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诗句

关于离别的古诗词

20 坐标: 162676 目录:/guan/

送别诗

1、骆宾王

《于易水送人一绝》

此地别燕丹,壮士发冲冠.昔时人已没,今日水犹寒.

——崇敬荆轲古今一体,略去枝蔓直入史事,一种激越之情.后两句寓情于景,景中带比,荆轲精神千载犹存,还有诗人对现实环境的深切感受.没有离别的情景也不知所送为谁,纯是抒怀咏志之作,开风气之先.

2、王勃

《别薛华》

送进多歧路,遑遑独问津.悲凉千里道,凄断百年身.

心事同漂泊,生涯共苦辛.无论去与住,俱是梦中人.

——穷和独是传神之笔,迢迢千里唯失意的心来作伴,第三联同情劝慰对方,也用以自慰,双方都会在对方的梦中出现,说明怀友之诚相思之切,不重惜别之情而写悲切的身世之感、政治上的挫折,未能摆脱个人哀伤.

《送杜少府之任蜀川》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杜少府上任,俱是客中之别不必伤感,一洗送别的悲酸之态,意境开阔音调爽朗,独标高格.

《江亭月夜送别二首》其二

乱烟笼碧砌,飞月向南端.寂寞离亭掩,江山此夜寒.

——客居巴蜀之间所写,通过对景物的描写,间接地表达送走友人后环顾离亭仰望明月,远眺江山.留连顾望之状,凄凉寂寞之情自然浮现纸上,夜色深沉冷寂.融情入景.寒,着此一字境界全出.

3、孟浩然

《留别王维》

寂寂竟何待,朝朝空自归.欲寻芳草去,惜与故人违.

当路谁相假,知音世所稀.只应守寂寞,还掩故园扉.

——怨怼之中又带有辛酸意味,感情真挚动人,既没有优美的画面,又没有华丽的词藻,语句平淡近乎口语,对偶不工极其自然,言浅意深颇有余味.

4、王昌龄

《芙蓉楼送辛渐》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首句写萧瑟的秋意,也渲染出离别的黯淡气氛.那寒意不仅在满江风雨中也在离人的心头.次句意境开阔,孤——衬心境,即景生情,情蕴景中,令人联想到诗人孤介傲岸,冰清玉洁的形象.含蓄、蕴藉、余味无穷.

《送别》

下马饮君酒,问君何所之?君言不得意,归卧南山陲.但去莫复向,白云天尽时.

——送友人归隐,看似语句平淡无奇,细读来却词浅情深,含有悠然不尽之意.

《山中送别》

山中相送罢,日暮掩柴扉.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

——不写饯别,匠心独运,与他诗不同.把道别作暗场,而写别后的寂寞之感,怅惘之情,离愁,往往在别后当日的日暮而更浓重、稠密,却只用掩柴扉来表达.从生活中拾取看似平凡的素材,运用朴素自然的语言,来显示浓厚真挚的感情,往往味外有味,令人神远.

《送元二使安西》

渭城朝雨 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友人奉命去安西,在渭城送别,前两句点明时间、地点、环境、气氛,写景色调清新,明朗,这是一场深情的离别,却不黯然销魂,相反,倒是轻快而富于情调.三四句是极丰富内涵的一刹那.

5、李白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首句写景兼时令,杨花子规暗含飘零之感,次句写五溪不着悲痛语而悲痛之意自现,过五溪见迁谪之荒远,道路之艰难.后两句抒情,人隔两地难以相从而明月中天千里可共,所以寄愁于明月随风而致.此两句有三层意思,一自己心中充满愁思无可告诉,无人理解只好托于明月,二是惟有明月分照两地自己和友人都可见到,三是因此也只有依靠她才能将愁心寄到别无他法.通过想象把无情月变成知心人,将自己感情赋予客观事物使之同样具有感情,也就是使之人格化,乃是形象思维所形成的巨大特点和优点之一.当诗人要表现强烈的或深厚的情感时常常使用这种手法来取得预期效果.

《赠汪伦》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前两句叙事,后两句抒情,以比物的手法形象地表达了真挚纯洁的深情.空灵而有余叹,自然而又情真.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既不同于《送杜少府之任蜀川》那种少年刚强的离别,也不同于《渭城曲》那种深情的体贴,这是充满诗意的离别,所以如此,是两位风流潇洒的诗人的离别,还因离别跟一个繁华的时代、繁华的季节、繁华的地区相联系.在愉快的分手中,还带有诗人李白的向往.三月前加烟花,把送别环境中那种诗的气氛涂抹得尤为浓郁,意境优美,文字绮丽.后两句看似写景却包含一个诗意的细节,友人远去依然目送.

《渡荆门送别》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接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首联交待行踪,次联随和入用语贴切,景中蕴藏诗人开朗喜悦的心情和青春的蓬勃朝气.颈联写了远景和近景,尾联依恋老乡却不说思念,而是说故乡之水恋恋不舍地一路送来,怀着深情,更显出自己思乡的深情.言有尽而意无穷,意境高远,风格雄健,形象奇伟,想象瑰丽.

11、高适

《别董大》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慷慨悲歌,是出自肺腑的诗作,又以它的真诚情谊,坚强信念,涂上豪放健美的色彩,前两句直写日落之景,纯用白描.

7、韦应物

《赋得暮雨送李胄》

楚江微雨里,建业暮时钟.漠漠帆来重,冥冥鸟去迟.

海门深不见,浦树远含滋.相送情无限,沾襟比散丝.

——虽是送别诗,却重在写景.起句点雨次句点暮切题,暗中还写了送,并且绘出了一个压抑的场面,为后文做铺堑,中间四句构成了一百万幅富有诗意的画面,动中有静,静中有动,深和远又染上一层迷蒙暗淡的色彩,无不染上离愁别绪,形成浓重的压抑的氛围,诗人置身其间情动于衷,不能自已.结尾一联直抒胸臆.

8、卢纶

《送李端》

故关衰草遍,离别自堪悲.路出寒云外,人归暮雨时.

少孤为客早,多难识君迟.掩泪空相向,风尘何处期.

——以一个悲字贯穿全篇,首联写送别的环境,从衰草落笔,大大加重了离愁别绪,次句虽平直、刻露却因承上句而无平淡之感,倒为全诗定下了深沉感伤的基调.二联写送别的情景,但仍是紧扣悲字,融入浓重的依依难舍的惜别之情.寒云给人以沉重阴冷之感,烘托了悲凉的心境.三联回忆往事感叹身世仍扣悲字,感情沉郁,将惜别、感世、伤怀合在一起,形成全诗思想发展的高潮.四联仍归到悲字遥望远方掩面而泣,最后一句写出了感情上的余波.

9、柳宗元

《重别梦得》

二十年来万事同,今朝歧路忽西东.皇恩若许归田去,晚岁当为邻舍翁.

——此诗写岐叙别,情深意长,不着一愁字,而表面的平静中却蕴藏着深沉的激愤和无限的感慨.首道出了二人共同的宦海经历和人世沧桑,现在又共同遭难,感到难以再会,而以安慰的口气与朋友相约,后二句看似平淡却自然流露出讥讽与无奈.此诗以直抒离情构成真挚感人的意境,寓复杂的情绪和深沉的感慨于朴实无华的艺术形式之中.不言悲而悲不自禁不言愤而愤意自现,语似质直而意蕴深婉,情似平淡而低徊郁结.

《别舍弟宗一》

零落残魂倍黯然,双垂别泪越江边.一身去国六千里,万死投荒十二年.

桂岭瘴来云似墨,洞庭春尽水如天.欲知此后相思梦,长在荆门郢树烟.

——全诗苍茫劲健,雄浑阔远,感慨深沉,感情浓烈,抒发了诗人政治上不得志的悲愤之情.首联开篇点题写惜别之情,三联是景语也是情语,用比兴手法把彼此境遇加以渲染和对照.末联说自己处境不好,兄弟又在远方,今后只能寄以相思梦.烟字确实写出了梦境相思的迷离恍惚之态,显得情真意浓,十分真切感人.二联集中表现了诗人长期郁结于心中的愤懑与愁苦. 《沧浪诗话》中说,唐人好诗,多是征戍、迁谪、行旅、别离之作,往往能感动激发人意.

26、元稹

《重赠乐天》

休遣玲珑唱我诗,我诗多是别君词.明朝又向江头别,月落潮平是去时.V0W;

——首句提到唱诗,把读者引进离筵的环境中.首句休遣,次句解释,筵上唱离歌本已添别恨,何况是自己与友人的赠别之作,不免让人引起回忆,更加伤感.三句从眼前写到明朝,又字上承多字,以别字贯穿上下诗意转折自然,四句是想象中分别的情景,想象具体入微,诗以景结情,余韵不尽.此诗说到分手和分手的时间便结束,通篇只是口头语、眼前景,可谓情无奇景不丽,但读后却有无穷余味,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9、杜牧

《宣州送裴坦判官往舒州,时牧欲赴官归京》

日暖泥融雪半消,行人芳草马声骄.九华山路云遮寺,清弋江村柳拂桥.

君意如鸿高的的,我心悬旆正摇摇.同来不是同归去,故国逢春一寂寥.

——写景上很成功,首联色调明快,笔触简捷交代时间、环境、渲染气氛,三四句展示了两幅美景点明地点,富有地方特色和季节特色,透出对远行友人的关切和惜别之情,语言精炼优美,富有韵味.三联写行者与送行者不同的心境,行者乐观开朗,送者空虚无着怅然若失.最后两句写只身回京更加寂寞.诗前半部分的景与后半部分的情形成强烈的对比,使用反衬.

10、李商隐

《杜工部蜀中离席》

人生何处不离存?世路干戈惜暂分.雪岭未归天外使,松州犹胜殿前军.

座中醉宾延醒客,江上晴云杂雨云.美酒成都堪送老,当垆仍是卓文君.

——首联点出离席,反问有力除感叹外,还有安慰意.颔联纵笔千里,气象阔大,非常简洁地写出边地隐含的危机,饱含对国事的忧虑.颈联由远而近正写离筵,尾联化用,典故措词深婉,表面上是赞美实是讽刺.此诗采用直赋其事的手法,将抒情与叙事溶合在一起,气势宏大,情韵深厚,笔力雄健,风格苍劲雄迈顿挫有致

生死离别的诗词

关于生死离别的诗句如下:1.人生自是有情痴,此恨不关风与月。

——欧阳修《玉楼春·尊前拟把归期说》释义:人生自是有情,情到深处痴绝,这凄凄别恨不关涉楼头的清风,中天的明月。

2.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释义:自古以来多情的人最伤心的是离别,更何况又逢这萧瑟冷落的秋季,这离愁哪能经受得了。

3.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高适《别董大二首》释义:不要担心前路茫茫没有知己,普天之下哪个不识君。

4.月有盈亏花有开谢,想人生最苦离别。

——张鸣善《普天乐·咏世》释义:月有圆有缺花有开有谢,想到人生最苦的事情莫过于离别。

5.衰兰送客咸阳道。

天若有情天亦老。

——贺铸《行路难·缚虎手》释义:枯衰的兰草为远客送别,在通向咸阳的古道。

上天如果有感情,也会因为悲伤而变得衰老。

6.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

——李煜《浪淘沙令·帘外雨潺潺》释义:独自一人在太阳下山时在高楼上倚靠栏杆遥望远方,因为想到旧时拥有的无限江山,心中便会泛起无限伤感。

离别它是容易的,再要见到它就很艰难。

7.曾与美人桥上别,恨无消息到今朝。

——刘禹锡《杨柳枝》释义:那年与佳人的别离,恐怕今生都不能相见了。

8.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李商隐《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释义:见面的机会真是难得,分别时更是难舍难分,况且又兼东风将收的暮春天气,百花残谢,更加使人伤感。

9.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王维《渭城曲》释义:真诚地奉劝我的朋友再干一杯美酒,向西出了阳关就难以遇到故旧亲人。

10.多情只有春庭月,犹为离人照落花。

——张泌《寄人》释义:只有天上春月最是多情,还为离人照着庭院落花。

11.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释义:老朋友向我频频挥手,告别了黄鹤楼,在这柳絮如烟、繁花似锦的阳春三月去扬州远游。

12.昔去雪如花,今来花似雪。

——范云《别诗》释义:离去时,雪像花一样地飘落,如今再度前来,花开得像雪一般的白艳。

13.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释义:握着手互相瞧着,满眼泪花,直到最后也无言相对,千言万语都噎在喉间说不出来。

关于离别的古诗词

李清照南渡后诗词赏析

李清照南渡后的诗词很难找,度娘都回答得很模糊,我也只知道一首《声声慢》。

至于翻译和解析太长了,你直接搜百度,我懒得打字。

或者你要的话,说一声,我直接复制过来。

作者思想感情就是,主要用清冷之景来衬托孤寂、凄凉的心境,如实的写出了个人的遭遇和心情,但在个人的惨况中又蕴含着亡国之恨,从而使作品具有很强的感召力。

古诗词里有哪些诗词中有写到“亭”?

古代路旁置有亭子,供行旅停息休憩或饯别送行。

如北周文学家庾信《哀江南赋》:“十里五里,长亭短亭。

谓十里一长亭,五里一短亭。

”“长亭”成为一个蕴含着依依惜别之情的意象,在古代送别诗词中不断出现。

在中国古典诗歌里长亭已成为陆上的送别之所。

写有“亭”离别意象的诗词有:菩萨蛮 李白平林漠漠烟如织。

寒山一带伤心碧。

瞑色入高楼。

有人楼上愁。

玉阶空伫立。

宿鸟归飞急。

何处是归程。

长亭更短亭。

劳劳亭 李白天下伤心处,劳劳送客亭。

春风知别苦,不遣柳条青。

谢公亭 李白谢亭离别处,风景每生愁。

客散青天月,山空碧水流。

淮上与友人别 郑谷扬子江头杨柳春,杨花愁杀渡江人。

数声风笛离亭晚,君向潇湘我向秦。

秋杪江亭有作 刘长卿 寂寞江亭下,江枫秋气斑。

世情何处澹,湘水向人闲。

寒渚一孤雁,夕阳千万山。

扁舟如落叶,此去未知还。

采桑子 晏殊时光只解催人老,不信多情,长恨离亭.泪滴春衫酒易醒雨霖铃 柳永寒蝉凄切。

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

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怨郎诗——写给司马相如 卓文君一别之后,两地相思,只说是三四月,又谁知五六年,七弦琴无心抚弹,八行书无信可传,九连环从中折断,十里长亭望眼欲穿,……另外还有很多写亭却与离别无关的诗就更多了,如《江亭西望》、《灞陵亭》等,不一一例举。

关于桥的对联和诗词

桥的对联 -------------------------------------------------------------------------------- [2005-06-04 09:25:03] 渡船桥: 南侧联:一线桥光通越水,半帆寒影带吴歌; 北侧联: 春入船唇流水绿,人归渡口夕阳红。

东溪桥:一泓月色含规影;两岸书声接榜歌。

梅县桥溪村: 上联是“一门鼎盛,二姓同村,三代展鸿图,四海扬名,五指峰峦钟沛国”; 下联是“六朵荆花,七行楼屋,八方齐庆贺,九如献寿,十分声价壮桥溪!” 南星桥:淑气风光架岭送登彼岸,洞天云汉横梁稳步长堤。

安平桥:暴雨骤倾万斛珍珠浮水面;长虹多挂一条金带束天腰。

金鳌玉蝀白练桥: 南向题有“银潢作峤”四字,有联曰:玉宇琼楼天上下;方壶员峤水中央。

北向题有“紫海四澜”四字,有联曰:绣彀纹开环月珥;锦澜漪皱焕霞标。

爽且静兮濠濮涧: 南边的横额是“山色波光相罨画”,对联是:日永亭台爽且静;雨余花木秀而鲜。

北边的横额是“汀兰岸芷吐芳馨”,对联是:蘅皋蔚雨生机满;松峰横云画意浓。

颐和园中绣漪桥:螺黛一丸,银盘浮碧岫;鳞纹千叠,璧月漾金波。

谐趣园里知鱼桥:月波潋滟金为色;风籁琤琮石有声。

鬼斧神工赵州桥:水从碧玉环中出;人在苍龙背上行。

悬崖百丈桥楼殿:殿前无灯凭月照;山门不锁待云封。

二十四桥明月夜:得胜辕门卸甲;太平沙河洗马。

注:胜地据淮南,看云影当空,与水平分秋一色;扁舟过桥下,闻箫声何处,有风吹到月三更。

胜水桥头徐霞客: 东侧:胜景重新,舟驰人行通海宇;水形依旧,流清湍激映天然。

西侧:曾有霞客居北坨;依然虹影坠南阳。

苏州古丰乐桥:水连天长,万古川源连泰渎;年老人乐,四时风景胜滁阳。

蜀山大桥: 南侧:室歙溯来源,两岸静涵荆水绿;浙吴通要道,一弓长抱蜀山青。

北侧:不霁何虹,天远娲皇来补石;此山似蜀,人思坡老为题桥。

苏州桥:青山绿水百花苑;聚龙醒狮万年城。

淮清桥:淮水东边旧时月;金陵渡口去来潮。

杭州半山桥:欲泛仙槎向何处;偶传红叶到人间。

西湖断桥:断桥桥不断;残雪雪未残。

浙江新安白沙桥:姿若虹霓,为湖山争秀色;固如磐石,与水月竞久长。

青藤书屋桥亭:未必玄关别名教;须知书户孕江山。

一池金玉如如化;满眼青黄色色真。

洛阳江头万安桥:潮来直涌千寻雪;日落斜横百丈虹。

两翼石碑扶海出;三秋水月渡空行。

太守二千石;宗道五百年。

王道扶翼,万年纪有;皇阁广大,四海不波。

南浦桥:绿水桥边,金石足济交友渡;白云乡畔,山川犹护睦亲亭。

福建晋江安平桥:世间有佛宗斯佛;天下无桥长此桥。

天下黄河第一桥镇远桥: 天险化康衢,直如海市楼中,现不住法; 河堧开画本,安得云梯关外,作如是观。

曾经沧海千层浪;又上黄河一道桥。

大渡桥:万里长征犹忆泸关险;三军远戌严防帝国侵。

泸淀桥:上下影摇波底月;往来人渡镜中梯。

峨眉双飞桥:双飞两虹影;万古一牛心。

窦圌山上双索桥:上下影摇波底月;往来人渡镜中桥。

青城曲径多亭桥:青城桥:跋山寻鸟道;磊石压虹腰。

过溪桥:切断众流凭一柱;仰观四面拥千峰。

凝翠桥:瀑落瑶琴响;山幽薜荔封。

贵州贵阳城北关外头桥: 说一声去也,送别河头,叹万里长驱,过桥便入天涯路; 盼今日归哉,迎来道左,喜故人见面,把手还疑梦里身。

泰山云瞳桥:桥东侧建有“酌泉亭”,有题联多副: 且依石栏观飞瀑;再渡云桥访爵松。

曲径通幽处;连山到海隅。

(集句) 拔险惊心,到此浮云成幻梦;登高极目,从兹俗虑自消沉。

(刘光照) 风尘奔走,应尽艰辛思跪乳;因果研究,积成功德敢朝山。

(刘振声) 断崖瀑落晴天雨;一线路入青冥端。

广东大埔高陂桥:一道飞虹,人在青云路上;半轮明月,家藏丹桂宫中。

武昌蛇山桥:袅袅白云,不尽帆飞,三峡浪开东海日; 翩翩黄鹤,无边霞涌,五洲客醉楚天春。

咏桥的诗辞(一) 桥形通汉上,峰势接云危。

(帝京篇)李世民 渭水长桥今欲渡,葱葱渐见新丰树。

(初入秦川路逢寒食)李隆基 步黏苔藓龙桥滑,日闭烟罗鸟径迷。

(玄都观)徐氏 朝进东门营,暮上河阳桥。

(横吹曲辞·后出塞其二)杜甫 春楼不闭葳蕤锁,绿水回通宛转桥。

(相和歌辞·江南曲)韩翃 妾年初二八,家住洛桥头。

(相和歌辞·相逢行)崔颢 宜城酒熟花覆桥,沙晴绿鸭鸣咬咬。

(相和歌辞·常林欢)温庭筠 杨柳萦桥绿,玫瑰拂地红。

(舞曲歌辞·屈柘词)温庭筠 夜夜愁君辽海外,年年弃妾渭桥西。

(杂曲歌辞·妾薄命)刘元淑 明日长桥上,倾城看斩蛟。

(杂曲歌辞·壮士行)刘禹锡 桥东桥西好杨柳,人来人去唱歌行。

(杂曲歌辞·竹枝)刘禹锡 扬州桥边小妇,长干市里商人。

三年不得消息,各自拜鬼求神。

(杂曲歌辞·江南三台其一)王建 金谷园中柳,春来已舞腰。

那堪好风景,独上洛阳桥。

(杂曲歌辞·祓禊曲) 驱传渭桥上,观兵细柳屯。

(赋西汉)魏徵 汉家伊洛九重城,御路浮桥万里平。

(阙题)杨师道 乘星开鹤禁,带月下虹桥。

(和銮舆顿戏下)虞世南 北去横桥道,西分清渭流。

(文德皇后挽歌)朱子奢 日暮河桥上,扬鞭惜晚晖。

(游侠篇)陈子良 雨霁虹桥晚,花落凤台春。

(安德山池宴集)上官仪 悠悠天下士,相送洛桥津。

(咏史其二...

关于杨柳的诗词有哪些?

离别诗词与杨柳 杨柳的千种风姿,万种风情,无不洋溢着诗意。

历代文人墨客尤其宠爱它,以柳入诗的大概不下几千首。

成为千古名句的就有陶渊明的“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贺知章“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刘禹锡的“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踏歌声”、韩愈的“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高鼎的“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毛泽东的“春风杨柳万千条,六亿神州尽舜尧”。

杨柳走进诗词,为诗词增色;诗词装扮杨柳,使杨柳传情。

从《诗经》开始,“昔我往矣,杨柳依依”,就首开了咏柳寄情借柳伤别的先河。

天下千树万树,“长安陌上无穷树,唯有垂杨管别离”,人们送别偏要折柳写柳,这是因为“柳枝依依”,含情脉脉,“条条有情”的缘故。

古人取其义表示眷恋不舍,以柳相留。

“柳”者,“留”也,“柳”、“留”二音相谐,因而“折柳”相留,表示情真意切的惜别之情。

折柳送别,自汉朝以来就有了。

南朝乐府民歌有“上马不促鞭,反折扬柳枝,碟座吹长笛,愁杀行客儿。

”反映了那时赠别,马上的、马下的都折柳。

送别难免有离别之苦,古代人们所处的环境与条件,使离别后的重逢成为十分不易的事情,有的甚至成为永别。

离别就这样表现了生命的不自由,为了生命价值的实现,人们不得不承受空间阻隔的痛苦,承受走向未知的恐惧,承受与亲朋好友故乡故土告别的感情折磨。

这一切,都使别离蒙上一层悲切忧伤痛苦迷茫的情调,尽管春光无限,人们也会黯然伤神。

“杨柳岸”成了凄苦离愁的地方,“烟柳断肠处”道明了柳的意境就是凄婉哀怨。

到了唐朝,折柳送别更是盛行,长安灞桥,专门种植了许多杨柳,供人们离别时候攀折。

据《三辅黄图》说:“灞桥在长安东,跨水作桥。

汉人送客此桥,折柳赠别”故又名销魂桥,从汉、唐 以来,这儿不知演过多少人间悲剧,也不知有多少文人学士将它摄入诗篇。

“杨柳含烟灞岸春,年年攀折为行人”、“年年柳色,灞桥伤别”,可见,在灞桥握别的离情有多么深厚,诗人把送别离恨写得销魂蚀骨。

“为近都门多送行,长条折尽减春风”,大家送行,走出长安都门,离人去了,长条折尽,春色又减去几分。

“会得离人无限意”的杨柳,就这样充当人们离愁别恨的载体,“千丝万絮惹春风”,留下了一串串带泪的故事。

这些离别诗都被一种千回百结的愁肠所缠绕,被一种凄风苦雨的色彩所笼罩。

直到王维一曲阳关三叠,高歌“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轻轻柳色新”,一场清爽明亮的朝雨,洒洗了亘古如斯、哀怨凄苦的“轻尘”,“柳色”更新,终于使离别透露出一种富于希望的情调。

毕竟,“多情自古伤离别”,王维的“朝雨”冲不走诗人们太多的凄凉悲苦与无奈。

柳永的“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三个景物组成了一个萧瑟飒然的环境,再加一个别酒醒、不见情人的“我”,烘托出了离别者的内心苦楚,使读者充分感受到其中蕴含的一片悲愁难己的情怀。

“参差烟树灞陵桥,风物尽前朝。

衰杨古柳,几经攀折,憔悴楚宫腰”,当年幼柳的嫩枝,如今都已成了衰飒垂老的古柳了,真是历尽沧桑,令人触目伤怀, 词人写折柳送别的人间悲剧,一个“几”字,把多少人、多少代的共同悲哀一笔写尽了。

周邦彦的“长亭路,年去岁来,应折柔条过千尺”,表面上看来是爱惜柳树,深层的涵义却是感叹人间离别的频繁,情深意挚,耐人寻味。

元朝赵孟畹摹耙暗晏一ê旆圩耍巴费盍萄趟俊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