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诗句

关于家居的古诗词

Zoie 坐标: 159990 目录:/guan/

陋室铭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与家庭有关的诗词名句

古诗:1、《游子吟》【唐】孟郊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2、《别老母》【清】黄仲则搴帷拜母河梁去,白发愁看泪眼枯。

惨惨柴门风雪夜,此时有子不如无。

3、《十五》【宋】王安石将母邗沟上,留家白邗阴。

月明闻杜宇,南北总关心。

4、《岁末到家》【清】蒋士铨爱子心无尽,归家喜及辰。

寒衣针线密,家信墨痕新。

见面怜清瘦,呼儿问苦辛。

低徊愧人子,不敢叹风尘。

5、《母别子》【唐】白居易母别子,子别母,白日无光哭声苦。

关西骠骑大将军,去年破虏新策勋。

敕赐金钱二百万,洛阳迎得如花人。

新人迎来旧人弃,掌上莲花眼中刺。

迎新弃旧未足悲,悲在君家留两儿。

一始扶行一初坐,坐啼行哭牵人衣。

以汝夫妇新燕婉,使我母子生别离。

不如林中乌与鹊,母不失雏雄伴雌。

应似园中桃李树,花落随风子在枝。

新人新人听我语,洛阳无限红楼女。

但愿将军重立功,更有新人胜于汝。

6、《慈母爱》【元】杨维桢慈母爱,爱幼雏,赵家光义为皇储。

龙行虎步状日异,狗趋鹰附势日殊。

膝下岂无六尺孤,阿昭阿美非呱呱。

夜闼鬼静灯模糊,大雪漏下四鼓余。

百官不执董狐笔,孤儿寡嫂夫何呼?於乎,床前戳地银柱斧,祸在韩王金柜书。

7、《墨萱图》【元】王冕灿灿萱草花,罗生北堂下。

南风吹其心,摇摇为谁吐?慈母倚门情,游子行路苦。

甘旨日以疏,音问日以阻。

举头望云林,愧听慧鸟语。

8、《谁氏子》【唐】韩愈非痴非狂谁氏子,去入王屋称道士。

白头老母遮门啼,挽断衫袖留不止。

翠眉新妇年二十,载送还家哭穿市。

或云欲学吹凤笙,所慕灵妃媲萧史。

又云时俗轻寻常,力行险怪取贵仕。

神仙虽然有传说,知者尽知其妄矣。

圣君贤相安可欺,乾死穷山竟何俟。

呜呼余心诚岂弟,愿往教诲究终始。

罚一劝百政之经,不从而诛未晚耳。

谁其友亲能哀怜,写吾此诗持送似。

9、《短歌行》【唐】王建人初生,日初出。

上山迟,下山疾。

百年三万六千朝,夜里分将强半日。

有歌有舞须早为,昨日健于今日时。

人家见生男女好,不知男女催人老。

短歌行,无乐声。

10、《代北州老翁答》【唐】张谓负薪老翁往北州,北望乡关生客愁。

自言老翁有三子,两人已向黄沙死。

如今小儿新长成,明年闻道又征兵。

定知此别必零落,不及相随同死生。

尽将田宅借邻伍,且复伶俜去乡土。

在生本求多子孙,及有谁知更辛苦。

近传天子尊武蔬,强兵直欲静胡尘。

安边自合有长策,何必流离中国人。

11、《除夜作》【唐】高适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

故乡今夜思千里,愁鬓明朝又一年。

现代诗:母爱母爱是血与脉的相通相融是儿女的福母亲的痛母爱犹如春天的风她轻轻拂过大地才会一片绿色母爱是天上的云总让烈日先从她的身驱穿过给大地呼风换雨降祥和母爱是雨后的霞总让清洗过的大地不弃的躺在怀里把七彩人生梦谱写在高高的天际......:母爱母爱,是人类一个亘古不变的主题。

我们赋予它太多的诠释,也赋予它太多的内涵。

没有历史史诗的撼人心魄,没有风卷大海的惊波逆转,母爱就象一场春雨,一首清歌,润物无声,绵长悠远。

当代散文家余秋雨在一篇文章中写道:“一切远行者的出发点总是与妈妈告别……而他们的终点则是衰老……暮年的老者呼喊妈妈是不能不让人动容的,一声呼喊道尽了回归也道尽了漂泊”。

母爱是天涯游子的最终归宿,是润泽儿女心灵的一眼清泉,它伴随儿女的一饮一啜,丝丝缕缕,绵绵不绝,于是,在儿女的笑声泪影中便融入了母爱的缠绵。

母爱就象一首田园诗,幽远纯净,和雅清淡;母爱就是一幅山水画,洗去铅华雕饰,留下清新自然;母爱就象一首深情的歌,婉转悠扬,轻吟浅唱;母爱就是一阵和煦的风,吹去朔雪纷飞,带来春光无限。

母爱就是一生相伴的盈盈笑语,母爱就是漂泊天涯的缕缕思念,母爱就是儿女病榻前的关切焦灼,母爱就是儿女成长的殷殷期盼。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永痛长病母,五年委沟溪。

生我不得力,终身两酸嘶。

人生无家别,何以为蒸黎!”言词悲切,凄苦哀绝,足以令人慷慨动容,下千秋之泪。

父亲你的儿子在我们中间父亲你希望那甜蜜的一双儿女 安然离开吗?不要再哭了父亲我们同声轻唤他的姓名你看那是苍穹敞开柔软的胸怀迎接他的归来父亲啊我们多么幸运你的儿子在我们中间留下了黎明的原野、和平的梦境父亲老了父亲老了我们却长大了父亲是一只小船载着我们的和睦温馨和梦幻风雨飘摇里一桨一桨摇去岁月的艰难小船破旧的时候我们驶进了避风的港湾父亲是一辆牛车载着我们的童年与少年漫漫人生路上一步一步碾开勤劳的诗篇牛车破旧的时候我们建起了幸福的家园父亲是一把锄头汗滴禾下土已是家常便饭茫茫天地之间一锄一锄铲去生活中的荒芜锄头钝了的时候我们吃上了佳肴美餐父亲是一棵大树虽常经风雨却不折不弯空旷的原野里一枝一叶都交织着最美的情感大树苍老的时候我们却有了挡风的墙遮雨的伞父亲是一部历史皱纹里刻着屈辱也有灿烂白发里藏着艰辛也有甘甜长满老茧的双手呵托起的是辉煌的明天我...

关于家居的古诗词

跟家庭有关的诗句

客厅作为家居的主要活动场所,是每个家庭中最引人注目的地方,所以客厅装修很重要。

而在客厅墙面上挂画已成为一种习俗,选择一幅好的书法字画悬挂在客厅,不仅能烘托家里的艺术气息,还能开拓视野,增加美感。

现在市场上客厅挂画种类很多,所以在选择客厅装饰画的问题上要认真推敲,用心挑选,选择一幅自己喜欢的上佳作品,定能收到相辅相成之效。

客厅挂画,我非常推荐大家选择具有中国特色的书法作品。

一幅好的书法作品要做到耐看,耐寻味,就像一首优美的诗那样有意境,有联想。

书法艺术,称其为艺术就是一杯浓茶,要耐人寻味,因为挂在墙上也好,收藏也好,它是天天陪伴着你,可以让你从书法的内容中领悟更多的人生哲理。

天下奇才”诸葛亮被人们尊为贤能丞相的典范,忠贞不渝的楷模,修身立德的榜样,足智多谋的化身。

之所以如此,与其良好的家风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诸葛亮《诫子书》短短八十六字,开家教训导之先声,为处世治国之根本,是修身养性之准则,实为千古之绝唱。

将国宾礼书法家观山书法《诫子书》作为家庭装饰画,不仅以此励子,且以此自戒。

《沁园春雪》诗词,气势喷薄于字外,抱负藏匿于胸间。

一代伟人立于天地之间,如峰如岳,撑天掌地之形象跃然目前。

与天争与地斗,巍巍峨似山,耀耀光如月。

呜呼!其胸襟气概,项、岳赧颜,其文采华章,苏、辛弗如,真可谓千古风流第一人矣!此副红竹画《姑孰十咏.慈姥竹》是启功大弟子李传波精品之作,红竹题材新颖,在李传波的笔下更是栩栩如生,搭配清朗刚健、飘逸俊秀的启功体书法,堪称经典佳作,将其悬挂在家中客厅,不仅给人一种高雅的情趣,而且红竹画寓意吉祥,有竹报平安、节节高升的美好祝愿,是家中客厅、书房、餐厅的良配。

古色古香的一篇陋室铭诗词,搭配现代风格的装饰,别具风韵,雅致怡然!以《陋室铭》为题材的书法作品更是被后人广泛用于家居装饰,以显示居住环境的高雅及格调。

李传波这篇陋室铭书法气充意随,一气呵成,如瀑流之激荡,时有浪花泛起,足可流连其间,领悟寄情其间,遣词造句之含蕴。

这篇书法墨宝是不可多得的佳作,极具收藏价值,“大江东去浪淘尽”开头就奠定了整首词的风格,慷慨激昂,气势豪迈,是宋词中最杰出的代表。

国家一级书法师石开老师这幅念奴娇赤壁怀古书法,字体铿锵有力,虚实结合,每一个字都顾盼神飞,有着飘逸洒脱之感,通幅下来,满纸神韵,气势与气魄便在这一撇一捺中尽显无疑。

将其挂至客厅、书房、办公室、酒店、茶室等场合都非常合适,既能提升气场,又能营造浓郁的文化气息。

《观沧海》是曹操北征胜利后登山望海有感而发时所作,通过对景物的描写,充分表达了他豪迈乐观的豁达品质。

此副励志书法在“国家一级书法师”石开笔下,更加富有雄奇壮丽之观,将曹操叱咤风云的豪情壮志与雄心勃勃的风度表现得淋漓尽致。

此幅励志书法作品是家庭客厅、企业办公室、高档酒店等场合的首选,不仅可以借此来展现自己内心的壮志,同时也可为室内增添一种独特的艺术气息。

1,锦上添花,增强富贵气息。

客厅中挂书画,在这个会友待客、家人欢聚的空间里,除了反映居家主人的爱好,也代表主人的主人的情趣、审美、性情与品位。

同时对提升家居气色,营造富贵气息,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因此,将吉利书画作为家里的装饰画,悬挂于客厅以求锦上添花、旺上加旺,是良好家居的布局方法之一。

2,身份象征,彰显情趣。

客厅的装饰画能从整体上不仅反映出居家主人的爱好,是主人身份与个性的侧面反映。

但它多以居家主人的审美意识为出发点,体现主人的文化要求及个人独特的审美情趣。

因此,客厅装饰画的材料不需要奢华,也不必刻意雕琢,但要营造出一种安宁温馨的氛围和纯朴返真的情调,借以展示主人独特的审美情趣,并且能让居室环境更加协调和谐。

使“斯是陋室,唯吾德馨”的家更洋溢出一种浓厚的人文色彩。

3,美好家庭,烘托欢乐。

家庭是幸福的港湾,充满文化气息和人文氛围的家庭,感情更融洽,生活更多滋。

家中有挂置书画,对于孩童的心里成长有一定暗示;当家庭拍摄合影时,当“家庭会议”时,当久别重逢时,家中书画成了一种烘托幸福欢乐的符号和背景,隐隐中,镌刻在家的记忆中。

4,把控风水,招财纳福。

客厅不但是全家人聚会、交流、娱乐的重要场所,而从风水学角度来讲,也是家庭的门面,是住宅的重心,房屋的命脉,客厅布置的好坏关系着整个家庭的运势。

客厅挂画对提升家居气色,营造富贵气息,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客厅背景墙挂画,应以光明正大的内容为宜,避免突兀之物。

如:书法作品选宁静大气的如宁静致远、海纳百川,气势磅礴的沁园春雪、观沧海、内涵丰富的诫子书等等。

定制观山书法作品(实拍)

醉尉一词在古代诗词中有何说法?

据《史记李将军 传》,李广因战败被贬为庶人。

居家 时,曾与侍从夜出饮酒。

至霸陵亭时,被一个喝醉酒的霸陵县尉喝住。

侍从谓,此乃以前的李广将军。

醉尉曰,现在的将军都不得夜行,更不要 说他以前当过将军了。

遂令李广在亭下住了一宿,广无可奈何。

后多用 醉尉事作受下吏侵侮或贬官之后为人所欺的典故。

清朱彝尊《消息 度雁门关》:“国真王,论功醉尉,世事都如许。

”清王士祯《题尤展 成新乐府》:“猿臂丁年出塞行,灞陵醉尉莫相轻。

扬万里的是诗句

饮湖上初晴后雨(作者:苏轼)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浓妆淡抹总相宜。

其他: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薰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仲夏夜之梦垂柳依依西湖暖风醉游人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水光潋艳晴偏好,山色空蒙雨亦奇船头研鲜细缕缕,船尾炊玉香浮浮映山黄帽璃头肪,夹道青烟雀尾炉更多西湖的诗句,详见:http://www.xlfd.com/Article_Print.asp?ArticleID=2195宋郑清之有诗句云:“径行塔下几春秋,每恨无因到上头”。

六和塔苏东坡曾有“溪山处处皆可庐,最爱灵隐飞来峰”的诗句。

我即兴写了一首诗:“小雨淡雾景朦胧,游船轻入西湖中。

碧波方圆五公里,满湖诗句惹秋风。

”宋代大诗人苏东坡的佳作更具神韵和特色。

他写道:“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浓妆淡抹总相宜。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林洪的这首七绝,“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山影送斜辉/波光迎素月”“市声到海迷红雾,花气涨天成彩云。

一代繁华如昨日,御街灯火月纷纷。

”元代诗人萨都刺描写杭州清河坊的诗句,杭州楼外楼菜馆“西湖醋鱼何时美,独数杭州楼外楼”。

有诗人留下诗句:“西湖西畔天外天,野味珍馐里鲜,他日腰缠三万贯,看舞越姬学醉仙。

”孟浩然有《与颜钱塘登樟亭望潮作》一首诗:百里闻雷震,鸣弦暂辍弹。

府中连骑出,江上待潮观。

照日秋空迥,浮天渤解宽。

惊涛来似雪,一座凛生寒。

南宋杨万里曾留下:“海潮也怯桐红净,不遣潮头过富春”的诗句。

宋代曾在富阳石头山(今鹳山)设观涛所;而元代杨维桢“风送江声万里潮”正是在这一带的记载;清代陈子澜《恩波桥诗》又有“山水绕城春作涨,江涛入海夜通潮”之作。

北宋刘克庄有“惟有浙江潮事好,肯随逐客到严州”;南宋谢翱又有“潮信到严滩”的诗句(这里所指的严滩即严子陵钓台一带的急流险滩);元代仇远有“直上严滩势始平”;而清代黄仲则更有“海潮连日大,直过子陵滩”的诗句。

飞来峰,是灵隐地区的主要风景点。

苏东坡曾有"溪山处处皆可庐,最爱灵隐飞来峰"的诗句。

苏东坡曾以“人言山佳水亦佳,下有万古蛟龙潭”的诗句称道龙井的山泉。

广东籍革命老前辈叶剑英元帅的一首诗句:“借得西湖水一圈,更移阳朔七堆山,堤边添上丝丝柳,画幅长留天地间。

”唐代大诗人白居易诗句“未能抛得杭州去,一半勾留是西湖”,宋代杨万里的那首“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这样动人的诗句,真可谓西湖咏荷诗中的千古绝唱了!古时的白乐天守杭时有:“绕郭荷花三十里”之句。

古人又把荷花比作光彩照人的美女,称之:“红白莲花开共塘,两般颜色一般香。

恰似汉殿三千女,半是浓妆半淡妆”,宋郑清之有诗句云:"径行塔下几春秋,每恨无因到上头"。

唐代大诗人白居易诗句“未能抛得杭州去,一半勾留是西湖”,足可见其对西湖的眷恋之情。

唐朝诗人张á的《孤山诗》,由于诗中有“断桥荒藓涩,空院落花深”等诗句诗人白居易曾有“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的诗句。

宋郑清之有诗句云:“径行塔下几春秋,每恨无因到上头”。

六和塔苏东坡曾有“溪山处处皆可庐,最爱灵隐飞来峰”的诗句。

,我即兴写了一首诗:“小雨淡雾景朦胧,游船轻入西湖中。

碧波方圆五公里,满湖诗句惹秋风。

”宋代大诗人苏东坡的佳作更具神韵和特色。

他写道:“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浓妆淡抹总相宜。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薰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林洪的这首七绝,“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山影送斜辉/波光迎素月”“市声到海迷红雾,花气涨天成彩云。

一代繁华如昨日,御街灯火月纷纷。

”元代诗人萨都刺描写杭州清河坊的诗句,杭州楼外楼菜馆“西湖醋鱼何时美,独数杭州楼外楼”。

有诗人留下诗句:“西湖西畔天外天,野味珍馐里鲜,他日腰缠三万贯,看舞越姬学醉仙。

”孟浩然有《与颜钱塘登樟亭望潮作》一首诗:百里闻雷震,鸣弦暂辍弹。

府中连骑出,江上待潮观。

照日秋空迥,浮天渤解宽。

惊涛来似雪,一座凛生寒。

南宋杨万里曾留下:“海潮也怯桐红净,不遣潮头过富春”的诗句。

宋代曾在富阳石头山(今鹳山)设观涛所;而元代杨维桢“风送江声万里潮”正是在这一带的记载;清代陈子澜《恩波桥诗》又有“山水绕城春作涨,江涛入海夜通潮”之作。

北宋刘克庄有“惟有浙江潮事好,肯随逐客到严州”;南宋谢翱又有“潮信到严滩”的诗句(这里所指的严滩即严子陵钓台一带的急流险滩);元代仇远有“直上严滩势始平”;而清代黄仲则更有“海潮连日大,直过子陵滩”的诗句。

飞来峰,是灵隐地区的主要风景点。

苏东坡曾有溪山处处皆可庐,最爱灵隐飞来峰的诗句。

苏东坡曾以“人言山佳水亦佳,下有万古蛟龙潭”的诗...

优美的诗词(李白)

现实主义诗人白居易:字乐天(公元772年——846年), 号香山居士,生于河南新郑,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留下了“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处曾相识”等许多不朽诗句。

唐代诗人,字乐天,号香山居士、醉吟先生。

原籍山西太 原,祖上迁下陕西渭南。

晚年官太子少傅,谥号“文”,世称白傅,白文公。

生 平 诗歌理论文学创作本集和研究资料生平他生于“世敦儒业”的中小官僚家庭。

生地郑州新郑(今河南新郑县)。

11岁起,因战乱颠沛流离五、六年。

少年时读书刻苦。

贞元十六年(800)中进士,十八年,与元稹同举书判拔萃科。

二人订交。

以后诗坛元白齐名。

十九年春,授秘书省校书郎。

元和元年(806),罢校书 郎,撰《策林》75篇,登“才识兼茂明于体用科”,授县尉。

作《观刈麦》、《长恨歌》。

元和二年回朝任职,十一月授翰林学士,次年任左拾遗。

四年,与元稹、李绅等倡导新乐府运动。

五年,改京兆府户曹参军。

他此时仍充翰林学士,草拟诏书,参与国政。

他能不畏权贵近,直言上书论事。

元和六年,他因母丧居家,服满,应诏回京任职。

十年,因率先上疏请急捕刺杀武元衡凶手,被贬江州(今江西九江)司马。

次年写下《琵琶行》。

开始“吏隐”,在庐山建草堂,思想从“兼济天下”转向“独善其身”,闲适、感伤的诗渐多。

元和十三年,改忠州刺史,十五年还京,累迁中书舍人。

因朝中朋倾轧,于长庆二年(822)请求外放,先后为杭州、苏州刺史,颇得民心。

文宗大和元年(827),拜秘书,明年转刑部侍郎,四年,定居洛阳。

后历太子宾客、河南尹、太子少傅等职。

会昌二年(842)以刑部尚书致仕。

在洛阳以诗、酒、禅、琴及山水自娱,常与刘禹锡唱和,时称刘白。

会昌四年,出资开凿龙门八节石滩以利舟民。

75岁病逝,葬于洛阳龙门香山琵琶峰,李商隐为其撰写墓志。

诗 歌 理论 白居易的思想,综合儒、释、道三家。

立身行事,以儒家“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为指导思想。

其“兼济”之志,以儒家仁政为主,也包括黄老之说、管萧之术和申韩之法;其“独” 之心,则吸取了老庄的知足、齐物、逍遥观念和佛家的“解脱”思想。

二者大致以白氏被贬江州司马为界。

白居易不仅留下近3000首诗,还提出一整套诗歌理论。

他把诗比作果树,提出“根情、苗言、华声、实义”(《与元九书》)的观点,他认为“情”是诗歌的根本条件,“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同上),而情感的产生又是 感于事而系于时政。

因此,诗歌创作不能离开现实,必须取材于现实生活中的各种事件,反映一个时代的社会政治状况。

他继承了《诗经》以来的比兴美刺传统,重视诗歌的现实内容和社会作用。

强调诗歌揭露、批评政治弊端的功能。

他在诗歌表现方法上提出一系列原则:“ 辞质而径”,辞句质朴,表达直率;“言直而切”,直书其事,切近事理;“事核而实”,内容真实,有案可稽;“体顺而肆”,文字流畅,易于吟唱(《新乐府序》)。

他的这种诗歌理论对于促使诗人正视现实,关心民生疾苦,是有进步意义的。

对大历(766 ~ 779)以来逐渐偏重形式的诗风,亦有针砭作用。

但过分强调诗歌创作服从于现实政治的需要,则势必束缚诗歌的艺术创造和风格的多样化。

文学创 作 白居易曾将自己的诗分成讽谕、闲适、感伤和杂律四大类。

大体上,前三类为古体,后一类为近体。

前三类大致以内容区分,但有相交。

四类诗中,白氏自己比较重视前两类,认为讽谕诗反映了“兼济之志”;闲适诗显示出“独善之义”;都是他人生目标的直接体现。

感伤诗和杂律诗则“或诱于一时一物,发于一笑一吟,率然成章,非平生所尚”(《与元九书》)。

讽谕诗是白诗中的精华。

代表作有《新乐府》50首,《秦中吟》10首。

它们广泛反映了中唐社会生活各方面的重大问题,着重描写了现实的黑暗和人民的痛苦。

这些措辞激烈,毫无顾忌,突破了“温柔敦厚”的诗教传统,在古代批评时政的诗歌中十分突出。

讽谕诗在形式上多直赋其事。

叙事完整,情节生动,人物情节细致传神。

另一部分讽谕诗则采用寓言托物的手法,借自然物象寄托政治感慨。

这两类作品都是概括深广,主题集中,形象鲜明,语言晓畅明白。

部分《新乐府》还采用“三、三、七”言句式,有民间通俗文艺的痕迹。

闲适诗多抒写对归隐田园的宁静生活的向往和洁身自好的志趣。

不少诗也宣扬了知足保和、乐天安命的思想。

但也有些诗从侧面表现对现实的不满,说明他追求闲适只是无可奈何的解脱。

感伤诗以叙事长诗《长恨歌》、《琵琶行》最为著名。

《长恨歌》歌咏唐玄宗和杨贵妃的婚姻爱情故事,既有“汉皇重色思倾国”的寄讽,更有“此恨绵绵无绝期”的感伤和同情。

《琵琶行》则有“天涯沦落人”的遭际之感,且语言成就突出。

此二诗叙事曲折,写情入微,善于铺排烘托,声韵流畅和谐,流传甚广。

白氏还有不少赠酬亲朋篇什,情真意切,挚朴动人。

但这类诗中较多叹老嗟病,伤往悼亡的伤感色彩及度脱尘嚣的佛家思想。

杂律诗在白诗中最多,以一些耐人寻味的抒情山水小诗较著名,白描手法,寥寥几笔,生意盎然。

另有一些铺陈故实、排比声律的长篇排律和杯光酒影、...

关于六十甲子的诗词

六十甲子诗 中国古代以天干地支记时日,最早在甲骨刻辞中就可找到记载。

南朝陈沈炯的《六甲诗》是将天干十个数嵌入诗中,称为“六甲诗”,除外还有以六十甲子为题的组诗,名为《六十甲子歌》,最早写作此类诗的见于唐杜光庭编撰、整理的诸书中,《六十甲子歌》也许就是出于他的手笔,如: 甲子秋,耕民怀苦忧。

禾苗不成实,灾厄害田畴。

但看入秋后,高田不可守。

辛苦临冬春,父子离乡走。

兄弟成路人,妻子单糊口。

万姓悉灾迍,民随千里走。

乙丑春,瘟灾害万民。

夏首灾疫起,偏伤楚鲁人。

家类悉糊口,吴地又分张。

民奔千里外,六畜悉逢殃。

高田但种植,低处伤苗秀。

灾疫如去年,不得归家守。

丙寅首,猛兽成群走。

四海悉扬波,源野连山阜。

高田宜种植,领畔并山阜。

但看四五月,众鱼庭前走。

丁卯中,未可逐时风。

春初无猛雨,秋中有大洪。

低田灾弥起,山际好施功。

岁中虽薄熟,仓储不免空。

戊辰里,虫蝗皆兢起。

人民遭灾疫,妇女悲生死。

灾害是秋中,稻出山腰里,低处定难收,必是遭洪水。

己巳初,阶前观戏鱼。

湖里蛟龙出,乘舟在陆衢。

平路遭淹侵,禾稻涝皆无。

欲求干净处,须早竖楼居。

庚午首,水旱俱应有。

船行陆路中,牵马湖中走。

夏旱忧百日,秋遭三六九。

禾定出高田,秋收早冬首。

晚刈必逢灾,兵戈起非久。

辛未年,种植近山边。

初春有大水,夏中必旱然。

吴地应无事,荆楚被灾缠。

夏首虽微旱,秋泉遍满源。

不免病灾起,家家被率牵。

壬申候,高田难保守。

乘车行渎中,不见吴兴部。

仓储多偏促,家家无升斗。

北地遭连厄,九离皆并受。

兼疫发登莱,平复吴江口。

癸酉年,高低不可怜。

春初先作旱,夏首水连连。

末秋风火急,禾稻不丰鲜。

但看齐鲁地,此处是荒年。

甲戌中,春首被灾虫。

夏景逢灾旱,秋冬又被洪。

高田虚种植,必定见蒿蓬。

欲知灾厄地,燕魏及山东。

乙亥初,水旱遍通渠。

灾厄由此起,大鬼镇城居。

远应定九五,得失未年初。

种得禾苗处,高低然可居。

丙子过,种田出江河。

作植民忧苦,种苗被害多。

灾鼠成群队,十儿同一窠。

虔诣神只佑,保护上期禾。

丁丑改,田夫难自在。

春初虽种植,秋首成河海。

牛马被灾伤,京兆最惊忙。

欲知苗秀处,稻出去年场。

戊寅年,山头好作田。

陆路成江涧,饥民死道边。

鱼鳖同兔走,高岸称栽莲。

但看孟夏末,庭前好斗船。

己卯到,高处田苗好。

春初虽乏水,秋夏连江浩。

楚鲁受其灾,吴会蒙恩造。

其年皆丰稔,种作偏宜早。

庚辰至,燕魏人灾起。

畜类亦如然,田苗被虫死。

山际好施功,吴地耕民喜。

低处遭淹侵,中高甚丰美。

辛巳簉,赪尾戏庭溜。

鱼行衢巷间,稻苗秀山阜。

种植但向前,施功莫在后。

低处有余殃,中高甚丰厚。

壬午春,水旱不调均。

旱处忧千里,低处戏游鳞。

非但只饥荒,亦惧兵灾频。

疫瘴连年起,饥饿亦多迍。

癸未中,一井五家同。

春夏逢兹旱,秋来又被洪。

但看吴楚地,并及在山东。

向西灾荒起,田父但施功。

甲申凑,忧惧应非久。

车行湖渎中,骤马三河口。

移居定不回,此是灾中咎。

稻出五湖里,不用耕山阜。

乙酉迁,春旱必应然。

三家同一井,灾从吴会连。

种作生涯处,皆慕五湖边。

不用耕山阜,高处是荒田。

丙戌年,秋来枯井泉。

夏首虽然水,向后地焦然。

此岁云龙起,稻出五湖边。

中高徒种植,必定被灾缠。

丁亥余,吴分好安居。

高低通见熟,荒歉在洪庐。

泗城皆厄难,燕楚最荒虚。

岁中虽薄稔,灾水在春初。

戊子过,田父好耕坡。

灾虫夏未有,秋中灾害多。

水旱数相寻,虫鼠不偏颇。

地田不须种,高处有微禾。

己丑者,灾殃遍天下。

瘟蝗害郑地,田夫船作马。

六畜悉逢殃,种植中高野。

鬼行诸般病,着者难解谢。

庚寅中,高地好施功。

虽复有微阜,水与去年同。

低地得微熟,中高最是丰。

野兽连群走,高低路并通。

辛卯禾,早种不须多。

秋洪作祸故,山际水成波。

早种又复旱,晚植那应好。

但看秋景后,鱼戏于人道。

壬辰祀,禾被虫灾死。

并及害万民,六畜亦如是。

低禾不用耕,种植山腰里。

早作劣堪收,晚种难准拟。

癸巳纪,高低无准拟。

中田又被殃,粟麦归山里。

此岁有灾伤,低处多逢水。

就有书吃除,新又多无备。

甲午初,水旱定难除。

车马行湖底,船则纳山居。

低田纵耕植,冬藏定是无。

欲知成家处,山际但耕锄。

乙未首,田种三江口。

吴地养民邦,京兆多灾咎。

非但是炎灾,妖灾争来凑。

流浪逐风波,值死宁非久。

丙申年,高低未可迁。

五湖堪种棘,来去并皆然。

若见当灾处。

斗米值千钱。

欲知安乐处,江南最可怜。

丁酉侧,高低徒种植。

三家并一井,湖底生荆棘。

江东并出乡,齐鲁皆逐食。

西陇濠楚忧,东南未休息。

戊戌木,江南丰稻谷。

燕魏定饥荒,三载留空屋。

男子被兵牵,亦有归门哭。

妻子见分张,各自相追逐。

己亥间,江南最可怜。

不必看高下,通熟满山川。

灾临西部地,饥荒似去年。

边隅多扰扰,后更见忧煎。

庚子末,居家无定活。

禾苗被害多,亲戚相欺夺。

糊口并无余,妻子单眠活。

江南虽得熟,向后亦号哭。

灾殃则应逢,处处唯空屋。

辛丑于,灾临定不虚。

吴越炎千里,当之是夏初。

但看入秋首,虫蝗处处有。

饥殍死他乡,畜类多灾咎。

壬寅...

白居易的长相依诗词

内容如下:长相依银河因恨苦横天美眷真爱天亦怜七夕鹊桥终相会只羡并蒂不慕仙白居易基本信息如下: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

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

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

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

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

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

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本名:白居易别称:诗王、诗魔字号:字乐天、 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所处时代:唐朝民族族群:汉族人物生平:出生乱世唐代宗大历七年(772年)正月,白居易出生于一个“世敦儒业”的中小官僚家庭。

白居易出生不久,家乡发生战争。

藩镇李正己割据河南十余州,战火烧得民不聊生。

白居易二岁时,任巩县令的祖父卒于长安,紧接他的祖母又病故。

白居易的父亲白季庚先由宋州司户参军授徐州彭城县县令(公元780年),一年后因白季庚与徐州刺史李洧坚守徐州有功,升任徐州别驾,为躲避徐州战乱,他把家居送往宿州符离安居。

白居易得以在符离度过了童年时光。

而白居易聪颖过人,读书十分刻苦,读得口都生出了疮,手都磨出了茧,年纪轻轻的,头发全都白了。

贞元十六年(800)中进士,十八年,与元稹同举书判拔萃科。

二人订交。

以后诗坛元白齐名。

十九年春,授秘书省校书郎。

元和元年(806),罢校书郎,撰《策林》75篇,登"才识兼茂明于体用科",授县尉。

作《观刈麦》、《长恨歌》。

元和二年回朝任职,十一月授翰林学士,次年任左拾遗。

四年,与元稹、李绅等倡导新乐府运动。

五年,改京兆府户曹参军。

他此时仍充翰林学士,草拟诏书,参与国政。

他能不畏权贵近,直言上书论事。

元和六年,他因母丧居家,服满,应诏回京任职。

十年,因率先上疏请急捕刺杀武元衡凶手,被贬江州(今江西九江)司马。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