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诗句

古诗词水龙吟扩写

ligongji 坐标: 167628 目录:/gu/

古诗词扩写,

刻舟求剑:楚国有人坐船渡河时,不慎把剑掉入江中,他在舟上刻下记号,说:“这是我把剑掉下的地方。

”当舟停驶时,他才沿着记号跳入河中找剑,遍寻不获。

池鹤:在高高的竹笼前没有自己的同伴,在乱哄的鸡群却有着自己的风度。

低下头怕丹砂落下,晒翅的时候担心白色的羽翼消失。

转眼看到鸬鹚觉得它毛色污浊,又讨厌鹦鹉太谄媚。

对风鸣唳想的是什么,惆怅地望向青青的田野和天之遥的云水之间。

迎雁:在近已咫尺的阳春三月里,有这么一户的普通老百姓家里。

为了迎接新一年里燕子的归来,不放下破旧的帘子把房屋遮蔽起来。

一场春雨后燕子的翅膀上沾着丝丝的雨滴, 土地里散发出一股淡淡的泥巴香味里面还混杂着雨滴砸落的花瓣。

燕巢早已铸修好了连小燕子都长大了。

一人家一燕家两户家庭相伴着又度过了一个美丽的年华。

郑人买履:郑国有个人想去买双鞋,他先比量了一下自己的脚,然后把量好的尺码于在座位上。

他匆忙去到集市上,忘了带那尺码。

他已经拿到鞋子,却说:“我忘记带尺码来了。

”又转回家去取。

等到他赶回来,集市已散,他终于没有买到鞋。

有人问他说:“你为什么不用自己的脚试一试鞋子的大小呢?”他回答说:“我宁可相信尺码,也不相信自己的脚!”

水龙吟苏轼扩写200

扩写:杨花像花,又好像不是花,也没有人怜惜,任由它飘坠。

离开了树枝,飘荡在路旁,看起来是无情物,细想却荡漾着情思。

它被愁思萦绕,伤了百折柔肠,困顿朦胧的娇眼,刚要睁开又想闭。

正像那思妇梦中行万里,本想寻夫去处,却又被黄莺啼声惊唤起。

我不怨杨花落尽,只怨那西园,落花难重缀。

早晨一阵风雨,杨花踪迹何处寻?一池浮萍,全被雨打碎。

满园春色分三成,两成变尘土,一成随流水。

细细看,不是杨花,点点全是分离人的泪。

原文:似花还似非花,也无人惜从教坠。

抛家傍路,思量却是,无情有思。

萦损柔肠,困酣娇眼,欲开还闭。

梦随风万里,寻郎去处,又还被莺呼起。

不恨此花飞尽,恨西园,落红难缀。

晓来雨过,遗踪何在?一池萍碎。

春色三分,二分尘土,一分流水。

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

原文104个字,这200字太少了。

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扩写成作文!

自己改改吧。

赏析 该词,上片大段写景:由水写到山,由无情之景写到有情之景,很有层次。

开头两句,“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是作者在赏心亭上所见的景色。

楚天千里,辽远空阔,秋色无边无际。

大江流向天边,也不知何处是它的尽头。

遥远天际,天水交融气象阔大,笔力遒劲。

“楚天”的“楚”地,泛指长江中下游一带,这里战国时曾属楚国。

“水随天去”的“水”,指浩浩荡荡奔流不息的长江。

“千里清秋”和“秋无际”,显出阔达气势同时写出江南秋季的特点。

南方常年多雨多雾,只有秋季,天高气爽,才可能极目远望,看见大江向无穷无尽的天边流去的壮观景色。

下面“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三句,是写山。

“遥岑”即远山。

举目远眺,那一层层、一叠叠的远山,有的很像美人头上插戴的玉簪,有的很像美人头上螺旋形的发髻,景色算上美景,但只能引起词人的忧愁和愤恨。

皮日休《缥缈峰》诗:“似将青螺髻,撒在明月中”,韩愈《送桂州严大夫》诗有“山如碧玉”之句,是此句用语所出。

人心中有愁有恨,虽见壮美的远山,但愁却有增无减,仿佛是远山在“献愁供恨”。

这是移情及物的手法。

词篇因此而生动。

至于愁恨为何,又何因而至,词中没有正面交代,但结合登临时地情景,可以意会得到。

北望是江淮前线,效力无由;再远即中原旧疆,收复无日。

南望则山河虽好,无奈仅存半壁;朝廷主和,志士不得其位,即思进取,却力不得伸。

以上种种,是恨之深、愁之大者。

借言远山之献供,一写内心的担负,而总束在此片结句“登临意”三字内。

开头两句,是纯粹写景,至“献愁供恨”三句,已进了一步,点出“愁”、“恨”两字,由纯粹写景而开始抒情,由客观而及主观,感情也由平淡而渐趋强烈。

一切都在推进中深化、升华。

“落日楼头”六句意思说,夕阳快要西沉,孤雁的声声哀鸣不时传到赏心亭上,更加引起了作者对远在北方的故乡的思念。

他看着腰间空自佩戴的宝刀,悲愤地拍打着亭子上的栏干,可是又有谁能领会他这时的心情呢? 这里“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三句,虽然仍是写景,但无一语不是喻情。

落日,本是日日皆见之景,辛弃疾用“落日”二字,比喻南宋国势衰颓。

“断鸿”,是失群的孤雁,比喻作为“江南游子”自己飘零的身世和孤寂的心境。

辛弃疾渡江淮归南宋,原是以宋朝为自己的故国,以江南为自己的家乡的。

可是南宋统冶集团根本无北上收失地之意,对于像辛弃疾一样的有志之士也不把辛弃疾看作自己人,对他一直采取猜忌排挤的态度;致使辛弃疾觉得他在江南真的成了游子了。

“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三句,是直抒胸臆,此时作者思潮澎湃心情激动。

但作者不是直接用语言来渲染,而是选用具有典型意义的动作,淋漓尽致地抒发自己报国无路、壮志难酬的悲愤。

第一个动作是“把吴钩看了”(“吴钩”是吴地所造的钩形刀)。

杜甫《后出塞》诗中就有“少年别有赠,含笑看吴钩”的句子。

“吴钩”,本应在战场上杀敌,但现在却闲置身旁,只作赏玩,无处用武,这就把作者虽有沙场立功的雄心壮志,却是英雄无用武之地的苦闷也烘托出来了。

第二个动作“栏干拍遍”。

据宋王辟之《渑水燕谈录》记载,一个“与世相龃龉”的刘孟节,他常常凭栏静立,怀想世事,吁唏独语,或以手拍栏于。

曾经作诗说:“读书误我四十年,几回醉把栏干拍”。

栏干拍遍是胸中有说不出来抑郁苦闷之气,借拍打栏干来发泄。

用在这里,就把作者雄心壮志无处施展的急切非愤的情态宛然显现在读者面前。

另外,“把吴钩看了,栏干拍遍”,除了典型的动作描写外,还由于采用了运密入疏的手法,把强烈的思想感情寓于平淡的笔墨之中,内涵深厚,耐人寻味。

“无人会、登临意”,慨叹自己空有恢复中原的抱负,而南宋统治集团中没有人是他的知音。

后几句一句句感情渐浓,达情更切,至最后“无人会”得一尽情抒发,可说“尽致”了。

读者读到此,于作者心思心绪,亦可尽知,每位读者,也都会被这种情感感染。

上片写景抒情,下片则是直接言志。

下片十一句,分四层意思:“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这里引用了一个典故:晋朝人张翰(字季鹰),在洛阳作官,见秋风起,想到家乡苏州味美的鲈鱼,便弃官回乡。

(见《晋书。

张翰传》)现在深秋时令又到了,连大雁都知道寻踪飞回旧地,何况我这个漂泊江南的游子呢?然而自己的家乡如今还在金人统治之下,南宋朝廷却偏一隅,自己想回到故乡,又谈何容易!“尽西风、季鹰归未?”既写了有家难归的乡思,又抒发了对金人、对南宋朝廷的激愤,确实收到了一石三鸟的效果。

“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是第二层意思。

求田问舍就是买地置屋。

刘郎,指三国时刘备,这里泛指有大志之人。

这也是用了一个典故。

三国时许汜去看望陈登,陈登对他很冷淡,独自睡在大床上,叫他睡下床。

许汜去询问刘备,刘备说:天下大乱,你忘怀国事,求田问舍,陈登当然瞧不起你。

如果是我,我将睡在百尺高楼,叫你睡在地下,岂止相差上下床呢?这二层的大意是说,既不学为吃鲈鱼脍而还乡的张...

把苏轼的水龙吟扩写成400字作文

杨花像花,又好像不是花,也没有人怜惜,任由它飘坠。

离开了树枝,飘荡在路旁,看起来是无情物,细想却荡漾着情思。

它被愁思萦绕,伤了百折柔肠,困顿朦胧的娇眼,刚要睁开又想闭。

正像那思妇梦中行万里,本想寻夫去处,却又被黄莺啼声惊唤起。

我不怨恨杨花已经落尽,恨只恨那西园,百花凋落难重缀。

早晨一阵风雨后,哪能再见杨花的踪迹?早化作一池浮萍,全被雨打碎。

满园春色分成三分,二分已化为尘土,一分落入池水里。

细细看,那不是杨花,点点全是分离人的眼泪。

写景的古诗词扩写300

扩写 观书有感 宋 【朱熹】 早晨,阳光明媚,我来到池塘边看书。

在 这里,看累了还可以观赏风景,真是好自 在呀 !这大约半亩的方方的小池塘,像一面打开 的镜子一样光润透亮。

抬头仰望天空,碧 蓝的颜色仿佛刚刚擦洗过一样,几朵白云 慢慢悠悠地飘浮着。

它们似乎也克制不住 对小池塘的喜爱,纷纷投入了池塘的怀抱 天光云影来回徘徊,清晰可见,真是别有一番景致呀 我禁不住思索:为什么这池塘里的水这样清澈呢?为了解开这个谜,我沿着池塘边 一直往前走。

不久,我发现了源头,活水 正从源头源源不断地流来呢!突然,我恍然大悟:读书不是也是这样吗?只要我们多读书,知识就会像源头活水一样源源不断。

这时,我诗兴作,写出了脍炙人口的一首诗>: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

古诗文扩写(1)(2)作文

(1)夜深了洞庭湖更美了郭玥夜色溶溶,朦胧中透着柔美的月光与湖光互相映照透出了非常宁静于和谐的美景,如诗如画,怎能不让我陶醉?平静又朦胧的洞庭湖面好像一面未打磨的镜子,又清澈又朦胧透出神秘的光泽让怎感觉它好像有无尽的秘密!远远望去,一片郁郁葱葱的树林与湖面朗朗明月真是美极了!平静的湖面又像一个白白的银盘,上面有的君山与郁郁葱葱的树林好比那银盘上的最显眼的青螺,犹如一个美丽的女子用洞庭湖水做镜子,用君山与郁郁葱葱的树林做青螺化妆用的工具。

这样的美景令人如痴如醉,令人难以忘记美丽的洞庭湖水与皎皎明月、郁郁葱葱的树林君山相互对映简直美上加美这比西湖西子更美比那桂林更像个人间仙境!(2)望天门山郭玥哇!壮丽的祖国山河呀,我为你自豪!一条长江在中间,左右两座高险雄壮的山,一座叫东梁山,另一座叫西梁山,从远处看像一座天设的大门被滚滚长江劈开似的,真是壮观极了!啊!碧色江水多么秀丽呀,我为你骄傲!一泓碧绿的江水向东流,可到天门山的附近回旋向北流去,真是秀丽级了!呀!横空耸立的两座青山高耸入云,互相对峙,让我不能不为这两座高耸入云的山陶醉!嗯!一条孤零零的小船从太阳升起的地方悠悠驶来,贪婪的欣赏这初晓的日光,多么幸福啊!这样的山河和特殊的美景互相映衬,怎能不让诗人夸一夸这美丽的风景!

【写景的古诗词扩写300

扩写《咏柳》 贺之章 阳春三月,春光醉人. 一天,诗人贺知章养病在家,心情颇感纳闷,便约李白聊天,一解愁绪 因要与好友相聚,贺知章心情格外舒畅,一路上,他一边哼着小调,一边欣赏路边的景色,青的草,绿的叶,艳的花,真是心旷神怡.半路上,贺知章眼前豁然一亮,竟情不自禁地叫出声来:“好美的柳林!”于是他放慢脚步,慢慢欣赏起来.只见清澈的湖面上澜着微波,一只只伶俐的小燕子,一会儿贴着湖面飞行,一会儿冲向对岸,一会儿窜向空中,好不快活.湖中对对鸳鸯在水中追逐嬉戏,岸边一棵棵柳树如同碧玉妆成,绿得发亮,绿得醉人,那一个个尖尖的柳芽儿就像用剪刀刚刚剪出的小精灵,一根根柳枝如同丝带般温柔地垂下.微风拂过,那秀发般的枝条随风轻扬.贺知章陶醉其中.忽然,他脑中灵感一现,妙语成诗:“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吟毕,他又停步,飞速地在笔记本上记下了这首春天的绝唱. 书罢,他反复吟诵,感到此诗颇佳,正意犹未尽时,突然想起约了李白,心想,我何不拿此诗与李白兄小酌?他便依依不舍地离开了这美丽的风景.

古诗文改写现代文

天净沙 秋思扩写:已经是进入古道的第三天了。

回首来时的路,弯弯曲曲的脚印已被风沙掩埋;翘首前方,与天相接的漫漫尘土,让我早已疲惫不堪的心都要碎了。

中午的太阳还像个火盆,狠毒地把火辣辣的光线射向地面。

那时的土地仿佛火烧一般,沸腾的火焰熊熊燃烧着,要把我吞噬似的。

而现在,她一下子乖巧了,和善了,温柔了,甚至变得有些可爱了。

她轻盈的步履如蜻蜓点水般地跳跃着,舞蹈着。

一缕缕红色的光洒在不远处的小山包上,像一只温暖的手轻轻地抚摸着它们,抚摸着它们午时被骄阳烧伤的伤口。

这不正是我日思夜想的故乡的夕阳吗?往日温馨的画面又涌上脑海:我们的小屋坐落在溪旁,门前便是一座小巧的石桥。

每天,听着潺潺的流水哼着歌儿,再用心去感受它与石桥的私语。

最开心的时刻莫过于和哥哥姐姐们一块儿去看斜阳,看她带着满心的欢喜轻轻地滑向山后,一抹一抹的余晖还在遥远的天际闪烁,最后看她离开,留下一串串金色的祝福……可是无情的战争把我幸福快乐的生活击得体无完肤。

一年的时间,我从家里最受疼爱的小儿子,变成了一个无家可归的流浪汉。

我只能选择逃亡。

陪着我的,也只有这匹日渐消瘦的马儿。

也就从那时起,夕阳在我的眼中,只是挂在枯败枝藤缠绕的、丑陋的乌鸦栖息的一棵老树一轮,让我心伤。

一切就像一场梦啊!马儿嘶鸣了一声,我这才回过神来,发现夕阳又变成了一只火红却玲珑剔透的玉盘,留在地上的部分仿佛一张美丽的嘴唇,吹着地平线这支巨大的箫,奏出的却是凄凉的西风乐章。

唉,望天涯,望断了天涯!

仿照采桑子写一首古诗

咏雪诗(梁·裴子野)飘洒千里雪。

倏忽度龙沙。

从云合且散。

因风卷复斜。

拂草如连蝶。

落树似飞花。

若赠离居者。

折以代瑶华。

逢雪宿芙蓉山(唐·刘长卿)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

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江雪(唐·柳宗元)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山雪。

雪(唐·罗隐) 尽道丰年瑞,丰年事若何。

长安有贫者,为瑞不宜多。

绝句(唐·杜甫)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野望(唐·杜甫)西山白雪三城戍,南浦清江万里桥。

海内风尘诸弟隔,天涯涕泪一身遥。

惟将迟暮供多病,未有涓埃答圣朝。

跨马出郊时极目,不堪人事日萧条。

对雪(唐·杜甫)战哭多新鬼,愁吟独老翁。

乱云低薄暮,急雪舞回风。

瓢弃尊无绿,炉存火似红。

数州消息断,愁坐正书空。

观猎(唐·王维)风劲角弓鸣,将军猎渭城。

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

忽过新丰市,还归细柳营。

回看射雕处,千里暮云平。

雪(唐·韩愈)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

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李花二首(唐·韩愈)当春天地争奢华,洛阳园苑尤纷拏。

谁将平地万堆雪,剪刻作此连天花。

” 苦寒吟(唐·孟郊)天寒色青苍,北风叫枯桑。

厚冰无裂文,短日有冷光 冬日归旧山(唐·李白)未洗染尘缨,归来芳草平。

一条藤径绿,万点雪峰晴。

地冷叶先尽,谷寒云不行。

嫩篁侵舍密,古树倒江横。

白犬离村吠,苍苔壁上生。

穿厨孤雉过,临屋旧猿鸣。

木落禽巢在,篱疏兽路成。

拂床苍鼠走,倒箧素鱼惊。

洗砚修良策,敲松拟素贞。

此时重一去,去合到三清。

别董大(唐·高适)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塞下曲(唐·卢纶)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

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唐·岑参)北风卷地白草拆,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犹著。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唐·岑参)君不见, 走马川行雪海边,平沙莽莽黄入天。

轮台九月风夜吼,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地石乱走。

匈奴草黄马正肥,金山西见烟尘飞,汉家大将西出师。

将军金甲夜不脱,半夜军行戈相拨,风头如刀面如割。

马毛带雪汗气蒸,五花连钱旋作冰,幕中草檄砚水凝。

虏骑闻之应胆慑,料知短兵不敢接,军师西门伫献捷。

夷门雪赠主人(唐·孟郊)夷门贫士空吟雪,夷门豪士皆饮酒。

酒声欢闲入雪销,雪声激切悲枯朽。

悲欢不同归去来,万里春风动江柳。

苑中遇雪应制(唐·宋之问)紫禁仙舆诘旦来,青旗遥倚望春台。

不知庭霰今朝落,疑是林花昨夜开。

苑中遇雪应制(唐·刘宪)龙骖晓入望春宫,正逢春雪舞东风。

花光并洒天文上,寒气行消御酒中。

早春咏雪(唐·王初)句芒宫树已先开,珠蕊琼花斗剪裁。

散作上林今夜雪,送教春色一时来。

望雪(唐·王初)银花珠树晓来看,宿醉初醒一倍寒。

已似王恭披鹤氅,凭栏仍是玉栏干。

雪霁(唐·王初)星榆叶叶昼离披,云粉千重凝不飞。

昆玉楼台珠树密,夜来谁向月中归。

终南望余雪(唐·祖咏)终南阴岭秀,积雪浮云端。

林表明霁色,城中增暮寒。

雪 (唐·李峤)瑞雪惊千里,同云暗九霄。

地疑明月夜,山似白云朝。

逐舞花光动,临歌扇影飘。

大周天阙路,今日海神朝。

雪晴晚望 (唐·贾岛) 倚杖望晴雪,溪云几万重。

樵人归白屋,寒日下危峰。

野火烧冈草,断烟生石松。

却回山寺路,闻打暮天钟。

雪诗 (唐·张孜) 长安大雪天,鸟雀难相觅。

其中豪贵家,捣椒泥四壁。

到处爇红炉,周回下罗幂。

暖手调金丝,蘸甲斟琼液。

醉唱玉尘飞,困融香汗滴。

岂知饥寒人,手脚生皴劈。

对雪 (唐·高骈)六出飞花入户时,坐看青竹变琼枝。

如今好上高楼望,盖尽人间恶路歧。

书斋雪后 (唐·赵嘏) 拥褐坐茅檐,春晴喜初日。

微风入桃径,爽气归缥帙。

频时苦风雪,就景理巾栉。

树暖高鸟来,窗闲曙云出。

乡遥路难越,道蹇时易失。

欲静又未能,东山负芝术。

春雪(唐·刘方平)飞雪带春风,徘徊乱绕空。

君看似花处,偏在洛城东。

咏雪(唐·李世民) 洁野凝晨曜,装墀带夕晖。

集条分树玉,拂浪影泉玑。

色洒妆台粉,花飘绮席衣。

入扇萦离匣,点素皎残机。

菩萨蛮(宋·李清照)归鸿声断残云碧,背窗雪落炉烟直。

烛底凤钗明,钗头人胜轻。

角声催晓漏,曙色回牛斗。

春意看花难,西风留旧寒。

《雪梅》(二首) (南宋·卢梅坡)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阁笔费评章。

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有梅无雪不精神,有雪无梅俗了人。

日暮诗成天又雪,与梅并作十分春。

鹧鸪天(雪)(南宋·韩元吉)山绕江城腊又残。

朔风垂地雪成团。

莫将带雨梨花认,且作临风柳絮看。

烟杳渺,路弥漫。

千林犹待月争寒。

凭君细酌羔儿酒,倚遍琼楼十二阑。

水调歌头(雪)(南宋·袁去华)云冻鸟飞灭,春意著林峦。

姮娥何事,醉撼瑞叶落...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