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诗句

关于“见利忘义”的诗或诗词有哪些?

biyufuren 坐标: 157419 目录:/guan/

  1. 币厚言甘,人之所畏也。出自: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 司马光 《资治通鉴·晋纪》——这两句大意是:厚厚的钱币,甜甜的美言,这是人所应当畏惧警惕的东西啊!社会生活中,当权在位的人常常会遇到甘言和厚币。对此,廉清奉公的人自会清醒地辨别甘言的企图与厚币的来路,采取正确的对策;而贪赃枉法的人则会欣然接受,来者不拒。

  2. 见利不亏其义,见死不更其守。出自:西汉学者 戴圣 《礼记·懦行》——这两句大意是不要见到财利就做有损于大义的事,宁可牺牲自己的生命,也决不改变自己的志节。在社会精神领域内,贵义贱利是我国占代正统的义利观。

  3. 青蝇嗜肉汁而忘溺死,众人贪世利而陷罪祸。出自:东汉历史学家 班固——最终只会葬在用自己毕生索取的名利垒起的坟墓中。

  4. 晋侯见利忘义,背吾君之约,又负君夫人之托,今日乃自取囚辱,夫人何为哀痛如此?出自:明 冯梦龙 《东周列国志》

  5. 满望终身做大臣,杀妻叛母绝人伦。谁知鲁魏成流水,到底身躯丧楚人。

  6. 三国灭宋却独吞,上欢收未费兵。淖齿杀王图自立,杀妻做将梦成空。

  7. 见忠识孝闻节义 利欲熏心丧骨气 。

  8. 色厉而胆薄,好谋无断,干大事而惜身,见小利而忘义。——曹操

羞辱见利忘义的人的语句

《赠刘景文》是北宋著名文学家苏轼于元祐五年 (1090)在杭州任知州时送给好友刘景文(名季孙)的一首勉励诗,该作品是苏诗中的经典之作,脍炙人口。

赠刘景文 【宋】苏轼荷尽已无擎雨盖, 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 正是橙黄橘绿时。

这首诗是诗人写赠给好友刘景文(名季孙)的。

诗的前两句写景,抓住“荷尽”、“菊残”描绘出秋末冬初的萧瑟景象。

“已无”与“犹有”形成强烈对比,突出菊花傲霜斗寒的形象。

后两句议景,揭示赠诗的目的。

说明冬景虽然萧瑟冷落,但也有硕果累累、成熟丰收的一面,而这一点恰恰是其他季节无法相比的。

诗人这样写,是用来比喻人到壮年,虽已青春流逝,但也是人生成熟、大有作为的黄金阶段,勉励朋友珍惜这大好时光,乐观向上、努力不懈,切不要意志消沉、妄自菲薄。

苏轼的《赠刘景文》,是在元祐五年 (1090)苏轼在杭州任知州时作的。

《苕溪渔隐丛话》说此诗咏初冬景致,“曲尽其妙”。

诗虽为赠刘景文而作,所咏却是深秋景物,了无一字涉及刘氏本人的道德文章。

这似乎不是题中应有之义,但实际上,作者的高明之处正在于将对刘氏品格和节操的称颂,不着痕迹地糅合在对初冬景物的描写中。

因为在作者看来,一年中最美好的风光,莫过于橙黄橘绿的初冬景色。

而橘树和松柏一样,是最足以代表人的高尚品格和坚贞的节操。

古人写秋景,大多气象衰飒,渗透悲秋情绪。

然此处却一反常情,写出了深秋时节的丰硕景象,显露了勃勃生机,给人以昂扬之感。

因此宋人胡仔以之与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诗中“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两句相提并论,说是“二诗意思颇同而词殊,皆曲尽其妙”(《苕溪渔隐丛话》)。

荷与菊是历代诗家的吟咏对象,常给人留下美好的印象,可是为什么此诗一开头却高度概括地描绘了荷败菊残的形象,展示了一幅深秋的画面?这全然是为了强调和突出一年之中的最好景象:橙黄橘绿之时。

虽然橙和橘相提并论,但事实上市人正偏重于橘,因为“橘”象征着许多美德,故屈原写《橘颂》而颂之,主要赞其“独立不迁”、“精色内白”、“秉德无私”、“行比伯夷”。

此诗的结句正有此意,在表达上融写景、咏物、赞人于一炉,含蓄地赞扬了刘景文的品格和秉性。

关于“见利忘义”的诗或诗词有哪些?

历史上见利忘义的人的事例

1、从前,济水的南面有个商人,渡河时从船上落下了水,停留在水中的浮草上,在那里求救。

有一个渔夫用船去救他,还没有靠近,商人就急忙嚎叫道:“我是济水一带的大富翁,你如果能救了我,我给你一百两金子。

” 渔夫把他救上岸后,商人却只给了他十两金子。

渔夫说:“当初你答应给我一百两金子,可现在只给十两,这岂不是不讲信用么?” 商人勃然大怒道:“你一个打鱼的,一天的收入有多少?你突然间得到十两金子还不满足吗?”渔夫失望地走了。

后来有一天,这商人乘船顺吕梁湖而下,船触礁沉没,他再一次落水。

正好原先救过他的那个渔夫也在那里。

有人问渔夫:“你为什么不去救他呢?”渔夫说:“他就是那个答应给我一百两金子而不兑现承诺的人。

”渔夫撑船上岸,远远地观看那位商人在水中挣扎,商人很快就沉入水底淹死了。

2、汉高祖死后,吕后专权,对娘家的人封王封侯,排斥异己,诛杀功臣。

不久,吕后也死了,她在遗诏中指定内侄吕产为相国,吕禄统领京都禁卫军。

吕氏家族掌权,激起一批功臣不满,太尉周勃与丞相陈平密议对策。

他们巧使妙计,把吕要人郦寄争取过来,由他去说服吕禄,把兵权还给周勃。

这时,大将军灌婴联合齐王刘襄等刘家军,回京师欲诛吕氏家族。

郦寄与吕禄本是知交,吕禄听了郦寄的话,终于把北军归周勃指挥。

前相国曹参的儿子曹窋又配合朱虚侯刘章控制了南军,在未央宫杀死了吕产。

其余吕氏大官,也都被周勃派人抓获,一一斩首。

吕氏势力全被消灭后,周勃、陈平等大臣迎立代王刘恒为帝,就是汉文帝。

在诛吕这场斗争中,郦寄也出了力,所以袭父爵为曲周侯,但舆论说他出卖朋友。

3、陈世美的妻子供他读书。

他后来在科举中中了状元,后来做到了驸马。

他的妻子来找他,他不但不认,还派杀手追杀她们。

这事让皇帝知道了,让包拯审判。

后来被铡。

4、越国能够灭掉吴国,范蠡和文种是最大的功臣。

勾践在灭掉吴国后,因范、文二人功劳卓著,便要拜范蠡为上将军,文种为丞相。

但是范蠡不仅不接受封赏,还执意要离国远去。

他不顾勾践的再三挽留,离开越国,隐居齐国。

范蠡离开后,还惦记着好友文种,于是就派人悄悄送了一封信给文种,在信上告诉他:你也赶快离开吧,我们的任务已经完成了。

勾践心胸狭窄,只可与他共患难,不能同他共富贵。

你要记住:“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

” 但是,文种不相信越王会加害自己,坚持不肯走,还回信说:“我立下这么大的功劳,正是该享受的时候,怎么能就这样离开呢?” 果然在文种当丞相不久,勾践就给他送来当年夫差叫伍子胥自杀时用的那把剑,同时带了这么一句话:先生教给寡人七种灭吴的办法,寡人只用了三种,就把吴国给灭了,还剩下四种没有用,就请先生带给先王吧。

文种一看,就明白了,后悔当初没有听范蠡的话,无奈之下只好举剑自杀了。

5、春秋时期,晋国大夫赵简子在中山举行狩猎,遇到一只狼就拼命追赶。

狼遇到东郭先生说:“先生能借你的口袋让我苟延残喘躲一会,躲过这场灾难,我会报答你的大恩的。

” 东郭先生帮助了狼。

后来狼安全跳出布袋扑向东郭先生咬去。

“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写一篇诗歌(配乐朗诵用) 急需...

评论 ┆ 举报最佳答案此答案由提问者自己选择,并不代表百度知道知识人的观点回答:mimi学者3月30日 15:46 诚信,会使整个社会的交易成本最低,于是大家得益。

见利忘义,会使交易成本增高,于是大家受害。

因此,大家为了大家一己的利益,均愿意选择诚信,而不是见利忘义。

每一条苍白的道德说教的背后,其实都是有社会学经济学理论做铺垫的。

明白了这一点,每个人都应该选择诚信(因为这对自己有好处而不是坏处)。

揪错 ┆ 评论 ┆ 举报

中国为什么现在的人都见利忘义?

防范小人: 1,近小人远君子或近君子远小人都不可取,同事间相处要有尺度,不要过于亲密,泄露隐私,避免小人为私利而伤害你。

2,如果你得罪小人,那就要小心小人陷害; 3,如果事情直接或间接牵扯到与小人利益有关千万也要小心小人陷害。

特别是恶毒的小人,他会将陷害牵连到你身边的重要物,小人善于利用你身边重要的人来报复陷害你,甚至致于你死地。

所以要小心小人的伎俩。

因为在私利面前,小人就没有了做人的概念。

4,你的各种密码(如电脑密码)要绝对保密。

5,如你被“害”,要抓住机会证明你的清白,不要一味忍让,以防受小人再次陷害。

6,多观察周围的人和事,争取做到防患于未然。

7,不要将自己的隐私的事情告诉他人,以免小人握住你的“把柄”,以此要挟你就不好了。

如何与笑里藏刀的人共事? 应付笑里藏刀这类同事并不难,表面上跟他维持友好关系,但暗地里却要防范他,一切与他有关之公事决策汇报均要召开会议,并请来有关人等出席;其他公事上的情报则一律采取避而不谈的策略,同时与他的交往只限于公事,个人私隐甚至其他同事等是非一概守口如瓶,只要凡事有所保留,他便无法向你下手了! 如何爱挑拨离间的人共事? 至于爱挑拨离间的人,最佳方法是在工作时间以外跟他们保持距离,并切记言行要谨慎,避免有任何“痛脚”给他抓着,可能的话,大可联同其他同事一起孤立他,令他变得势孤力弱。

碰上好生麻烦的同事,怎么办? 这类人好生事端,常因某事大发雷霆,小事要化大,遇上这等与你无关的事情或谈论,切莫提意见或妄下断语;要是事件与你有关的亦只宜保持低姿态,所有公文必须依足手续,要做报告的话,好好将事件始末以白纸黑字呈报上级,是与非就由他去裁决好了,当然别忘了维持你的风度,事后也应保持缄默。

防备小心眼儿----心胸狭窄爱记仇的人 心眼小的人容不下事,一点小事就记在心里,甚至长时间的记恨,直到有一天他终于有机会报复你,你还不知道因为什么得罪了他.心眼小的人好嫉妒,看不得别人比自己强,而且越是好朋友,接触越多的同事,他越不希望你混得好,干的出色.心眼儿小的人喜欢斤斤计较,要么什么事都跟你争个是非长短,要么动不动自己生闷气,生闲气.心眼儿小的人好像玻璃人,一碰就碎.防范这样的人只有一招好用:保持距离. 以下是我看了一本书,辛辛苦苦总结出来的,希望对你有帮助. 不得不防的14种人 两面倒 这种人趋炎附势,欺软怕硬,势利眼,惟利是图,他们的待人处世就一个字:利。

他们可以为“利”而背叛良心,今天和你好,明天就可能为“利”而害死你。

这种人为赢得“利”而不择手段,拍马巴结、自私自利、利用他人、不讲信用、挑拨离间(特别是通过贬低他人来拍是最可恶的。

)等等。

和这种人不能有利益、人情上的交往,以免他没事就来找你事。

当你被陷害,就应该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当面揭穿小人的面目和行经,让其颜面无存不敢再害人。

切记,可以厌恶小人的行为,但绝不要厌恶他人的人,在反对他们小人作风的时候,千万不要伤害他们的自尊心。

吹牛大王 吹牛大王的本性就是喜欢大言不惭地吹嘘,喜欢说谎。

但在现实生活中,他们远远做不到他嘴里所说的地步。

他们喜欢虚荣奢华的生活,但常常被聪明的人捉弄。

要判断骗子的伎俩,你可以观察他的嘴巴,人在说谎的时候,大多会觉的嘴唇和喉咙发干,因此常用舌头添自己的嘴唇并使劲地吞咽。

也可以观察他的手脚,人在说谎而感到不安的时候,会用手指轻敲桌面或椅子扶手。

脚轻敲地面也是一样的道理。

还可以观察眼睛,你的朋友在说谎时,眼神往往不敢和你对视,这是最强烈的暗示。

另外,说谎的人往往会不经意地扯衣服上并不存在的皱纹,或弹并不存在的灰尘。

这样可以避免与对方的目光接触,说谎的人会不断地整理领带或项链。

这一动作只能表示对方心理不安。

此外,观察腿部也很重要,人在说谎的时候,腿不断翘起又分开,分开又翘起,借此舒缓心中的不安。

对待这样的人,我们只当中故事听听而已,千万不要信以为真,以免受骗上当。

嘴上无锁 嘴上无锁的人就像一只小广播,并且还喜欢串门,串门的同时广播一下所谓的小道消息、秘密、隐私之类,再不就是东家常、西家短。

对这种人,你的态度要有所保留,因为就算他不是“坏人”,也会因为他的一张嘴巴而搞砸很多事情。

嘴上无锁的人喜欢造谣生事、恶语诽谤、传播隐私、打小报告、搬弄是非、背后中伤他人、背叛朋友。

对待这样的人,我们不应该把自己的隐私或心理话告诉他。

不留任何把柄。

当这种人在你面前论断他人的时候,你不要点头表示赞同,否则你很可能也会被卷进是非里。

最好是面带微笑,坦然视之。

也不要过多地交往,不然你会从这种人嘴里听到有关自己的是非,挑拨离间的话。

这时,你要头脑冷静,压制心中的气愤。

你可以这样回答:“啊,是吗?谢谢你把这个消息告诉我,请放心,我是不会在意的。

”让对方无孔可钻。

千万不要偏听偏信这种人。

如果你被这种人陷害,无法澄清事实的时候,你要尽早象第三者澄清事实,和肇事者当众对质,把事情原委...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