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夜
【唐】白居易
病眼少眠非守岁,老心多感又临春。
火销灯尽天明后,便是平头六十人。
除夜
【唐】白居易
薄晚支颐坐,中宵枕臂眠。一从身去国,再见日周天。
老度江南岁,春抛渭北田。浔阳来早晚,明日是三年。
除夜
【唐】白居易
岁暮纷多思,天涯渺未归。老添新甲子,病减旧容辉。
乡国仍留念,功名已息机。明朝四十九,应转悟前非。
除夜
【唐】曹松
残腊即又尽,东风应渐闻。一宵犹几许,两岁欲平分。
燎暗倾时斗,春通绽处芬。明朝遥捧酒,先合祝尧君。
江外除夜
【唐】曹松
千门庭燎照楼台,总为年光急急催。
半夜腊因风卷去,五更春被角吹来。
宁无好鸟思花发,应有游鱼待冻开。
不是多岐渐平稳,谁能呼酒祝昭回。
除夜
【唐】成彦雄
铜龙看却送春来,莫惜颠狂酒百杯。
吟鬓就中专拟白,那堪更被二更催。
除夜有怀
【唐】杜审言
故节当歌守,新年把烛迎。冬氛恋虬箭,春色候鸡鸣。
兴尽闻壶覆,宵阑见斗横。还将万亿寿,更谒九重城。
除夜
【唐】方干
玉漏斯须即达晨,四时吹转任风轮。
寒灯短烬方烧腊,画角残声已报春。
明日便为经岁客,昨朝犹是少年人。
新正定数随年减,浮世惟应百遍新。
除夜作
【唐】高适
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
故乡今夜思千里,愁鬓明朝又一年。
除夜
【唐】来鹄
事关休戚已成空,万里相思一夜中。
愁到晓鸡声绝后,又将憔悴见春风。
除夜
【唐】李世民
岁阴穷暮纪,献节启新芳。冬尽今宵促,年开明日长。
冰消出镜水,梅散入风香。对此欢终宴,倾壶待曙光。
除夜
【唐】尚颜
九冬三十夜,寒与暖分开。坐到四更后,身添一岁来。
鱼灯延腊火,兽炭化春灰。青帝今应老,迎新见几回。
岁除夜
【唐】罗隐
官历行将尽,村醪强自倾。厌寒思暖律,畏老惜残更。
岁月已如此,寇戎犹未平。儿童不谙事,歌吹待天明。
除夜有怀
【唐】孟浩然
五更钟漏欲相催,四气推迁往复回。
帐里残灯才去焰,炉中香气尽成灰。
渐看春逼芙蓉枕,顿觉寒销竹叶杯。
守岁家家应未卧,相思那得梦魂来。
除夜
【唐】徐铉
寒灯耿耿漏迟迟,送故迎新了不欺。
往事并随残历日,春风宁识旧容仪。
预惭岁酒难先饮,更对乡傩羡小儿。
吟罢明朝赠知己,便须题作去年诗。
除夜作
【唐】薛能
和吹度穹旻,虚徐接建寅。不辞加一岁,唯喜到三春。
燎照云烟好,幡悬井邑新。祯祥应北极,调燮验平津。
树欲含迟日,山将退旧尘。兰萎残此夜,竹爆和诸邻。
祝寿思明圣,驱傩看鬼神。团圆多少辈,眠寝独劳筋。
茜旆犹双节,雕盘又五辛。何当平贼后,归作自由身。
故乡除夜
【唐】周弘亮
三百六十日云终,故乡还与异乡同。
非唯律变情堪恨,抑亦才疏命未通。
何处夜歌销腊酒,谁家高烛候春风。
诗成始欲吟将看,早是去年牵课中。
元日
【宋】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除夜
【宋】文天祥
乾坤空落落,岁月去堂堂。
末路惊风雨,穷边饱雪霜。
命随年欲尽,身与世惧忘。
无复屠苏梦,挑灯夜未央。
描写春节的诗或诗句
1.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孟浩然:《春晓》》2.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孟郊:《游子吟》)3.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王维:《相思))4.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杜甫:《春夜喜雨))5.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6.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李绅:《悯农》)7.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杜甫:《春望})8.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龚自珍:(己亥杂诗》)9.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贺知章:《咏柳》)10.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叶绍翁:《游园不值》)肃肃花絮晚,菲菲红素轻。
日长雄鸟雀,春远独柴荆前两句形容花色红,柳絮素。
后两句谓日色渐长.春色淡远,唯听鸟雀调嗽,无人来往,独有柴门而已,唐 杜甫《春运》繁枝容易纷纷落,嫩蕊商量细细开唐 杜甫《江畔独步寻花七绝句》林花著雨燕支湿,水荇牵风翠带长燕支:胭脂。
荇:荇菜,一种水生草本植物。
唐 杜甫《曲江对雨》侵陵雪色还萱草,漏泄春光有柳条萱草:一种古人以为可以使人忘忧的草。
此句说萱草萌芽,侵陵雪色。
漏泄:透露。
唐 杜甫《腊日》江汉春风起,冰霜昨夜除唐 杜《远怀舍弟颖观等》春城而色动微寒唐 杜甫《遣闷戏呈路十九曹长》:“江浦雷声喧昨夜,春城而色动微寒。
”朝来新火起新烟,湖色春光净客船朝:早晨。
唐 杜甫《清明二首》恰似春风相欺得,夜来吹折数枝花唐 杜甫《绝句漫兴九首》东风好作阳和使,逢草逢花报发生阳和:春天的和暖之气。
唐 钱起《春郊》燕子不归春事晚,一汀烟雨杏花寒汀:水岸平地。
唐 戴叔伦《苏溪亭》诗家清景在新春,绿柳才黄半未匀半;多数。
未匀:参差不齐。
唐 杨巨源《城东早春》长江春水绿堪染,莲叶出水大如钱唐 张籍《春别曲》有时三点两点雨,到处十枝五枝花此是清明时节的景色描写。
唐 李山甫《寒食二首》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
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两句写白雪等不及春天到来,已穿树飞花装点早春之景。
唐 韩愈《春雪》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天街:京城里的街道。
草色遥看;春草始生,微微露出一点细芽,远看一片新绿,近看却似不见。
绝胜;远远胜过。
唐 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芳菲:美盛的花草。
唐 韩愈《晚春》洛阳东风几时来,川波岸柳春全回唐 韩愈《感春五首》狂风落尽深红色,绿叶成阴子满枝唐 杜牧《怅诗》:“自是寻春去校迟,不须惆怅怨芳时。
狂风落尽深红色,绿叶成阴子满枝。
”万树江边杏,新开一夜风。
满园深浅色,照在绿波中一夜风:一夜春风。
唐 王涯《春游曲》飒飒东风细雨来,芙蓉塘外有轻雷飒飒:风声。
唐 李商隐《无题四首》寒随一夜去,春还五更来唐 史青《应诏赋得除夜》东风何时至,已绿湖上山唐 丘为《题农父庐舍》不觉春风换柳条唐 韩滉《晦日呈诸判官》:“年年老向江城寺,不觉春风换柳条。
”春风贺喜无言语,排比花枝满杏园唐 赵嘏《喜张沨及第》《春江花月夜》张若虚春江潮水连海平, 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随波千万里, 何处春江无月明。
江流宛转绕芳甸, 月照花林皆似霰。
空里流霜不觉飞, 汀上白沙看不见。
江天一色无纤尘, 皎皎空中孤月轮。
江畔何人初见月? 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 江月年年只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 但见长江送流水。
白云一片去悠悠, 青枫浦上不胜愁。
谁家今夜扁舟子? 何处相思明月楼?可怜楼上月徘徊, 应照离人妆镜台。
玉户帘中卷不去, 捣衣砧上拂还来。
此时相望不相闻, 愿逐月华流照君。
鸿雁长飞光不度, 鱼龙潜跃水成文。
昨夜闲潭梦落花, 可怜春半不还家。
江水流春去欲尽, 江潭落月复西斜。
斜月沉沉藏海雾, 碣石潇湘无限路。
不知乘月几人归, 落月摇情满江树。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汉 乐府古辞《长歌行》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唐 贺知章《咏柳》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唐 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宋·苏轼《惠崇春江晚景二首》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宋·朱熹《春日》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南宋 志南和尚《绝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王维《鸟鸣涧》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韦应物《滁州西涧》谚语:1.一日之计在于晨,一年之计在于春2.春雨贵如油3.春打六九头4.七九河开”5.未吃端午粽,棉被不要送6.春天孩儿面,一日三变脸7.春无三日晴8.春寒多雨9.春天多雨气10.一场春雨一场暖11.台湾有句谚语「春天后母面」,还满能形容春天多变天气的特性,可见自古以来,先人即对春天天气有所体认而留下这句立春立春落雨至清明立春日若下雨,直到清明前都会多雨。
春喜晴不喜雨,尤忌打雷。
立春打雷,十处猪栏九处空表示六畜不安。
正月展春流立春以后,潮汐海流加大。
春天后母面入春以后,气候阴晴冷暖无常。
春曝死鬼,夏雾...
关于春节的诗词对联
春草满庭吐秀 百花遍地飘香 东风吹出千山绿 春雨洒来万象新春到碧桃树上 莺歌绿柳楼前几行柳绿山川秀一树梅红天地春春潮涌起千江雪海域探来万斛珠瑞雪映兆丰稔岁 神驹腾跃吉祥年千山齐唱迎春曲 万水同吟幸福歌东风迎新岁 瑞雪兆丰年学校用联 玉龙吐宝庆吉日 金凤含珠贺新年笛弄梅花曲 莺啼杨柳风禹地花明春柳绿尧天日丽晓霞丹 元日有杯皆进酒春来无处不飞花和风吹绿柳 时雨润春苗学海无涯勤可渡 书山万仞志能攀人梯巧搭登攀路 心血勤浇栋梁材黄莺鸣翠柳 紫燕剪春风枝上黄鹂送好音窗前细雨传春讯白雪纷飞梅吐艳红霞绮丽岁争荣爆竹传笑语 腊梅吐幽香风卷雪花辞腊去香随梅蕊送春来五岳红梅开盛世九州瑞雪兆丰年尊师爱生风尚美 勤学苦练气象新兢兢业业育桃李 勤勤恳恳做园丁寒尽桃花嫩 春归柳叶新
求十首关于春节的古诗词!
1、《田家元日》(唐)孟浩然 昨夜斗回北,今朝岁起东;我年已强壮,无禄尚忧农。
桑野就耕父,荷锄随牧童;田家占气候,共说此年丰。
白话译文:昨天夜里北斗星的斗柄转向东方,今天早晨一年又开始了。
我已经四十岁了,虽然没有官职但仍担心农事。
靠近在种满桑树的田野里耕作的农夫,扛着锄头和牧童一起劳作。
农家人推测今年的收成,都说这一年是丰收年。
2、《卖痴呆词》(唐)范成大 除夕更阑人不睡,厌禳钝滞迫新岁;小儿呼叫走长街,云有痴呆召人卖。
白话译文:除夕夜直到午夜时分人们都还没有睡意,都在祈求神灵除灾降福、大家都呆滞的等待新的一年的临近和到来。
3、《守岁》(北宋)苏轼 欲知垂尽岁,有似赴壑蛇。
修鳞半已没,去意谁能遮。
况欲系其尾,虽勤知奈何。
儿童强不睡,相守夜欢哗。
晨鸡且勿唱,更鼓畏添挝。
坐久灯烬落,起看北斗斜。
明年岂无年,心事恐蹉跎。
努力尽今夕,少年犹可夸。
白话译文:要知道快要辞别的年岁,有如游向幽壑的长蛇。
长长的鳞甲一半已经不见,离去的心意谁能够拦遮!何况想系住它的尾端,虽然勤勉明知是无可奈何。
儿童不睡觉努力挣扎,相守在夜间笑语喧哗。
晨鸡呵请你不要啼唱,一声声更鼓催促也叫人惧怕。
长久夜坐灯花点点坠落,起身看北斗星已经横斜。
明年难道再没有年节?只怕心事又会照旧失差。
努力爱惜这一个夜晚,少年人意气还可以自夸。
4、《元日》(宋)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白话译文:阵阵轰鸣的爆竹声中,旧的一年已经过去;和暖的春风吹来了新年,人们欢乐地畅饮着新酿的屠苏酒。
初升的太阳照耀着千家万户,他们都忙着把旧的桃符取下,换上新的桃符。
5、《新年作》(唐)刘长卿 乡心新岁切,天畔独潸然。
老至居人下,春归在客先。
岭猿同旦暮,江柳共风烟。
已似长沙傅,从今又几年。
白话译文:新年来临思乡之心更切,独立天边不禁热泪横流。
到了老年被贬居于人下,春归匆匆走在我的前头。
山中猿猴和我同度昏晓,江边杨柳与我共分忧愁。
我已和长太傅一样遭遇,这样日子须到何时才休? 6、《除夜雪》(南宋)陆游 北风吹雪四更初,嘉瑞天教及岁除。
半盏屠苏犹未举,灯前小草写桃符。
白话译文:四更天初至时,北风带来一场大雪;这上天赐给我们的瑞雪正好在除夕之夜到来,兆示着来年的丰收。
盛了半盏屠苏酒的杯子还没有来得及举起庆贺,我依旧在灯下用草字体赶写着迎春的桃符。
7、《拜年》(明)文徵明 不求见面惟通谒,名纸朝来满敝庐。
我亦随人投数纸,世情嫌简不嫌虚。
白话译文:不要求见面只是希望通过拜贴来问候, 因此我的屋中早上堆满了各种名贵的拜贴。
我也随潮流向他人投送拜贴, 人们只会嫌弃简慢,而不会嫌弃这其实只是空虚的礼节。
8、《春节看花市》林伯渠 年年此夕费吟呻,儿女灯前笑频。
汝辈何知吾自悔,枉抛心力作诗人。
白话译文:年年除夕都要哼哼唧唧地作诗,儿女看见,便在灯前笑:“爸爸又在作诗哩!”你们别笑,我也自悔不该作诗,枉费心力做个诗人,却一无所用 。
9、《癸已除夕偶成》(清)黄景仁 千家笑语漏迟迟,忧患潜从物外知,悄立市桥人不识,一星如月看多时。
白话译文:时间慢慢地流逝,各家各户的欢声笑语从四面八方隐隐传来。
在石桥上昂首而立的人却恍若置身世外,他凝望着天空,却把一颗明星当作月亮观看了多时。
10、《次北固山下》(唐)王湾 客路青山外, 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 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 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 归雁洛阳边。
白话译文:孤单漂泊青山之外,独自行舟绿水之间。
潮水上涨,两岸之间更显宽阔;顺风吹来;一条白帆正好高悬。
夜色将尽,海上旭日东升;新年未至,江中春意已现。
家书既已寄出,会被送往何处?希望北归大雁,送到洛阳之边。
扩展资料: 春节,中国四大传统节日之一,是传统上的农历新年。
春节俗称“年节”,传统名称为新年、大年、天腊、新岁,口头上又称度岁、庆新岁、过年。
中国人过春节至少已有4000年以上的历史。
在民间,旧时传统意义上的春节是指从腊月的腊祭或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的祭灶,一直到正月十九日。
在现代,人们把春节定于农历正月初一,但一般至少要到农历正月十五(上元节)新年才算结束。
关于春节的诗词名句
1、《元日》宋代:王安石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翻译:阵阵轰鸣的爆竹声中,旧的一年已经过去;和暖的春风吹来了新年,人们欢乐地畅饮着新酿的屠苏酒。
2、《拜年》明代:文征明不求见面惟通谒,名纸朝来满敝庐。
翻译:不要求见面只是希望通过拜贴来问候,因此我的屋中早上堆满了各种名贵的拜贴。
3、《除夜雪》宋代:陆游北风吹雪四更初,嘉瑞天教及岁除。
翻译:四更天初至时,北风带来一场大雪;这上天赐给我们的瑞雪正好在除夕之夜到来,兆示着来年的丰收。
4、《除夜 / 巴山道中除夜书怀》唐代:崔涂那堪正飘泊,明日岁华新。
翻译:真难以忍受在漂泊中度过除夕夜,到明天岁月更新就是新的一年。
5、《守岁》宋代:苏轼欲知垂尽岁,有似赴壑蛇。
翻译:要知道快要辞别的年岁,有如游向幽壑的长蛇。
6、《除夜宿石头驿》唐代:戴叔伦一年将尽夜,万里未归人。
翻译:今夜是一年中的最后一个夜晚,我还在万里之外作客飘零未能回转家门。
7、《守岁》唐代:李世民共欢新故岁,迎送一宵中。
翻译:君臣欢宴饮酒,喜度良宵,迎新年,辞旧岁,通宵歌舞。
8、《客中除夕》明代:袁凯一杯柏叶酒,未敌泪千行。
翻译:饮一杯除夕避邪的柏叶酒,压不住思亲眼泪万千行。
9、《元旦口占用柳亚子怀人韵》近代:董必武共庆新年笑语哗,红岩士女赠梅花。
翻译:大家聚集在一起共同庆祝新年的到来,笑语喧哗,十分热闹,红岩村的年青同志送来梅花,更增添了节日气氛。
10、《岁除夜会乐城张少府宅》唐代:孟浩然畴昔通家好,相知无间然。
续明催画烛,守岁接长筵。
翻译:长期以来两家关系就很好,彼此相知亲密无间。
天黑之后点起描画的红烛,排起守岁的宴席,友朋列坐其次。
...
关于写春节的诗句
『 有关春节的诗句』 田家元旦 孟浩然 昨夜斗回北 今朝岁起东 我年已强仕 无禄尚忧农 桑野就耕父 荷锄随牧童 田家占气候 共说此年丰 元 日 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 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瞳瞳日 总把新桃换旧符 元日(玉楼春) 毛滂 一年滴尽莲花漏 碧井屠苏沈冻酒 晓寒料峭尚欺人 春态苗条先到柳 佳人重劝千长寿 柏叶椒花芬翠袖 醉乡深处少相知 只与东君偏故旧 http://www.baidu.com/s?wd=%D3%D0%B9%D8%B4%BA%BD%DA%B5%C4%CA%AB%BE%E4&lm=0&si=&rn=10&tn=baidusite&ie=gb2312&ct=0&cl=3&f=1&rsp=3元宵节的诗句 《元夕于通衢建灯夜升南楼》 (隋) 隋炀帝 法轮天上转,梵声天上来; 灯树千光照,花焰七枝开。
月影疑流水,春风含夜梅; 燔动黄金地,钟发琉璃台。
《正月十五夜》 (唐) 苏道味 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 灯树千光照。
明月逐人来。
游妓皆穠李,行歌尽落梅。
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
《上元夜》 (唐)崔液 玉漏铜壶且莫催,铁关金锁彻夜开; 谁家见月能闲坐,何处闻灯不看来。
《十五夜观灯》 (唐)卢照邻 锦里开芳宴,兰红艳早年。
缛彩遥分地,繁光远缀天。
接汉疑星落,依楼似月悬。
别有千金笑,来映九枝前。
正月十五夜灯 (唐)张祜 千门开锁万灯明,正月中旬动地京。
三百内人连袖舞 ,一进天上著词声。
诗曰 (唐)李商隐 月色灯山满帝都,香车宝盖隘通衢。
身闲不睹中兴盛, 羞逐乡人赛紫姑。
诗曰 (宋)姜白石 元宵争看采莲船,宝马香车拾坠钿; 风雨夜深人散尽,孤灯犹唤卖汤元。
诗曰 (宋)姜白石 贵客钩帘看御街,市中珍品一时来, 帘前花架无行路,不得金钱不肯回。
(注:珍品这里指元宵) 《青玉案 元夕》 (宋)辛弃疾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
宝马雕车香满路,凤萧声动,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 那人却在,火阑珊处。
《生查子 元夕 》 (宋)欧阳修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月到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
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
《京都元夕》 (元)元好问 袨服华妆着处逢 ,六街灯火闹儿童 。
长衫我亦何为者 ,也在游人笑语中 。
折桂令 元宵 (元)失名 爱元宵三五风光,月色婵娟,灯火辉煌。
月满冰轮,灯烧陆海,人踏春阳。
三美事方堪胜赏,四无情可恨难长。
怕的是灯暗光芒,人静荒凉,角品南楼,月下西厢。
《汴京元夕》 (明)李梦阳 中山孺子倚新妆,郑女燕姬独擅场。
齐唱宪王春乐府, 金梁桥外月如霜。
《元 宵》 (明) 唐寅 有灯无月不娱人,有月无灯不算春。
春到人间人似玉, 灯烧月下月如银。
满街珠翠游村女,沸地笙歌赛社神。
不展芳尊开口笑,如何消得此良辰。
《元夜踏灯》 (清)董舜民 百枝火树千金屧,宝马香尘不绝。
飞琼结伴试灯来,忍把檀郎轻别。
一回佯怒,一回微笑,小婢扶行怯。
石桥路滑缃钓蹑,向阿母低低说。
妲娥此夜悔还无?怕入广寒宫阙。
不如归去,难畴畴昔,总是团圆月。
《上元竹枝词》 (清)符曾 桂花香馅裹胡桃,江米如珠井水淘。
见说马家滴粉好,试灯风里卖元宵。
《元夕影永冰灯》 (清)唐顺之 正怜火树千春妍,忽见清辉映月阑。
出海鲛珠犹带水,满堂罗袖欲生寒。
烛花不碍空中影,晕气疑从月里看。
为语东风暂相借,来宵还得尽余欢。
《元夕无月》 (清)丘逢甲 三年此夕无月光,明月多应在故乡。
欲向海天寻月去,五更飞梦渡鲲洋。
《元宵月正圆》 闽南歌谣 闹元宵,月正圆,闽台同胞心相依, 扶老携幼返故里,了却两岸长相思。
热泪盈眶啥滋味?久别重逢分外喜! 闹元宵,煮汤圆,骨肉团聚满心喜, 男女老幼围桌边,一家同吃上元丸。
摇篮血迹难割离,叶落归根是正理。
”
关于春节的诗句(带翻译)
元日(宋)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译文:在噼噼啪啪的爆竹声中,送走了旧年迎来了新年。
春风把暖洋洋的暖气送入屠苏酒,天刚亮时,家家户户都取下了旧桃符,换上新桃符,迎接新春
关于春节的古诗有哪些
描写春天的诗:《江南春绝句 》【唐】杜牧千里莺啼绿映江,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春思》【唐】李白 燕草如碧丝,秦桑低绿枝。
当君怀归日,是妾断肠时。
春风不相识,何事入罗帏?《春望》【唐】杜甫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春宿左省》【唐】杜甫花隐掖垣暮,啾啾栖鸟过。
星临万户动,月傍九霄多。
不寝听金钥,因风想玉珂。
明朝有封事,数问夜如何?《春夜喜雨》【唐】杜甫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夜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赋得古原草送别》【唐】白居易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凄凄满别情。
《钱塘湖春行》【唐】白居易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相思》【唐】王维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春晓》【唐】孟浩然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春词》【唐】刘禹锡新妆宜面下朱楼,深锁春光一院愁。
行到中庭数花朵,蜻蜓飞上玉搔头。
《咏柳》【唐】贺知章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唐】韩愈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春思》【唐】皇甫冉莺啼燕语报新年,马邑龙堆路几千。
家住层城临汉苑,心随明月到胡天。
机中锦字论长恨,楼上花枝笑独眠。
为问元戎窦车骑,何时返旆勒燕然。
《惠崇春江晚景》【宋】苏轼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泊船瓜洲》【宋】王安石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到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春日》【宋】朱熹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绝句》【宋】僧志南古木阴中系短篷,杖藜扶我过桥东。
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游园不值》【宋】叶绍翁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玉楼春》【宋】宋祁东城渐觉风光好,縠皱波纹迎客棹。
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
浮生长恨欢娱少,肯爱千金轻一笑。
为君持酒劝斜阳,且向花间留晚照。
《早春南征寄洛中诸友》【宋】欧阳修楚色穷千里,行人何苦赊。
芳林逢旅雁,候馆噪山鸦。
春入河边草,花开水上槎。
东风一樽酒,新岁独思家。
《玉楼春》【宋】辛弃疾风前欲劝春光住,春在城南芳草路。
未随流落水边花,且作飘零泥上絮。
镜中已觉星星误,人不负春春自负。
梦回人远许多愁,只在梨
现代人描写春节的诗词
自创的,不得复制作答春 节喜庆辰年第一天,神州大地乐无前。
龙腾狮舞宏图展,跨纪航行正启船。
春 节金鸡元日颂芳辰,狮舞龙腾气象新。
玉宇无尘千顷碧,银花有焰万家春。
门前桃李凌霜雪,屋后松筠历苦辛。
佳节欣逢讴盛世,摘星揽月梦成真。
除 夕良宵共度乐无前,追古思今慨万千。
鞭炮声传三百里,桃符辉映九重天。
乡村辞岁人皆醉,城镇迎春夜不眠。
瑞雪纷纷梅绽放,芝兰满室话团圆。
描写中国传统节日的诗句
--元宵节 农历正月十五夜,是我国民间传统的元宵节,又称上元节,灯节。
正月十五闹元宵,将从除夕开始延续的庆祝活动推向又一个高潮。
元宵之夜,大街小巷张灯结彩,人们赏灯,猜灯谜,吃元宵,成为世代相沿的习俗。
元宵节赏灯的习俗始于汉朝。
隋唐时发展成的灯市。
到宋元时期,京都灯市常常绵延数十里。
灯会的时间,汉朝只限于正月十五一夜,唐玄宗延长到三夜,到明朝规定从正月初八一直持续到正月十七。
唐朝灯会中出现了杂耍技艺,宋代开始有灯谜。
明朝有增加了戏曲表演。
灯市所用的彩灯,也演绎出“橘灯”、“绢灯”、“五彩羊皮灯”、“无骨麦秸灯”、“走马灯”、“孔明灯”等等。
始于南宋的灯谜,生动活泼,饶有风趣。
经过历代发展创造,至今仍在使用的谜格有粉底格、秋千格、卷帘格、白头格、徐妃格、求凤格等一百余种,大多有限定的格式和奇巧的要求,巧立名目,妙意横生 元宵节吃元宵的习俗始于宋朝。
意在祝福全家团圆和睦,在新的一年中康乐幸福。
元宵分实心和带馅两种。
有香辣甜酸咸五味。
可以煮、炒、油炸或蒸制。
桂花酒酿元宵、以肉馅、豆沙、芝麻、桂花、果仁制成的五味元宵以及用葱、芥、蒜、韭、姜制成的象征勤劳、长久、向上的五辛元宵都各有特色。
清明节 清明祭扫坟茔是和丧葬礼俗有关的节俗。
据载,古代“墓而不坟”,就是说只打墓坑,不筑坟丘,所以祭扫就不见于载籍。
后来墓而且坟,祭扫之俗便有了依托。
秦汉时代,墓祭已成为不可或缺的礼俗活动。
《汉书.严延年传》载,严氏即使离京千里也要在清明“还归东海扫墓地”。
就中国人祖先崇拜和亲族意识的发达、强固来看,严延年的举动是合情合理的。
因此后世把上古没有纳入规范的墓祭也归入五礼之中:“士庶之家,宜许上墓,编入五礼,永为常式。
”得到官方的肯定,墓祭之风必然大盛。
重阳节 农历九月初九,两阳相重,故叫“重阳”,重阳节又是“老人节”。
老人们在这一天或赏菊以陶冶情操,或登高以锻炼体魄,给桑榆晚景增添了无限乐趣。
重阳这一天,人们赏玩菊花,佩带茱萸,携酒登山,畅游欢饮。
九月重阳,天高云淡,金风送爽,正是登高远眺的好季节,因此,登高便成了重阳节的重要习俗。
住在江南平原的百姓苦于无山可登,无高可攀,就防止米粉糕点,再在糕面上插上一面彩色小三角旗,借以示登高(糕)僻灾之意。
重阳节还有插茱萸,饮菊花酒,吃重阳糕等风俗。
茱萸,也叫越椒,是一种重要植物,气味辛烈,可以防止恶浊重阳花糕是用粳米制成的一种节令美食。
重阳节习俗 重阳节秋高气爽,登高一望,草木山川,尽收眼底。
这实际上是一种野游,为我国人民传统的体育活动。
赏菊。
菊花,又叫黄花,属菊科,品种繁多。
重阳时节,正值菊花怒放,饮菊花酒。
《艺文类聚》引《续晋阳秋》说:“世人每至(九月)九日,登山饮菊花酒。
”据说古时菊花酒,是头年重阳节时专为第二年重阳节酿的。
九月九日这天,采下初开的菊花和一点青翠的枝叶,掺和在准备酿酒的粮食中,然后一齐用来酿酒,放至第二年九月九日饮用。
传说喝了这种酒,可以延年益寿。
从医学角度看,菊花酒可以明目、治头昏、降血压,有减肥、轻身、补肝气、安肠胃、利血之妙。
插茱萸。
茱萸,又名“越椒”或“艾子”,是一种常绿小乔木, 吃重阳糕。
重阳糕,又叫“菊糕”、“花糕”,即古时的“蓬饵”。
因“糕”与茱萸.“高”谐音,重阳佳节,不能登高而吃点糕,也可聊以自慰。
据说封建时代,皇帝在重阳日还以花糕赐宴群臣。
骑射活动。
端午节 农历五月初五为端午节,又称端阳节、午日节、五月节、艾节、端五、重午、午日、夏节。
虽然名称不同,但各地人民过节的习俗是相同的。
端午节是我国二千多年的旧习俗,每到这一天,家家户户都悬钟馗像,挂艾叶菖蒲,赛龙舟,吃粽子,饮雄黄酒,游百病,佩香囊,备牲醴。
端午节的第一个意义就是纪念历史上伟大的民族诗人屈原。
屈原,名平,是战国时代的楚国人,生于楚威王五年夏历正月初七,或谓生于楚宣王二十七年,卒于楚襄王九年。
端午节的第二个意义是伍子胥的忌辰。
伍子胥名员,楚国人,父兄均为楚王所杀,后来子胥弃暗投明,奔向吴国,助吴伐楚,五战而入楚都郢城。
当时楚平王已死,子胥掘墓鞭尸三百,以报杀父兄之仇。
吴王阖庐死后,其子夫差继位,吴军士气高昂,百战百胜,越国大败,越王勾践请和,夫差许之。
子胥建议,应彻底消灭越国,夫差不听,吴国大宰,受越国贿赂,谗言陷害子胥,夫差信之,赐子胥宝剑,子胥以此死。
子胥本为忠良,视死如归,在死前对邻舍人说:"我死后,将我眼睛挖出悬挂在吴京之东门上,以看越国军队入城灭吴。
"便自刎而死,夫差闻言大怒,令取子胥之尸体装在皮革里于五月五日投入大江,因此相传端午节亦为纪念伍子胥之日。
端午节第三个意义是为纪念东汉孝女曹娥救父投江而死。
曹娥是东汉上虞人,父亲溺于江中,数日不见尸体,当时孝女曹娥年仅十四岁,昼夜沿江号哭。
过了十七天,在五月五日也投江,五日后抱出父尸。
就此传为神话,继而相传至县府知事,令度尚为之立碑,让他的弟子邯郸淳作诔辞颂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