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诗句

古诗词作品展板

Celeste 坐标: 165151 目录:/gu/

古诗词作品展板

小学生关于展板两百字以下的作文

美丽的展板我们全校师生精心制作的作品在崇德楼大厅里展出了。

下午,在老师带领下我们来到展厅,我简直惊呆了,这里完全就是艺术的殿堂,我怀着激动的心情认真参观了所有作品。

宽敞的大厅里,墙壁上,展板上,到处都贴满了作者精心制作的“宝贝”,令人眼花缭乱,美不胜收。

最吸引人眼球的是形式各样的剪纸,有形态逼真的动物,有喜庆祥和的窗花,还有做功精细的剪字。

展出最多的要算绘画作品了,它占据了每个班级展板的大部分面积。

高年级的同学绘画功底较深,颜色搭配恰到好处,主要以素描为主,还有风景优美的风景画,表情逼真的人物画。

低年级的小同学绘画看上去特别活泼可爱,主要以水彩画为主,绘画主题鲜明,表达积极向上的乐观精神,颜色搭配亮丽而新颖,表现了他们丰富多彩的内心世界。

我最喜欢的要数书法作品了,有气势如虹的软笔书法,有遒劲有力的硬笔书法,还有略显稚气的铅笔书法,各有各的风采,各有各的内涵。

在教师作品区我看到了高老师的一幅软笔书法和一幅硬笔书法作品,高老师的软笔书法看上去气势非凡,用“笔走龙蛇”来形容一点也不为过;而他的硬笔书法看上去更是节奏明快,线条匀圆,笔势流畅,造型清秀。

看高老师的书法作品就是一种视觉和精神上的双重享受。

我站立在这一个展区里注视了好久,都没有挪动脚步。

最后,我来到我们四零一班的展区,用搜索的眼光在展板上寻找我的作品,果然我看到了我的两幅作品,一幅是硬笔书法《古诗两首》,另一幅是我精心制作的剪字“至德”,这两个字我在制作的时候是怀着对母校的深深情义,用心剪出来的,既有我对母校的感恩之情,更有我对母校的深深祝福。

虽然在交作品的时候受到了爸妈和老师的赞扬,但是今天我看到了更多更好的作品,跟他们比较起来我还是自叹不如。

我终于明白强中更有强中手。

我暗自下定决心,回去一定勤学苦练,争取明年把更好的作品奉献给大家。

古诗词名句摘抄带作者及作品名称

1,野旷天低树, 江清月近人——唐.孟浩然《宿建德江》2,野旷沙岸净, 天高秋月明——(南朝宋)谢灵运《初去郡》3,天苍苍, 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北齐)北朝民歌《敕勒歌》4,一夫当关, 万夫莫开——唐.李白《蜀道难》5,江作青罗带,山如碧玉簪——唐.韩愈《送桂州严大夫同用南字》6,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宋.辛弃疾《菩萨蛮。

书江西造口壁》唐诗有哪些形式?唐诗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唐代的古体诗,主要有五言和七言两种.近体诗也有两种,一种叫做绝句,一种叫做律诗.绝句和律诗又各有五言和七言之不同.所以唐诗的基本形式基本上有这样六种:五言古体诗,七言古体诗,五言绝句,七言绝句,五言律诗,七言律诗.古体诗对音韵格律的要求比较宽:一首之中,句数可多可少,篇章可长可短,韵脚可以转换.近体诗对音韵格律的要求比较严:一首诗的句数有限定,即绝句四句,律诗八句,每句诗中用字的平仄声,有一定的规律,韵脚不能转换;律诗还要求中间四句成为对仗.古体诗的风格是前代流传下来的,所以又叫古风.近体诗有严整的格律,所以有人又称它为格律诗.

发表诗词作品在哪些网站比较有名?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

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 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

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

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

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

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

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

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

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

配乐 ?《春江花月夜》 古筝曲

古诗的类别及代表性作品

按表达方式,可分为叙事诗、抒情诗、哲理诗;按格律,可分为古风(古体诗)、格律诗(近体诗);按语言,可分为四言、五言、七言、杂言等;按内容,可分为山水田园诗(写景诗)、咏物诗、边塞诗、咏怀诗、咏史诗等。

而词按风格,又可分为豪放派、婉约派等。

①山水田园诗(写景诗):山水田园诗属于写景诗的范畴,侧重于歌咏自然景物中的山水田园。

山水田园诗在盛唐形成一个诗牌,所以单独列出。

至于山水田园诗之外的数量更多的写景诗反倒显得不很突出了。

古代优秀的山水田园诗,都是佳山胜水的自然美在艺术上的再现,因而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给人以美的享受。

这类诗歌的主要特点就是“一切景语皆情语”,亦即作者笔下的山水自然景物都融入了作者的主观情愫,或者借景抒情,或者情景交融地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

这类诗歌的鉴赏首先在于把握形象的特征和寓意,进而感受诗歌中情景交融的意境,最终把握诗人写景所表现的情感。

山水田园诗的代表人物主要有谢灵运、陶渊明、孟浩然、王维、范成大、杨万里等,当然,李白、杜甫、欧阳修、苏轼等也有大量描写山水的佳作。

例如,柳宗元的《江雪》:“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就是一首写景诗。

景中的情怀是什么呢?在了解这首诗的背景之后,便不难发现,该诗是柳宗元被贬永州之后,借隐居在山水之间的渔翁,寄托自己孤傲不羁的情感,抒发政治上失意的苦闷和愤恨,所以它既是写景诗,也是深沉而含蓄的政治抒情诗。

②咏物诗:咏物诗的特点在于托物言志。

鉴赏咏物诗,就要注意把握作者在描摹事物中所寄托的感情。

当然,有些咏物诗的感情表达比较含蓄,更需要我们在读解时用心体味。

例如,于谦的《石灰吟》:“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就是一首比较浅易直白的托物言志的咏物诗。

其中“清白”二字,不只是对所咏之物外形特点的吟咏,也是对其神韵、品格的高度概括。

这首诗的价值就在于处处以石灰自喻,表达自己为国尽忠,不怕牺牲的意愿和坚守高洁情操的决心,咏石灰就是在歌咏自己光明磊落的襟怀和崇高清白的人格。

③边塞诗:边塞诗是时代的产物,是最能体现国运兴衰的作品。

例如,盛唐时期的边塞诗,豪迈奔放、一往无前是其主调(代表人物如高适、岑参);而宋代的边塞诗更多地表现出报国无门的愤懑压抑以及归家无望的哀伤(代表人物如范仲淹)。

边塞诗歌的特点在于从不同角度展现时代的风貌,鉴赏时应首先把握时代的特征,然后推敲作品中蕴含的不同的思想感情。

例如,岑参的边塞诗,以慷慨报国的英雄气概和不畏艰苦的乐观精神为其基本特征,更多地描写边塞生活的丰富多彩,当然岑参也写过一些在边塞怀土思亲的诗歌,如为后人传诵的《逢入京使》:“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事情虽小,情意深厚。

④咏怀诗:如果说写景诗是借景来抒情的话,咏怀诗的特点就是即事抒怀。

作者往往因一事而有感,发而成诗,即为抒怀。

鉴赏这类诗词,首先要了解作者写的是什么事,然后体味作者抒发了什么样的情怀。

这类作品如果扩而大之的话,几乎可以涵盖所有的抒情诗。

由于“诗言志”的关系,咏怀的作品相当繁多,略举一例简单说明。

李商隐《夜雨寄北》:“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诗的开头两句以问答的形式和对眼前环境的叙写——这就是“即事”,阐发了孤寂的情怀和对妻子深深的怀念——这就是抒怀,后两句设想来日重逢谈心的欢悦,反衬今夜的孤寂,这是进一步抒怀。

全诗语浅情深,含蓄隽永,脍炙人口,余味无穷。

⑤咏史诗:咏史诗多以简洁的文字、精选的意象,融合对自然、社会、历史的感触,或喟叹朝代兴亡变化,或感慨岁月倏忽变幻,或讽刺当政者的荒淫无耻,从而表现作者阅尽沧桑之后的沉思,蕴涵了深沉的伤今怀古的忧患意识。

咏史诗的代表人物是刘禹锡、杜牧等。

刘禹锡的咏史诗名篇有《西塞山怀古》《乌衣巷》《石头城》《蜀先主庙》等;杜牧的咏史绝句被人称为“二十八字史论”,千百年来脍至人口,足见其艺术造诣之深,其咏史诗名篇有《泊秦淮》《过华清宫绝句》《赤壁》《登乐游原》《题乌江亭》等,仔细品味这两位代表人物的咏史代表作品,对于鉴赏同类别的其他作品不无裨益。

鉴赏咏史诗应该注意的问题是:首先要弄清作品所涉及的历史事实、有关人物和用典(对于典故不仅要了解典故本身的内容,更要明确作者用典的目的);然后揣摩作者写这段历史、这个古人的意图所在;进一步推敲作者对待这段往事、这个古人的态度;最后归结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辛弃疾的《京口北固亭怀古》堪称咏史、用典的模范,考生应当以此为例,体会咏史诗的鉴赏思路和方法。

⑥送别诗古人由于道路崎岖难行,交通工具落后,一别动辄多年,再会难期,因而古人更重离别。

士大夫们送别,不光是备酒饯行,折柳相送,还常常写诗送给行者(送别),或留给居者(留别),所以,表达离愁别绪是古代诗歌常见的一种主题。

这类诗歌大多缠绵...

古诗词读写绘作品展

1、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

____崔护《题都城南庄》2、雨打梨花深闭门,忘了青春,误了青春。

____唐寅《一剪梅·雨打梨花深闭门》3、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____崔护《题都城南庄》4、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____林逋《山园小梅·其一》5、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

____郑思肖《画菊》6、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____佚名《桃夭》7、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____白居易《大林寺桃花》8、寂寞空庭春欲晚,梨花满地不开门。

____刘方平《春怨》9、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____苏轼《惠崇春江晚景 / 惠崇春江晓景》10、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

____黄蘖禅师《上堂开示颂》11、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____卢梅坡《雪梅·其一》12、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

____黄巢《不第后赋菊》13、兰有秀兮菊有芳,怀佳人兮不能忘。

____刘彻《秋风辞》14、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

____黄巢《题菊花》15、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____陶渊明《饮酒·其五》16、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____杨万里《小池》

参加硬笔楷书书法比赛能写哪些古诗词作品?二百字左右的?

古诗词包括以下内容:从时间上说指1840年鸦片战争前中国的诗歌作品;从格律上看,古诗可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

词是宋代人的发明,又叫长短句。

古体诗又称古诗或古风;近体诗又称今体诗。

古体诗古体诗是依照古代的诗体来写的。

在唐人看来,从《诗经》到南北朝的庾信,都算是古,因此,所谓依照古代的诗体,也就没有一定的标准。

但是,诗人们所写的古体诗,有一点是一致的,那就是不受近体诗的格律的束缚。

唐初开始形成的、在字数、声韵、对仗方面都有严格规定的一种格律诗,就是我们所说的近体诗。

近体诗是同古体诗相对而言的。

唐代以及其后的诗人仍有写古体诗的。

我们可以说。

凡不受近体格律的束缚的,都是古体诗。

古体诗分为四言古诗、五言古诗、七言古诗。

近体诗分为绝句、律诗。

近体诗近体诗分为律诗和绝句。

律诗和绝句的区别主要在于句数上。

绝句共有四句,律诗共有八句。

律诗共有八句,一、二两句为首联,三、四两句为颔联,五、六两句为颈联、七、八两句为尾联。

绝句又叫"截句"。

绝句可对仗,也可不对仗,但是律诗的颔联和颈联,则必须对仗,无论律诗还是绝句,都有平仄的要求。

八句以上的律诗称为排律。

思念家乡的古诗词谁有?

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1],遍插茱萸少一人[2].【赏析】 王维是早熟的诗人,“年未弱冠,文章得名”.他从十五岁开始作诗,二十岁以前便写出了《洛阳女儿行》和《桃园行》等佳篇.这首《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是他十七岁作的,立即成为脍炙人口的名作,广泛为人们传诵.王维弟兄共五人,他居长,另有两个妹妹.作这首诗时,他初次离开了家乡,诗中表达了他思念亲人的深情.诗以直抒思乡之情起笔.“独在异乡”,暗写了孤独寂寞的环境,对于初次离家的少年来说,对这种环境特别敏感.“异客”则更强调了游子在异乡举目无亲的生疏清冷的感受.用“独”和两个“异”字组在一句诗里,大大加深了主观感受的程度.第二句“每逢佳节倍思亲”是前面情绪的合理发展,说明平常已有思亲之苦,而到节日,这思念就愈加转深和增强了.“倍”字用得极妙,是联系上下两句情绪之间的关键.这两句构成全诗的一个层次,是从抒情主人公自我的主观感受来表现思亲之情的.清人沈德潜以为诗的后两句“即陟岵诗意”(《唐诗别裁集》卷十九).的确,二者在表现方法上颇有相似之处.《诗经·魏风·陟岵》末章有云:“陟彼高冈,瞻彼兄兮.兄日嗟予弟行役,夙夜必偕”.梦想亲人,转而拟托亲人也想念自己.王维诗中也用了这种表现方法,以“遥知”使诗意的发展来个急转,转到从亲人的角度来加深表现两地相念之情.“遥知”以下全是想象,揣想这重阳佳节到来之时,亲人们定同往年一样登高饮酒.这紧扣了诗题,也点明了第二句提到的“佳节”的具体所指了.作者料定,当亲人团聚一起欢度重阳节而“遍插茱萸”之时,会记起他这客处异乡的游子的.结句将全诗的情感推向高潮,未再直言思亲,而其情自见,给人留下想象的余地.王维的诗,有字句不苟、浑然天成、音调谐美的特点,这已在他的这篇少作中略露端倪了.宋人朱熹说:“古人诗中有句,今人诗更无句,只是一直说去.这般诗一日做百首也得”(《朱子语类辑略》卷八).他鄙薄宋诗的意见固然偏颇,但所赞赏“古人诗中有句”还是有道理的.所谓诗中有句,是合观全诗自为一体,而其中的佳句又独具意义,可以单独流传.王维这首小诗就属诗中有句,它的前两句在人们的传诵中,成了人们思亲情感的普遍概括.所以,每当人们在节日思亲时,便很自然吟诵这两句诗了.[1]登高:传说晋人桓景从仙人费长房学道,长房对他说:“九月九日,汝家当有灾厄,宜急去,令家人各作绛囊,盛茱萸以系臂,登高饮菊花酒,此祸可消”.桓景依言登高,果然避免了灾祸.后遂以九日登高为习俗.[2]茱萸(yu予):一名越椒,又称吴萸,芳香植物.古人以九月九日为上九,又叫重阳节.这时茱萸之实气味香浓,色赤似椒子,相传折来插在头上可以避秽恶之气和抵御寒冷.杂诗 王维 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来日①绮窗②前,寒梅著花③未?【注解】 ①来日:指动身前来的那天.②绮窗:雕饰精美的窗子.③著花:开花.【评析】 这是一首抒写怀乡之情的诗.原诗有三首,这是第二首.诗以白描记言的手法,简洁而形象地刻划了主人公思乡的情感.对于离乡游子而言,故乡可怀念的东西很多.然而诗不写眷怀山川景物,风土人情,却写眷念窗前“寒梅著花未?”真是“于细微处见精神”,寓巧于朴,韵味浓郁,栩栩如生.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