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苔
清代:袁枚
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
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也学 一作:亦)
2、菩萨蛮·芭蕉
宋代:张鎡
风流不把花为主。多情管定烟和雨。潇洒绿衣长。满身无限凉。
文笺舒卷处。似索题诗句。莫凭小阑干。月明生夜寒。
3、落叶
唐代:修睦
雨过闲田地,重重落叶红。
翻思向春日,肯信有秋风。
几处随流水,河边乱暮空。
只应松自立,而不与君同。
4、咏草
宋代:俞紫芝
满目芊芊野渡头,不知若个解忘忧?
细随绿水侵离馆,远带斜阳过别洲。
金谷园中荒映月,石头城下碧连秋。
行人怅望王孙去,买断金钗十二愁。
5、草
唐代:白居易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关于植物的古诗
早梅 唐·齐己 万木冻欲折,孤根暖独回。
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
风递幽香出,禽窥素艳来。
明年如应律,先发望春台。
早 梅 张谓一树寒梅白玉条,迥临村路傍溪桥。
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销王安石《梅花》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白梅王冕 冰雪林中著此身, 不同桃李混芳尘。
忽然一夜清香发, 散作乾坤万里香。
雪梅 卢梅坡 梅雪争春未肯降, 骚人搁笔费平章。
梅须逊雪三分白, 雪却输梅一段香。
吴嘉纪《三月三日绝句》 船头昨夜雨如丝,沃我盆中兰蕙枝, 繁蕊争开修禊日,游人正是到家时。
朱彝尊《顾夫人画兰》 青楼人去笔床空,往事西州说谢公。
犹有秦淮芳草色,轻纨匀染夕阳红。
王士慎《冯女郎画兰》 丐得骚人笔下妍,玉池清照影骈娟。
一从弱质辞空谷,冶叶倡条尽可怜。
石涛《墨兰》 根已离尘何可诗,以诗相赠寂寥之。
大千香过有谁并,消受临池洒墨时。
《墨兰》 丰骨清清叶叶真,迎风向背笑惊人。
自家笔墨自家写,即此前身是后身。
《墨兰》 撇开瑶草点春星,倦想黄庭梦亦听。
叶下穿云交半面,世间何句得全青。
信他寒谷无边醉,簪我衣裙没骨丁。
相勘凡花痴不了,纵浇尘土有馀馨。
爱新觉罗.玄烨《秋兰》 殿前盆卉,芳兰独秀,昔人称为王者香,又以方之君子,因题四韵。
猗猗秋兰色,布叶何葱青。
爱此王者香,著花秀中庭。
幽芬散缃帙,静影依疏棂。
岂必九畹多,侈彼离骚经。
《云栖竹树甚茂幽兰满山》 山径纡徐合,溪声到处闻。
竹深阴戛日,木古势干云。
倚槛听啼鸟,攀崖采异芬。
韶华春已半,万物各欣欣。
《咏幽兰》 婀娜花姿碧叶长,风来难隐谷中香。
不因纫取堪为佩,纵使无人亦自芳。
程 樊《咏怀》 兰为王者香,芬馥清风里。
从来岩穴姿,不竞繁华美。
曹 寅《冬兰》 冬草漫寒碧,幽兰亦作花。
清如辟谷士,瘦似琢诗家。
丛秀几钗股,顶分双髻丫。
夕窗香思发,风影欲篝纱。
朱载震《建兰》 丛兰生幽谷,莓莓遍林薄。
不纫亦何伤,已胜当门托。
辇至逾关山,滋培珍几阁。
掉头忘闽海,倾心向京洛。
轻思昼回芳,清泉晚宜瀹。
玉轸一再弹,天际如可作。
华 岩《兰》 云壑固聿曼,幽芬清且修。
凉风动夙夜,佳人惠然求。
高凤翰《题郑板桥画兰陈溉夫画松》 溉夫画松松支离,板桥画兰兰离披。
兰离披,兰有香,松枝拂之松风长。
披风坐,北窗凉,老奴消受太清狂。
黄 任《题画兰》 (三首) 何来尔室香,四壁即空谷。
一拳古而媚,美人伴幽独。
沅澧多所思,远道我心痗。
纸窗招香魂,貌之不敢佩。
磁斗养绮石,源清者香远。
君从辋川来,而得此粉本。
了 亮 《写兰石有寄》 一片空山石,数茎幽谷草。
写寄风尘人,莫忘林泉好。
李方膺《兰花册页》 (三首) 迷离萧艾露风寒,千古英雄泪不干。
搁笔沉吟谈往事,横琴未必调猗兰。
楚畹清风涌笔端,廿年作客与盘桓。
自怜不唱猗兰曲,万叶千花供世看。
问天莫笑总无知,也惜幽兰鬓渐丝。
当户已愁锄欲尽,入山又恐负芳时。
汪士慎《兰》 幽谷出幽兰,秋来花畹畹。
与我共幽期,空山欲归远。
竹石 (清.郑燮)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竹(宋.苏东坡) 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 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
咏竹(傅庞如) 破土凌云节节高,寒驱三九领风骚。
不流斑竹多情泪,甘为春山化雪涛。
咏竹(七律) 茅舍小桥流水边,安居落户自怡然。
风摧体歪根犹正,雪压腰枝志更坚。
身负盛名常守节,胸怀虚谷暗浮烟。
寒霜暑热毫无畏,春夏秋冬四季妍。
竹 唐·李建勋 琼节高吹宿风枝,风流交我立忘归。
最怜瑟瑟斜阳下,花影相和满客衣晋·王淑之《兰确铭》: 兰既春敷,菊又秋荣。
芳熏百草, 色艳群英。
孰是芳质,在幽愈馨。
红楼梦咏菊花诗十二首 宝钗(蘅芜君) 忆菊 怅望西风抱闷思,蓼红苇白断肠时。
空篱旧圃秋无迹,瘦月清霜梦有知。
念念心随归雁远,寥寥坐听晚砧迟。
谁怜我为黄花瘦,慰语重阳会有期。
宝玉(怡红公子) 访菊 闲趁霜晴试一游, 酒杯药盏莫淹留。
霜前月下谁家种, 槛外篱边何处秋。
蜡屐远来情得得, 冷吟不尽兴悠悠。
黄花若解怜诗客, 休负今朝挂枝头。
【江南】 江南可采莲, 莲叶何田田。
鱼戏莲叶间, 鱼戏莲叶东, 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
【采莲曲】王昌龄 荷叶罗裙一色裁, 芙蓉向脸两边开。
乱入池中看不见, 闻歌始觉有人来。
【晓出净慈送林子方】 杨万里 毕竟西湖六月中, 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 映日荷花别样红。
【一剪梅】北宋. 李清照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
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荷花】 清. 石涛 荷叶五寸荷花娇,贴波不碍画船摇; 相到薰风四五月,也能遮却美人腰。
赏菊 (沈钧儒) 一丛寒菊比琼华,掩映晴窗动绿纱。
乍觉微香生暖室,真拟奇艳出谁家。
秋菊诗 (陈毅) 秋菊能傲霜,风霜恶重重。
本性能耐寒,风霜其奈何? 赏菊 (朱德) 奇花独立树枝头,玉骨冰肌眼底收。
且聆和平共处日,愿将菊酒解前仇。
菊畔香 (臧克家) 北国风光,无风无...
600首描写植物的古诗词有哪些?
1.《小池》杨万里 泉眼无声惜细流, 树阴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 早有蜻蜓立上头。
[注释] 1. 泉眼:泉水的出口,因为小,故称泉眼。
2. 晴柔:晴天柔和的风光。
3. 尖尖角:还没有放开的嫩荷叶的尖端。
[简析] 这首诗描写一个泉眼、一道细流、一池树阴、几支小小的荷叶、一只小小的蜻蜓,构成一幅生动的小池风物图,表现了大自然中万物之间亲密和谐的关系。
开头“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两句,把读者带入了一个小巧精致、柔和宜人的境界之中,一道细流缓缓从泉眼中流出,没有一点声音;池畔的绿树在斜阳的照射下,将树阴投入水中,明暗斑驳,清晰可见。
一个“惜”字,化无情为有情,仿佛泉眼是因为爱惜涓滴,才让它无声地缓缓流淌;一个“爱”字,给绿树以生命,似乎它是喜欢这晴柔的风光,才以水为镜,展现自己的绰约风姿。
三、四两句,诗人好像一位高明的摄影师,用快镜拍摄了一个妙趣横生的镜头:“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时序还未到盛夏,荷叶刚刚从水面露出一个尖尖角,一只小小的蜻蜓立在它的上头。
一个“才露”,一个“早立”,前后照应,逼真地描绘出蜻蜓与荷叶相依相偎的情景。
杨万里写诗主张师法自然,他对自然景物有浓厚的兴趣,常用清新活泼的笔调,平易通俗的语言,描绘日常所见的平凡景物,尤其善于捕捉景物的特征及稍纵即逝的变化,形成情趣盎然的画面,因而诗中充满浓郁的生活气息。
2.《天净沙·秋》元代朱庭玉 庭前落尽梧桐,水边开彻芙蓉。
解与诗人意同。
辞柯霜叶,飞来就我题红。
译文:庭院前落尽了梧桐的叶子,水中的荷花也早失去当日的风姿。
仿佛是通晓诗人我的心思。
一片经霜的红叶离开树枝,飞近身来让我题诗。
注释:①芙蓉:指荷花。
②辞柯:离开枝干。
③题红:在红叶上题诗。
唐僖宗时,有一名宫女在红叶上写了一首诗:“流水何太急,深宫尽日闲。
愍憨谢红叶,好去到人间。
”树叶顺着御沟水流出宫墙。
书生于祐拾到后添写道:“曾闻叶上题红怨,叶上题诗寄阿谁?”置于流水上游又流入宫中。
后两人终成良缘。
3.《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宋代杨万里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译文:到底是西湖六月天的景色,风光与其它季节确实不同。
荷叶接天望不尽一片碧绿,阳光下荷花分外艳丽鲜红。
注释:①晓出:太阳刚刚升起。
②净慈寺:全名“净慈报恩光孝禅寺”,与灵隐寺为杭州西湖南北山两大著名佛寺。
③林子方:作者的朋友,官居直阁秘书。
④毕竟: 到底。
⑤六月中:六月的时候。
⑥四时:春夏秋冬四个季节。
在这里指六月以外的其他时节。
⑦同:相同。
4.《 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作者:李清照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注释:(1)常记:时常记起。
“难忘”的意思。
(2)溪亭:临水的亭台。
(3)日暮:黄昏时候。
(4)沉醉:大醉。
(5)兴尽:尽了兴致。
(6)晚:比合适的时间靠后,这里意思是天黑路暗了。
(7)回舟:乘船而回。
(8)误入:不该入而入。
(9)藕花:荷花。
(10)争渡:“争”与“怎”相通,如何的意思。
争,使劲、抢着。
(11)惊:惊动。
(12)起:飞起来。
(13)一滩:满滩。
(14)鸥鹭:这里泛指水鸟。
译文:依旧经常记得出游溪亭,一玩就玩到日暮时分,深深地沉醉,而忘记归路。
一直玩到兴尽,回舟返途,却迷途进入藕花的深处。
怎样才能划出去,船儿抢着渡,惊起了一滩的鸥鹭。
5.《 江城子·江景》宋代:苏轼 湖上与张先同赋,时闻弹筝。
凤凰山下雨初晴,水风清,晚霞明。
一朵芙蕖,开过尚盈盈。
何处飞来双白鹭,如有意,慕娉婷。
忽闻江上弄哀筝,苦含情,遣谁听!烟敛云收,依约是湘灵。
欲待曲终寻问取,人不见,数峰青。
译文:凤凰山下,雨后初晴,云淡风清,晚霞明丽。
一朵荷花,虽然开过了,但是仍然美丽、清净。
什么地方飞过一对白鹭,它们也有意来倾慕弹筝人的美丽。
忽然听见江上哀伤的调子,含着悲苦,又有谁,忍心去听。
烟霭为之敛容,云彩为之收色,这曲子,就好像是湘水女神奏瑟在倾诉自己的哀伤,一曲终了,她已经飘然远逝,只见青翠的山峰,仍然静静地立在湖边,仿佛那哀怨的乐曲仍然荡漾在山间水际。
注释:1.湖:指杭州西湖。
张先:北宋著名词人。
2.凤凰山:在杭州西湖南面。
3.芙蕖:荷花。
6.《 望海潮·东南形胜》宋代柳永 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
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
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
重湖叠巘清嘉。
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
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
千骑拥高牙。
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
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
译文:杭州地理位置重要,风景优美,是三吴的都会。
这里自古以来就十分繁华。
如烟的柳树、彩绘的桥梁,挡风的帘子、翠绿的帐幕,楼阁高高低低,大约有十万户人家。
高耸入云的大树环绕着钱塘江沙堤,澎湃的潮水卷起霜雪一样白的浪花,宽广的江面一望无涯。
市场上陈列着琳琅满目的珠玉珍宝,家家户户都存满了绫罗绸缎,争相比奢华。
里湖、外湖与重重叠叠的山岭非常清秀...
有哪些带有植物描写的有意境的古诗词
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
____崔护《题都城南庄》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
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
____李煜《相见欢·林花谢了春红》雨打梨花深闭门,忘了青春,误了青春。
____唐寅《一剪梅·雨打梨花深闭门》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
____秦观《浣溪沙·漠漠轻寒上小楼》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____林逋《山园小梅·其一》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____崔护《题都城南庄》一声梧叶一声秋,一点芭蕉一点愁,三更归梦三更后。
____徐再思《水仙子·夜雨》春宵一刻值千金,花有清香月有阴。
____苏轼《春宵·春宵一刻值千金》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____志南《绝句》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
____郑思肖《画菊》红酥手,黄縢酒,满城春色宫墙柳。
____陆游《钗头凤·红酥手》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____佚名《桃夭》东风夜放花千树。
更吹落、星如雨。
____辛弃疾《青玉案·元夕》当年不肯嫁春风,无端却被秋风误。
____贺铸《芳心苦·杨柳回塘》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____白居易《大林寺桃花》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____苏轼《惠崇春江晚景 / 惠崇春江晓景》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
____黄蘖禅师《上堂开示颂》落叶他乡树,寒灯独夜人。
____马戴《灞上秋居》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
____黄巢《不第后赋菊》寂寞空庭春欲晚,梨花满地不开门。
____刘方平《春怨》兰有秀兮菊有芳,怀佳人兮不能忘。
____刘彻《秋风辞》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____卢梅坡《雪梅·其一》青枫江上秋帆远,白帝城边古木疏。
____高适《送李少府贬峡中王少府贬长沙》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____杜甫《登高》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____陶渊明《饮酒·其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____杨万里《小池》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____王安石《梅花 / 梅》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
____佚名《江南》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
____黄巢《题菊花》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
____叶绍翁《夜书所见》枝上柳绵吹又少。
天涯何处无芳草。
____苏轼《蝶恋花·春景》谁念西风独自凉,萧萧黄叶闭疏窗,沉思往事立残阳。
____纳兰性德《浣溪沙·谁念西风独自凉》江南几度梅花发,人在天涯鬓已斑。
____刘著《鹧鸪天·雪照山城玉指寒》相思一夜梅花发,忽到窗前疑是君。
____卢仝《有所思》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
____白朴《天净沙·秋》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____白居易《草 / 赋得古原草送别》新竹高于旧竹枝,全凭老干为扶持。
____郑燮《新竹》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____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庭前落尽梧桐,水边开彻芙蓉。
____朱庭玉《天净沙·秋》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
____韦庄《台城》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____王之涣《凉州词二首·其一》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
____宋祁《玉楼春·春景》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____张志和《渔歌子·西塞山前白鹭飞》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
____李贺《李凭箜篌引》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____杜甫《春望》青鸟不传云外信,空结雨中愁。
____李璟《摊破浣溪沙·手卷真珠上玉钩》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____杜牧《山行》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____佚名《采薇》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____白居易《钱塘湖春行》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____杜甫《绝句二首》
下面三首唐诗写的是三种植物,猜一猜,然后把谜底写出来
一谜面:年年二月花,散乱杂飞花。
雨过微风起,狂飘千万家。
谜底:根据诗意,可以判断是:柳絮。
二谜面:的历流光小,飘摇弱翅轻。
恐畏无人识,暗中独自明。
谜底:根据诗意,可以判断是:萤火虫。
三谜面:饮露身何洁,吟风影无长。
斜阳万千树,无处避螳螂。
谜底:根据诗意,可以判断是:蝉。
与植物有关的古诗词
与各种植物相关的诗句1、 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做岭南人。
——苏东坡2、 秋声万户竹,寒色五陵松——唐·李颀《望秦川》3、金井梧桐秋叶黄,珠帘不卷夜来霜——唐·王昌龄《长信秋词五首》4、长风吹白茅,野火烧枯桑——唐·岑参《至大梁却寄匡城主人》5、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张志和《渔歌子》6、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7、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周敦颐8、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9、景物诗人见即夸,岂怜高韵说红茶。
——【唐】司空图10、中庭井栏上,一架猕猴桃。
——唐朝。
岑参11、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苏东坡12、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 唐 贺知章《咏柳》13、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 郑板桥14、芙蓉泣露坡头见,桂子飘香月下闻----虞俦《有怀汉老弟》...
描写植物的古诗词大全600首
——数重山:几重山.那畔:那边,此处指关外.聒碎:“聒碎乡心梦不成”,这里指帐篷外,寒风溯雪之声惊醒了将士们的思想梦,更加怀念家乡.Ⅱ《泊船瓜洲》描写诗人停船瓜洲时遥望家乡,不知何时能回到家乡,心中十分惆怅.季节_未知 景物_月亮 诗人触景生情,写下此诗抒发情感.《秋思》是诗人借助日常生活中一个小小的片段——寄家书时的思想活动和行动细节,表达了客居他乡之人,对家乡亲人的深切思念.季节_秋 景物_秋风 此诗叙述寄家书的事情,抒发思乡之情.《长相思》是描写出塞军旅途中思乡寄情的一首词.写的是戍边打仗的将士,在风声雪声里因思念家乡,夜不能寐的情景.季节_冬天[自认为- -|||]景物_雪Ⅲ以上三首诗词根据不同的季节,抓住不同的景物进行描写,虽然表达方法不同,有写景抒情、叙事抒情以及写景、叙事相结合等方式,但都表达了一个共同主题,那就是思念家乡.三首古诗词所要表达的主题是一样的,但是表达的方法各异,《泊船瓜洲》是写景抒情,《秋思》则是叙事抒情,《长相思》则融写景与叙事于一体,来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
小学生必背古诗词:长歌行
【原文】青青园中葵①,朝露待日晞②。
阳春布德泽③,万物生光辉④。
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⑤。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注释】①葵:有锦葵、蜀葵。
邰希蒡日葵等,这里代指花草树木。
②晞(xī希):因日晒而干。
③阳春:春天。
德泽:恩惠,这里指春天的阳光雨露。
④这两句是说,春天的阳光雨露,使万物都焕发出生命力的光彩。
⑤焜(kūn昆)黄:植物枯黄貌。
华:同“花”。
【赏析】汉代《长歌行》古辞共三首,在宋人郭茂倩的《乐府诗集》中列入“相和歌辞”平调曲,并把后二首合成一篇(其实它们是完全不相干的两首诗,严羽《沧浪诗话》已指出后者应是两首)。
这里要讲的是三首中的第一首,它最早见于萧统的《文选》。
这首诗的主题思想很明确,就是篇末两句:“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由于唐吴兢《乐府古题要解》释此诗说:“言荣华不久,当努力为乐,无至老大乃伤悲也。
”后世便把这样一首劝人珍惜青春,应当及时努力的具有积极意义的诗,说成了劝人及时行乐的作品。
这显然是谬说曲解。
因为诗中只说到应当及时“努力”,并没有像《古诗十九首》(其十五)中所说的“为乐当及时,何能待来兹”那样带有明显的消沉颓废的思想。
我们完全应该恢复它积极健康的本来面目。
关于《长歌行》诗题命义,也是其说不一。
我以为郭茂倩根据《文选》李善注所采用的说法还是比较确切平实的。
他说:崔豹《古今注》曰:“长歌、短歌,言人寿命长短,各有定分,不可妄求。
”按《古诗》云:“长歌弥激烈。
”魏武帝(当作“魏文帝”)《燕歌行》云:“短歌微吟不能长。
”晋傅玄《艳歌行》云:“咄来长歌续短歌。
”然则歌声有长短,非言寿命也。
唐李贺有《长歌续短歌》,盖出于此。
看来所谓“长”和“短”都是指歌声和曲调,与内容是无关的。
“寿命长短”云云,更属臆说不可信。
这首诗有两个词儿需要特别讲解一下,即首句的“青青”和第六句的“焜黄”。
其它词句大抵浅显易知,无烦在此逐一诠释了。
首先,“青青”一词,当然指颜色。
如《诗经·郑风·子衿》所谓的“青青子衿”,即指青色衣服。
但从《诗经》、《楚辞》直到汉代的乐府民歌和古诗,“青青”这个词儿经常出现,在指颜色的同时,更主要的是形容植物少壮时茂盛的样子。
这在东汉郑玄的《毛诗笺》、唐陆德明的《经典释文》、清人段玉裁的《诗经小学》和陈奂的《诗毛氏传疏》里都有具体的解释,而段、陈两家更进一步说明“青青”和《诗经》里的“菁菁”就是同一个词,都是形容植物枝叶茂盛,所谓“茂盛即美盛也”(见陈奂《诗毛氏传疏》)。
现在我们常说的“青年”、“青春”,就是从“青青”这个词最早的涵义引申发展而来的。
这就同篇末的“少壮”二字相呼应,而不仅是指“园中葵”的颜色了。
其次,对“焜黄”这个词应当怎样理解。
《文选》李善注:“焜黄,色衰貌也。
”五臣注:“焜黄,华(花)色坏。
”后来余冠英先生注《乐府诗选》,更进一步认为“焜”是“□(左火右员)”的假借字,释“焜黄”为“色衰枯黄貌”。
三十年前我注释《两汉文学史参考资料》,也是这样理解的。
后来遍检汉晋古书,却发现除此诗外再没有见到用“焜黄”一词的。
常见的则为“焜煌”一词(如汉人杂书《急就篇》、扬雄《甘泉赋》、曹操诗《气出唱》以及唐释慧琳《一切经音义》引《方言》郭璞注等),称得起屡见不鲜。
按“焜”之本义为形容火光灿烂,与“煇”(即“辉”)原系一字孳乳而成,并无枯黄之意。
只因此诗与“黄”字连用,才把它说成“□(左火右员)”的假借字。
但“黄”字在秦汉古书中却与“皇”字通用,最明显的是东汉应劭的《风俗通义·声音篇》中把“黄帝”就写成“皇帝”。
而“皇”字的本义即指太阳煌煌发光。
后来由于“皇”已变为对帝王的专称,才出现了从“火”的“煌”这个后起字。
因此我认为,此诗的“焜黄”实即当时通用的词“焜煌”,不过把“煌”字写成“黄”字罢了。
况且这句诗最末一字是“衰”字,已具枯萎凋谢之义,如把上面的“焜黄”讲成“色衰枯黄貌”,于诗意也不免重复。
如果讲成植物的“华(花)叶”在春夏之时原是缤纷灿烂的,一到秋季便开始衰谢凋残,似更为顺理成章。
这个讲法为前人所未及,能否成立,还请读者斟酌。
描写春天古诗(10首)
春来——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春雨——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
春花——惆怅东栏一株雪,人生看得几清明。
春夜——更深月夜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
春水——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
春风——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春光——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春景——试上超然台上看,半壕春水一城花。
春游——东风知我欲山,吹断檐间积雨声。
春思——春心莫共花争发,一寸相思一寸灰。
春寂——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春愁——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春梦——枕上片时春梦中,行尽江南数千里。
春恨——人生自是有情痴,此恨不关风和月。
春归——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描写春天的古诗和描写春天的名句:春日迟迟,卉木萋萋。
仓庚喈喈,采蘩祁祁。
迟迟:缓慢。
卉木:草木。
萋萋:草茂盛的样子。
仓庚:莺。
喈喈:鸟鸣声众而和。
蘩:白蒿。
祁祁:众多。
《诗经·小雅·出车》时在中春,阳和方起阳和:春天的暖气《史记·秦始皇本纪》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汉 乐府古辞《长歌行》阳春白日风在香晋 乐府古辞《晋白绮舞歌诗三首》阳春二三月,草与水同色晋 乐府古辞《盂珠》春晚绿野秀,岩高白云屯秀:秀丽。
屯:驻,聚集。
南朝宋 谢灵运《入彭蠡湖口》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变鸣禽:鸣叫的鸟换了种类。
两句写冬去春来,鸟儿已经替换了。
南朝宋 谢灵运《登池上楼》喧鸟覆春洲,杂英满芳甸覆春洲:落满了春天的沙洲。
杂英;各种各样的花。
芳甸:郊野。
南朝梁 谢眺《晚登三山还望京邑》寄语洛城风日道,明年春色倍还人洛城:洛阳城。
风日:春光风物。
道:说。
唐 杜审言《春日京中有怀》云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春。
淑气催黄鸟,晴光转绿苹海曙:海上日出。
梅柳渡江春:梅柳渡过江来,江南一片春色。
淑气:春天的和暖气息。
转绿苹浪:使水中苹草转绿。
四句意谓:彩霞伴着朝日在海面升起,梅花绿柳把春意带过了江面,黄鸟在和煦的春光中歌唱,阳光催绿了苹草。
唐 杜审言《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不知细对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唐 贺知章《咏柳》:“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线。
不知细对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林花扫更落,径草踏还生唐 孟浩然《春中喜王九相寻》二月湖水清,家家春鸟鸣唐 盂浩然《春中喜王九相寻》闻道春还未相识,走傍寒梅访消息唐 李白《早春寄王汉阳》寒雪梅中尽,春风柳上归唐 李白《宫中行乐词八首》东风随春归,发我枝上花唐 李白《落日忆山中》东风洒雨露,会人天地春唐 李白《送祁昂滴巴中》咸阳二三月,宫柳黄金枝唐 李白《古风》春草如有情,山中尚含绿唐 李白《金门答苏秀才》时有落花至,远随流水香唐 刘昚虚《阙题》飞雪伴春还,善庭晓自闲唐 刘昚虚《积雪为小山》道由白云尽,春与青溪长意为:道路被白云遮断,春景与青青的流水一样绵延不断。
唐 刘昚虚《阙题》芳树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空啼唐 李华《春行即兴》肃肃花絮晚,菲菲红素轻。
日长雄鸟雀,春远独柴荆前两句形容花色红,柳絮素。
后两句谓日色渐长.春色淡远,唯听鸟雀调嗽,无人来往,独有柴门而已,唐 杜甫《春运》繁枝容易纷纷落,嫩蕊商量细细开唐 杜甫《江畔独步寻花七绝句》林花著雨燕支湿,水荇牵风翠带长燕支:胭脂。
荇:荇菜,一种水生草本植物。
唐 杜甫《曲江对雨》侵陵雪色还萱草,漏泄春光有柳条萱草:一种古人以为可以使人忘忧的草。
此句说萱草萌芽,侵陵雪色。
漏泄:透露。
唐 杜甫《腊日》江汉春风起,冰霜昨夜除唐 杜《远怀舍弟颖观等》春城而色动微寒唐 杜甫《遣闷戏呈路十九曹长》:“江浦雷声喧昨夜,春城而色动微寒。
”朝来新火起新烟,湖色春光净客船朝:早晨。
唐 杜甫《清明二首》恰似春风相欺得,夜来吹折数枝花唐 杜甫《绝句漫兴九首》东风好作阳和使,逢草逢花报发生阳和:春天的和暖之气。
唐 钱起《春郊》燕子不归春事晚,一汀烟雨杏花寒汀:水岸平地。
唐 戴叔伦《苏溪亭》诗家清景在新春,绿柳才黄半未匀半;多数。
未匀:参差不齐。
唐 杨巨源《城东早春》长江春水绿堪染,莲叶出水大如钱唐 张籍《春别曲》有时三点两点雨,到处十枝五枝花此是清明时节的景色描写。
唐 李山甫《寒食二首》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
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两句写白雪等不及春天到来,已穿树飞花装点早春之景。
唐 韩愈《春雪》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天街:京城里的街道。
草色遥看;春草始生,微微露出一点细芽,远看一片新绿,近看却似不见。
绝胜;远远胜过。
唐 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芳菲:美盛的花草。
唐 韩愈《晚春》洛阳东风几时来,川波岸柳春全回唐 韩愈《感春五首》狂风落尽深红色,绿叶成阴子满枝唐 杜牧《怅诗》:“自是寻春去校迟,不须惆怅怨芳时。
狂风落尽深红色,绿叶成阴子满枝。
”万树江边杏,新开一夜风。
满园深浅色,照在绿波中一夜风:一夜春风。
唐 王涯《春游曲》飒飒东风细雨来,芙蓉塘外有轻雷飒飒:风声。
唐 李商隐《无题...
关于战争的古诗词三首 要短的
陇西行 陈陶誓扫匈奴不顾身,五千貂锦丧胡尘。
可怜无定河边骨,犹似春闺梦里人。
出塞 王昌龄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马诗 李贺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想到一首个人很喜欢的补充: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应该也是王昌龄的,诗名忘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