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诗句

关于家庭教育的古诗词

Dulce 坐标: 165810 目录:/guan/

家庭教育的古诗文诵读

展开全部 流传千古十五大教子诗 诗词可以抒情,诗词可以言志。

其实,诗词还可以教育子女。

今天我们就来看看古代的名人是如何用诗词来教育子女的。

家庭是人生的第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

有着五千年文明史的中国,历来重视家庭教育,出现了许多善于教育子女的家长,也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教子诗词。

因为教子诗词诉之于情感,抓住了教育契机,所以能够深刻地感化子女。

一,东方朔《诫子诗》 西汉时的东方朔,是朝廷中的一个大臣,向以滑稽著名。

他是一个大隐士,但不隐于山林,却隐于朝廷,因此,他也很希望自己的儿子能做到这一点,请看他的《诫子诗》:明者处世,莫尚于中。

优哉游哉,于道相从。

首阳为拙,柳下为工。

饱食安步,以仕代农。

依隐玩世,诡时不逢。

才尽身危,好名得华。

有群累生,孤贵失和。

遗余不匮,自尽无多。

圣人之道,一龙一蛇。

形见神藏,与物变化。

随时之宜,无有常家。

二,陶渊明《命子》卜云嘉日,占亦良时。

名汝曰俨,字汝求思。

温恭朝夕,念兹在兹。

尚想孔伋,庶其企而。

三,陶渊明《责子》白发被两鬓,肌肤不复实。

虽有五男儿,总不好纸笔。

阿舒已二八,懒惰故无匹。

阿宣行志学,而不爱文术。

雍端年十三,不识六与七。

通子垂九龄,但觅梨与栗。

天运苟如此,且进杯中物。

四、李商隐《娇儿诗》爷昔好读书,恳若自著述。

憔悴欲四十,无肉喂蚤虱。

儿慎勿学爷,读书求甲乙。

穰苴司马法,张良黄石街。

便为帝王师,不假更纤悉。

望采纳...

关于家庭教育的诗歌 .

展开全部 1、家是父亲的王国,母亲的世界,儿童的乐园。

——爱默生2、家应该是爱、欢乐和笑的殿堂。

——木村久一《早期教育和天才》3、鸟自爱巢人爱家。

——英国4、永远记住这点:世上最不平凡的美是家里的美。

——萧伯纳5、家是姑娘的狱,女人的教养院。

——萧伯纳6、居家闲生烦闷,应想到靠劳力吃饭的挑夫在炎炎赤日中辛劳奔走;职位不够显达,但还有才能卓越的优秀人才到老仍是平民布衣。

7、无论何时何地家永远是向游子敞开大门的地方。

——罗伯特8、这双手表达的情感是感激、欢乐、忧伤和希望;它们表明,从他还是个小伙子,一直长到现在这么高大,对他的家始终没有减力,而且也不要他报答。

——狄更斯9、家有敝帚,享之千金。

——曹丕10、家运之盛衰,天不能操其权,人不能操其权,而己自操之。

——孙奇逢11、一个人的悲剧,往往是个性造成,一个家庭的悲剧,更往往是个性的产物。

——柏杨12、家贫出孝子,国乱识忠臣。

——《名贤集》13、我宁愿用一小杯真善美来组织一个美满的家庭,也不愿用几大船家具组织一个索然无味的家庭。

——海涅14、勤劳的家庭,饥饿过其门而不入。

——富兰克林15、家座无聊,亦念食力担夫红尘赤日。

官阶不达,尚有高才秀士白首青衿。

——山阴金先生16、家里亲戚少也是一桩幸事。

——米南德17、积德之家,必无灾殃。

——陆贾18、一个人为寻求他所需要的东西,走遍了全世界,回到家里,找到了。

——穆尔19、你将拥有的家庭比你出身的那个家庭重要。

——劳伦斯20、治家最忌奢侈,然亦不可入于吝啬刻薄一路。

——胡达源21、在家,家和万事兴;出外,把每一个人都当成朋友。

——曾仕强22、家,对每一个人,都是欢乐的泉源啊!再苦也是温暖的,连奴隶有了家,都不觉得他过分可怜了。

——三毛23、父子和而家不退,兄弟和而家不分。

——周希陶24、天下最苦恼的事莫过于看不起自己的家。

——狄更斯25、家庭是文明的核心。

——杜兰特26、对于亚当而言,天堂是他的家;然而对于亚当的后裔而言,家是他们的天堂。

——伏尔泰27、家有悍妇良友不至,国有妒臣贤士不留。

——刘基28、家之兴替,在于礼义,不在于富贵贫贱。

——陆九渊29、人当富贵时,家中常不失寒素风味,乃能载福。

——郭嵩焘30、每个人的家对他自己都像是城堡和要塞。

——科克31、家有常业,虽饥不饿。

——韩非32、没有了家庭,在广大的宇宙间,人会冷得发抖。

——莫罗阿33、在家者不知有官,方能守份;在官者不知有家,方能尽份。

——山阴金先生34、一家人能够相互密切合作,才是世界上唯一的真正幸福。

——居里夫人35、家赀愈巨,忧虑愈多。

——佩里安德36、一家有一家风骨。

——费经虞37、治家忌宽,而尤忌严;居家忌奢,而尤忌啬。

——山阴金先生38、家教宽中有严,家人一世安然。

——吕近溪39、管理一个家庭的麻烦,并不少于治理一个国家。

——蒙泰格尼40、家居的快乐,是所有志向的最终目标;是所有事业的劳苦的终点。

——塞·约翰生41、各家都有各家的隐秘。

——法夸尔42、有益于身而有害于家的事情,我不干;有益于家而有害于国的事情,我不干。

——孟德斯鸠43、在家中享受幸福,是一切抱负的最终目的。

——塞·约翰生44、家庭生活的乐趣是抵抗坏风气的毒害的最好良剂。

——卢梭45、一家仁,一国兴仁;一家让,一国兴让。

——戴圣46、晚回家五分钟比永远回不了家好。

47、没有进入一个家庭的内部,谁也说不准那个家庭的成员会有什么难处。

——珍妮·奥斯丁48、家庭之间,一言一动,当思为子弟足法。

——张履祥49、家是世界上唯一隐藏人类缺点与失败的地方,它同时也蕴藏着甜蜜的爱。

——萧伯纳50、仁慈始于家庭,但不应当止于家庭。

——福莱

求一些关于父母对孩子的早期教育的古诗文句

展开全部 人生小幼,精神专利,长成已后,思虑散逸;固须早教,勿失机也。

北朝·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勉学》专利:集中,散逸:分散。

这是颜之推强调早期教育的重要。

●教妇初来,教儿婴孩。

北朝·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教子》要教导媳妇最好在初入门,要教好儿子最好在孩提时。

●天下之本在家。

汉·荀悦《申鉴·政体》天下的根基在于家庭。

●爱其子,择师而教之。

唐·韩愈《师说》如果爱护自己的孩子,那就要选择老师来教育他。

●人生百年,立于幼学。

清·梁启超《论幼学》人生百年,建树立足在于幼年所受的教育。

●父善教子者,教于孩提。

宋·林逋《省心录》孩提:幼儿。

善于教育儿女的人,必须从小做起。

●强国之基在养蒙,儿童智慧须开爽,方能凌驾于人上。

清·林纾《闽中新乐府》养蒙:教育、启蒙。

●少成若天性,习惯之为常。

《大戴礼记·保傅》年轻时养成的习性如天然生成的一样,一旦成为习惯就不易改变了。

这里指出抓年轻时的教育对于后来的成长极为重要。

●人材之成,自儿童起。

清·陈宏谋《序》起:开始 ●居身务其俭朴,教子要有义方. 清·朱柏庐《治家格言》居身:对自身生活行为的操守。

义方:道义和思想行为的一定标准。

●爱子教之以义方。

《左传·隐公三年》慈爱子女,要教育他们行事应遵守的规矩法度。

●爱其子而不教,犹为不爱也。

明·方孝孺《行善戒》犹:仍然。

意指疼爱儿女但不能忽视教育。

●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

《战国策·赵策》父母爱子女,就得替子女作长远的打算。

●爱之不以道,适所以害之也。

《资治通鉴》道:道义,正道。

适:正是。

不从道义上爱护一个人,正是害了他。

●君子之于子,爱之而勿面,使之而勿貌,导之以道而勿强。

《荀子·大略》君子对于自己的子女,喜爱他们而不表现在脸上,使唤他们而不优以辞色,用道理诱导他们而不强制压服。

●贤人智士之于子孙也,厉之以志,弗厉以诈;劝之以正,弗劝以诈;示之以俭,弗示以奢;贻之以言,弗贻以财。

汉·王符《潜夫论·遏利》贤明的人和有识之士教育子孙,总是勉励他们立志,而不是教以花言巧语;劝导他们正直,而不是从事诈;示范他们俭约,而不是示范以奢侈;赠送他们以训诫,而不是赠送以财产。

●童蒙无先入之杂,以正导之而无不顺受枣故养正当于蒙。

明·王延相《雅述·上篇》 蒙:无知。

童蒙,指儿童无知的时期。

●今教童子枣则宜诱之歌诗以发其意志,导之习礼以肃其威仪,讽之读书以开其知觉。

明·王守仁《训蒙大意》讽:劝告。

●今教童子,必使其趋向鼓舞,中心喜悦,则其进自不能已。

明·王守仁《训蒙大意》不能已:不会停止。

●教子工夫,第一在齐家,第二在择师。

明·陆世仪《思辨录辑要》卷十齐:整治。

●子弟童稚之年,父母师傅贤者,异日多贤;宽者,多至不肖。

清·张履祥《训子语》童稚:年幼时期。

异日:日后。

●至乐无如读书,至安无如教子。

《史曲·愿体集》至:最。

●爱之必以其道。

清·郑燮《潍县署中与舍弟墨第二书》爱惜子女必须讲究方法。

●内无贤父兄,外无严师友,而能有成者少矣。

宋·朱熹《宋名臣言行录》成:成才。

要想成就功业,必须家里有好的父兄,外有严格的师友。

●教子须是以身率先。

明·陆世仪《思辨录辑要》卷十教导儿子必须自己带头去做。

●人各欲善其子,而不知自修,惑矣! 清·张履祥《愿学记》人们都想教好子女,但不懂得从我做起,这真大惑不解了。

●子弟教不率从,必是教之不尽其道,为父兄师长者,但当反求诸已,未可全责子弟也。

清·张履祥《备忘一》率从:服从。

反求诸己:自己要反思。

●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非以成教也。

《韩非子·外储说》做母亲的欺骗儿子,做儿子的不相信自己的母亲,这样的家教还成什么样子。

●父母威严而有慈,则子女畏慎而生孝矣。

北朝·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教子》威严:既有使人敬畏的气魄而又严格要求。

慈:仁爱。

畏慎:敬畏而谨慎。

●人以孝悌忠信是教,家惟礼义廉耻是尚。

清·西周生《醒世姻缘传》第23回为人应教以孝悌忠信的道理,治家应崇尚礼义廉耻的风气。

●贤母使子贤也。

汉·韩婴《韩诗外传》卷九 贤良的母亲会教育孩子学好。

●子孙若贤,不待多富;若其不贤,则多以征怨。

汉·王符《潜夫论·遏利》子孙如果是有才德的,不须财富多;如果他们没有才德,财富多了反而会招来怨恨。

●有偏宠者,虽欲以厚之,更所以祸之。

北朝·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教子》如果对子女偏颇宠爱,看来虽是优待他们,实际上是更危害他们。

●无药可延卿相寿,有钱难买子孙贤。

元·〈冤家债主·梆子》延:延长。

卿:古代君对臣、长辈对晚辈的称谓,朋友、夫妇也以“卿”为爱称。

贤:德行好,也指多才。

●父否母然,子无适从。

宋·宋祁《杂说》 否:不是这样。

然:是这样。

意即在教育子女上,父母的意见不一致,那么子女就无适从,教育效果就很差。

●慈母有败子,小不忍也。

汉·桓宽《盐铁论·周秦》仁慈的母亲出了败家子,原因是从小就不忍严加管教。

●爱之太殷恩,忧之太勤枣虽曰爱之,其实害之;虽曰忧之,其实雠之。

唐·柳...

有关教育的诗句有哪些

1. 《师说》唐代:韩愈古之学者必有师。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

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2. 《远师》唐代:白居易东宫白庶子,南寺远禅师。

何处遥相见,心无一事时。

3. 《林琴南敬师》清代:佚名闽县林琴南孝廉纾六七岁时,从师读。

师贫甚,炊不得米。

林知之,亟归,以袜实米,满之,负以致师。

师怒,谓其,却弗受。

林归以告母,母笑曰:“若心固善,然此岂束修之礼?”即呼备,赍米一石致之塾,师乃受。

4. 《赠孟浩然》唐代:李白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

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

醉月频中圣,迷花不事君。

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

5. 《问说》清代:刘开孔文子不耻下问,夫子贤之。

古人以问为美德,而并不见其有可耻也,后之君子反争以问为耻,然则古人所深耻者,后世且行之而不以为耻者多矣,悲夫!

描写家庭和睦的名言或古诗

展开全部 幼学·家教●所谓治国,必先齐其家者;其家不可教,而能教人者,无之。

《礼记·大学》儒家主张的治国,齐家,是有密切关系的两件事,一个人的家教不好,而又能教人的,没有这回事。

●怀子三月,出居别宫。

目不邪视,耳不妄听。

音声滋味,以礼节之。

北朝·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教子》妇女怀胎三月,出居别的地方,眼不看邪恶的东西,耳不听胡乱的东西,说话、饮食用礼义来节制。

●人生小幼,精神专利,长成已后,思虑散逸;固须早教,勿失机也。

北朝·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勉学》专利:集中,散逸:分散。

这是颜之推强调早期教育的重要。

●教妇初来,教儿婴孩。

北朝·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教子》要教导媳妇最好在初入门,要教好儿子最好在孩提时。

●天下之本在家。

汉·荀悦《申鉴·政体》天下的根基在于家庭。

●爱其子,择师而教之。

唐·韩愈《师说》如果爱护自己的孩子,那就要选择老师来教育他。

●人生百年,立于幼学。

清·梁启超《论幼学》人生百年,建树立足在于幼年所受的教育。

●父善教子者,教于孩提。

宋·林逋《省心录》孩提:幼儿。

善于教育儿女的人,必须从小做起。

●强国之基在养蒙,儿童智慧须开爽,方能凌驾于人上。

清·林纾《闽中新乐府》养蒙:教育、启蒙。

●少成若天性,习惯之为常。

《大戴礼记·保傅》年轻时养成的习性如天然生成的一样,一旦成为习惯就不易改变了。

这里指出抓年轻时的教育对于后来的成长极为重要。

●人材之成,自儿童起。

清·陈宏谋《序》起:开始●居身务其俭朴,教子要有义方.清·朱柏庐《治家格言》居身:对自身生活行为的操守。

义方:道义和思想行为的一定标准。

●爱子教之以义方。

《左传·隐公三年》慈爱子女,要教育他们行事应遵守的规矩法度。

●爱其子而不教,犹为不爱也。

明·方孝孺《行善戒》犹:仍然。

意指疼爱儿女但不能忽视教育。

●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

《战国策·赵策》父母爱子女,就得替子女作长远的打算。

●爱之不以道,适所以害之也。

《资治通鉴》道:道义,正道。

适:正是。

不从道义上爱护一个人,正是害了他。

●君子之于子,爱之而勿面,使之而勿貌,导之以道而勿强。

《荀子·大略》君子对于自己的子女,喜爱他们而不表现在脸上,使唤他们而不优以辞色,用道理诱导他们而不强制压服。

●贤人智士之于子孙也,厉之以志,弗厉以诈;劝之以正,弗劝以诈;示之以俭,弗示以奢;贻之以言,弗贻以财。

汉·王符《潜夫论·遏利》贤明的人和有识之士教育子孙,总是勉励他们立志,而不是教以花言巧语;劝导他们正直,而不是从事诈;示范他们俭约,而不是示范以奢侈;赠送他们以训诫,而不是赠送以财产。

●童蒙无先入之杂,以正导之而无不顺受枣故养正当于蒙。

明·王延相《雅述·上篇》 蒙:无知。

童蒙,指儿童无知的时期。

●今教童子枣则宜诱之歌诗以发其意志,导之习礼以肃其威仪,讽之读书以开其知觉。

明·王守仁《训蒙大意》讽:劝告。

●今教童子,必使其趋向鼓舞,中心喜悦,则其进自不能已。

明·王守仁《训蒙大意》不能已:不会停止。

●教子工夫,第一在齐家,第二在择师。

明·陆世仪《思辨录辑要》卷十齐:整治。

●子弟童稚之年,父母师傅贤者,异日多贤;宽者,多至不肖。

清·张履祥《训子语》童稚:年幼时期。

异日:日后。

●至乐无如读书,至安无如教子。

《史曲·愿体集》至:最。

●爱之必以其道。

清·郑燮《潍县署中与舍弟墨第二书》爱惜子女必须讲究方法。

●内无贤父兄,外无严师友,而能有成者少矣。

宋·朱熹《宋名臣言行录》成:成才。

要想成就功业,必须家里有好的父兄,外有严格的师友。

●教子须是以身率先。

明·陆世仪《思辨录辑要》卷十教导儿子必须自己带头去做。

●人各欲善其子,而不知自修,惑矣!清·张履祥《愿学记》人们都想教好子女,但不懂得从我做起,这真大惑不解了。

●子弟教不率从,必是教之不尽其道,为父兄师长者,但当反求诸已,未可全责子弟也。

清·张履祥《备忘一》率从:服从。

反求诸己:自己要反思。

●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非以成教也。

《韩非子·外储说》做母亲的欺骗儿子,做儿子的不相信自己的母亲,这样的家教还成什么样子。

●父母威严而有慈,则子女畏慎而生孝矣。

北朝·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教子》威严:既有使人敬畏的气魄而又严格要求。

慈:仁爱。

畏慎:敬畏而谨慎。

●人以孝悌忠信是教,家惟礼义廉耻是尚。

清·西周生《醒世姻缘传》第23回为人应教以孝悌忠信的道理,治家应崇尚礼义廉耻的风气。

●贤母使子贤也。

汉·韩婴《韩诗外传》卷九 贤良的母亲会教育孩子学好。

●子孙若贤,不待多富;若其不贤,则多以征怨。

汉·王符《潜夫论·遏利》子孙如果是有才德的,不须财富多;如果他们没有才德,财富多了反而会招来怨恨。

●有偏宠者,虽欲以厚之,更所以祸之。

北朝·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教子》如果对子女偏颇宠爱,看来虽是优待他们,实际上是更危害他们。

●无药可延卿相寿,有钱难买子孙贤。

元·〈冤家债主·梆子》延:延长。

卿:古代君对臣、长辈对晚辈的称谓,朋友、夫妇也以“卿”为爱称。

贤:...

有关教育的诗句有哪些

所谓治国,必先齐其家者;其家不可教,而能教人者,无之。

《礼记大学》儒家主张的治国,齐家,是有密切关系的两件事,一个人的家教不好,而又能教人的,没有这回事。

怀子三月,出居别宫。

目不邪视,耳不妄听。

音声滋味,以礼节之。

北朝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教子》妇女怀胎三月,出居别的地方,眼不看邪恶的东西,耳不听胡乱的东西,说话、饮食用礼义来节制。

人生小幼,精神专利,长成已后,思虑散逸;固须早教,勿失机也。

北朝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勉学》专利:集中,散逸:分散。

这是颜之推强调早期教育的重要。

教妇初来,教儿婴孩。

北朝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教子》要教导媳妇最好在初入门,要教好儿子最好在孩提时。

天下之本在家。

汉荀悦《申鉴政体》天下的根基在于家庭。

爱其子,择师而教之。

唐韩愈《师说》如果爱护自己的孩子,那就要选择老师来教育他。

人生百年,立于幼学。

清梁启超《论幼学》人生百年,建树立足在于幼年所受的教育。

父善教子者,教于孩提。

宋林逋《省心录》孩提:幼儿。

善于教育儿女的人,必须从小做起。

强国之基在养蒙,儿童智慧须开爽,方能凌驾于人上。

清林纾《闽中新乐府》养蒙:教育、启蒙。

少成若天性,习惯之为常。

《大戴礼记保傅》年轻时养成的习性如天然生成的一样,一旦成为习惯就不易改变了。

这里指出抓年轻时的教育对于后来的成长极为重要。

人材之成,自儿童起。

清陈宏谋《序》起:开始居身务其俭朴,教子要有义方.清朱柏庐《治家格言》居身:对自身生活行为的操守。

义方:道义和思想行为的一定标准。

爱子教之以义方。

《左传隐公三年》慈爱子女,要教育他们行事应遵守的规矩法度。

爱其子而不教,犹为不爱也。

明方孝孺《行善戒》犹:仍然。

意指疼爱儿女但不能忽视教育。

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

《战国策赵策》父母爱子女,就得替子女作长远的打算。

爱之不以道,适所以害之也。

《资治通鉴》道:道义,正道。

适:正是。

不从道义上爱护一个人,正是害了他。

君子之于子,爱之而勿面,使之而勿貌,导之以道而勿强。

《荀子大略》君子对于自己的子女,喜爱他们而不表现在脸上,使唤他们而不优以辞色,用道理诱导他们而不强制压服。

贤人智士之于子孙也,厉之以志,弗厉以诈;劝之以正,弗劝以诈;示之以俭,弗示以奢;贻之以言,弗贻以财。

汉王符《潜夫论遏利》贤明的人和有识之士教育子孙,总是勉励他们立志,而不是教以花言巧语;劝导他们正直,而不是从事诈;示范他们俭约,而不是示范以奢侈;赠送他们以训诫,而不是赠送以财产。

童蒙无先入之杂,以正导之而无不顺受枣故养正当于蒙。

明王延相《雅述上篇》 蒙:无知。

童蒙,指儿童无知的时期。

今教童子枣则宜诱之歌诗以发其意志,导之习礼以肃其威仪,讽之读书以开其知觉。

明王守仁《训蒙大意》讽:劝告。

今教童子,必使其趋向鼓舞,中心喜悦,则其进自不能已。

明王守仁《训蒙大意》不能已:不会停止。

教子工夫,第一在齐家,第二在择师。

明陆世仪《思辨录辑要》卷十齐:整治。

子弟童稚之年,父母师傅贤者,异日多贤;宽者,多至不肖。

清张履祥《训子语》童稚:年幼时期。

异日:日后。

至乐无如读书,至安无如教子。

《史曲愿体集》至:最。

爱之必以其道。

清郑燮《潍县署中与舍弟墨第二书》爱惜子女必须讲究方法。

内无贤父兄,外无严师友,而能有成者少矣。

宋朱熹《宋名臣言行录》成:成才。

要想成就功业,必须家里有好的父兄,外有严格的师友。

教子须是以身率先。

明陆世仪《思辨录辑要》卷十教导儿子必须自己带头去做。

人各欲善其子,而不知自修,惑矣!清张履祥《愿学记》人们都想教好子女,但不懂得从我做起,这真大惑不解了。

子弟教不率从,必是教之不尽其道,为父兄师长者,但当反求诸已,未可全责子弟也。

清张履祥《备忘一》率从:服从。

反求诸己:自己要反思。

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非以成教也。

《韩非子外储说》做母亲的欺骗儿子,做儿子的不相信自己的母亲,这样的家教还成什么样子。

父母威严而有慈,则子女畏慎而生孝矣。

北朝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教子》威严:既有使人敬畏的气魄而又严格要求。

慈:仁爱。

畏慎:敬畏而谨慎。

人以孝悌忠信是教,家惟礼义廉耻是尚。

清西周生《醒世姻缘传》第23回为人应教以孝悌忠信的道理,治家应崇尚礼义廉耻的风气。

贤母使子贤也。

汉韩婴《韩诗外传》卷九 贤良的母亲会教育孩子学好。

子孙若贤,不待多富;若其不贤,则多以征怨。

汉王符《潜夫论遏利》子孙如果是有才德的,不须财富多;如果他们没有才德,财富多了反而会招来怨恨。

有偏宠者,虽欲以厚之,更所以祸之。

北朝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教子》如果对子女偏颇宠爱,看来虽是优待他们,实际上是更危害他们。

无药可延卿相寿,有钱难买子孙贤。

元〈冤家债主梆子》延:延长。

卿:古代君对臣、长辈对晚辈的称谓,朋友、夫妇也以“卿”为爱称。

贤:德行好,也指多才。

父否母然,子无适从。

宋宋祁《杂说》 否:不是这...

关于道德教育的古诗文,朗诵起来4~5分钟左右那些,急啊!!!!

一 《初中文言文扩展阅读》《师旷论学》《欧阳修论作文》《司马光好学》《扁鹊见蔡桓公》《狼》《与陈伯之书》《鹬蚌相争》《自相矛盾》《多多益善》《诫子书》二 《中国古代寓言故事》《揠苗助长》、《攘鸡者》、《学弈》、《五十步笑百步》、《丑妇效颦》、《滥竽充数》、《买椟还珠》、《狐假虎威》、《寒号虫》、《螳螂捕蝉》三 《初中生必读古诗文》四 唐诗宋词李白:《月下独酌》《春夜洛城闻笛》《将进酒》《送友人》杜甫:《春望》《前出塞》《江南逢李龟年》《登高》白居易:《大林寺桃花》《暮江吟》王维:《杂诗》《鹿柴》贾岛:《题诗后》杜牧:《题乌江亭》《过华清宫》李商隐《霜月》苏轼:《定风波· 莫听穿林打叶声》《蝶恋花 · 花褪残红青杏小》辛弃疾:《西江月 · 遣兴》《青玉案 · 元夕》李清照:《一剪梅》《醉花阴》岳飞:《满江红 · 怒发冲冠》陆游:《卜算子 · 咏梅》柳永:《雨霖铃》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