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说签名

当代古典诗词鉴赏

huajingong 坐标: 24180 目录:/dang/

如何鉴赏中国古典诗词

鉴赏古典诗词,不过几个步骤,和几个出发点。如果为了应付考试,那么按课堂老师的走,如果是个人兴趣爱好,那么就要涉及到一些东西上了。古人有“钟期相遇奏流水以何惭”的典故,没有必要去苛求那些专业的鉴赏手段,你能从诗词歌赋里与作者产生共鸣感,那么你就鉴赏到了。如何产生共鸣?以为,


一、了解其背景及历史年代,因为不同的历史时期人文情怀是不一样的;
二、诗歌创作时的历史背景,作者的当时机遇。

了解了这个才能知道作者是用诗词歌赋抒发一种怎样的情怀;


三、了解修辞手法,中国人含蓄,大多不会平铺直叙大多是借以抒情,这类的诗词歌赋那么就有深度了,要有一定的文学基础才能看懂看透。四的话,可以作为多出的一种辅助参考,看看作者的平生,有利于把握他的性格,从而了解他的创作风格。个人理解就是如此,彼此学习,可以交流经验。

求十首古典诗词鉴赏(100到200字)

龟虽寿 魏曹操 神龟虽寿,犹有竟时。?(téng)蛇乘雾,终为土灰。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这是一首富于哲理的诗,阐发了诗人的人生态度。诗中的哲理来自诗人对生活的真切体验,因而写得兴会淋漓,有着一种真挚而浓烈的感情力量;哲理与诗情又是通过形象化的手法表现出来的,因而述理、明志、抒情在具体的艺术形象中实现了完美的结合。

诗中 “ 老骥伏枥 ” 四句是千古传诵的名句,笔力遒劲,韵律沉雄,内蕴着一股自强不息的豪迈气概,深刻地表达了曹操老当益壮、锐意进取的精神面貌。全诗的韵调跌宕起伏,开头四句娓娓说理, “ 犹有 “ 终为 ” 两个词组下得沉着。而 “ 老骥 ” 以下四句,语气转为激昂,笔挟风雷,使这位 “ 时露霸气 ” 的盖世英豪的形象跃然纸上。

而最后数句则表现出一种深 沉委婉的风情,给人一种亲切温馨之感。全诗跌宕起伏,又机理缜密,闪耀出哲理的智慧之光,并发出奋进之情,振响着乐观声调.艺术风格朴实无华,格调高远,慷慨激昂,显示出诗人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热爱生活的乐观精神. 过故人庄 【唐】孟浩然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这是一首田园诗,描写农家恬静闲适的生活情景,也写老朋友的情谊。诗由“邀”到“至”到“望”又到“约”一径写去,自然流畅。语言朴实无华,意境清新隽永。作者以亲切省净的语言,如话家常的形式,写了从往访到告别的过程。其写田园景物清新恬静,写朋友情谊真挚深厚,写田家生活简朴亲切。 这是一幅非常朴实的田园风景画。

诚挚亲切的友情,典型农家生活场景,融自然美、生活美、友情美于一炉,可以看出诗人的内心世界的和谐。他把艺术美深深地融入整个诗作的血肉之中,显得自然天成。这种不炫奇猎异,不卖弄技巧,也不光靠一两个精心制作的句子去支撑门面,是艺术水平高超的表现。你只觉得这种淡淡的平易近人的风格,与他描写的对象──朴实的农家田园和谐一致,表现了形式对内容的高度适应,恬淡亲切却又不是平浅枯燥。

题破山寺后禅院(唐)常建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万籁此都寂,惟闻钟磬音。 《题破山寺后禅院》是一首题壁诗。破山寺,即兴福寺,在今江苏常熟市西北虞山上。唐代咏寺诗为数不少,且有很多佳作 。常建的《题破山寺后禅院》,构思独具特色 ,它紧紧围绕破山寺后禅房来写,描绘出了这特定境界中所独有的静趣。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唐】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上面这首七绝,是李白写给他的好友王昌龄的,题为《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在盛唐诗坛上,王昌龄也是璀灿的群星之一,以写边塞题材著称,特别擅长七绝。天宝初年,李白在长安供奉翰林时,与他便有密切的交往,这从李白集中另两首诗的标题《同王昌龄送族弟襄归桂阳》可以推见。

王昌龄一生遭遇坎坷,《新唐书》卷二○三《文艺传》说他“不护细行,贬龙标尉”,可见他的性格与李白的傲岸不羁有着相似之处。龙标即今湖南省芷江县。王昌龄贬龙标尉的时间不可确考,有人推测大约在天宝七八年间。李白从天宝三年离京漫游,此时正在扬州,听到这个不幸的消息,便题诗抒怀,遥寄给远方的友人。 这是一首短短四句的抒情短章,感情的分量却相当沉重。

它一开头便择取两种富有地方特征的事物,描绘出南国的暮春景象,烘托出一种哀伤愁恻的气氛。杨花即柳絮。子规是杜鹃鸟的别名,相传这种鸟是蜀王杜宇的精魂所化,鸣声异常凄切动人。龙标在这里指王昌龄,以官名作为称呼是唐以来文人中的一种风气。五溪为湘黔交界处的辰溪、酉溪、巫溪、武溪、沅溪;在唐代,这一带还被看作荒僻边远的不毛之地,也正是王昌龄要去的贬所。

读了这两句诗,我们不难想象出:寄游在外的诗人,时当南国的暮春三月,眼前是纷纷飘坠的柳絮,耳边是一声声杜鹃的悲啼。此情此景,已够撩人愁思的了,何况又传来了好友远谪的不幸消息?这起首二句看似平淡,实际却包含着比较丰富的内容,起到多方面的作用:它既写了时令,也写了气氛,既点明题目,又为下二句抒情张本。 夜雨寄北①(唐)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②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③话④巴山夜雨时 这是李商隐脍炙人口的抒情短章,是诗人写给远在北方的妻子的。当时诗人被秋雨阻隔,滞留荆巴一带,妻子从家中寄来书信,询问归期。但秋雨连绵,交通中断,无法确定,所以回答说:君问归期未有期。

当代古典诗词鉴赏

当代古典诗词鉴赏
这一句有问有答,跌宕有致,流露出诗人留滞异乡、归期未卜的羁旅之愁。诗人与夫人王氏伉俪情深,时刻盼望能速归故里,与妻子共坐西窗之下,剪去烛花,深夜畅谈。而此时,只能苦苦思念。诗只有四句,却情景交融,虚实相生,既包含空间的往复对照,又体现时间的回环跳跃。

“何当”为设想之词,设想由实景而生,所以第二句中的巴山夜雨成为设想中回忆的话题,自然成为“却话巴山夜雨时...

古代诗歌和现代诗歌的区别

我国的汉语诗歌从历史、时间上,可分为古典诗歌和现代诗歌。什么是古典诗歌?所谓古典诗歌一般是指1919年五四新文化运动以前产生的各种诗歌体裁形式,它是以文言文为载体,以语言节奏的和谐性再现生活、抒情言志的艺术。古典诗歌,包括清代及清代以前的诗词,它从形式上包括四言诗、五言诗和七言诗。 四言诗是四个字一句,五言诗是五个字一句,七言诗是七个字一句。

唐代以后,四言诗很少见了,通常只有五言诗、七言诗两类。五言诗和七言诗又可分为古诗和律诗两大类。五言古诗简称“ 五古”, 七言古体诗简称七古,


三、
五、七言兼用者,一般也算七古。五言律诗简称五律,限定八句四十字。七言律诗简称七律,限定八句五十六字。超过八句的叫长律,又叫排律。长律一般都是五言诗。只有四句的叫绝句,五绝共二十个字,七绝共二十八个字。

绝句又可分为律绝和古绝两种。律绝要受平仄格律的限制,古绝不受平仄格律的限制。古绝一般只限於五绝。 古典诗歌又可分为古典风体诗歌和古典格律诗歌两类。什么是古典格律诗歌?古典格律诗歌是以文言文为载体,以语言节奏的最高和谐性再现生活,抒情言志的语言艺术。古典格律诗歌包括律绝、律诗和排律、词、曲。古典格律诗歌格律严谨,在字数、句数、平仄、对仗、用韵等方面都有明确的要求。

什么是古典风体诗歌?古典风体诗歌是以文言文为载体,以语言节奏的一般和谐性再现生活,抒情言志的语言艺术。古典风体诗歌包括诗经体诗歌、楚辞体诗歌、乐府体诗歌和古体诗。古典风体诗歌格律比较自由,不拘对仗、平仄,押韵较宽,篇幅长短不限,句子有四言、五言、六言、七言体和杂言体。三五七言兼用者,一般也算七言。 什么是现代诗歌?现代诗歌是指“五四运动”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的诗歌。

它是适应时代的要求﹐以接近群众的白话文反映现实生活﹐表现科学民主的革命内容﹐以打破旧体诗 格律形式束缚为主要标志。现代诗歌的特点是:


1.形式比较自由。
2.内容比较开放。
3.意象重于修辞。
4.形象性更为鲜明。
5.必须分行排列。 现代诗歌又可分为现代格律诗歌和现代风体诗歌。什么是现代凤体诗歌?现代风体诗歌是以白话文为载体,以语言节奏的一般和谐性再现生活,抒情言志的语言艺术。

例如,我国当代诗人于进水的《姐姐》。于进水,字潇涵,号潇涵轩主。1970年生,山东荣成人。1987年开始诗歌创作与研究。他是当代的诗人、诗歌理论家、诗歌旗手。出版了主题诗集《姐姐》、诗歌专著《论律体新诗》、《诗帜》等。 《姐姐》是一部主题诗集。整部诗集,有两大创新:一是体裁的创新,根据诗歌的发展规律,打造全新的现代诗歌体裁——“律体新诗”。

二是修辞格式的创新,首次运用了大对仗、大排比的修辞手法,强化语势,升华诗歌的情感之美。“律体新诗”又有二大特点:一是以意传神,主题鲜明,昂扬向上,并采用跌宕起伏、一唱三叹的节奏,反复烘托意境,深化意象。二是以律立体,韵贯首尾,以韵律的回环往复,塑造诗歌的声韵之美。 什么是现代格律诗歌?现代格律诗歌是以白话文为载体,以语言节奏的最高和谐性再现生活,抒情言志的语言艺术。

现代格律诗歌的格律要求与古典格律诗歌的要求一样,定字、定句、定节、定平仄、定韵等。例如,于进水的《诗帜》。《诗帜》是中华诗歌复兴的旗帜和纲领。《诗帜》分为:《诗帜》的核心思想和伟大意义;诗歌的本质;诗歌的概念和分类;诗歌的风格、特点和作用;诗歌的格式;诗歌的结构章法;诗歌的鉴赏方法;诗歌韵表;诗歌分类表和诗歌各种体裁范例十个部分。

《诗帜》规范了诗歌的含义、概括了诗歌的特征、明确了诗歌的分类,指明了现代汉语诗歌的发展方向。《诗帜》的诞生,是人民不满当今中国诗歌现状,要求恢复传统重建诗格的必然体现,是诗歌自身内在发展规律、承前启后继往开来、与时俱进的必然产物,是中国诗歌走向复兴的一面旗帜。

古典诗词与地域文化

在悠久的中国文学史上,诗词以其独特的情感寄托、丰富的描写内容、奇妙的韵律节奏让多少文人倾心于它们的创作,让多少百姓醉心于它们的品读。无数的价值寄托,无尽的情感宣泄凝结其中,直接表现了中国传统的文化、文人精神。流行歌曲似乎难登大雅之堂,更难于古典诗词相提并论,一个似乎是太俗,一个又是那样的高雅。但作为大众文化的最常见的代表,我们之所以说它流行是因为它有着广泛的大众。

流行音乐作为青年亚文化的流行歌曲似乎难登大雅之堂更难于古典诗词相提并论,一个似乎是太俗,一个又是那样的高雅。但作为大众文化的最常见的代表,我们之所以说它流行是因为它有着广泛的受众集中体现,展现了当代青年的独特的情感选择与对当前社会的感触。

当代古典诗词鉴赏

当代古典诗词鉴赏
流行歌曲是通俗的,但不一定是俗的。 因此不会有太多的人会主动地将唐诗宋词和流行歌曲联系在一起,会觉得那是两个风马牛不相及的事情,一个好比高峰上的千年积雪,一个是汪洋中的滔滔江水,相隔着太遥远的距离。但正如滔滔江水实则来源于千年积雪的消融,唐诗宋词与现代的流行歌曲,其实也有着一个根源与发展的不可抹灭的关系。


一、诗词与流行歌曲的本质趋同 如果把唐诗、宋词称为唐宋时的流行音乐也不为过,更何况词更多的时候是配乐演唱的。说诗词与流行音乐的本质趋同是结合了一定的时代,有着多方面的原因:无论诗词还是流行歌曲都是一个时代文化的代表,那个时代的人们的气质文化在诗词与流行歌曲中都有着明确的反映,而且是作为主流文化反映的。

古典诗词在那个时代与流行歌曲具有共同的一个特点:流行。诗词流行音乐在抒情言志方面有着异曲同工之妙,两者均是抒情言志的良好的载体。人是需要情感表达的,更需要情感表达的良好方式。当一个人在诗词与流行音乐中读到自己相同的情感寄托,那瞬间的感动足以说明诗词、流行歌曲在情感表达方面对莫大作用。诗词、流行歌曲的本质是趋同,只不过音乐文学(歌词)还没有古典诗词一般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这并不是说它永远不可能取得这样的地位、只是这需要历史的积累与时间的积淀。


二、古典诗词对流行歌曲的影响。
1、唐诗宋词直接成为流行歌曲的表现主题和内容,给了流行歌曲另一方表现空间,一方面考较着流行歌曲创作人对文化的把握,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流行歌曲的表现功能,且提升了流行歌曲的层次。 流行歌曲展现千姿百态的生活,表达形形色色的情绪与心态。

而作为当时朝代的流行歌曲,唐诗宋词的功能与意义恰好在在这个地方。尽管处于不同的时代,人们所经历的事物各有不同,由此洐生而出的情绪感受也会相去甚多,但作为人的一种基本反应与情感,却并不受时代与地域的限制,因此,某些古人所经历的心理应变放在今日也同样可以适用,那么用以表现古人情感的诗词歌赋,同样也会是今人的心理映照。

中国的古代文学大都非常讲究,在遣词造句,行文起势,叙事抒情上,自有一定规格,往往是字字珠矶,千古传颂。古诗词非常讲究韵律,大多音乐感极强,而从另一个角度上,结合到中国人的情感表达方式,往往是含蓄婉转,迂回曲折,动人不止,这些恰似当今诸多流行歌曲创作人所孜孜以求的一种境界,因此,许多音乐创作人,大胆地采用拿来主义,直接挑选经典的唐诗宋词,谱上曲,换一种角度来诠释千古佳句,这本身对他们也是一个挑战,对演唱人来讲亦是如此,因为听者会不自觉地拿曲作者的曲与演唱人的唱来与原诗相靠,看是否丝丝入扣,从而对创作者与演唱人的品质进行评判。

这方面成功的例子不少,最有名的,我觉得当属邓丽君。邓本身是以唱台湾小调起家,本身已有不少民族文化气息的濡染,加上台湾一批执着于传统文化的音乐人,共同泡制出许多与原诗同样经典的作品。邓曾经出版过一张名为曾将该片评为“十张最适合在夜晚用心聆听的专辑”。这张专辑里最有名的两首,一个是李煜的(“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一个就是后来王菲翻唱的,那倒是对这首古典佳作的现代版诠释了。


2、唐诗宋词构成了现代流行歌曲创作的一个重要素材来源,并成为其创作的一种手段和表现方式。 文学创作素来讲究一个广征博引,引经据典,物为我用,从而提示其所表现主题的广泛性。许多现代的流行词作人,更是喜欢借用一些古典诗词中的典故或内容,将其展开或以其为思路加以演绎,继面展现一段现代的故事情感。这方面最为突出的有两个人,一是台湾的琼瑶,她的很多歌词里都喜欢借用一些唐诗宋词中的名句,如“才下眉头,却上心头”“庭院深深深几许”,“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等. 另一个是大陆的陈小奇,他是大陆歌坛岭南派创作人中的领头人物。

他有一个颇有吴市影响的“涛声依旧三部曲”,(毛宁)(廖百威)和(李进),单从歌名上来看,已经是和古诗词扯不断的关联了。后来他又写了 ,(均为吴涤清演唱),还有一首是毛宁的,他是大陆词作家里古风最重的一个,喜欢将古诗词中的名句或典故经演绎与现代人的情感相结合而成歌词,由此而形成他独特的陈氏风格,也为中文流行歌...

当代古典诗词大家都有谁?

当代古典诗词大家主要有:叶嘉莹、霍松林、厉声教、李汝伦、钟振振、林从龙。以下为诗人介绍及其代表作:①叶嘉莹(1924-):著名中国古典文学研究专家。毕业于辅仁大学国文系。现为南开大学中华古典文化研究所所长、博士生导师,加拿大皇家学会院士,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代表作包括《中国古典诗歌评论集》等。②霍松林(1921-2017):著名中国古典文学专家、文艺理论家、诗人。

毕业于南京中央大学中文系。曾担任陕西师范大学文学研究所所长、教授、博士生导师。代表作包括《李白诗歌鉴赏》等。③厉声教(1935-2017):著名外交家、国际法学家、文史学家、诗词家。毕业于南京大学和外交学院。退休后受邀担任南京大学、外交学院客座教授。民国大师厉麟似之子,清代诗坛泰斗厉鹗的七世孙。代表作包括《望海潮悼周恩来总理》等。

④李汝伦(1930-2010):作家、诗歌理论家。毕业于东北师范大学中文系。曾任中华诗词学会副会长、《当代诗词》主编。2008年获中华诗词学会颁发的“中华诗词终身成就奖”。代表作包括《种瓜得豆集》等。⑤钟振振(1950-):古典诗词学者。毕业于南京师范大学。现任南京师范大学文学研究所所长、教授,中华诗词学会副会长。擅长诗词、楹联、文言文创作,所撰《重修南京夫子庙记》、《静海寺警世钟铭序》及楹联多副。

代表作包括《东山词校注》等。⑥林从龙(1928-):文学编辑、诗人。大学文化。中国诗词研究会名誉会长、中华诗词文化研究所所长、《中国诗词月刊》顾问。代表作包括《林从龙诗文集》。柳亚子不是当代人物,1887年出生,属近现代人物,因此不属于当代古典诗词大家。龙榆生1902年出生,1966年逝世,算作当代古典诗词大家有些勉强。

唐圭璋1901年出生,夏承焘1900年出生,同理。...

古典诗词鉴赏论文题目怎么写

参考一下: 渡湘江 迟日园林悲昔游,今春花鸟作边愁。

当代古典诗词鉴赏

当代古典诗词鉴赏
独怜京国人南窜,不似湘江水北流。 诗的首句“迟日园林悲昔游”,是因眼前的春光回忆起往昔的春游。当年,春日迟迟,园林如绣,游目骋怀,该是心旷神怡的。而这里追叙“昔游”时却用了一个“悲”字。这个悲,是今天的悲,是从今天的悲追溯昔日的乐;而反过来,也可以说,正因为想起当时的游乐,就更觉得当前处境之可悲。

吴乔在《围炉诗话》中说:“情能移境,境亦能移情。”这一句诗是用现在的情移过去的境,为昔日的欢乐景物注入了今天的悲伤心情。 诗的第二句“今春花鸟作边愁”,是从昔游的回忆写到今春的边愁。一般说来,鸟语花香是令人欢乐的景物;可是,这些景物却使诗人更想起自己正在流放去边疆的途中。鸟语也好,花香也好,在诗人心目中只构成了远去边疆的哀愁。

这一句诗是以心中的情移眼前的境。诗人缘情写景,因而景随情迁。如果就艺术手法来说,以“花鸟”与“边愁”形成对比,是从反面来衬托边愁。与杜审言的这句诗有些近似的有杜甫《春望》诗中的“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一联,司马光的《续诗话》评这一联诗说:“花鸟平时可娱之物,见之而泣,闻之而悲,则时可知矣。”这里,以花鸟可娱之物来写“感时”、“恨别”之情,采用的也是反衬法。

杜审言是杜甫的祖父,对杜甫有直接影响。“花溅泪”、“鸟惊心”一联,可能就是从“花鸟作边愁”这一句化出的。 诗的第三句“独怜京国人南窜”,是整首诗的中心,起承上启下作用。上两句,忆昔游而悲,见花鸟成愁,以及下一句为江水北流而感叹,都因为诗人远离京国,正在南窜途中。上下三句都是围绕着这一句,从这一句生发的。

但这一句还没有点到《渡湘江》这个题目。最后一句“不似湘江水北流”,才提到湘江,点破诗题,而以“水北流”来烘托“人南窜”,也是用反衬手法来加强诗的中心内容。 这首诗,通篇运用反衬、对比的手法。诗的前两句是今与昔的衬比,哀与乐的衬比,以昔日对照今春,以园游对照边愁;诗的后两句是人与物的衬比,南与北的衬比,以京国逐客对照湘江逝水,以斯人南窜对照江水北流。

这是一首很有艺术特色的诗,而出现在七言绝句刚刚定型、开始成熟的初唐,尤其难能可贵。胡应麟在《诗薮·内编》中说,初唐七绝“初变梁、陈,音律未谐,韵度尚乏。惟杜审言《渡湘江》、《赠苏绾》二首,结皆作对,而工致天然,风味可掬。”在胡所举的两首诗中,这首《渡湘江》更为可取。 这首诗,不仅平仄调谐,合乎七绝的规则,而且显示了高明的艺术技巧--翻叠。

他写这首绝句的当时,不象后来有许多绝句佳作可以借鉴,因此,这种开创之功就更觉可贵了。绝句,字数很少,篇离短小,要在有限的篇幅中包含较大的容量,具有较广阔的供读者想象回旋的天地,用现代诗歌批评的术语来说,就是要追求诗的密度和新鲜感,这样,就促使诗人们在艺术上孜孜以求,而翻叠,就是增大密度与获得新意的诗艺之一。

所谓"翻叠",一是反用或翻用历史故实或前人成句,一是在自己原来的意思之上,用否定意义的翻笔产生新意。在形式方面,包括意蕴两两反照的原意与新意,在效果上,不仅可以因反复对照使诗句警动而不流于平弱,也可以因回环重叠而增加诗的层次、波澜与容量。而那种平直的缺乏容量与新意的语句,是难以进入诗的门庭的,即使是大诗人的作品,也不免受到讥议,如杜甫的《送王十五辨官扶侍还黔中》中的"离别不堪无限意",前人就曾嘲之为"无聊之极"。

杜审言这首诗的前两句,各自是前半句与后半句用翻笔的句中翻叠。"迟日",指春天的太阳,《诗经·豳风.七月》中早。就有"春日迟迟,采繁祁祁"之句,而"迟日园林",是诗人描写京华春目的美好风物,令人不禁忆起后来杜甫的"迟日江山丽,春风花鸟香"的丽句,但杜审言诗接下来的却是“悲昔游“;“春花鸟”,在一般情况下本来是应该令人赏心悦目的,但诗中随之而来的却是"作边愁"一句之中后半句翻叠上半句,相反的意思两两并列,单一的意象转化为复式 的意象,使人感到十分警峭而意趣深长。

明代的唐汝询认为湘江是杜审言的旧游之地,园林昔游,是感三湘旧游而悲,这虽可说是一家一言,但且不说杜审言先此是否来过湖南已无可查考,如此解诗,也使原来富于情趣的作品减少了许多情味。"迟园林悲昔游"一句,宋代李畸、宋自等人所编的《文苑英华》作"他园林非旧游",其中的“悲”字,明代李攀龙的《唐诗选》也作"非"字,都远不及现在这一句的诗意隽永而浓至。

这首诗的后两句虽仍是翻叠,却与上两句有所不同,它们是上句与下旬的句与句的翻叠:"独怜京国人南窜",正面抒写自己被贬逐南荒的悲,"不似湘江水北流",人生有情而偏偏"南窜",江水无知而偏偏"北流",诗人用翻笔使原意翻上一层,意思是:入的命运连江水都不如,北去的江水真是值得欣羡呵!这两句本来已经是层波叠澜了,而翻叠申又,综合运用了对比,更觉意象单纯中见繁复,精采纷呈。

从全诗来看,"悲"、"愁"、"冷"这些词语在表意上都是直露的,直言发露,常常易于一览无余...

关于文学常识和诗歌鉴赏我上高中了.要学习诗歌(包括古典诗词和现代...

长相思·其一【唐】李白长相思,在长安。络纬秋啼金井阑,微霜凄凄簟色寒。孤灯不明思欲绝,卷帷望月空长叹。美人如花隔云端上有青冥之高天,下有渌水之波澜。天长路远魂飞苦,梦魂不到关山难。长相思,摧心肝

谈谈古典诗词对当代人或当代社会意义和价值100字左右

古典诗词在当代人的精神生活及当代的文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从根本上说是由其巨大的思想价值及其无与伦比的艺术价值决定的。世界上几乎任何一个民族,任何一种语言,都有他们的诗歌,但不同的民族,诗歌的发展程度是不同,诗在不同民族的精神生活中的比重也是不同的。世界上的许多民族的诗歌,都长期处于原始的、自然的发展阶段,真正高度发达的诗歌艺术,是以高度发展的文化为基础的。

当然文化的发展也不一定必然促使诗歌的发展,其中必须有适宜于诗歌的文化因素。这样来看我们中国古代的文化,其适宜于诗歌发展的因素,是极其丰富的,举其大端,如礼乐文明的崇尚、山水审美活动的兴盛、文官制度与科举考试,无不是促进诗歌艺术长期的繁荣并高度发展的重要因素。我国的诗歌,早期的成绩就十分辉煌,有《诗经》、楚辞、汉乐府诗三大系统,作为后来文人诗歌的源头与母体。

魏晋时期,进入高度自觉的文人诗发展的时期,从此一直到近代,以文人为主体的诗歌系统,一直在连续发展,其历史之长,诗人之多,诗歌对整个社会文化影响之深,的确是举世罕见的。这样造成的古典诗词艺术,其审美价值之高,自然无需论证。文化与文学的历史既然是无法割断的,则作为中华传统文化之精华的诗词在当代人精神生活中的重要性,自然也毋庸争议的。

虽然,五四以来,出现了新诗的创作,其成就也堪称辉煌,但对于更多的大众甚至在知识分子群中,古典诗歌仍然在人们的诗歌欣赏与陶情治性乃至社会交际中占有主要的地位。用一个比较通俗的说法,也就是说,当代人对古典诗词,仍有很高的需求。

古典诗词鉴赏作业求帮助.
1.《涉江采芙蓉》里写“采芙蓉“赠给所思...


1.”采之欲遗谁”是本诗抒情的铺垫.诗中先说芙蓉采来送给谁,告诉读者是人的心中有一个她,之后的抒情都是向她抒发的.古人有折柳相赠的习俗,将柳枝折下,送给即将远去的亲人朋友,让远去之人可以睹物思人,以解相思之苦.现代人在离家外出的时候,看见身边有朋友或亲属赠送的东西也会感到一片温馨,这与古人折柳相赠如出一辙.
2.陶渊明被称为“隐逸诗人之宗”.其隐逸文化总的风格有三:其一是柔,其二是淡,其三是远.他的创作开创了田园诗的体系,使中国古典诗歌达到了一个新的境界.从古至今,有很多人喜欢陶渊明固守寒庐,寄意田园,超凡脱俗的人生哲学,以及他淡薄渺远,恬静自然,无与伦比的艺术风格;同时对陶渊明归隐田园的原因以及他的隐居生活情况进行研究分析.陶渊明的隐逸风格,从正面看是超然脱俗,从负面看是避世之举.但是他的诗风却是给诗词界开创了一片新天地.
3.在普通话四声中,分为阴平、阳平、上声及去声.例如:妈(阴平) 麻(阳平) 马(上声) 骂 (去声) 简单说,在普通话四声中,第一声、第二声是平声;第三声、第四声是仄声.平平平仄仄平平,平仄平平平仄平.仄仄平平平平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4.一个字概括...有点难,要是一句话么,就是第一句了.非要一个字的话,那就是愁了.词人通过环境描写和心态描写,像我们展示了自己难以表象出来的愁苦.通过描写残秋所见、所闻、所感,抒发自己因国破家亡、天涯沦落而产生的孤寂落寞、悲凉愁苦的心绪,具有浓厚的时代色彩.在结构上打破了上下片的局限,一气贯注,着意渲染愁情,如泣如诉,感人至深.首句连下十四个叠字,形象地抒写了作者的心情.下文“点点滴滴”又前后照应,表现了作者孤独寂寞的忧郁情绪和动荡不安的心境.全词一字一泪,风格深沉凝重,哀婉凄苦,极富艺术感染力.

当代古典诗词鉴赏
当代古典诗词鉴赏
当代古典诗词鉴赏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