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立小桥风满袖
独立小桥风满袖
精选的独立小桥风满袖
独立小桥风满袖,平林新月人归后。
[译文]我独立在小桥的桥头,清风吹拂着衣袖。只有远处那一排排树木在暗淡的月光下影影绰绰,与我相伴。
[出典] 五代 冯延巳《蝶恋花》
注: 1、 《蝶恋花》 冯延巳 谁道闲情抛弃久?每到春来,惆怅还依旧。日日花前常病酒,不辞镜里朱颜瘦。 河畔青芜堤上柳,为问新愁,何事年年有?独立小桥风满袖,平林新月人归后。 2、注释: 闲情:闲散之情。 病酒:饮酒沉醉如病,醉酒。 朱颜:这里指红润的脸色。 青芜:丛生青草。 何事:唐宋人俗语,相当于今言“何故”、“为什么”。 平林:平旷处的树林。 新月:阴历初一至初五,刚刚生出的弯月。
1、 ![]()
独立小桥风满袖3、译文1: 谁说闲情意致被忘记了太久?每到新春来到,我的惆怅心绪一如故旧。为了消除这种闲愁,我天天在花前痛饮,让自己放任大醉,不惜身体消瘦,对着镜子自己容颜已改。 河边上芳草萋萋,河岸上柳树成荫。见到如此美景,我忧伤地暗自思量,为何年年都会新添忧愁?我独立在小桥的桥头,清风吹拂着衣袖。只有远处那一排排树木在暗淡的月光下影影绰绰,与我相伴。 译文2: 谁说使人痛苦的闲情已经抛弃得很久?每当春天来临,这种惆怅还依旧。每日里面对着春花,经常地酣饮醉酒,还丝毫不悔于镜里。 河边上青青的草色,堤岸上袅袅的绿柳,请问这不解的新愁,为什么总是年年有?独自久久地立于小桥,寒风袭来充满衣袖,平林梢头升起新月,已经是路断行人之后。 译文3: 谁说我已把闲愁抛弃得太久?每到春暖花开的时节,内心中仍然是缠绵无尽的忧愁。为了甩开这恼人的苦闷,我每天都在花前痛饮美酒,大醉而不能休,哪管铜镜中的青春悄悄流走,人已经变得憔悴消瘦。 河边的青草堤上的柳,我且问你:为什么剪不断的新愁年复一年涌上心头?独立在小桥边,轻风拂动着宽大的衣袖,面对那平旷的丛林,仰首一望,新月如钩,已经到了黄昏时候。 译文4: 谁道闲情抛掷久,每到春来,惆怅还依旧。日日花前常病酒,不辞镜里朱颜瘦。 河畔青芜堤上柳,为问新愁,何事年年有?独立小桥风满袖,平林新月人归后 我总以为,那些无名的忧伤啊,那些无由的惆怅啊,已经消失在过去的岁月里了。 我总以为,我可以从此从容地笑对花开,花落,从容地笑对人聚,人散了。 可是谁能料到,这春天重回的时候,那些无名的忧伤,无些无由的惆怅,却依旧弥漫在我的心头。 镜子里的我,还依然年轻,但是我的梦想呢?我的梦想在哪里?我更青春时的抱负在哪里?每日里,在明媚的花前,在美丽的少女之前,举杯而饮,我陪伴他们欢笑,陪伴自己欢笑,只到宴散之后,剩下我自己,独对这镜中的我,久久怔忡。 为何河畔上的青草和河堤上的杨柳,每一年春来会青葱如忧愁? 为何心中的惆怅与忧伤,每一年春来,会如柳色般依旧? 为何这一年年过去的生命里,会泛起一年年重复的忧愁? 直到我的生命远逝,剩下这柳色与青草,在遥远的春色里,怀念我的忧愁。 聚会已散,人们远去,只剩下这平林上空的新月,静静地照着我,照着独立于小桥的我,照着这林间的风,静静地吹满我的衣袖: 青青子衿, 悠悠我心。 但为君故,
4、冯延巳生平见 风乍起,吹绉一池春水。 5、“谁道闲情抛弃久”,谁说这份闲情能抛掷很久?起句就问,正是说明这份“闲情”千回百转,盘旋郁结,欲罢不能。一个“久”字,更加强了这种挣扎努力的苦痛。 “谁道”者,想来是谁都做不到,一切的挣扎和努力徒然落空,因而“每到春来,惆怅还依旧”, “每”,“还” “依旧”,已足可见此“惆怅”之永在常存。“闲情”,看似轻闲,实则无比沉重, “日日花前常病酒,不辞镜里朱颜瘦”,久久地缠绕,想对花排遣,但“泪眼问花花不语”他只能“日日”饮酒而已。借酒浇愁愁更愁,一日一日,形容枯槁,“镜里朱颜瘦”。 ![]()
独立小桥风满袖“河畔青芜堤上柳” “芜”是丛茂之草。青青草色遍接天涯,有着无穷的生命力,生命和情感都苏醒过来,这份曾隐在心之深处的惆怅顽强地抬起头来,相思愁苦正是这一份漫天的碧草。贺铸有词“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正是用草来形容愁之多。“堤上柳”的缕缕柔条所唤起的,又该是一种何等绵远纤柔的情意?而这份草色又不自今日方始,年年河畔草青,年年堤边柳绿,则此一份绵远纤柔的情意,岂不也就年年与之无尽无穷!所以接下去就说 “为问新愁,何事年年有”, “年年有”的“愁”,何以又说是“新”?一则此词开端已曾说过“闲情抛弃久”的话,经过一段“抛弃”的挣扎,而重新又复苏起来的“愁”,所以说”新”;再则此愁虽旧,而其令人惆怅的感受,则敏锐深切,岁岁常新,故曰“新”。
“独立小桥风满袖,平林新月人归后”, “独立”二字,已是寂寞可想,再观其“风满袖”三字,更是凄寒可知,又用了“小桥”二字,则其立身之地的孤零无所荫蔽亦复如在目前, “风满袖”之“满”字,风寒袭人,写得极饱满有力。在如此寂寞孤零无所荫蔽的凄寒之侵袭下,其心情之寂寞凄苦已可想见。林梢月上,夜色渐起,路断行人,已是寂寥人定之后了。 “独立市桥人不识,一星如月看多时”,如果不是内心中有一份难以安排解脱的情绪,有谁会在寒风冷露的小桥上直立到中宵?
他能感受,亦能承受。能感受,是因为他天性的敏感;能承受,并不是因为他神经细胞的坚硬,而是他已从这孤独中跳跃开去,进入了沉醉之境。“独立小桥风满袖”,就是对孤独之境的耽溺和沉醉。此外,我们在其他词作中也可以找到很好的注脚:“愁心似醉兼如病”(《采桑子》),“谁信闲愁如醉?
孤独之中,蕴藏着无尽的狂欢与沉醉,这种生命的至大欢乐又有谁人愿意相信呢?
一个独自站在空寂小桥边的寂寞女人,一任风吹满袖,凝然伫立,神思不已,那种女人的凄清伤悲,已远远超过了伤悲本身。那是一份无可排遣与宣泄的情怀。 晚唐诗人杜牧曾也写过这样的诗句: 二十四桥明月夜,![]()
独立小桥风满袖玉人何处教吹箫。 扬州的二十四桥,是指一座桥还是二十四座桥,到今天还是个未曾揭开的谜。传说当年隋炀帝下扬州带了二十四个美女在桥上吹箫寻欢,听说桥还没有名字,就随口说声叫二十四桥吧! 不过,在现在人们心中的二十四桥,其意义已不仅仅是代表一座桥或是二十四座桥了,在江南扬州人的心目中,它是一座精神的桥,诗化的桥。
《红楼梦》中林黛玉因思乡而想到“春花秋月,山明水秀,二十四桥,六朝遗风”。江南的桥,江南的花前月下,总是令人浪漫却忧伤。
人散后,还会再聚吗?少年时,总喜欢说永远在一起,殊不知,人世无常,聚少别多,同学少年,别后已是永远,再聚时,熟悉的面容,当年那份熟悉的心情却不能重来,一言一辞,莫不烙上生活痕迹,少了份纯真,多了种世俗;知心爱人,也曾海誓山盟,永远在一起,殊不知,情已逝,爱不在,身边的爱人已不是最初的那人。人散后,已是咫尺天涯,多少年后,当时已惘然,徒留追忆。面对别后的凄楚,又有谁能看到那时的夜空银月如钩,天凉若水呢?只有经历了太多的离散后,才感觉人散后,依旧留有一份诗意的美丽,静待你细细品味,淡如人生真谛。 人散后,不论多么平静的心态,依旧会感受到淡淡的惆怅与忧伤,那么,在人散之前,多多珍惜相聚的时光,给追忆少一分伤感,多一分留恋。或许,这也是我们唯一能做到的,而且也能做到的。如果独自守着人散后的苍穹,对着孤月时,朋友的面孔一一映在夜空,那么人聚时和人散后又有什么区别呢? 新月如钩,茶香袅袅,长夜沉沉似水,再一次把心情融入丰子恺先生的漫画中,融和到古典的思古之幽情之中,融和到不可言述的宁静与祥和之中。
河畔青芜堤上柳,为问新愁,何事年年有?大概无需再问了,我只是忘不了去年今日那浅草中马蹄的印痕。堤上的杨柳因该知道,为了远去的人儿,我还折断过她一缕长长的青丝。原来明明知道,走了的不会再来,当春水被风吹皱了,心中还是难以平静。回来吧,让我看上一眼,再走也可以,因为那样,死去也可以瞑目。独立小桥风满袖,平林新月人归后。说不上是一种寂寞,我又想起你似曾说过,你是风儿,会在我不经意的时候,偎在我身边扯起我的袍袖,不让我远走。那片漠漠的平林,一轮新月已上柳梢头,人都走了,而我还依然留恋,为了你一句浪漫的诺言……
美好的事物总是给人愉悦的感觉,看到美好的景致,事物,在欣赏的时候总想能够长久的拥有,更希望能够永恒,当然,谁都知道这是不可能的。世上万事万物无时不刻都在变化,很多时候我在思考,是事物在变化?还是我看事物的眼睛在变化?佛家有云:风动?幡动?是心动! 当然,面对风云变换的莫测,只要还能保持一颗去查看美好事物的心境,能够修炼一双慧眼,见一叶落,而知天下秋, 察一果熟,而知万物硕,能够用相对平静的心境去发现,观察,体会世间美丽事物,我相信,就是幸福的! 我在静静的寻找,我的美丽! |

独立小桥风满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