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文]
那墙角的几枝梅花,冒着严寒独自盛开。为什么远望就知道洁白的梅花不是雪呢?因为梅花隐隐传来阵阵的香气。
[写作背景]
王安石变法的新主张被推翻,两次辞相两次再任,放弃了改革。这首诗是王安石罢相之后退居钟山后所作。
[鉴赏]
“墙角数枝梅”,“墙角”不引人注目,不易为人所知,更未被人赏识,却又毫不在乎。“墙角"这个环境突出了数枝梅身居简陋,孤芳自开的形态。体现出诗人所处环境恶劣,却依旧坚持自己的主张的态度。
“凌寒独自开”,“独自”,语意刚强,无惧旁人的眼光,在恶劣的环境中,依旧屹立不倒。体现出诗人坚持自我的信念。
“遥知不是雪”,“遥知”说明香从老远飘来,淡淡的,不明显。诗人嗅觉灵敏,独具慧眼,善于发现。“不是雪”,不说梅花,而梅花的洁白可见。意谓远远望去十分纯净洁白,但知道不是雪而是梅花。诗意曲折含蓄,耐人寻味。暗香清幽的香气。
“为有暗香来”,“暗香”指的是梅花的香气,以梅拟人,凌寒独开,喻典品格高贵;暗香沁人,象征其才气谯溢。
古诗儿童蜡笔画梅花
王安石《梅花》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梅花,香色俱佳,独步早春,具有不畏严寒的坚强性格和不甘落后的进取精神,因而历来为诗人们所吟咏,所歌颂。
在我国古代为数众多的咏梅诗中,王安石的《梅花》堪称一首饶有特色、脍炙人口的佳作。
这首咏梅诗吟咏的是早春之梅。
全诗虽仅4句20字,却较为形象地刻画了早春梅花的神韵和香色。
前两句“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写颇有寒意的早春时节,万物皆未萌芽,唯独墙角数枝梅花迎寒绽开。
这两句写梅花,不绘其形,而传其神。
“墙角”二字点明地点;“独自开”与“数枝梅”相照应,传递了梅先天下春的信息;“凌寒”二字交代时间,突出了春梅于严寒中傲然怒放的性格特征。
不过,这两句诗写梅花不畏严寒傲然怒放,并非首创。
在此之前,已有别的诗加以描绘了。
如南朝陈诗人谢燮的《早梅》诗:“迎春故早发,独自不疑寒。
畏落众花后,无人别意看”,紧扣一个“早”字,用表现人的心理状态的“疑”与“畏”字写梅花,使之人格化,从而惟妙惟肖地反映了其傲霜斗雪迎春的高尚品格。
较之前两句,后两句“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写梅花的香色,则写得较为新颖别致。
“遥知不是雪”,着眼于人们的视觉形象,含蓄地写梅花的纯净洁白。
尽管这句诗否定了诗人于远处所看到的墙角凌寒独自绽开的数枝梅花是雪,但它实际上曲折地反映了梅白似雪的色彩。
试想,假如这梅花不是白的,而是红的或是其他颜色,诗人会由此而联想到雪吗?正因为梅花似雪,唐代诗人张谓的《早梅》诗句“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消”,以错把梅枝当作雪枝来反映白梅早发、皎洁似雪的特点,才给人以“错”而无误,“错”中见奇之感。
“遥知不是雪”这句诗,不仅含蓄地写梅花的纯净洁白,也间接地交代前两句中所写的迎寒怒放的“墙角数枝梅”实为诗人从远处隐隐约约中所见,且与诉诸人们嗅觉的下句“为有暗香来”一道写梅花的香色,诗句之间具有内在联系,显示出全诗结构的严谨。
诗人写梅香,没有借助任何形容词,亦未泼墨如云,大肆渲染,而是以“看似寻常最奇崛”(王安石语)的“遥知”这两句诗巧妙自然地出之。
这两句诗之间具有因果关系。
正因为有梅花的香气从远处袭来,才使诗人“遥知不是雪”。
倘若梅花无香气,则诗人从远处隐隐约约看到的“墙角数枝梅”,是难免把它错当作雪枝的。
以互为因果的两句诗写梅花,收到了香色俱佳的艺术效果,与张谓的《早梅》诗句有异曲同工之妙。
当然,“遥知”两句诗也未必是实写诗人于远处闻到梅花的香色,从而得出是梅非雪的结论,而只是虚写,极言梅花的香气之浓。
如果说,这首《梅花》诗所吟咏的梅花,不仅让人领略到其凌寒怒放的神韵,而且给人留下它香色俱佳、别具一格的鲜明印象,那么,这首诗本身也就如同它所吟咏的梅花,令人赏心悦目,获得艺术美的享受。
(原载《语言美》报;后收入作者专著《诗海拾贝》,江苏文艺出版社1997年版)
梅花王安石古诗原文
《梅花》是北宋诗人王安石所作的一首五言绝句。
原文: 《梅花》 (宋)王安石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注释: ⑴凌寒:冒着严寒。
⑵遥:远远地。
知:知道。
⑶为(wèi):因为。
暗香:指梅花的幽香。
译文: 那墙角的几枝梅花,冒着严寒独自盛开。
为什么远望就知道洁白的梅花不是雪呢?因为梅花隐隐传来阵阵的香气。
...
关于王安石梅花的诗
梅花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译文:那墙角的几枝梅花,冒着严寒独自盛开。
为什么远望就知道洁白的梅花不是雪呢?因为梅花隐隐传来阵阵的香气。
创作背景:王安石变法的新主张被推翻,两次辞相两次再任,放弃了改革。
这首诗是王安石罢相之后退居钟山后所作。
作品鉴赏:“墙角数枝梅”,“墙角”不引人注目,不易为人所知,更未被人赏识,却又毫不在乎。
“墙角"这个环境突出了数枝梅身居简陋,孤芳自开的形态。
体现出诗人所处环境恶劣,却依旧坚持自己的主张的态度。
“凌寒独自开”,“独自”,语意刚强,无惧旁人的眼光,在恶劣的环境中,依旧屹立不倒。
体现出诗人坚持自我的信念。
“遥知不是雪”,“遥知”说明香从老远飘来,淡淡的,不明显。
诗人嗅觉灵敏,独具慧眼,善于发现。
“不是雪”,不说梅花,而梅花的洁白可见。
意谓远远望去十分纯净洁白,但知道不是雪而是梅花。
诗意曲折含蓄,耐人寻味。
暗香清幽的香气。
“为有暗香来”,“暗香”指的是梅花的香气,以梅拟人,凌寒独开,喻典品格高贵;暗香沁人,象征其才气谯溢。
首二句写墙角梅花不惧严寒,傲然独放,末二句写梅花洁白鲜艳,香气远布,赞颂了梅花的风度和品格,这正是诗人幽冷倔强性格的写照。
诗人通过对梅花不畏严寒的高洁品性的赞赏,用雪喻梅的冰清玉洁,又用“暗香”点出梅胜于雪,说明坚强高洁的人格所具有的伟大的魅力。
作者在北宋极端复杂和艰难的局势下,积极改革,而得不到支持,其孤独心态和艰难处境,与梅花自然有共通的地方。
这首小诗意味深远,而语句又十分朴素自然,没有丝毫雕琢的痕迹。
《梅花》是北宋诗人王安石所作的一首五言绝句。
诗中以梅花的坚强和高洁品格喻示那些像诗人一样,处于艰难、恶劣的环境中依然能坚持操守、主张正义,为国家强盛而不畏排挤和打击的人。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汉族,临川(今江西抚州市临川区)人,北宋著名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改革家。
庆历二年(1042年),王安石进士及第。
历任扬州签判、鄞县知县、舒州通判等职,政绩显著。
熙宁二年(1069年),任参知政事,次年拜相,主持变法。
因守旧派反对,熙宁七年(1074年)罢相。
一年后,宋神宗再次起用,旋又罢相,退居江宁。
元祐元年(1086年),保守派得势,新法皆废,郁然病逝于钟山,追赠太傅。
绍圣元年(1094年),获谥“文”,故世称王文公。
王安石潜心研究经学,著书立说,被誉为“通儒”,创“荆公新学”,促进宋代疑经变古学风的形成。
在哲学上,他用“五行说”阐述宇宙生成,丰富和发展了中国古代朴素唯物主义思想;其哲学命题“新故相除”,把中国古代辩证法推到一个新的高度。
在文学上,王安石具有突出成就。
其散文简洁峻切,短小精悍,论点鲜明,逻辑严密,有很强的说服力,充分发挥了古文的实际功用,名列“唐宋八大家”;其诗“学杜得其瘦硬”,擅长于说理与修辞,晚年诗风含蓄深沉、深婉不迫,以丰神远韵的风格在北宋诗坛自成一家,世称“王荆公体”;其词写物咏怀吊古,意境空阔苍茫,形象淡远纯朴,营造出一个士大夫文人特有的情致世界。
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存世。
《梅花》 王安石 解释,赏析
梅花qiáng jiǎo shù zhī méi墙 角 树 枝 梅 ,líng hán dú zì kāi凌 寒 独 自 开 。
yáo zhī bù shì xuě遥 知 不 是 雪 ,wèi yǒu àn xiāng lái为 有 暗 香 来 。
作者背景见《元日》的作者背景。
注词释义凌寒:冒着寒冷气候。
遥知:距离很远就知道。
为:因为。
暗香:不易感觉到的清香。
古诗今译墙角处有几枝洁白的梅花,冒着严寒独自傲然盛开。
远远看已知道那不是雪,因为有一阵阵清香飘来。
名句赏析——“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古人吟唱梅花的诗中,有一首相当著名,那就是在作者之前,北宋诗人林逋(bū)的《山园小梅》。
尤其是诗中“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两句,更被赞誉为咏梅的绝唱。
林逋这人一辈子不做官,也不娶妻生子,一个人住在西湖畔孤山山坡上种梅养鹤,过着隐居的生活。
所以他的咏梅诗,表现的不过是脱离社会现实自命清高的思想。
作者此诗则不同,他巧妙地借用了林逋的诗句却能推陈出新。
你看他写的梅花,洁白如雪,长在墙角但毫不自卑,远远地散发着清香。
诗人通过以梅花不畏严寒的高洁品性的赞赏,用雪喻梅的冰清玉洁,又用“暗香”点出梅胜于雪,说明坚强高洁的人格所具有的伟大的魅力。
作者在北宋极端复杂和艰难的局势下,积极改革,而得不到支持,其孤独心态和艰难处境,与梅花自然有共通的地方。
这首小诗意味深远,而语句又十分朴素自然,没有丝毫雕琢的痕迹
王安石的《梅花》的赏析
梅花王安石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注释]1.凌寒:冒着严寒。
2.遥:远远的。
3.为:因为。
4.暗香:指梅花的幽香。
[解说]墙角有几枝梅花冒着严寒独自开放。
为什么远看就知道洁白的梅花不是雪呢?那是因为梅花隐隐传来阵阵的香气。
[赏析]这首小诗意味深远,而语句又十分朴素自然,没有丝毫雕琢的痕迹。
在古人吟唱梅花的诗中,有一首相当著名,那就是在作者之前,北宋诗人林逋的《山园小梅》。
尤其是诗中“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两句,更被赞为咏梅的绝唱。
林逋这人一辈子不做官,也不娶妻生子,一个人住在西湖畔孤山山坡上种梅养鹤,过着隐居的生活。
所以他的咏梅诗,表现的不过是脱离社会现实自命清高的思想。
作者此诗则不同,他巧妙地借用了林逋的诗句,却能推陈出新。
你看他写的梅花,洁白如雪,长在墙角但毫不自卑,远远地散发着清香。
诗人通过对梅花不畏严寒的高洁品性的赞赏,用雪喻梅的冰清玉洁,又用“暗香”点出梅胜于雪,说明坚强高洁的人格所具有的伟大的魅力。
作者在北宋极端复杂和艰难的局势下,积极改革,而得不到支持,其孤独心态和艰难处境,与梅花自然有共通的地方。
王安石梅花古诗改写600字的联想
梅花墙角数枝梅,临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初看此诗时,以为诗人王安石单是喜欢梅花的形、色、味。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这两行诗向读者展现了梅花给诗人的印象,像雪一样洁白、美丽、可爱,散发着淡淡的香气。
再细看此诗时,恍然大悟。
诗人不仅因梅的外在形态所陶醉,更重要的是梅的魂。
“墙角数枝梅,临寒独自开。
”这就是梅的魂,不畏严寒,不怕艰难险阻,一往无前。
在肃杀的严冬,梅不像其他三季的花,那三季花总是群芳争艳,万般炫耀,厌恶冷冬,总是在秋末走向生命的颠峰,逐渐凋零。
而梅的与众不同,其他三季花是无法与之媲美的。
梅花与世无争,宁愿淡泊名利,宁静志远。
宋代诗人王安石竟也为梅魂所倾倒,这足以表明梅的表里如一,清高廉洁已震撼了历代追寻美伦美奂的大诗人。
梅魂又是中华民族的气节、秉性,我们中华儿女决不能丢弃这一美德啊!梅魂——无坚不摧,中华儿女如同梅魂。
在经历了多年的耻辱,在走了无数条曲折坎坷的道路,中华民族终于站起来了!此时我们中华儿女过着富足、无虑的生活,而中华美德又有几人记得?中华儿女啊!只有临危不惧,不向困难低头,顽强拼搏,奋勇前进,我们的祖国才能更加强盛,我国的宝岛台湾才能真正回归襁褓,海峡两岸才能真正和平!
王安石写梅花的诗句赞颂了梅花的什么精神
王安石的这一首《梅花》诗,吟咏的是早梅。
全诗虽然仅仅20个字,却较为形象地刻画了早春梅花的神韵和香色,表现出梅花独步早春,真纯无瑕,不畏严寒的坚强性格和顽强的生命力。
诗人是北宋时期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
在北宋极端复杂和艰难的局势下,他积极推进改革,力主变法,受到保守势力的顽强阻挠,当时他心情异常复杂。
诗中写梅花傲霜斗雪,凌寒怒放,反映了他此时的孤独寂寞和艰难处境,同时也表明自己不畏权贵,孤芳自赏的志向与品格。
诗的前两句,写在春寒料峭的早春时节,万物皆未复苏,唯独墙角的数枝梅花,抗严寒,傲冰雪,形单影只独自开:“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墙角寂寞处有几枝洁白的梅花,迎着寒风孤独地盛开着。
诗的后两句,“看似寻常最奇崛”,写梅花的色与香,格外的新颖别致。
从视觉形象上写梅花皎洁似雪,冰清玉洁,从嗅觉上突出了梅花的淡淡清香:“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为什么远远的就知道洁白的梅花不是雪呢?那是因为梅花隐隐约约地传来一阵阵的幽香。
这首小诗融入了诗人的主观情思,将自己的心境寄托于品质高洁的梅花,语言朴素,字字精工,明丽清新,意境深远。
王安石描写梅花的诗
王安石的诗现存1531首,大体上可分为为官与隐居两个时期。
前期诗作,主要有针贬现实、抒发政见、言情抒怀的政治诗、咏史诗、寓言诗和酬答赠别、悼念亡友之作。
如《河北民》反映了辽和西夏入侵,北宋王朝搜刮民脂民膏,屈辱求和,人祸天灾,民不聊生的社会现实。
《收盐》、《省兵》、《发廪》、《兼并》、《感事》等诗也都表现了诗人体恤民生疾苦,主张改革弊政的进步思想。
这些诗作,虽然大都“以议论为诗”,但思想深邃,论述生动,且具有真情实感,有别于“味同嚼蜡”之作。
《明妃曲二首》、《孔子》、《孟子》、《商鞅》、《张良》、《范增》、《贾生》、《谢安》、《杜甫画像》等诗,或评价历史人物,或咏史抒怀,借古讽今,思想性与艺术性结合得较好。
《同昌叔赋雁奴》、《秃山》等诗借助于寓言故事来针砭时俗,构思巧妙,耐人咀嚼。
《奉酬永叔见赠》、《别和甫赴南徐》等诗可谓酬答赠别之佳作。
《思王逢原三首》痛悼亡友王令,如:“蓬蒿今日想纷披,冢上秋风又一吹。
妙质不为平世得,微言唯有故人知。
庐山南堕当书案,湓水东来入酒卮。
陈迹可怜随手尽,欲欢无复似当时”(其二);“百年相望济时功,岁路何知向此穷。
鹰隼奋飞凰羽短,骐麟埋没马群空。
中郎旧业无儿付,康子高才有妇同。
想见江南原上墓,树枝零落纸钱风”(其三),以常语写深情,长歌当哭,真切感人。
此外,《哭梅圣俞》、《伤杜醇》等诗也都是诗人从肺腑里流出来的痛悼亡友的悲歌。
诗人这一时期的诗作,长于议论,善于用典,格律谨严,属对工稳,诗风或沉郁如老杜,或平淡如张籍,或峭雄如韩愈。
?后期诗作,或直抒胸臆,抒发诗人被迫隐退的愤懑之情:“万事付鬼?,耻辱何足论”(《谢公墩》);或托物寄兴,表现诗人刚正不阿的禀性,如《孤桐》、《古松》、《梅花》等。
而更多的尤为人们所称颂的则是那些描绘湖光山色的写景小诗。
这些小诗(主要是绝句),以其独特的风格和写法被人称为“王荆公体”②。
其特点:一是意境空灵,如:“月映林塘淡,风含笑语凉。
俯窥怜绿净,小立伫幽香。
携幼寻新的,扶衰坐野航。
延缘久未已,岁晚惜流光。
”(《岁晚》)又如:“出写清浅景,归穿苍翠阴。
平头均楚制,长耳嗣吴吟,暮岭已佳色,寒泉仍好音。
谁同此真意,倦鸟亦幽寻。
”(《山行》) 二是用语精警,如:“春风自③绿江南岸”(《泊船瓜洲》),著一“绿”字,写活了春风,隐隐传出了江南春来早的讯息,令人赏心悦目;“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书湖阴先生壁二首》其一),造语新奇,仅14个字便再现了绿水“护田”、青山“排闼”的优美景色,且将山水写得有性有情。
三是饶有画意,如:“小雨轻风落楝花,细红如雪点平沙。
槿篱竹屋江村路,时见宜城卖酒家”(《钟山晚步》);“水际柴门一半开,小桥分路入苍苔。
背人照影无穷柳,隔屋吹香并是梅”(《金陵即事三首》之一);“落帆江口月黄昏,小店无灯欲闭门。
侧出岸沙枫半死,系船应有去年痕”(《江宁夹口三首》之三),根据这些诗行,画家无须费力即可作出一幅幅迷人的画来。
诗人这一时期的诗作,较之前期诗作,诗律更严谨,语言更精警,但回荡在前期诗作中的强烈的政治热情锐退,诗风也发生了较大的变化,表现为或闲澹,或清婉,或雅丽。
王安石的诗以其杰出的艺术成就为人们所称道。
欧阳修赠诗道:“翰林风月三千首,吏部文章二百年。
”④杨万里形象地说:“读半山绝句可当朝餐。
”⑤当然,王安石也有一部分诗喜造硬语,押险韵,对后世有过不良影响,但这毕竟是白璧微瑕。
明妃曲二首 其二 王安石 明妃初嫁与胡儿,毡车百辆皆胡姬。
含情欲语独无处,传与琵琶心自知。
黄金杆拨春风手,弹看飞鸿劝胡酒。
汉宫侍女暗垂泪,沙上行人却回首。
汉恩自浅胡恩深,人生乐在相知心。
可怜青冢已芜没,尚有哀弦留至今。
书湖阴先生壁 王安石 茅檐长扫静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
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元日 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日童〕〔日童〕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棋 王安石 莫将戏事扰真情,且可随缘道我赢。
战罢两奁分白黑,一枰何处有亏成。
登飞来峰 王安石 飞来峰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
泊船瓜洲 王安石 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与薛肇明弈棋赌梅花诗输一首 王安石 华发寻春喜见梅,一株临路雪倍堆。
凤城南陌他年忆,香杳难随驿使来。
还有很多,可以联系我
梅花古诗王安石是在什么背景写下的
王安石写梅花的诗作 《梅花》 墙角数枝梅 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 为有暗香来。
《红梅》 春半花才开 多应不奈寒。
北人初未识 浑作杏花看。
《梅花》 白玉堂前一树梅 为谁零落为谁开。
唯有春风最相惜 一年一度一归来。
《沟上梅花欲发》 亭亭背暖临沟边 脉脉含芳映雪时。
莫恨夜来无伴侣 月明还见影参差。
《证圣寺杏接梅花未开》 红蕊曾游此地来 青青今见数枝梅。
只应尚有娇春意 不肯凌寒取次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