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诗句

悼亡父诗词 现代悼亡父诗词

jingxuanshitai 坐标: 150399 目录:/dao/

精选的悼亡父诗词 现代悼亡父诗词

求一首怀念天国老爸的诗词

捎给天国父情的信清明时节父亲从另一个世界的天国寄来了一份信信里写着思念写着寄托写着期盼写着关怀接到信我上街购买了信封和邮票准备给父亲回信清明时要捎给天国父亲信纸货店里的纸钱别墅、电脑、手机清酒、鲜花还有他非常爱读的书父亲你在他乡还好吗?我们都很想念你怀念时流下的是泪水淌出的是真情不忘的是你的背影耳熟能详的是你的教诲还有你对我们的爱你用一生的辛勤用一生的劳动为我们造就了生活的大厦建设起了精神的高楼筑起做人的长城还有幸福的爱在你的坟前奉上一杯清酒一捧鲜花一份思念一本天书我拿出已经封好的信件同时把纸钱和你的生活必须品进行了打包发出了特快传递燃烧起希望化作力量 你会收到我们的思念我们的祭奠还有我们对你的爱

求关于追悼或思念亡父的古诗词,古文也可以

沁园春·悼念父亲(新声韵)噩耗突传,严父归天,不胜哀愁。看阴云密布,动惊天地;苍松劲草,闻讯低头。雨罩青山,江河呜咽,子女亲朋涕泪流。仰天啸,叹至亲长逝,父爱永休。 灵堂三尺幽幽,忆我父音容脑海留。凭一双巧手,走南闯北;八面玲珑,出纳支收。孝敬双亲,教抚子女,和睦四邻必应求。威望树,存亮节高风,千古传讴。

关于 三大悼亡词

苏轼.贺铸.纳兰性德三人的作品可推为悼亡词的代表,苏轼 >,贺铸 >以及纳兰性德大量悼亡词流传于世,以其卓绝的艺术魅力引起后世多少同心人一声长叹,抛开艺术成就不谈,细究他们各自的词作,从细节上,可见情缘深浅,同为悼亡妻之作,也是有所区别的. 苏轼的 >得到了最广泛的赞誉的原因.不仅仅是它是第一首悼亡词,还与它的艺术感染力有关.苏轼十九岁与王弗结婚,后出蜀入仕,夫妻琴瑟相和,相伴相知.十年后王弗病故,葬于家乡祖莹, >是苏轼在密州一次梦见亡妻后所写,与王弗之逝又是十年,悠悠生死经年,魂魄入梦,其凄楚之心境难自胜.东坡性豪爽,不是自艾自怜身世之人,况且经历了十来年宦海浮沉,恐怕并没有多少时候刻意去想亡妻,所以有“不思量”句,可是这种溶入灵魂的刻骨相思,却是“自难忘的”,比起柳永“一日不思量,也攒眉千度这。

”已是人生两种不同阶段的感情,沉静和炽烈.亡妻的孤坟,远隔千里,再无处凭悼,只有梦,可以寄托哀思.这时的苏轼与王弗已是十年阴阳相隔,十年不得意的仕途遭贬奔走,自觉已经是"尘满面,鬓如霜"竟恐担心与王弗再见不能相认,苏轼的悲辛,一悲自己,二悲亡妻,值得提出的是一点,苏轼词中梦魂还乡的时候对妻子进行了细节上的描绘,"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只有泪千行",小轩窗的梳妆场景可以推想是苏轼与王弗共同生活在一起的时候所常见的,对平淡无奇的日常生活的细节描绘在这具有痛彻入心的感染力.只是这样平常地望着你梳妆的时候也永远不会再有了.这点细节描写是全词中最突出的亮点,以此可见一则,东坡情真.二则,在十年的夫妻情缘中,两人感情极好,不拘小节,诙谐的东坡恐怕是有为妻子画眉弄妆的时候也是有的. 与之类似的还有被普遍认为艺术成就不在>之下的贺铸的 >,关于贺铸,历史上记载的事迹并不多,以其代表作首句"凌波不过横塘路"便知他喜欢用典,由文官转武官,与苏轼的天纵奇才不同,贺铸的诗词成就,与后天的涉猎有关,叶梦得 >所言"掇拾人所遗弃,少加隐括,皆为新奇."被认为艺术成就不在 >之下的 >其实也体现了这一特点,"同来何事不同归", >中记徐月英送人诗"惆怅人间万事违,两人同去一人归."而"梧桐半死清霜后,"脱形与枚乘 >"龙门之桐......其根半死."白居易 >"半死梧桐老病身."喻夫妻为梧桐,死去一方,喻半死,而"露初?"应来自于古乐府"露?明朝更复落,人死一去何时归?"词句既然有如此多的出处,值得注意的是近乎平淡的最后一句,也是对日常生活的描绘."空床卧听南窗雨,谁复挑灯夜补衣."一个贤惠端庄的妻子形象跃然纸上,如此好隐括他人词句的贺铸后一句追忆妻子补衣近似白描,与苏轼相同,其一,也是情真意切.其二,虽不可考证贺铸与妻子生活了多少年,但挑灯补衣的场景怕也是常见的,两人曾共甘苦,感情自然也极深厚.追忆时生活细节上的描绘,这是 >与 >的类似之处. 另一悼亡词的代表人物纳兰性德被誉为是北宋以来中国第一词人,王国维的 >对他的文学成就给予了极高的赞美.纳兰性德出身高贵,父亲位居类似宰相之职,二十岁娶两广总督卢兴祖之女为妻,卢氏与他只生活了三年便难产亡故,夫妻的感情如何不得而知,但缘分却是极薄的.纳兰一生创作颇丰,为悼念亡妻卢氏的词作就有四十多首.他的 >(辛苦最怜天上月), >是其中杰出的代表. >先从天上月写起,"一夕如环,夕夕都成""若似月轮终皎洁,不辞冰雪为卿热."是对妻子遗言"衔恨愿为天上月,年年犹得向郎圆!"的应答,上阙写自然现象表明.,人世间没有绝对的圆满,与苏轼"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的诗句境界类似,纵观全词包括"无那尘缘容易绝"纳兰性德在人生的角度自悲丧妻遭遇,并没有和苏轼,贺铸一样对夫妻生活日常的片段进行截取描绘.再看另外一首代表作 >,"此恨何时已,滴空阶,寒更雨歇,葬花天气.""三载悠悠魂梦杳."";料也觉,人间无味.""待结个,他生知己,还怕两人俱薄命,再缘悭,剩月零风里,清泪尽,纸灰起。

” 这些词句也只是对眼前情景的描绘和对来世结缘的期待,确实如顾贞观所云"容若词一种凄婉处,令人不能卒读."纳兰性德的悼亡词与李后主亡国后的词相类,悲戚入骨,沉迷自伤境遇之苦,不能说情不真切,可是却缺少苏轼贺铸词中那种对生活细节的追忆和相濡以沫的感觉. 这种区别可能与作者身世和夫妻的情缘有关,苏轼和贺铸皆不是出身显贵,原配妻子应当都曾共过甘苦,出身平民也没有那么多讲究,可能都会有眼见妻子夜补衣,梳妆的时候.而纳兰出身贵族,父阴显赫,管居要职,所谓位高不由人,纳兰不一定有苏贺那么多简单平淡的夫妻之乐,而繁琐的满族贵族礼节,他可能没有看妻子化妆的经历,上卢氏出身两广总督之家,也可能有"挑灯夜补衣"的时候.更重要的是他与卢氏的夫妻情缘只有短短三年即逝,纳兰悲凄的追思,缺少细节上的回忆,这正是造成他的作品与苏轼贺铸细节描绘差异的原因.

悼念亡妻亡夫的诗词

比较著名的除了楼主所举例的外,还有……(就我所知) 悼亡诗 ——潘岳·魏晋 荏苒冬春谢,寒暑忽流易。 之子归穷泉,重壤永幽隔。 私怀谁克从?淹留亦何益。 僶勉恭朝命,回心反初役。 望庐思其人,入室想所历。 帏屏无仿佛,翰墨有余迹。 流芳未及歇,遗挂犹在壁。 怅恍如或存,回惶忡惊惕。 如彼翰林鸟,双栖一朝只。 如彼游川鱼,比目中路析。

春风缘隙来,晨溜承檐滴。 寝息何时忘,沉忧日盈积。 庶几有时衰,庄缶犹可击。【作者】:潘岳(247年-300年):字安仁,世称潘安,我国晋代著名文学家,中牟县大潘庄人。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容止》:“潘岳妙有姿容,好神情。少时挟弹出洛阳道,妇人遇者,莫不连手共萦之。”刘孝标注引《语林》:“安仁至美,每行,老妪以果掷之满车。

” 他少年时即以才颖见称乡里,十二岁即能行文作诗,被乡里称为奇童。作为西晋文学的代表,潘安往往与陆机并称,古语云“陆才如海,潘才如江”。【背景】: 据说,潘岳的妻子杨氏是西晋书法家戴侯杨肇的女儿。潘、杨两家原是世交,潘岳十二岁时第一次见到杨氏的父亲杨肇,杨肇很喜欢这个聪颖过人的美少年,便把自 己的大女儿许配给了他。

潘岳十二岁时与杨氏订婚,结婚之后,夫妻两人大约共同生活了二十多年,杨氏于晋惠帝元康八年(298年)卒,当时不到五十岁。潘岳 夫妇感情很好,杨氏去世后,潘岳除过《悼亡诗》三首外,还有《杨氏七哀诗》等。 潘岳所做《悼亡诗》一共三首,分别作于杨氏去世的下一年的春天、秋天和冬天。其二首分别为:其二皎皎窗中月。照我室南端。

清商应秋至。溽暑随节阑。凛凛凉风升。始觉夏衾单。岂曰无重纩。谁与同岁寒。岁寒无与同。朗月何胧胧。展转盻枕席。长簟竟床空。 床空委清尘。室虚来悲风。独无李氏灵。髣髴覩尔容。抚衿长叹息。不觉涕沾胸。沾胸安能已。悲怀从中起。寝兴目存形。遗音犹在耳。上惭东门吴。下愧蒙庄子。 赋诗欲言志。此志难具纪。命也可奈何。

长戚自令鄙。其三曜灵运天机。四节代迁逝。凄凄朝露凝。烈烈夕风厉。奈何悼淑俪。仪容永潜翳。念此如昨日。谁知已卒岁。改服从朝政。哀心寄私制。茵帱张故房。朔望临尔祭。 尔祭讵几时。朔望忽复尽。衾裳一毁撤。千载不复引。亹亹朞月周。戚戚弥相愍。悲怀感物来。泣涕应情陨。驾言陟东阜。望坟思纡轸。徘徊墟墓间。欲去复不忍。

徘徊不忍去。徙倚步踟蹰。落叶委埏侧。枯荄带坟隅。孤魂独茕茕。安知灵与无。投心遵朝命。挥涕强就车。谁谓帝宫远。路极悲有余。悼亡诗——沈约·南朝去秋三五月,今秋还照梁。今春兰蕙草,来春复吐芳。悲哉人道异,一谢永销亡。屏筵空有设,帷席更施张。游尘掩虚座,孤帐覆空床。万事无不尽,徒令存者伤!【作者】:沈约(441年-513年):南朝梁文学家。

字休文,吴兴武康(今浙江德清武康镇)人。历仕宋、齐二代,后助梁武帝登位,官尚书仆射,封建昌县侯,仕至尚 书令,卒谥隐。政治上主张严格区分士族与庶族,维护封建门阀制度。诗风浮靡,着意雕饰,与谢朓、王融等皆注重声律,时号“ 永明体”。所创“ 四声八病”之说,在声律方面为诗歌创作做了许多规定,对五言古体诗向律诗的转变有一定影响。

曾据何承天、徐爰等宋史旧本,稍加更益,撰成《宋书》。所著有 《四声谱》、《齐纪》、《沈约集》等,已佚。明人辑有《沈隐侯集》。【背景】: 这首诗是沈约为悼念亡妻而作。沈约诗最突出的特点便是‘清怨’,这首诗集中体现了沈约的清怨之风。诗的前半以大自然的永恒来反衬人生易逝、一去不返的悲 哀;后半将悲伤的情感同凄凉的环境融为一处,情状交现,悲怆靡加。

沈约的这首悼亡诗对后世以离别哀亡的为题材的诗词作品有较大影响。把南朝之前类似作品的 哀而不伤(如潘安《悼亡诗》)的境界真正推向哀伤并茂的新境界。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关于‘沈腰’之说。《梁书·沉约传》载:沉约与徐勉素善,遂以书陈情于勉,言己老病,“百日数旬,革带常应移孔,以手握臂,率计月小半分。以此推算,岂能支久?”后因以“沉腰”作为腰围瘦减的代称。

李煜词中有“沈腰潘鬓消磨”一句,明代诗人夏完淳也有“酒杯千古思陶令,腰带三围恨沈郎”之诗句,均典指沈约。离思·其四——元稹·唐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悼亡父诗词_现代悼亡父诗词

悼亡父诗词_现代悼亡父诗词
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译文】:经历过无比深广的沧海的人,别处的水再难以吸引他;除了云蒸霞蔚的巫山之云,别处的云都黯然失色。花丛信步,我全无心思看那百化争艳,一半是因为笃佛修道,一半是因为忘不了你。【作者】: 元稹(779年-831年):字微之,河南河内人。

八岁丧父,少年贫贱.母郑贤而文,亲授书传。举明经书判入等,补校书郎。元和初,应制策第一。除左拾 遗,历察御史。坐事贬江陵士曹参军,徙通州司马。自虢州长史征为膳部员外郎,拜祠部郎中、知制诰。召入翰林为中书舍人、承旨学士,进工部侍郎同平章事。 未几罢相,出为同州刺史。改越州刺史、兼御史大夫、浙东观察使。太和初,入为尚书左丞、检校户部尚书,兼鄂州刺史、武昌军节度使。

年五十三卒,赠尚书右仆 射。...

古人追悼亡妻的诗词!

第一首——《诗经·唐风·葛生》之:百岁之后,归於其居!百岁之后,归於其室!葛 生—— 诗经·唐风葛生蒙楚,蔹蔓于野。予美亡此。谁与独处!葛生蒙棘,蔹蔓于域。予美亡此。谁与独息!角枕粲兮,锦衾烂兮。予美亡此。谁与独旦!夏之日,冬之夜。百岁之后,归於其居!冬之夜,夏之日。百岁之后,归於其室!【译文】:葛生长覆盖住荆条,蔹蔓生在田野。

我的爱人葬身此地,谁来陪伴孤独的居处?葛生长覆盖酸枣树,蔹蔓生在坟头。我的爱人葬身此地,谁来陪伴孤独的睡眼?角枕灿烂啊,锦缎被子鲜明啊。我的爱人葬身此地,谁来陪伴孤独的白日?夏季的天酷长,冬季的夜漫漫。只有百年以后,到这儿共同居住!冬季的夜漫漫,夏季的天酷长。只有百年以后,到这儿共同居住!第二首——《诗经·邶风·绿衣》之:绿兮衣兮,绿衣黄裳。

心之忧矣,曷维其亡!绿 衣 ——诗经·邶风绿兮衣兮,绿衣黄里。心之忧矣,曷维其已!绿兮衣兮,绿衣黄裳。心之忧矣,曷维其亡!绿兮丝兮,女所治兮。我思古人,俾无陨兮!絺兮绤兮,凄其以风。我思古人,实获我心!、【译文】:绿衣裳啊绿衣裳,绿色面子黄里子。心忧伤啊心忧伤,什么时候才能止!绿衣裳啊绿衣裳,绿色上衣黄下裳。

心忧伤啊心忧伤,什么时候才能忘!绿丝线啊绿丝线,是你亲手来缝制。我思亡故的贤妻,使我平时少过失。细葛布啊粗葛布,穿上冷风钻衣襟。我思亡故的贤妻,实在体贴我的心。第三首——魏晋·潘岳《悼亡诗》三首之一:如彼翰林鸟,双栖一朝只。如彼游川鱼,比目中路析。 潘岳所做《悼亡诗》一共三首一荏苒冬春谢。寒暑忽流易。

之子归穷泉。重壤永幽隔。私怀谁克从。淹留亦何益。僶俛恭朝命。回心反初役。望庐思其人。入室想所历。帏屏无髣髴。翰墨有余迹。流芳未及歇。遗挂犹在壁。怅怳如或存。回遑忡惊惕。如彼翰林鸟。双栖一朝只。如彼游川鱼。比目中路析。春风缘隟来。晨溜承檐滴。寝息何时忘。沉忧日盈积。庶几有时衰。庄缶犹可击。二皎皎窗中月。

照我室南端。清商应秋至。溽暑随节阑。凛凛凉风升。始觉夏衾单。岂曰无重纩。谁与同岁寒。岁寒无与同。朗月何胧胧。展转盻枕席。长簟竟床空。床空委清尘。室虚来悲风。独无李氏灵。髣髴覩尔容。抚衿长叹息。不觉涕沾胸。沾胸安能已。悲怀从中起。寝兴目存形。遗音犹在耳。上惭东门吴。下愧蒙庄子。赋诗欲言志。此志难具纪。命也可奈何。

长戚自令鄙。 三曜灵运天机。四节代迁逝。凄凄朝露凝。烈烈夕风厉。奈何悼淑俪。仪容永潜翳。念此如昨日。谁知已卒岁。改服从朝政。哀心寄私制。茵帱张故房。朔望临尔祭。尔祭讵几时。朔望忽复尽。衾裳一毁撤。千载不复引。亹亹朞月周。戚戚弥相愍。悲怀感物来。泣涕应情陨。驾言陟东阜。望坟思纡轸。徘徊墟墓间。欲去复不忍。

徘徊不忍去。徙倚步踟蹰。落叶委埏侧。枯荄带坟隅。

悼亡父诗词_现代悼亡父诗词

悼亡父诗词_现代悼亡父诗词
孤魂独茕茕。安知灵与无。投心遵朝命。挥涕强就车。谁谓帝宫远。路极悲有余。 第四首——南朝·沈约《悼亡诗》之:万事无不尽,徒令存者伤!悼亡诗——沈约·南朝去秋三五月,今秋还照梁。今春兰蕙草,来春复吐芳。悲哉人道异,一谢永销亡。屏筵空有设,帷席更施张。

游尘掩虚座,孤帐覆空床。万事无不尽,徒令存者伤!【背景】: 这首诗是沈约为悼念亡妻而作。沈约诗最突出的特点便是‘清怨’,这首诗集中体现了沈约的清怨之风。诗的前半以大自然的永恒来反衬人生易逝、一去不返的悲 哀;后半将悲伤的情感同凄凉的环境融为一处,情状交现,悲怆靡加。沈约的这首悼亡诗对后世以离别哀亡的为题材的诗词作品有较大影响。

把南朝之前类似作品的 哀而不伤(如潘安《悼亡诗》)的境界真正推向哀伤并茂的新境界。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关于‘沈腰’之说。《梁书·沉约传》载:沉约与徐勉素善,遂以书陈情于勉,言己老病,“百日数旬,革带常应移孔,以手握臂,率计月小半分。以此推算,岂能支久?”后因以“沉腰”作为腰围瘦减的代称。李煜词中有“沈腰潘鬓消磨”一句,明代诗人夏完淳也有“酒杯千古思陶令,腰带三围恨沈郎”之诗句,均典指沈约。

第五首——唐·元稹《离思》五首之四之: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离思·其四——元稹·唐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译文】:经历过无比深广的沧海的人,别处的水再难以吸引他;除了云蒸霞蔚的巫山之云,别处的云都黯然失色。花丛信步,我全无心思看那百化争艳,一半是因为笃佛修道,一半是因为忘不了你。

【背景】: 元稹有离思诗五首,这是其中第四首,都是为了追悼亡妻韦丛而做。韦丛为当时太子少保韦夏卿之幼女,二十岁时下嫁元稹,其时元稹尚无功名,婚后颇受贫困之 苦,而她无半分怨言,元稹与她两情甚笃。七年后韦丛病逝,韦丛死后,元稹有不少悼亡之作,这一首表达了对韦丛的忠贞与怀念之情——曾经经过沧海的人,再看 到其他的水,不是壮阔可观的水,看过巫山的云之后,便觉得别地方的云都不值得一看;即使从成千的美女中走过,都懒得回过头看他们一眼,一半固然是为了修身 治学,一半是没有忘情...

推荐“悼念长辈去世”的诗诗词及出处

:祭文·祭母文(1919年) 呜呼吾母,遽然而死。寿五十三,生有七子。七子余三,即东民覃。其他不育,二女三男。育吾兄弟,艰辛备历。摧折作磨,因此遘疾。中间万万,皆伤心史。不忍卒书,待徐温吐。今则欲言,只有两端。一则盛德,一则恨偏。吾母高风,首推博爱。远近亲疏,一皆覆载。恺恻慈祥,感动庶汇。爱力所及,原本真诚。

不作诳言,不存欺心。整饬成性,一丝不诡。手泽所经,皆有条理。头脑精密,劈理分情。事无遗算,物无遁形。洁净之风,传遍戚里。不染一尘,身心表里。五德荦荦,乃其大端。合其人格,如在上焉。恨偏所在,三纲之末。有志未伸,有求不获。精神痛苦,以此为卓。天乎人欤?倾地一角。次则儿辈,育之成行。如果未熟,介在青黄。病时揽手,酸心结肠。

但呼儿辈,各务为良。又次所怀,好亲至爱。或属素恩,或多劳瘁。大小亲疏,均待报赉。总兹所述,盛德所辉。以秉悃忱,则效不违。致于所恨,必补遗缺。念兹在兹,此心不越。养育深恩,春晖朝霭。报之何时?精禽大海。呜呼吾母,母终未死。躯壳虽隳,灵则万古。有生一日,皆报恩时。凌波仙·吊乔梦符钟嗣成 (怀念亡友)平生湖海少知音,几曲宫商大用心。

百年光景还争甚?空赢得雪鬓侵。跨仙禽路绕云深。欲挂坟前剑,重听膝上琴。漫携琴载酒相寻。哭宣城善酿纪叟(唐) 李白纪叟黄泉里,还应酿老春。夜台无李白,沽酒与何人?唐·元稹(忆其亡妻韦氏)遣悲怀其一谢公最小偏怜女,自嫁黔娄百事乖。顾我无衣搜荩箧,泥他沽酒拔金钗。野蔬充膳甘长藿,落叶添薪仰古槐。今日俸钱过十万,与君营奠复营斋。

其二昔日戏言身后事,今朝都到眼前来。衣裳已施行看尽,针线犹存未忍开。尚想旧情怜婢仆,也曾因梦送钱财。诚知此恨人人有,贫贱夫妻百事哀。其三闲坐悲君亦自悲,百年都是几多时。邓攸无子寻知命,潘岳悼亡犹费辞。同穴窅冥何所望,他生缘会更难期。惟将终夜长开眼,报答平生未展眉。苏试《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昨夜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断肠处,明月夜,短松岗。西城杨柳弄春柔,动离忧珠泪难收。碧野朱桥当日事,人不见逝水空流。宋·贺铸(忆其亡妻赵氏)鹧鸪天重过阊门万事非,同来何事不同归?梧桐半死清霜后,头白鸳鸯失伴飞。原上草,露初晞,旧栖新垅雨依依。

空床卧听南窗雨,谁复挑灯夜补衣!清·周淑然(忆其亡父)元日哭先大人一夜思亲泪,天明又复收。恐伤慈母意,暗向枕边流。...

表达哀悼的诗句有哪些?

《杂言同豆卢郎中郭南七里桥哀悼姚仓曹》年代: 唐 作者: 刘商桥边足离别,终日为悲辛。登桥因叹逝,却羡别离人。桥下东流水,芳树樱桃蕊。流水与潮回,花落明年开。可怜三语掾,长作九泉灰。宿昔欢游在何处,花前饮足求仙去。《悼逝》年代: 宋 作者: 张耒结发为夫妇,少年共饥寒。我迂趋世拙,十载困微官。男儿不终穷,会展凌风翰。

相期脱崎岖,一笑纾艰难。秋风摧芳蕙,既去不可还。滴我眼中血,悲哉摧肺肝。儿稚立我前,求母夜不眠。我虽欲告之,哽咽不能言。积金虽至斗,纡朱走华轩。失我同心人,抚事皆悲酸。积日而成时,积时更成年。山海会崩竭,音容永茫然。《悼八婶孺人》年代: 宋 作者: 郑刚中当年枣栗奉高堂,憔悴俄惊哭杞梁。目见两孤成乳酪,...《杂言同豆卢郎中郭南七里桥哀悼姚仓曹》年代: 唐 作者: 刘商桥边足离别,终日为悲辛。

登桥因叹逝,却羡别离人。桥下东流水,芳树樱桃蕊。流水与潮回,花落明年开。可怜三语掾,长作九泉灰。

悼亡父诗词_现代悼亡父诗词

悼亡父诗词_现代悼亡父诗词
宿昔欢游在何处,花前饮足求仙去。《悼逝》年代: 宋 作者: 张耒结发为夫妇,少年共饥寒。我迂趋世拙,十载困微官。男儿不终穷,会展凌风翰。相期脱崎岖,一笑纾艰难。秋风摧芳蕙,既去不可还。滴我眼中血,悲哉摧肺肝。儿稚立我前,求母夜不眠。我虽欲告之,哽咽不能言。

积金虽至斗,纡朱走华轩。失我同心人,抚事皆悲酸。积日而成时,积时更成年。山海会崩竭,音容永茫然。《悼八婶孺人》年代: 宋 作者: 郑刚中当年枣栗奉高堂,憔悴俄惊哭杞梁。目见两孤成乳酪,坐闻一节胜冰霜。仙游已作朝霞会,尘世空将旧屦藏。莫问生来寿何许,曾孙儿女亦成行。《悼达兼善平章》年代: 元 作者: 王冕出师未捷身先死,忠义如公更不多。

岂直文章惊宇宙?尚余威武振山河。中原正想刘安世,南海空思马伏波。老我未能操史笔,怀思时复动哀歌。《悼济阳夫人》年代: 宋 作者: 陈傅良久接江山境,曾论子姓文。於焉观内则,可以继前闻。榛栗严宾豆,苹蘩洁祀芬。有人言不朽,片石合摩云。《悼东皋友山和尚》年代: 宋 作者: 释云岫握空拳建东皋寺,一饭饱多云水僧。

身死百年曾未减,数珠牙齿放光明。《悼东阳许诚之父》年代: 宋 作者: 卷刚中昔同令子业胶痒,知有德行厥后昌。开廓襟怀虽善富,坚持气节亦刚阳。掩棺往事成千古,刻石高文冠一乡。梅岘速培松柏茂,便看褒它贲幽光。《悼毕进士》年代: 宋 作者: 孙应时磨励灯前志,澜翻笔底春。果题新进士,归悦太夫人。更值千金产,悬需五鼎珍。

茫茫竟何往,一念忍忘亲。《悼倪尚书》年代: 宋 作者: 卫泾历事三朝久,清居一世尊。心惟在王室,手不炙权门。横浦流风好,香山逸兴存。经纶未渠展,此意向谁论。《悼吕居仁舍人》年代: 宋 作者: 张九成精识高标不世才,泉台一掩怅难回。词源断是诗书力,句法端从践履来。西掖北门聊尔耳,春风秋月亦悠哉。问君身后遗何物,只有窗间水一杯。

第一首——《诗经·唐风·葛生》之:百岁之后,归於其居!百岁之后,归於其室!葛 生—— 诗经·唐风葛生蒙楚,蔹蔓于野。予美亡此。谁与独处!葛生蒙棘,蔹蔓于域。予美亡此。谁与独息!角枕粲兮,锦衾烂兮。予美亡此。谁与独旦!夏之日,冬之夜。百岁之后,归於其居!冬之夜,夏之日。百岁之后,归於其室!【译文】:葛生长覆盖住荆条,蔹蔓生在田野。

我的爱人葬身此地,谁来陪伴孤独的居处?葛生长覆盖酸枣树,蔹蔓生在坟头。我的爱人葬身此地,谁来陪伴孤独的睡眼?角枕灿烂啊,锦缎被子鲜明啊。我的爱人葬身此地,谁来陪伴孤独的白日?夏季的天酷长,冬季的夜漫漫。只有百年以后,到这儿共同居住!冬季的夜漫漫,夏季的天酷长。只有百年以后,到这儿共同居住!【背景】:这首诗被后人认为是‘悼亡诗之祖’。

关于这首《葛生》的主旨,历代学者多有争议。至清郝懿行首先揭示了“角枕”、“锦衾”为收殓死者的用具,指出:“《葛生》,悼亡也。”今人多取其说。显然,凭“亡此”、“于域”、“角枕”、“锦衾”、“其居”、“其室”、“独处”、“独息”、“独旦”等词语证本诗悼亡之旨,是有说服力的。后世对这首诗评价极高,今人认为本篇“不仅知为悼亡之祖,亦悼亡诗之绝唱也”(朱守亮《诗经评释》),又认为“后代潘岳、元稹的悼亡诗杰作”,“不出此诗窠臼”(周蒙、冯宇《诗经百首译释》)。

就本诗的艺术魅力和对后世悼亡诗歌的创作影响而言,这种评价是当之无愧的。诗从葛藤写起,或者正是坟墓之地,触动情思,两相分离各自独处,倍感伤心。诗写亡人的独处无人陪伴,正是为了写活着的人的孤独无亲,从而见出生前的相亲相爱,同心同德,以致于发出死后同穴的悲号。诗反复抒写无法忍受的独处的时日,都是为了表达当初同处和和谐美好。

《葛生》可以被看作是中国悼亡诗的滥觞,那生死不渝的爱情绝唱,可以穿越时空,成为每个时代人们心中的梦想与期许。第二首——《诗经·邶风·绿衣》之:绿兮衣兮,绿衣黄裳。心之忧矣,曷维其亡!绿 衣——诗经·邶风绿兮衣兮,绿衣 黄里。心之忧矣,曷维其已!绿兮衣兮,绿衣黄裳。心之忧矣,曷维其亡...

表达“思念亡父”的五言绝句有哪些?

无言绝句中没有表达“思念亡父”的诗“思念父母”的诗词如下:


1、《哭宣城善酿纪叟》唐代 李白纪叟黄泉里,还应酿老春。夜台无晓日,沽酒与何人?
2、《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宋代 苏轼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

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3、《遣悲怀三首·其三》唐代 元稹闲坐悲君亦自悲,百年都是几多时。邓攸无子寻知命,潘岳悼亡犹费词。同穴窅冥何所望,他生缘会更难期。惟将终夜常开眼,报答平生未展眉。
4、《遣悲怀三首·其一》唐代元稹谢公最小偏怜女,自嫁黔娄百事乖。顾我无衣搜荩箧,泥他沽酒拔金钗。野蔬充膳甘长藿,落叶添薪仰古槐。

今日俸钱过十万,与君营奠复营斋。


5、《金缕曲·亡妇忌日有感》清代 纳兰性德此恨何时已。滴空阶、寒更雨歇,葬花天气。三载悠悠魂梦杳,是梦久应醒矣。料也觉、人间无味。不及夜台尘土隔,冷清清、一片埋愁地。钗钿约,竟抛弃。重泉若有双鱼寄。好知他、年来苦乐,与谁相倚。我自中宵成转侧,忍听湘弦重理。待结个、他生知已。

还怕两人俱薄命,再缘悭、剩月零风里。清泪尽,纸灰起。...

关于感恩的古诗句

《遣悲怀三首·其三》唐代:元稹闲坐悲君亦自悲,百年都是几多时。邓攸无子寻知命,潘岳悼亡犹费词。同穴窅冥何所望,他生缘会更难期。惟将终夜常开眼,报答平生未展眉。《奉和元日赐群臣柏叶应制》唐代:赵彦昭器乏雕梁器,材非构厦材。但将千岁叶,常奉万年杯。《西夏重阳》明代:王逊作县几时同志苦,投荒万里倍情真。功名炊黍寻常梦,怪事书空感激人。

击柝徒吟胡地月,屯田也食汉渠春。艰难薄俗犹多事,漂泊南冠愧此身。《酬裴侍御对雨感时见赠》唐代:李白雨色秋来寒,风严清江爽。孤高绣衣人,潇洒青霞赏。 平生多感激,忠义非外奖。祸连积怨生,事及徂川往。 楚邦有壮士,鄢郢翻扫荡。申包哭秦庭,泣血将安仰。 鞭尸辱已及,堂上罗宿莽。颇似今之人,蟊贼陷忠谠。 渺然一水隔,何由税归鞅。

日夕听猿怨,怀贤盈梦想。《端午日赐衣》唐代:杜甫宫衣亦有名,端午被恩荣。细葛含风软,香罗叠雪轻。 自天题处湿,当暑著来清。意内称长短,终身荷圣情。...

悼亡父诗词_现代悼亡父诗词
悼亡父诗词_现代悼亡父诗词
悼亡父诗词_现代悼亡父诗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