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诗句

关于举办廉政诗词

lvtianbao 坐标: 164891 目录:/guan/

关于举办廉政诗词

关于廉政的古诗词

咏 史 (唐 李商隐) 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

何须琥珀方为枕,岂得真珠始是车? 运去不逢青海马,力穷难拔蜀山蛇。

几人曾预南薰曲,终古苍梧哭翠华。

翻译:尽看前朝旧事,成功来自勤俭节约,而奢侈浪费最终会导致国破家亡。

教育国人远离奢侈,勤劳朴素,家运国运将永久兴旺。

诗人择取了一个崭新的视角来考察历史兴亡,在批判帝王淫奢昏愚足以败国亡国的同时,还对勤俭图治而最终失败的当朝皇帝文宗表示了叹惋、悲悼,其痛惜哀惋中渗透着不得其解的迷茫,包含着对历史兴败定规前所未有的质疑。

《咏史》(历览前贤国与家)代表了诗人在这方面的思考和困惑:“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

何须琥珀方为枕,岂得珍珠始是车?运去不逢青海马,力穷难拔蜀山蛇。

几人曾预南薰曲,终古苍梧哭翠华。

”虽然诗篇主要表达对文宗的哀惋之情,但我们还可从多个层面对其丰富的内涵予以另外的解读。

我们从这首作品流露的深切哀惋情绪中,还能读出作者对文宗勤俭贤德而失败的深深不解,对“成由勤俭破由奢”这个历史定规的质疑。

诗人虽然对自己的困惑不得其解,但这个思考质疑本身就是咏史诗历史视野的新突破;诗人无可奈何的悲叹惋惜也启示我们,单纯将道德与兴亡作因果联系的德型政治文化自身存在观念的盲区。

入京诗 (明 于谦) 绢帕蘑菇与线香, 本资民用反为殃。

清风两袖朝天去, 免碍阎罗话短长。

此诗的大意是说:蘑菇、绢帕和线香是供人们使用的,如果都被当官的拿去讨好了上司,就会给人民生活所需带来困难;自己一身清白去做京官,就不会让老百姓指戳脊梁。

于谦还将“两袖清风朝天去”这句话写成横匾,挂上自家的门楣,以示不为利禄所动。

但是,同僚并不以其为谦虚清廉,反而说他坏了官场规矩,而且是“居心叵测”。

于谦对此置若罔闻,还是没有随波逐流,言行始终如一。

从此,于谦空手入京就职这个故事广泛传开了,“两袖清风”还被引申为“品德正直清廉官员”的代名词。

书端州郡齐壁 (宋 包拯) 清心为治本,直道是身谋。

秀干终成栋,精钢不作钩。

仓充鼠雀喜,草尽狐兔愁。

史册有遗训,毋贻来者羞。

含义:这首诗充分表明了包拯廉洁奉公、刚直不阿的从政为人的道德准则,也表明了他立志做国家的栋梁、为民造福的决心。

包公不但严于律己而且制定了一条“家训”,劝诫子孙将来永远清廉。

这则家训说:“后世子孙仕宦有犯赃滥者,不得放归本家;亡殁之后,不得葬于大茔之中。

不从吾志,非吾子孙。

仰工刊石,竖于堂屋东壁,以诏后世。

”这则家训真是独特而严厉。

据史书记载包拯子孙如其子包绶、其孙包永年等,也都一直恪守家训,居官清廉,并且深受世人的称赞。

包拯的清正廉洁之风,到其子包绶时,也更加发扬光大了 包公所到之处,都深入体察民情,兴利除弊,为百姓做好事。

例如他知端州时,发现老百姓由于饮用江水,身体多病,他就发动群众,在端州城内打了七眼水井。

百姓改饮井水,健康状况大为改善。

包公办案公正、机智,为人正直、作官清廉,为世人,也为我所钦佩死后也更可以说是鞠躬尽瘁。

他为官清廉,爱民精神和品质也将永远被世人所传颂! 关于古代的廉政格言警句有: [清]李惺《西沤外集冰言》:公生明,廉生威。

翻译:官员一心为公、办事公正则会心明眼亮;居官清廉则会树立威信。

[春秋]《论语里仁》: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

不以其道得之,不居也。

翻译:财富和高官显爵,是人们都想得到的。

但对有道德的人来说,如果它们来路不正,就不要它们。

[春秋]《论语子路》: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翻译:当官的如果自身清正廉明,就是不发命令,老百姓也会好好干;如果自身贪邪不正,百姓何以从。

[唐]李商隐《咏史》: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

翻译:遍观历代圣贤治国治家的经验教训,成功皆因勤俭,败亡皆因奢侈。

[宋]包拯《乞不用赃吏疏》:廉者,民之表也;贪者,民之贼也。

翻译:廉洁的官吏,是人民的表率;贪赃的官吏,是人民的盗贼。

[宋]岳飞:文臣不爱钱,武臣不惜死,天下太平矣。

翻译:文官清正廉洁,武将拼死报国,这样国家就可以太平了。

[宋]朱熹:世路无如贪欲险,几人到此误平生。

翻译:世上的路没有比贪欲更险恶的,多少人都是因此误了一生。

[宋]欧阳修《五代史伶官传序》: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翻译:忧患劳苦,可以使国家兴盛;一味贪图安逸享乐,就可以葬送自身。

另为还有: 古代“砥廉诗” 下文试对历代“砥廉诗”作简要分析。

一是咏廉。

“公生廉,明生威”,自古以来,廉政作为一种道德,一份操守,一直为人深情期待和吟咏着。

宋代歌谣《襄阳人歌》:“叶光化,丰谷城;清如水,平如衡。

”,光化县令叶康直,谷城县令丰稷,均行善政,百姓便撷取“水”、“衡”两种意象来歌颂他们的清廉、公正;明代文学家冯梦龙亦写到:“吏肃唯遵法,官清不爱钱;豪强皆敛手,百姓尽安眠。

”,同样深刻反映了百姓对清廉政治和安居乐业的渴求。

二是刺贪。

“贪”为“廉”之反,历来为人所不耻。

明代有诗:“来如猎犬去如风,收...

关于廉政建设的诗词有哪些?

1、《石灰吟》 于谦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浑不怕,只留清白在人间。

【释义】意思是石灰被千锤百炼才出得深山,经历烈火焚身的痛苦也坦然自若这首诗的寓意是自己不怕磨难,志向高洁,虽经痛苦,仍不变节的高尚的道德情操2、《咏史》 李商隐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

何须琥珀方为枕,岂得真珠始是车?运去不逢青海马,力穷难拔蜀山蛇。

几人曾预南薰曲,终古苍梧哭翠华。

【释义】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

何须琥珀方为枕,岂得真珠始是车。

运去不逢青海马,力穷难拔蜀山蛇。

几人曾预南薰曲,终古苍梧哭翠华。

就是总结历史经验,指出古代君主治理国家的教训,成功主要由于勤俭,奢侈则招致破败。

也叫“成由勤俭败由奢”。

3、《入京诗》 于谦绢帕蘑菇与线香, 本资民用反为殃。

清风两袖朝天去, 免碍阎罗话短长。

【释义】绢帕、麻菇、线香这些东西本是供人民享用的,可是因为贪官污吏的搜刮,它们反而给人民带来了灾难。

所以我什么也不带,只带两袖清风去朝见天子,免除百姓的不满。

4、《书端州郡齐壁》 包拯清心为治本,直道是身谋。

秀干终成栋,精钢不作钩。

仓充鼠雀喜,草尽狐兔愁。

史册有遗训,毋贻来者羞。

【释义】净化心灵,是为了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廉洁奉公,是我为自己确定的为官宗旨。

正直能干的人,像那高大笔直的树干,终归会成为社会栋梁;好比精粹的钢材,是不会用来制作弯钩的。

那些贪官如同鼠雀,见粮仓充盈,就满心欢喜;好似狐兔,见杂草除尽,无处藏身,就愁苦不已。

圣贤在古籍中留下的立身处事之教诲,我们要引以为戒,可不要招致后辈人的耻笑啊。

5、《题画竹为董文中赋》吉雅漠丁雨过蛟龙起,风生翡翠寒。

但存清白在,日日是平安。

【释义】以竹为喻,巧用双关,以清白与好友共勉,暗藏了清廉可致平安的道理。

求原创反腐倡廉诗词!!

(一)公开贿选实堪忧,抛弃真才品德优。

选票一张千百块,挨家挨户派人收。

(二)一人活动众相谋,组织专门班子筹。

明确分工拉选票,资金不足四方求。

(三)平时正派不随流,面对歪风尽摆头。

唯恐自身难保险,违心只得效前尤。

(四)违章贿选患无穷,结派拉帮败风。

清政廉明才是举,公开公正众人崇。

关于“廉政文化”的古诗词有哪些?

1、《廉政歌》当官至要不贪铁,勤政心明私欲蠲。

古来多少铮铮士,先忧后乐断俗缘。

情系苍生披肝胆,黎元感激呼青天。

即今华夏腾飞日,中枢决意毓时贤。

员干部讲先进,“三个代表”记心田。

兴利除弊人为本,科学发展思如渊。

扬清激浊开新局,和谐社会万象妍。

2、《民心是镜》是贪是清?民意是秤。

是丑是美?口碑鉴证。

功过是非,天地分明。

善恶终报,民心是镜关于廉政的诗歌。

3、《周恩来总理仙去三十周年祭》仙去周公已卅年,至今传颂济时贤。

无私无畏胸怀广,建建军心志坚。

逆境犹降拦路虎,征途长奏化龙弦。

阴阳燮理功照日,大略宏图稳着鞭。

1、《包拯》不通关节是阎罗,时颂青天九德歌。

摧抑豪强除弊亟,关怀民瘼解忧多。

修身正本无私欲,秉政廉明有太和关于廉政的诗歌。

旰食宵衣行直道,征程磊落漾清波。

2、《清廉有感》鉴古观今明镜悬,为官勤政俭清廉;梅风烈烈临霜艳,竹品昂昂仗节坚;一颗红心尘不染,满腔浩气史堪传;人生最贵持清范,留得荣光耀九天。

3、《官场做人》民心不可欺,法纪不可违。

善恶天地知,良心不可昧。

报国当作为,民苦须记心。

当为孺子牛,官场做正人。

求反腐倡廉方面的诗歌或散文?单位要举办反腐倡廉诗歌朗诵活动,...

正义——为官者的尊严 当我们有职有权 可曾意识到重任在肩 担起庄严的道义 凝聚着百姓的视线 我们拥有一个共同的名字 叫做公务员 更有“公仆”的雅号 让我们与人民心心相连 克己奉公是我们的天职 廉洁自律是我们不变的诺言 言行一致方能心口如一 我们的行动让事业之路越走越宽 红包是犯罪的导火线 在无形的战场上冒着硝烟 内装的现金是无数个陷阱 却总是打扮成千娇百媚的狐仙 美女总是十分养眼 英雄永远都难过美人关 正义造就当代的柳下惠 糟糠之妻方能共患难 灰色收入变成的房产 是自己精心打造的墓园 低买高卖财源滚滚 很快被双规收进牢 何须慨叹“世风日下” 从我做起,自成风范 毋庸抱怨“人心不古” 用行动来昭示自己的尊严 暗箱操作无法欺瞒 下有众生,上有苍天 让一切沐浴在阳光下 人民的期盼永存心间 廉政,不再只是两个普通的字眼 它应与职务朝夕相伴 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 方无愧于那古老的称谓——青天 也许 …… (散文诗) 也许,也许就是一本书一首歌,一部电影一部电视片,从这里开始了,开始了人生的转变。

也许,也许就是一瓶酒一条烟,一袋礼品一袋茶叶,从这里开始了,开始了人生的演变。

也许,也许就是一位老乡一名远亲,一个朋友的朋友一个同学的同学,从这里开始了,开始了人生的改变。

也许,也许就是一声“叮嘱”一句“肺腑之言”,一场舞会一场宴会,从这里开始了,开始了人生的褪变。

也许,也许就是一张门票一份请柬,一次旅游一次留念,从这里开始了,开始了人生的突变。

也许,也许就是这么一步这么一闪念,这么一拐弯这么一转眼,这么一霎那这么一抬头一举手,这么一回地失误这么一回地准确----有时真理和错误的选择就是这么相隔一点点哟。

也许,也许就向左向右向后向前,也许就跑得近近走得远远,也许就主动被动就半推半就,也许就凛然相告就严词拒绝,也许就在你的脑海里就在你的决断中突变而质变……,瞬间。

也许的就也许了。

也许的有的青史长存有的泪以洗面有的还在徘徊,也许的抑或乔装打扮抑或卷土重来抑或故事重演…… 也许你记住了楷模的微笑,也许你记住了悬崖后的粉碎,也许你恒量你思考你犹豫,也许你根本就用不着恒量用不着思考用不着犹豫,心中惟有两个字哦---廉洁! ——以廉为荣、以廉为乐,以贪为耻、以廉为美,营造尊廉崇廉的社会氛围,让廉洁的旋律高扬在共和国的田园,是每一个员的责任是全体员的责任,也许就起步于自警自省自律,起步于自觉自愿,起步于昨天今天眼前……

有关“廉政”的诗词有哪些?

展开全部 廉夫唯重义,骏马不劳鞭 —— 唐 · 李白《赠友人三首》廉方能洁己,舒卷解随人 —— 宋 · 郭印《明复作文房四物诗因用其韵》廉公失权势,门馆有虚盈 —— 南北朝 · 沈约《冬节后至丞相第诣世子车中作》一廉官似水,三载吏无权 —— 宋 · 戴复古《送季明府赴太平粹》廉察安江甸,澄清肃海夷 —— 唐 · 白居易《叙德书情四十韵,上宣歙翟中丞》廉退风标留万口,勤劳心事入尘编 —— 宋 · 魏了翁《高开国挽诗》俸廉专母养,政简静公庭 —— 宋 · 薛师石《送谢强学主建德簿》贫汉殉财夸死权,世间廉退者差贤 —— 宋 · 刘克庄《田舍一首其一》闻君烈烈真丈夫,外视宫室呈廉隅 —— 宋 · 员兴宗《酬新安仁孝主簿》惜哉公廉质,不以儒术正 —— 宋 · 文同《盖宽饶》藏书百千帙,传世惟清廉 —— 宋 · 蔡襄《观宋中道家藏书画》赞廉推雅士,列郡重嘉宾 —— 宋 · 宋无《送陈行之之信州推官》令君一何廉,廉乃不近名 —— 宋 · 毛直方《送县尹任满》四戒从谁得,忠勤与孝廉 —— 宋 · 曹彦约《故殿撰修史李舍人挽章二首其一》郡称廉叔度,朝议管夷吾 —— 唐 · 高适《真定即事,奉赠韦使君二十八韵》参考资料 诗词名句:http://www.shicimingju.com/chaxun/shiju/%E5%BB%89...

关于“廉政”的诗词有哪些?

展开全部 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

何须琥珀方为枕,岂得真珠始是车?运去不逢青海马,力穷难拔蜀山蛇。

几人曾预南薰曲,终古苍梧哭翠华。

----李商隐《咏 史》绢帕蘑菇与线香, 本资民用反为殃。

清风两袖朝天去, 免碍阎罗话短长。

----于谦《入京诗》清心为治本,直道是身谋。

秀干终成栋,精钢不作钩。

----包拯《书端州郡齐壁》公生明,廉生威。

----李惺《西沤外集冰言》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

不以其道得之,不居也。

----《论语里仁》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论语子路》廉者,民之表也;贪者,民之贼也。

----包拯《乞不用赃吏疏》文臣不爱钱,武臣不惜死,天下太平矣。

----岳飞《束史-岳飞传》世路无如贪欲险,几人到此误平生。

----朱熹《民航廉政读本》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欧阳修《五代史伶官传序》雨过蛟龙起,风生翡翠寒,但存清白在,日日是平安。

----吉雅漠丁《题画竹为董文中赋》黄金本何物,举世相纷争;贱者可以贵,死者可以生。

----贡师泰《古意》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于谦《石灰吟》薰风吹送朝天。

指何物、装添去船。

千首新诗,一轮明月,两字清廉。

----龚日升《柳梢青·二十年前》崇道德,清廉治政,应变全周。

待功成名遂,霞洞云游。

琴剑仙经为伴,蜕仙去、真上云头。

----刘处玄《满庭芳 许真君全家拔宅升天,庞居士全家坐》...

歌颂廉政的诗词

关于廉洁自律的诗句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绢帕麻菇与线香,本资民用反为殃.两袖清风朝天去,免得阎闾话短长.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明.于谦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元.王冕 廉者,民之表也;贪者,民之贼也. ——宋.包拯 三年为刺使,饮水复食叶. 惟向天竺山,取得两片石. 此抵有千金,无乃伤清白.——唐.白居易捡点行囊一担轻, 京华望去几多程. 停鞭静忆为官日,

有廉政诗词吗?琅琅上口的

廉政诗词警句征集选登一旦手中有了权不应想钱应想廉人生无返程莫向腐路行人生得意时切莫忘廉规群众的事情记在心上廉政的法规刻在脑中身在民中察民情民在心中解民忧心中有民政必勤脑中有法行必规(王定禧)开药方开出富贵第一方,最大财源是健康。

浊水不沾身亦美,污泥莫染体则刚。

历来正道怀欢乐,自古歪门孕祸汤。

借问瘟君何以治,无贪特效大药王。

(林天泉)

哪位有关于“廉洁”为主题的一些诗词(古代、当代、现代)、历史典...

《桥灯》 桥上的灯 守着桥 为桥亮着 把桥照亮了 还不停息 把桥下的水也照亮 让桥以水为镜 日夜注意服务的形象 腐败分子李大伦的廉洁诗歌: 《感怀》 “从政为官三十年,回首往事心怡然。

休言怀才谋大略,但愿清廉归平淡。

平生只念苍生苦,富民强国求发展。

历尽艰辛终不悔,一腔热血荐轩辕。

” 《警醒》 “警示教育心震撼,前车之覆后车鉴。

当年权重多风光,一旦贪婪跌深渊。

地位是柄双刃剑,坚持改造世界观。

廉洁自律何为最?权力金钱美色关。

” 廉是一棵柏, 岁月更替, 她总是四季常青。

廉是一株竹,搏风迎雨,她千磨万击还坚韧。

廉是一簇梅,傲霜斗雪, 她依然风骨犹寸。

廉是一种品质, “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浩气满乾坤。

” 廉是一种境界,“名编壮士籍, 不得中顾私。

” 廉是一种官德,“不受尘埃半点侵, 竹篱茅舍自甘心。

” 民心是镜 是贪是清? 民意是秤。

是丑是美? 口碑鉴证。

功过是非, 天地分明。

善恶终报, 民心是镜。

官场做人 民心不可欺, 法纪不可违。

善恶天地知, 良心不可昧。

报国当作为, 民苦须记心。

当为孺子牛, 官场做正人。

慎独 作恶有报应, 积德多善行。

是非天地知, 日日当自省。

廉洁民心敬, 坑民天不容。

莫为贪欲害, 坦荡一世清。

为官八点 名利淡泊一点, 民苦重心一点。

政绩淡化一点, 子孙多留一点。

钱财淡漠一点, 法纪留心一点。

交友淡雅一点, 历史多学一点。

清白 史中铭典故, 历历说祸福。

官场沉伦事, 悔恨追千古。

名利不可贪, 钱财身外物。

清白留子孙, 勤奋厉后人。

门前的嘱托 心莫贪,昧心钱。

眼莫花,婚外恋。

嘴莫馋,酒肉宴。

耳莫听,奉承言。

手莫抻,乱用权。

脚莫进,赌博间。

身莫陷,枉法案。

纪莫违,守清廉。

自吟 不贪不赌不嬉艳, 粗茶淡饭心坦然。

不违法纪严律己, 勤俭本分作奉献。

不为当官不为钱, 尽职尽责遂民愿。

为民谋利公仆责, 一世清白无遗憾。

欲贪畏 欲是坝中一汪水, 坝溃水泻难收回。

贪是笼中一猛兽, 笼开兽会把人吞。

祸莫大于纵己欲, 欲溺多少黑良心。

恶莫大于放任贪, 且看官场落马人。

西门豹,春秋战国时期魏国人。

当时邺地是魏都的重要门户,且是战略要地,但天灾人祸不断,民不聊生。

魏王特派西门豹担任邺县令,治理邺地。

西门豹到邺地后,微服私访,询查百姓疾苦,利用“河伯娶媳妇”事件,智惩三老、廷椽和巫婆,用事实教育百姓,破除迷信。

同时,修建漳河十二渠,治理漳河水患,发展农业生产,使邺地百姓逐步富庶起来。

西门豹为官一生,清正廉明,造福百姓,死后,邺地百姓专门为他在漳水边建造了祠堂,四季供奉。

赵广汉,字子都,西汉时期涿郡蠡吾县人。

曾任守京兆尹、颍川郡太守、京兆尹。

在颍川郡任太守期间,是赵广汉前期治理的最佳阶段,他不畏强权,精明强干,刚到任的几个月时间,就做了两件大事:一是打击豪门大族的势力,缓和社会矛盾;二是加强地方管理,转变当地的不良风气。

其威名由此流传,《汉书》本传中就把擅长处理政务说成是他的天性。

赵广汉在担任京兆尹时,表现出高度的责任心,处理各项公务,往往通宵达旦。

并且善于思考,讲究办事效率。

在其治理期间,京兆地区政治清明,官属和百姓无不交口称赞。

但京兆尹的职责在于管理京城,因在天子脚下,日常处理政务容易得罪皇亲国戚和当朝显贵,所以,虽然赵广汉算得上是一位京城行政官中的佼佼者,也仍然落得被腰斩的下场。

赵广汉任京兆尹期间,为官廉洁清明,威制豪强,深得百姓赞颂。

黄霸(?-公元前51),字次公,西汉时期淮阳阳夏(今河南太康)人。

史学家班固评论说:“自从汉朝建立以来,要讲治理百姓的官吏还是数黄霸第一。

”黄霸还在年少时,就立下了做一名好官吏的志向。

在颍川郡任太守的政绩最为突出。

此前,颍川郡是一个豪强地主称霸一方,百姓流离失所的地方,他到任后,大刀阔斧,布施恩德,安置流民,重视农桑,施行教化,经过几年的精心治理,颍川出现了太平安定,吏治清明,生产发展,“田者让畔、道不拾遗”的太平景象,皇帝因此下诏称颂黄霸是良吏中的最优秀者。

徐有功(?-702),本名徐弘敏,唐朝长安人,是唐代最著名的专司审案的官吏。

在古代,大多数官职都是行政司法混一的,只有在朝廷才有专门的审案官,但在官僚体系中地位极低,也难有作为。

徐有功虽长期担任专职审案官,却因敢于严格守法,犯颜直谏,执正、平反成百上千冤案,救活人命多达万人以上而名留青史。

徐有功先后任过蒲州司法参军、司刑寺(即大理寺)司刑丞、秋官(即刑部)员外郎、郎中侍御史司刑少卿等职。

徐有功为官之时,正值武周时期,上有武后作乱,下有酷吏网罗,执法守正彼为不易。

由于徐有功前后执正大案六七百件,救活人命数以万计,因而难免得罪酷吏、臣,频遭弹劾、推审,但最终皆因找不出他贪赃或徇私枉法的证据,使他三次被控死罪,三次被赦,两次被罢官又两次复出,尽管如此,他仍持志不渝,不阿谀奉承,一心执法守正。

也正因如此,使徐有功能成为历史上罕见的一位名留青史的专职"法官",被当时人誉为"自古...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