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诗句

汉代张良的诗词

jiefeng 坐标: 161744 目录:/han/

张良(约公元前250—前186年),字子房,汉族,传为汉初城父人,今亳州市城父镇。汉高祖刘邦的谋臣,秦末汉初时期杰出的军事家、政治家,汉王朝的开国元勋之一,“汉初三杰”(张良、韩信、萧何)之一。以出色的智谋,协助汉高祖刘邦在楚汉之争中最终夺得天下。待大功告成之后,张良及时功成身退,避免了韩信、彭越等鸟尽弓藏的下场。张良在去世后,谥为文成侯(也称谥号文成),此后世人也尊称他为谋圣。《史记》中有专门的一篇《留侯世家》,用以记录张良的生平。

汉代张良的诗词

张良(约公元前250—前186年),字子房,汉族,传为汉初城父人,今亳州市城父镇。

汉高祖刘邦的谋臣,秦末汉初时期杰出的军事家、政治家,汉王朝的开国元勋之一,“汉初三杰”(张良、韩信、萧何)之一。

以出色的智谋,协助汉高祖刘邦在楚汉之争中最终夺得天下。

待大功告成之后,张良及时功成身退,避免了韩信、彭越等鸟尽弓藏的下场。

张良在去世后,谥为文成侯(也称谥号文成),此后世人也尊称他为谋圣。

《史记》中有专门的一篇《留侯世家》,用以记录张良的生平。

汉代张良的诗词

描述张良的诗句

宋 陈普《咏史上·张良四首》-诗词正文乳口摇牙向白蛇,一朝电拂青浪沙。

下邳不得编书读,帷幄何妨佐汉家。

宋 刘克庄一槌复九世雠,编书封万户侯。

指视紫芝翁出,身从赤松子游。

清 无名氏除却朝簪别汉家,赤松相伴旧烟霞。

如今已得全身计,不是他年博浪沙。

王安石《张良》留侯美好如妇人,五世相韩韩入秦。

倾家为主合壮士,博浪沙中击秦帝。

脱身下邳世不知,举国大索何能为。

素书一卷天与之,谷城黄石非吾师。

固陵解鞍聊出口,捕取项羽如婴儿。

从来四皓招不得,为我立弃商山芝。

洛阳贾谊才能薄,扰扰空令绛灌疑。

谢灵运韩亡子房奋,秦帝鲁连耻。

本自江海人,忠义动君子。

李商隐《骄儿诗》节录穰苴司马法,张良黄石术。

便为帝王师,不假更纤悉。

宋代唐荐的《子房庙》:博浪沙头触刑车,潜游东夏识真符。

风云知略移秦鼎,星斗功名启汉图。

商老已来宁少海,赤松还约访仙都。

雍容进退全天道,澶澶高风万古流。

李白《咏汉中》徒为风云苦,一官已白须。

气同万里合,访我来琼都。

披云见青天,扪蛋话良图。

留侯将绮里,出处未云殊。

终身安社稷,功成去五湖。

东晋时官至尚书右仆射、河南开封人郑鲜子的一首诗,《行经张子房庙》七雄裂周纽,道尽鼎已沦,长风晦昆溟,潜龙动泗滨,紫烟羿丹虮,灵媪悲素鳞。

督 亢 陂 (清·赵俞)提剑荆轲勇绝伦, 浪将七尺殉强秦。

燕仇未报韩仇复, 状貌原来似妇人。

陈孚○留侯庙子房王佐才,其风凛冰雪。

天遣鹤发翁,圯上授宝诀。

博浪沙中千尺铁,祖龙未死胆已裂。

况此喑呜扛鼎夫,不直秋风一剑血。

谈笑帷幄间,六合雄雌决。

卯金四百年,只在三寸舌。

但恨汉德非姚虞,不得身为古稷契。

雍熙至治如可作,岂肯脱冠挂北阙。

留城古祠【一作庙】今千载,碧藓溜雨眠断【一作短】碣。

我恐至人或不死,尚有笙鹤拥玉节。

酌泉采菊往奠之,回首芒砀堕山月。

李白《送张秀才谒高中丞》并序余时系浔阳狱中,正读留侯传。

秀才张孟熊蕴灭胡之策,将之广陵谒高中丞。

余嘉子房之风,感激于斯人,因作是诗以送之。

秦帝沦玉镜,留侯降氛氲。

感激黄石老,经过沧海君。

壮士挥金槌,报仇六国闻。

智勇冠终古,萧陈难与群。

两龙争斗时,天地动风云。

酒酣舞长剑,仓卒解汉纷。

宇宙初倒悬,鸿沟势将分。

英谋信奇绝,夫子扬清芬。

胡月入紫微,三光乱天文。

高公镇淮海,谈笑却妖氛。

采尔幕中画,戡难光殊勋。

我无燕霜感,玉石俱烧焚。

但洒一行泪,临岐竟何云。

朱彝尊「水龙吟.谒张子房祠」(徐州府留城张良庙)当年博浪金椎,惜乎不中秦皇帝;咸阳大索,下邳亡命,全身非易。

纵汉当兴,使韩成在,肯臣刘季?算论功三杰,封留万户,都未是、平生意。

遗庙彭城旧里,有苍苔、断碑横地。

千盘驿路,满山枫叶,一湾河水。

沧海人归,圯桥石杳,古墙空闭。

怅萧萧白发,经过掔涕,向斜阳里。

游留侯洞BY(清)邵弘杰昔年长揖谢封侯,好看黄冠遁迹幽。

一击未消亡国恨,三期不再圯桥游。

谷城有墓封黄石,古洞藏弓枕壁流。

闻说长从赤松子,到今何处问缘由。

张学良的诗:人言张汉卿不合名学良我惯冒险性刻意学张良兵谏华清池何殊椎博浪子房推道要,仲子讶风神。

(李隆基《左丞相说右丞相璟太子少傅耀同是上官命宴东堂赐诗》)伊昔楚汉时,颇闻经济才。

运筹风尘下,能使大地开。

(刘长卿《归沛县道中晚泊留侯城》)关中既留萧丞相,幕下复用张子房。

(杜甫《洗兵马》)山甫归应疾,留侯功复成。

(张九龄《奉和圣制送尚书燕国赴朔方》)积德韦丞相,神通张子房。

(崔泰之《同光禄弟冬日述怀》)累相承安世,深筹协子房。

(徐坚《奉和圣制送张说巡边》)佐命留侯业,词华博物才。

(李(日高); ((奉和圣制送张说上集贤学士赐宴》),能为吉甫颂,善用子房筹。

(高适《古乐府飞龙曲,留上陈左相(陈希烈)》)心轻马融帐,谋夺子房帷。

(元稹《酬翰林白学士代书一百韵》)李白《送张秀才渴高中丞》壮士挥金槌,报仇六国闻。

智勇冠古今,萧陈难与群。

两龙争斗时一,天地动风云。

酒酣舞长剑,仓卒解汉纷。

张碧《鸿沟》:山河欲拆人烟分,壮士鼓勇君王存。

项庄愤气吐不得,亚父斗声天上闻。

玉光叩地惊昆仑,留侯气魄吞太华。

费冠卿《闲居即事》:子房仙去孔明死,更有何人解指踪。

胡曾《咏史诗·圯桥》:“庙算张良独有余,少年逃难下邳初。

逡巡不进泥中履,争得先生一卷书。

开济由来变盛衰,五车才得号鎡基。

留侯功业何容易,一卷兵书作帝师。

(温庭筠 《简同志》)愧非黄石老,安识子房贤。

功业嗟落日,容华弃(彳且)川。

(李白《赠烧阳张司户燧》)张良未遇韩信贫,刘项存亡在两臣。

暂到下邳受兵略,来投漂母作主人。

贤哲栖栖古如此,今时亦弃青云士。

(李白《猛虎行》)李白《赠韦秘书子春二首(之二)》:留侯将绮里,出处未云殊。

终与安社稷,功成去五湖。

许浑《题勤尊师历阳山居》:二十知兵在羽林,中年潜识子房心。

苍鹰出塞胡尘灭,白鹤还分楚水深。

春诉酒瓶浮药气,晚携棋局带松阴。

徐寅《忆旧山》:游鱼不爱金杯水,栖鸟敢求琼树枝。

陶景恋深松桧影,留侯抛却帝王师。

李德裕《余所居平泉村舍近蒙韦常侍大尹特改...

带有韩字古风诗句

1. 张良未遇韩信贫,刘项存亡在两臣。

《猛虎行》李白张良没有遇到明主,和韩信因为没有遇到明主而困顿。

2. 当时亦笑张丽华,不知门外韩擒虎。

《虢国夫人夜游图》苏轼可是当年他却曾嘲笑过陈叔宝、张丽华一味享乐,不恤国事,不知道韩擒虎已经带领隋兵迫近宫门。

3. 淮阴市井笑韩信,汉朝公卿忌贾生。

《行路难·其二》李白当年淮阴市人讥笑韩信怯懦无能,汉朝公卿大臣嫉妒贾谊才能超群。

4. 高冠佩雄剑,长揖韩荆州。

《忆襄阳旧游赠马少府巨》李白我那时戴高冠佩雄剑,长揖不拜荆州韩朝宗。

5. 贾氏窥帘韩掾少,宓妃留枕魏王才。

《无题二首》李商隐贾女隔帘窥韩寿,是爱他年轻貌美,魏王梦见甄氏留枕,赋比作宓妃。

6. 韩信在淮阴,少年相欺凌。

《赠新平少年》李白韩信在淮阴的时候,有市井少年欺凌他。

7. 乐毅方适赵,苏秦初说韩。

《秋日炼药院镊白发,赠元六兄林宗》李白我就像乐毅刚刚到赵国,苏秦刚刚去游说韩国一样。

8. 高冠佩雄剑,长揖韩荆州。

《忆襄阳旧游,赠马少府巨》李白我那时戴高冠佩雄剑,长揖不拜荆州韩朝宗。

9. 韩生信英彦,裴子含清真。

《送韩准、裴政、孔巢父还山》李白老韩你英才勃发,老裴你清真飘逸。

10. 昨日韩家后园里,看花犹似未分明。

《金陵听韩侍御吹笛》李白韩侍御吹起了玉笛,风流倜傥,笛声飞响流韵。

“马行无力皆因瘦,人不风流只为贫。

”这句诗出自哪里?全诗是什么...

出自《增广贤文》。

《增广贤文》为中国古代儿童启蒙书目。

又名《昔时贤文》、《古今贤文》。

书名最早见之于明代万历年间的戏曲《牡丹亭》,据此可推知此书最迟写成于万历年间。

后来,经过明、清两代文人的不断增补,才改成现在这个模样,称《增广昔时贤文》,通称《增广贤文》。

作者一直未见任何书载,只知道清代同治年间儒生周希陶曾进行过重订,很可能是民间创作的结晶。

其中有:马行无力皆因瘦,人不风流只为贫。

贫居闹市无人问,富在深山有远亲。

谁人背后无人说,哪个人前不说人。

有钱道真语,无钱语不真。

山中有直树,世上无直人。

宁可人负我,切莫我负人。

有茶有酒多兄弟,急难何曾见一人。

山中也有千年树,世上难逢百岁人。

养子不教如养驴,养女不教如养猪。

城门失火,殃及池鱼。

百年成之不足,一旦败之有余。

是非终日有,不听自然无。

知足常足,终身不辱。

知止常止,终身不耻。

贫穷自在,富贵多忧。

不以我为德,反以我为仇。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知我者为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晴天不肯去,只待雨淋头。

忍得一时之气,免得百日之忧。

近来学得乌龟法,得缩头时且缩头。

黑发不知勤学早,看看又是白头翁。

儿孙自有儿孙福,莫为儿孙作马牛。

三杯通大道,一醉解千愁。

一日夫妻,百世姻缘。

富人思来年,穷人思眼前。

击石原有火,不击乃无烟。

莫笑他人老,终须还到老。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

有茶有酒多兄弟,急难何曾见一人。

山中也有千年树,世上难逢百岁人。

养子不教如养驴,养女不教如养猪。

城门失火,殃及池鱼。

百年成之不足,一旦败之有余。

是非终日有,不听自然无。

知足常足,终身不辱。

知止常止,终身不耻。

贫穷自在,富贵多忧。

不以我为德,反以我为仇。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知我者为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晴天不肯去,只待雨淋头。

忍得一时之气,免得百日之忧。

近来学得乌龟法,得缩头时且缩头。

黑发不知勤学早,看看又是白头翁。

儿孙自有儿孙福,莫为儿孙作马牛。

有花方酌酒,无月不登楼。

虎生犹可近,人熟不堪亲。

生不论魂,死不认尸。

人无横财不富,马无野草不肥。

人恶人怕天不怕,人善人欺天不欺。

善恶到头终有报,只争来早与来迟。

黄河尚有澄清日,岂可人无得运时。

见事莫说,问事不知。

闲事休管,无事早归。

龙生龙子,虎生豹儿。

龙游浅水遭虾戏,虎落平阳被犬欺。

一举首登龙虎榜,十年身到凤凰池。

十年窗下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

建议有空通读全文,祝好!

表达支持的诗句

寄韩谏议注 杜甫 今我不乐思岳阳,身欲奋飞病在床。

美人娟娟隔秋水,濯足洞庭望八荒。

鸿飞冥冥日月白,青枫叶赤天雨霜。

玉京群帝集北斗,或骑麒麟翳凤凰。

芙蓉旌旗烟雾落,影动倒景摇潇湘。

星宫之君醉琼浆,羽人稀少不在旁。

似闻昨者赤松子,恐是汉代韩张良。

昔随刘氏定长安,帷幄未改神惨伤。

国家成败吾岂敢,色难腥腐餐枫香。

周南留滞古所惜,南极老人应寿昌。

美人胡为隔秋水,焉得置之贡玉堂。

译文眼下我心情不佳是思念岳阳,身体想要奋飞疾病逼我卧床。

隔江的韩注他品行多么美好,常在洞庭洗足放眼望八方。

鸿鹄已高飞远空在日月之间,青枫树叶已变红秋霜已下降。

玉京山众仙们聚集追随北斗,有的骑着麒麟有的驾着凤凰。

芙蓉般的旌旗被烟雾所淹没,潇湘荡着涟漪倒影随波摇晃。

星宫中的仙君沉醉玉露琼浆,羽衣仙人稀少况且不在近旁。

听说他仿佛是昔日的赤松子,恐怕是更象汉初韩国的张良。

当年他随刘邦建业定都长安,运筹帷幄之心未改精神惨伤。

国家事业成败岂敢坐视观望,厌恶腥腐世道宁可餐食枫香。

太史公留滞周南古来被痛惜,但愿他象南极寿星长泰永昌。

品行高洁之人为何远隔江湖,怎么才能将他置于未央宫上?

求《南史·陶弘景传》的翻译

[size=150]陶弘景(公元456-536),表字通明,晚年号华阳隐居,是丹阳郡秣陵县(今江苏江宁县)人。

当初他母亲梦见一条青龙从自己怀中飞出,又看见两个天人手里拿着香炉来到她家里,随后就怀孕了,生下了陶弘景。

但她看到的青龙却是没有尾巴的,自己独自飞上天去了。

据说这预兆了后来陶弘景终身不娶、没有子嗣。

从童年时候起,陶弘景就有与众不同的品行和志向。

他在六岁时就能理解自己读的书,并能撰写文章。

七岁时读了《孝经》、《毛诗》(即《诗经》)、《论语》等几万字的书籍。

后来,在他十岁的时候,有一位,同乡得到一本晋代人葛洪写的《神仙传》。

他看到里面关于淮南八公等神仙的故事后,便感叹地说:“读了这本书,便使人产生壮志凌云的胸怀,有修仙学道的志气。

”于是他不分昼夜地研究、探寻这本书中的事理,立下了修仙学道、长生久视的志向。

他曾经对人说:“仰望青天白云和太阳,就不觉得象原来那样遥远不可及了。

” 长大成人后,他身高七尺四寸,神情精明、仪容秀美,眼睛明亮、眉宇开阔,耳朵长而形体精致。

他读了一万多卷书,善于弹琴和下棋,精于草书和隶书的书法。

宋顺帝升明三年(公元479)三月,齐高帝作相国。

他当时才二十多岁,便被荐举为“诸王侍读”,后来又授予他“奉朝请”的官职(可定期参加朝会)。

他虽然身居权贵之门,却始终藏形匿迹,不与外界的人打交道,每天只是展卷阅读。

朝廷中有关礼仪和典章制度方面的事情,大多由他决定。

陶弘景本来是个不求荣华富贵的人,一直想辞官归隐。

他曾经在给亲友的信中说:“畴昔之意,不愿处人间,年登四十,志毕山薮。

今三十六矣,时不我借……”永明十年(公元492),他果然向皇帝上表请求辞官归隐。

皇帝下诏准许了他的请求,并赐送他成束的绢帛作为礼物。

到他离开的时候,朝中公卿士大夫之流都到征虏亭来为他饯行,张设了许多帷帐,为他举行的告别宴会。

去那里的车马太多,互相拥挤,堵塞了道路。

人们说这是自宋、齐两朝以来,从未有过的事情。

朝野上下的人都觉得他非常荣耀。

他便隐居在句容县的句曲山上(今江苏西南部,地跨句容、金坛等县境)。

他常说:“这座山下是第八洞宫,名叫金坛华阳之天,周围有一百五十里边界。

汉代的时候有咸阳三茅君(茅盈和他的两个弟弟),他们得道后来掌管此山,所以又叫茅山。

”于是他在山的中部建立了一处住宅,自号“华阳隐居”。

开始的时候他跟东阳郡的孙游岳学习符录和图谶等经文和道术。

后来他游遍了各个名山,寻求仙药。

每当经过山涧溪谷等地方,他都要在那里或坐或卧,吟咏诗文,久久徘徊,激动的心情难以平静。

他特别喜爱松间风涛之声。

一听到松涛响,他便禁不住心中欣欣然而乐。

有时他一个人独自去山泉、岩石的地方游览,远远看到他的人都以为是神仙。

当时,南朝著名的文学家、史学家,同时也是中国音韵学鼻祖的沈约,正在东阳郡作郡守。

由于尊崇他的志向和节操,沈约多次写信邀请他出来作官,但他始终没有接受。

梁武帝(一说齐高帝)曾经下诏问陶弘景“山中何所有?”言下之意是说山中什么也没有,还不如出来作官,也就什么都有了。

陶弘景写了“诏问山中何所有赋诗以答”:“山中有什么呢?山岭上有许多白云。

可惜白云只能供我自己赏心悦目,却不好用手捧来寄送给你啊!”巧妙地表示了自己不愿出山作官,不屑与时人为伍的高雅志向。

此诗顺口道来,语言平淡却内蕴深厚。

从此,后世的诗词文章中便把白云和隐者更加紧密地联系起来。

白云行踪飘忽,来去无迹,自由自在,无所挂碍,正象飘逸不群的隐士一样。

另一次梁武帝要他出来作官时,他干脆画了两头牛,一头无拘无束地散漫在水草之间,另一头戴着金笼头,被人用绳子牵着,还用棒子驱赶着。

梁武帝看了也笑起来,知道他绝不会出来作官了,也就打消了迫他出仕的念头。

永元初年(公元499-500),陶弘景修筑了一栋三层楼的房子。

他自己住在上层,他的弟子们住在中层,来访的宾客住在下层。

从此他便断绝了和世人的交往,只准许一个家僮在他身边侍候他。

斋天四年(公元505),他又搬到积金东涧居住。

梁武帝萧衍原来就和他很有交情,登上皇位后,对他更是恩遇有加,不断地有书信往来,多至一个月中就有几封信,还经常派特使或仕宦前去探望他,经常给他送礼物去。

国家每当遇到吉凶、征讨等大事,都要派人去他那里咨询,因此当时的人们把他叫做“山中宰相”。

陶弘景之为人,谦虚谨慎,通达事理而不拘泥,无论在官在隐都自然地符合礼仪。

他的心明白如镜,遇到任何事都能立刻就了然于心。

他说起话来没有繁冗错乱,万一有也能立即觉察到。

他生性喜好著书立说,崇尚奇异超常的事物,爱惜自然的风光,年龄越大,其爱越深。

他特别精于阴阳五行,风角(以五音占四方之风而定吉凶)星算(占星术),山川地理,四方产物,中医的中药学。

他撰写了《帝代年历》,曾经制造过浑天象,说是“为了修道所须,不只是史官可以用”。

他善长道家的辟谷不食和导引轻身的修炼方法,已经过了八十岁时还显得很健壮。

他非常仰慕汉代张良的为人,说他“古贤莫比”...

包含“芳芳”的诗句有哪些?

包含“芳芳”的诗句有1.《点绛唇·宿雨朝寒》年代: 宋 作者: 王之道宿雨朝寒,芳时又过酴醿了。

舞环歌绕。

应恨金杯小。

零乱霜蕤,点缀青青草。

花间道。

曾遭花恼。

把酒呼晴昊。

2.《临江仙·倦客身同舟不系》年代: 宋 作者: 葛胜仲倦客身同舟不系,轻帆来访儒仙。

春风元巳艳阳天。

夭桃芳散锦,高柳欲飞绵。

千古海昌佳绝地,双凫暂此留连。

通宵娱客破芳尊。

兰亭修禊事,梓泽醉名园。

3.《长安古意》年代: 唐 作者: 卢照邻长安大道连狭斜,青牛白马七香车。

玉辇纵横过主第,金鞭络绎向侯家。

龙衔宝盖承朝日,凤吐流苏带晚霞。

百丈游丝争绕树,一群娇鸟共啼花。

啼花戏蝶千门侧,碧树银台万种色。

复道交窗作合欢,双阙连甍垂凤翼。

梁家画阁天中起,汉帝金茎云外直。

楼前相望不相知,陌上相逢讵相识。

借问吹箫向紫烟,曾经学舞度芳年。

得成比目何辞死,愿作鸳鸯不羡仙。

比目鸳鸯真可羡,双去双来君不见。

生憎帐额绣孤鸾,好取门帘帖双燕。

双燕双飞绕画梁,罗纬翠被郁金香。

片片行云著蝉鬓,纤纤初月上鸦黄。

鸦黄粉白车中出,含娇含态情非一。

妖童宝马铁连钱,娼妇盘龙金屈膝。

御史府中乌夜啼,廷尉门前雀欲栖。

隐隐朱城临玉道,遥遥翠幰没金堤。

挟弹飞鹰杜陵北,探丸借客渭桥西。

俱邀侠客芙蓉剑,共宿娼家桃李蹊。

娼家日暮紫罗裙,清歌一啭口氛氲。

北堂夜夜人如月,南陌朝朝骑似云。

南陌北堂连北里,五剧三条控三市。

弱柳青槐拂地垂,佳气红尘暗天起。

汉代金吾千骑来,翡翠屠苏鹦鹉杯。

罗襦宝带为君解,燕歌赵舞为君开。

别有豪华称将相,转日回天不相让。

意气由来排灌夫,专权判不容萧相。

专权意气本豪雄,青虬紫燕坐春风。

自言歌舞长千载,自谓骄奢凌五公。

节物风光不相待,桑田碧海须臾改。

昔时金阶白玉堂,即今唯见青松在。

寂寂寥寥扬子居,年年岁岁一床书。

独有南山桂花发,飞来飞去袭人裾。

4.《清平乐·薄情风雨》年代: 宋 作者: 向子諲薄情风雨。

断送花何许。

一夜清香无觅处。

却返云窗月户。

醉乡面米为春。

荆州富贵中人。

肯入芗林净社,玉山屡倒芳茵。

5.《减字木兰花·冷香浮动》年代: 宋 作者: 贺铸冷香浮动。

望处欲生胡蝶梦。

晓日曈昽。

愁见凝酥暖渐融。

鼓催歌送。

芳酒一尊谁与共。

寂寞墙东。

门掩黄昏满院风。

感恩父亲的诗(古代)

1、《魏风·陟岵》【先秦】《诗经》 陟彼岵兮,瞻望父兮。

父曰:嗟!予子行役,夙夜无已。

上慎旃哉,犹来!无止!陟彼屺兮,瞻望母兮。

母曰:嗟!予季行役,夙夜无寐。

上慎旃哉,犹来!无弃!陟彼冈兮,瞻望兄兮。

兄曰:嗟!予弟行役,夙夜必偕。

上慎旃哉,犹来!无死! 【译文】 这是一首征人思亲之作,是中国羁旅行役诗的源头。

远望当归,登高望乡,长歌当哭,痛切感人。

诗中亲人叮咛恍在耳边,幻境融合了想象与怀忆。

父亲的“犹来无止”,嘱咐他不要永远滞留他乡,这语气纯从儿子出发而不失父亲的旷达,拳拳爱子之心深切真挚。

表达的是对父亲的思念,却从中也看出了父亲的深情。

2、《北郭闲思》唐代:曹邺 山前山后是青草,尽日出门还掩门。

每思骨肉在天畔,来看野翁怜子孙。

【译文】 诗人看见房子四周茂盛的青草,也许想到了“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也许想起了当年送别亲人时那种“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的景象。

独守空居,不堪寂寞,思念亲人,只好整天外出,去乡间看看别的老人是怎样享受天伦之乐的。

空巢老人的孤独伤感跃然纸上,让人不胜唏嘘。

3、《忆父》清代:宋凌云 吴树燕云断尺书,迢迢两地恨何如?梦魂不惮长安远,几度乘风问起居。

吴燕相隔,岂止万里?路途迢迢,不能承欢膝下,思念之情无可排抑。

远嫁他方,离开父母,生怕有天“子欲养而亲不待”。

音信隔断的无奈与悲戚,承载着满满的思念。

【译文】 也因此只能入梦寻找,梦境中才能乘风万里回到父亲身边服侍孝敬。

梦中的渴望反衬了现实的无奈,让人倍觉伤感。

4、《诫子诗》:汉代:东方朔 明者处事,莫尚於中。

优哉游哉,与道相从。

首阳为拙;柳惠为工。

饱食安步,在仕代农。

依隐玩世,诡时不逢。

【译文】 是故才尽者身危,好名者得华;有群者累生,孤贵者失和;遗馀者不匮,自尽者无多;圣人之道,一龙一蛇。

形见神藏,与物变化。

随时之宜,无有常家。

西汉东方朔,向来以滑稽著名。

他是一个大隐士,但不隐于山林而隐于朝廷,因此,他也很希望自己的儿子能做到这一点。

既能生活无忧,也能悠哉世间。

因此把自己多年心得倾囊传授,对儿子的教诲和期望溢于言表。

东方朔洒脱不羁,但是这首诫子诗中的他却与普通的父亲没有分别。

5、《又示宗武》唐代:杜甫 觅句知新律,摊书解满床。

试吟青玉案,莫羡紫罗囊。

假日从时饮,明年共我长。

应须饱经街,已似爱文章。

十五男儿志,三千弟子行。

曾参与游夏,达者得升堂。

【译文】 这是杜甫写给最喜欢的次子宗武的诗,诗中包含着杜甫对孩子的无限期望。

他看到宗武学习作诗,兴奋之余,叮嘱孩子学习要专心,不要玩物丧志,生活要有节律,还要勤学经典,以先贤为楷模,持之以恒。

作为已经名动四方的诗人,看到儿子有望继承自己的衣钵,杜甫内心的欣慰和喜悦可想而知。

6、《骄儿诗》(节选)唐代:李商隐 爷昔好读书,恳若自著述。

憔悴欲四十,无肉喂蚤虱。

儿慎勿学爷,读书求甲乙。

穰苴司马法,张良黄石街。

便为帝王师,不假更纤悉。

【译文】 李商隐才高未用,一生沉沦下僚。

他不希望儿子学自己的样子,希望他学兵法,长大为国安边,有所建树。

诗的大部分篇幅写儿子,惬意自豪之情溢于笔端;写自己篇幅虽不多,但感慨弥深,自嘲自怨,深寓怀才不遇之悲愤。

纯用白描,笔端充满感情。

轻怜爱抚之中时露幽默,后面却饱含着的沉沦不遇之泪,也许可以用“含泪的微笑”来形容。

7、《为二女适袁氏者作》清代:郑燮 官罢囊空两袖寒,聊凭卖画佐朝餐,最惭吴隐奁钱薄,赠尔春风几笔兰。

身为康熙秀才、雍正举人、乾隆进士的郑板桥,一身正气,两袖清风。

【译文】 女儿出嫁无钱置办嫁妆,便以一幅兰竹图代替,并在上面题了这首诗。

贫困如斯,却气节如此,后人吟咏已然心折不已,女儿女婿更当为之骄傲。

如此家风传世,郑板桥当真没有折没了历史上的美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