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诗句

关于王昭君的诗词有哪些

149 坐标: 163130 目录:/guan/

1 明妃曲/王安石

明妃初出汉宫时,泪湿春风鬓角垂。

低徊顾影无颜色,尚得君王不自持。

归来却怪丹青手,入眼平生几曾有;

意态由来画不成,当时枉杀毛延寿。

一去心知更不归,可怜着尽汉宫衣;

寄声欲问塞南事,只有年年鸿雁飞。

家人万里传消息,好在毡城莫相忆;

君不见咫尺长门闭阿娇,人生失意无南北。

明妃曲 (其二)

王安石

明妃初嫁与胡儿,毡车百辆皆胡姬。

含情欲语独无处,传与琵琶心自知。

黄金杆拨春风手,弹看飞鸿劝胡酒。

汉宫侍女暗垂泪,沙上行人却回首。

汉恩自浅胡恩深,人生乐在相知心。

可怜青冢已芜没,尚有哀弦留至今。

张祜 【琴曲歌辞·昭君怨二首】

汉庭无大议,戎虏几先和。莫羡倾城色,昭君恨最多

刘禹锡 【杂曲歌辞·竹枝】

两岸山花似雪开,家家春酒满银杯。昭君坊中多女伴,永安宫外踏青来。

白居易 【赋得听边鸿】

惊风吹起塞鸿群,半拂平沙半入云。为问昭君月下听,何如苏武雪中闻

陆龟蒙 【宫人斜】

草著愁烟似不春,晚莺哀怨问行人。须知一种埋香骨,犹胜昭君作虏尘。

赞美王昭君的诗词

《王昭君》年代: 宋 作者: 曹勋好恶由来各在人,况凭图像觅天真。

君王视听能无壅,延寿何知敢妄陈。

《咏史上·王昭君》年代: 宋 作者: 陈普昭阳柘馆贮歌儿,恨杀陈汤斩郅支。

胡草似人空好色,春光不到二阏氏。

《王昭君》年代: 宋 作者: 文同不惜将黄金,争头买颜色。

妾貌自可恃,谁能苦劳力。

《王昭君》年代: 宋 作者: 无名氏猗兰恩宠歇,昭阳幸御稀。

朝辞汉阙去,夕见胡尘飞。

寄信秦楼下,因书秋雁归。

关于王昭君的诗词有哪些?

有关王昭君的诗词

历代咏王昭君的诗歌赏析 王昭君,名嫱,汉元帝时宫人。

据《西京杂记》记载:汉元帝时,以良家子选入掖庭。

元帝后宫嫔妃宫人很多,不得常见,于是让画工图形,按图召幸。

宫人皆赂画工,昭君自恃容貌,独不肯与。

工人乃丑图之,遂不得见。

后匈奴入朝,求美人,呼韩邪来朝,帝以宫女五人赐之。

昭君入宫数岁,不得见御,积悲怨,乃请掖庭令求行。

上按图以昭君行。

及去,召见昭君貌为后宫第一,丰容靓饰,光明汉宫,顾景裴回,竦动左右。

帝见大惊,悔之,意欲留之,而难于失信,故不复更人。

乃穷案其事,画工毛延寿弃市。

昭君嫁到匈奴。

生二子。

及呼韩邪死,其前阏氏子代立,欲妻之。

昭君上书汉成帝,想回故乡。

不料汉成帝竟下诏令其“从胡俗”。

而当时胡俗是“子烝其母”,她只好嫁呼韩邪的儿子雕陶莫皋,又生了儿女。

雕陶莫皋与王昭君过了十一年的夫妻生活而去世,王昭君在幽怨凄清绝望中死去,葬在大黑河南岸,墓地至今尚在,在今内蒙古包头西南五十里的黄河岸边,据说入秋以后塞外草色枯黄,惟王昭君墓上草色青葱一片,所以叫“青冢”。

王昭君是我国古代四大美人之一,在我国可谓家喻户晓、妇孺皆知。

“昭君出塞”的故事,一直在我国的文学作品中演绎着。

千百年来,咏王昭君其人其事的诗歌多如牛毛,数不胜数,但大多数诗歌的立意是抒写王昭君的离愁别恨、惋惜她的红颜薄命。

昭君拂玉鞍,上马啼红颜。

今日汉宫人,明朝胡地妾。

汉家秦地月,流影照明妃。

一上玉关道,天涯去不归。

——李白《王昭君》 汉月还从东海出,明妃西嫁无来日。

燕支长寒雪作花,蛾眉憔悴没胡沙。

生乏黄金枉图画,死留青冢使人嗟! ----其二 李白的诗,对王昭君充满着惋惜、同情。

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月下魂。

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杜甫《咏怀古迹五首之三》 这是杜甫经过湖北秭归明妃村,感王昭君故事而作。

杜甫此诗集中地抒写她的怨恨。

" 自矜骄艳色,不顾丹青人。

那知粉绘能相负,却使容华翻误身。

上马辞君嫁骄虏,玉颜对君啼不语。

北风雁急浮云秋,万里独见黄河流。

纤腰不复汉宫宠,双蛾长向胡天愁。

琵琶弦中苦调多,萧萧羌笛声相和。

谁怜一曲传乐府,能使千秋伤绮罗。

----刘长卿《王昭君歌》 感叹昭君自恃美貌,不肯贿赂宫廷画师,结果酿成自身悲剧。

汉 使 却回 凭 寄 语, 黄 金 何 日 赎 蛾 眉。

君 王 若 问 妾 颜 色, 莫 道 不 如 宫 里 时。

---- (唐) 白 居 易《王 昭 君》其 二 诗人们大多从王昭君未能受皇帝宠幸的角度抒发她的红颜薄命。

白居易这首诗可谓格调更低。

然而,王昭君真的很在乎这一点吗?实际上王昭君自愿请行,就是想跳出汉宫这个牢笼。

传说是王昭君写的《五更哀怨曲》表达了她的心情: 一更天,最心伤,爹娘爱我如珍宝,在家和乐世难寻;如今样样有,珍珠绮罗新,羊羔美酒享不尽,忆起家园泪满襟。

二更里,细思量,忍抛亲思三千里,爹娘年迈靠何人?宫中无音讯,日夜想昭君,朝思暮想心不定,只望进京见朝廷。

三更里,夜半天。

黄昏月夜苦忧煎,帐底孤单不成眠;相思情无已,薄命断姻缘,春夏秋冬人虚度,痴心一片亦堪怜。

四更里,苦难当,凄凄惨惨泪汪汪,妾身命苦人断肠;可恨毛延寿,画笔欺君王,未蒙召幸作凤凰,冷落宫中受凄凉。

五更里,梦难成,深宫内院冷清清,良宵一夜虚抛掷,父母空想女,女亦倍思亲,命里如此可奈何,自叹人生皆有定。

而王昭君离乡背井在匈奴生活时,念念不忘的仍是父母和家乡。

呼韩邪死,昭君上书汉成帝,想回故乡,并不是要求回宫。

秋木萋萋,其叶萎黄,有鸟处山,集于芭桑。

养育毛羽,形容生光,既得行云,上游曲房。

离宫绝旷,身体摧藏,志念没沉,不得颉颃。

虽得委禽,心有徊惶,我独伊何,来往变常。

翩翩之燕,远集西羌,高山峨峨,河水泱泱。

父兮母兮,进阻且长,呜呼哀哉!忧心恻伤。

----王昭君《怨词》 有些诗人感叹国力衰弱,保护不了百姓才酿成王昭君的悲剧。

明妃远嫁泣西风,玉箸双垂出汉宫。

何事将军封万户,却令红粉为和戎。

----胡曾 《咏史诗·汉宫》 环佩魂归青冢月,琵琶声断黑山秋。

三槐居语文网,a Q&x2Q)[ 汉家多少征西将,泉下相逢也合羞。

----金·王元节《咏王昭君诗》 黄沙堆雪暗龙庭②,马上琵琶掩泪听。

汉室御戎无上策,错教红粉怨丹青③。

-----王思廉《昭君出塞图》 其实诗人不懂,和亲是在国力强盛时采用的怀柔政策。

国力衰弱时恐怕只有进贡钱帛美女以求苟安而不得。

看看宋朝,历经辽,金,元的侵掠,每年输银帛无数,仍不能保住平安,先是偏安一隅,最后灭亡。

宋朝皇帝,大臣何不用和亲之策? 明妃风貌最娉婷,合在椒房应四星。

只得当年备宫掖,何曾专夜奉帏屏。

见疏从道迷图画,知屈那教配虏庭。

自是君恩薄如纸,不须一向恨丹青。

----白居易 《琴曲歌辞·昭君怨》 白居易这首诗把怨恨指向了皇帝。

莫怨工人丑画身,英嫌明主遣和亲。

当时若不嫁胡虏,只是宫中一舞人。

----王睿《解昭君怨》 王睿作了一个翻案文章。

王昭君留在宫里又如...

杜甫有一首写王昭君的诗是叫什么?

咏怀古迹五首(其三) 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月夜魂。

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题解 《咏怀古迹五首》是一组七言律诗,作于大历元年(766),是杜甫在夔州和自夔州赴江陵途中陆续写成。

此为第三首,是杜甫离开夔州东下、途经荆州府归州(今湖北秭归)东北四十里的昭君村时所作。

有人认为,“咏怀”、“古迹”本是两题,后人误合为一,如果并读,则不成话;有人则认为,借古迹以咏怀,咏古即咏怀,一题而兼有二义。

从诗的内容主旨说,这两种看法都有道理,但就语义而言,将“咏怀古迹”解释为“歌咏怀抱、古迹”,“咏”字下有两个宾语,一为“怀”,一为“古迹”,读起来很别扭。

而将“咏怀古迹”直接解释为借古迹以咏怀”,用以解释诗的内容主旨是确切的,但用以解释题目含义,则不免牵强。

实际上,“咏怀古迹”就是“怀古”,“咏怀”二字都是动词,意为歌咏怀念,题目之义就是歌咏和怀念古迹。

句解 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三峡之中,成千上万的山峦山谷,相依相连,一齐奔向荆门。

就在那一带,还保留着生长明妃的山村。

首联点出昭君村所在位置和环境。

“荆门”,指荆门山,在今湖北宜都西北,长江南岸,荆门以西多山岭。

今湖北秭归有昭君村,在与巫峡相连的荆门山里,传说是昭君出生的地方。

“明妃”,即王昭君,名嫱,字昭君,湖北秭归人,汉元帝时宫女。

竟宁元年(公元前33),昭君被遣,嫁给匈奴呼韩邪单于,后死于匈奴。

晋时因避司马昭讳,改称明君,也称明妃。

交待地点,本来是很平常的起头,却写得极有气势。

一个“赴”字突现了三峡和荆门那种山连岭接、雄奇生动的走向和动势,所以《唐宋诗醇》评为“破空而来,势如天骥下坂,明珠走盘”。

读者的视线一下子被吸引到荆门这个点上,进而定格在昭君村。

昭君虽为女流,但她身行万里,心与故国同在,芳名万古长传。

其人其事,有一种悲壮的色彩,仿佛正如她生长的地方那样,气象不凡。

所以在诗人笔下,这画面的底色,不是阴柔的秀丽,而是阳刚的伟岸。

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当年王昭君孤独地离开汉宫,远嫁到北方大漠之地,就再没回来;最后身死异域,只留下青色的坟墓,笼罩在昏黄风沙中。

颔联营造出悲凉萧瑟的氛围,与前两句形成生地和死地的鲜明对照,概括了昭君一生的遭遇。

《后汉书·南匈奴传》载,呼韩邪单于死,昭君曾上书求归,成帝令从胡俗,不许,昭君终死于匈奴。

“一去”是悲之始,“独留”是悲之结。

“一”,这里是独自一人的意思。

“连”,指连姻,即“嫁”。

“紫台”,即紫宫,帝王所居之处。

“青冢”,指王昭君墓,在今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南二十里。

传说当地多生白草,独王昭君墓地多生青草,故称“青冢”。

“向”,这里是“在”的意思。

“黄昏”,当作“昏黄”,这里指昏黄的风沙。

一是为了与上句的“朔漠”对仗,二是为了协韵,所以倒装,就像宋代林逋《山园小梅》中的名句:“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一样。

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月夜魂。

单凭画图约略看识,怎能辨出青春美貌的容颜呢?昭君身死匈奴不得归,能够带着环佩在月夜归来的,恐怕只有她的幽魂。

《西京杂记》载:汉元帝因宫女太多,不得常见,就让画工为宫女画像,便于随其临幸。

宫女们争相贿赂画工,而昭君自恃貌美,不肯行贿,画工就故意把她画得很丑。

后元帝实行和亲政策,匈奴入朝,求美人,元帝凭画像派昭君去匈奴,等到临行时,才发现她青春貌美,闲雅大方。

元帝追悔莫及,命令将画工处以死刑。

这两句从昭君命运的转折点说起,写她生前不遇的原因,并将生前的青春美貌和死后的月下幽魂相对照,文字对仗工巧,又蕴含着无穷感慨:生前已经错过知遇的机会,死后魂魄归来也是枉然!同时,诗人在对昭君埋没宫中,葬身塞外,一生孤苦独幽的际遇深表同情之时,也借以抒发自己怀才不遇的感慨。

“省识”,犹略识,即未仔细辨认。

“环佩”,古时女性的装饰物,这里代指昭君。

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千载以来,琵琶弹出的都是胡地之音;昭君虽死,其怨难平,琵琶曲中倾诉的分明是她的满腔怨恨。

“琵琶”,本西域胡人乐器,汉刘熙的《释名》说:“琵琶,本出于胡中马上所鼓也。

推手前曰琵,引手却曰琶。

” 故诗人称其乐曲为“胡语”。

传说汉武帝嫁公主(实为江都王女)于西域乌孙王,公主悲伤,胡人乃于马上弹琵琶以娱之。

后人把这些与昭君的故事搀合起来,写出《昭君怨》等琴曲,于是,就有王昭君惯弹琵琶的说法。

尾联正面写昭君的怨恨。

昭君之怨,主要是一个远嫁女子永远怀念故土的怨恨忧思。

杜甫当时身处异地、远离故乡的处境和昭君相似,从诗题《咏怀古迹》可知,诗人在写昭君的怨恨之情时,是寄托了自己的身世家国之情的。

评解 《唐宋诗醇》评价这首诗说:“咏明妃者,此为第一。

”清代唐汝询《汇编唐诗十集》中说:“此篇温雅深邃,杜集中之最佳者”。

清代沈德潜《唐诗别裁集》也说:“咏昭君诗,此为绝唱。

”《网...

吟咏昭君的诗句

一、杜甫《咏怀古迹》之三:「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夜月魂。

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二、李白《王昭君》:「昭君拂玉鞍,上马啼红颜。

今日汉宫人,明朝胡地妾。

汉家秦地月,流影照明妃。

一上玉关道,天涯去不归。

」三、白居易《昭君词》:「汉使却回凭寄语,黄金何日赎娥眉?君王若问妾颜色,莫道不如宫里时!」四、吴雯《明妃》:「不把黄金买画工,进身羞与自谋同。

始知绝代佳人意,即有千秋国士风。

环佩几曾归夜月,琵琶惟许托宾鸿。

天心特为留青冢,春草年年似汉宫。

」五、王夫之《明妃曲》:「金殿葳蕤锁汉宫,单于谈笑借东风。

黄沙已作无归路,犹愿君王斩画工。

」由于汉元帝怒斩了画工毛延寿,所以王昭君仍抱天真的幻想。

六、王安石《明妃曲》:「明妃初出汉宫时,泪湿春风鬓脚垂。

低徊顾影无颜色,尚得君王不自持。

归来却怪丹青手,入眼平生未曾有,意态由来画不成,当时枉杀毛延寿。

一去心知更不归,可怜著尽汉宫衣。

寄声欲问塞南事,只有年年鸿雁飞。

家人万里传消息,好在毡城莫相忆。

君不见咫尺长门闭阿娇,人生失意无南北!」王安石的观点更为新颖,人生失意的事多著呢,何必枉杀毛延寿?七、欧阳修《明妃曲再和王介甫(王安石)》:「虽能杀画工,于事竟何益?耳目所及尚如此,万里安能制夷狄?汉计城已拙,女色难自夸。

」八、唐.张仲素《王昭君》:「仙娥今下嫁,骄子自同和。

剑戟归田尽,牛羊绕塞多。

」明.莫止《昭君曲》:「但使边城静,娥眉敢爱身。

千秋青冢在,犹是汉宫春。

」...

咏王昭君,刘献廷此书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昭君的出塞,播下了汉匈两族的和平友好的种子,因而在她死后,她的女儿须卜居次云,女婿须卜当,仍秉承她的生平之志,继续为汉匈两族的和平友好而努力奔走。

王莽执政以后,由于采取对匈奴的错误政策,如贬改“匈奴单于印”为“匈奴单于章”,拟大分匈奴为十五单于及妄斩匈奴侍子登等等,造成汉匈关系的紧张。

发展到公元11年 (始建国三年)以后,匈奴单于便发左右部兵马进扰北方地区,王莽也动员三十万众准备反击,双方剑拔弩张,战争一触即发。

这时云、当二人便挺身而出,设法弥合。

史载公元13年 (始建国五年),乌珠留单于死,云、当欲与汉和亲,又素与咸友好,故越舆而立咸 (舆与咸俱为乌珠留之弟)为乌累若鞮单于。

乌累既立,云、当遂劝他与汉和亲。

公元14年 (天凤元年),云、当派人到西河塞 (在今内蒙古准格尔旗)下求见和亲侯王歇 (音吸)。

王莽因命歇及歇弟讽(音萨)使匈奴,贺单于初立,并赐黄金、衣被、缯帛。

在云、当的居中斡旋及单于的努力下,汉匈关系复呈现出一线光明。

但因“其后莽复欺诈单于,和亲遂绝”。

云、当对汉匈关系的弥合虽然没有成功,但也尽了最大的努力。

第三,王莽时,汉匈双方交涉大多是通过昭君的家族关系来进行的。

而王歙之所以被任用为和亲侯和王飒之所以被派遣为出使匈奴的使节,很明显是因为他们与昭君有亲 (歇、飒俱为昭君之兄子)。

公元15年 (天凤二年),莽复遣王歙与五威将王咸等送还前所斩匈奴侍子登,单于遣云、当子男大且渠奢 (大且渠是官号,奢是名;且音沮)至塞迎。

公元18年 (天凤五年),乌累单于死,呼都而尸若鞮单于立,为了再一次争取汉匈关系的和好,复遣大且渠奢与云女弟当于居次子醯椟王(醯音兮,椟音独)奉献至长安。

莽以其庶女妻大且渠奢,又欲出兵辅立奢为单于,会莽被诛,云、当亦死。

从这里可以看到,当时代表汉匈双方出面居中折冲的人物;如须卜居次云、须卜当、大且渠奢、当于居次之子醯椟王等,或是昭君的女、婿,或是昭君的外孙,总之都是昭君的亲属。

因而可以看出昭君在汉匈关系中原来地位的重要及其所遗留下来的深远的影响

赞美温柔端庄 高贵典雅美女的诗词

作者】:王维【作品】:西施咏【内容】:艳色天下重,西施宁久微。

朝为越溪女,暮作吴宫妃。

贱日岂殊众,贵来方悟稀。

邀人傅脂粉,不自著罗衣。

君宠益娇态,君怜无是非。

当时浣纱伴,莫得同车归。

持谢邻家子,效颦安可希。

【年代】:元【作者】:白朴【作品】:醉中天·佳人脸上黑痣【内容】:疑是杨妃在,怎脱马嵬灾?曾与明皇捧砚来,美脸风流杀。

叵奈挥毫李白,觑着娇态,洒松烟点破桃腮。

【年代】:唐五代【作者】:郑畋【作品】:马嵬坡【内容】:玄宗回马杨妃死,云雨难忘日月新。

终是圣明天子事,景阳宫井又何人。

【年代】:唐五代【作者】:李白【作品】:王昭君二首【内容】:其一汉家秦地月,流影照明妃。

一上玉关道,天涯去不归。

汉月还从东海出,明妃西嫁无来日。

燕支长寒雪作花,蛾眉憔悴没胡沙。

生乏黄金枉图画,死留青冢使人嗟。

其二昭君拂玉鞍,上马啼红颊。

今日汉宫人,明朝胡地妾。

白居易 长恨歌中几句:天生丽质难自弃,一朝选在君王侧。

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

春寒赐浴华清池,温泉水滑洗凝脂。

侍儿扶起娇无力,始是新承恩泽时。

云鬓花颜金步摇,芙蓉帐暖度春宵。

燕京女儿十六七,颜如花红眼如漆。

兰香满路马尘飞,翠袖笼鞭娇欲滴。

春风驰荡摇春心,锦筝银烛高堂深。

绣衾不暖锦鸳梦,紫帘垂雾天沉沉。

芳年谁惜去如水,春困著人倦梳洗。

夜来小雨润天街,满院杨花飞不起。

婉若游龙,翩若惊鸿。

窈窕淑女写杨玉环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

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

赞美女子美好的古诗词

描写“女子美好”古诗词: 1. 李延年歌 两汉:李延年 北方有佳人,绝世而独立。

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

宁不知倾城与倾国?佳人难再得。

2. 虞美人·碧桃天上栽和露 宋代:秦观 碧桃天上栽和露。

不是凡花数。

乱山深处水潆回。

可惜一枝如画、为谁开。

轻寒细雨情何限。

不道春难管。

为君沉醉又何妨。

只怕酒醒时候、断人肠。

3. 木兰花·小芙蓉 唐代:魏承班 小芙蓉,香旖旎,碧玉堂深清似水。

闭宝匣,掩金铺, 倚屏拖袖愁如醉。

迟迟好景烟花媚,曲渚鸳鸯眠锦翅。

凝然愁望静相思, 一双笑靥嚬香蕊。

4. 相见欢·深林几处啼鹃 清代:庄棫 深林几处啼鹃,梦如烟。

直到梦难寻处倍缠绵。

蝶自舞,莺自语,总凄然。

明月空庭如水似华年。

5. 浣溪沙·天碧罗衣拂地垂 五代:欧阳炯 天碧罗衣拂地垂,美人初着更相宜,宛风如舞透香肌。

独坐含颦吹凤竹,园中缓步折花枝,有情无力泥人时。

6. 东风第一枝·倾国倾城 宋代:吴文英 倾国倾城,非花非雾,春风十里独步。

胜如西子妖绕,更比太真澹泞。

铅华不御。

漫道有、巫山洛浦。

似恁地、标格无双,镇锁画楼深处。

曾被风、容易送去。

曾被月、等闲留住。

似花翻使花羞,似柳任从柳妒。

不教歌舞。

恐化作、彩云轻举。

信下蔡、阳城俱迷,看取宋玉词赋。

7. 虞美人·有美堂赠述古 宋代:苏轼 湖山信是东南美,一望弥千里。

使君能得几回来?便使樽前醉倒更徘徊。

沙河塘里灯初上,水调谁家唱?夜阑风静欲归时,惟有一江明月碧琉璃。

8. 五美吟·西施 清代:曹雪芹 一代倾城逐浪花,吴宫空自忆儿家。

效颦莫笑东村女,头白西边上浣纱。

9. 五美吟·明妃 清代:曹雪芹 绝艳惊人出汉宫,红颜命薄古今同。

君王纵使轻颜色,予夺权何畀画工? 10. 五美吟·虞姬 清代:曹雪芹 肠断乌骓夜啸风,虞兮幽恨对重瞳。

黥彭甘受他年醢,饮剑何如楚帐中?...

有关雁门关的诗词句

1、题王昭君董必武昭君自有千秋在,胡汉和亲识见高。

词客各摅胸臆懑,舞文弄墨总徒劳。

2、再过雁门关陈毅百尺雄关气郁森,驱车登览感丛生。

能兵李牧难终任,多计刘邦仅免身。

慷慨捐躯悲继业,从容谪戍念南星。

纷纭千古伤心事,端绪由来封建根。

3、谒杨无敌祠[宋]苏辙行祠寂寞寄关门,野草犹知避血痕。

一败可怜非战罪,大刚嗟独畏人言。

驰驱本为中原用,常享能令异域尊。

我欲比君周子隐,诛彤聊足慰忠魂。

4、风土记。

李牧祠[宋]司马光椎牛晌壮士,拔距养奇才。

敌帐方惊避,秦金已暗来。

旌旗移幕府,荆剌蔓丛台。

部曲依稀在,犹能话郭开。

5、三垂冈[清]严遂成英雄立马起沙陀,奈此朱梁跋扈何。

只手难扶唐社稷,连城犹拥晋山河。

风云帐下奇儿在,鼓角灯前老泪多。

萧瑟三垂冈下路,至今人唱《百年歌》。

6、题李克用墓[清]顾炎武唐纲既不振,国姓赐沙陀。

遂据晋阳宫,表里收山河。

朱温一篡弑,发愤横琱戈。

虽报上源仇,大义良不磨。

竟得扫京雒,九庙仍登歌。

伶官陨庄宗,爱壻亡从珂。

传祚颇不长,功名诚足多。

我来雁门郡,遗冢高嵯峨。

寺中设王像,绯袍熊皮鞾。

旁有黄衣人,年少神磊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