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说签名

带有“墨”字:

sundashan 坐标: 19152 目录:/dai/
带有“墨”字_


1、霜豪掷罢倚天寒,任作淋漓淡墨看。
2、万家墨面没蒿菜,敢有歌吟动地哀。
3、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
4、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5、墨制帘下出来,微臣眼看喜死。——《又赐宴自歌》崔日用
6、远朋驰翰墨,胜地写丹青。——《饯许州宋司马赴任》薛稷
7、亦有擅风骚,六联文墨曹。——《答权载之离合诗》许孟容


8、旧住红楼通内院,新承墨诏赐斋钱。——《赠道士宜师》张籍
9、纱帷昼暖墨花春,轻沤漂沫松麝薰。——《三月曲水宴得尊字》卢照邻
10、指如十挺墨,耳似两张匙。——《句》苏颋
11、我家洗砚池边树,朵朵花开淡墨痕。——《墨梅》王冕
12、李侯有句不肯吐,淡墨写出无声诗。
13、长短作新语,墨纸似鸦浓。
14、木落多诗藁,山枯见墨烟。


15、梦为远别啼难唤,书被催成墨未浓。

故人是什么意思

故人,指旧交,老朋友;古人;死者。语出《庄子·山木》:“夫子出於山,舍於故人之家。”拼音:gùrén解释:


1、旧交;老友。《庄子·山木》:“夫子出於山,舍於故人之家。”《史记·范雎蔡泽列传》:“公之所以得无死者,以绨袍恋恋,有故人之意,故释公。” 唐 王维 《送元二使安西》诗:“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 阳关 无故人。

” 老舍 《四世同堂》二二:“在往常,开学的日子正像家庭中的节日,大家可以会见一个暑天未见面的故人。”


2、古人;死者。 郭沫若 《洪波曲》第十一章二:“复员后 张季鸾 却成了故人了。”
3、对门生故吏的自称。《后汉书·杨震传》:“故所举 荆州 茂才 王密 为 昌邑 令,谒见,至夜怀金十斤以遗 震 。 震 曰:‘故人知君,君不知故人,何也?’”《资治通鉴·汉桓帝建和三年》:“此咎由故人畏惮强御。

” 胡三省 注:“ 汉 人於门生故吏之前,率自称故人。”


4、指前妻、前夫或旧日的情人。《玉台新咏·古诗》:“长跪问故夫,‘新人复何如?’‘新人虽言好,未若故人姝。’” 南朝 梁 刘孝绰 《古意》诗:“故居尤可念,故人安可忘。” 唐 李白 《怨情》诗:“新人如花虽可宠,故人似玉犹来重。” 清 缪艮 《沉秀英传》:“曩者 李顺娘 死,病危时,恋恋故人,至有魂觅情缘之语。

带有“墨”字_

有关故人的诗词

《送元二使安西》年代: 唐 作者: 王维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过故人庄》年代: 唐 作者: 孟浩然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浣溪沙》年代: 宋 作者: 欧阳修十载相逢酒一卮。故人才见便开眉。老来游旧更同谁。

浮世歌欢真易失,宦途离合信难期。尊前莫惜醉如泥。

《淡墨秋山》整首诗词的意思是什么?


1.【释文】淡墨秋山画远天,暮霞还照紫添烟。故人好在重携手,不到平山谩五年
2.【内容简介】《宋米芾淡墨秋山诗帖》以“观赏全面清晰、临摹精准便捷、装裱即是佳作”为宗旨,采用传统手工宣纸制作,最大限度地还原历代名帖的原貌。《宋米芾淡墨秋山诗帖》自作七绝一首,运笔如,笔力雄健,使转灵动,结字端妍,结态造势宽展肥美,精神饱满,无款印。

当为米芾中年书法之精品。此帖流传有绪,历代著录于《墨缘汇观》《石渠宝笈续编》,刻入《三希堂法帖》。【作者简介】米芾(1051-1107),北宋书画家。初名黻,字元章,号襄阳漫士、海岳外史等。世居太原(今属山西),迁襄阳(今属湖北),后定居润州(今江苏镇江)。徽宗召为书画学博士。曾官礼部员外郎,人称米南宫。因举止“癫狂”,人称米颠。

能诗文,擅书画,精鉴别。行、草书得力于王献之,用笔俊迈豪放,与蔡襄、苏轼、黄庭坚合称“宋四家”。

似是故人来出自哪首古代诗词呢?

古诗词中没有这句话,只有 "疑是故人来 " 和 "知是故人来 "之说《竹窗闻风寄苗发司空曙》 唐代 李益 微风惊暮坐,临牖思悠哉。 开门复动竹,疑是故人来。 时滴枝上露,稍沾阶下苔。 何当一入幌,为拂绿琴埃。 满庭芳 【宋】秦观 碧水惊秋,黄云凝暮,败叶零乱空阶。洞房人静,斜月照徘徊。又是重阳近也,几处处,砧杵声催。

西窗下,风摇翠竹,疑是故人来。伤怀。增怅望,新欢易失,往事难猜。问篱边黄菊,知为谁开。谩道愁须殢酒,酒未醒、愁已先回。凭阑久,金波渐转,白露点苍苔《孔雀东南飞》:新妇闻马声,知是故人来。...

形容故人的诗词

我们现代人所写的古诗词,经常出现“刘郎”一词。这种用典,究竟在古诗词中特指什么?众说不一。现特从网上收集相关资料,整理介绍如下,以便让读者更好地理解带有“刘郎”的诗词的含义。


一、刘禹锡诗中的“刘郎”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 ,汉族,唐朝彭城人,祖籍洛阳。自称是汉中山靖王后裔,曾任察御史,唐代中晚期著名诗人,有“诗豪”之称。

《再游玄都观》 百亩庭中半是苔,桃花净尽菜花开。 种桃道士归何处,前度刘郎今又来。 《玄都观桃花》 紫陌红尘拂面来, 无人不道看花回; 玄都观里桃千树, 尽是刘郎去后栽。 很明显,这里的两个“刘郎”均指诗人自己。结合历史,表现了诗人世事沧桑、人生落寞的感慨和对某些人事很为不屑的态度。 成语 :前度刘郎 解释——度:次,回。

上次离去的刘郎又回来了。现在泛指去了又回来的人。 《赠刘景擢第》 湘中才子是刘郎, 望在长沙住桂阳。 昨日鸿都新上第, 五陵年少让清光。 这首诗中的“刘郎”即指进士刘景。从诗中看得出,弟子及第,老先生是很兴奋的。 刘景——连州(现属广东)出的第一个进士,貌似刘禹锡的学生。桂阳,现在的湖南彬州桂阳县。


二、李贺诗中的“刘郎” 李贺(790—816),汉族,河南福昌人。

唐代著名诗人,字长吉。有鬼才、诗鬼之称,与李白、李商隐三人并称唐代“三李”。 《金铜仙人辞汉歌》 茂陵刘郎秋风客, 夜闻马嘶晓无迹。 画栏桂树悬秋香, 三十六宫土花碧。 魏官牵车指千里, 东关酸风射眸子。 衰兰送客咸阳道, 天若有情天亦老。 携盘独出月荒凉, 渭城已远波声小。 这首诗里的“刘郎”指的是汉武帝刘彻。

汉武帝当年炼丹求仙梦想长生不老。结果还是象秋风中的落叶一样,倏然离去,留下的不过是茂陵荒冢而已。


三、李商隐诗中的“刘郎” 李商隐(812—858),汉族,字义山,号玉溪生。荥阳人。晚唐著名诗人。他和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其诗构思新奇,风格浓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写得缠绵悱恻,久为后人传诵。

《无题》 来是空言去绝踪, 月斜楼上五更钟。 梦为远别啼难唤, 书被催成墨未浓。 蜡照半笼金翡翠, 麝薰微度绣芙蓉。 刘郎已恨蓬山远, 更隔蓬山一万重。 这首诗里的“刘郎”可以解释为两个说法:一个说法是指刘晨重入天台寻仙侣不遇的故事;一个说法是指汉武帝刘彻派使者寻海上仙方而使者未归的故事。一般更倾向于后者。 前一说的典故:东汉永平5年(公元62年),剡(shan)人刘晨、阮肇到天姥山采药。

遇两位仙女,十分漂亮。留半年。求归,抵家子孙已七世(即晋太元八年388年)。后刘、阮只得返回采药处寻仙妻,结果是怎么也找不到了。就在那溪边踱来又踱去,徘徊不定。后来这里就有了惆怅溪、溪上的惆怅桥的说法。后一说的典故:汉武帝刘彻晚年为求长生不老,派使者寻访海上仙方而使者多年未归。 还有两首诗是咏唱前一种传说中的“刘郎”的: ⑴《酬白乐天杏花园》 唐 元稹(779年—831年) 刘郎不用闲惆怅,且作花间共醉人。

算得贞元旧朝士,几人同见太和春。 ⑵《仙子洞中有怀刘阮》 唐 曹唐 不将清瑟理霓裳, 尘梦那知鹤梦长。 洞里有天春寂寂, 人间无路月茫茫。 玉沙瑶草连溪碧, 流水桃花满涧香。 晓露风灯零落尽, 此生无处访刘郎。


四、周邦彦词中的“刘郎”周邦彦(1056年—1121年),北宋末期著名的词人,字美成,号清真居士,汉族,钱塘(今杭州)人。

《瑞龙吟》 章台路。还见褪粉梅梢,试花桃树。 愔愔坊陌人家,定巢燕子,归来旧处。黯凝伫。因念个人痴小,乍窥门户。 侵晨浅约宫黄,障风映袖,盈盈笑语。前度刘郎重到,访邻寻里,同时歌舞。 唯有旧家秋娘,声价如故。 吟笺赋笔,犹记燕台句。知谁伴、名园露饮,东城闲步。事与孤鸿去。探春尽是,伤离意绪。官柳低金缕。归骑晚、纤纤池塘飞雨。

断肠院落,一帘风絮。 这里的“刘郎”应该指的是情郎。作者用刘禹锡的“前度刘郎”一句,应该理解为引典自比。 这首词是作者的代表作,也一向被认为是周词的压轴之作。绍圣四年(公元1097年)春,周邦彦回到京师,旧地重游,追怀往事,思念并寻找当年恋过的一个歌妓,由此引发了无限的感触。这首词融抒情、写景、怀人、叙事为一体,层层脱换,回环婉转,妙笔迭出。

全词分三叠,首叠“章台路”写今日,次叠“黯凝伫”写昔日,三叠“前度刘郎重到”写今昔。结构清晰,层层递进,丝丝入扣。“断肠院落,一帘风絮”二句为临别最后一瞥,永远难忘那伤心之地,拂不尽的柳絮般的缭乱离愁。全词景起景收,中间今昔交错,虚实相映。在今昔对比中发现现实的失落与空虚,令人无限感伤。还有一首词是写这种“刘郎”的:《苏幕遮》 作者:无名氏 (宋) 陇云沈,新月小。

杨柳梢头,能有春多少。试著罗裳寒尚峭。帘卷青楼,占得东风早。 翠屏深,香篆袅。流水落花,不管刘郎到。三叠阳关声渐杳。断雨残云,只怕巫山晓。 很明显,这里的“刘郎”也应当情郎解。


五、辛弃疾词中的“刘郎” 辛弃疾(11
40.5—120
7.10),南宋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中年名所居曰:稼轩,因此乃自号“稼轩居士”。汉族,历...

形容遇见故人的心情诗词有哪些?


1、宋·赵彦端《点绛唇·途中逢管倅》憔悴天涯,故人相遇情如故。别离何遽,忍唱阳关句!我是行人,更送行人去。愁无据。寒蝉鸣处,回首斜阳暮。
2、唐·杜甫《江南逢李龟年》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3、唐·孟浩然《过故人庄》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4、唐·王勃《寒夜怀友杂体二首》北山烟雾始茫茫,南津霜月正苍苍。秋深客思纷无已,复值征鸿中夜起。复合重楼向浦开,秋风明月度江来。故人故情怀故宴,相望相思不相见。
5、唐·李益《喜见外弟又言别》十年离乱后,长大一相逢。问姓惊初见,称名忆旧容。别来沧海事,语罢暮天钟。明日巴陵道,秋山又几重。

闲章是什么意思?

专门从事篆刻与书画的艺术家,一般都有许多印章。这许多印章,除姓名、字号用章外,其余印章,在印学上都统称为“闲章”。 闲章由秦汉时期刻有吉祥文字的印章演变而来,宋元以后风气颇盛,名谓“闲章”,其实不“闲”。到了近代,闲章便发展成为中国书画艺术不可或缺的部分。闲章的内容十分广泛,且意趣盎然,书画家或自拟词句,或撷取格言、警句于闲章,以示对人生和艺术的感悟。

[图:如今是云散雪消花残月阙] 闲章,一般包括“引首章”、“压角章”、“吉语章”、“警言章”、“收藏章”、“鉴赏章”、“纪年肖形章”以及“斋、堂、馆、阁居室章”等等。其形式不拘,大小不一,一般或大于名章,或等同于名章。[图:情调于纸上] 中国传统文人画,讲究诗、书、画、印融于一体。在欣赏书画作品时,总是先从印章欣赏入手,从印章中来识别书画家的学识与修养。

一枚好的闲章,除了让人玩味,还是篆刻家和书画家水平高低的无声自我展现。故有“闲章不闲”、“闲章玩味”之说。 闲章由于方寸的局限,不能精描详述,更不能像散文样长篇抒情叙事,闲章只能凭靠篆刻家的才识,出语新颖,简洁典雅,可以直言剖白,也可以隐言折射,或摘引或自创诗词文句、警言吉语、牢骚趣话,尽兴自娱自乐,其高雅俚俗,自能从字间透出。

[图:不知肝胆向谁是] 不少闲章反映了书画家的生平、籍贯和雅号的。如郑板桥刻有闲章“七品官取”,一方“心血为炉熔铸古今”攫取了历代名家之秀,创自家之新;另有“青藤门下牛马走”的闲章,表达了作者愿拜著名画家徐渭门下为仆而虚心学画的态度。吴昌硕中年任安东知县,一个月后便辞官而去,并刻“一月安东令”章,由此看出作者无意于官场。

齐白石,出身木匠,半生漂泊不定,晚年定居北京,以卖画为生,常遭人白眼,但他从不低眉,常在其书画中钤盖“中国长沙湘潭人也”、“木居士”、“鲁班门下”、“木匠之门”以示其独特经历。画家方成先生,祖籍广东中山市,请人刻“中心郎”一印,幽默风趣,平易亲切,倾注了游子对故土的深切眷恋。“一尘不染”是以画马饮誉画坛的国画大师徐悲鸿的一枚闲章,画家以之言明心迹,表明自己高洁的品格;另一方闲章“江南布衣”则表明了他的籍贯(徐悲鸿乃江苏省宜兴人),同时反映了他出身平民。

张大千出身贫寒,他用“乞食人间尚未归”和“苦瓜滋味”两方闲章,表达了自己的出身、经历和处境。[图:雪峰山人] 闲章中有直接揭示作品内容的,如李苦禅先生画鹰,常钤“鹰击长空”印;李可染先生画牛,则喜用字闲章“孺子牛”。 另有提取格言、警句明志,或自拟词句以自勉的闲章。齐白石成名后,其作品常用“墨戏”、“不成画”、“门外人”和“浮名过实”等闲章,表现出虚怀若谷的自谦精神;齐白石晚年的“要知天道酬勤”、“金石癖”和“一代精神属花草”等闲章,道出了他为艺术而献身的甘苦。

高士奇刻“闲墨功夫淡中滋味”。潘天寿有“不雕”一印,“不雕”二字既表示作者对艺术的看法,也是自己对做人的要求———为人从艺应自然率真,不能矫揉造作。古文字学家康殷先生曾住过牛棚,跌折过左臂,饱受了种种屈辱,但他以惊人的毅力,穷35年之功,潜心编撰了规模空前的四册巨著《印典》,填补了中国篆刻史上的一项空白。

“惜寸阴”、“虚心强骨”、“少壮功夫老更成”等闲章便是康志艺术追求的真实写照,体现了他坦荡的胸襟,谦逊的态度和为艺术奋斗不息的精神。而以画梅著称的王成喜,则钟爱“锦上添花易、雪中送炭难”、“最难风雨故人来”印。还有李可染的“废画三千”、“千难一易”、“峰高无坦途”等闲章,寥寥数字,纳入了多少艺途甘苦,反映了作者不折不挠、毕生求索、矢志不渝的坚韧毅力。

而他的“七十始知己无知”、“白发学童”等闲章,体现了他谦虚谨慎的品格,读来令人深思。[图:天道忌盈人贵知足] 还有阐述书画哲理,反映艺术创作规律的闲章。如清代书法家邓石如,创造性地一改小篆文雅舒和的书风模式,刻有“我书意造本无法”章。清初画家石涛在其名画“黄山图”上钤“搜尽奇峰打草稿”印,意蕴深刻,形象准确地反映了艺术创作与生活的辩证关系,是画家作画的经验之谈,同时也道破了艺术创作的一条共同规律:艺术永远靠深厚的生活积累作铺垫。

此外,还有关山月的一方“古人师谁”的闲章,坦直地向宋旧师古风气凛然发问;他的另一闲章“适我无非新”则表现了画家不甘师古固袭、刻意创新探索的精神。傅抱石的“换了人间”、“山河美”两枚闲章,则流露出画家对新生活和祖山川的赞美之情。

淡然是什么意思?

淡然 dànrán 淡然


1.犹漠然,淡漠。《大戴礼记·哀公问五义》:“若天之司,莫之能职,百姓淡然,不知其善。” 唐 元稹 《叙诗寄乐天书》:“性不近道,未能淡然忘怀。” 茅盾 《多角关系》四:“ 唐太太 也淡然微笑。”
2.淡泊,不趋名利。《南史·王峻传》:“ 峻 为侍中已后,虽不退身,亦淡然自守,无所营务。” 唐 吴筠 《黔娄先生》诗:“淡然常有怡,与物固无瑕。


3.形容颜色浅淡。 唐 杜甫 《冬到金华山观》诗:“四顾俯层巅,淡然川谷开。” 宋 周密 《癸辛杂识续集·乌贼得名》:“世号墨鱼为乌贼……盖其腹中之墨可写伪契券宛然如新,过半年则淡然如无字。” 淡然,就是不在意,不放在心上的意思。 在对人生的态度里,淡然就是淡泊一切名利,这是得意时的最为重要心态。 大学者马寅初先生的一句“得意淡然,失意坦然”的名言,这是人生心态平衡的最富有哲理的箴言,引人细细品味,涵义极其深远。

淡然 清,博罗金湖庵僧。画家韩荣光评他:“画法高山师北苑,宗风衣钵继南能”。 只有心胸开阔,才会淡然,鸡毛蒜皮的事一直念叨,必然不淡然 含有“淡然”一词的古诗词 【年代】:宋 【作者】:史可堂 【作品】:声声慢 【内容】: 羞朱妒粉,染雾裁云,淡然苍佩仙裳。半额蜂妆,莫道梳洗家常。碧罗乱萦小带,翠虬寒、一架清香。

春思苦,倚晴娇无力,如待韩郎。密幄笼芳吟夜,任露沾轻袖,月转空梁。弱骨柔姿,偏解勾引诗狂。遗钿碎金满地,恨无情、风送韶光。闲昼永,看青青、垂蔓过墙。 【年代】:宋 【作者】:宋无名氏 【作品】:柳初新 【内容】: 千林凋谢严凝日。青帝许、梅花拆。孤根回暖,前村雪里,昨夜一枝凝白。天匠与、雕琼镂玉,淡然非、人间标格。

别有神仙第宅。绣帘垂、碧纱窗隔。月明风送,清香苒苒,著摸美人词客。向晓来、芳苞乍摘。对菱花、倍添姿色。 【年代】:宋 【作者】:张榘 【作品】:孤鸾 【内容】: 荆溪清晓。问昨夜南枝,几分春到。一点幽芳,不待陇头音耗。亭亭水边月下,胜人间、等闲花草。此际风流谁似,有孄窝诗老。向虚檐、淡然索笑。任雪压霜欺,精神越好。

最喜庭除,下映紫兰娇小。孤山好寻旧约,况和羹、用功宜早。移傍玉阶深处,趁天香缭绕。 【年代】:宋 【作者】:张炎 【作品】:祝英台近 【内容】: 带飘飘,衣楚楚。空谷饮甘露。一转花风,萧艾遂如许。细看息影云根,淡然诗思,曾□被、生香轻误。此中趣。能消几笔幽奇,羞掩众芳谱。薜老苔荒,山鬼竟无语。梦游忘了江南,故人何处,听一片、潇湘夜雨。

幽栖身懒动,邃庭悄、日偏长。甚不隐山林,不喧车马,不断生香。澄心淡然止水,笑东风、引得落花忙。慵对鱼翻暗藻,闲留莺管垂杨。徜徉。净几明窗。穿窈窕、染芬芳。看白鹤无声,苍云息影,物外行藏。桃源去尘更远,问当年、何事识渔郎。争似重门昼掩,自看生意池塘。 【年代】:宋 【作者】:史可堂 【作品】:声声慢 【内容】: 羞朱妒粉,染雾裁云,淡然苍佩仙裳。

半额蜂妆,莫道梳洗家常。碧罗乱萦小带,翠虬寒、一架清香。春思苦,倚晴娇无力,如待韩郎。密幄笼芳吟夜,任露沾轻袖,月转空梁。弱骨柔姿,偏解勾引诗狂。遗钿碎金满地,恨无情、风送韶光。闲昼永,看青青、垂蔓过墙。

鹧鸪天这首诗的意思

谁写的啊! ?????????????????自己找 鹧鸪天 zhè ɡū tiān ①词牌名。双调,五十五字,押平声韵。 ②曲牌名。南曲仙吕宫、北曲大石调都有。字句格律都与词牌相同。北曲用作小令,或用于套曲。南曲列为“引子”,多用于神奇剧的结尾处。


一、《鹧鸪天时谪黄州》苏轼 林断山明竹隐墙1,乱蝉衰草小池塘。翻空白鸟时时现2,照水红蕖细细香。

邻舍外,古城旁3。杖藜徐步转斜阳4。殷勤昨夜三更雨,又得浮生一日凉5。 作者简介: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眉山人。是著名的文学家,唐宋散文八大家之一。他学识渊博,多才多艺,在书法、绘画、诗词、散文各方面都有很高造诣。他的书法与蔡襄、黄庭坚、米芾合称“宋四家”;善画竹木怪石,其画论,书论也有卓见。

是北宋继欧阳修之后的文坛领袖,散文与欧阳修齐名;诗歌与黄庭坚齐名;他的词气势磅礴,风格豪放,一改词的婉约,与南宋辛弃疾并称“苏辛”,共为豪放派词人。 词牌释义 〔题考〕 【填词名解】:“[鹧鸪天],一名[思佳客],一名[于中好],采郑嵎诗:‘春游鸡鹿塞,家在鹧鸪天。’”按鹧鸪为乐谓名,许浑【听歌鹧鸪】诗:“南国多倩多艳词,鹧鸪清怨绕梁飞。

”郑谷【迁客】诗:“舞夜闻横笛,可堪吹鹧鸪?”又【宋史 乐志】引姜夔言:“今大乐外,有曰夏笛鹧鸪,沈滞郁抑,失之太浊。”故鹧鸪似为一种笙笛类之乐调,词名或与[瑞鹧鸪]同取义于此。至元马臻诗:“春回苜蓿地,笛怨鹧鸪天”;则似已指词调矣。 〔作法〕 本调五十五字,实由七绝两首合并而成;惟后阕换头,改第一句为三字两句。

通体平仄,除后阕首、次两句有一定,及前阕首尾,后阕末句之第三字不能移易外,余均与七绝相通。但应仄起,不得用平起。 玉惨花愁出凤城, ⊙●○○●●△(平韵) 莲花楼下柳青青。 ⊙○⊙●●○△(协平韵) 尊前一唱阳关曲, ⊙○⊙●○○●(句) 别个人人第五程。 ⊙●○○●●△(协平韵) 寻好梦, ○●●(句) 梦难成, ●○△(协平韵) 有谁知我此时情。

⊙○⊙●●○△(协平韵) 枕前泪共阶前雨, ⊙○⊙●○○●(句) 隔个窗儿滴到明。 ⊙●○○●●△(协平韵) 注释


1.林断山明:树林断绝处,山峰显现出来。
2.翻空:飞翔在空中。
3.古城:当指黄州古城。
4.杖藜 :拄着藜杖。杜甫《漫兴九首》其五:"杖藜徐步立芳洲"。
5.浮生:意为世事不定,人生短促。李涉《题鹤林寺僧舍》:"偶经竹院逢僧话,又得浮生半日闲。

" 这首词作于元丰六年(1083年),时苏轼在黄州。描绘了一幅夏日雨后的农村小景。 上阕写景。开首"林断山明竹隐墙,乱蝉衰草小池塘",连用林、山、竹、墙、蝉、草、池塘七种典型意象描写了夏日雨后的景物,给人以密不透风之感。最后以"翻空白鸟"与"照水红蕖"相对,一个诉诸视觉:"时时现";一个诉诸嗅觉:"细细香"。

充满了诗情画意。 下阕写散步。江村小景绘好之后,视角则陡然一转,步入画中:"村舍外,古城旁,杖藜徐步转斜阳"。通过作者的外部形象显示其内心世界。最后两句乃点睛之笔,"殷勤"二字是拟人化手法,含有自嘲的辛酸和词人的感慨,"又得浮生一日凉"则又更进一层,超出世表。


二、鹧鸪天(西都作) 朱敦儒 我是清都山水郎2,天教分付与疏狂。

曾批给雨支风券,累上留云借月章3。 诗万首,酒千觞4。几曾著眼看侯王。 玉楼金阙慵归去5,且插梅花醉洛阳。 注释


1.西都:指北宋的西京洛阳。
2.清都:道家传谓紫薇天帝的居所,《列子周穆王》:"王实以为清都紫薇,均天广乐,帝之所居"。山水郎:作者虚构出来管理山水的神官。
3.券、章:均指公文。
4.觞:酒杯。
5.玉楼金阙:指神仙居住的楼阁宫殿。

此篇是朱敦儒前半生生活理想和自我形象的写照。朱氏在词中将自己塑造成一位管理天下妙水清山的神官,由上天赋予了狂放不羁的特权,不问人间俗务,只管风月雨云,成日价过着清诗万首、美酒千杯的洒脱生活。对于俗世间的侯王将相自然不屑一顾,就算是天上的神仙府邸也懒得归去,只愿头上闲插着梅花,醉倒在繁华的西都洛阳城中。

此词塑造的艺术形象,与李白的"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杜甫《饮中八仙歌》)颇有几分异曲同工之妙,读之直觉旷达洒脱,正可见其"有神仙风致"处。只可惜,朱氏年轻时代这种傲视侯门、纵情山水的理想生活,却不为现实所容。秦桧当权时,朱氏被迫出仕"久废之官"鸿胪少卿,可谓是晚节未终,招致不少非议。《二老堂诗话》载:"蜀人武横作诗讥之:"少室山人久挂冠,不知何事到长安。

如何纵插梅花醉,未必王侯着眼看。"" 曾经的山水仙人,如此遭人奚落,真正令人扼腕。


三、鹧鸪天正月十一日观灯姜夔 巷陌风光纵赏时,笼纱未出马儿嘶2。白头居士无呵殿3,只有乘肩小女随4。 花满市5,月侵衣,少年情事老来悲。沙河塘上春寒浅6,看了游人缓缓归。 注释
1.正月十一日观灯:周密>记载临安元宵节前试灯,称"预赏。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