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华清宫绝句三首

sanglaba 坐标: 110793 目录:/guo/

过华清宫绝句

以下是的一些我们精选的过华清宫绝句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

过华清宫绝句

过华清宫绝句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赏析
过华清宫绝句

过华清宫绝句
本题共三首,是杜牧经过骊山华清宫时有感而作。华清宫是唐玄宗开元十一年(723)修建的行宫,玄宗和杨贵妃曾在那里寻欢作乐。后代有许多诗人写过以华清宫为题的咏史诗,而杜牧的这首绝句尤为精妙绝伦,脍炙人口。此诗通过送荔枝这一典型事件,鞭挞了玄宗与杨贵妃骄奢逸的生活,有着以微见著的艺术效果。

起句描写华清宫所在地骊山的景色。诗人从长安“回望”的角度来写,犹如电影摄影师,在观众面前先展现一个广阔深远的骊山全景:林木葱茏,花草繁茂,宫殿楼阁耸立其间,宛如团团锦绣。“绣成堆”,既指骊山两旁的东绣岭、西绣岭,又是形容骊山的美不胜收,语意双关。

过华清宫绝句

过华清宫绝句
接着,镜头向前推进,展现出山顶上那座雄伟壮观的行宫。平日紧闭的宫门忽然一道接着一道缓缓地打开了。接下来,又是两个特写镜头:宫外,一名专使骑着驿马风驰电掣般疾奔而来,身后扬起一团团红尘;宫内,妃子嫣然而笑了。几个镜头貌似互不相关,却都包蕴着诗人精心安排的悬念。“千门”因何而开?“一骑”为何而来?“妃子”又因何而笑?诗人故意不忙说出,直至紧张而神秘的气氛憋得读者非想知道不可时,才含蓄委婉地揭示谜底:“无人知是荔枝来。”“荔枝”两字,透出事情的原委。《新唐书·杨贵妃传》:“妃嗜荔枝,必欲生致之,乃置骑传送,走数千里,味未变,已至京师。”明于此,那么前面的悬念顿然而释,那几个镜头便自然而然地联成一体了。

吴乔《围炉诗话》说:“诗贵有含蓄不尽之意,尤以不著意见声色故事议论者为最上。”杜牧这首诗的艺术魅力就在于含蓄、精深,诗不明白说出玄宗的荒好色,贵妃的恃宠而骄,而形象地用“一骑红尘”与“妃子笑”构成鲜明的对比,就收到了比直抒己见强烈得多的艺术效果。“妃子笑”三字颇有深意。春秋时周幽王为博妃子一笑,点燃烽火,导致国破身亡。当我们读到这里时,不是很容易联想到这个尽人皆知的故事吗?“无人知”三字也发人深思。其实“荔枝来”并非绝无人知,至少“妃子”知,“一骑”知,还有一个诗中没有点出的皇帝更是知道的。这样写,意在说明此事重大紧急,外人无由得知,这就不仅揭露了皇帝为讨宠妃欢心无所不为的荒唐,也与前面渲染的不寻常的气氛相呼应。全诗不用难字,不使典故,不事雕琢,朴素自然,寓意精深,含蓄有力,是唐人咏史绝句中的佳作。

过华清宫绝句
过华清宫绝句
过华清宫绝句

绝句三首

以下是的一些我们精选的绝句三首闻道巴山里,春船正好行。都将百年兴,一望九江城。水槛温江口,茅堂石笋西。移船先主庙,洗浣沙溪。

绝句三首

绝句三首
设道春来好,狂风大放颠。吹花随水去,翻却钓鱼船。作品赏析单氏编在永泰元年成都诗内。鲍氏曰:谢克庄任伯云,此诗得于慎文肃家故书中,犹是吴越钱氏时人所传,格律高妙,其为少陵无疑。《诗说隽永》谓晁氏得吴越人写本壮诗,如“日出东篱水”六首,乃九章。其一云“漫道春来好”云云。今按:前六首当另为一处,不必并合。

闻道巴山里,春船正好行。都将百年兴,一望九江城①。

绝句三首

绝句三首
(首章,欲往荆楚而作。)①《杜臆》:九江在洞庭。详见九江落日注。其二水槛温江口①,茅堂石笋西②。移船先主庙,洗浣花溪。

绝句三首

绝句三首
(次章,见成都形胜,而仍事游览也。)①地志:温江,在成都西五十里。②石笋街,在成都西门外。其三谩道春来好,狂风太放颠。吹花随水去,翻却钓鱼船。

绝句三首
绝句三首
绝句三首

过华清宫杜牧:《过华清宫》

长安回望绣成堆,
山顶千门次第开。
一骑红尘妃子笑,
无人知是荔枝来。

作者:
杜牧(公元803-853年),字牧之,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宰相杜佑之孙。和二年进士,授宏文馆校书郎。多年在外地任幕僚,后历任察御史,史馆修撰,膳部比部司勋员外郎,黄州、池州、睦州刺史等职,最终官至中书舍人。晚唐杰出诗人,尤以七言绝句著称。擅长文赋,其《阿房宫赋》为后世传诵。注重军事,写下了不少军事论文,还曾注释《孙子》。有《樊川文集》二十卷传世,为其外甥裴延翰所编,其中诗四卷。又有宋人补编的《樊川外集》和《樊川别集》各一卷。《全唐诗》收杜牧诗八卷。

注释:
华清宫:宫殿名,建在骊山陕西(陕西临潼)上,系明皇和杨贵妃游乐之处。

赏析:
以微见著,因小见大,是本诗的特色。它通过送鲜荔枝这一事件 的描写,讽刺了唐明皇、杨贵妃的极欲穷奢。

过华清宫杜牧_《过华清宫》
过华清宫杜牧_《过华清宫》
过华清宫杜牧_《过华清宫》
过华清宫杜牧_《过华清宫》
过华清宫杜牧_《过华清宫》
过华清宫杜牧_《过华清宫》
过华清宫杜牧_《过华清宫》
过华清宫杜牧_《过华清宫》
过华清宫杜牧_《过华清宫》
专题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