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的关于南京的咏史怀古诗 年代】:唐 【作者】:杜甫 【题目】:进艇 【内容】: 南京久客耕南亩,北望伤神坐北窗。 昼引老妻乘小艇,晴看稚子浴清江。 俱飞蛱蝶元相逐,并蒂芙蓉本自双。 茗饮蔗浆携所有,瓷罂无谢玉为缸。 年代】:唐 【作者】:杜甫 【题目】:梅雨 【内容】: 南京西浦道,四月熟黄梅。 湛湛长江去,冥冥细雨来。
茅茨疏易湿,云雾密难开。 竟日蛟龙喜,盘涡与岸回。 【年代】:唐 【作者】:李白 【题目】:上皇西巡南京歌十首 【内容】: 胡尘轻拂建章台,圣主西巡蜀道来。 剑壁门高五千尺,石为楼阁九天开。 九天开出一成都,万户千门入画图。 草树云山如锦绣,秦川得及此间无。 华阳春树号新丰,行入新都若旧宫。 柳色未饶秦地绿,花光不减上阳红。
谁道君王行路难,六龙西幸万人欢。 地转锦江成渭水,天回玉垒作长安。 万国同风共一时,锦江何谢曲江池。 石镜更明天上月,后宫亲得照蛾眉。 濯锦清江万里流,云帆龙舸下扬州。 北地虽夸上林苑,南京还有散花楼。 锦水东流绕锦城,星桥北挂象天星。 四海此中朝圣主,峨眉山下列仙庭。 秦开蜀道置金牛,汉水元通星汉流。 天子一行遗圣迹,锦城长作帝王州。
水绿天青不起尘,风光和暖胜三秦。 万国烟花随玉辇,西来添作锦江春。 剑阁重关蜀北门,上皇归马若云屯。 少帝长安开紫极,双悬日月照乾坤。 【年代】:唐 【作者】:杨夔 【题目】:寄当阳袁皓明府 【内容】: 高人为县在南京,竹绕琴堂水绕城。 地古既资携酒兴,务闲偏长看山情。 松轩待月僧同坐,圃寻花鹤伴行。 百里甚堪留惠爱,莫教空说鲁恭名。
【年代】:唐 【作者】:郑巢 【题目】:送人南游 【内容】: 南京路悄然,欹石漱流泉。 远寺寒云外,扬帆暑雨前。 雁行回晓岫,蜃色上湖田。 更想清吟处,多同隐者眠。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作者:辛弃疾 [宋]1140-1207 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 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 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 把吴钩看了,阑干拍遍,无人会,登临意。
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 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 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 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 渔家傲 作者:苏轼 千古龙蟠并虎踞。 从公一吊兴亡处。 渺渺斜风吹细雨。 芳草渡。 江南父老留公住。 公驾飞车淩彩雾。 红鸾骖乘青鸾驭。 却讶此洲名白鹭。 非吾侣,翩然欲下还飞去。 同王胜之游蒋山
作者:苏轼 到郡席不暖,居民空惘然。 好山无十里,遗恨恐他年。 欲款南朝寺,同登北郭船。 朱门收画戟,绀宇出青莲。 (荆公宅已为寺。) 夹路苍髯古,迎人翠麓偏。 龙腰蟠故国,鸟爪寄层巅。 竹杪飞华屋,松根泫细泉。 峰多巧障日,江远欲浮天。 略彴横秋水,浮图插暮烟。 归来踏人影,云细月娟娟。 六月七日泊金陵阻风得钟山泉公书寄诗为谢
作者:苏轼 [宋]1037-1101 今日江头天色恶,炮车云起风欲作。 独望钟山唤宝公,林间白塔如孤鹤。 宝公骨冷唤不闻,却有老泉来唤人。 电眸虎齿霹雳舌,为子吹散千峰云。 南行万里亦何事,一酌曹溪知水味。 他年若画蒋山图,为作泉公唤居士。 钟山即事 作者:王安石 涧水无声绕竹流,竹西花草弄春柔。 茅檐相对坐终日,一鸟不鸣山更幽。
江亭晚眺 作者:王安石 日下崦嵫外,秋生沆砀闲。 清江无限好,白鸟不胜闲。 雨过云收岭,天空月上湾。 归鞍侵调角,回首六朝山。 吴都赋(节选) 作者:左思 [晋]250?一305? 虽兹宅之夸丽,曾未足以少宁。 思比屋于倾宫,毕结瑶而构琼。 高闱有闶,洞门方轨。 朱阙双立,驰道如砥。 树以青槐,亘以绿水。 玄荫眈眈,清流亹亹。
列寺七里,侠栋阳路。 屯营栉比,解署棋布。 横塘查下,邑屋隆夸。 长干延属,飞甍舛互。 其居则高门鼎贵,魁岸豪杰。 虞魏之昆,顾陆之裔。 歧嶷继体,老成奕世。 跃马叠迹,朱轮累辙。 陈兵而归,兰錡内设。 冠盖云荫,闾阎阗噎。 其邻则有任侠之靡,轻訬之客。 缔交翩翩,傧从奕奕。 出蹑珠履,动以千百。 里宴巷饮,飞觞举白。
翘关抗鼎,拼射壶搏。 鄱阳暴谑,中酒而作。 于是乐只衎而欢饫无匮,都辇殷而四奥来暨。 水浮陆行,方舟结驷。 唱棹转毂,昧旦永日。 开市朝而并纳,横阛闠而流溢。 混品物而同廛,并都鄙而为一。 桃叶歌 作者:王献之 桃叶复桃叶,渡江不用楫。 但渡无所苦,我自迎接汝。 晚登三山还望京邑 作者:谢朓 [南朝]464-499 灞涘望长安,河阳视京县。
白日丽飞甍,参差皆可见。 余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 喧鸟覆春洲,杂英满芳甸。 去矣方滞,怀哉罢欢宴。 佳期怅何许,泪下如流霰。 有情知望乡,谁能鬒不变。 入朝曲 作者:谢朓 江南佳丽地,金陵帝王州。 逶迤带绿水,迢递起朱楼。 飞甍夹驰道,垂杨荫御沟。 凝笳翼高盖,叠鼓送华辀。 献纳云台表,功名良可收。 邻里相送至方山
作者:谢灵运 [南朝]385一433 祗役出皇邑,相期憩瓯越。 解缆及流潮,怀旧不能发。 析析就衰林,皎皎明秋月。 含情易为盈,遇物难可歇。 积疴谢生虑,寡欲罕所阙。 资此永幽栖,岂伊年岁别。 各勉日新志,音尘慰寂蔑。 河中之水歌 作者:萧衍 [南朝]464一549 河中之水向东流,洛阳女儿名莫愁。 莫愁十三能织绮,十四采桑南陌头。
十五嫁为卢家妇,十六生儿字阿侯。 卢家兰室桂为梁,中有郁金苏合香。 头上金钗十二行,足下丝履五文章。 珊瑚挂镜烂生光,平头奴子擎履箱。 人生富贵何所望? 恨不早嫁东家王。 望江南(一) 作者:李煜 闲梦远,南国正芳春。 船上管弦江面绿,满城飞絮滚轻尘。 作者: Hermes先生 2006-12-2221:36 回复此发言 2【文化南京】南京诗词小观 忙杀看花人。
望江南(二) 作者:李煜 [南唐]937-978 闲梦远,南国正清秋。 千里江山寒色暮,芦花深 处泊孤舟。 笛在月明楼。 登覆舟山望湖北 作者:刘孝威 [南朝] 约501一548 紫川通太液,丹岑连少华。 堂皇更隐映,松灌杂交加。 荇蒲浮新叶,渔舟绕落花。 浴童竞浅岸,漂女择平沙。 极望伤春目,回车归狭斜。 子夜四时歌
(一)

关于南京的咏史怀古诗
作者:南朝乐府民歌 朝日照北林,初花锦绣色。 谁能春不思,独在机中织? (春歌)郁蒸仲暑月,长啸北湖边。 芙蓉始结叶,抛艳未成莲。 (夏歌)秋风入窗里,罗帐起飘扬。 仰头看明月,寄情千里光。 (秋歌)渊冰厚三尺,素雪覆千里。 我心如松柏,君心复何似。 (冬歌)青溪小姑曲 作者:南朝乐府民歌 [南朝] 升门白水,侧近桥梁。 小姑所居,独处无郎 作者简介:南朝乐府民歌指保存在《乐府诗集》之“清商曲辞”中的诗歌,主要有《吴声歌曲》、《西曲歌》两大类。《吴声歌曲》大多产生干今江苏南部、浙江北部一带,以南朝京城建康(今南京)为中心,时间主要在东晋、刘宋两代。《西曲歌》产生于长江中游和汉水流域,以今湖北襄樊市、宜昌市、江陵市为中心地带,时间主要在刘宋、南齐两代。《吴声》、《西曲》的一部分原是民歌,后被采入乐府,谱为乐曲;另有一部分则是贵族、文人仿效民歌之作。
杨叛儿 作者:南朝乐府民歌 [南朝] 暂出白门前,杨柳可藏鸟。 郎作沈水香,侬作博山炉。 谢公墅歌 作者:温庭筠 朱雀航南绕香陌,谢郎东墅连春碧。 鸠眠高柳日方融,绮榭飘摇紫庭客。 文楸方罫花参差,心阵未成星满池。 四座无喧梧竹静,金蝉玉柄具持颐。 对局含情见千里,都城已得长蛇尾。 江南王气系疏襟,未许符坚过淮水。
江南曲 作者:温庭筠 [唐]812-870? 妾家白苹浦,日上芙蓉楫。 轧轧摇浆声,移舟入茭叶。 溪长茭叶深,作底难相寻。 避郎郎不见,鸂鶒自浮沉。 拾萍萍无根,采莲莲有子。 不作浮萍生,宁作藕花死。 岸傍骑马郎,乌帽紫游缰。 含愁复含笑,回道问横塘。 妾住金陵步,门前朱雀航。 流苏持作帐,芙蓉待作梁。 出入金犊幰,兄弟侍中郎。
前年学歌舞,定得郎相许。 连娟眉绕山,依约腰如杵。 凤管悲若咽,鸾弦娇欲语。 扇薄露红铅,罗轻压金缕。 明月西南楼,珠帘玳瑁钩。 横波巧能笑,弯蛾不识愁。 花开子留树,草长根依土。 早闻金沟远,底事归郎许。 不学杨白花,朝朝泪如雨。 游栖霞寺 作者:皮日休 [唐]834?-883? 不见明居士,空山但寂寥。 白莲吟次缺,青霭坐来销。
泉冷无三伏,松枯有六朝。 何时石上月,相对论逍遥。 经江宁览旧迹至玄武湖 作者:张九龄 [唐]678-740 南国更数世,北湖方十洲。 天清华林苑,日晏景阳楼。 果下回仙骑,津傍驻彩旒。 凫鸥喧凤管,荷芰斗龙舟。 七子陪诗赋,千人和棹讴。 应言在镐乐,不让横汾秋。 风俗因纾慢,江山或易由。 驹王信不武,孙叔是无谋。 佳气日将歇,霸功谁与修?
桑田东海变,麋鹿姑苏游。 否运争三国,康时劣九州。 山虽幕府在,馆岂豫章留? 水淀还相阅,菱歌亦故遒。 雄图不足问,唯想事风流。 长干曲
(一) 作者:崔颢 君家何处住,妾住在横塘。 停船暂借问,或恐是同乡。 长干曲
(二) 作者:崔颢 家临九江水,来去九江侧。 同是长干人,生小不相识。 江畔老人愁 作者:崔颢 [唐]704?-754
江南年少十八九,乘舟欲渡青溪口。 青溪口边一老翁,鬓眉皓白已衰朽。 自言家代仕梁陈,垂朱拖紫三十人。 两朝出将复入相,五世叠鼓乘朱轮。 父兄三叶皆尚主,子女四代为妃嫔。 南山赐田接御苑,北宫甲第连紫宸。 直言荣华未休歇,不觉山崩海将竭。 兵戈乱入建康城,烟火连烧未央阙。 衣冠士子陷锋刃,良将名臣尽埋没。 山川改易失市朝,衢路纵横填白骨。
老人此时尚少年,脱身走得投海边。 江宁吴少府宅饯宴序王 作者:王勃 蒋山南望,长江北流。 伍胥用而三吴盛,孙权困而九州裂。 遗墟旧壤,数万里之皇城; 虎踞龙盘,三百年之帝国。 关连石塞,地实金陵; 霸气尽而江山空,皇风清而市朝改。 昔时地险,实为建邺之雄都; 今日太平,即是江宁之小邑。 吴生俊审,辅佐烹鲜。 我辈良游,方驰去鹢。
梁伯鸾之远逝,自有长谣; 阂仲叔之遐征,仍逢厚礼。 临别浦,枕离亭,阵云四面,洪涛千里。 帘帷后辟,竹树映而秋烟生; 栋宇前临,波潮惊而朔风动。 嗣宗高啸,绿转方调; 文举清谈,芳禅自满。 想衣冠于旧国,便值三秋; 忆风景于新亭,俄伤万古。 情穷兴洽,乐极悲来; 怆零雨于中轩,动流波于下席。 嗟乎! 九江为别,帝里隔于云端;
五岭方逾,交州在于天际。 方严去舳,且对穷途; 玉露下而苍山空,他乡悲而故人别。 请开文囿,共泻词源,人赋一言,俱题四韵 白下驿饯唐少府 作者:王勃 [唐]650一676 下骚穷交日,昌亭旅食年。 相知何用早,怀抱即依然。 浦楼低晚照,乡路隔风烟。 去去如何道,长安在日边。 谒蒋帝庙 作者:韦庄 建业城边蒋帝祠.素髯清骨旧风姿。
江声似激秦军破,山势如匡晋祚危。 残雪岭头明组练,晚霞檐外簇旌旗。 金陵客路方流落,空祝回鸾奠酒卮。 送朱越 作者:王昌龄 远别舟中蒋山暮,君行举首燕城路。 蓟门秋月隐黄云,期向金陵醉江树。 留别岑参兄弟 作者:王昌龄 [唐]698?-756 江城建业楼,山尽沧海头。 副职守兹县,东南棹孤舟。 长安故人宅,秣马经前秋。 便以风雪暮,还为纵饮留。
貂蝉七叶贵,鸿鹊万里游。 何必念钟鼎,所在烹肥牛。 为君啸一曲,且莫弹箜篌。 徒见枯者艳,谁言直如钩。 岑家双琼树,腾光难为俦。 谁言青门悲,俯期吴山幽。 日西石门娇,月吐金陵洲。 追随探灵怪,岂不骄王侯。 江南春 作者:杜牧 [唐]803一852?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台城 唐.韦庄
江雨霏霏江草齐, 六朝如梦鸟空啼。 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 金陵城西楼月下吟 作者:李白 金陵夜寂凉风发,独上高楼望吴越。 白云映水摇空城,白露垂珠滴秋月。 月下沉吟久不归,古来相接眼中稀。 解道“澄江净如练”,令人长忆谢玄晖。 入朝曲 作者:李白 金陵控海浦,绿水带吴京。 铙歌列骑吹,飒沓引公卿。 槌钟速严妆,伐鼓启重城。
天子凭玉几,剑履若云行。 日出照万户,簪裙烂明星。 朝罢沐浴闲,遨游亮风亭。 济济双阙下,欢娱恩乐荣 金陵酒肆留别 作者:李白 风吹柳花满店香,吴姬压酒唤客尝。 金陵子弟来相送,欲行不行各尽觞。 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 金陵三首
(三) 作者:李白 六代兴亡国,三杯为尔歌。 苑方秦地少,山似洛阳多。 古殿吴花草,深宫晋绮罗。
并随人事灭,东逝与沧波。 金陵三首
(二) 作者:李白 地拥金陵势,城回江水流。 当时百万户,夹道起朱楼。 亡国生春草,离宫没古丘。 空余后湖月,波上对江洲。 金陵三首
(一) 作者:李白 晋家南渡日,次地旧长安。 地即帝王宅,山为龙虎盘。 金陵空壮观,天堑净波澜。

关于南京的咏史怀古诗
醉客回桡去,吴歌且自欢。 劳劳亭歌 作者:李白 金陵劳劳送客堂,蔓草离离生道傍。 古情不尽东流水, 此地悲风愁白杨。 我乘素舸同康乐,朗咏清川飞夜霜。 昔闻牛渚吟五章,今来何谢袁家郎。 苦竹寒声动秋月, 独宿空帘归梦长。 杨叛儿 作者:李白 君歌杨叛儿,妾劝新丰酒。 何许最关人?
乌啼白门柳。 鸟啼隐杨花,君醉留妾家。 博山炉中沉香火,双烟一气凌紫霞。 登梅岗望金陵赠族侄高座寺僧中孚 作者:李白 钟山抱金陵,霸气昔腾发。 天开帝王居,海色照宫阙。 群峰如逐鹿,奔走相驰突。 江水九道来,云端遥明没。 时迁大运去,龙虎势休歇。 我来属天清,登览穷楚越。 吾宗挺禅伯,特秀鸾凤骨。 众星罗青天,明者独有月。
冥居顺生理,草木不翦伐。 烟窗引蔷薇,石壁老野蕨。 吴风谢安屐,白足傲覆袜。 几宿一下山,萧然忘干谒。 谈经演金偈,降鹤舞海雪。 时闻天香来,了与世事绝。 佳游不可得,春风惜远别。 长干行(一) 作者:李白 [唐]701-762 妾发初覆额,折花门前剧。 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 同居长干里,两小无嫌猜。 十四为君妇,羞颜未尝开。
低头向暗壁,千唤不一回。 十五始展眉,愿同尘与灰。 常存抱柱信,岂上望夫台。 十六君远行,瞿塘滟预堆。 五月不可触,猿声天上哀。 门前迟行迹,一一生绿苔。 苔深不能扫,落叶秋风早。 八月胡蝶来,双飞西园草。 感此伤妾心,坐愁红颜老。 早晚下三巴,预将书报家。 相迎不道远,直至长风沙。 长干行(二) 作者:李白 忆妾深闺里, 烟尘不曾识。
嫁与长干人,沙头候风色。 五月南风兴,思君下巴陵。 八月西风起,想君发扬子。 去来悲如何,见少离别多。 湘潭几日到,妾梦越风波。 昨夜狂风度,吹折江头树。 淼淼暗无边,行人在何处。 好乘浮云骢,佳期兰渚东。 鸳鸯绿蒲上,翡翠锦屏中。 自怜十五余,颜色桃花红。 那作商人妇,愁水复愁风 赤壁怀古 其一 赤壁沉埋水不流,徒留名姓载空舟。
喧阗一炬悲风冷,无限英魂在内游。 交趾怀古 其二 铜铸金镛振纪纲,声传海外播戎羌。 马援自是功劳大,铁笛无烦说子房。 钟山怀古 其三 名利何曾伴汝身,无端被诏出凡尘。 牵连大抵难休绝,莫怨他人嘲笑频。 淮阴怀古 其四 壮士须防恶犬欺,三齐位定盖棺时。 寄言世俗休轻鄙,一饭之恩死也知。
南唐后主李煜的所有诗词。
【第一篇】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五代:李煜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译文这年的时光什么时候才能了结,往事知道有多少!昨夜小楼上又吹来了春风,在这皓月当空的夜晚,怎承受得了回忆故国的伤痛。精雕细刻的栏杆、玉石砌成的台阶应该还在,只是所怀念的人已衰老。要问我心中有多少哀愁,就像这不尽的滔滔春水滚滚东流。
【第二篇】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五代:李煜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译文默默无言,孤孤单单,独自一人缓缓登上空空的西楼。抬头望天,只有一弯如钩的冷月相伴。低头望去,只见梧桐树寂寞地孤立院中,幽深的庭院被笼罩在清冷凄凉的秋色之中。那剪也剪不断,理也理不清,让人心乱如麻的,正是亡国之苦。那悠悠愁思缠绕在心头,却又是另一种无可名状的痛苦。
【第三篇】浪淘沙令·帘外雨潺潺五代:李煜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译文门帘外传来雨声潺潺,浓郁的春意又要凋残。罗织的锦被受不住五更时的冷寒。只有迷梦中忘掉自身是羁旅之客,才能享受片时的欢娱。独自一人在太阳下山时在高楼上倚靠栏杆遥望远方,因为想到旧时拥有的无限江山,心中便会泛起无限伤感。离别它是容易的,再要见到它就很艰难。像流失的江水凋落的红花跟春天一起回去也,今昔对比,一是天上一是人间。
【第四篇】相见欢·林花谢了春红五代:李煜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胭脂泪,相留醉,几时重。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译文树林间的红花已经凋谢,花开花落,才有几时,实在是去得太匆忙了。也是无可奈何啊,花儿怎么能经得起那凄风寒雨昼夜摧残呢?飘落遍地的红花,被雨水淋过,像是美人双颊上的胭脂在和着泪水流淌。
花儿和怜花人相互留恋,如醉如痴,什么时候才能再重逢呢?人生从来就是令人怨恨的事情太多,就像那东逝的江水,不休不止,永无尽头。【第五篇】长相思·一重山五代:李煜一重山,两重山。山远天高烟水寒,相思枫叶丹。菊花开,菊花残。塞雁高飞人未还,一帘风月闲。译文一重又一重,重重叠叠的山啊。山是那么远,天是那么高,烟云水气又冷又寒,可我的思念像火焰般的枫叶那样。
菊花开了又落了,日子一天天过去。塞北的大雁在高空振翅南飞,思念的人却还没有回来。悠悠明月照在帘子上,随风飘飘然。【第六篇】清平乐·别来春半五代:李煜别来春半,触目柔肠断。砌下落梅如雪乱,拂了一身还满。雁来音信无凭,路遥归梦难成。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译文离别以来,春天已经过去一半,映入目中的景色掠起柔肠寸断。阶下落梅就像飘飞的白雪一样零乱,把它拂去了又飘洒得一身满满。
鸿雁已经飞回而音信毫无依凭,路途遥远,要回去的梦也难形成。离别的愁恨正像春天的野草,越行越远它越是繁生。【第七篇】临江仙·樱桃落尽春归去五代:李煜樱桃落尽春归去,蝶翻金粉双飞。子规啼月小楼西,玉钩罗幕,惆怅暮烟垂。别巷寂寥人散后,望残烟草低迷。炉香闲袅凤凰儿,空持罗带,回首恨依依。译文宗庙难献的樱桃已落尽——全都随着春天归去,无知的粉蝶儿还是寻乐双飞。杜宇转化的子规在小楼西面夜夜泣血鸣啼。倚着楼窗的玉钩罗幕了望,惆怅地看着幕烟低垂。
入夜后小巷里一片岑寂,人们都以纷纷散去,凄然欲绝面对烟草低迷。炉里的香烟闲绕着绘饰凤凰的衾枕。但见她愁容满面空持罗带,怎能不令人回首恨依依。【第八篇】虞美人·风回小院庭芜绿五代:李煜风回小院庭芜绿,柳眼春相续。凭阑半日独无言,依旧竹声新月似当年。笙歌未散尊罍在,池面冰初解。烛明香暗画堂深,满鬓青霜残雪思难任。
译文春风吹回来了,庭院里的杂草变绿了,柳树也生出了嫩叶,一年又一年的春天继续来到人间。独自依靠着栏杆半天没有话说,那吹箫之声和刚刚升起的月亮和往年差不多。乐曲演奏未完,酒宴未散,仍在继续,池水冰面初开。夜深之时,华丽而精美的君室也变得幽深。我已年老,忧思难以承受啊。【第九篇】破阵子·四十年来家国五代:李煜
四十年来家国,三千里地山河。凤阁龙楼连霄汉,玉树琼枝作烟萝,几曾识干戈?一旦归为臣虏,沈腰潘鬓消磨。最是仓皇辞庙日,教坊犹奏别离歌,垂泪对宫娥。译文南唐开国已有四十年历史,幅员辽阔。宫殿高大雄伟,可与天际相接,宫苑内珍贵的草木茂盛,就像罩在烟雾里的女萝。在这种奢侈的生活里,我哪里知道有战争这回事呢?自从做了俘虏,我因为在忧虑伤痛的折磨中过日子而腰肢减瘦、鬓发斑白。最使我记得的是慌张地辞别宗庙的时候,宫廷里的音乐机关/教坊的乐工们还奏起别离的歌曲,这种生离死别的情形,令我悲伤欲绝,只能面对宫女们垂泪而已。
【第十篇】蝶恋花·春暮五代:李煜遥夜亭皋闲信步。才过清明,渐觉伤春暮。数点雨声风约住。朦胧淡月云来去。桃杏依稀香暗渡。谁在秋千,笑里轻轻语。一寸相思千万绪。人间没个安排处。译文夜间在亭台上踱着步子,不知道为何清明刚过,便已经感觉到了春天逝去的气息。夜里飘来零零落落的几点雨滴,月亮在云朵的环绕下,散发着朦胧的光泽。
桃花、杏花在暗夜的空气中散发着幽香,不知道在园内荡着秋千,轻声说笑的女子是谁?对她千万般思念,在辽阔的天地里,竟无一处可以安排“我”的相思愁绪。【第十一篇】乌夜啼·昨夜风兼雨五代:李煜昨夜风兼雨,帘帏飒飒秋声。烛残漏断频欹枕,起坐不能平。 世事漫随流水,算来一梦浮生。醉乡路稳宜频到,此外不堪行。译文昨天的夜晚,风雨交加, 遮窗的帐子被秋风吹出飒飒的声响,窗户外传来了令人心烦的风声雨声,整整响了。蜡烛燃烧的所剩无几,壶中水已漏尽,我不停的多次起来斜靠在枕头上。 躺下坐起来思绪都不能够平稳。
人世间的事情,如同流水东逝,说过去就过去了,想一想我这一生,就像做了一场大梦,以前的荣华富贵生活已一去不复返了。醉乡道路平坦,也无忧愁,可常去,别的地方不能去。【第十二篇】忆江南·多少恨五代:李煜多少恨,昨夜梦魂中。还似旧时游上苑,车如流水马如龙。花月正春风。译文我有多少的恨,昨夜梦中的景象,还像以前我还是故国君主时,常在上苑游玩,车子如流水穿过,马队像长龙一样川流不息。正是景色优美的春天,还吹着融融的春风。
【第十三篇】捣练子令·深院静五代:李煜深院静,小庭空,断续寒砧断续风。无奈夜长人不寐,数声和月到帘栊。译文秋风送来了断续的寒砧声,在小庭深院中,听得格外真切。夜深了,月光和砧声穿进帘栊,更使人联想到征人在外,勾起了绵绵的离恨和相思。因而长夜不寐,愁思百结。【第十四篇】菩萨蛮·花明月暗笼轻雾五代:李煜花明月暗笼轻雾,今宵好向郎边去。刬袜步香阶,手提金缕鞋。画堂南畔见,一向偎人颤。奴为出来难,教君恣意怜。
译文朦胧的月色下花儿是那么娇艳,在这迷人的夜晚我要与你秘密相见。我光着袜子一步步迈上香阶,手里还轻轻地提着那双金缕鞋。在画堂的南畔我终于见到了你呀!依偎在你的怀里,我内心仍不停的发颤。你可知道我出来见你一次是多么的不容易,今天晚上我要让你尽情地把我爱怜。【第十五篇】浪淘沙·往事只堪哀五代:李煜往事只堪哀,对景难排。秋风庭院藓侵阶。一任珠帘闲不卷,终日谁来。
金锁已沉埋,壮气蒿莱。晚凉天净月华开。想得玉楼瑶殿影,空照秦淮。译文往事回想起来,只令人徒增哀叹;即便面对多么美好的景色,也终究难以排遣心中的愁苦。秋风萧瑟,冷落的庭院中,爬满苔藓的台阶,触目可见。门前的珠帘,任凭它慵懒地垂着,从不卷起,反正整天也不会有人来探望。横江的铁锁链,已经深深地埋于江底;豪壮的气概,也早已付与荒郊野草。傍晚的天气渐渐转凉,这时的天空是那样的明净,月光毫无遮拦地洒满秦淮河上。
【第十六篇】喜迁莺·晓月坠五代:李煜
(一)

关于南京的咏史怀古诗
晓月坠,宿云微,无语枕频欹。梦回芳草思依依,天远雁声稀。啼莺散,馀花乱,寂寞画堂深院。片红休埽尽从伊,留待舞人归。译文拂晓的月亮坠下蓝天,夜空云雾已经微淡,默默无语倚在枕上。梦醒仍恋芳草绵绵,雁声消失遥远天边。啼晓的黄莺散,零落的飞花乱,只留下寂寞画堂深深院。任落红遍地休扫它,留待跳舞人回当地毯。【第十七篇】子夜歌·人生愁恨何能免五代:李煜人生愁恨何能免,销魂独我情何限!故国梦重归,觉来双泪垂。高楼谁与上?长记秋晴望。往事已成空,还如一梦中。译文人生的愁恨怎能免得了?只有我伤心不已悲情无限!我梦见自己重回故国,一觉醒来双泪垂落。有谁与我同登高楼?我永远记得一个晴朗的秋天,在高楼眺望。往事已经成空,就仿佛在梦中一般。
【第十八篇】忆江南·多少泪五代:李煜多少泪,沾袖复横颐。心事莫将和泪滴,凤笙休向月明吹,肠断更无疑。译文我有多少的泪水,纵横交错地流在脸上。我的心事不用拿来边哭边诉说,那笙箫不要在我流泪时吹起呀,我现在无疑已是极度伤悲了。【第十九篇】木兰花·晚妆初了明肌雪五代:李煜晚妆初了明肌雪,春殿嫔娥鱼贯列。笙箫吹断水云间,重按霓裳歌遍彻。
临春谁更飘香屑?醉拍阑干情味切。归时休放烛光红,待踏马蹄清夜月。译文月圆之夜,大型宫廷歌舞酒宴。出场前先是画妆。因是晚妆,为了适合舞场与烛光,画眉点唇,都不妨色泽浓艳。宫娥们刚画完妆的一刻,是何等光彩照人呀!妆毕,春殿上美女如云,她们队列整齐,鱼贯而入,虽是层层娇娘的行列,望之也顿生军旅的浩荡之感。歌罢宴散,月色更明。当即吩咐随从灭尽红烛,纯任得得马蹄,踏着一路月色归去,方见得歌舞虽散,而余兴未尽!
【第二十篇】临江仙·樱桃落尽春归去五代:李煜樱桃落尽春归去,蝶翻金粉双飞。子规啼月小楼西,玉钩罗幕,惆怅暮烟垂。别巷寂寥人散后,望残烟草低迷。炉香闲袅凤凰儿,空持罗带,回首恨依依。译文宗庙难献的樱桃已落尽——全都随着春天归去,无知的粉蝶儿还是寻乐双飞。杜宇转化的子规在小楼西面夜夜泣血鸣啼。倚着楼窗的玉钩罗幕了望,惆怅地看着幕烟低垂。
入夜后小巷里一片岑寂,人们都以纷纷散去,凄然欲绝面对烟草低迷。炉里的香烟闲绕着绘饰凤凰的衾枕。但见她愁容满面空持罗带,怎能不令人回首恨依依。【第二十一篇】临江仙·樱桃落尽春归去五代:李煜樱桃落尽春归去,蝶翻金粉双飞。子规啼月小楼西,玉钩罗幕,惆怅暮烟垂。别巷寂寥人散后,望残烟草低迷。炉香闲袅凤凰儿,空持罗带,回首恨依依。
译文宗庙难献的樱桃已落尽——全都随着春天归去,无知的粉蝶儿还是寻乐双飞。杜宇转化的子规在小楼西面夜夜泣血鸣啼。倚着楼窗的玉钩罗幕了望,惆怅地看着幕烟低垂。入夜后小巷里一片岑寂,人们都以纷纷散去,凄然欲绝面对烟草低迷。炉里的香烟闲绕着绘饰凤凰的衾枕。但见她愁容满面空持罗带,怎能不令人回首恨依依。【第二十二篇】
菩萨蛮·铜簧韵脆锵寒竹唐代:李煜铜簧韵脆锵寒竹,新声慢奏移纤玉。眼色暗相钩,秋波横欲流。雨云深绣户,来便谐衷素。宴罢又成空,魂迷春梦中。译文管簧乐器吹奏出清脆响亮的乐曲,因久吹乐器而使夜晚变得寒冷。纤细如玉的手指来回拨弄,丝竹便演奏出新制的乐曲。目光暗暗注视,眼睛里充满着情意。在深精美的居室成就男欢女爱,马上就使两人的情感谐和一致。但是欢宴结束后,刚才的柔情蜜意马上又成为空虚,魂思已经如痴如醉,就如沉迷在春梦中。
【第二十三篇】一斛珠·晓妆初过五代:李煜晓妆初过,沉檀轻注些儿个。向人微露颗,一曲清歌,暂引樱桃破。罗袖裛残殷色可,杯深旋被香醪涴。绣床斜凭娇无那,烂嚼红茸,笑向檀郎唾。译文晓妆只粗粗理过,唇边可还得点一抹沉檀色的红膏。含笑未唱,先露一尖花蕾船的舌尖,于是樱桃小口微张,流出了婉转如莺的清歌。到了场下的酒会,就又娇爽多了。小盅微啜似乎还不够过瘾,换过深口大杯拚醉,哪在意污湿罗衣?最传神的是,笑嚼着红嫩的草花,向心上人唾个不停。
【第二十四篇】阮郎归·呈郑王十二弟五代:李煜东风吹水日衔山,春来长是闲。落花狼藉酒阑珊,笙歌醉梦间。佩声悄,晚妆残,凭谁整翠鬟?留连光景惜朱颜,黄昏独倚阑。译文东风吹动春水,远山连接着落日,春天来了长期都很无聊。落花一片狼藉,酒兴也逐渐衰减,吹笙唱歌整日就像醉中梦里一般。春睡醒来,明明知道晚妆已零乱不整,但谁还会去整理梳妆?时光易逝,朱颜易老而无人欣赏,黄昏时候只能独自倚靠着栏杆。
【第二十五篇】浣溪沙·转烛飘蓬一梦归五代:李煜转烛飘蓬一梦归,欲寻陈迹怅人非。天教心愿与身违。待月池台空逝水,荫花楼阁漫斜晖,登临不惜更沾衣。译文真是世事变幻莫测,像那风摇烛火一样飘忽不定,又像是漂流的浮萍一样,最终只是如梦一场,想要寻找往昔的旧痕,可已是物是人非,能到哪里去寻找呢?隔着重重山水。这就是天意如此吧。让我的内心所想与实际情况相反。
我站在池塘上,看着流水无情空自流淌,那高大楼阁的阴凉遮住了花草树木,我注视着傍晚的阳光,眼前满是夕阳的余晖,登高望远,再也看不到往昔熟悉的身影,看不到日思夜想的古国山河,我禁不住流泪满面,任那泪水沾湿衣襟,就让他痛快地流个够吧。
有什么关于南京风景的诗
南京,简称“宁”,古称金陵、建康,有关南京风景的诗如下:
1、《登金陵凤凰台》唐代:李白原文: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译文:凤凰台上曾经有凤凰来悠游,凤去台空只有江水依旧东流。吴宫鲜花芳草埋着荒凉小径,晋代多少王族已成荒冢古丘。三山云雾中隐现如落青天外,江水被白鹭洲分成两条河流。总有臣当道犹如浮云遮日,长安望不见心中郁闷长怀愁。
2、《金陵酒肆留别》唐代:李白原文:风吹柳花满店香,吴姬压酒唤客尝。金陵子弟来相送,欲行不行各尽觞。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译文:春风吹起柳絮,酒店满屋飘香,侍女捧出美酒,劝我细细品尝。金陵年轻朋友,纷纷赶来相送。欲走还留之间,各自畅饮悲欢。请你问问东流江水,别情与流水,哪个更为长远?
3、《桂枝香·金陵怀古》宋代:王安石
原文:登临送目,正故国晚秋,天气初肃。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归帆去棹残阳里,背西风,酒旗斜矗。彩舟云淡,星河鹭起,画图难足。念往昔,繁华竞逐,叹门外楼头,悲恨相续。千古凭高对此,谩嗟荣辱。六朝旧事随流水,但寒烟衰草凝绿。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译文:登上高楼凭栏极目,金陵的景象正是一派晚秋,天气刚刚开始索肃。千里奔流的长江澄沏得好像一条白练,青翠的山峰俊伟峭拔犹如一束束的箭簇。
江上的小船张满了帆迅疾驶向夕阳里,岸旁迎着西风飘拂的是抖擞的酒旗斜出直矗。彩色缤纷的画船出没在云烟稀淡,江中洲上的白鹭时而停歇时而飞起,这清丽的景色就是用最美的图画也难把它画足。回想往昔,奢华逸的生活无休止地互相竞逐,感叹“门外韩擒虎,楼头张丽华”的亡国悲恨接连相续。千古以来凭栏遥望,映入眼帘的景色就是如此,可不要感慨历史上的得失荣辱。
六朝的风云变化全都消逝随着流水,只有那郊外的寒冷烟雾和衰萎的野草还凝聚着一片苍绿。直到如今的商女,还不知亡国的悲恨,时时放声歌唱《后庭》遗曲。
4、《金陵晚望》唐代:高蟾原文:曾伴浮云归晚翠,犹陪落日泛秋声。世间无限丹青手,一片伤心画不成。译文:金陵城曾在日暮的景色伴着浮动的云,也在秋声里陪着落日。这世上有无数的丹青圣手,可都画不出内心的伤感。
5、《金陵五题·石头城》唐代:刘禹锡原文: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译文:群山依旧,环绕着废弃的故都,潮水如昔,拍打着寂寞的空城。淮水东边,古老而清冷的圆月,夜半时分,视这昔日的皇宫。
南唐后主李煜的诗词有什么特点?
他前期的词风格绮丽柔靡,不脱“花间”习气。 根据内容可大致分为两类:一类是描写富丽堂皇的宫廷生活和风花雪月的男女情事,如《菩萨蛮》《相见欢》 。他后期的词由于生活的巨变,以一首首泣尽以血的绝唱,使亡国之君成为千古词坛的“南面王”(清沈雄《古今词话》语),正是“国家不幸诗家幸,赋到沧桑语始工”。这些后期词作,凄凉悲壮,意境深远,已为柳永等所谓的“婉约”派打下了伏笔,为词史上承前启后的大宗师。至于其语句的清丽,更是空前绝后的了。如《虞美人》,《浪淘沙令》。
扩展资料:
李煜的诗词,存世共有三十余首,在内容上,可以亡国降宋为界分为前后两期:前期词主要反映宫廷生活和男女情爱,风格绮丽柔靡,虽不脱花间派习气。但在人物、场景的描写上较花间词人有较大的艺术概括力量,在部分词里也流露出了沉重的哀愁;后期词反映亡国之痛,哀婉凄凉,意境深远,极富艺术感染力。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李煜
南京古称什么
南京旧称有:冶城、越城、石头城、白下、江宁、丹阳、金陵、秣陵、建业、扬州、建邺、建康、秦淮、升州、蒋州、上元、集庆、应天、京师、南京、南都、天京。别称:龙盘虎踞(龙蟠虎踞)、六朝古都、十朝都会、博爱之都、开明之城、江南佳丽地、钟山风雨帝王城。南京,简称宁,是江苏省会,地处中国东部地区,长江下游,濒江近海。全市下辖11个区,总面积6597平方公里。江南佳丽地,金陵帝王州”,南京拥有着6000多年文明史、近2600年建城史和近500年的建都史,是中国四大古都之一,有“六朝古都”、“十朝都会”之称,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历史上曾数次庇佑华夏之正朔,是中国南方的政治文化中心,拥有厚重的文化底蕴和丰富的历史遗存。
咏史怀古诗的标志和结构
1分类咏史与怀古都是以历史题材为咏写对象,对历史人物的功过、历史事件的成败等,发表议论、或抒发感慨,或者借古以讽今,或者发思古之幽情。大都各有侧重,咏史诗多针对具体历史事件或历史人物,有所感慨或有所感悟而作;而怀古诗多是登临旧地,游览古迹时有感而发之作。怀古诗怀古诗古,是指一种古迹,“怀古”是指登临游览,触景生情,由于历史遗迹的诱发,而抒发感慨。怀古词多是由作者身临旧地凭吊古迹而产生联想,想象,引起感慨而抒发情怀抱负。因此,怀古又往往跟登临主体结合在一起。在艺术表现上,往往要写景,写这个古迹的地理环境、景物景观,长于情景交融。
咏史诗咏史诗“咏史”就是翻阅古书,拾点旧说,针对特定的人或事,可能是针对一个历史事件,可能是针对一个历史人物,借此抒发作者的思考、态度,情怀或讽刺时政,从而抒发自己的独到见地。咏古诗长于议论精辟,不一定要写景,不表现现在的时空场景。2人文环境
1、金陵:石头城、台城、六朝旧事、后唐遗事、乌衣巷、朱雀桥、西塞山。
历史名城南京,在漫长的岁月中曾经有过很多名称,其中最响亮的名字莫过于“金陵”了。时至今日,金陵仍是南京最雅致的别称。南京早在我国唐宋以前就称“六朝古都”。所谓“六朝”是指:①三国吴。孙权称王,定都建业(今南京)。②东晋。公元317年,逃亡江南的西晋皇族司马睿被拥戴在建康(今南京)当皇帝,建立东晋政权。③南北朝时期的宋、齐、梁、陈四个朝代均定都建康(今南京)。故南京史称“六朝古都”。至于明太祖朱元璋定都应天(今南京)、太平天国定都天京(今南京)等都不算在此六朝之中。
(1)石头城:公元前333年,楚威王置金陵邑于此,筑城石头山。东汉建安十七年(212),孙权改秣陵为建业,在金陵邑故址石头山上修筑石头城,内设石头仓、石头库,以存储军械、粮食等物资。石头城南建烽火台,为军事重镇。东晋义熙年间,以砖筑城,建"入汉楼",仍为军事重镇。唐末再修石头城,依山筑城,因江为池,形势险要,古有"石城虎踞"之称。明洪武十九年(1386)筑南京古城将其围在城内,今城垣尚存,烽火台、征虏亭遗迹尚可寻。唐代以后江水日渐西移,自唐武德八年(625年)后,石头城便开始废弃,故中唐诗人刘禹锡作《石头城》一诗云:“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诗人笔下的石头城,已是一座荒芜寂寞的“空城”了。
(2)台城,古城名,本来是三国时吴国的后苑城,东晋时改建,遂成为南朝台省和宫殿所在地,所以叫台城。故址在今江苏南京鸡鸣寺南。
(3)“玉树”,指《玉树后庭花》曲,为南朝最末一个帝王陈后主(陈叔宝)为其爱妃张丽华所制,一向被当作六朝荒的一个标志。
(4)南唐在中主李景的后期就面临周、宋的威胁,国势日弱,终至委靡不振。这些没落小王朝的君臣,既不能励精图治,振作有为,即使还强欢作乐,苟且偷安。李煜南唐形势更岌岌可危。他在对宋委曲求全中过了十几年苟且偷安的生活,还纵情声色,侈陈游宴。南唐为宋所灭后,他被俘到汴京,过了二年多的囚徒生活,终于在九七八年的七夕,被宋太宗派人死。
(5)隋宫,隋炀帝杨广建造的行宫。《舆地纪胜》:“淮南东路,扬州江都宫,炀帝于江都郡置宫,号江都宫。”《嘉庆一统志》:“江苏省扬州府古迹:临江宫在江都县南二十里,隋大业七年,炀帝升钓台临扬子津,大燕百僚,寻建临江宫于此。显福宫在甘泉县东北,隋城外离宫。……江都宫在甘泉县西七里,故广陵城内。中有成象殿,水精殿及流珠堂,皆隋炀帝建。……十宫在甘泉县北五里,隋炀帝建。《寰宇记》:十宫在江都县北五里,长阜苑内,依林傍涧,高跨冈阜,随城形置焉。曰归雁、回流、九里、松林、枫林、大雷、小雷、春草、九华、光汾。”
2、垂杨:《开河记》:“诏民间有柳一株赏一缣,百姓争献之。又令亲种,帝自种一株,群臣次第种栽毕,帝御笔写赐垂杨柳姓杨,曰杨柳也。”这句说隋亡后,隋堤上只有杨柳依旧,暮鸦哀鸣。《隋宫》1 李商隐乘兴南游不戒严,九重谁省谏书函? 春风举国裁宫锦,半作障泥半作帆。此诗讽咏隋炀帝奢侈嬉游之事。首二句写炀帝任兴恣游,肆行无忌,且滥杀忠谏之士,遂伏下杀身之祸。次二句取裁锦一事写其耗费之巨,将一人与举国、宫锦与障泥和船帆对比,突出炀帝之骄奢逸。然而全诗无一议论之语,于风华流美的叙述之中,暗寓深沉之虑,令人鉴古事而思兴亡。
《隋宫》2 李商隐紫泉宫殿锁烟霞①,欲取芜城作帝家②。 玉玺不缘归日角③,锦帆应是到天涯④。于今腐草无萤火⑤,终古垂杨有暮鸦⑥。 地下若逢陈后主⑦,岂宜重问《后庭花》⑧?【全部注释】①紫泉:即紫渊,因唐高祖名李渊,为避讳而改。司马相如《上林赋》描写皇帝的上林苑“丹水亘其南,紫渊径其北。”此用紫泉宫殿代指隋朝京都长安的宫殿。锁烟霞:空有烟云缭绕。
②芜城:即广陵(今扬州)。鲍照有《芜城赋》写广陵。二句意谓隋炀帝将长安的宫殿闲置起来,又到扬州大建行宫。《隋书·炀帝纪》:“大业元年三月,发河南诸郡男女百余万开通济渠,……八月,上御龙舟幸江都。”③喻指帝王。④锦帆:《开河记》:“帝自洛阳迁驾大梁,诏江淮诸州造大船五百只,……龙舟既成,泛江沿淮而下,……时舳舻相继,连接千里,自大梁至淮口,联绵不绝。锦帆过处,香闻百里。”何焯评此句云:“著此一联,直说出狂王抵死不悟,方见江都之祸,非偶然不幸,后半讽刺更有力。”这两句说,如果不是李渊夺取了隋朝的政权,杨广的船大概会游到天边去了吧。
⑤腐草无萤火:《礼记·月令》:腐草为萤。古人以为萤火虫是腐草变化出来的。《隋书·炀纪》:“大业十二年,上于景华宫征求萤火,得数斛,夜出游山放之,光遍岩谷。”这句采取夸张的手法,说炀帝已把萤火虫搜光了。《隋 宫》3 陈 恭 尹谷洛通淮日夜流,渚荷宫树不曾秋。 十年士女河边骨,一笑君王镜里头。月下虹霓生水殿,天中丝管在迷楼。 繁华往事邗沟外,风起杨花无那愁。
【作者简介】 陈恭尹(1631—1700),字元孝,号半峰,晚号独漉,顺德(今属广东)人。清初诗人、书法家。幼时其父陈邦彦抗清牺牲,他以逃匿得免。以父荫,南明桂王授为锦衣卫指挥佥事。桂王失败后,避迹隐居。其诗多有颂扬抗清人物之作。与屈大均、梁佩兰并称为“岭南三大家”。有《独漉堂集》。【注释】 谷洛通淮:隋炀帝曾从河南洛阳引谷水、洛水达于黄河,又自板渚(河南汜水南)引黄河水通淮河。
“以十年”、“一笑”两句:首句意谓炀帝在位十多年,因开运河,造龙舟东巡,使无数百姓为服役死于非命;次句言隋炀帝曾揽镜自照,对萧后说:“好头颈,谁当所之?”喻炀帝死期不远。“月下”、“天中”两句:首句言灯影如虹霓起自龙舟(即水殿);次句言如在天上奏乐的弦管出于迷楼。无那:无奈,无可奈何。⑥乌衣巷、朱雀桥:
乌衣巷在今南京秦淮河南岸夫子庙文德桥边,是一条幽静狭小的巷子。乌衣巷得名于三国时吴曾在此扎营,吴兵皆穿乌衣。六朝时,成为东晋名相王导、谢安的宅院所在地。其弟子都穿乌衣,因此得名。朱雀桥为东晋时建在内秦淮河上的一座浮桥,在乌衣巷附近,是六朝时代都城正南门(朱雀门)外的大桥,是当时的交通要道。⑦西塞山 〔古战场〕由于西塞山崖陡水急,易守难攻,并由绵延起伏的黄荆山作依托,成为扼守长江中游的战略要地。历史上在此出战事一百多次。
3、赤壁:“赤壁”二字位于赤壁矶头临江悬岩,南距市区138公里。《湖北通志》载:赤壁山临江矶头有‘赤壁’二字,乃周瑜所书。 相传东汉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冬月十三日,孙、刘联军借助风势,动用火攻,大火一炬,葬送了曹操二十六万兵马,东吴和刘备的军队乘胜追击,直到南郡,曹操率残部北归邺城。周瑜大军高奏凯歌,回军赤壁,在那大帅部楼船上举行得胜宴会,把酒庆功,酒醉之余,拔剑起舞,边舞边歌曰:临赤壁兮,败曹公,安汉室兮,定江东,此山水兮,千古颂,刻二字兮,纪战功。歌罢,提剑在悬崖上深深刻下了“赤壁”二字,这一剑刻过万重山,据说江西庐山有反写“赤壁”字样。虽确切地点不可循,但历代有多位文人留下相关诗篇。
《赤壁》(作者:杜牧)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念奴娇·赤壁怀古》苏轼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3源流历史形成源流咏史怀古诗的产生源远流长。诗骚中已见一些关于咏史怀古的内容,但与真正的咏史怀古诗还有差别。A、班固的《咏史》,被认为是中国诗歌史上第一首真正意义上的咏史诗。此诗写的是汉文帝时期缇萦舍身救父的故事,在写法上,“隐括本传,不加藻饰”,以叙述本事为主,末二句是作者的议论,整首诗写得“质木无文”。
B、左思《咏史》八首,真正实现了“诗”与“史”的结合,使得史事的叙述和咏怀较好地结合在一起,使咏史诗体格一新。发展历史唐代咏史怀古诗论析:⑴、初唐咏史怀古诗:以史为鉴,咏写故去朝代的兴亡,以告诫当世君主,成为初唐咏史怀古诗的一个重要主题。此类诗作多隐括史事,兴寄的成分较少。初唐四杰及盛唐诸名家都写了不少咏史诗篇,题材也很广泛,上自春秋吴越旧事,下到隋炀帝荒无道,都成了诗人们吟咏的对象。
此外,借史来抒发建功立业的怀抱,也是初唐咏史诗的一大主题。最具代表的是陈子昂《蓟丘览古》七首中的《燕昭王》和《登幽州台歌》。⑵、盛唐咏史怀古诗:盛唐咏史怀古诗寄托了诗人们对功名的热望,表现他们积极进取的热切心态。如王维《西施咏》《夷门歌》,李白《古风》其
十、《登金陵凤凰台》,即此类。杜甫的咏史诗借咏史抒发自己对社会的感慨。如《蜀相》《八阵图》等。
⑶、中晚唐咏史怀古诗:咏史诗辉煌的顶峰是中晚唐。随着唐帝国迅速由盛转衰,安史之乱的现实和六朝朝兴夕败,隋帝国短暂的辉煌等旧事,犹如巨大的阴影时时笼罩在诗人们头上,给他们的咏史怀古留下了更宽阔的天地。诗人们通过怀古,或警策当朝统治者(借古鉴今),或感叹唐帝国江河日下(借古伤今),或抒发自身在覆巢之下的忧畏之情(借古抒怀)。借对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怀咏,或对历史古迹的凭吊,针砭时弊,寄托怀抱。刘禹锡是此时咏史诗人之冠。《乌衣巷》《金塞山怀古》都堪称传世名作。其他,《长恨歌》(白居易)、《连昌宫词》(元稹)、《金铜仙人辞汉歌》(李贺)、《塞下曲》(李益)、《过华清宫三绝句》、《过乌江亭》(杜牧)、《隋宫》、《贾生》、《马嵬》(李商隐)等咏史佳作,它们都成为中国诗歌中的上品。
在中晚唐怀古诗人中,最突出的当数李商隐和杜牧。晚唐,藩镇割据、宦官专权、国势衰微,生活在这个时代,诗人往往选取历史上突出的亡国乱政的皇帝(甚至包括本朝的唐玄宗)以托讽,对他们的贪欲、无视历史教训终于自亡其国的事实加以讽刺揭露,借史实以警世人,他们堪称中国咏史怀古诗人中的圣手。宋代咏史怀古词论析:
(1)、咏史怀古也是宋词中的重要内容。王安石《桂枝香》(登临送目)感慨于六朝兴衰,并转入对现实的忧虑。苏轼《念奴娇o赤壁怀古》借咏怀周瑜来抒发自己的人生感慨。贺铸《将近酒》(城下路)讽刺名利之徒,寓托胸臆。周邦彦《西河o金陵怀古》蕴涵着浓郁的历史沧桑感,在写作上善于化用前人诗句。北宋百年间虽然出现了《明妃曲》、《桂枝香·金陵怀古》(王安石)、《念奴娇·赤壁怀古》(苏轼)、《题李愬画像》(惠洪)、《绝句·生当做人杰》(李清照)等名篇,但更多的咏史之作已少见唐人咏史诗精辟的见解、深刻的嘲讽。
(2)、南宋咏史怀古词多借古说今,抒发北伐抗金的志向,风格慷慨悲壮。如辛弃疾《南乡子o登京口北固亭有怀》、《永遇乐o京口北固亭怀古》、《水龙吟o过南剑双溪桥》等词作将咏史与抒怀完美地结合在一起,刘过的《六州歌头》(镇长淮)以扬州的兴衰痛陈金兵的罪行与南宋统治者偏安思想。陆游和辛弃疾生活的时代,正值宋金对峙最激烈之时,北宋亡覆不久,创痛仍在,南宋仍有收复失地之心。值此际,辛、陆二人登高临远,怀古感今之作便应运而生,其中《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念奴娇·我来吊古》、《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辛弃疾)、《读史》、《龙兴寺吊少陵先生寓居》、《入翟塘登白帝庙》、《游诸葛武侯书台》(陆游)等,都是脍灸人口的咏史佳作。
南宋灭亡前后,咏史诗坛上还有一次冲击波,汪元量、文天祥、刘辰翁、张炎诸人,或为挽狂澜于既倒而尽最后之力,或面对破碎山河、异族横行而默洒遗民之泪。他们的咏史之作,虽也不乏壮志难酬的愤慨,但更多的却是国破家亡的忧伤与无奈,给中国咏史怀古诗添加了一道清冷与悲怆的哀光。辽、金咏史怀古诗论析:与两宋同时的辽、金诗坛,诗作本是不多,咏史诗更少,其中元好问的《过晋阳故城书事》《西园》《赤壁图》及移刺霖的《马丽山有感》等可称佳品。
元代咏史怀古诗论析:

关于南京的咏史怀古诗
元诗成就虽显逊色,但元代诗坛却热闹非凡,仅诗就留下三万多首,还有大量的词、曲。元代诗歌(包括词、曲)是独特的。 为了限制汉人参政,从元太宗九年(1237)起,废除科举近80年,使得想以科举进身的读书人失去了希望,地位也直线下降;另外,元代前期诗人大多由宋、金入元,有浓重的遗民色彩。因此,元代咏史诗一方面时时流露出故国之思、沧桑之感;另一方面(主要表现在元曲上),感叹世道无常、叹世刺时、弃世归隐的作品明显增多,语言调侃,表露出作者看破红尘、消极灰暗的心态。前者以耶律楚材的《过沁园有感》、方回的《宋理宗书宫扇》、《白沟》,赵孟畹摹对蓝跬跄埂返任恚缓笳咭月碇略兜摹端鳌げΣ欢稀罚ㄗ臃啃虺疾瘢⒐嵩剖摹端鳌さ钋盎丁罚ǔ惩酰页继脬杪藿⒄叛频摹吨新馈て瘴蘩帧罚ǔ肷В芙猓┑任恚诶绞肥卸朗饕恢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