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张仆射塞下曲六首》是:唐代诗人卢纶的组诗作品。
【其二】唐。卢纶
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
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
【其三】唐。卢纶
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
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
比较出名的是这两首。
《和张仆射塞下曲六首》是唐代诗人卢纶的组诗作品。这六首诗通过写将军发令出征、夜巡射虎、雪夜慑敌、庆功宴舞、狩猎等场面,表现了边塞真实生动的军旅生活与将士们英勇无畏的性格,将边关将士英勇善战豪情满怀的磅礴气势描绘得生灵活现,跃然纸上。这组诗每一首都能独立成章,内容丰满,寓意隽永,气势雄阔。
塞下曲的古诗有几首
您好!诗人李白所作《塞下曲》共6首,诗人李益所作《塞下曲》共4首,诗人王昌龄所作《塞下曲》共4首,诗人卢纶所作《和张仆射塞下曲》共6首,诗人常建所作《塞下曲》共4首,诗人许浑所作《塞下曲》共1首,诗人苏佑所作《塞下曲》共1首,诗人高适所作《塞下曲》共1首,诗人戎昱所作《塞下曲》共2首,诗人王涯所作《塞下曲》共1首,诗人李贺所作《塞下曲》共1首,诗人张祜所作《塞下曲》共1首,共31首。
具体地址见百度百科,http://baike.baidu.com/view/246836.htm?force=1望采纳~
古诗词大全塞下曲卢纶
年代】:唐【作者】:卢纶——《塞下曲六首》【内容】:鹫翎金仆姑,燕尾绣蝥弧。
独立扬新令,千营共一呼。
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
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
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
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
野幕敞琼筵,羌戎贺劳旋。
醉和金甲舞,雷鼓动山川。
调箭又呼鹰,俱闻出世能。
奔狐将迸雉,扫尽古丘陵。
亭亭七叶贵,荡荡一隅清。
他日题麟阁,唯应独不名。
塞下曲古诗卢纶
塞下曲·月黑雁飞高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
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
白话译文暗淡的月夜里,一群大雁惊叫着高飞而起,暴露了单于的军队想要趁夜色潜逃的阴谋。
将军率领轻骑兵一路追杀,顾不得漫天的大雪已落满弓和刀。
《塞下曲·月黑雁飞高》是唐代诗人卢纶创作的一首古体诗,是组诗《塞下曲》中的第三首。
这首诗写将军雪夜准备率兵追敌的壮举,气概豪迈。
诗句虽然没有直接写激烈的战斗场面,但留给了读者广阔的想象空间,营造了诗歌意蕴悠长的氛围。
扩展资料:创作背景这首诗写于卢纶的人生和仕途都极为不顺时。
早年间他多次应举不第,后经元载、王缙等举荐才某的管职。
朱泚之乱过后,咸宁王浑瑊出镇河中,提拔卢纶为元帅府判官。
这是卢纶边塞生活的开始,在军营中,卢纶看到的都是雄浑肃穆的边塞景象,接触到的都是粗犷豪迈的将士,故而创作了这首边塞诗。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塞下曲·月黑雁飞高
塞下曲古诗
晋中之窗030600.NET提醒您:塞下曲六首 作者:李白 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
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
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
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天兵下北荒,胡马欲南饮。
横戈从百战,直为衔恩甚。
握雪海上餐,拂沙陇头寝。
何当破月氏,然后方高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骏马似风飙,鸣鞭出渭桥。
弯弓辞汉月,插羽破天骄。
阵解星芒尽,营空海雾消。
功成画麟阁,独有霍嫖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白马黄金塞,云砂绕梦思。
那堪愁苦节,远忆边城儿。
萤飞秋窗满,月度霜闺迟。
摧残梧桐叶,萧飒沙棠枝。
无时独不见,流泪空自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塞虏乘秋下,天兵出汉家。
将军分虎竹,战士卧龙沙。
边月随弓影,胡霜拂剑花。
玉关殊未入,少妇莫长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烽火动沙漠,连照甘泉云。
汉皇按剑起,还召李将军。
兵气天上合,鼓声陇底闻。
横行负勇气,一战净妖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卢纶 塞下曲六首 之一 鹫翎金仆姑,燕尾绣蝥弧。
独立扬新令,千营共一呼。
之二 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
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
之三 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
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
之四 野幕敞琼筵,羌戎贺劳旋。
醉和金甲舞,雷鼓动山川。
之五 调箭又呼鹰,俱闻出世能。
奔狐将迸雉,扫尽古丘陵。
之六 亭亭七叶贵,荡荡一隅清。
他日题麟阁,唯应独不名
塞下曲的三首古诗的解释?
卢纶《塞下曲》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
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
[注释] 1.塞下曲:古时边塞的一种军歌。
2.月黑:没有月光。
3.单于(chán yú ):匈奴的首领。
这里指入侵者的最高统帅。
4.遁:逃走。
5.将:率领。
6.轻骑:轻装快速的骑兵。
7.逐:追赶。
【译文】 夜静月黑雁群飞得很高,单于趁黑夜悄悄地逃窜。
正要带领轻骑兵去追赶,大雪纷飞落满身上弓刀。
[简析] 这是卢纶《塞下曲》组诗中的第三首。
卢纶曾任幕府中的元帅判官,对行伍生活有体验,描写此类生活的诗比较充实,风格雄劲。
这首诗写将军雪夜准备率兵追敌的壮举,气概豪迈。
前两句写敌军的溃逃。
“月黑雁飞高”,月亮被云遮掩,一片漆黑,宿雁惊起,飞得高高。
“单于夜遁逃”,在这月黑风高的不寻常的夜晚,敌军偷偷地逃跑了。
“单于”,原指匈奴最高统治者,这里借指当时经常南侵的契丹等族的入侵者。
后两句写将军准备追敌的场面,气势不凡。
“欲将轻骑逐”,将军发现敌军潜逃,要率领轻装骑兵去追击;正准备出发之际,一场纷纷扬扬的大雪,刹那间弓刀上落满了雪花。
最后一句“大雪满弓刀”是严寒景象的描写,突出表达了战斗的艰苦性和将士们奋勇的精神。
本诗情景交融。
敌军是在“月黑雁飞高”的情景下溃逃的,将军是在“大雪满弓刀”的情景下准备追击的。
一逃一追的气氛有 力地渲染出来了。
全诗没有写冒雪追敌的过程,也没有直接写激烈的战斗场面,但留给人们的想象是非常丰富的。
《塞下曲》组诗共六首,这是第三首。
卢纶虽为中唐诗人,其边塞诗却依旧是盛唐的气象,雄壮豪放,字里行间充溢着英雄气概,读后令人振奋。
一二句“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写敌军的溃退。
“月黑”,无光也。
“雁飞高”,无声也。
趁着这样一个漆黑的阒寂的夜晚,敌人悄悄地逃跑了。
单于,是古时匈奴最高统治者,这里代指入侵者的最高统帅。
夜遁逃,可见他们已经全线崩溃。
尽管有夜色掩护,敌人的行动还是被我军察觉了。
三、四句“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写我军准备追击的情形,表现了将士们威武的气概。
试想,一支骑兵列队欲出,刹那间弓刀上就落满了大雪,这是一个多么扣人心弦的场面!从这首诗看来,卢纶是很善于捕捉形象、捕捉时机的。
他不仅能抓住具有典型意义的形象,而且能把它放到最富有艺术效果的时刻加以表现。
诗人不写军队如何出击,也不告诉你追上敌人没有,他只描绘一个准备追击的场面,就把当时的气氛情绪有力地烘托出来了。
“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这并不是战斗的高潮,而是迫近高潮的时刻。
这个时刻,犹如箭在弦上,将发未发,最有吸引人的力量。
你也许觉得不满足,因为没有把结果交代出来。
但惟其如此,才更富有启发性,更能引逗读者的联想和想象,这叫言有尽而意无穷。
神龙见首不见尾,并不是没有尾,那尾在云中,若隐若现,更富有意趣和魅力。
——————————————————————————————————————————————————————— 《塞下曲》卢纶 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
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
译文 昏暗的树林中,草突然被风吹得摇摆不定,飒飒作响,将军以为野兽来了,连忙开弓射箭。
天亮去寻找那只箭,已经深深地陷入石棱中。
注释 ①塞下曲――古代歌曲名。
这类作品多是描写边境风光和战争生活的。
②惊风――突然被风吹动。
③引弓――拉弓,开弓,这里包含下一步的射箭。
④平明――天刚亮的时候。
⑤白羽――箭杆后部的白色羽毛,这里指箭。
⑥没――陷入,这里是钻进的意思。
⑦石棱――石头的边角。
这首边塞小诗,写一位将军猎虎的故事,取材于西汉只学家司马迁记载当时名将李广事迹的《李将军列传》。
原文是:“广出猎,见草中石,以为虎而射之中,中(zhòng)石没镞(箭头),视之,石也。
” 诗的前两句写事件的发生:深夜,山林里一片昏暗,突然狂风大作,草丛被乔得啦啦起伏抖动;蛙人起落处津津乐道恍恍惚惚有一头白虎扑来。
这时,将军正从林边驰马而过,他眼疾手快,拉满弓一箭射出… … 后两句写事件的结果是:第二天清晨,将军记起昨晚林间的事,顺原路来到现场,他不禁大吃一惊:明亮的晨光中,分明看见被他射中的原来不是老虎,而是一座巨石。
恐惧感默然蹲在那里,那枝白羽箭竟深深钻进石棱里去了!请注意箭射入的部位,不是石孔,不是石缝,也不是石面,而是窄细的尖突的石棱――这需要多大的臂力,多高的武艺啊! 有人要问,将军射老虎,干吗不汉时就看结果,还要等第二天早晨?原来的故事并没说第二天才知道射中的是石头呀!这,就是诗人的艺术处理了。
第一,这样可以表现将军的自信,从来是百发百中,这一次还怕它死不了跑掉吗?第二,可以增加形象的直观性,让人看得更清楚些,如果是当夜就看,固然也能发现是一场误会,但很难取得现在这样的画面一般的鲜明效果。
诗,最注重含蓄,最讲究意在言外。
看到诗中箭入石的描写,我们会油然联想:如果射中的真是老虎将会射成什么样子?如果在战场上射击敌军兵马呢?于是,一位武艺高强、英勇善战的将军形象,便盘马弯弓、巍然屹立在...
塞下曲古诗
塞下曲六首 作者:李白 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
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
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
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天兵下北荒,胡马欲南饮。
横戈从百战,直为衔恩甚。
握雪海上餐,拂沙陇头寝。
何当破月氏,然后方高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骏马似风飙,鸣鞭出渭桥。
弯弓辞汉月,插羽破天骄。
阵解星芒尽,营空海雾消。
功成画麟阁,独有霍嫖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白马黄金塞,云砂绕梦思。
那堪愁苦节,远忆边城儿。
萤飞秋窗满,月度霜闺迟。
摧残梧桐叶,萧飒沙棠枝。
无时独不见,流泪空自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塞虏乘秋下,天兵出汉家。
将军分虎竹,战士卧龙沙。
边月随弓影,胡霜拂剑花。
玉关殊未入,少妇莫长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烽火动沙漠,连照甘泉云。
汉皇按剑起,还召李将军。
兵气天上合,鼓声陇底闻。
横行负勇气,一战净妖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卢纶 塞下曲六首 之一 鹫翎金仆姑,燕尾绣蝥弧。
独立扬新令,千营共一呼。
之二 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
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
之三 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
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
之四 野幕敞琼筵,羌戎贺劳旋。
醉和金甲舞,雷鼓动山川。
之五 调箭又呼鹰,俱闻出世能。
奔狐将迸雉,扫尽古丘陵。
之六 亭亭七叶贵,荡荡一隅清。
他日题麟阁,唯应独不名...
古诗,塞下曲(唐,卢纶)
一二句“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写敌军的溃退。
“月黑”,无光也。
“雁飞高”,无声也。
趁着这样一个漆黑的阒寂的夜晚,敌人悄悄地逃跑了。
单于,是古时匈奴最高统治者,这里代指入侵者的最高统帅。
夜遁逃,可见他们已经全线崩溃。
尽管有夜色掩护,敌人的行动还是被我军察觉了。
三、四句“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写我军准备追击的情形,表现了将士们威武的气概。
试想,一支骑兵列队欲出,刹那间弓刀上就落满了大雪,这是一个多么扣人心弦的场面!从这首诗看来,卢纶是很善于捕捉形象、捕捉时机的。
他不仅能抓住具有典型意义的形象,而且能把它放到最富有艺术效果的时刻加以表现。
诗人不写军队如何出击,也不告诉你追上敌人没有,他只描绘一个准备追击的场面,就把当时的气氛情绪有力地烘托出来了。
“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这并不是战斗的高潮,而是迫近高潮的时刻。
这个时刻,犹如箭在弦上,将发未发,最有吸引人的力量。
你也许觉得不满足,因为没有把结果交代出来。
但惟其如此,才更富有启发性,更能引逗读者的联想和想象,这叫言有尽而意无穷。
神龙见首不见尾,并不是没有尾,那尾在云中,若隐若现,更富有意趣和魅力。
唐朝诗人卢纶塞下曲·其五、其六古诗
《和张仆射塞下曲.其五》作者:卢纶(唐代)调箭又呼鹰,俱闻出世能。
奔狐将迸雉,扫尽古丘陵。
《和张仆射塞下曲.其六》作者:卢纶(唐代)亭亭七叶贵,荡荡一隅清。
他日题麟阁,唯应独不名。
《和张仆射塞下曲.其五》释义:逐猎前将军把箭弓调整到最佳,并召唤猎鹰前来助阵。
将军威风凛凛英姿焕发的一亮相,周边均感受到将军玉树临风颇具出世之能的威风。
逐猎者把胡飞乱窜的野鸡们赶得惊跳逃窜,猎手们把那些狼狈窜跳的猎物在这片古老的丘陵地带上一扫而光。
《和张仆射塞下曲.其六》释义:我就像挺拔而立的七叶莲,虽然独立孤行,但胸怀坦荡,品格高洁。
有一天能够功成名就,提名麒麟阁的话,也不借此沽名钓誉。
扩展资料:这组塞下曲共六首,剩余四首全文及释义如下:《和张仆射塞下曲.其一》作者:卢纶(唐代)鹫翎金仆姑,燕尾绣蝥弧。
独立扬新令,千营共一呼。
释义:身佩雕羽制成的金仆姑好箭,旌旗上扎成燕尾蝥弧多鲜艳。
大将军威严地屹立发号施令,千军万马一呼百应动地惊天。
《和张仆射塞下曲.其二》作者:卢纶(唐代)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
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
释义:林中昏暗风吹草动令人惊,将军夜中搭箭拉弓显神勇。
天明寻找昨晚射的白羽箭,箭头深深插入巨大石块中。
《和张仆射塞下曲.其三》作者:卢纶(唐代)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
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
释义:死寂之夜,乌云遮月。
天边惊起一群大雁。
原来敌军首领趁着夜色,悄悄逃跑。
正想要率领轻骑一路追杀,纷纷大雪,已经洒满了将士的弓刀。
《和张仆射塞下曲.其四》作者:卢纶(唐代)野幕敞琼筵,羌戎贺劳旋。
醉和金甲舞,雷鼓动山川。
释义:在野外天幕下摆设劳军盛宴,边疆兄弟民族都来祝贺我军凯旋。
喝醉酒后还穿着金甲起舞,欢腾的擂鼓声震动了周围的山川。
唐代诗人张仲素的《塞下曲》古诗的翻译
三戍渔阳再渡辽,騂弓在臂剑横腰。
匈奴似若知名姓,休傍阴山更射雕。
塑造了一个不辞劳苦、身经百战、英勇神武的将军形象朔风飘飘开雁门,平沙历乱卷蓬根。
功名耻计擒生数,直斩楼兰报国恩。
张仲素写的《塞下曲》共有五首,这里选的是其中的第三首。
这是一幅戍边将士出征图,诗人满怀豪情歌颂了战士保卫祖国边防的高昂奋发的战斗精神。
“朔风飘飘开雁门”二句描绘了边地环境的艰苦恶劣。
雁门关(在今山西代县西北)地处唐朝北方边陲,在这塞北绝域,戍边将士常与风雪为伴。
诗人突出写了此处风雪的强劲。
天上飘着纷纷扬扬的大雪,北风呼啸着袭击雁门关,把地上的沙土甚至草根都卷上半空。
边地的险恶可见一斑。
但一旦发生敌情,战士们就冒着严寒风雪,打开雁门关英勇出击。
“功名耻计擒生数”二句,直抒战士的豪情。
他们作战的目的是要彻底消灭敌人以报效祖国,反而以着眼于计算活捉俘虏(擒生)的数目的小小功劳为可耻了。
楼兰为汉朝西域国名。
《汉书·西域传上》:“鄯善国,本名楼兰,王治扞泥城,去阳关千六百里。
……元凤四年,大将军霍光白遣平乐傅介子往刺其王。
……既至楼兰诈其王欲赐之,王喜,与介子饮,醉,将其王屏语,壮士二人从后刺杀之,……介子遂斩王尝归首,驰传诣阕。
”这里用傅介子斩楼兰王的典故,泛指彻底击败塞外来犯的敌人。
短短四句诗,既写了塞外的艰苦,又反衬了戍边将士的英勇豪迈的杀敌雄心,笔法极为简练。
如果往更深一层分析,诗人形象地反映了戍边将士的苦乐观,环境极其艰苦,他们却以守卫边疆,精忠报国为荣,塞外风雪更能增添战士的豪情。
全诗语言激昂慷慨,富有感染力,是一首宣扬爱国主义的好诗。
75首古诗里的二个塞下曲
和张仆射塞下曲·其三朝代:唐代作者:卢纶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
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
译文夜静月黑雁群飞得很高,单于趁黑夜悄悄地逃窜。
正要带领轻骑兵去追赶,大雪纷飞落满了身上的弓刀。
塞下曲唐代:王昌龄饮马渡秋水,水寒风似刀。
平沙日未没,黯黯见临洮。
昔日长城战,咸言意气高。
黄尘足今古,白骨乱蓬蒿。
译文牵马饮水渡过了那大河,水寒刺骨秋风如剑如刀。
沙场广袤夕阳尚未下落,昏暗中看见遥远的临洮。
当年长城曾经一次鏖战,都说戍边战士的意气高。
自古以来这里黄尘迷漫,遍地白骨零乱夹着野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