励志人生

郭广昌的复星金融帝国梦:一顿早餐开始的生意

Samantha 坐标: 37701 目录:/guo/

郭广昌的复星金融帝国梦:一顿早餐开始的生意 2011年9月15日,上海金茂君悦酒店内。复星集团董事长郭广昌和美国保德信金融集团董事长MarkGrier宣布,双方合资的寿险公司已经正式得到中国保会的批准。 中国唯一的一家由民营资本与外资合资的寿险公司浮出水面。 有记者问郭广昌,“你预计成立这家合资人寿保险公司会对复星集团有多大的利润贡献?

他回答,“相当一段时间之内,它不但不会有利润,我们还要因为它,从复星的利润里减掉一块。” 那么复星拐进寿险领域雄心何在?
这背后的逻辑是什么?
一顿早餐结下的生意 故事开端在2009年的三季度。在美国路演的复星集团副董事长梁信军得到了“中间人”的一次传话。找他的人出乎意料,是保险业的巨头,历史可以追溯到135年前的保德信金融集团。

保德信旗下管理资产达8830亿美元,接近中国保险业的总资产。董事长MarkGrier通过共同的朋友邀请梁信军共进早餐。 邀请吃饭的目的很明确,他提出希望和复星合作成立合资公司共同开发中国市场。梁信军并没有表现出明确的喜悦,反而直接就把自己的疑惑给端了出来。“当时我的心态感觉这是不应该做的,我问Mark,中国有这么多合资公司,都是失败的,为什么我们要做尝试呢?

梁信军描述的是一个“苦情”的行业现状。今年1-5月,合资寿险保费收入在寿险总保费中仅占比


3.76%,低于去年同期
5.12%的水平,更低于2005年的
8.9%。截至2010年,28家合资寿险公司中,多数寿险公司未能实现盈利。 不过,早餐吃完,在Mark和其副总裁的解释下,梁信军态度有了180度的转弯,原来Mark对中国市场研究已久,跟踪分析了各种失败的案例,做了周全的对策和准备。“感觉到自己被说服了”。

梁信军当天给郭广昌打了电话,说,我认为我们真的应该考虑跟保德信建立一个合资公司。随后,郭广昌飞来纽约,跟对方开完会后,这两人打电话给董事会提出合资公司的想法。 这看起来行动很迅速。但梁信军对《中国周刊》记者回忆,从跟对方谈判到今天整整有两年时间,不是闪婚,而是深思熟虑过的结果。 这个合作看上去完美,但也有特别之处,为什么保德信不选择一个专业的公司合作而要选择多元化

10.5pt; mso-bidi-font-size:


10.0pt; mso-fareast-font-family: 宋体; mso-ansi-language: EN-US; mso-fareast-language: ZH-CN; mso-bidi-language: AR-SA;">投资公司复星呢?
Mark对《中国周刊》记者说,我们相信复星能够很好的金融服务,而且他们非常希望和我们合作做寿险这一块。第二,双方的高层有一个非常好的互动,我们之间也起了很好的“化学反应”。

而且,复星在中国有广阔的脉络,可以给我们带来非常好的机遇,在提升我们产品质量的同时,更多实现本地化,避免在中国水土不服的问题。 他提到这样一个例子,跟保会谈时,对方提醒他,要进入中国市场最关键的是选择好的合作伙伴。“复星就是好的选择”,Mark说。 同样,对于复星而言,选择这个合作伙伴也经过了大量调研。不论是钢铁还是矿产,每进入一个行业,复星都会提前跟踪几年。梁信军的团队特地拜访过保德信在其他国家的合资公司。

双方的合资寿险公司起始注册资本金为5亿元人民币,美国保德信旗下的保德信保险公司与复星各自出资50%。梁信军认为这一持股比例非常好。“中资保险公司,按国家规定单一保险股东股比最大是20%,合资公司,起码可以有50%,最高可以到75%,差别就在这”。( 名人名言 )可以看出,复星选择了和外资合作直接开保险公司,而不是作为单纯的财务投资者,是卯足了劲头开拓一个新的领域。

早期金融梦 中国保险市场已经历多年的高速增长,但目前总体保险深度和密度均远低于全球平均水平,市场存在巨大的发展潜力。 但根据行业惯例和中国市场的现状,郭广昌坦言,在未来好几年中,合资公司不会有利润,甚至会分走他们一部分的利润,他们看好的是未来的机会。 复星成立于1992年,投资组合涉及医健康、房地产、钢铁、矿业、零售、服务业及其他投资等领域,目前,复星是上海最大的民营企业。从去年开始,复星集团内部去掉了“多元化公司”的说法而统一为“投资集团”。郭广昌数次声称,复星师从“巴菲特价值投资”,专注于投资受益中国经济成长动力的行业,即投资中国未来。

郭广昌的复星金融帝国梦_一顿早餐开始的生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