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诗句

古代董氏诗词名人大全

Isabella 坐标: 167218 目录:/gu/

谁知道历史上董姓的名人有谁啊

展开全部 董姓的名人董卓:首当其冲,中国人都知道的大坏蛋。

俺们董家的脸都给他丢光了。

董狐:春秋时期晋国的史官,是最早出现于史籍的董姓名人。

董狐最著名的事迹是这样的,晋国出了一个昏庸残暴的晋灵公,大臣赵盾看不惯晋灵公的行为,直言进柬,却被放逐异乡。

赵盾的一个亲戚为了晋国的社稷,也为给赵盾报仇,杀了晋灵公,接回赵盾,另立明君。

太史董狐认为赵盾“子为正卿,亡不越境,反不讨贼,非子而谁?”,在史书里记下了“赵盾弑其君”。

由于董狐实事求是,不畏强权,他被当时的孔子誉为”良史”,并被后代的史官作为楷模。

董小宛:明末“金陵八艳”之一,董姓名人中唯一的女性(?)。

她流落风尘,但鄙视权贵。

与四大才子之一的冒辟疆一见钟情,洗尽铅华,嫁入冒家做了妾。

董小宛和冒辟疆都是才华横溢又讲究生活情趣的人,两人情投意合,一起赏花品茗,泼墨挥毫,算是一对神仙眷旅。

小宛更是蕙心兰质,把本是平淡的生活经营的兴味盎然。

(用现在的话说就是极尽小资之能事。

)除了书画,小宛的厨艺更是高,估计可以与黄蓉一拼。

在冒的《影梅庵忆语》中对她的厨艺有精彩的描写。

据说走油肉就是董小宛发明的,还曾被称为“董肉”,与“东坡肉”相映成趣。

董鄂妃:董鄂妃不姓董,姓“董鄂”,是一个满洲姓。

放在这里一是充数,二是她和顺治帝的故事实在太有名了,三是总有人认为董鄂妃就是董小宛(据说因为梁羽生的《七剑下天山》而深入人心)。

传说顺治遇到董鄂妃之后就恶习尽改,专宠一人。

可怜董鄂妃红颜薄命,22岁早逝,顺治痛不欲生,削发为僧,遁入空门,不久也追随爱妃而去。

浪漫的爱情故事人们总是愿意传颂,于是董鄂妃和顺治帝的故事被传的委婉凄绝。

董承:三国里的一段趣事。

曹操专权,汉献帝想请车骑将军国舅董承帮忙铲除曹贼,于是下衣带血诏给董承,就是把血诏藏在玉带里,将锦衣玉带赐给董承。

董承回家的时候正被曹操撞见,曹操起了疑心,仔细检查衣服和带子,没看出所以然,只好还给董承,这个过程中董被吓得半死,后来就有了“魂不附体”这个成语。

董平:水浒里大名鼎鼎的双将“董平”,有“风流将军”的雅号,在梁山英雄坐次上排名十五。

不过据说他为人狭隘阴毒,意气用事,还曾横刀夺爱,不是个太正面的角色。

我看水浒的时候年纪还小,早就不记得这么多了。

董必武:伟大的革命家,法学家,一生从事革命事业。

的创建人之一。

建国后曾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副主席代主席。

可惜能找到的关于他的介绍都很枯燥,简历一样,少有感性的东西。

董桥:当代散文家,小资必读作家。

有人说他的文笔“雄深雅健,兼有英国散文之渊博隽永与明清小品之情趣灵动”。

摘一段他关于书和女人的精辟类比:“人对书真的会有感情,跟男人和女人的关系有点像。

字典之类的参考书是妻子,常在身边为宜,但翻了一辈子未必可以烂熟。

诗词小说只当是可以迷死人的艳遇,事后追忆起来总是甜的。

又长又深的学术著作是半老的女人,非打点十二分精神不足以深解;有的当然还有点风韵,最要命是后头还有一大串注文,不肯罢休!至于政治评论、时事杂文等集子,都是现买现卖,不外是青楼上的姑娘,亲热一下也就完了,明天再看就不是那幺回事了。

”我没读过他的书, 看来很值得找来一读。

董建华:香港特别行政区第一任行政长官,记得当时俺还颇为得意了一阵。

政绩怎么样就不知道了。

董允: 三国名臣,蜀国“四相”之一。

诸葛亮的接班人,诸葛亮在出师表里说“…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这一段好像中学时背过的。

董和: 董允的爸爸,诸葛亮的好帮手。

董奉:三国时的医学家。

医术高超,医德也很好。

相传他爱杏树,每治好一个病人,就请病人在后院种上几棵杏树,时间久了,就成了杏林。

后来董奉的杏林成了医家尊奉的称号。

人们还常常用题了“杏林春暖”、“誉满杏林”、“杏林高手”的匾额来送给医德好的人,表示感谢。

董琬: 南北朝外交家。

最为人知的事迹大概是在北魏太延三年,由太武帝拓拔焘派遣出使西域,他首次明确地提出了西域的地理分区,将西域分为四域-“自葱岭以东、流沙以西为一域;葱岭以西、海曲以东为一域;者舌(塔什干)以南、月氏以北为一域;两海之间、水泽以南为一域”。

董庭兰:盛唐时著名的琴师。

“莫愁前路无知已,天下谁人不识君”,高适的《别董大》就是说的他。

很多当时的诗人都曾盛赞过他。

董存瑞:董存瑞叔叔舍身炸碉堡的故事,小学毕业的中国人都知道。

董方卓:当代足球运动员。

以350万英镑转会曼联,成为中国加盟曼联第一人。

董永:就是那个卖身葬父,感动了七仙女,然后“夫妻双双把家还”的那个董永。

卡拉OK唱“天仙配”的时候可不能把他忘了。

董仲舒:西汉哲学家,他提出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为汉武帝采纳,开此后两千余年封建社会以儒学为正统的先声。

董贤:西汉大司马。

董源:五代南唐画家。

董其昌:明代著名书画家。

董邦达:清代著名画家,人称清代画中十哲之一。

与五代的董源、明代的董其昌并称为三董。

曹雪...

董姓历史名人

展开全部 董卓:首当其冲,中国人都知道的大坏蛋。

俺们董家的脸都给他丢光了。

董狐:春秋时期晋国的史官,是最早出现于史籍的董姓名人。

董狐最著名的事迹是这样的,晋国出了一个昏庸残暴的晋灵公,大臣赵盾看不惯晋灵公的行为,直言进柬,却被放逐异乡。

赵盾的一个亲戚为了晋国的社稷,也为给赵盾报仇,杀了晋灵公,接回赵盾,另立明君。

太史董狐认为赵盾“子为正卿,亡不越境,反不讨贼,非子而谁?”,在史书里记下了“赵盾弑其君”。

由于董狐实事求是,不畏强权,他被当时的孔子誉为”良史”,并被后代的史官作为楷模。

董小宛:明末“金陵八艳”之一,董姓名人中唯一的女性(?)。

她流落风尘,但鄙视权贵。

与四大才子之一的冒辟疆一见钟情,洗尽铅华,嫁入冒家做了妾。

董小宛和冒辟疆都是才华横溢又讲究生活情趣的人,两人情投意合,一起赏花品茗,泼墨挥毫,算是一对神仙眷旅。

小宛更是蕙心兰质,把本是平淡的生活经营的兴味盎然。

(用现在的话说就是极尽小资之能事。

)除了书画,小宛的厨艺更是高,估计可以与黄蓉一拼。

在冒的《影梅庵忆语》中对她的厨艺有精彩的描写。

据说走油肉就是董小宛发明的,还曾被称为“董肉”,与“东坡肉”相映成趣。

董鄂妃:董鄂妃不姓董,姓“董鄂”,是一个满洲姓。

放在这里一是充数,二是她和顺治帝的故事实在太有名了,三是总有人认为董鄂妃就是董小宛(据说因为梁羽生的《七剑下天山》而深入人心)。

传说顺治遇到董鄂妃之后就恶习尽改,专宠一人。

可怜董鄂妃红颜薄命,22岁早逝,顺治痛不欲生,削发为僧,遁入空门,不久也追随爱妃而去。

浪漫的爱情故事人们总是愿意传颂,于是董鄂妃和顺治帝的故事被传的委婉凄绝。

董承:三国里的一段趣事。

曹操专权,汉献帝想请车骑将军国舅董承帮忙铲除曹贼,于是下衣带血诏给董承,就是把血诏藏在玉带里,将锦衣玉带赐给董承。

董承回家的时候正被曹操撞见,曹操起了疑心,仔细检查衣服和带子,没看出所以然,只好还给董承,这个过程中董被吓得半死,后来就有了“魂不附体”这个成语。

董平:水浒里大名鼎鼎的双将“董平”,有“风流将军”的雅号,在梁山英雄坐次上排名十五。

不过据说他为人狭隘阴毒,意气用事,还曾横刀夺爱,不是个太正面的角色。

我看水浒的时候年纪还小,早就不记得这么多了。

董必武:伟大的革命家,法学家,一生从事革命事业。

的创建人之一。

建国后曾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副主席代主席。

可惜能找到的关于他的介绍都很枯燥,简历一样,少有感性的东西。

董桥:当代散文家,小资必读作家。

有人说他的文笔“雄深雅健,兼有英国散文之渊博隽永与明清小品之情趣灵动”。

摘一段他关于书和女人的精辟类比:“人对书真的会有感情,跟男人和女人的关系有点像。

字典之类的参考书是妻子,常在身边为宜,但翻了一辈子未必可以烂熟。

诗词小说只当是可以迷死人的艳遇,事后追忆起来总是甜的。

又长又深的学术著作是半老的女人,非打点十二分精神不足以深解;有的当然还有点风韵,最要命是后头还有一大串注文,不肯罢休!至于政治评论、时事杂文等集子,都是现买现卖,不外是青楼上的姑娘,亲热一下也就完了,明天再看就不是那幺回事了。

”我没读过他的书, 看来很值得找来一读。

董建华:香港特别行政区第一任行政长官,记得当时俺还颇为得意了一阵。

政绩怎么样就不知道了。

董允: 三国名臣,蜀国“四相”之一。

诸葛亮的接班人,诸葛亮在出师表里说“…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这一段好像中学时背过的。

董和: 董允的爸爸,诸葛亮的好帮手。

董奉:三国时的医学家。

医术高超,医德也很好。

相传他爱杏树,每治好一个病人,就请病人在后院种上几棵杏树,时间久了,就成了杏林。

后来董奉的杏林成了医家尊奉的称号。

人们还常常用题了“杏林春暖”、“誉满杏林”、“杏林高手”的匾额来送给医德好的人,表示感谢。

董琬: 南北朝外交家。

最为人知的事迹大概是在北魏太延三年,由太武帝拓拔焘派遣出使西域,他首次明确地提出了西域的地理分区,将西域分为四域-“自葱岭以东、流沙以西为一域;葱岭以西、海曲以东为一域;者舌(塔什干)以南、月氏以北为一域;两海之间、水泽以南为一域”。

董庭兰:盛唐时著名的琴师。

“莫愁前路无知已,天下谁人不识君”,高适的《别董大》就是说的他。

很多当时的诗人都曾盛赞过他。

董存瑞:董存瑞叔叔舍身炸碉堡的故事,小学毕业的中国人都知道。

董方卓:当代足球运动员。

以350万英镑转会曼联,成为中国加盟曼联第一人。

董永:就是那个卖身葬父,感动了七仙女,然后“夫妻双双把家还”的那个董永。

卡拉OK唱“天仙配”的时候可不能把他忘了。

董仲舒:西汉哲学家,他提出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为汉武帝采纳,开此后两千余年封建社会以儒学为正统的先声。

董贤:西汉大司马。

董源:五代南唐画家。

董其昌:明代著名书画家。

董邦达:清代著名画家,人称清代画中十哲之一。

与五代的董源、明代的董其昌并称为三董。

曹雪芹的好朋友...

古代陆氏家族都有哪些名人?

陆陇其:平湖人,清代著名学者,与陆世仪并称“二陆”,学宗程朱,反对王守仁的“致良说”,以“居敬穷理”为主。

陆心源:浙江吴兴人,清代藏书家,他收藏了两百本宋朝的珍善本书,因藏书扬名于天下。

著有《潜园总集》。

陆广:元代著名画家,吴人。

陆游:山阴人,南宋时著名的诗人。

曾在朝廷任官,在政治上坚决抗金,主张充实军备。

晚年退居家乡,收复中原的信念始终不变。

一生中创作了很多诗歌,现存的有9000多首,内容极为丰富,抒发政治抱负,反映人民生活疾苦,批判当时统治集团的屈辱求和,风格浑雄豪放,表现出渴望恢复国家统一的强烈感情。

《关山月》、《书愤》、《农家叹》、《示儿》均为传世名作。

陆羽:复州竟陵人,唐代著名的茶道专家,为人诙谐风趣,闭门著述,不愿为官,一度靠做零工维持生计,与女词人李季兰友谊颇深。

一生的嗜好是喝茶,是当时品茶的最高权威。

人称“茶神”。

陆贾:西汉著名政治家、辞赋家,他自从汉高祖定天下以后,常作为说客出使诸侯。

力主提倡儒学,“行仁义,法先胜”,并辅以黄老的“无为而治”的思想,作为地主阶级的统治工具,对汉初政治曾起过较大影响。

陆逊:三国吴国名将,善谋略,出谋击败关羽,后水攻大败刘备,因战功显赫而官至丞相。

陆抗:三国吴国名将,陆逊儿子。

陆机:西晋著名文学家,陆逊之孙,官至河北大都督,后被司马颖所杀,著有《陆士衡集》。

陆云:西晋著名文学家,陆逊之孙,官至清河内史,与陆机并称“二陆”,著有《陆士龙集》。

陆俟:南北朝时期的北魏名将,五百壮士镇长安,平定了安定卢水刘超等聚万余叛军。

又在剿灭盖吴之时,战功赫赫。

陆龟蒙:字鲁望,号天随子,江湖散人、甫里先生,长洲(今江苏省苏州)人,唐代末叶的著名诗人、文学家,与皮日休并称“皮陆”。

陆皓东:(1867-1895) 清末广东香山人,原名中桂,字献香。

初于上海学习电报技术,历充电报翻译生、领班。

光绪二十年随孙中山赴天津上书李鸿章。

后南下武汉,观察长江流域形势。

次年,与孙中山组香港兴中会机关,谋于广州起义。

因遭告密被捕,不屈遇害。

陆德明:(约550-630) 唐苏州吴人,名元朗,以字显。

善言玄理,通晓经学。

历仕陈、隋,为国子助教。

入唐,为秦王府文学馆学士,拜国子博士。

曾以五六年之力,集汉魏六朝音切二百三十余家,又采诸儒训诂,辨正异同,考镜源流,撰成《经典释文》,开唐人义疏先河》。

陆九渊 (1139~1192) ,号象山,字子静。

南宋著名哲学家、教育家。

汉族,抚州金溪(今属江西)人。

与当时著名的理学家朱熹齐名,史称“朱陆”。

陆九渊是中国“心学”的创始人。

明代王阳明发展其学说,成为中国哲学史上著名的“陆王学派”,对近代中国理学产生深远影响。

被后人称为“陆子”。

古代和现代姓方的名人共5个

展开全部 近代名人 方举赞:中国第一家民族资本企业的创办人. 1866年创办中国第一家民族资本企业:上海发昌机器厂. 是当时中国最早和规模最大的民族企业.该公司的创办是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产生的标志.广东省香山人. 方声洞:近代民主革命者,两次留学日本,曾参加拒俄义勇队。

后在1911年3月2日的广州黄花岗起义中牺牲,为"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之一。

家居福州九彩园,族大丁旺,称“九彩园方家”。

方声涛: 清光绪31年赴日士官学校留学,加入同盟会.归国后,历任云南陆军讲武堂教官、1915年任讨袁护国军第二军第二梯团长、驻粤滇军第四师师长, 福建民军总司令,北伐革命军广州大本营参谋长,大元帅府卫戍总司令,福建省主席. 福州人 方君瑛:中国革命先驱者。

1906年,她与同在日本留学的弟声涛、声洞、嫂曾醒以及弟媳郑萌、王颖先后都加入孙中山先生领导的中国同盟会。

任同盟会暗杀实行部部长。

福州方氏家族六人举族起义, 被誉为“方家满门英烈”。

福建福州人。

方君璧:巴黎国立高等美术学校的第一位中国女学生,第一个在中国美术馆举办画展的海外中国画家。

作品《吹笛女》作为第一位中国女性的作品入选巴黎美术展览会,被誉为“东方杰出的女画家” 福建福州人。

方鼎英:黄埔军校教育长、代校长, 爱国名将。

任黄埔军校教育长、代校长,第十三军军长、四十六军军长、第一集团军第三军团总指挥,西征军第一路总指挥。

湖南新化县人. 方本仁:民国要员,爱国将领。

1923年授“粹威将军”称号,历任东南五省联防军江西军总司令,国民政府江西宣抚使,国民革命军第十一军军长、右路军总指挥,湖北省府主席。

湖北黄冈人。

方绍舟(1868—1940)。

安徽定远人。

同盟会员,早期参加反抗封建专制的民主革命,晚年致力于民族解放事业,抗日战争中为国捐躯,是江淮地区著名的抗日英雄。

曾任讨袁皖北总司, 抗日战争期间,为凤(阳)定(远)抗日别动司令。

方地山:时人称"大方". 近代"联圣". 名而谦,字大方,号地山. 方善做诗词文制联。

他为人嵌名字联,全为即兴,从不起草,浑然天成,词意极工,往往将典故自然融入,不留斧凿之痕,堪称一绝,被誉为"联圣". 江苏人. 方药雨:时人称"老方".近代古钱界最负盛名的三大收藏家之一. 与杭州张叔训,重庆罗伯昭鼎峙而立,时人有俗谚曰:“北方、南张、西蜀罗",蜚声海内外。

著有《校碑随笔》被海内外鉴赏家推崇为空前之作。

浙江人. 方液仙: 中国最早的国产蚊香(“三星”蚊香)的创制人.中国首家化妆品企业“中国化学工业社"的创办人.被誉为中国日用工业品之父. 祖籍宁波人. 方叔洪:民族英雄,山东省济南市人。

1939年6月25日在鲁南对日寇作战中壮烈牺牲,年仅31岁,时任国民51军114师中将师长。

国民政府追认为烈士,奉祀于各地忠烈祠。

方叔洪中将是抗日战争中牺牲的最年轻的高级将领. 方大曾: 江苏无锡人, 出生北京。

被摄影界誉为“中国第一位战地记者”。

第一个报道“七七事变”的中国战地记者,随后在抗战前线失踪。

方振国: 民族英雄."九--八"事变后,方振国成立"东北民众抗日义勇军"第36路军,任司令。

该军在开原、铁岭、清原、西丰边界的韭菜峪、下老坎一带打击日伪军,日伪惊慌不已,后遭伪满军队的围剿,方振国在突围时壮烈牺牲。

辽宁开原县人. 方志敏: 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中国共产江西省组织的创始人之一, 是闽浙赣革命根据地和红十军的创造者。

遗著有《清贫》和《可爱的中国》等,成为教育后代的生动教材 。

这两部作品都已选入中小学课本。

江西弋阳人. 方梦樵: 徽商, 太极拳师.中国第一个专业从事岩矿标本工作的采集家.徽州人. 现代名人 方东美:新儒家大师.被海内外誉为民国以来我国在哲学上真正学贯中西之第一人。

著作:《生命情调与情感》、《科学哲学与人生》、《中国人生哲学精义》、《人生哲学总论》、《中国哲学之精神及其发展》《方东美先生全集》等。

桐城人. 方 豪: 中央研究院院士, 史学泰斗. 宗教人士,1974年,曾获教皇保罗六世颁赠的名誉主教加“蒙席”衔。

著有《宋史》《中西交通史》《中国天主教史人物传》《方豪六十自定稿》《马相伯先生文集》《明淸之际中西血统之混合》等。

浙江人. 方国瑜: 云南地方史、西南民族史研究的拓荒者和奠基人,被誉为“南中泰斗”、“滇史巨擘”,云南学术史一代大师。

著有《云南史料目录概况》、《纳西象形文字谱》、《彝族史稿》、《中国西南历史地理考释》等十余部著作。

云南人. 方令孺: 新月派诗人. 作家. 浙江省文联主席。

主要著作有散文集《信》、《方令孺散文选集》,译作有短篇小说集《钟》等。

桐城人. 方介堪: 篆刻大师。

曾任西泠印社副社长、全国书法家协会名誉理事、中日兰亭书会名誉顾问。

与张大千的画相配, 被称为“张画方印”. 浙江温州人, 方孝岳: 著名文学批评家,著有《中国文学批评》、《中国散文概论》、《春秋三传考证》、《左传通论》、《尚书今语》等多部。

方去疾:浙江温州人,印学大师。

生前著述颇丰,所编订《明清篆刻流派印谱》,填补明清五百年印学史的研...

姓陈的古代名人有谁

陈胜(?-前208),秦末农民起义领袖,领导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全国性的农民战争。

陈平(?-前178),西汉王朝开国功臣,中国最有影响力的宰相之一。

陈寔(104-187),东汉颍川许县(今河南许昌东)人,字仲弓。

初为县吏,曾入太学就读。

后任太丘长。

锢之祸起,被连,余人多逃亡,他说:“吾不就狱,众无所恃。

”自请囚禁。

禁解,大将军何进、司徒袁隗招辟,皆辞不就。

陈毅(1901-1972),四川乐至人,中国共产的优秀员。

久经考验的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诗人;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创建者和领导者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十大元帅之一),和国家的卓越领导人。

新中国第一任上海市长。

陈赓(1903-1961),中国人民解放军大将。

原名陈庶康。

湖南湘乡人。

1955年被授予大将军衔。

国防科学技术委员会副主任、国防部副部长。

1955年被授予大将军衔和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

陈锡联 1915.1-1999.6.10,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久经考验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

汉族。

湖北省黄安县(今红安县)人。

曾用名陈普庆。

陈延年,又名遐延,安徽怀宁人,陈独秀长子,生于1898年。

1915年,陈延年考入上海法语学校专攻法文,1917年考入震旦大学攻读法科。

1919年12月下旬,陈延年赴法国勤工俭学。

1927年6月,陈延年遭国民军警逮捕,将他杀害,年仅29岁。

陈光标,男,1968年7月生。

江苏泗洪人,祖籍安徽。

1990年参加工作。

江苏黄埔再生资源利用有限公司董事长。

5·12汶川地震发生后,陈光标带领120名操作手和60台大型机械组成的救援队千里救灾,还向地震灾区捐赠款物过亿元。

多年来他积极投身社会慈善事业,从事大量社会公益活动。

陈汤,汉族,字子公,山阳瑕丘(今山东兖州北)人,西汉大将。

西汉元帝时,他任西域副校尉,曾和西域都护甘延寿一起出奇兵攻杀与西汉王朝相对抗的匈奴郅支单于,为保卫西汉边疆做出了很大贡献。

大胜之后,甘延寿、陈汤给汉元帝发去那封流传千古、扬眉吐气的疏奏:“臣闻天下之大义,当混为一。

匈奴呼韩邪单于已称北藩,唯郅支单于叛逆,未伏其辜,大夏之西,以为强汉不能臣也。

郅支单于惨毒行于民,大恶逼于天。

臣延寿、臣汤将义兵,行天诛,赖陛下神灵,阴阳并应,陷阵克敌,斩郅支首及名王以下。

宜悬头槁于蛮夷邸间,以示万里,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 瑕不掩瑜,陈汤在汉代历史上是非常值得一提的人物。

陈琳(?-217),汉末文学家。

字孔璋,广陵(今江苏扬州)人,“建安七子”之一。

初从袁绍,后归曹操,为司空军谋祭酒,管记室。

陈琳诗、文、赋兼善。

诗歌今存4首,代表作《饮马长城窟行》是最早的文人模仿汉乐府之作。

散文以表章书檄最有影响,代表作《为袁绍檄豫州文》,是一篇为袁绍声讨曹操的檄文。

辞赋有《武军赋》、《神武赋》等。

原有集10卷,已佚。

明代张溥辑有《陈记室集》。

陈群(?-236),三国时魏国大臣。

字长文。

颍川许昌(今河南许昌东)人。

初任刘备别驾,后投奔曹操,征召为司空西曹掾属。

魏建国后,迁御史中丞。

延康元年(220),文帝曹丕封他为昌武亭侯,徙为尚书。

后为镇军大将军,与曹休、曹真、司马懿并列为四大将军。

不久又授以司空,录尚书事。

他创立的九品中正制,将地方士人按才能分定九等,上报政府,按等选用,后逐渐演变为士族垄断政权的工具。

陈寿(233-297),西晋史学家。

又作长寿,字承祚。

蜀国巴西安汉(今四川南充)人。

陈安(?-323),十六国时秦陇人民起义军领袖。

322年,在秦陇发动起义。

氐、羌族人民纷起响应,众至十余万,他自称大都督、大将军、凉王。

以上邽(甘肃天水)为根据地,攻占附近各县。

次年,前赵国君刘曜亲自督军围剿起义军,他率军血战,战死。

陇上人作歌以悼之,称他为“陇上壮士”。

陈庆之(484-539),南朝梁将领。

义兴国山(今江苏宜兴西南)人。

幼从梁武帝(萧衍),颇受信任。

梁武帝大通二年(528),魏北海王元颢降梁。

武帝令他率七千人送元颢回北方。

次年,入洛阳(今属河南),计取三十二城,四十七战,无不胜利。

未几,以兵少受挫,退回南方。

后历任北兖州(今山东兖州)南北司二州刺史等职。

卒,谥武。

陈伯之,南朝梁将。

济阳睢陵(江苏睢宁)人。

有勇力,为盗乡里。

乡人车骑将军王广之爱其勇而用之。

齐时以军功迁至骠骑司马、刺史。

天元年(502)降魏,官为平南将军。

后梁伐魏,他于寿阳率众归梁,官至通直散骑常侍、太中大夫。

陈后主(553-604),南朝陈皇帝。

即陈叔宝。

字元秀,小字黄奴,陈宣帝嫡长子。

天嘉三年(562)立为安成王世子,太建元年(569)立为皇太子,十四年即位。

大造宫室,亲信佞臣,不理政事。

恃长江天险,不设边防。

祯明三年(589)隋军直入建康,被俘至长安。

隋仁寿四年卒于洛阳,追封长城县公,谥号炀。

明人辑有《陈后主集》。

陈棱(?-619),隋将领。

字长威,庐江襄安(安徽巢县)人。

文帝时为开府。

炀帝时,历仕骠骑将军、武贲郎将、御卫将军。

大业五年(609),曾奉诏与张镇周率...

古人诗词名句大全

展开全部 1、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陆游《游山西村》 2、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苏轼《题西林壁》 3、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王之焕《登鹳雀楼》 4、 沉舟侧畔千帆过,并树前头万木春。

——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5、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朱熹《观书有感》 6、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7、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杜甫《望岳》 8、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苏轼《惠崇〈春江晚景〉》 9、 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

——王安石《等飞来峰 10、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王湾《次北固山下》 ...

古诗词大全

经典古诗词大全经典古诗词大全经典古诗词大全经典古诗词大全 1.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孟浩然:《春晓》》 2.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孟郊:《游子吟》) 3.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王维:《相思)) 4.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杜甫:《春夜喜雨)) 5.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6.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李绅:《悯农》) 7.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杜甫:《春望}) 8.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龚自珍:(己亥杂诗》) 9.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贺知章:《咏柳》) 10.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叶绍翁:《游园不值》)...

古代名人名言大全

展开全部 古诗词名言名句1、功高成怨府,权盛是危机。

——王迈《读渡江诸将传》2、莫将死句入诗中,此诀传来自放翁。

——袁枚《仿元遗山论诗》3、人事有代谢,往事成古今。

——孟浩然《与诸子登岘山》4、春江秋月冬冰雪,不听陈言只听天。

——杨万里《读张文潜诗》5、不薄今人爱古人,清词丽句必为邻。

——杜甫《戏为六绝句》6、投我以桃,报之以李。

——《诗经·大雅·抑》7、只看后浪催前浪,当悟新人胜旧人。

——释文向《过苕溪》8、欲加之罪,何患辞。

——《左传》9、纵横正有凌云笔,俯仰随人亦可怜。

——元好问《论诗三十首》10、寅父犹能畏后生,丈夫未可轻少年。

——李白《上李邕》

古代情诗名句经典大全?

展开全部 诗经里的爱情诗: 关雎(诗经 周南)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 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

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蒹葭(诗经·秦风)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晰。

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

所谓伊人,在水之泗。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址。

山鬼(诗经·九歌) 若有人兮山之阿,被薛荔兮带女萝;既含睇兮又宜笑,子慕予兮善窈窕; 乘赤豹兮从文狸,辛夷车兮结桂旗;被石兰兮带杜衡,折芬馨兮遗所思; 余处幽篁兮终不见天,路险难兮独后来;表独立兮山之上,云容容兮而在下; 杳冥冥兮羌昼晦,东风飘兮神灵雨;留灵修兮澹忘归,岁既晏兮孰华予; 采三秀兮于山间,石磊磊兮兮葛蔓蔓;怨公子兮怅忘归,君思我兮不得闲; 山中人兮芳杜若,饮石泉兮荫松柏;君思我兮然疑作;雷填填兮雨冥冥, 爰啾啾兮穴夜鸣;风飒飒兮木萧萧,思公子兮徒离忧。

汉 乐府诗词 上邪(汉乐府民歌) 上邪! 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

山无陵,江水为竭, 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 孔雀东南飞(这个不用我说了吧,中学课本有,是中国古代最长的爱情诗) 唐诗 望月怀远(唐 张九龄)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春江花月夜(唐 张若虚)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随波千万里, 何处春江无月明!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江天一色无纤尘, 皎皎空中孤月轮。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 但见长江送流水。

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

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可怜楼上月徘徊, 应照离人妆镜台。

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指还来。

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

鸿雁长飞光不度, 鱼龙潜跃水成文。

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

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

斜月沉沉藏海雾, 碣石潇湘无限路。

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

竹枝词(唐 刘禹锡) 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锦瑟(唐 李商隐)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无题(唐 李商隐) 来是空言去绝踪,月斜楼上五更钟.梦为远别啼难唤, 书被催成墨未浓.蜡照半笼金翡翠,麝香微度绣芙蓉. 刘郎已恨蓬山远,更隔蓬山一万重. 无题(唐 李商隐)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无题(唐 李商隐) 昨夜星辰昨夜风, 画楼西畔桂堂东. 身无彩凤双飞翼, 心有灵犀一点通. 隔座送钩春酒暖,分曹射覆蜡灯红。

嗟余听鼓应官去,走马兰台类转蓬。

还有一首值得一提的:《长恨歌》,是唐代著名诗人白居易创作的一首长篇叙事诗,描述唐明皇和杨贵妃的爱情故事。

词: 相见欢(南唐 李煜)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

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

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浪淘沙令(南唐 李煜) 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

罗衾不耐五更寒。

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

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

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乌夜啼(南唐 李煜) 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

胭脂泪,相留醉,几时重。

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

鹊桥仙(宋 秦观)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

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

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雨霖铃(宋 柳永) 寒蝉凄切。

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

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

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凤栖梧(宋 柳永) 伫倚危楼风细细。

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

草色烟光残照里。

无言谁会凭阑意。

拟把疏狂图一醉。

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

衣带渐宽终不悔。

为伊消得人憔悴。

青玉案 元夕(宋 辛弃疾)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

宝马雕车香满路。

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

众里寻他千百度。

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江城子(宋 秦观) 西城杨柳弄春柔。

动离忧。

泪难收。

犹记多情,曾为系归舟。

碧野朱桥当日事,人不见,水空流。

韶华不为少年留。

恨悠悠。

几时休。

飞絮落花时候、一登楼。

便做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

卜算子(宋 李之仪) 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

日...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