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诗句

古诗词韵律的押韵规则

shashengui 坐标: 157250 目录:/gu/

近体诗押韵有较严格的规定,总结如下:[首句可押可不押,下句必押平声韵],分述如下: 律诗是二四六八句押韵,绝句是二四句押韵,无论律诗还是 绝句,首句均可以押韵或不押韵。例如:

寄扬州韩祚判官 (杜牧)

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木凋。

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

第一二四句押韵。又如:

登乐游原 (李商隐)

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首句并不入韵,二四句押韵。一般来说,五言诗首句不入韵 为常见,七言诗首句入韵为常见。关于首句押韵与否的平仄规律 请参照“平仄简表”。 古诗(古风)允许中途换韵,但近体诗不允许这样。

首句押韵可借邻韵

古体诗的押韵,可以把邻近韵部的韵,比如一东和二冬、四 支和五微,混在一起通用,称为通韵。但是近体诗的押韵,必须 严格地只用同一韵部的字,即使这个韵部的字数很少(称为窄 韵),也不能掺杂其他韵部的字,否则叫做出韵,是近体诗的大 忌。但是如果是首句押韵,可以借用邻韵。因为首句本来可押可 不押,所以可以通融一下。比如:

《军中醉饮寄沈八刘叟》:

酒渴爱江清,余甘漱晚汀。软沙倚坐稳,冷石醉眠醒。

野膳随行帐,华音发从伶。数杯君不见,都已遣沈冥。

这一首押的“汀、醒、伶、冥”属下平声九青,但首句借用 了八庚的“清”。这叫做借邻韵发端,在晚唐开始流行,到了宋 代,甚至形成了一种风气。

用什么算法实现诗词格律检测

老兄,哪有那么容易,诗词格律虽然有规律,但不可能用算法算出来的。

我觉得应该是这样的:一、输入全部的诗词格律。

二、输入全部的汉字,并将汉字按照平声字、仄声字和入声字标注分类,其中,还不要忘记有多音字和变音字。

三、只要对方一输入诗词,诗好办,无非就是七律、五律、七绝、五绝、排律五个体裁,但词体达到数千个,无所谓了,只要花点时间就输入进去了。

然后根据对方输入的汉字对照相应的格律,就很轻松的检测格律了。

四、如果做得更细,就应该分成“古声旧韵”、“今声新韵”两大类。

其中,古声旧韵里,诗韵依据《平水韵》,词韵依据《词林正韵》,同时别忘了入声字;今声新韵就超简单,一本新华字典打天下了。

——这样哪里用得上算法,其实就是一个对照检测功能而已,很容易做出来的。

若能做出来,我可以做第一个试用者呢。

有关格律,可在网上搜索我的教材“潜川诗词学堂”或“七天学会格律诗词”即可。

古诗词韵律的[押韵规则]

求宋词所有韵律表,也就是所有词牌的平仄变化表!

http://longyusheng.org/cipai/index.htmlhttp://www.ziyexing.com/files-2/scgl.htmhttp://post.baidu.com/f?kz=6834107http://gzbbs.soufun.com/poemclub~3~485/9817150_9817387.htmhttp://www.lingshidao.com/gushi/cipu.htmhttp://www.shiandci.net/cp.htmhttp://www.yshlmlr.com/a/viewthread.php?tid=2844&extra=page%3D1http://www.esgweb.net/mingjiaci/format0_.htmlhttp://bbs.0663.net/viewthread.php?tid=157931http://book.5ilog.com/cgi-bin/mz/poetry/tools.htmhttp://book.5ilog.com/cgi-bin/mz/poetry/tools.asphttp://book.5ilog.com/cgi-bin/mz/poetry/tools.htmhttp://book.5ilog.com/cgi-bin/mz/poetry/cipai55.htm以上网站皆有介绍,望阁下查看

格律在线检测(平水韵、词林正韵仫叫、中华新韵) 平仄谱检查

平常我们所说的诗词格律,包括了三方面的内容:一、近体诗的格律二、词的格律三、近体诗产生以后古体诗的格律近体诗包括五言律诗、七言律诗、一部分五言绝句、一部分七言绝句。

之所以说只是一部分的绝句,是因为绝句中有很大一部分是不符合近体诗要求的古绝。

近体诗中七言是在五言的基础上扩充来的,明白了五言的格律,也就懂得了七言的格律。

五言诗只须记住以下规律,不必背诵,也就自然掌握了。

五言诗可分成平平、仄仄和单平或单仄的组合。

我们把这四个基本元素叫作“步”,由“音”组成了“步”,再由“步”组成了“句”。

“步”的排列方式有二组四种:第一组是平平—仄仄—平和平平—平—仄仄,即前面皆是“双平步”,后面的“双仄步”与“单平步”互调;第二组是仄仄—平平—仄和仄仄—仄—平平,即前面皆是“双仄步”,后面的“双平步”与“单仄步”互调。

大家可以发现,每句开头的第一个“步”,一定是双音步。

近体诗中第一二句、第三四句、第五六句、第七八句都叫做联。

“对”,是每联上下句第一个“双音步”平仄相反;“粘”,是前联的下句和后联的上句的第一个“双音步”平仄相同。

“错”,则是对粘对规则的补充。

对的形式有两种,一种是完全相对不相错,比如上句是平平—平—仄仄,那么下句必然是仄仄—仄—平平。

上句是仄仄—平平—仄,下句必然是平平—仄仄—平。

不但第一个“双音步”平仄相反,以后的“单音步”和“双音步”也相反。

另一种是第一个“双音步”相对,后面的相错。

这种情况只会产生在一首诗的第一二句,也就是首句入韵时,上句是平平—仄仄—平,下句为了要押韵,则是仄仄—仄—平平。

即第一个“双音步”相对,后两个“步”,正对本应该是平平—仄,但为了押韵,要把前步(双音步)与后步(单音步)互调,成为仄—平平。

还有一种情况是上句是仄仄—仄—平平,下句则为平平—仄仄—平。

即第一个“双音步”相对,后两个“步”,正对本应为平—仄仄,为了押韵要把前步(单音步)与后步(双音步)互调,就成为仄仄—平。

这就是相错的情形。

粘的情况比对还要简单。

大家记住一个口诀:相粘必相错。

因为粘的上句都是一联的下句,那么祇有两种情况,就是仄仄—仄—平平和平平—仄仄—平。

同对的规则一样,首先满足第一个“步”,我们上面讲过,第一个“步”一定是“双音步”。

对,是第一个双音步平仄相反,粘,就是第一个双音步平仄相同。

那么,仄仄—仄—平平的下句——也就是下一联的上句,前二字就可确认为仄仄,而后三字如果正粘,则亦为仄—平平,但这样就麻烦了,变成上下句完全一样了,这是不能允许的,于是要采取相错规则,即变为平平—仄,一个整句连起来就是仄仄平平仄。

而平平—仄仄—平的下句,第一个步既然要相粘,可确认为平平,后两步,一个是双音步,一个是单音步,也当相错,是为平—仄仄,这样,与平平—仄仄—平相粘的就是平平—平—仄仄。

综合相对相错和相粘相错的情况,其实就是一句话,上句末字如入韵,下句不管是对还是粘,都须相错。

绝句一般四句,律诗一般八句,排律能排到很多句,但不管有多少句,运用上面的方法,可以举一反三地出来。

从五言到七言,无比简单,就是把五言的第一个步(毫无疑问,双音步)反过来,添在最前面,就成了七言了。

上述五言的两组四种,到七言就是:第一组:(仄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平—仄仄第二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仄—平平诗词格律很严谨,但绝不是一成不变。

传统说诗词的格律,有一个说法叫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这也是吟诵的基本原则。

也就是说,对于七言来说,第一、三、五字的平仄可以有变化。

如果是五言,则是一、三两字。

由于这种规律的存在,使得格律既严谨,又灵活。

但是,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这句口诀不能包打天下。

对于收平声韵的句子(仄仄)—平平—仄仄—平来说,假如一三五不论,变成仄仄(或平仄)—仄平—仄仄—平,这就犯了孤平,是诗中大忌。

传统认为孤平是指这一句式除了韵脚祇有一个平声字,这种说法是不准确的,比如平仄—仄平—仄仄—平一句,除去韵脚有两个平声,但它依然犯了孤平。

实际上,七言句是从五言句扩展而来,我们看格律,要把七言也当成五言看,看后五个字,只要五言的句子是仄平—仄仄—平,那就是孤平,所以孤平应该定义为:“五言或七言的后五字,除去韵脚只有一个平声。

”孤平一般而言需要补救。

补救的方法,就是把仄平—仄仄—平变成仄—平平—仄平,让那个孤平后面的仄声字变成平声,也就是说,让双平步往后挪个一个音位,这样就成了。

(如:北风吹白云、客行悲故乡、枳花明驿墙、笑问客从何处来、双鬓向人无再青……)同样地,(平平)—仄仄—仄—平平这一句,如果按照一三五不论的口诀,第五字的仄似乎可以变成平声。

然而事实上不行。

这样,就形成了三平尾,是近体诗中绝对不能出现的错误。

而且,出了这个问题,根本无法补救。

怎么检测格律诗的诗词写的生硬?

简单的说绝句只有四句,律诗八句或八句以上。

律诗:要求诗句字数整齐划一,每首分别为五言、六言、七言句,简称五律、六律、七律,其中六律较少见。

通常的律诗规定每首8句。

超过8句 ,即10句以上的 ,则称排律或长律。

通常以8句完篇的律诗,每2句成一联,计四联,习惯上称第一联为破题(首联),第二联为颔联、第三联为颈联、第四联为结句(尾联)。

每首的二、三两联(即颔联、颈联)的上下句习惯是对仗句。

排律除首尾两联不对外,中间各联必须上下句对仗。

律诗要求全首通押一韵,律诗通常押平声韵;第二、四、六、八句押韵,首句可押可不押。

律诗的格律要求也适用于绝句。

绝句,又称截句、断句、绝诗,四句一首,按照每句的字数,绝句可分为五言绝句、六言绝句和七言绝句,其中以五、七言绝句居多,六言绝句很少。

...

什么是诗词韵律?介绍几首好的诗词?

诗歌是一种主情的文学体裁,它以抒情的方式,高度凝练,集中地反映社会生活,用丰富的想象、富有节奏感、韵律美的语言和分行排列的形式来抒发思想情感。

诗歌是有节奏、有韵律并富有感情人彩的一种语言艺术形式,也是世界上最古老、最基本的文学形式。

诗歌起源于上古的社会生活,因劳动生产、两性相恋、原始宗教等而产生的一种有韵律、富有感情人彩的语言形式。

《尚书.虞书》:“诗言志,歌咏言,声依永,律和声。

”《礼记.乐记》:“诗,言其志也;歌,咏其声也;舞,动其容也;三者本于心,然后乐器从之。

”早期,诗、歌与乐、舞是合为一体的。

诗即歌词,在实际表演中总是配合音乐、舞蹈而歌唱,后来诗、歌、乐、舞各自发展,独立成体,诗与歌统称诗歌。

此外诗歌又可以按照不同的表现形式分为现代诗和古体诗,在近代新月诗社很好的继承了现代诗和古体诗的关系,在自由的同时强调诗歌的音乐美、建筑美。

古诗诗歌的韵律规律规则

简单的说,诗词分平仄相对的格律和各行末字的押韵,这是到唐朝以后才严谨起来的,以前的古体诗并不要求平仄、押韵、对仗等。

唐代的诗词格式已经有了定式,不管是五绝五律还是七绝七律,一般都是押平水韵,也就是诗词结尾的字都要在一个韵部里、诗的韵一般是压平韵,词有仄韵,这个具体可以查看平水韵啦。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