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人之心不可无

Allyson 坐标: 145450 目录:/fang/

逆境不可怕,怕的是无信仰

逆境不可怕_怕的是无信仰

逆境不可怕_怕的是无信仰
以下是的一些我们精选的逆境不可怕,怕的是无信仰

逆境不可怕_怕的是无信仰

逆境不可怕_怕的是无信仰
逆境不可怕,怕的是无信仰 文/简小卡 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漂流记,幸与不幸,如人饮水,冷暖自知。 2012年,华人导演李安携影片3D巨作《少年派的奇幻漂流》震撼出场。是震撼,没错。全景3D特效美轮美奂,逼真感觉犹如亲身经历一场风暴。从商业角度来说,继《阿凡达》之后,这种三维观影模式依然吊足观众胃口,而演员高超的演技更不需多说。

笔者很庆幸当天错过另一场电影,选择了《少年派的奇幻漂流》。直到影片结束,我还沉浸在老虎上岸后转身离去的画面。关于信仰 《少年派的奇幻漂流》中的两个片段讲述了有关信仰的故事。第一,少年派的全名叫帕西尼,读音同小便的单词。由于自己的名字,他经常被同学取笑,后来少年派将自己的名字称为π。π是无限不循环的,这个名字说明了人生的不可预见性;第二,派的父亲是动物园园长。某天,派去参观老虎,拿起饲养员准备的肉打算丢给老虎吃。就在老虎张开嘴巴要吃少年派手中的肉时,他被父亲拦下了。父亲说,老虎就是老虎。不过少年派不信,且深感委屈。

影片告诉观众:信仰救了派。在物欲纵横、消息四通八达的快节奏社会,信仰似乎离生活越来越远。其实不然。所谓信仰,是由心而发的自救,不是神,但又感觉神的存在,勾勒一个坚定的符号。在危险的时候,在无处躲藏的时候,求生的信仰愈加坚定。 一个人从濒死中逃离出来,会豁然开朗,相信神的存在。其实,那个神便是你自己。关于人生 影片《少年派的奇幻漂流》的两个开放式结局一直是观影者热衷讨论的话题。一个是派和他的动物朋友们;一个是水手、厨师、母亲和派吃人的故事。故事的情景是跟随上帝的善,故事的结局却是人性的恶。(

励志文章 )影片用了80%的长度向观众讲述了一个童话故事,留给真实结局的只有20%的剧情。为了80%的美好,观众可以不去思考所有的逻辑,只需要一个完美的结局。就算明知老虎的本性是凶残的,也还存着美好愿景,这是因为生存的需要,人生亦如此。 在派的脑海中始终有天马行空的想象,千变万化。就算在海难时,当派落入救生艇的刹那,心中仍有些惊喜划过,那是一种对生命未知情绪的期待、不安与兴奋在相互纠结。电闪雷鸣般的挣扎、乘风破浪的刺激、镜如止水的安静、海底世界的离奇??这些全部来自于青春的基情。于是,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漂流记,幸与不幸,如人饮水,冷暖自知。

关于教育 最终,电影《少年派的奇幻漂流》的剧情像海浪一样,涨起之后落下。这部影片留给观众思考的无疑是派带来的意义。本片以一个童话的姿态,用另一种的力量,将每个人心底看不见的东西讲出来,让观众看见一个真正的社会。而对于无数像派一样的少年,经过叛逆、质疑之后一次次找回真实,回归正轨。这些少年正一步步,成为家人、朋友,或者陌生人。(文章转载自简小卡的博客)

逆境不可怕_怕的是无信仰

逆境不可怕_怕的是无信仰
最新逆境不可怕,怕的是无信仰可以看看这篇名叫逆境不可怕,怕的是无信仰的文章,可能你会获得更多逆境不可怕,怕的是无信仰

逆境不可怕_怕的是无信仰

逆境不可怕_怕的是无信仰
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漂流记,幸与不幸,如人饮水,冷暖自知。 2012年,华人导演李安携影片3D巨作《少年派的奇幻漂流》震撼出场。是震撼,没错。全景3D特效美轮美奂,逼真感觉犹如亲身经历一场风暴。从商业角度来说,继《阿凡达》之后,这种三维观影模式依然吊足观众胃口,而演员高超的演技更不需多说。

逆境不可怕_怕的是无信仰

人生无长,不可虚度

以下是的一些我们精选的人生无长,不可虚度天地有万古,此身不再得;人生只百年,此日最易过。幸生其间者,不 可不知有生这乐,亦不可不怀虚生之忧。【译文】 天地万古运行不变,可人的生命只有一次,死后就不再复活;一个人最多只会活百岁,可是百年的时间跟天地来比只不过是一刹那,逝者如斯。有 幸诞生在天地间,既不可不了解我们生活中所应享的乐趣,也不可蹉跎岁月, 而有虚度一生之叹。

【注解】 万古:永恒不变的时间,喻其长。 虚生:虚度一生无所作为。【评语】 生老病死是自然规律,惜时如金是千百年来古人的明训。陈子昂说:“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曹操叹“人生几 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人生七十古来稀,人的一生太短了,短暂的 一生是像庄子那般有“梦为蝶,蝶为梦”的感伤不息呢?还是“人生得意须 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的豪钦呢?人要珍惜人生之乐,但“不可虚度”的 标准在于要用有限的生命投入到干一番利国利民的事业中去,只有在为国为 民的服务中才会更觉人生之乐,体会到生命的价值人。

最新人生无长,不可虚度可以看看这篇名叫深度好文:人生最大的恐惧是没有方向的文章,可能你会获得更多人生无长,不可虚度

人生无长_不可虚度

人生无长_不可虚度
深度好文:人生最大的恐惧是没有方向 到底什么时候最恐惧?不是没有钱的时候,不是没有水的时候,也不是没有车的时候。最恐惧的时候,实际上是没有方向的时候。有了方向,其实所有的困难都不是困难。 什么是理想?我后来才发现,当我遇到困难的时候,理想是一个GPS(导航仪),是生活当中的导航。这是我在七年前突然明白的。

最恐惧的时候,是没有方向的时候 当时我和王石一起,从西安开车到。去戈壁滩上,车突然坏了。手机在那个地方没有信号。戈壁滩的地面,全部是鹅卵石,温度高得几乎能把轮胎烤化。我们没有办法跟任何人联系,我们越来越恐惧,甚至开始焦躁。 这时候司机下了车,他不断地转,不断地在地下看。他在看什么?他在找车辙。司机终于发现了一条新车辙,我们齐力把车横在车辙上面。然后司机说:“剩下的事情,只能等待,不要有任何奢望。”

然后我们开始等待。一个小时后,有一辆特别大的货车在我们面前停下来。我们的司机写了一个电话号码,请货车司机出戈壁滩后打电话找人来救我们。

人生无长_不可虚度

人生无长_不可虚度
大货车开走后,我们在车上开始嘀咕:“这事靠谱吗?人家会帮忙打这个电话吗?”我们的司机说了一句话:“在没有方向的地方,生命是唯一的选择的时候,信任是最可宝贵的。”结果我们又等了一个多小时,救我们的人果然来了。 这件事发生后,我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到底什么时候最恐惧?不是没有钱的时候,不是没有水的时候,也不是没有车的时候。最恐惧的时候,实际上是没有方向的时候。有了方向,其实所有的困难都不是困难。我总琢磨,理想这件事情,就相当于在戈壁滩上突然找到了方向。

方向由心中的价值观确定 但是方向是怎么确定的呢?方向是心中的价值观。这个价值观就是是非判断。有任何理想,都要坚持到最后,都要兑现你的诺言。而这个价值观是什么?是诚信与道义。 有了价值观的驱使,人就会有方向感。每个人的价值观不同,每个时代的价值观也不一样。 社会在变,如今国家理想变成了个人理想。比如说一个人喜欢放风筝,他要做全世界放风筝第一人,这就是一个理想;比如说有人想娶个好媳妇,过上好日子,这也是理想。我不是很赞成任何一个社会都让政府、花花、大人教小孩、小人物、年轻人去追随他们强加的理想。我主张我们应该在一个时代、一个环境下,根据现实、价值观来确定我们的追求,提出自己的理想。人有了方向感,就会快乐,生命会变得简单,就会在现实中从“纠结哥”变成“淡定哥”。

乐观对待人生算不准的苦恼事 人一生有三件最苦恼的事情算不准:第一,算不准今后你要赚多少钱;第二,算不准有多少幸福和痛苦;第三,算不准什么时候、以什么方式离开这个世界。但是如果有价值观、有理想,算账就变得非常简单,人活得就很通泰。

人生无长_不可虚度

人生无长_不可虚度
我每天经常算账,但是我自己就做三件事:第一,看别人看不见的地方;第二,算别人算不清的账;第三,做别人不做的事情。 什么人最快乐呢?有信仰的人快乐,心里头有方向感的人快乐。理想就是一个方向感,像在黑暗隧道前方的一点光明。如果失去光明,人会恐惧、会死亡;而有了这个光明,人会行动、会前行。这就是理想在生命当中的意义。

理想是“道”,现实是“术” 当然,理想这件事情,也不能把它夸大到什么都能解决。它属于“保健品”,不是“速效救心丸”。所以理想是一个增加概率的运动,有理想的人比没理想的人,只不过是成功的概率高一点,快乐程度高一点,毅力强一点,走得远一点,心里头踏实一点。 一谈理想难免要谈到现实。现在流行一句话——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我们永远都在讲理想,却永远不能和理想拥抱在一起。我是这么看,理想永远是从现实中孕育出来的。因为不满,所以有梦想;因为没有,所以才需要;因为很弱小,所以想强大。

理想只是告诉人要去哪里,至于怎么去,这是每个人的事。所以可以简单地总结:现实是“术”的问题,理想是“道”的问题。也就是说,去哪儿和为什么要去,是由“理想”来回答的;怎么去和什么时间去,能否到达,这是现实中要解决的问题。

人生无长_不可虚度
人生无长_不可虚度
人生无长_不可虚度

只要心无挂碍 温水煮青蛙何尝不可

以下是的一些我们精选的只要心无挂碍 温水煮青蛙何尝不可 文/江夜雨 1997年冬天,齐齐哈尔。 张伟从厂办的小学里放学,顺着那条小路,第几百次走进灰色的大门。 很久之后他回忆那天,依旧有着一点魔幻主义的色彩。机器单调的、巨大的仿佛永远不会停下的轰鸣声消失了,他看到寂静的人群围着那面熟悉的墙壁。那里曾分别出现过爸爸和妈妈的照片,下面有红色的五星标记的字符——先进劳动者。

那种不安的寂静并没有持续多久,人群开始躁动:“凭什么不让我们干了?
!”“要生存,要吃饭!”“和他们闹!” 他透过暴躁人群的缝隙里看去,红色的纸张贴在玻璃上。那些密密麻麻的小字里写着父亲的名字。 高耸入云的烟囱冒着稀稀拉拉的黑烟,天空开始下雪。 那年冬天张伟学会了一个新的词汇——“下岗”。如果词语是有重量的,他几乎看到它压弯了父亲的脊梁。

家里祖祖辈辈都是农民。土地既慷慨又吝啬,小时回老家,他见过爷爷奶奶弯腰播种、收割,他们腰永远挺不直,保持着一个轻微的弧度。 爷爷最得意是将父亲送进了技校,让他成了家族第一个走出农村的人。父亲认识了同样在工厂的母亲,而后结婚,从单身宿舍搬进福利房,当工长,当主任…… 他像这个重工业城市的很多人,以为这会是自己的一生,甚至是儿子、孙辈的一生。

1998年冬天,父母开始剧烈的争吵。父亲所有的技能都依赖于那条走了无数年的流水线,他就像这个工业城市机器上的一个螺丝钉,失去了机器,螺丝钉就是一个多余的部件。在这个满是下岗工人的城市里,他找不到所谓体面的工作。

只要心无挂碍_温水煮青蛙何尝不可

只要心无挂碍_温水煮青蛙何尝不可
“别他妈的瞧不起我,”他喝醉时变得格外暴躁,拿着酒瓶指着母亲:“如果不是老子让给你,你能留厂?
!” 张伟并没有小到对家里变化懵懂无知。他能从寡淡的饭菜里发现家庭的财务危机,从逐渐沉默的氛围里体会到父母关系的紧张,但这一切都不如看到父亲骑着三轮车载客来得有冲击。

他尴尬地站在人群里,喊不出一声揽客的话,张伟的第一反应躲在了人群里。 永远不能低估中国老百姓令人心酸的忍耐力。很快,父亲习惯了抽劣质的烟,母亲习惯了接裁缝的活儿。那年过春节,他们回到奶奶家,一家人如常地包饺子,他被久违的肉馅儿香撩动咽着口水,父母少见地平和地聊天,直到电视里那个知名的小品演员说: “工人要为国家想,我不下岗谁下岗。”

忽然死一般的寂静。 张伟读大学时离开了那个城市,去了一直向往的首都。穷,是一种刻在骨子里的东西,那就像旧旧的球鞋和深刻的不安全感,越是掩饰越是明显。 他比所有的人都努力,因为知道什么是一夕之间失去所有。 七年的大活足够改变你很多,他足够优秀得拿到奖学金、保研、找到一个漂亮的女友;他学会了收拾自己,消除了本就不太明显的地方口音,学会了和这个城市相处……

毕业K歌有人戏谑地唱起《重头再来》,屏幕上,成名的歌手在风雨中甩着头发,喝到半醉的他忽然泪流满面。 他想起父亲在下大雪时出去拉活,一个冬天手上长满了黑红色的冻疮;想起母亲低腰缝纫着低廉的布料,总要挑最偏僻的地方摆摊儿,偶尔碰到熟人就慌不迭地躲开…… 所有对下岗生活诗意的诠释,都是一种无知而高傲的残忍。

毕业后张伟顺从了父母的心愿,考上所有人艳羡的公务员,拿到一张珍贵的进京名额。不能说他没有想过做些自己喜欢的事情,但骨子里他多么需要一份安稳。那就像是热气球上一个针眼,让那些高飞的梦无声地消失在空气中。 张伟再回去过春节,沉默讷言的父母掩饰不住地高兴,所有人都为他高兴。

只要心无挂碍_温水煮青蛙何尝不可

只要心无挂碍_温水煮青蛙何尝不可
就像他捧着一个金色的不朽的饭碗。 张伟的女友研究生毕业时,那一年就业形势特别差,她没找合适的工作。还好,女友有个伯伯,是一所三流高校的领导,他说考博吧,毕业来我们学校。 “女孩嘛,当老师多好,能照顾家。”

于是女友专心考博,延迟了就业时间。在张伟工作的第五年,他们结婚了,依靠单位的政策优惠,他购进了按市场价根本无法企及的海淀区的房子,有地铁直达她的学校和他的办公地点。 成家,立业,按部就班。她在读书,他去上班,生活平静,毫无波澜。 虽然很久没有学过新东西,张伟仍然有着固定收入;忘掉了80%的专业知识,仍然可以轻松胜任工作;不用费心去买什么学区房,孩子就能在寸土寸金的海淀区得到一个入学名额。

他觉得自己该有安全感,但总是隐隐感到不安。 就像是半夜忽然下坠,睁开眼却发现还躺在床上。 两家的父母开始催促他们生孩子。“趁着读书时生,生完正好毕业去学校工作。”“再拖下去,就不好生了”……理由是如此不可辩驳,于是他们照做了。 2015年的春天发生了两件事。妻子怀孕了,她的伯伯因贪腐被抓。

工作泡汤了,挺着肚子找工作又不现实。“导师让我跟他做博后,”她叹口气:“我先读下去吧。” 两个月后,一个传了几年的消息尘埃落定: 北京市政府将迁往通州。 周围哀鸿遍野。北京这个城市大到残忍,无数人将面临实际上的两地分居。大家抱怨着、打听着,却鲜有人行动。

只要心无挂碍_温水煮青蛙何尝不可

只要心无挂碍_温水煮青蛙何尝不可
张伟人生第一次想跳出围城。然而,在这个经济糟糕的夏天去寻找一份得体的工作,是如此的艰难,年龄、资历、经验,他甚至不知道该在简历上写些什么。 而有些招聘上更是清楚写道:只要85后、只要90后。 在第N次失败后,他走在热得发烫的北京街头,却突然想起了在齐齐哈尔漫天大雪中努力蹬三轮的父亲起伏的背影。

对怕极了动荡的人来说,改变,是一种奢侈。 稳定,又一次压倒了一切。可问题依然存在:要么张伟每天花4小时通勤、行程140公里,要么让举家搬来通州,妻子在东边再谋职业。 而拥有博士学位的妻子,不想在通州开始自己的第一份工作。仿佛是一种讽刺,君在永定头,妾在西山尾,住在一个城市的他们,却面临着一种“双城”生活。

他和她无数次争吵,直到发现争吵并没有意义。于是决定等,等着靴子真正落地。 很奇怪,曾经在报告里无数次写过战略、思路、优势,写过狠抓、落地、执行,但张伟忽然明白了,谁才是承受这些东西的客体。 进入体制是一场公平的交易。它赋予你所谓的安稳,用看得见的身份来抹掉棱角,用看不见的文化来改造灵魂,让你习惯平静和中庸,最终换来无法反抗的服从。

温水煮青蛙,最大的诱惑在于那种舒坦的温暖,让人不用去面对世界的冰冷和颠簸。 等到快要煮熟时,哪里还跳的动呢?
张伟今年32岁,有一份得体的工作,妻子快博士毕业了,第一个孩子即将出生。 这是他的,完美人生。 没有最完美的,只有最合适的机会在前面,不完美,也要上路30字的完美个人简历最新只要心无挂碍 温水煮青蛙何尝不可可以看看这篇名叫有一种人生状态,叫做大四的文章,可能你会获得更多只要心无挂碍 温水煮青蛙何尝不可

只要心无挂碍_温水煮青蛙何尝不可

只要心无挂碍_温水煮青蛙何尝不可
也许,你现在还在抱怨着课程安排的稠密、专业课的变态。 也许,你现在在想着这个情人节要给自己喜欢的姑娘怎样的一个惊喜,并在偷偷的攒钱。 也许,你现在坐在教室的最后一排,老师在台上唾沫横飞而你的眼睛总是无法从一个姑娘的身上移开,但你却迟迟不敢开口,觉得自己渺小而荒唐。 也许,你现在在挑剔着食堂的饭菜、在电话里和父母诉着苦,无非最后一句是下个月多打两百。 也许,你现在通宵熬夜,而且发誓说再也不熬夜了,而且自己还特别清楚的知道自己这是在放屁,就像明天我要好好学习一个道理。 也许,你现在正一个人坐在寝室里对着电脑DOTA,手机放在鼠标旁,时刻准备着接到点名警报后,冲向只隔了一条马路的教室。 我要告诉你,珍惜这一切吧。大胆去做自己,好好享受一切好的和不好的。 有一天你会发现,有课上比没课上好,要是能重新听一轮专业课很赞。 有一天你会发现,这年的情人节成了你的光棍节,你的那些姑娘都挽着别人的胳膊,走在步行街吃棉花糖。 有一天你会发现,食堂的饭菜真是便宜又不错。以后每天花在吃饭上的钱要多很多,而肚子却饱的缓慢。而且你会不停的和你爸妈说,我有钱,甭操心。 有一天你会发现,通宵的那些时光回想起来是那么的有基情和年轻,就像几个人边吃泡面边碰二锅头的那个冬天一样。想到那你心有余而力不足的心脏,就会勃起几秒然后瞬间软趴趴。 有一天你会发现,在保证不会因为平时成绩挂科的前提下,逃课就逃了,被点名就被点了,这是事情正常的发展规律,我选择逃课,我就享受这个过程。如果逃课还要担心被点名,就不如不逃。而且那一天你会发现,你无课可逃。 那一天,你大四了。 这一年的刚开始几天,你还是重复着原来的日子,上几节不疼不痒的专业选修课。 只不过是老师讲课的时候越扯越远,每次都仿佛在说:孩子们,来,我们谈谈人生吧。 只不过是整天对着电脑,而越来越不知道自己要做什么,对着一个网页不停新。 只不过还是和大一大二大三一样,每天出门才精心打扮一下,否则都是过着自我隔离的生活。照一眼镜子,马上想掏出个钢镚儿说,哪来的要饭的?! 但是,突然有那么一天。 你拿到了你四年的成绩单,看着上面的数字,想起很多小抄和很多的紧张场面,抑或是无数个奋斗突击的夜晚。 突然有那么一天。 你发现你身边的人开始西装革履打领带,还经常在尿尿的时候从洗手间里传来他自我介绍的声音。一开始随着“哗”的冲水声,他就会说一句自我介绍完毕。后来,他会在哗后2分钟才说那句介绍完毕。 突然有那么一天。 你的上铺签了工作,你的卖身契还呆在老师的办公室没有领取。 突然有那么一天。 得知第二天就会有你向往的单位来了,可是你丫简历都还没做。 于是,一切都变了。 你不停的忙着自己的简历制作。 模板有很多,别人做的都不错,慢慢来吧。 你照了一张免冠照。 尽量把自己照的成熟老练,而且还要有那么点活力。 你审视着那照片,嗯,用人单位应该喜欢我这个样子,不行,我得把这个痘痘P掉。 你开始回想自己四年都有哪些收获。 挂了五六门课、谈了仨女朋友、踢碎过一张宿舍门、喝过三百来瓶哈啤…… 你开始回想自己四年都拿过哪些奖状,翻箱倒柜的想要拿去扫描。 可是除了一张寝室设计大赛最佳创意奖外,你没有任何奖状,那个奖还是因为你把你的寝室变成了汶川地震现场。 而旁人的奖学金证书、优秀干部、优秀团员优秀团干、征文比赛一等奖让你开始反思。你以前的那些不屑和嘲笑。当别人在参加各种活动的时候,我在干嘛。 你开始编写自己的英语水平,良好。因为你还没有通过四级。 总算是搞出了一份看起来不错的简历。尽管上面到处都是鬼才相信的假话。 打印的时候,你发现,妈的原来一份简历这么贵,找不到工作我就开一打印社。 接下来的日子里,你空虚和茫然。 考试也根本不会让你产生紧张的情绪。下午5点考是吧,好,呢我3点开始预习。老师也会在考的过程中,突然就变成了一个,然后剩下的一个会电话铃突然响起,走出去,不忘了合好门,然后接电话。其实事情的真相往往是,那电话是先出去了的那个考老师打来的。 这一年的大多数时间里,你都在问自己关于方向、未来、发展、待遇等等这些你以前漠不关心的字眼。 你有时候会觉得自己很牛逼,因为你的上铺由于英语不好被拒绝,而你过了四级。你有时候会觉得自己很卑微,因为你的对铺过了六级。 你参加一场场招聘会。把自己打扮的倍儿精神。早上起来恨不得对着镜子亮亮嗓儿,因为你今天一天的主要内容就是忽悠人。 你看遍了人间冷暖。有的用人单位微笑着拒绝你,有的用人单位臭着脸打击你。结果都是一样的,其实过程的滋味也都相同。 你开始后悔自己没有学好专业知识。 旁边一些更牛叉的大学的人,对专业提问都倒答如流。你却在那很尴尬的说,正着答谁会啊,我有点忘了,您提醒一下,我回去再看看,有这个词么?那一刻你觉得你丢的不只是你自己的脸,还会觉得更丢学校的脸。那一刻你觉得自己特别怂特别衰。 见到你的学弟学妹,你语重心长的说:要学好专业课啊! 他们微笑着、带着一副必胜的表情说:知道的!谢谢学长提醒,我一定好好学。 就像你当年的样子。 你可以看到你的音符,从他们的左耳朵进去又从右边飘出来的样子。 如果真的可以,你一定好好的把专业知识学好。不论身边的人是否同你一样。 大四的这一年,你知道了:没有如果。 考研的人看着找工作的人,觉得自己焦躁。 找工作的人,羡慕考研的人有目标。 大学里,腿会感到抽筋的时刻有三个。 第一个是大一军训站军姿。那时候的你像一个刚刚脱离襁褓的婴儿,哪吃的了那苦?心想着要是让我老妈看着教官对我这么苛刻,我妈非挠丫一脸土豆丝儿。 第二个是大二大三踢足球。每天都懒惰的不行,突然运动一次还真感到体力不支,但是你永远记得在球场上和你并肩战斗的队友们。你没想过有一天你们就各奔东西,同是天涯沦落人,相识却不再相逢。 第三个是大四,站在招聘会、双选会的冗长队伍里。一站兴许就是两三个小时。你翘首等待,觉得给我个舞台,嗨,您就瞧好吧。同时心里嘀咕着,这一打群架或者排队,就看出来计划生育的必要性了。即使你从前再自命不凡,到了这个时候,没有社会资源人事关系,你就知道,咱都是一凡人,什么事都得脚踏实地不能好高骛远,要不就烦人了。 这一年你会辗转很多地方。外地的一些城市,你风尘仆仆的赶过去,招聘会后你又马上赶往下一个城市。只为了给自己多些机会和选择。 你没有心境、时间和玛尼在这些城市里观光逗留。 别的同学问起你,某某这个城市怎么样? 你只能回答一句:火车站不错,公交车比较挤。 在那些陌生的城市里,你蜷缩在某个高校边上的廉价小旅馆的被窝里,瑟瑟发抖地捧着一叠专业知识资料临阵磨。主变压器的主保护是瓦斯保护和纵联差动保护,后备保护是过电流保护…… 隔壁是急促的叫床声,那属于大一大二大三的孩子。 你没有心烦意乱,你在背着接地距离保护测量的参数是什么。 回到自己学校所在的城市,看着那个熟悉的火车站,总是觉得,虽然骂了这么多年这个地方了,但是还是这亲切,这里才是另一个家。想想马上就要离开这个生活了四年的城市,难免有些伤感。谁知道下次踏上这里的月台是什么时候去了呢? 尽管我们都在说“请你一定要相信自己,一定要接受、喜欢自己的样子,一定要让自己变成你真心会喜欢的样子,如果你想要做的,不是长辈所控制你的样子,不是社会所规定你的样子,请你一定要勇敢的为自己站出来,温柔的推翻这个世界,然后把世界变成我们的。” 但是你还是一样的要面对一个残忍的东西——现实。你特别想让你喜欢的人看到你狂热的样子,但其实她们也许更喜欢看到你富有的样子。 男人改变世界、女人改变男人的世界观。 你发现你没有以前那样敢做决定了,你优柔寡断。你猜想这是因为你有了家庭责任。 但其实最主要的是:你在决定着你的人生。还记得自己曾经咬着牙告诉过自己,要找个好工作给那个不待见你的高中班主任看看么?还记得要去哪个城市看那里的日出日落么?一旦选择了,就短时间内没法悔改。不然也是在浪费时间。 在谈及一个工作的时候,你总是关注着当地的房价,算着拿这些米,你什么时候能买起一套小房子蜗居。 你的理想不再是周游世界,而是房子、车子、位子、面子。于是你自己也成了凡夫俗子。 你在电话里和妈妈只说那些令人喜悦乐观的事情。 看着人间惨淡,听着妈妈的那些鼓励和夸赞,你觉得你是不是长大了一些呢? 你想起你大一时候做过一次人生规划,但是上面写了什么,你早忘了。 无数的企业要做上百道的性格测试题,成千上万道的性格测试题让你越来越不了解自己的性格。你自己原来的样子,那些棱角和骄傲呢? 不管了,下一道是如果薪水相同,你更希望自己做:A.工程师。B.摄影师。你一直喜欢摄影,但你要找的是电业局的工作,于是你毫不犹豫的选择了A。 你答了N道的智力测验题,那些你小学时候很在行的数字规律题,答多了看着自己的学号都要找找个中规律。 你开始思考人生,畏惧工作。 畏惧孤单,畏惧离开寝室其他三个。 畏惧走入这个未卜的社会。 你曾经无数次的想要自己赚钱养活自己,但在那一刻你看到了自己的懦弱和校园生活的美好。 你多么想自己的弟弟妹妹们能珍惜,就算是替你。 这就是大四,一种人生状态。 一无所有,没工资,也没有继续悠哉的权利。 但是,哥们儿,姑娘们,无论怎样,都别忘了自己最初的理想是什么,在哪里。纵使现实总是和它们相差深渊甚至南辕北辙,但是我们要做的就是无限接近它,或者心里永远有这么个和钱没关系的纯粹理想,能够给你温暖和力量。

只要心无挂碍_温水煮青蛙何尝不可
专题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