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梓里德星聚,宝马如云屯。扬鞭东城去,趁此梅正繁。林烟引轻素,晻暧连遥村。须臾日色高。客情舒宴温。——宋 赵善括《和浙宪同诸公游梅园》
2、纤腰冻欲折,来探前村雪。幽禽莫相猜,岁寒心似铁。——宋 梁栋《谢氏梅园》
3、当年飞盖此追随,惨澹淮天月上时。树密径铺毡共饮,花寒常怕笛先吹。——宋 刘克庄《忆真州梅园》
4、心怜玉雪空存梦,尘暗关山阻寄诗。纵使京东兵暂过,可无一二斫残枝。——宋 刘克庄《忆真州梅园》
5、令君五亩园,不问蓬蒿深。江梅忽秀发,邂逅成赏音。——宋 作者 张栻《王长沙梅园分韵得林字》
6、一笑领诸客,扫地坐墙阴。清芳到酒面,落蕊飘衣襟。——宋 作者 张栻《王长沙梅园分韵得林字》
7、月去未忍去,起舞独微吟。人自赏晤耳,问花亦何心。——宋 作者 张栻《王长沙梅园分韵得林字》
8、花虽有开落,意则无古今。须君戒勿折,嘉实看成林。——宋 作者 张栻《王长沙梅园分韵得林字》
9、风递幽香出,禽窥素艳来。明年如应律,先发望春台。——唐 齐已 《早梅》
10、一树寒梅白玉条,迥临村路傍溪桥。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销。——唐 张谓 《早梅》
关于梅园的诗句
大年初一,阳光明媚,我和妈妈一起来到梅园赏梅。
现在正是梅花开得最旺的时候。
我们一进梅园的大门,就闻到了一股沁人心脾的香味,我们随着香味来到了梅林,梅林里梅花颜色众多,有红的、黄的、绿的、白的……数不胜数,真让我大开眼界。
一朵朵梅花争奇斗艳、竞相开放。
梅花种类繁多,有洁白素净的玉梅,有红颜淡妆的宫粉梅,有胭脂滴滴的朱砂梅,有浓艳如墨的墨梅,有枝杆盘曲矫若游龙的龙游梅等等。
还有造型幽雅、虬枝倒悬、枯树老干、疏影横斜的梅桩艺术盆景,引得人们沉醉不已、流连忘返。
我站在梅树下,把树轻轻一摇,梅花纷纷飘落,象下了一场梅花雨,我忽然想起妈妈教我的诗句“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说的就是梅花虽然很美,但不和别的花争奇斗艳,只是悄悄的告诉我们春天来了。
请摘抄描写梅花的句子 不要诗句啊
梅花是在冬天十二月左右盛开的.每到梅花盛开的时候,来自各地不同的游客络绎不绝地慕名来到梅园观赏梅花.一进梅园,一阵阵清香扑鼻而来,使人心旷神怡,游客们都赞不绝口.这时候的白梅花大多都是含苞欲放的.有些梅花的花瓣翩翩落下,就像下雪,显得娇柔可爱.怪不得有那么多游客纷纷留下它们的倩影呢!有一股花香跟白梅花的味不同.那是一股浓郁的香味,它把我引到了腊梅区.腊梅的全身是金黄的,显得很高雅,我被它的美陶醉了.有些腊梅树的树形特别优美,也引来了不少的摄影爱好者.走上望梅亭,梅园内的景色都尽收眼底.顿时,我的心情变得越来越舒畅,真想高声歌唱.我仔细观赏,突然,我发现梅园内有几棵红梅树,树上长有红梅花,孤傲而冷艳,这美真是别具一格呀!
关于"梅"的古诗,还要鉴赏
雪 梅 卢梅坡梅雪争春未肯降, 骚人阁笔费评章。
梅须逊雪三分白, 雪却输梅一段香。
古今不少诗人往往把雪、梅并写。
雪因梅,透露出春的信息,梅因雪更显出高尚的品格。
如毛泽东《卜算子·咏梅》中就曾写道:“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
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
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
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雪、梅都成了报春的使者、冬去春来的象征。
但在诗人卢梅坡的笔下,二者却为争春发生了“磨擦”,都认为各自占尽了春色,装点了春光,而且谁也不肯相让。
这种写法,实在是新颖别致,出人意料,难怪诗人无法判个高低。
诗的后两句巧妙地托出二者的长处与不足:梅不如雪白,雪没有梅香,回答了“骚人阁笔费评章”的原因,也道出了雪、梅各执一端的根据。
读完全诗,我们似乎可以看出作者写这首诗是意在言外的:借雪梅的争春,告诫我们人各有所长,也各有所短,要有自知之明。
取人之长,补己之短,才是正理。
这首诗既有情趣,也有理趣,值得咏思。
梅园的梅花开了,那朵朵白梅,冰雕玉琢,清香四溢,望着这样的情...
1、《饮湖上初晴后雨二首·其二》宋 苏轼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译文】在灿烂的阳光照耀下,西湖水微波粼粼,波光艳丽,看起来很美;雨天时,在雨幕的笼罩下,西湖周围的群山迷迷茫茫,若有若无,也显得非常奇妙。
若把西湖比作古美女西施,淡妆浓抹都是那么得十分适宜。
【赏析】这里,诗人既写了湖光,又写了山色;既有晴和之景,又有雨天之韵,可以说内容是很多的。
但从另一个角度看,又很笼统,因为这两句并非只适用于西湖。
其实,这正是诗人笔法高妙之处。
西湖很美,但究竟美在哪里,怎样美法,恐怕没人说得清。
如果具体地描绘景物,可能会有个别精彩之句,但总失之太实、太具体,不能传达出西湖给人的整体印象。
苏轼这两句有高度的艺术概括性,同时又很形象、很传神,想象空间很大,将“西湖即是美”这一人们共有的感受用诗的语言表述出来。
同时,这两句也反映出诗人开阔的胸襟与达观自适的性情。
2、《题临安邸》宋 林升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译文】青山无尽楼阁连绵望不见头,西湖上的歌舞几时才能停休?暖洋洋的香风吹得贵人如醉,简直是把杭州当成了那汴州。
【赏析】这是一首写在临安城一家旅店墙壁上,不但通过描写乐景来表哀情,使情感倍增,而且在深邃的审美境界中,蕴含着深沉的意蕴。
同时,诗人以讽刺的语言中,不漏声色地揭露了“游人们”的反动本质,也由此表现出诗人的愤激之情。
3、《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宋 杨万里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译文】到底是西湖六月天的景色,风光与其它季节确实不同。
荷叶接天望不尽一片碧绿,阳光下荷花分外艳丽鲜红。
【赏析】这是一首描写杭州西湖六月美丽景色的诗。
全诗通过对西湖美景的赞美,曲折地表达对友人深情的眷恋。
4、《观梅有感》元 刘因东风吹落战尘沙,梦想西湖处士家;只恐江南春意减,此心元不为梅花。
【译文】东风吹落了战场的沙尘,梦中想到西湖的家。
只害怕江南的春天渐渐减弱,我的心里本就不是为了梅花。
【赏析】北方战乱初定,春风吹落梅树枝叶上的尘埃,经冬的梅花今又开放,不由得联想到以爱梅著称的林逋。
或许这北方的梅花,在经历了战争烽烟后,也梦想着能够植根于林逋的孤山梅园中吧?后两句则宕开一笔,先是担心江南春色已减,西湖之梅恐已衰歇。
但转念一想,只是借助梅花以发感慨罢了,梅花的盛衰并不是自己真正关心的,诗人所要表达的是对江南美好河山沦入蒙古统治者之手的悲慨。
5、《春题湖上》唐 白居易湖上春来似画图,乱峰围绕水平铺。
松排山面千重翠,月点波心一颗珠。
碧毯线头抽早稻,青罗裙带展新蒲。
未能抛得杭州去,一半勾留是此湖。
【译文】西湖的春天,像一幅醉人的风景画,三面群山环抱中的湖面,汪汪一碧,水平如镜。
群峰上,松树密密麻麻排满山面,千山万峰显得一派苍翠。
一轮圆月映入水中,好像一颗明珠,晶莹透亮,跳荡悬浮。
早稻初生,似一块巨大的绿色地毯,上面铺满厚厚的丝绒线头;蒲叶披风,像少女身上飘曳的罗带群幅。
一幅格调清新的山水画图展现眼前,诗人不由发出对西湖风光的赞美。
春色如此秀丽,作者不愿离开杭州回京,有一半因素就是舍不得这风景如画的西湖。
【赏析】这首诗的结构曲折委婉,别有情致,特别是最后两句“以不舍意作结,而曰‘一半勾留’,言外正有余情。
”(《唐宋诗醇》)那么其“言外余情”是什么呢?这得联系作者的有关行迹和创作来探寻。
除杭州刺史之前,白居易原在长安任中书舍人。
面对国是日荒,民生益困的现实,屡屡上书言事而不被采纳,眼见时局日危,朋倾轧加剧,便自求外任,来到杭州。
这是问题的一方面,另一方面是他认为做隐士不好,做京官也不好,只有做杭州刺史闲忙得当,正合其意,即所谓“□溪殊冷僻,茂苑太繁雄。
唯此钱塘郡,闲忙恰得中。
”这话是出自《初到郡斋寄钱湖州李苏州》一诗,在其他篇目中 尚有不少类似的说法,这既是作者的心里话,也是此诗的“言外余情”。
苏小妹的两句诗是一副描写月下景物的好对联,用在梅园
传说有一天,苏小妹、苏东坡和黄山谷三人在一起谈论诗句。
苏小妹说:“轻风细柳,淡月梅花。
两句中间各加上一个字,作为诗的‘腰’,成为五言联句。
”苏东坡略加思索,随即说出:“轻风摇细柳,淡月映梅花。
”苏小妹说:“还算好。
不过,这个‘腰’还不够美。
”黄山谷接着吟道:“轻风舞细柳,淡月隐梅花。
”苏小妹说:“是个佳句,但是仍然没用上理想的字。
”这时苏东坡忍不住了,问:“那么,妹妹你加的是什么字呢?”苏小妹说:“兄长的‘摇’‘映’二字,确实写出了柳的动态和月的皎洁,但山谷公的‘舞’‘隐’,要略胜一筹。
因为‘舞’是模仿人的动作,把柳的姿态反映得更形象;‘隐’是夸张写法,使月的皎洁更突出。
而我要说的是:‘轻风扶细柳,淡月失梅花’。
”苏东坡、黄山谷听了,一起鼓掌称赞,说:“妙极!”苏小妹的“扶”字和“失”字,好在“扶”的拟人化更准确,既写出了风的轻微、柳的纤弱,又写出了风与柳的亲昵和互相依偎的姿态,所以比黄山谷的“舞”更生动得体。
“失”字,也比“隐”字更传神,它准确地写出了月、梅融为一体的情景。
...
梅园诗隐是谁?
诗隐是孟浩然 诗翁是陆游 诗雄是岑参人物介绍:我国唐代,产生了一批古代诗歌的巨匠,,他们分别被人们誉为“诗仙”、“诗圣”等,这是人们根据他们各自的诗歌风格而命名的。
孟浩然(689-740),男,汉族,唐代诗人。
本名不详(一说名浩),字浩然,襄州襄阳(今湖北襄阳)人,世称"孟襄阳"。
浩然,少好节义,喜济人患难,工于诗。
年四十游京师,唐玄宗诏咏其诗,至"不才明主弃"之语,玄宗谓:"卿自不求仕,朕未尝弃卿,奈何诬我?"因放还未仕,后隐居鹿门山,著诗二百余首。
孟浩然与另一位山水田园诗人王维合称为"王孟"。
孟浩然前半生主要居家侍亲读书,以诗自适。
曾隐居鹿门山。
40岁游京师,应进士不第,返襄阳。
在长安时,与张九龄、王维、王昌龄交谊甚笃。
有诗名。
后漫游吴越,穷极山水,以排遣仕途的失意。
因纵情宴饮,食鲜疾发而亡。
孟浩然诗歌绝大部分为五言短篇,题材不宽,多写山水田园和隐逸、行旅等内容。
虽不无愤世嫉俗之作,但更多属于诗人的自我表现。
他和王维并称,其诗虽不如王诗境界广阔,但在艺术上有独特造诣,而且是继陶渊明、谢灵运、谢眺之后,开盛唐田园山水诗派之先声。
孟诗不事雕饰,清淡简朴,感受亲切真实,生活气息浓厚,富有超妙自得之趣。
如《秋登万山寄张五》、《过故人庄》、《春晓》等篇,淡而有味,浑然一体,韵致飘逸,意境清旷。
孟诗以清旷冲澹为基调,但冲澹中有壮逸之气,如《望洞庭湖赠张丞相》"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一联,精力浑健,俯视一切。
但这类诗在孟诗中不多见。
总的来说,孟诗内容单薄,不免窘于篇幅。
现通行的《孟浩然集》收诗263首,但窜有别人作品。
新、旧《唐书》有传。
与王维并称"王孟"。
李白诗云: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
醉月频中圣,迷花不事君,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芳。
陆游:(1125-1210)南宋诗人。
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他始终坚持抗金,在仕途上不断受到当权派的排斥打击。
中年入蜀抗金,军事生活丰富了他的文学内容,作品吐露出万丈光芒,成为杰出诗人。
词作量不如诗篇巨大,但和诗同样贯穿了爱国主义精神, “气吞残虏”。
后人称为“诗翁”。
岑参(约715-770),唐代边塞诗人,南阳人,太宗时功臣岑文本重孙,后徙居江陵。
岑参早岁孤贫,从兄就读,遍览史籍。
天宝三载(744年)进士。
初为率府兵曹参军。
后两次从军边塞,先在安西节度使高仙芝幕府掌书记;天宝末年,封常清为安西北庭节度使时,为其幕府判官。
代宗时,曾官嘉州刺史,世称岑嘉州。
大历五年(770年)卒於成都。
四大梅园的东湖梅园
东湖梅园:历史源远流长,东湖磨山东山头上,史书记载刘备在此祭天。
这便是有名的刘备郊天坛。
刘备郊天坛被誉为“观日上佳,赏月绝妙,瞰景最全,祈福甚灵”之地。
这里还有卓刀泉、曹操庙、鲁肃马冢等三国遗址。
武汉东湖磨山梅园是我国梅花研究中心所在地,创建于1956年,占地700多亩,建立了世界上品种最优最全的“中国梅花品种资源圃”,是梅品种国际登录的重要基地。
另有全国唯一的梅文化馆——一枝春馆。
武汉人还为赏花人准备了武汉赏花地图,方便游客。
工作人员介绍,2012年,梅园中的蜡梅园进行了扩建升级,在全国各地购买了20余种500余棵蜡梅移植到园内,使园内定植的蜡梅树达到了3000余株,成为全国蜡梅品种最多、最集中的地方,游客在园中可欣赏到世界上90%的蜡梅花品种。
花开之后,蜡梅芳香四溢,使梅园成为省内最大的香疗园。
“现在,梅园里3000多株蜡梅已经全部开放”。
刚进北门,记者就看见几株蜡梅散发着芬芳迎接游客。
园区的左边,在“放鹤亭”和“梅友”这一片区,两米以内便可以看到一株蜡梅。
再向右边走,首先看到几株着急先开放的梅花,有白色,粉红,紫红,在这些花儿中间,又有一株黄色的蜡梅,红黄相映。
在中国梅文化馆中,不仅可以看到各种蜡梅、梅花的品种,还可以了解如何辨别品种。
馆内的设计,让人感觉走进了一个迷你版的苏州园林,小小的拱桥,红色木质的长廊,再配上形态各异的梅花、蜡梅树,雅趣至极。
走过“放鹤亭”再往里,便是大片大片的梅花林了。
1856年,太平军九位女战士与清军激战,牺牲在东湖边,当地群众把她们合葬于此。
1952年,武汉市人民政府在此建墓立碑,成为东湖九女墩景点。
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对东湖情有独钟,先后26次来到这里。
除中南海外,东湖是他住得最久的地方。
一天,他在东湖听涛酒家品尝了武昌的鳊鱼,写下了脍炙人口的“才饮长沙水,又食武昌鱼”诗句。
在东湖南岸磨山西峰顶上,有一座朱碑亭,是为纪念朱德委员长1954年视察东湖而建的。
在朱碑亭凭栏眺望,洲渚纵横,长堤蜿蜒,湖上风光尽收眼底。
东湖还是武汉对外文化交流的胜地。
1979年,这里开辟了友谊林。
20多年来,先后有日本大分、美国匹兹堡、德国杜伊斯堡、英国曼彻斯特、罗马尼亚加拉茨等武汉姐妹城市的友好使者来到这里,与武汉人民一道,种下了象征团结、友谊、进步的雪松、笔柏、桂花、红枫等树百余株。
交通:直达东湖磨山景区的公交车有515、36、402、401、413路 地铁7号线(2015年)门票:并实行淡旺季价格。
每年1-3月执行旺季价格40元/人次;其它时间执行淡季价格10元/人次。
对现役军人、残疾人、1.2米以下儿童、年满70周岁以上老年人实行免票;对学生和60周岁以上不满70周岁的老年人实行半票。
赞美梅花的诗歌有哪些?
1、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出自林逋(宋代) - 《山园小梅·其一》2、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销。
出自张谓(唐代) - 《早梅》3、雪里温柔,水边明秀,不借春工力。
出自辛弃疾(宋代) - 《念奴娇·梅》4、山边幽谷水边村,曾被疏花断客魂。
出自张嵲(宋代) - 《墨梅》5、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
出自陆凯(南北朝) - 《赠范晔诗》6、明朝望乡处,应见陇头梅。
出自宋之问(唐代) - 《题大庾岭北驿》7、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出自陆游(宋代) - 《卜算子·咏梅》8、玉骨那愁瘴雾,冰姿自有仙风。
出自苏轼(宋代) - 《西江月·梅花》9、怕歌愁舞懒逢迎。
妆晚托春酲。
出自陆游(宋代) - 《朝中措·代谭德称作》10、闻道春还未相识,走傍寒梅访消息。
出自李白(唐代) - 《早春寄王汉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