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飞乐鸟诗词绘
这仅仅是一本绘本,题材灵感则来源诗经。
但并非教程,教你绘画,而飞乐鸟也出版了其他书,有教程类的,如:【飞乐鸟-20种画笔技法从入门到精通】等等,可以在当当买到。
以下是【诗经绘】的简介。
★ 全新的色铅笔画风,更进一步了解色铅笔技法,全书融合了古风、联想、印象派、现代感多种风格,是一次完美的视觉盛宴。
★ 精选30首诗歌,再择取每首诗歌里提及的动植物,历经一年多时间才完成,总算完成。
每一次下笔,很很有考究,每一幅图的效果,都堪称经典。
★ 这次最新的“漫漫古典情”系列,还是色铅笔的一次全新表达,不再用复杂的解说,也不用繁复的说明,而是另辟蹊径,让你看一眼就明白,就能动手去画。
★ 《诗经绘》不仅图片精美,文字也非常好读,它是由与安意如、安妮宝贝、白落梅文笔相媲美的深圳一石所著,简单而又舒服。
就算不喜欢读诗词的人,也能一遍看一遍偷笑。
★ 历经3000多年的《诗经》至今被人传诵,除了其本身的魅力外,还有能够提升阅读者的修养是关键。
很多名家或者大老板,还特意从《诗经》中取名,目的就是为了拔高自己的文化素养! ★ 如果不喜欢读文字,那就专门鉴赏里面的图片就好。
【采 葛】 彼采葛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 彼采萧兮,一日不见,如三秋兮! 彼采艾兮!一日不见,如三岁兮! 在关于《诗经》的讲稿里,《采葛》一节有这样的评价:“似水流年小情歌,空明如镜日月闲;草兮花兮雨纷纷,枯兮荣兮念君来。
”爱如梦魔,驱之不散,拥之不得,渐渐便成了人之常情的一份礼物,这一份礼物珍贵如钻石,凝结了多棱折返的光焰,烧结在人心里,相拥成了幸福,苦盼也成了幸福。
《采葛》之美,在于将爱情之美好,推及物华渐变的自然,推及草木四时,好像为思念某个人,身边草木都愿做这传递爱念之苦的铃声。
而一日,一月,一秋,一年,渐渐堆积出命运勾连在血脉和风雨中看不见的神秘隐藏。
姻缘际会,交手错失,心中不免怆然,便在自然四时里自然而然有了回音。
心中执念,因为这歌,有了永恒的价值。
心有一人,四时便总有回声。
《采葛》里,有好音、好舞,也藏着一个幸福的苦心人。
葛藤,是蝶形花科的藤本植物,在山林坡地上,城市公园里的无人区,路边的脚底里,草原牧野的落日下,恶风沙石的缝隙间,都是葛藤生长的地方。
葛藤的性情,既不温柔,也不刚劲,它有着看不见的爆发性的内在生命力,就像是一个不定性的自然界里的坏孩子,管束好了,才能品尝到葛藤根煲出的靓汤、葛藤粉炒出飘着清香的鸡蛋,饮到可解酒的葛藤酒。
20世纪70年代,葛藤在无声无息没有任何天敌的情况下,迅速占领了美国佐治亚、密西西比、亚拉巴马等州的万顷土地。
葛藤如脱缰的野马,给人类的生存造成了让人意想不到的“灾难”。
而在中国,它广布在东西南北,逢紫即是花开,面绿而隐藏,野也野得没那么放肆。
【 摽有梅】 摽有梅,其实七兮。
求我庶士,迨其吉兮。
摽有梅,其实三兮。
求我庶士,迨其今兮。
摽有梅,顷筐塈之。
求我庶士,迨其谓之。
【梅之女】 《诗经》里的“梅”,从收获情形看,指的该是可以入药的梅果,“梅”在汉语里的发音为平声,轻声吟读,有温软含骨、刚柔相济的意味。
自然里属于蔷薇科的梅,喜沿长江而居,早寒春上,雪影茫茫中,星花初现,粉白嫣红,是长冬渐暖时,四季最先露出的迷人风韵。
自然里的梅之外,还让人想到傲雪纷飞中人心里的那点梅花,这篇文字就算是吟给心梅的吧。
“六瓣梅影染霜色,引的新雪斗芳菲。
” 这是以前某一个冷雨夜里,读《召南?摽有梅》时,突然从记忆里飘出来的诗。
《召南?摽有梅》里浸透着一个寂寞女子的深情期盼,让我想到《诗经》另一首《周南?汉广》篇里,痴情汉子想要踏开荆棘,跃过江河,去看望对岸的爱慕女子。
寂寞,深深的寂寞,更多的不是地域阻隔而成,而是人心上的樊篱,道德架构当中顺应世态而生的失落,那种刺入人心房的机缘错失,这些深藏不露的人间遗憾造成了孤独生命中蔓草疯长的寂寞。
这寂寞似乎是人心在看不见的时间里必然要去承受的一种命运。
在时间的河流里,那些吟咏关于爱的寂寞的歌辞文粹,不断地涌现,表达着生命个体在一个个独立空间里渴望拥抱爱恋的真相。
不是没有人爱,而是你快快来吧,你在何方?这样真切告白的期盼里,等着那个真正值得去爱的人到来。
两千五百多年前爱的寂寞,和今天黯然孤落身影里的那份寂寞、怅然,其实在弹着同一首属于永恒伤悲的歌。
然而,对于梅呢? 红梅染雪,是一种纯洁、冷艳、孤傲;在内心,其实是晶莹的,埋着懂得深意的心性。
“梅女长伴是知音,”指的是理想中的红颜知己。
梅生于寒时,冷峭时节弄冬色,满身飘逸出的是丝丝温暖,是一种静寂中含藏的活力,是一阵抖得翘枝细雪纷纷落的脆生生的笑。
梅盛开而不闹,艳丽而不媚,冰雪连天里不做羞涩,予人以从容、刚直、端庄的美。
国画里的梅,是岁寒三友——松、竹、梅里,让人喜欢的一种柔中含刚的风骨形象,它缭绕在苍朴虬枝的气息中间,像苦难里重生的笑,灰烬里凝成的露,总会让人看得哑然,看得静默。
【木 瓜】 投我以木瓜,报之...
知乎结风词作的词怎么样
韦庄:展开全部妾拟将身嫁与一生休,纵被无情弃、不能羞。
(《思帝乡》)冯延巳:一愿郎君千岁,二愿妾身常健,三愿如同梁上燕,岁岁长相见。
(《长命女》)欧阳修:垂下帘栊,双燕归来细雨中。
(《采桑子》)晏几道: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
(《临江仙》)柳永:系我一生心,负你千行泪。
(《忆帝京》)辛弃疾: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清平乐》)苏轼: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水调歌头》杜甫 佳人 绝代有佳人,幽居在空谷.全诗如下:绝代有佳人,幽居在空谷.自云良家子,零落依草木.关中昔丧乱,兄弟遭杀戮; 官高何足论?不得收骨肉.世情恶衰歇,万事随转烛.夫婿轻薄儿,新人美如玉.合昏尚知时,鸳鸯不独宿; 但见新人笑,那闻旧人哭.在山泉水清,出山泉水浊.侍婢卖珠回,牵萝补茅屋.摘花不插鬓,采柏动盈掬.天寒翠袖薄,日暮倚修竹.《夜雨寄北》年代: 唐 作者: 李商隐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锦瑟》年代: 唐 作者: 李商隐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望夫石》年代: 唐 作者: 王建望夫处,江悠悠。
化为石,不回头。
上头日日风复雨,行人归来石应语。
《竹里馆》年代: 唐 作者: 王维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春日》年代: 宋 作者: 朱熹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江南春》年代: 唐 作者: 杜牧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忆江南·江南好》年代: 唐 作者: 白居易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1]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2]能不忆江南。
...
描写人生哲理的诗句
展开全部百金买骏马,千金买美人;万金买高爵,何处买青春? 作者: 屈原 白日莫闲过,青春不再来。
作者: 林宽 白发无凭吾老矣!青春不再汝知乎?年将弱冠非童子,学不成名岂丈夫? 作者: 俞良弼 青春啊,永远是美好的,可是真正的青春,只属于这些永远力争上游的人,永远忘我劳动的人,永远谦虚的人! 作者: 雷锋...
苏东坡的诗词 写成书法哪个好 知乎
孟冬寒气至《古诗十九首》孟冬寒气至,北风何惨栗!愁多知夜长,仰观众星列。
三五明月满,四五蟾兔缺。
客从远方来,遗我一书札。
上言长相思,下言久离别。
置书怀袖中,三岁字不灭。
一心抱区区,惧君不识察。
如何用古诗词取一个倾国倾城的名字 知乎
展开全部【中国诗词大会观后感800字一】 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户,十月蟋蟀入我床下。
” 在近日的“中国古诗词大会”上,16岁高颜值少女武亦姝凭借出色的古诗词底蕴和 “飞花令”表现走红,答题时娴熟优雅的她,被网友们感叹“满足了自己对古代才女的所 有想象。
” “中国人的诗心一直在,但需要被激活。
”诚如《中国诗词大会》嘉宾、中央民族大学副 教授蒙曼所说,诗词之所以美,在于它承载着作者的人生阅历。
因此读诗不仅仅是读诗, 更是读人,是读心。
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 日前正式公布,这也是首次以中央文件形式专题阐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作。
在答记者问时,发言人表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代表 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丰厚滋养。
生活是草蛇灰线,伏延千里,诗意也是。
在问答网站知乎上,一位网友关于“为什么要让孩子从小读诗歌”的问题下,得票数最高的答案是这样说的: 你是愿意孩子从小读“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这样流转缠绵的诗句,还 是让他跟着广场舞一起唱“苍茫的天涯是我的爱”?你是希望他的童年记忆是“芳草鲜 美,落英缤纷”,还是“叫姐姐一声美女,姐姐就给你糖吃啊”? 生活在当下的我们,为什么要读诗?当你处于相似的情景下,忽然想起一句早已烂 熟于心的诗,触发了共情的钮,才能懂得诗词之美。
而这一切的基础是,至少你“读过”。
当看到春天芳草初生,才会明白什么是“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夏日湖边纳 凉,看风乍起,才会感慨“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毕竟如歌中所唱的,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的田野。
虽然我们的生活日渐浮躁喧嚣,好在,诗还活着。
【中国诗词大会观后感800字二】 它唤起了高中毕业之后的观众对诗词之美的欣赏。
高二分科以后,我母校的早读课是每周三天英语两天语文,20分钟的早读课当然会有人急急忙忙赶作业。
当年我还是语文课代表,至今还记得,只要在讲台上带读《春江花月夜》,背到“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附近的时候,基本上所有人都会停笔,或者笔还没停下,声音已经加入进来。
我们班当年男生虽然不多,声音却都很好听,刚好能压住妹子们柔婉的声音,诵读声就特别动人。
我还记得某一天第一节是数学课,我们数学老师人称范公子,在教室门口面带微笑地等我们背完“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把三角板往讲台上一放,说“哎呀谢老师教的班就是不一样,背得多好听啊。
” 看《诗词大会》的时候,我遇到稍有印象但想不起来出处或者上下句的诗词就会查一下,看到全诗心下会恍然大悟地“哦~”一声,然后脑子里就过电影般地浮现出上课时老师们描绘的意象。
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
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
就算是被楼上一些答主吐槽的太祖诗词出现频率过多,有些词写得也是真好。
全场齐诵“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的时候,还是挺燃的嘛。
四位点评嘉宾也都是很好的语文老师,直抒胸臆做科普,有感而发不矫情。
尤其康震老师,真的称得上一句“出口成章”。
再则,这个节目老少咸宜,选手的个性都很鲜明,场上互动也尽力营造了一种围炉而话的亲切氛围。
我特别喜欢选手自我介绍开场时的那句定场诗,真的能看出每个人的个性。
比如争议很大的张淼淼,我也觉得小姑娘情绪太外露了一点,但她每次上场,虽然穿着精致的汉服,妆发搭配得也很温柔,定场诗可是“我本楚狂人,凤歌笑孔丘”啊。
情绪管理注意一点,其实也是一个挺吸粉的反差萌人设。
武亦姝的自我介绍“唯愿当歌对酒时,月光长照金樽里”,就显得很洒脱,妹子也给人一种不太在乎比赛结果,享受过程以文会友的感觉。
舞台特效虽然拖沓了一点,整个节目的舞美和配乐还是赏心悦目的,我春节这几天在宿舍,经常把b站上的合集外放当背景音乐。
最后夸奖一下董卿姐姐的主持功力。
我前两天还在跟基友吐槽董卿的古典文学功底不低,不仅所有题干念得抑扬顿挫,流畅自然,而且点评嘉宾抛出的梗也能接上,偶尔还能来两句应景的诗词配合采访。
对比一下之前在知乎上看到,某当红小花旦当年演红楼梦的重要女配,之后上节目强调受训多时,结果连判词也读不来(摊手)。
感觉国内知名女主持除了董卿,其他人来主持这个节目都会有点违和。
而且董卿的妆发真是一期比一期好看啊QAQ 有时间再来补充,期待第三季能够完善赛制,减少运气分~ 【中国诗词大会观后感800字三】 第二季《中国诗词大会》于春节期间开播以来受到社会广泛关注,节目中多位具有深厚古诗词素养的年轻学生更是实力“圈粉”,被网友称赞“腹有诗书气自华”。
学者表示,兼具典雅韵律与人文精神的古诗词在现代社会仍能引发情感共鸣,要加强古诗词的审美教育,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年轻人中更好地传承和发展。
不靠颜值靠才情 年轻学子频获赞 “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户,十月...
找一首现代诗歌,不是名家做的,在知乎上看见的
这个现象确实真实存在,但不能一概而论。
比较晦涩难懂的文言文比如聊斋里的《狼》,确实比很多先秦时候的文言文还难懂。
原因主要是文言文说到底也是一种文字,文字就是用来记录语言的。
如果古人打算创造一种文字来记录他们日常说的话,那古人一定创造出来的文字和语法一定和他们的日常说话是一致的,否则就是自己给自己找麻烦,这就不符合他们创造文字的目的。
也就是说,实际上至少在先秦时期,文言文就是人们日常说的大白话。
比如论语,就是孔子的弟子们回忆老师生前说过哪些话就记录下来,相当于《孔子日常讲话记录》。
所以那时候的文言文只有某些词汇用法我们不熟悉,有些词语变化不大的甚至不用翻译。
但是秦汉以后,随着口语的日益演变,语言和文字逐渐偏离且越来越大,到了清代就完全变成了两回事。
清代的口语和我们现在很接近了,但文言文需要特别学习,受到封建文化压制,思想的禁锢以及科举八股文的登峰造极,导致出现了很多迂腐文人故意把文言文写的极其难懂不说人话。
特意选那些极其冷僻的词汇显示学问,比如鲁迅小说里的孔乙己就是个例子,卖弄炫耀茴香豆的茴有几种写法,这种人如果写文言文能通俗易懂吗?简单的说,先秦文言文就是当时的口语,没有必要刻意的写成书面语。
后世文言文在口语文字相分离的情况下,是为了写书面语而写文言文,清代某些人就更是走到极端,这就是某些清代文言文极其难懂不说人话的原因。
手打的答案,满意请采纳,谢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