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诗句

观众的“观”是什么意思

Anika 坐标: 163756 目录:/guan/

观:看。

中文名:观众

外文名:Spectator

拼    音:guān zhòng

释    义:观看节目、比赛或表演等的人

出处:洪深 《电影戏剧表演术》第一章:“但是恐怕这样复杂的戏剧,也和复杂的人生一样,不是一般观众,一看所能了解的了。”

引证解释:张天翼 《欢迎会》:“台上的人也瞧着观众。”

”观众“一词出自洪深 《电影戏剧表演术》

洪深(1894年12月31日—1955年8月29日),民国时期导演、剧作家、教育家、社会活动家。江苏武进人。1912年,考入清华大学,1916年考入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化工系,1919年考入哈佛大学戏剧训练班,1922年回国,1923年9月加入戏剧协社。1930年加入中国左翼作家联盟,并以光明剧社名义加入左翼剧团联盟。

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立即投身于抗日洪流之中。1938年4月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政治部第三厅成立,洪深任戏剧科科长,和田汉一起组建了十个抗敌演剧队。1940年因经济拮据服毒自杀,经抢救后脱离危险。1949年5月赴苏联参加第一届世界和平代表大会。1955年病逝。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观众

赞美黄果树瀑布的诗词

《白水沉犀》——周铭先 虹泉飞万丈,下有碧犀行。

瀑布图如绘,悬流势不平。

雪花晴里溅,芝草岸边生。

对此盟心地,能令滞滤清。

《题黄果树瀑布观瀑亭联》——佚名 白水如棉,不用弓弹花自散; 红霞似锦,何须梭织天生成。

《无题》——“江南诗魔” 轻纱珠屏挂半帘,飘缈一线卷紫烟。

水云生处龙翻腾,雷鼓嘈嘈震宇寰。

《黄果树瀑布》——翟培基 白水浩荡群山中,骤止断崖跌九重。

声若雷滚撼天地,势如江翻腾蛟龙。

万里晴空抛碧纱,飞雪喷珠耀彩虹。

水帘洞内观日落,云蒸霞蔚沐苍生。

《黄果树瀑布》——浩瀚秋水 总觉沾衣细雨浓 珍珠溅落百花丛 悟空不见黄果落 水帘洞里赞吴公 《黄果树瀑布》——岁月如歌 势如万马奔腾阵, 声似千山雷劈崩。

天上银河白虎踏, 镇宁潭水巨龙腾。

水帘洞里神仙化, 夜雨金街雾驾乘。

谁把银屏挂九汉, 任凭水画满天升。

《叠水上小憩因作短歌》——[明]谢三秀 众流赴壑急如梭,泻作层滩千尺波。

素影空中飘匹练,寒声天上落银河。

兀兀孤亭坐清樾,征夫到此思超忽。

隔川溅沫湿衣裳,对面惊涛竖毛发。

君不见,黄河万里愁吕梁, 又不见,夔门五月戒瞿塘。

由来叠水亦太恶,石湍幸不通舟航。

咄嗟可畏宁尔儿,浮世人心险于水

观众的“观”是什么意思?

黄果树瀑布 诗词

如下,望采纳:《犀潭飞瀑挂崖阴》——清·黄培杰 犀潭飞瀑挂崖阴,雪浪高翻水百寻。

几度凭栏观不厌,爱他清白可盟心。

《白水沉犀》——周铭先(现代) 虹泉飞万丈,下有碧犀行。

瀑布图如绘,悬流势不平。

雪花晴里溅,芝草岸边生。

对此盟心地,能令滞滤清。

《黄果树瀑布》——翟培基(现代) 白水浩荡群山中,骤止断崖跌九重。

声若雷滚撼天地,势如江翻腾蛟龙。

万里晴空抛碧纱,飞雪喷珠耀彩虹。

水帘洞内观日落,云蒸霞蔚沐苍生。

《题黄果树瀑布观瀑亭联》——佚名 上联:白水如棉,不用弓弹花自散。

下联:红霞似锦,何须梭织天生成。

《无题》——江南诗魔(网络)轻纱珠屏挂半帘,飘缈一线卷紫烟。

水云生处龙翻腾,雷鼓嘈嘈震宇寰。

《黄果树瀑布》——岁月如歌(网络) 势如万马奔腾阵, 声似千山雷劈崩。

天上银河白虎踏, 镇宁潭水巨龙腾。

水帘洞里神仙化, 夜雨金街雾驾乘。

谁把银屏挂九汉, 任凭水画满天升。

诗句:捣珠崩玉,飞沫反涌,如烟雾腾空,势甚雄伟;所谓”珠帘钩不卷,匹练挂遥峰“,俱不足以拟其壮也,高峻数倍者有之,而从无此阔而大者。

——明·徐霞客白水瀑布信奇绝,占断黔中山水窟。

——清·郑子尹素影空中飘匹练,寒声天上落银河。

——明·谢三秀 匡庐瀑布天下称奇绝,何如白水河灌犀牛潭,银汉倒倾三迭而后下,玉龙饮涧万丈哪可探。

——清·田雯《白水河放歌》

听涛观瀑图这五个字纂体怎么写

1)【听涛观瀑图】的【方正小篆体】写法2)小篆是在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前221年),推行“书同文,车同轨”,统一度量衡的政策,由宰相李斯负责,在秦国原来使用的大篆籀文的基础上,进行简化,取消其他的六国文字,创制了统一文字的汉字书写形式。

一直在中国流行到西汉末年(约公元8年),才逐渐被隶书所取代。

【小篆字体的特点】一是长方形,以方楷一字半为度,一字为正体,半字为垂脚,大致比例为3:2左右。

二是笔画横平竖直,圆劲均匀,粗细基本一致。

所有横画和竖画等距平行,所有笔画以圆为主,圆起圆收,方中寓圆,圆中有方,使转圆活,富有奇趣。

三是平衡对称,空间分割均衡与对称是篆书的独特魅力。

对称不仅存在于左右对称,上下对称,而且还存在于字的局部对称,圆弧形笔画左右倾斜度的对称。

四是上紧下松,小篆的大部分字主体部分在上大半部,下小半部是伸缩的垂脚。

当然也有下无脚的字,主体笔画在下部,上部的笔画则可以耸起。

唐伯虎的《庐山观瀑图》拍出5.9亿美元是真的吗

白水如棉,不用弓弹花自散; 红霞似锦,何须梭织天生成。

——佚名《题黄果树瀑布观瀑题联》轻纱珠屏挂半帘,飘缈一线卷紫烟。

水云生处龙翻腾,雷鼓嘈嘈震宇寰。

——现代“江南诗魔”《无题》白水浩荡群山中,骤止断崖跌九重。

声若雷滚撼天地,势如江翻腾蛟龙。

——现代翟培基 《黄果树瀑布》悟空不见黄果落 ,水帘洞里赞吴公 。

——现代浩瀚秋水 《黄果树瀑布》势如万马奔腾阵, 声似千山雷劈崩。

天上银河白虎踏, 镇宁潭水巨龙腾。

——现代岁月如歌 《黄果树瀑布》万里水汇一水大,訇訇声闻十里外。

——清 严遂成 《白水岩瀑布》几度凭栏观不厌,爱他清白可盟心。

—— 清黄培杰《犀潭飞瀑挂崖阴》瀑布图如绘,悬流势不平。

——清周铭先《白水沉樱犀》众流赴壑急如梭,泻作层滩千尺波。

——明 谢三秀《叠水上小憩因做短歌》银汉倒倾三叠而后下,玉虹饮涧百丈那可探。

——清田雯 《白水河放歌》...

含有天台的现代诗词

1、龙楼凤阙不肯住,飞腾直欲天台去。

——摘自[唐]大诗人李白《琼台》诗。

2、天台邻四明,华顶高百越。

——摘自[唐]李白《天台晓望》诗。

3、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

——摘自[唐]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诗。

4、问我今何在,天台访石桥。

——摘自[唐]著名诗人孟浩然《舟中晓望》诗。

5、天台山上月明前,二十四尺瀑布泉。

——摘自[唐]大诗人白居易《缭绫》诗。

6、愿将花赠天台女,留取刘郎到夜归。

——摘自[唐]白居易《县南花下醉中留刘五》诗。

7、天台岭上凌霜桂,司马厅前委地丛。

——摘自《唐》白居易《台岭桂树》诗。

8、地道逾稽岑,天台接海滨。

——摘自[唐]玄宗李隆基《王屋山送道士司马承祯还天台》诗。

9、鬼谷还成道,天台去学仙。

——摘自[唐]中书令张九龄《送杨道士往天台》诗。

10、南国天台山水奇,石桥危险古来知。

——摘自[唐]诗人、进士李郢《重游天台》诗。

11、一行寻师触处游,到天台后始应休。

——摘自[唐]孙(生平末祥)《一行算法》诗。

12、一到天台寺,高低景旋生。

——摘自[唐]诗人、翰林学士杜荀鹤《登天台寺》诗。

13、来往天台天姥间,欲求真诀驻衰颜。

——摘自[唐]进士、察御史许浑《早发天台中岩寺度关岭次天姥岑》诗。

14、万仞得名云瀑布,遥看如织挂天台。

——摘自[唐]进士曹松《瀑布》诗。

15、遂入天台华顶寺,因见定光符昔梦。

——摘自[唐]杰出书法家、史部尚书颜真卿《天台智者大师画赞》诗。

16、余家本住在天台,云路烟深绝客来。

——摘自[唐]诗僧寒山子《余家》诗。

17、雄雄镇世界,天台名独超。

——摘自[唐]寒山子《迥耸霄汉外》诗。

18、闲入天台洞,访人人不知。

——摘自[唐]释拾得《题寒山》诗。

19、树入天台石路新,云和草色迥无尘。

——摘自[唐]初为道士、后为诸府从事曹唐《拟刘晨阮肇游天台》诗。

20、直是银河分派落,兼闻碎滴溅天台。

——摘自[唐]诗人方干《石门瀑布》诗。

21、只有天台约,薄秋必共登。

——摘自[五代]画家、诗僧释贯休《送僧游天台》诗。

22、浪迹天台一梦中,距今四十五秋风。

——摘自[宋]杰出诗人陆游《寄天封明老》诗。

23、不到天台三十年,草庵犹记宿云边。

——摘自[宋]陆游《书怀绝句》诗。

24、我梦游天台,横空石桥小。

——摘自[宋]诗词大师、礼部尚书苏轼《赠杜介》诗。

25、三江风浪隔天台,想见当时赋咏才。

——摘自[宋]宰相王安石《寄国清处谦》诗。

26、适山长欲便辞荣,见说天台益自惊。

——摘自[宋]礼部尚书张咏《送马道人归天台》诗。

27、休论彐窦与彐峰,且看天台剑戟丛。

——摘自[宋]居士、察御史张舜民《妙莲阁》诗。

28、畴昔所欣慕,天台冠坤灵。

——摘自[宋]诗人、敷文阁待制曾几《初至天台》诗。

29、法身遍满三千界,影现天台水石间。

——摘自[宋]进士、右丞相赵汝愚《石梁》诗。

30、身落天台古洞天,蒲团未暖又飘然。

——摘自[宋]著名道士、道教南宗五祖白玉蟾《桐柏宫》诗。

31、何处觅仙踪,天台第一峰。

——摘自[宋]隐逸诗人赵清源《石梁》诗。

32、天台春暖兰若馨,海榴吐血黄鸟鸣。

——摘自[宋]天台县令吴师正《桃源洞》诗。

33、东南海阔秋无烟,天台山与天相连。

——摘自[元]杰出诗人、画家王冕《天台行》诗。

34、天台万丈横沧海,日与洪涛巨浪争。

——摘自[元]文学家、翰林侍讲学士揭亻奚 斯《天台图》诗。

35、天台高山屹苍空,山神染石填青红。

——摘自[元]学者吴莱《天台山花蕊石笔架歌》诗。

36、色茏葱,光潋滟,山环水绕天台洞。

——摘自[元]戏曲作家王子一《正宫·随煞尾》诗。

37、天台五百尊,方寸皆明月。

——摘自[明]开国皇帝朱元璋《天台山五百罗汉》诗。

38、赤城霞起接天台,上界仙宫此地开。

——摘自[明]军事家、文学家刘基《感遇》诗。

39、寄语天台客,入山须更深。

——摘自[明]礼部尚书吕震《司马悔桥》诗。

40、天台山、高不极,作镇东南比天脊。

——摘自[明]礼部左侍郎谢铎《天台山》诗。

41、天台华顶高,挥手摩云霄。

——摘自[明]进士、礼部尚书薛三省《登华顶》诗。

42、办取皇冠与霞帔,天台明月礼仙真。

——摘自[明]文学家、画家唐寅《题国清寺观音》诗。

43、昆仑有路通天台,石梁桥旁扫苍苔。

——摘自[明]杰出地理学家、旅行家王士性《华顶太白堂》诗。

44、天台只是人间路,不数飞梁瀑布泉。

——摘自[明]诗书画艺兼长者李流芳《题〈石梁飞瀑〉图轴》诗。

45、身到天台似故乡,贪看瀑水溅衣裳。

——摘自[明]诗人、画家龚贤《石梁飞瀑》诗。

46、天台山水尤瑰奇,夙昔尝闻今见之。

——摘自[明]天台教谕丘嵩《天台山》诗。

47、天台深处露华新,碧树苍崖静绝尘。

——摘自[明]赣州通判王明汲《和桃源诗四首用唐人韵》诗。

48、日出天台生紫烟,飘飘仙子到何年?——摘自[明]进士、礼部主事周志伟《同叶海峰游天台山水》诗。

49、半生魂梦忆天台,采药刘郎今始来。

——摘自[明]诗人陈涛《过天台未得游石梁》诗。

50、云深绀殿锁天台,飞锡何年去不回?——摘自[明]举人王立程《锡杖泉》》诗。

51、凡心自悔出天台,一见桃花一度哀。

——摘自[明]擅长书画戏曲者徐渭(徐文长)《刘阮忆天台图》诗。

52、三峰遥望近天台,玉女翩翩何...

旅游黄果树诗词

白水岩瀑布》——[清]严遂成 万里水汇一水大,訇訇声闻十里外.岩口逼仄势更凶,夺门而出悬白龙.龙须带雨浴日红,金光玉色相荡舂.雪净鲛绡落刀尺,大珠小珠飘随风.风折叠之绘变相,三降三升石不让.有如长竿倒拍肉飞仙,中绝援绳跃复上.伏犀埋头不敢出,怀宝安眠遮步障.我欲割取此水置袖中,曰恒燠若书乾封.叩门絜瓶滴马鬃,搞苗平地青芃芃.岂不贤于谷泉之在香炉峰,坐享大名而无功.《犀潭飞瀑挂崖阴》——[清]黄培杰 犀潭飞瀑挂崖阴,雪浪高翻水百寻.几度凭栏观不厌,爱他清白可盟心.《白水沉犀》——周铭先 虹泉飞万丈,下有碧犀行.瀑布图如绘,悬流势不平.雪花晴里溅,芝草岸边生.对此盟心地,能令滞滤清.《题黄果树瀑布观瀑亭联》——佚名 白水如棉,不用弓弹花自散; 红霞似锦,何须梭织天生成.《无题》——“江南诗魔” 轻纱珠屏挂半帘,飘缈一线卷紫烟.水云生处龙翻腾,雷鼓嘈嘈震宇寰.《黄果树瀑布》——翟培基 白水浩荡群山中,骤止断崖跌九重.声若雷滚撼天地,势如江翻腾蛟龙.万里晴空抛碧纱,飞雪喷珠耀彩虹.水帘洞内观日落,云蒸霞蔚沐苍生.《黄果树瀑布》——浩瀚秋水 总觉沾衣细雨浓 珍珠溅落百花丛 悟空不见黄果落 水帘洞里赞吴公 《黄果树瀑布》——岁月如歌 势如万马奔腾阵,声似千山雷劈崩.天上银河白虎踏,镇宁潭水巨龙腾.水帘洞里神仙化,夜雨金街雾驾乘.谁把银屏挂九汉,任凭水画满天升.《叠水上小憩因作短歌》——[明]谢三秀 众流赴壑急如梭,泻作层滩千尺波.素影空中飘匹练,寒声天上落银河.兀兀孤亭坐清樾,征夫到此思超忽.隔川溅沫湿衣裳,对面惊涛竖毛发.君不见,黄河万里愁吕梁,又不见,夔门五月戒瞿塘.由来叠水亦太恶,石湍幸不通舟航.咄嗟可畏宁尔儿,浮世人心险于水.《白水河放歌》——[清]田雯 匡庐瀑布天下称奇绝,何如白水河灌犀牛潭; 银汉倒倾三叠而后下,玉虹饮涧百丈那可探; 声如丰隆奋地风破碎,涛如天孙织锦花口口.

名家描写黄山的诗词

望黄山诸峰 唐 释岛云 峰峰寒列簇芙蕖,静想嵩阳秀不如。

峭拔虽传三十六,参差何啻一千余。

浮丘处处留丹灶,黄帝层层隐玉书。

终待登临最高顶,便随鸾鹤五云车。

因公檄按游黄山 宋 吴黯 倏忽云烟化杳冥,峰峦随水入丹青。

地连药鼎汤泉沸,山带龙须草树腥。

半壁绛霞幽洞邃,一川寒雹古湫灵。

霓旌去后无消息,犹有仙韶动俗听。

游黄山留题 宋 张冠卿 路尽清溪逼画图,乱云深处插天都。

雾开虎豹文姿出,松隐龙蛇怪状孤。

吐焰看砂奴火齐,凌虚精舍碍灵乌。

我来为访容成侣,试问丹丘果有无。

游黄山 宋 朱彦 三十六峰高插天,瑶台琼宇贮神仙。

嵩阳若与黄山并,犹欠灵砂一道泉。

游黄山 宋 焦炳炎 秀出云霄一杖探,诸峰高下护晴岚。

丹成兔魄香生杵,影见龙津月在潭。

洞暖有花因七七,云深无语住三三。

粥鱼敲动山林典,合傍浮丘去结庵。

汤泉 宋 焦静山 渟渟灵水养灵珠,籁定波生注玉壶。

洗尽尘劳多少客,不知还解洗心无。

送温处士归黄山百鹅峰旧居 唐 李白 黄山四千仞,三十二莲峰。

丹崖夹石柱,菡萏金芙蓉。

伊昔升绝顶,俯窥天目松。

仙人炼玉处,羽化留余踪。

亦闻温伯雪,独往今相逢。

采秀辞五岳,攀峦历万重。

归休白鹅岭,渴饮丹砂井。

风吹我时来,云车尔当整。

去去陵阳东,行行芳桂丛。

回溪十六度,碧嶂尽晴空。

他日还相访,乘桥蹑彩虹。

石床峰 元 汪珍常约高僧访上方,峰头老树挂斜阳。

仙翁何处归来晚,风落松花满石床。

题黄山 明 方勉杖黎得得入云看,中有幽篁下有兰。

百道飞泉鸣玉佩,千寻石柱架琼峦。

隔林幢影招青鸟,出洞箫声送彩鸾。

地位清高人罕至,好收风景入琴弹。

同友人游黄山 明 汤宾尹冒雨穿山羡未曾,息肩无寺寺无僧。

宽围白浪身千叶,峭入青天手一藤。

龙吼药炉舂急杵,猿调茶鼎煮孤灯。

与君伸脚量峰碛,踏着云光不记层。

翠微峰 宋 无名氏 洞里乾坤世莫知,时闻啸鹤带云归。

几回洞口乘风立,欲挟飞仙入翠微。

黄山歌 清 汤复 老人今年七十七,家在黄山东之侧。

山距吾家百余里,梦寐常劳面未觌。

今年鼓勇扶筇往,彳亍危岑神惕惕。

步步跻攀绝援引,崖石刮耳壁摩鼻。

天生老骨不知疲,眼看松石步登陟。

堕崖坠壑都无谓,纵死兹山意亦得。

黄山行 清 释弘仁 坐破苔衣第几重,梦中三十六芙蓉。

倾来墨沈堪持赠,恍惚难名是某峰。

黄山绝顶题文殊院 清 魏源 峰奇石奇松更奇,云飞水飞山亦飞。

华山忽向江南峙,十丈花开一万围。

黄山杂诗 清 孙洤 名山刻画总支离,万态千容到始知。

高以难窥终爱瘦,险多不测乃成奇。

云随变幻无常致,松不雷同总怪枝。

若结茅庵青翠处,真修何必让安期。

黄海杂兴 清 余鸿 浮云变幻岂无心,闲看云飞酒自斟。

双壁如门霞是障,群峰拔地笋成林。

雪依片石留鸿爪,台峙层峦理素琴。

钟子难逢谁识我,高山流水慕知音。

三折岭望黄山 清 董法海 回头三折望黄山,客路匆匆山自闲。

寄语芙蓉峰六六,相思都在白云间。

辞黄山(之三) 明 黄道周 亦是吾家峰,神物不可谱。

顶髻在心眸,一一屈指数. 百丈潭 明 方大治 东风敛夕霏,山色霭晴晖。

天上银河落,潭边白练飞。

深林啼鸟绝,危磴采樵稀。

已冒垂堂戒,岗头一振衣。

朱砂庵 明 江天一 曲磴千盘尽,何曾任凿穿。

本来超色相,不假幻因缘。

翠滴松稍雨,岚开嶂外天。

此中饶静解,何事问栖禅。

古刹犹金碧,乾坤等劫灰。

息机原在悟,彼岸本无媒。

转梵猿常下,传经鸟自来。

他年返初服,结庐向丹台。

游黄山宿狮子林作 清 崔国因三十年前此地游,禅房草榻暂淹留。

湿云侵岫晴疑雨,深谷藏风夏已秋。

自惜鸿泥成往迹,重携蜡屐豁新眸。

山灵见我应相识,青瘦形容似旧不? 百步云梯 明 唐世靖一线天高不可升,穿云深处有梯登。

猿惊难上回山木,鸟骇迟飞落野藤。

行客携筇常起伏,山僧着屐每凌兢。

后阶先幸奇松护,独立能遮最上层。

鸣弦泉 清 释音可石上悬琴琴醉寒,五更三点是谁弹?清音流出相思泪,月照风吹竟不干。

晚入药谷 清 吴雯清 清鸾峰下步迟迟,为访幽居足已疲。

穿壑板桥惊欲坠,隔林茅屋望犹疑。

桃源旧径依津间,药谷孤楼傍石窥。

仅有残僧相对晚,寒潭清啸少人知。

耕云峰 清 汪树琪谁驱黄犊逐云行,片片芙蓉欲种成。

布谷春风吹不到,故叫山乐代催耕。

雨不止题壁 清 钱谦益 凭仗鞋尖与杖头,浮生腐骨总悠悠。

天公尽放狂风雨,不到天都死不休! 小心坡 清 余鸿鱼背崎岖无奈何,小心缓步度高坡。

语儿山路休闲险,世路须知险更多。

文殊院 清 黄起溟 乱云堆里结孤茅,云作斋粮石作巢。

老衲有时闲不得,数声清磬落松梢。

登光明顶 清 胡与高登临不用挽藤萝,绝顶光明霁色多。

云过匡庐飞紫盖,岚拖天目扫青娥。

忽分二海成孤屿,细数千峰乱放荷。

下界茫茫仙路杳,乾坤何处是吾窝? 玉屏峰 清 汪士鋐玉屏峙霄汉,鸟道度松门。

昨日登临处,诸峰屐底存。

云生甘在下,嶂出尔何尊。

极目无穷尽,空青抹一痕。

前海观莲花峰 清 石涛 海风吹白练,百里涌青莲。

壁立不知顶,崔嵬势接天。

云开峰坠地,岛阔树相连。

坐久忘归去,萝衣上紫烟。

云外峰 清 程之鵕飘渺离奇峙碧空,浑疑云外复云中。

杜鹃开向春光后,烧遍峰头万树红。

鲫鱼背 清 许全治无意吞舟归北海,何心借水跃昆明。

游...

有关“壶口瀑布”的诗词有哪些?

题黄河壶口瀑布 玉帝把壶谁不尊,山呼雷动谢天恩.九州飞溅瑶池液,一醉炎黄万古春.古诗.壶口观瀑 朝坊观瀑风雷间,九曲激浪生层烟。

黄沙入水千甲穿,速流抵柱万山悬。

龙腾九州歌盛世,鼓鸣远山震前川。

华夏儿女多奇志,铁马驭水傲云天。

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李白 滚滚河水玉壶锁,滔滔浪花黄龙舞。

烟雾迷蒙壶口边,旋流洪波涛如山。

奔腾咆哮起高浪,恰似黄龙下九天。

空中欲见彩云天,似如蛟龙气势慨。

忽听浪声浩长空,唯见黄河天上来。

瀑布吼声震云天,水流湍急浪滚翻。

飞车壶口搏极限,勇士享誉华夏欢。

渡江云·黄河壶口瀑布 云低天欲堕,绛河泻地,浊浪起平沙.未防烟雨冷,扑面如针,磕折老门牙.苍凉四顾,独此地、赚足豪奢.千万片、梨花摇落,仙女散谁家?咨嗟.风笳浪鼓,石箭云旗,正金戈铁马.谁占得、残垣断壑,白骨黄沙?峥嵘岁月飞如瀑,未涤尽、浮世铅华.何限恨,余生即是天涯. 一、壶口瀑布:hú kǒu bào bù 二、壶口瀑布介绍:壶口瀑布是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西临陕西省延安市宜川县壶口乡,东濒山西省临汾市吉县壶口镇,为两省共有旅游景区。

南距陕西西安350千米;北距山西太原387千米。

黄河至此,两岸石壁峭立,河口收束狭如壶口,故名壶口瀑布。

瀑布上游黄河水面宽300米,在不到500米长距离内,被压缩到20-30米的宽度。

1000立方米/秒的河水,从20多米高的陡崖上倾注而泻,形成”千里黄河一壶收”的气概。

是中国第二大瀑布,世界上最大的黄色瀑布。

2013年12月,“宜川县黄河壶口水利风景区”被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水利风景区建设与管理领导小组评为“第十三批国家水利风景区”之一。

国家黄河壶口水利风景区荣誉的授予,成为壶口景区继国家地质公园和地质遗迹保护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国家4A级景区之后第四张国家级名片,为延安市唯一国家水利风景名胜区。

三、壶口考略:“壶口”一名,最早见于战国时代的《尚书·禹贡》中,如“既载壶口,治梁及歧”、“壶口、雷首,至于太岳”,都与大禹治水的路线与策略有关。

这里提壶口而未言瀑布。

“孟门山”一名,始见于周、秦间的《山海经》著作,书中记“又东南三百二十里,曰孟门之山,其上多苍玉,其下多黄垩,多涅石”。

郦道元所著的《水经注》中,对孟门及瀑布作了深刻的描述:“《淮南子》曰:龙门未辟,吕梁未凿,河出孟门之上,大溢逆流,无有丘陵,高阜灭之,名曰洪水,大禹疏通,谓之孟门。

故《穆天子传》曰:北登,孟门九河之蹬,孟门,即龙门之上口也,实为黄河之巨厄,兼孟津之名矣。

此石经始禹凿,河中漱广,夹岸崇深,倾崖□捍,巨石临危,若坠复倚。

古之有人言,水非石凿而能入石,信哉。

其中水流交衡,素气云浮,往来遥观者,常若雾露沾人,窥深悸魂。

其水尚崩浪万寻,悬流千丈,浑洪最怒,鼓山若腾,濬波颓垒,迄于下口,方知慎子下龙门流浮竹,非驷马之追也。

”这里所记,指出瀑布在孟门处,而未提黄河于流上的壶口。

《元和郡县志》也叙述壶口,把它称为石槽。

一则说“河中有山,凿中如槽,束流悬注七十余尺。

”再则说,“石槽长一千步,阔三十步”,这显然和郦道元所说的不同,说明壶口瀑布向上游推移了。

《元和郡县志》撰于唐宪宗元和八年(813年)上距郦道元逝世的北魏孝明帝孝昌三年(527年),为286年。

说明在郦道元之后的286年间,壶口瀑布从孟门向上游推了一千步,在河床上冲出一条约长一千步,宽30步的深槽,现已上移到距孟门约5千米处的龙王辿附近,号称十里龙槽。

以上为1500年来壶口演变的历史。

在今山西境内已知以壶口命名的地方有4处。

《水经注·汾水注》记载的壶口,就不是黄河干流上的壶口。

再加古代交通不便,能亲临壶口瀑布观光考察的文人学士不太多,因而在一些古代文献中,将他处壶口当作黄河壶口者有之;将壶口和龙门当作一处者有之;位置上差错,更是以讹传讹,难免出现一些谬误。

解放前,宜川县三部县志中最早的清乾隆十八年(1753年)《宜川县志》的编纂者吴炳,指出黄河壶口“上流宽广,至此收束归槽,如壶之口然,故名”。

并说孟门“属平佐里,在县东北100里黄河中,任水涨滔天,终不能没。

”其所著《壶口考》一文,对前人文献中的一些不实之处,给以纠正,在壶口研究中有重要参考价值。

三、旅游攻略:壶口瀑布很壮观,能感受瀑布的气势磅礴。

景区环境不错。

以壶口瀑布为中心的风景区,集黄河峡谷、黄土高原、古塬村寨为一体,展现了黄河流域壮美的自然景观和丰富多彩的历史文化积淀。

走进壶口瀑布 中国黄河上的著名瀑布,世界上最大的黄色瀑布 位于宜川县城以东35公里,吉县城西45公里处的秦晋大峡谷黄河河床中,东濒山西省临汾市吉县壶口镇,西临陕西省延安市宜川县壶口乡。

距太原大约5、6个小时车程;距西安大约2个多小时车程 壶口瀑布,号称“黄河奇观”,是黄河上唯一的黄色大瀑布,也是中国的第二大瀑布。

以壶口瀑布为中心的风景区,集黄河峡谷、黄土高原、古塬村寨为一体,展现了黄河流域壮美的自然景观和丰富多彩的历史文化积淀 壶口瀑布,是由于黄河流至壶...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