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分 谈情说爱篇
一、情窦初开
二、偷情幽会
三、痴男怨女
四、热恋好和
五、无缘结局
第二部分 婚姻情感篇
一、浪漫新婚
二、忠贞不渝
三、依依惜别
四、离愁别绪
五、相思苦
六、梦中情愫
七、七夕咏怀
八、追忆抒怀
九、故地重游
十、相赠言衷
十一、闺思怨情
十二、夫妇相盼
十三、久别重逢
十四、夫妻决绝
第三部分 生死情未了篇
一、夫悼亡妻
二、妻悼亡夫
第四部分 综合篇
一、美人勾魂
二、宫中怨情
三、情意绵绵
诗词校本课程目录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演化而汇集成的一种反映民族特质和风貌的民族文化,是民族历史上各种思想文化、观念形态的总体表征,是指居住在中国地域内的中华民族及其祖先所创造的、为中华民族世世代代所继承发展的、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历史悠久、内涵博大精深、传统优良的文化。
它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文明的结晶,除了儒家文化这个核心内容外,还包含有其他文化形态,如道家文化、佛教文化等等。
目录 概述 文化特征 历史沿革 文化传承 国际影响 传统文化纵览1、简介 2、诸子百家 3、琴棋书画 4、传统文学 5、传统节日 6、中华诗词 7、中国戏剧 8、中国建筑 9、汉字汉语 10、传统中医 11、宗教哲学 12、民间工艺 13、中华武术 14、地域文化 15、民风民俗 16、衣冠服饰 17、四大雅戏 18、动物植物 19、古玩器物 20、饮食厨艺 21、传说神话 22、神妖鬼怪 23、传统音乐 24、中国对联 概述 文化特征 历史沿革 文化传承 国际影响 传统文化纵览 1、简介 2、诸子百家 3、琴棋书画 4、传统文学 5、传统节日 6、中华诗词 7、中国戏剧 8、中国建筑 9、汉字汉语 10、传统中医 11、宗教哲学 12、民间工艺 13、中华武术 14、地域文化 15、民风民俗 16、衣冠服饰 17、四大雅戏 18、动物植物 19、古玩器物 20、饮食厨艺 21、传说神话 22、神妖鬼怪 23、传统音乐 24、中国对联 展开 编辑本段概述 提起传统文化,成长于文化断层期的现代人多数没有什么清晰的概念。
有所涉猎的人可能感叹地说: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兼容并蓄,和而不同。
从洪秀全的金田起义、曾李的洋务运动、康梁的维新变法、何子渊的教育革新、再到孙中山的民主革命,从动刀动、师夷制夷、公车上书、毁除科举,再到武装起义,直至满清王朝的覆灭,其间既有暴风骤雨式的革命,亦有和风细雨般的变革,但最后都殊途同归——目的只有一个:维系中华民族这个大家庭并推动我们社会不断向前发展,这不能不归功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这也是中华五千年文明的魅力所在。
也有人可能会说:在现今时代,传统文化已经过时。
人类历史上的四大文明古国,只有中国文化作为文化主体保留至今。
以传统文化为立国之基的中国在世界上存在了长达五千年,对比在历史上强盛一千多年的罗马帝国,早已不复存在。
然而,近百年来,中国传统文化遭到了史无前例的压制和废弃。
在传统文化深入人心的时代,人民身心安稳,过着夜不闭户,路不拾遗的生活;而当今的人们却将自己锁在一道道铁栏内,社会活动中还会受到频发恶性事件的威胁。
北京大学一位著名教授曾感叹到,现在人的行为连道德底线都没有了。
编辑本段文化特征 文化本身是一个动态的概念,是一个历史的发展过程,因此,文化既具有地域特征和民族特征,又具有时代特征。
在历史性意义上,中国文化既包括源远流长的传统文化,也包括中国文化传统发生剧烈演变的近代文化与现代文化。
在长达两千多年的中国封建社会里,儒家思想一直在官方意识形态领域占据着正统地位,对中国文化发生着广泛而深刻的影响。
可以说,儒学乃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思想主流。
1.儒家创始人为孔子,名丘字仲尼,鲁国人(今山东曲阜)。
孔子思想里,最重要的内容之一就是“礼”。
所谓的“礼”只是纲常名教化的政治、社会秩序。
2.什么是道家?所谓道家,最初见于汉代司马谈《论六家要旨》。
司马说:“道家使人精神专一,动合无形,瞻足万物,其为术也,因阴阳之大顺,采儒、墨之善、撮名、法之要,与时迁移,应物变化,立俗施事,无所不宜,指约而易操,事少而功多”。
“知变,因变,应变”可谓道家之特长。
3.佛教于两汉之际传入中国,在中国的历史条件下,开始生根、发展,成为中国封建社会上层建筑的一部分。
佛教是一种伦理道德色彩相当浓厚的宗教。
佛教以人生为苦,因而它就把追求人生的解脱作为自己的最高理想,为了实现理想便提出了一套去恶从善的理论学说和伦理道德准则,形成了有关宗教伦理道德的思想体系。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在中国古代社会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比较稳定的文化形态,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是中华民族的历史遗产在现实生活中的展现。
这个思想体系蕴涵着丰富的文化科学精神,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凝聚之学,中国传统文化是内部凝聚力的文化,这种文化的基本精神是注重和谐,把个人与他人、个人与群体、人与自然有机地联系起来,形成一种文化关系;二是兼容之学,中国传统文化并不是一个封闭的系统,尽管在中国古代对外交往受到限制的条件下,还是以开放的姿态实现了对外来佛学的兼容,三是经世致用之学,文化的本质特征是促进自然、社会的人文之化,中国传统文化突出儒家经世致用的学风,它以究天人之际为出发点,落脚点是修身、治国、平天下,力求在现实社会中实现其价值,经世致用是文化科学的基本精神。
面对日益动荡不安的社会局势,有识之士无不在努力寻求救世的良方。
英国著名的哲学家汤恩比博士在上个世纪70年代就提出了令举世深思的论点:“挽救二十一世纪的社会问题,唯有中国的孔孟学说和大乘佛法。
”世界需要中国古老文化理念...
人面桃花笑春风?求下一句
【题都城南庄】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
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出处】:中华诗词-唐五代-崔护【注释】:这是一首情意真挚的抒情诗。
崔护考进士末中,清明节独游长安城郊南庄,走到一处桃花盛开的农家门前,一位秀美的姑娘出来热情出来接待了他,彼此留下了难忘的印象。
第二年清明节再来时,院门紧闭,姑娘不知在何处,只有桃花依旧迎着春风盛开,情态增人惆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