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谁令骑马客京华
宋
陆游
《临安春雨初霁》
2、骑马倚斜桥
唐
韦庄
《菩萨蛮·如今却忆江南乐》
3、骑马上虚空
唐
韦庄
《喜迁莺·人汹汹》
4、平明骑马入宫门
唐
张祜
《集灵台二首》
5、有个盈盈骑马过
清
纳兰性德
《菩萨蛮》
6、薄晚新晴骑马出
唐
白居易
《和钱员外答卢员外《早春独游曲江见寄长句》》
7、知章骑马似乘船
唐
杜甫
《饮中八仙歌》
8、山公醉后能骑马
唐
李白
《江夏赠韦南陵冰》
9、岸傍骑马郎
唐
温庭筠
《相和歌辞·江南曲》
10、游市慵骑马
唐
李廓
《杂曲歌辞·长安少年行十首》
11、胡儿十岁能骑马
唐
高适
《营州歌》
12、玉人骑马待
唐
李端
《杂诗》
13、归路骑马踏残红
宋
蔡伸
《水调歌头·相逢非草草》
14、骑马傍朱门
宋
张元干
《蓦山溪·一番小雨》
15、骑马踏红尘
宋
史浩
《蓦山溪·清淡无限》
16、骑马官人江上驻
宋
洪适
《渔家傲引/渔家傲》
17、贪看惺惺骑马归
宋
李处全
《减字木兰花·更生观尽》
18、未到山前骑马回
宋
辛弃疾
《浣溪沙》
19、也胜如、骑马著征衫
宋
方千里
《满江红·为忆仙姿》
20、省听鸡骑马
宋
刘克庄
《沁园春·余少之时》
21、生骑马未调
唐
张祜
《塞下曲》
22、猿骑马
元
王哲
《捣练子·猿骑马》
23、猿骑马
元
王哲
《捣练子·猿骑马》
24、骑马听鸡
元
程文海
《沁园春 五峰大卿示所和绣江参议沁园春词,》
25、骑马看花徒尔劳
元
王冕
《偶成》
26、骑马小儿眼如电
元
王冕
《有感》
27、骑马郎君欲飞起
元
王冕
《吴姬曲 其一》
28、长安多少骑马郎
元
王冕
《梅花 其三》
29、有个盈盈骑马过
清
纳兰性德
《浣溪沙》
30、骑马每行秋栈路
宋
陆游
《初归杂咏》
31、今朝骑马入真阳
宋
文天祥
《真州杂赋》
32、度岭休骑马
宋
戴复古
《山行》
33、看人骑马打球子
宋
释道枢
《颂古三十九首》
34、却愁骑马滑
宋
释梵琮
《偈颂九十三首》
35、将军骑马出潼关
宋
释文礼
《颂古五十三首》
36、昨日街头骑马过
宋
苏泂
《金陵杂兴二百首》
37、凌晨骑马路新凉
宋
张栻
《题城南书院三十四咏》
38、骑马行人长远过
唐
王建
《宫词》
39、衩衣骑马绕宫廊
唐
王建
《宫词》
40、骑马看花徒尔劳
元
王冕
《偶成》
关于杨柳的诗词有哪些?
离别诗词与杨柳 杨柳的千种风姿,万种风情,无不洋溢着诗意。
历代文人墨客尤其宠爱它,以柳入诗的大概不下几千首。
成为千古名句的就有陶渊明的“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贺知章“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刘禹锡的“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踏歌声”、韩愈的“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高鼎的“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毛泽东的“春风杨柳万千条,六亿神州尽舜尧”。
杨柳走进诗词,为诗词增色;诗词装扮杨柳,使杨柳传情。
从《诗经》开始,“昔我往矣,杨柳依依”,就首开了咏柳寄情借柳伤别的先河。
天下千树万树,“长安陌上无穷树,唯有垂杨管别离”,人们送别偏要折柳写柳,这是因为“柳枝依依”,含情脉脉,“条条有情”的缘故。
古人取其义表示眷恋不舍,以柳相留。
“柳”者,“留”也,“柳”、“留”二音相谐,因而“折柳”相留,表示情真意切的惜别之情。
折柳送别,自汉朝以来就有了。
南朝乐府民歌有“上马不促鞭,反折扬柳枝,碟座吹长笛,愁杀行客儿。
”反映了那时赠别,马上的、马下的都折柳。
送别难免有离别之苦,古代人们所处的环境与条件,使离别后的重逢成为十分不易的事情,有的甚至成为永别。
离别就这样表现了生命的不自由,为了生命价值的实现,人们不得不承受空间阻隔的痛苦,承受走向未知的恐惧,承受与亲朋好友故乡故土告别的感情折磨。
这一切,都使别离蒙上一层悲切忧伤痛苦迷茫的情调,尽管春光无限,人们也会黯然伤神。
“杨柳岸”成了凄苦离愁的地方,“烟柳断肠处”道明了柳的意境就是凄婉哀怨。
到了唐朝,折柳送别更是盛行,长安灞桥,专门种植了许多杨柳,供人们离别时候攀折。
据《三辅黄图》说:“灞桥在长安东,跨水作桥。
汉人送客此桥,折柳赠别”故又名销魂桥,从汉、唐 以来,这儿不知演过多少人间悲剧,也不知有多少文人学士将它摄入诗篇。
“杨柳含烟灞岸春,年年攀折为行人”、“年年柳色,灞桥伤别”,可见,在灞桥握别的离情有多么深厚,诗人把送别离恨写得销魂蚀骨。
“为近都门多送行,长条折尽减春风”,大家送行,走出长安都门,离人去了,长条折尽,春色又减去几分。
“会得离人无限意”的杨柳,就这样充当人们离愁别恨的载体,“千丝万絮惹春风”,留下了一串串带泪的故事。
这些离别诗都被一种千回百结的愁肠所缠绕,被一种凄风苦雨的色彩所笼罩。
直到王维一曲阳关三叠,高歌“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轻轻柳色新”,一场清爽明亮的朝雨,洒洗了亘古如斯、哀怨凄苦的“轻尘”,“柳色”更新,终于使离别透露出一种富于希望的情调。
毕竟,“多情自古伤离别”,王维的“朝雨”冲不走诗人们太多的凄凉悲苦与无奈。
柳永的“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三个景物组成了一个萧瑟飒然的环境,再加一个别酒醒、不见情人的“我”,烘托出了离别者的内心苦楚,使读者充分感受到其中蕴含的一片悲愁难己的情怀。
“参差烟树灞陵桥,风物尽前朝。
衰杨古柳,几经攀折,憔悴楚宫腰”,当年幼柳的嫩枝,如今都已成了衰飒垂老的古柳了,真是历尽沧桑,令人触目伤怀, 词人写折柳送别的人间悲剧,一个“几”字,把多少人、多少代的共同悲哀一笔写尽了。
周邦彦的“长亭路,年去岁来,应折柔条过千尺”,表面上看来是爱惜柳树,深层的涵义却是感叹人间离别的频繁,情深意挚,耐人寻味。
元朝赵孟畹摹耙暗晏一ê旆圩耍巴费盍萄趟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