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生于地,起于青萍之末。
——宋玉《风赋》
是说举凡大事皆出于小事不断积累,适用话题:蝴蝶效应、细节的重要性、见微知著
满目山河空念远,落花风雨更伤春,不如怜取眼前人。
——晏殊《玉楼春》
是说珍惜眼前的美好,适用话题:珍惜眼前、知足
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
——苏轼《蝶恋花》
这个意思……不用我说了吧。适用话题:豁达、眼界
人间自是有情痴,此恨不关风与月。
——欧阳修《玉楼春》
形容人情深如许,适用话题:深情、执着、眼界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辛弃疾《青玉案》
形容百转千回之后,终于找到理想中的伊人的情景。适用话题:视角、寻找、理想、执着、顿悟
料峭山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苏轼《定风波》
是说风雨过后烟敛云收,时过境迁后,原有的困难都已不再艰巨。适用话题:风雨彩虹、洒脱、涅盘
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
——蒋捷《一剪梅》
是慨叹流年偷换,人事已非。适用话题:岁月、人世沧桑
今古恨,几千般,只应离合是悲欢。江头未是风波恶,人间别有行路难。
——辛弃疾《鹧鸪天》
是说人世坎坷,愁绪千重,不应拘泥于儿女私情。适用话题:志当存高远、境界
浮名浮利,虚苦劳神,叹隙中驹,石中火,梦中身。
——苏轼《行香子》
是说人世匆匆,转目一瞬,嗟叹世人为浮世名利所累。适用话题:名与利、人生一世
怎么将古诗词改写成800字记叙文
送 别——改写《赠汪伦》李白是唐朝最伟大的诗人之一.身世坎坷,曾经历过唐朝由盛转衰的过程.李太白之所以被称为“浪漫主义诗人”,是因为他性情豪爽,好游,好酒.而当时有位名为汪伦的人极为崇拜李白.让自己的儿子从小就吟诵李白的《赠孟浩然》.得知李白因国事而操劳想出去游玩一番,便给李白写了封信:先生好游乎?此处有十里桃花;先生好酒乎?此处有万家酒店.汪伦李白收到此信,心花怒放,心想:游玩,饮酒乃是我的最爱,为何不借此机会放松放松?于是,他第二天就出发了.来到汪伦的家中,李白迫不及待地问“汪兄,十里桃花在何处?”汪伦笑着带李白去看,可却只有一棵桃树,汪伦说:“我们这里只有一株桃树,每逢盛开的季节就飘香十里,所以叫‘十里桃花’”.李白又问:“那万家酒店呢?不如我们去痛饮几杯吧!”可汪伦则领李白去了一个名为“万家酒店”的小酒楼.李白不解,汪伦告诉李白这家酒店的老板姓万,所以就叫“万家酒店”.李白不但不生气,而且还连连叫好.汪伦也十分开心,请李白到家中做客,汪家的人盛情款待.李白在汪伦家中与其促膝长谈,并结为至交好友.李白在汪伦家一住就是半年,时光飞逝,这一天,李白对汪伦说:“汪伦兄,我在你家已有半年了,明日我就要离开,继续过我那神仙般的生活.”“为什么?难道是我待客不周,你不愿意再住下去了?”汪伦问道.李白挥挥手解释说:“不,您的家人待我像亲人一样,我怎么会嫌弃呢?只是我志在四方,想云游天下.”汪伦见说不过李白,只好答应让他走.第二天,清晨,李白载着无尽的留恋和惋惜来到桃花潭边边.李白双手握拳,含着泪说:“汪兄,你对我的情谊,李某没齿难忘!”话还没有说完,岸上就传来用脚步打节拍唱歌的声音.李白一眼望去,啊!是村民们在为自己送行,李白向人群挥挥手,大声说:“乡亲们,保重,我李某一定会再来看你们的!”人群中一人说道:“大诗人,您也要保重呀,祝你一帆风顺,咱们后会有期.”这时,一条小船已停靠在岸边,等待着大诗人李白上船.李白踏上小船,深情地对汪伦说了最后一句话:“汪伦兄,桃花潭固然很深,但也比不上你和我的情谊深,让我们撑起友谊的小船,驶向对方心灵的彼岸.”汪伦终于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泪流满面地说:“保重!”
摘抄由古诗文改写的优美文章
题临安邸 改写美丽的西湖大部分环山,重重叠叠的青山把西湖拥在怀里,一座座亭榭楼阁雕梁画栋,不计其数,西湖游船上轻歌曼舞日夜不歇。
整日在西湖游山玩水,饮酒作乐,和煦的春风吹得这些游人昏昏欲睡,怎么还会记得丢失的北方领土,沦落的旧都!在他们眼里,杭州就是汴州,没什么两样。
考场上用古诗词改写成作文怎么样?
不知这位亲是要高考还是中考啊。
高考的话要以议论文为主、若想用诗词的话最好用诗词中的名句及该诗的背景或典故等作为一个材料事例。
若执意要改写的话难度略大。
中考的话我个人建议这种形式用在话题作文上,编故事什么的就算编了也一定是和生活挂钩的,千万不要让思想野马任意驰骋= =!!或者将诗句当做线索来写,必要时还可对诗中的一两个字进行适当修改(换用另一字什么的)线索的这种形式如果用好了会很吃香的。
不过不管是什么考试,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字。
这直接影响到阅卷老师的心情和作文的分数、、、再就是开头要扣题。
如果可以的话要处处点题、使得文章更紧凑。
但开头点题是最重要的!!
选一篇古诗词或者文言文改写成一篇现代文的作文
1、 古诗,一般都不太长,寥寥数语,短短几句。
可古诗的魅力却是无限的。
我是古诗的迷恋者,时常会在古诗的世界里迷失自己。
在夜深人静的月光下,泡上一杯浓浓的香茗,放松一整天忙碌的心境,慢慢沉浸入古诗的世界里,你会因“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豪放而忘形,因“思悠悠,恨悠悠,恨到归时方始休。
月明人倚楼”的婉约而惆怅,因“野营万里无城郭,雨雪纷纷连大漠”的边塞而凄楚,因“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田园而舒怀。
古诗,是一种意境。
豪则我有可盖乎世,放则物无可羁乎我。
柔则终日魂牵梦绕,缠则难越方寸心田。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 站在空旷如雪的天山之巅,眺望着那漂浮在云海中若隐若现的明月,耳边惟有剌剌作响、直刺几万里之外玉门关的长风,在这大气磅礴、雄浑辽阔的意境中,怎不叫人充满顶天立地的万丈豪情、挥洒指点江山的磅礴气概。
“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
”失恋之人,在落花微雨之时目睹双飞燕的相亲相爱,那种触景生情的眷恋,那种柔情似水的回味,那种黯然忧郁的无奈,那种顾影自怜的伤感,让人欲哭无泪,欲挣无力,欲罢不能,欲语还休!个中滋味,犹如手中浓浓的绿茶,苦涩甘甜,足够一生慢慢地咀嚼品味。
古诗,是一种凝固的画。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寥寥四句,就把秋天雨后的深山及山中的松树、泉水、石溪在月光下的景致刻画得栩栩如生,活脱脱的一幅山水画。
而“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
”就更是中国古代画家笔下绝好的水墨大写意素材了。
再有“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中那直上九霄的孤烟和长河那头即将西沉的圆圆落日,把大漠的空旷萧条和旅人内心的寂寞悲凉表露无遗,我想只有西洋的油画技巧和丰富的色彩才能更充分地把这种意境描绘出来吧?! 古诗,不长,却蕴藏着广袤的世界、丰富的联想和无穷的意境。
在古诗的世界里,忽而气势磅礴、雄浑激荡;忽而柔和细腻、委婉缠绵;忽而萧瑟苍凉、孤独寂寞;忽而忘情阡陌,韵味悠长。
严肃与诙谐,生动与质朴,含蓄与明了,委婉与豪爽,直让人几经磐涅,荡气回肠。
古诗的魅力已深深的扎根在我的心里,我甘愿放纵自己,在古诗的世界里沉沦、迷失、不可自拔……。
2、 开学伊始,教语文的葛老师突然在课堂上为我们背诵了一首马致远的《天净沙》:“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 葛老师的普通话十分标准,浑厚的男中音听起来很悦耳。
但惭愧的是,我傻傻地张着嘴,不知所云。
也许很多同学跟我有同感,大家面面相觑,似乎都有点犯傻。
直到葛老师转身在黑板上板书,教室里才有了一些轻微的、像是激动又像是醒悟般的惊叹声,如湿润的雨点在空中飞扬。
我没有出声,心里惊讶极了。
真的,那么简单明白的一些词,竟组成了一幅流动着的,浸透了苍凉之感的图画,那么忧伤,那么惆怅,然而却又是……那么美!升入初二以后,语文老师换了。
新的语文老师也姓葛。
端丽的板书和每次作文后对我的评语都让我的心里充满阳光。
他上课时声情并茂,经常给我们讲授一些课文之外的古典诗词。
甚至还有格律诗的音韵,平仄之类的诗词知识。
这些都无须考试,可我把它们背得比应考的英语单词还要滚瓜烂熟。
我以为背熟就能写了,写真正的律诗。
然而,哪晓得一提起笔来,我就晕头转向了。
根本写不出一首像样的格律诗。
见我学得认真,葛老师又开导我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
至于那些格律之类,知道就可以了,不必拘泥,真正才华横溢的大诗人,他的诗不是做出来的,而是从他心底流出来的,比如李白……葛老师特别推崇李白,于是理所当然地,我也爱上了李白。
我尤其迷恋李白之死———为了捞取落在水里的月亮。
我想我将来要是当上了诗人,至少也得为摘取天上的星星而死。
为了我的李白之梦,我攒下零花钱买了一些诗词选本,如《唐诗一百首》、《宋词一百首》之类,一首一首挨着背。
就跟九十年代的少女戴着耳机学阿妹的歌似的。
所不同的是我永远也学不会。
葛老师说的“不会作诗也会吟”的境界总是到达不了。
但古典诗词由此为我打开了一个新的世界。
这世界远离周围的“阶级斗争”氛围,远离我少女时代的种种烦恼。
我读着、背着,惊讶那些通晓明白的字句间,竟有如此美景、如此浓情、如此深沉的思想和哲理……我们几千字几万字讲不明白的东西,古人几十个字就讲透了,而且还押韵,还朗朗上口。
难怪它们能经受千百年的时间淘洗,而一代一代的孩子就背着这些诗长大。
我们死了,可是诗词还活着。
我想,它们要活到什么时候呢?也许要到太阳毁灭,地球不再转动为止。
作为一个中国人,这是多么骄傲的事啊!但是“文化大革命”开始了。
那时我已考入本校高中,喜欢李白的葛老师也不再教我们了。
因为在课堂上宣扬“封资修”,葛老师被戴着红袖章的学生揪出来,站在操场上的太阳底下弯着腰低着头接受批斗,还要唱:“我是牛鬼蛇神,我是人民的罪人……”唱得满头大汗淋漓。
我远远望着,欲哭无泪,真想冲上去救他,但是没这个勇气...
以规矩为话题的高中作文引用古诗词
国有国法,家有家规,校有校规。
在我们的生活中也有各种规则,道路有交通规则,就连游戏也有规则,各种各样的规则约束着我们,让我们在各种环境下能井然有序地生活着。
有一次,刚放学,就听到有人喊道:“风雨亭里有人打起来了,快去看啊!”出于好奇,我跑到风雨亭。
走近风雨亭才知道他们是四(1)班的小明和五(2)班的小东打架。
此时,他们已经被值日老师扯开了,小明的眼睛被小东打肿了,小东的脸上被抓破了皮。
这表明小明是这场“战争”的“战败方”。
小东低着头,正在接受值日老师的批评。
我想:小东应该不会被学校强制退学吧!小东说:“谁让他惹我,我已经忍了他好久了。
”话音刚落,就有人反驳道:“他惹你也不应该挨打啊,你应该告诉班主任。
”第二天,我们班主任对我们说:“昨天五(2)班的小东出手打伤四(1)班的小明。
小明住院了,小东承担所有医药费。
小东准备留校观察一段时间,如果再这样便要退学。
”现在我才明白“战争”没有谁胜谁负,就像这样,一个在医院受肉体的折磨,另一个人在学校饱受精神的折磨。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学校有学校的规则。
通过这件事,让我明白了,我们应该遵守学校各项规章制度,大家应和平共处,那么世界会更加美好。
《书愤》古诗改写成作文
年轻时就立志北伐中原, 哪想到竟然是如此艰难。
我常常北望那中原大地, 热血沸腾啊怨气如山啊。
记得在瓜州渡痛击金兵, 雪夜里飞奔着楼船战舰。
秋风中跨战马纵横驰骋, 收复了大散关捷报频传。
想当初我自比万里长城, 立壮志为祖国扫除边患。
到如今垂垂老鬓发如霜, 盼北伐盼恢复都成空谈。
不由人缅怀那诸葛孔明, 《出师表》真可谓名不虚传,有谁像诸葛亮鞠躬尽瘁, 率三军复汉室北定中原!《书愤》赏析:全诗紧扣住一“愤”字,可分为两部分。
前半叙述早年决心收复失地的壮志雄心,后半感叹时不再来,壮志难酬。
“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
”当时他亲临抗金战争的第一线,北望中原,收复故土的豪情壮志,坚定如山。
当英雄无用武之地时,他会回到金戈铁马的记忆里去的。
想当年,诗人北望中原,收复失地的壮心豪气,有如山涌,大有气魄。
诗人未曾想过杀敌报国之路竟会如此艰难。
以为“我本无私,倾力报国,那么国必成全于我,孰料竟有人作梗、破坏以至于屡遭罢黜?”诗人开篇一自问,问出几多郁愤。
“楼船”二句,写宋兵在东南和西北抗击金兵进犯事,也概括诗人过去游踪所至——作者三十七岁在镇江府任通判和乾道八年他四十八岁在南郑任王炎幕僚。
陆游在军中时,曾有一次在夜间骑马过渭水,后来追忆此事,写下了“念昔少年时,从戎何壮哉!独骑洮河马,涉渭夜衔枚”(《岁暮风雨》)的诗句。
他曾几次亲临大散关前线,后来也有“我曾从戎清渭侧,散关嵯峨下临贼。
铁衣上马蹴坚冰,有时三日不火食”(《江北庄取米到作饭香甚有感》)的诗句,追写这段战斗生活。
当时北望中原,也是浩气如山的。
但是这年九月,王炎被调回临安,他的宣抚使府中幕僚也随之星散,北征又一次成了泡影。
这两句概括的辉煌的过去恰与“有心杀贼,无力回天”的眼前形成鲜明对比。
“良时恐作他年恨,大散关头又一秋。
”想今日恢复中原之机不再,诗人之心如泣血。
从诗艺角度看,这两句诗也足见陆游浩荡诗才。
“楼船”与“夜雪”,“铁马”与“秋风”,意象两两相合,便有两幅开阔、壮盛的战场画卷。
意象选取甚为干净、典型。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岁月不居,壮岁已逝,志未酬而鬓先斑,这在赤心为国的诗人是日夜为之痛心疾首的。
陆游不但是诗人,他还是以战略家自负的。
可惜毕生未能一层长材。
“切勿轻书生,上马能击贼”(《太息》)、“平生万里心,执戈王前驱”(《夜读兵书》)是他念念不忘的心愿。
“塞上长城”句,诗人用刘宋名将檀道济典明志。
以此自许,可见其少时之磅礴大气,捍卫国家,扬威边地,舍我其谁。
然而,如今诗人壮志未酬的苦闷全悬于一个“空”字。
大志落空,奋斗落空,一切落空,而揽镜自照,却是衰鬓先斑,皓首皤皤。
两相比照,满是悲怆。
这一结局,非诗人不尽志所致,非诗人不尽力所致,而是小人误人,世事磨人。
作者有心而天不予。
悲怆便为郁愤。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尾联亦用典明志。
诸葛坚持北伐,虽“出师一表真名世”,但终归名满天宇,“千载谁堪伯仲间”。
千载而下,无人可与相提并论。
很明显,诗人用典意在贬斥那朝野上下主降的碌碌小人,表明自己恢复中原之志亦将“名世”。
诗人在现实里找不到安慰,便只好将渴求慰藉的灵魂放到未来,这自然是无奈之举。
而诗人一腔郁愤也就只好倾泄于这无奈了。
通过诸葛亮的典故,追慕先贤的业绩,表明自己的爱国热情至老不移,渴望效法诸葛亮,施展抱负。
回看整首诗歌,可见句句是愤,字字是愤。
以愤而为诗,诗便尽是愤。
《书愤》是陆游的七律名篇之一,全诗感情沉郁,气韵浑厚,显然得力于杜甫。
中两联属对工稳,尤以颔联“楼船”、“铁马”两句,雄放豪迈,为人们广泛传诵。
这样的诗句出自他亲身的经历,饱含着他的政治生活感受,是那些逞才摛藻的作品所无法比拟的。
古诗词作文赏析怎么写?是扩写古诗吗?
大概就是吧古诗的情景再现一下 给你个例文 改写《清明》 “沙沙沙!沙沙沙!”又下雨了。
雨纷纷扬扬的,轻如牛毛,细如丝线,如尘似雾,从天空飘落下来。
那雨轻轻地落在树枝上,树枝上的嫩芽钻出了可爱的小脑袋,睁开美丽的小眼睛,好奇地望着周围的一切。
雨悄悄地落在草地上,草儿顽强地掀开了压在它身上的泥土,努力地钻了出来。
它伸了个懒腰,打了个呵欠,开始贪婪地吮吸着春天的甘露。
小草这儿一堆,那儿一簇,给大地披上了一层绿衣裳。
草丛中开着五颜六色的鲜花,有黄的油菜花、红的玫瑰花、紫的三角梅、白的郁金香,它们竞相开放,争奇斗艳。
几只燕子从空中叽叽喳喳地飞过,好像在说:“春天来了!春天真美啊!” 可这样的雨中美景,却吸引不了路上来来往往的行人的目光。
他们来去匆匆,个个心事重重。
行人中,有的扛着扫把,带着祭品,去扫祖墓,想起去世的亲人,心情十分悲痛;有的背井离乡,外出谋生,前途未卜,心情压抑;有的正走在投靠亲友的路上,前景不明,更是心烦意乱。
他们头上顶着阴郁的天空,心情在小雨的浸润中显得更加沉重了。
行人中,一个书生模样的人格外引人注目,他就是杜牧。
他身材偏瘦,皮肤白净,戴着斗笠,背着行囊,步履艰难。
杜牧脸色憔悴,眉头紧锁着,形成了“川”字,一边走,一边还摇头叹息着什么。
他已经赶了好几天的路了,加上这“天公不作美”,阴雨绵绵,到处迷迷蒙蒙,更使他情绪低落。
此时此刻,他的肚子饿得咕咕直叫,口渴得喉咙像要冒烟。
他多么想找个地方歇歇脚,吃口热饭,填饱肚子,再喝上几口老酒,解解渴,暖暖身子,然后好好地睡上一觉,该有多爽啊。
然而这人生地不熟的,叫他往哪儿找酒家啊。
忽然,从远处传来一阵清脆悠扬的笛声。
那声音是那样清脆、悦耳。
杜牧的精神不由为之一振。
他抬起头来,放眼望去,只见迎面走来一只黄牛,黄牛背上坐着一个牧童。
他大约十一二岁,黑里透红的小脸上有一双明亮的大眼睛,显出了几分机灵、几分可爱、几分淘气。
杜牧心想:有牧童就有村庄,有村庄就有酒家,对了,我何不向他打听一下?他想到这里,走向前去,很有礼貌地问:“小兄弟,请问这儿有酒家吗?”牧童看见了他,点了点头,笑了一笑,向他扮了一个鬼脸,拿着笛子往身后的方向指了指,意思是:往前走,就有酒家了。
杜牧明白了,他连忙谢过牧童,打起精神,加快脚步,往前走去。
果然,不久,一个村子在雨雾中若隐若现,那儿道路两旁开满了杏花,几个酒幌子在随风飘舞着,好像正向他招手呢……杜牧兴奋极了,灵感也随之而来,一首七言绝句脱口而出: 清明时节雨纷纷, 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 牧童遥指杏花村。
高中作文议论文可拿高分的格式?
开口引用诗句或者很美的散文句子,如果有很贴切的可以来一个题记。
之后最好是递进式,因为这个最简单。
比如要自信,什么是自信,为什么要自信,怎么自信,每个要举一个素材,素材当然是要背的,多看看满分作文,把同样的事情用优美的简练的语句描述清楚,然后至于往什么话题上扯就是你的本事了,最后升华一下拥抱美好世界,走向幸福明天之类的,ov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