃符,换上新桃符,迎接新春。 [赏析] 这首诗描写新年元日热闹、欢乐和万象更新的动人景象,抒发了作者革新政治的思想感情。

首句“爆竹声中一岁除”,在阵阵鞭炮声中送走旧岁,迎来新年。起句紧扣题目,渲染春节热闹欢乐的气氛。次句“春风送暖入屠苏”,描写人们迎着和煦的春风,开怀畅饮屠苏酒。第三句“千门万户曈曈日”,写旭日的光辉普照千家万户。用“曈曈”表现日出时光辉灿烂的景象,象征无限光明美好的前景。结句“总把新桃换旧符”,既是写当时的民间习俗,又寓含除旧布新的意思。

“桃符”是一种绘有神像、挂在门上避邪的桃木板。每年元旦取下旧桃符,换上新桃符。“新桃换旧符”与首句爆竹送旧岁紧密呼应,形象地表现了万象更新的景象。 王安石既是政治家,又是诗人。他的不少描景绘物诗都寓有强烈的政治内容。本诗就是通过新年元旦新气象的描写,抒写自己执政变法,除旧布新,强国富民的抱负和乐观自信的情绪。

全诗文笔轻快,色调明朗,眼前景与心中情水乳交融,确是一首融情入景,寓意深刻的好诗。 [春节习俗] 春节,是中国农历的岁首,也是中国民间最隆重、最热闹的一个古老传统节日,中国民间过春节的习惯,大抵是从原始社会时代的“腊祭”演变而来的。我国古代人民经过一年辛勤劳动,在岁尾年初之际,便用他们的农猎收获物来祭祀众神和祖先,以感谢大自然的赐予。

春节又叫“过年”,俗称“年”,“年”是一种为人们带来坏运气的想象中的动物。“年”一来,树木凋蔽,百草不生;“年”一“过”,万物生长,鲜花遍地。到了农历腊月三十日,时针移过半夜十二点的时候,春节便来到了。按照我国农历,俗称年初一,传统的庆祝活动则从除夕一直持续到正月十五元宵节。正月初一前有祭祖、扫除污秽。

三十日要贴门神、对联、吃饺子、放鞭炮,除夕“守岁”等仪式;正月初一晚辈向长辈拜年,然后到亲友...

与春节有关的古诗词5首

田家元日 (唐)孟浩然 昨夜斗回北,今朝岁起东; 我年已强壮,无禄尚忧农。 桑野就耕父,荷锄随牧童; 田家占气候,共说此年丰。 《卖痴呆词》 (唐)范成大 除夕更阑人不睡,厌禳钝滞迫新岁; 小儿呼叫走长街,云有痴呆召人卖。 《除夜》 (唐)来鹄 事关休戚已成空,万里相思一夜中。 愁到晓鸡声绝后,又将憔悴见春风。

元日 (宋)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元日 玉楼春 (宋)毛滂 一年滴尽莲花漏,碧井屠苏沉冻酒。 晓寒料峭尚欺人,春态苗条先到柳。 佳人重劝千长寿,柏叶椒花芬翠袖。 醉乡深处少相知,祇与东君偏故旧。 除夜 (南宋)文天祥 乾坤空落落,岁月去堂堂; 末路惊风雨,穷边饱雪霜。

命随年欲尽,身与世俱忘; 无复屠苏梦,挑灯夜未央。 拜年 (明)文征明 不求见面惟通谒,名纸朝来满敝庐。 我亦随人投数纸,世情嫌简不嫌虚。 已酉新正 (明)叶颙 天地风霜尽,乾坤气象和; 历添新岁月,春满旧山河。 梅柳芳容徲,松篁老态多; 屠苏成醉饮,欢笑白云窝。 癸已除夕偶成 (清)黄景仁 千家笑语漏迟迟,忧患潜从物外知, 悄立市桥人不识,一星如月看多时。

凤城新年辞 (清)查慎行 巧裁幡胜试新罗,画彩描金作闹蛾; 从此剪刀闲一月,闺中针线岁前多。 甲午元旦 (清)孔尚任 萧疏白发不盈颠,守岁围炉竟废眠。 剪烛催干消夜酒,倾囊分遍买春钱。 听烧爆竹童心在,看换桃符老兴偏。 鼓角梅花添一部,五更欢笑拜新年。 元旦口占用柳亚子怀人韵 董必武 共庆新年笑语哗,红岩士女赠梅花; 举杯互敬屠苏酒,散席分尝胜利茶。

只有精忠能报国,更无乐土可为家; 陪都歌舞迎佳节,遥视延安景物华。 春节看花市 林伯渠 迈街相约看花市,却倚骑楼似画廊; 束立盆栽成列队,草株木本斗芬芳。 通宵灯火人如织,一派歌声喜欲狂, 正是今年风景美,千红万紫报春光。...

描写中国传统节日的诗句

--元宵节 农历正月十五夜,是我国民间传统的元宵节,又称上元节,灯节。正月十五闹元宵,将从除夕开始延续的庆祝活动推向又一个高潮。元宵之夜,大街小巷张灯结彩,人们赏灯,猜灯谜,吃元宵,成为世代相沿的习俗。 元宵节赏灯的习俗始于汉朝。隋唐时发展成的灯市。到宋元时期,京都灯市常常绵延数十里。灯会的时间,汉朝只限于正月十五一夜,唐玄宗延长到三夜,到明朝规定从正月初八一直持续到正月十七。

唐朝灯会中出现了杂耍技艺,宋代开始有灯谜。明朝有增加了戏曲表演。灯市所用的彩灯,也演绎出“橘灯”、“绢灯”、“五彩羊皮灯”、“无骨麦秸灯”、“走马灯”、“孔明灯”等等。始于南宋的灯谜,生动活泼,饶有风趣。经过历代发展创造,至今仍在使用的谜格有粉底格、秋千格、卷帘格、白头格、徐妃格、求凤格等一百余种,大多有限定的格式和奇巧的要求,巧立名目,妙意横生 元宵节吃元宵的习俗始于宋朝。

意在祝福全家团圆和睦,在新的一年中康乐幸福。元宵分实心和带馅两种。有香辣甜酸咸五味。可以煮、炒、油炸或蒸制。桂花酒酿元宵、以肉馅、豆沙、芝麻、桂花、果仁制成的五味元宵以及用葱、芥、蒜、韭、姜制成的象征勤劳、长久、向上的五辛元宵都各有特色。 清明节 清明祭扫坟茔是和丧葬礼俗有关的节俗。据载,古代“墓而不坟”,就是说只打墓坑,不筑坟丘,所以祭扫就不见于载籍。

后来墓而且坟,祭扫之俗便有了依托。秦汉时代,墓祭已成为不可或缺的礼俗活动。 《汉书.严延年传》载,严氏即使离京千里也要在清明“还归东海扫墓地”。就中国人祖先崇拜和亲族意识的发达、强固来看,严延年的举动是合情合理的。因此后世把上古没有纳入规范的墓祭也归入五礼之中:“士庶之家,宜许上墓,编入五礼,永为常式。

”得到官方的肯定,墓祭之风必然大盛。 重阳节 农历九月初九,两阳相重,故叫“重阳”,重阳节又是“老人节”。老人们在这一天或赏菊以陶冶情操,或登高以锻炼体魄,给桑榆晚景增添了无限乐趣。 重阳这一天,人们赏玩菊花,佩带茱萸,携酒登山,畅游欢饮。九月重阳,天高云淡,金风送爽,正是登高远眺的好季节,因此,登高便成了重阳节的重要习俗。

住在江南平原的百姓苦于无山可登,无高可攀,就防止米粉糕点,再在糕面上插上一面彩色小三角旗,借以示登高(糕)僻灾之意。 重阳节还有插茱萸,饮菊花酒,吃重阳糕等风俗。茱萸,也叫越椒,是一种重要植物,气味辛烈,可以防止恶浊重阳花糕是用粳米制成的一种节令美食。 重阳节习俗 重阳节秋高气爽,登高一望,草木山川,尽收眼底。

这实际上是一种野游,为我国人民传统的体育活动。 赏菊。菊花,又叫黄花,属菊科,品种繁多。重阳时节,正值菊花怒放,饮菊花酒。《艺文类聚》引《续晋阳秋》说:“世人每至(九月)九日,登山饮菊花酒。”据说古时菊花酒,是头年重阳节时专为第二年重阳节酿的。九月九日这天,采下初开的菊花和一点青翠的枝叶,掺和在准备酿酒的粮食中,然后一齐用来酿酒,放至第二年九月九日饮用。

传说喝了这种酒,可以延年益寿。从医学角度看,菊花酒可以明目、治头昏、降血压,有减肥、轻身、补肝气、安肠胃、利血之妙。 插茱萸。茱萸,又名“越椒”或“艾子”,是一种常绿小乔木, 吃重阳糕。重阳糕,又叫“菊糕”、“花糕”,即古时的“蓬饵”。因“糕”与茱萸.“高”谐音,重阳佳节,不能登高而吃点糕,也可聊以自慰。

据说封建时代,皇帝在重阳日还以花糕赐宴群臣。骑射活动。 端午节 农历五月初五为端午节,又称端阳节、午日节、五月节、艾节、端


五、重午、午日、夏节。虽然名称不同,但各地人民过节的习俗是相同的。端午节是我国二千多年的旧习俗,每到这一天,家家户户都悬钟馗像,挂艾叶菖蒲,赛龙舟,吃粽子,饮雄黄酒,游百病,佩香囊,备牲醴。

端午节的第一个意义就是纪念历史上伟大的民族诗人屈原。屈原,名平,是战国时代的楚国人,生于楚威王五年夏历正月初七,或谓生于楚宣王二十七年,卒于楚襄王九年。 端午节的第二个意义是伍子胥的忌辰。伍子胥名员,楚国人,父兄均为楚王所杀,后来子胥弃暗投明,奔向吴国,助吴伐楚,五战而入楚都郢城。当时楚平王已死,子胥掘墓鞭尸三百,以报杀父兄之仇。

吴王阖庐死后,其子夫差继位,吴军士气高昂,百战百胜,越国大败,越王勾践请和,夫差许之。子胥建议,应彻底消灭越国,夫差不听,吴国大宰,受越国贿赂,谗言陷害子胥,夫差信之,赐子胥宝剑,子胥以此死。子胥本为忠良,视死如归,在死前对邻舍人说:"我死后,将我眼睛挖出悬挂在吴京之东门上,以看越国军队入城灭吴。"便自刎而死,夫差闻言大怒,令取子胥之尸体装在皮革里于五月五日投入大江,因此相传端午节亦为纪念伍子胥之日。

端午节第三个意义是为纪念东汉孝女曹娥救父投江而死。曹娥是东汉上虞人,父亲溺于江中,数日不见尸体,当时孝女曹娥年仅十四岁,昼夜沿江号哭。过了十七天,在五月五日也投江,五日后抱出父尸。就此传为神话,继而相传至县府知事,令度尚为之立碑,让他的弟子邯郸淳作诔辞颂扬。...

求含"四"的七字古诗或词,谢谢

含"四"的七字古诗或词有:


1、王维 《辋川集·临湖亭》当轩对尊酒,四面芙蓉开。
2、李约 《过华清宫》君王游乐万机轻,一曲霓裳四海兵。
3、李峤 《中秋月二首》圆魄上寒空,皆言四海同。
4、杜甫 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
5、姚合 《八月十五夜看月》九霄微有露,四海静无风。
6、白居易 《杂曲歌辞·浪淘沙》白浪茫茫与海连,平沙浩浩四无边。


7、杜甫 《前出塞九首》雄剑四五动,彼军为我奔。
8、杜甫 《百忧集行(王筠诗百忧俱集断人肠)》入门依旧四壁空,老妻睹我颜色同。
9、齐己 《中秋月》东楼莫碍渐高势,四海待看当午时。
10、杜甫 《房兵曹胡马诗》竹批双耳峻,风入四蹄轻。
11、吕岩 《牧童(一作令牧童答钟弱翁)》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
12、刘方平 《梅花落》新岁芳梅树,繁花四面同。


13、戎昱 《移家别湖上亭》黄莺久住浑相识,欲别频啼四五声。
14、温庭筠 《春江花月夜词》四方倾动烟尘起,犹在浓香梦魂里。
15、李洞 《中秋月》四十五秋宵,月分千里毫。
16、杜甫 《绝句四首》欲作鱼梁云复湍,因惊四月雨声寒。
17、白居易 《江楼夕望招客》灯火万家城四畔,星河一道水中央。
18、白居易 《燕诗示刘叟》衔泥两椽间,一巢生四儿。

四儿日夜长,索食声孜孜。


19、卢仝 《月蚀诗》走天汲汲劳四体,与天作眼行光明。
20、杜牧 《江南春绝句》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21、李白 《扶风豪士歌》我亦东奔向吴国,浮云四塞道路赊。
22、杜甫 《杜位宅守岁》四十明朝过,飞腾暮景斜。
23、齐己 《中秋十五夜寄人》四海鱼龙精魄冷,五山鸾鹤骨毛寒。
24、刘复 《送王伦(一作汪伦)》四方各有志,岂得常顾群。


25、岑参 《至大梁却寄匡城主人》四郊阴气闭,万里无晶光。
26、郑准 《江南清明》吴山楚驿四年中,一见清明一改容。
27、廖凝 《中秋月》孤光含列宿,四面绝纤云。
28、杜牧 《池州送孟迟先辈》商山四皓祠,心与樗蒲说。
29、韩愈 《八月十五夜赠张功曹》纤云四卷天无河,清风吹空月舒波。
30、元凛 《中秋夜不见月》四野雾凝空寂寞,九霄云锁绝光辉。


31、李世民 《咏风》劳歌大风曲,威加四海清。
32、李白 《相和歌辞·蜀道难》尔来四万八千岁,乃与秦塞通人烟。
33、杜甫 《横吹曲辞·前出塞九首》雄剑四五动,彼军为我奔。
34、孙光宪 《浣溪沙》风撼芳菲满院香,四帘慵卷日初长,鬓云垂枕响微锽。
35、李白 《相和歌辞·猛虎行》三吴邦伯多顾盼,四海雄侠皆相推。
36、杜荀鹤 《湘中秋日呈所知》四海无寸土,一生惟苦吟。


37、李涉 《中秋夜君山台望月》大堤花里锦江前,诗酒同游四十年。
38、唐彦谦 《中秋夜玩月》只留皎月当层汉,并送浮云出四维。
39、李商隐 《马嵬二首》如何四纪为天子,不及卢家有莫愁。
40、贾岛 《暮过山村》数里闻寒水,山家少四邻。
41、罗衮 《清明登奉先城楼》四海清平耆旧见,五陵寒食小臣悲。
42、郑辕 《清明日赐百僚新火 瑞彩来双阙,神光焕四邻。


43、朱庆馀 《中秋月》一宵当皎洁,四海尽澄清。
44、韩偓 《三月》四时最好是三月,一去不回唯少年。
45、王良会 《和武相公中秋夜西蜀锦楼望月得清字》共赏千年圣,长歌四海清。
46、郎士元 《柏林寺南望》青山霁后云犹在,画出东南四五峰。
47、李白 《相和歌辞·胡无人行》但歌大风云飞扬,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48、崔备 《和武相公中秋锦楼玩月(得前字、秋字二篇)》四时皆有月,一夜独当秋。


49、李益 《杂曲歌辞·汉宫少年行》欲求四老张丞相,南山如天不可上。
50、吕岩 《忆江南 八卦九宫看掌上,五行四象在人身。
51、李商隐 《无题四首》溧阳公主年十四,清明暖后同墙看。
52、李商隐 《日射》回廊四合掩寂寞,碧鹦鹉对红蔷薇。
53、严维 《九日登高》四子醉时争讲德,笑论黄霸屈为邦。
54、吕岩 《鄂渚悟道歌》无晓无夜无年月,无寒无暑无四时。


55、白居易 《琴曲歌辞·昭君怨》明妃风貌最娉婷,合在椒房应四星。
56、元稹 《松鹤》台下三四松,低昂势前却。
57、杜牧 《杜秋娘诗》四朝三十载,似梦复疑非。
58、钱起 《冬夜题旅馆》四海尽穷途,一枝无宿处。
59、王维 《奉和圣制重阳节宰臣及群官上寿应制》四海方无事,三秋大有年。
60、元稹 《舞曲歌辞·冬白纻歌》吴宫夜长宫漏款,帘幕四垂灯焰暖。


61、李适 《重阳日即事》令节晓澄霁,四郊烟霭空。
62、白居易 《大林寺桃花》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63、钱起 《九日宴浙江西亭》四子醉时争讲习,笑论黄霸旧为邦。
64、白居易 《杂曲歌辞·何满子》一曲四词歌八叠,从头便是断肠声。
65、李白 《九日登山》扬袂挥四座,酩酊安所知。
66、独孤及 《徐侍郎五云溪新庭重阳宴集作》骋望傲千古,当歌遗四愁。


67、韩愈 《琴曲歌辞·猗兰操》我行四方,以日以年。
68、李世民 《元日》恭己临四极,垂衣驭八荒。
69、韩愈 《琴曲歌辞·履霜操》四无人声,谁与儿语。
70、李白 《相和歌辞·上留田》悲风四边来,肠断白杨声。
71、王维 《与胡居士皆病寄此诗兼示学人二首》四达竟何遣,万殊安可尘。
72、贯休 《杞梁妻》秦之无道兮四海枯,筑长城兮遮北胡。


73、孟郊 《杏殇(杏殇,...

搜集有关中秋、端午、重阳、春节、元宵节等传统节日的诗词、对联、...

中秋节灯谜: 清风拂面中秋夜 (猜:四字常用语一) 谜底: 发扬光大 【气象词语谜】 中秋月夜座谈会 (猜:气象用语一) 谜底: 明晚多云 【电脑词语谜】 中秋月饼 (猜:电脑名词一) 谜底: 节点 诗文谜】 时逢中秋产于沪 (猜:五言唐诗句一) 谜底: 海上生明月 诗文谜】 中秋过后又重阳 (猜:郑板桥诗句一) 谜底: 一节复一节 【诗文谜】 中秋国庆紧相连 (猜:郑板桥诗句一) 谜底: 一节复一节 【诗文谜】 中秋望月 (猜:《红楼梦》诗句一) 谜底: 时逢三五便团圆 中秋节诗词: 离别一何久,七度过中秋。

苏辙(宋代) - 《水调歌头·徐州中秋》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王建(唐代) - 《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 西北望乡何处是,东南见月几回圆。 白居易(唐代) - 《八月十五日夜湓亭望月》 中秋谁与共孤光。把盏凄然北望。 苏轼(宋代) - 《西江月·世事一场大梦》 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李商隐(唐代) - 《嫦娥》 中秋节对联: 天上一轮满 人间万里明 清光同普照 秋色正平分 天开清旷域 人在大明宫 两仪皆皎洁 四海倍澄明 海上生明月 天涯共素风 冰壶明雪魄 银汉漾金波 人逢大治无穷乐 月到中秋分外明 海上蟾生情共寄 天边鸟倦念当归 几处笙歌邀月老 万家糕饼乐中秋 海畔骊龙珠复得 天心玉兔镜初磨 三五良宵开玉宇 大千世界拱冰轮 皓月丹霞明上下 狂歌劲舞乐团圆 占得清秋一半好 趁将明月十分圆 霓裳舞劲通明殿 玉女歌酣不夜城 笙歌声里千家月 饵饼香中百岁心 人影欢移花树下 蟾光高挂玉楼头 叶落疏桐秋正丰 花开丛桂夜来香 百年眷念波千叠 一片冰心月九垓 月下有楼皆博饼 天涯无客不思家 心随皓月同升起 血与沧波共漫流 最是蟾精无贵贱 平分秋色到蓬瀛 三五良宵秋澄银汉 大千世界光满玉轮 桂花开际香云成海 月轮高处玉窟为宫 银汉无尘水天一色 金商应律风月双清 月兔霜娥上方拱照 琼楼玉宇到处沾光 端午节灯谜: 1)人到三十山压顶,转身横竖受制约。

(打一节日) 答:端午。


(2)一下去了八十八,剩下小二遭火灾。(打一节日食品) 答:粽子。
(3)寨前垄上押宝去东航。(打一节日习俗) 答:赛龙舟。
(4)秋分后,春分前上下一起用水泡。(打一节日饰物) 答:香囊。
(5)公事未办成,看似落汤鸡。(打一节日习俗用品) 答:喝雄黄酒。
(6)重阳戴草帽,水边草上会诗圣。

(打一节日习俗用品) 答:菖蒲。


(7)是等重午那天结对风中去苏南。(打一节日习俗用品) 答:艾草。
(8)潮退见日出,转眼至黄昏。(打一节日地名) 答:汩罗江。
(9)小时能吃味道鲜,老时能用有人砍,虽说不是刚和铁,浑身骨节压不弯。(打一物) 答:竹子。
(10)身穿着蓑衣,肉儿香又甜,要脱去那蓑衣,就会手儿黏。

(打一节日食品) 答:粽子。 端午节诗词: 石溪久住思端午,馆驿楼前看发机。 卢肇(唐代) - 《竞渡诗 / 及第后江宁观竞渡寄袁州剌史成应元》 小雨湿黄昏。重午佳辰独掩门。 李之仪(宋代) - 《南乡子·端午》 国亡身殒今何有,只留离骚在世间。 张耒(宋代) - 《和端午》 独写菖蒲竹叶杯,蓬城芳草踏初回。 汤显祖(明代) - 《午日处州禁竞渡》 彩线轻缠红玉臂,小符斜挂绿云鬟。

佳人相见一千年。 苏轼(宋代) - 《浣溪沙·端午》 端午节对联:


1、千载招魂悲楚仕 万人抚卷叹离骚
2、去秽除邪,千户门前悬虎艾 尊贤吊古,万人江岸喝龙舟
3、汨罗沉没一流恨 湘楚长怀千古羞
4、难得钟情 两遭流放离骚赋 惟怀义胆 一佐报国厄运横
5、义报祖国 放逐难泯诗人志 魂牵桑梓 情爱唯倾荆楚山
6、包粽子,举国欢宴聚亲友, 赛龙舟,把酒吟诗慰圣贤
7、我为他哭屈落水 他为我辈壮升天
8、不畏汨罗河水深 甘冒东海浪涛激
9、时逢端午思屈子 每见龙舟想汨罗
10、应悬虎艾赛龙舟吃粽子 莫赋闲诗撒怨气叹屈公 重阳节灯谜:九九重阳日,蜻蜓点点心 果实名 苹果
2、“不妨风雨到重阳” 四字常言 有点过节
3、秋到重阳人重聚 商品 香烟
4、“待到重阳日” 古代科举名词 探花及第
5、“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 四字礼貌用语 后会有期


6、九月九,酿新酒 历法用语二 重阳,立春
7、“大臣闻而荐之,天子以为谏议大夫” 四字民俗 重阳登高
8、重阳节前,门口邂逅 植物 芦荟
9、“重阳泪落如珠” 2字劝慰词 节哀
10、重阳时节与君逢 香港导演 王晶
11、外出转眼重阳到 蔬菜名 萝卜
12、重阳节登山,儿童节游泳 六字口语 上有老下有小 提示:往下拉可看到重阳节灯谜的答案~ 重阳节灯谜答案:
1、苹果
2、有点过节
3、香烟
4、探花及第
5、后会有期
6、重阳,立春
7、重阳登高
8、芦荟
9、节哀
10、王晶
11、萝卜
12、上有老下有小 重阳节诗词:九月九日望乡台,他席他乡送客杯。

王勃(唐代) - 《蜀中九日 / 九日登高》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李清照(宋代) - 《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 佳节久从愁里过,壮心偶傍醉中来。 苏洵(宋代) - 《九日和韩魏公》 人老去西风白发,蝶愁来明日黄花。 张可久(元代) - 《折桂令·九日》 天与秋光,转转情伤,探金英知近重阳。 李清照(宋代) - 《行香子·天与秋光》 重阳节对联:


1. 拈菊欣忆旧; 抚幼励承先。


2. 观菊来瑞鹤; 绕...

关于新年的古诗句


1.元 日 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 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 总把新桃换旧符。 翻译: 在噼噼啪啪的爆竹声中,送走了旧年迎来了新年。春风把暖洋洋的暖气送入屠苏酒,天刚亮时,家家户户都取下了旧桃符,换上新桃符,迎接新春。
2.同张将蓟门观灯 唐 孟浩然 异俗非乡俗,新年改故年。 蓟门看火树,疑是烛龙燃。 翻译: 在外地的风俗跟家乡的风俗是不一样的,新年与旧年也不同。

在蓟门看烟火,怀疑是烛龙起来了。


3.庾楼新岁 唐 白居易 岁时销旅貌,风景触乡愁。 牢落江湖意,新年上庾楼。 翻译: 年岁销蚀着旅人的容貌(也就是说在外漂泊的人易老),眼前的景象出动了我的乡愁,身在江湖尽是失意不得志,新年的时候上庾楼。
4.元日 宋 辛弃疾 老病忘时节,空斋晓尚眠。 儿童唤翁起,今日是新年。 翻译: 生了很长时间的病都往了时节了,直到天快亮的时候才去睡觉,小孩子来叫我起床了,说今天是新年了。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