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知道汉口江汉关诗词
武汉关的历史谁知道
1861年开埠前,清政府在武汉三镇仅设有内陆关卡,如武昌的江关、汉阳的朝关、汉(口)西的宗 江汉关关、汉口的汉关。汉口开埠后,内陆关卡一并撤消,建立以汉关为基础的江汉关。1861年3月,英国单方面公布了《扬子江贸易章程》和《长江通商章程十二款》定:“外商商运货到长江中上游,只需在镇江办备手续,即可在镇江以上各口随意装卸合法商货,返镇江前可勿庸履行任何海关手续。”从而导致外轮蜂拥进入长江中、上游。时任湖广总督的官文对此表示不满。 官文遂向清廷上奏折,请求在汉口设关。几经周折,总理衙门大臣奕诉终于颁发札谕曰:“……至汉口地方,据该督奏称,必须设关,自应准其建立,查验出进各货……”
1863年1月1日,江汉关开幕仪式在汉黄德道兵备道江汉关督郑兰的出席下正式开关(在1863年1月1日前,江汉关在筹备期间,仅稽查货物并未全行征税,直到正式开关后,方开始征税)。1863年1月15日,首任江汉关税务司狄妥玛向总税务司赫德报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江汉关改名为武汉关。这幢大楼经历了80年的洗礼,依然显示出无穷的魅力。如今国家已将其列为优秀历史建筑,成为武汉的标志性建筑。 同时,江汉关是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历史产物,是我们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活教材”。新的历史时期,我们要赋予江汉关新的含义,我们希望中华民族的优美旋律回荡在武汉的上空。
江汉关的相关歌曲
《江汉关的钟》是一首描写武汉历史建筑“江汉关”的歌曲,江汉关见证了武汉三镇百年沧桑。江汉关的钟声陪伴着几代武汉人的成长,是饱含众多武汉人情感的武汉标志性建筑。《江汉关的钟》是由日本音乐家森田公一作曲,陈星宇作词。.【江汉关的钟】 作曲:森田公一 作词:陈星宇 发布时间:2013年6月23日[first] 远方钟声又响起 如此动听 两江苏醒勃发生机 又见黄鹤掠白云
起伏的浪花 人生的喧哗 总有你陪伴到如今 无论我会走到哪里 我心中都有你大钟在高唱 三镇上空回荡 阵阵钟声响 一阵阵暖流 满胸膛 大钟在高唱 多少悲伤惆怅 一路上成长 一路上赋予 新希望

汉口江汉关诗词
[sekond] 远方钟声又响起 勾起回忆 眺望龟蛇江水东不去 叹息走过的痕迹生活的艰辛 未知的命运 明天依然要继续 长长的江滩上清风起 静静听 钟声语大钟在高唱 三镇上空回荡 一次次迷茫 总是有你 在身旁 大钟在高唱 抬头一缕朝阳 张开了翅膀 绽放微笑 在路上大钟在高唱 三镇上空回荡 阵阵钟声响 一阵阵暖流 满胸膛 大钟在高唱 多少悲伤惆怅 一路上成长 一路上赋予 新希望江汉关的历史发展
1862年1月1曰经清廷总理事务衙门批准,江汉关正式建立。江汉关的建立在武汉走出中古迈入近代历史中扮演着多重角色。它既是中国走向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产物;也是中国从闭关走向开放的载体。它既体现了西方对中国的入侵;也表现出武汉经济近代化的起步。它既是中外势力交汇的契合点;也是国内政治力量在武汉角逐的缓冲带。
江汉关的主要职责:一是征收进出口税,二是缉私,三是长江上下游航道的测量与建设,还曾管辖邮政。江汉关的组织和管理方式完全按英国方式,独立于中国之外。江汉关的设立,使武汉由内地商品集散地发展成为内连腹地,外达海洋的近代商埠。它所确定的一系列保证中外贸易进行的近代管理制度,规范着中外商人的商业行为,也为外商深入中国腹地进行贸易掠夺了组织保证。
江汉关大楼则是1921年破土动工的,历时3年,1924年落成。由英国建筑师恩九生设计,汉协盛营造厂修建,它位处沿江大道90度转角的特殊部位,外观呈欧洲文艺复兴时期流行特征,楼高83.8公尺。江汉关大楼无论从外观还是建筑质量,都堪称当时国际先进水平,工程技术人员和工人都付出了巨大的心血。“江汉关”三个大字由当时湖北省教育厅厅长、著名书法家宗彝所写。
83.

汉口江汉关诗词
今天,江汉关不仅只是一历史性建筑物,而且是中西文化碰撞的结果,它是汉口开埠的见证人,它是武汉沧桑经历的纪念碑。 海关是一个主权国家在边界上执行进出国境的法令、督货运、征收关税和查禁走私等职责的行政机关。汉口江汉关是一座具有希腊古典式和欧洲文艺复兴时期建筑风格的建筑物,由于它耸立在沿江大道直角部位,使大楼的东、北两面展现在人们眼前,不像上海、广州三处海关大楼那样与左右两边房屋排列在一起。江汉关大楼四周的建筑物均较它低得多,故江汉关特别引人瞩目,既庄重且典雅。用途:海关(原),博物馆(现) 地址:沿江大道86号 设计:景明洋行斯九生 施工:魏清记营造厂 结构:钢筋混凝土 层数:4层(钟楼1层,共8层) 建成时间:1924年 。
江汉关大楼的简介
江汉关大楼是武汉市的标志性建筑之一,位于江汉路和沿江大道的交汇处,左侧与沿江大道平行,正门朝东。1861年,英国政府根据《中英天津条约》第10款,迫使清政府将镇江、九江、汉口辟为对外贸易口岸,并分设海关。汉口海关——江汉关于1861年11月成立。1922年11月4日,江汉关成立60周年时,该楼举行奠基典礼,1924年1月21日落成。共耗银100万两,由英资思九生洋行设计并督,上海魏清记营造厂承包。这幢4层的海关大楼座落在突出江面的地段,方便视江面活动;同时巧妙地构成了这两条马路的对景。大楼占地1499平方米,建筑面积4009平方米,总高度
46.3米,钟楼顶端高出地面
83.8米,为武汉当时最高建筑。由英国建筑师景明设计,恒纪建筑公司承建,1922年动工,1924年落成。占地1400平方米,高约40米,钟楼顶端高出地面
83.8米。整个建筑具有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流行风格。底层主体建筑为正方形五层结构,外墙用麻石砌筑,底墙厚约1至2米,正门有两人合抱的麻石圆柱8根,门前的台阶有23级,上面还有汉白玉踏步5级;庄重雄伟。底层上为长方形建筑。再上为因层20米高的钟楼:底层为大钟摆砣室,二层为大钟机件室,三层为大钟时针室,上层为七个音阶组成的音响室。
钟楼的四面都有直径约4米的钟面,针长
1.7米。晴朗天气,十里以外可见。按刻奏乐、按时打点的钟声亦远播数里,解放前所奏乐曲为英国女王加冕时演奏的《女王万岁》 。在大楼的奠基石上,也刻着担任我国总税务司职务的英国人安格联的名字。到处都打上了英国殖民者迫使我国开汉口为商埠、并且牢牢控制我汉口海关(当时称江汉关)主权的印记。解放后,人民政府接管了海关,并且正式定名为武汉关,曾用《东方红》乐曲取代了《女王万岁》。武汉关大楼是武汉海关办公处所。
大楼临江一侧的底层外墙上,嵌有三块铜牌:一块是扬子江技术委员会标识的武汉海拔高度,字迹模糊、无法辨认;一块上刻“民国廿年八月十九日大水最高点
53.65英尺”,这是当年汉口被洪水淹没时的最高水位;另一块上刻“1954年8月18日下午3时,最高洪水位
29.73米(以吴松为零点)”,是当年武汉市水利局标记的那次特大洪水的最高水位。 在这座大楼建成以前,江汉关署设在今天津路下首市政协大楼之前的英国领事馆驻地。
江汉关的特色钟楼
江汉关钟楼,从主楼平台上至顶层计4层楼,钟面直径3米。钟楼的机件系瑞士蔡氏土麦士钟表厂制造,报时装置系由美国安达森迈尔公司制造,整个机件的安装均由汉口的达卫长和亨达利钟表公司承担,具体组装由王衡量师傅负责。钟楼顶层有一座六方形的装置,即由7个不同音阶的铜钟组成的音响室。第三层系大钟的时针室,时针长
1.5公尺。第二层系大钟的机件室,低层大厅是摆砣室。
大钟是按刻奏乐,敲的是威斯特敏斯特曲,据《英汉辞海》解释:此曲是指英国伦敦议会大厦钟楼大笨钟所奏的钟曲,由于议会坐落在伦敦威斯特敏斯特区,故钟曲也由此得名。1794年,英国著名作曲家克洛兹设计以4个音符为一组的“报刻”音乐,首先被剑桥大学新落成的圣玛丽教堂钟楼所采用,世称“剑桥钟声”。1859年,英国议会大厦钟楼亦敲此曲,故而声名大振。伦敦市民常常听到钟声便核对时间,此钟声与歌颂英女王无关。

汉口江汉关诗词
“剑桥钟声”宛若德国古典音乐家勃拉姆斯第一交响乐的主题曲。钟曲按每一个小时奏4小节16个音符的规律运行,按点敲钟,声音洪亮,远近皆闻。钟楼顶上还安装了一个风向仪,由4个英文字母组成:E、S、W、N (East东、South南、West西、North北)。仪上还立有一个镏金英式帆船标志,别具特色。钟楼的管理系由外班结关关员负责,每星期五与停泊在长江中的英国军舰核对格林威治天文台标准时间,以便校正时差,如需拨快可将钟表内的“绞盘”向上转动,反之则向下转动,转动的次数,则视钟的快慢时差而定。每星期六上午10时,由水手上钟楼对机件擦洗加油,并将悬吊的牵引钟锤卷扬一次,以转动落锤运转时钟,钟在报时时不能卷扬钟锤,卷扬钟锤时不能过于靠近滑轮,以免折断钢丝使钟停顿。
还要检查钟锤下的沙箱,是否到位或装满沙石,以备万一钢丝折断,接住钟锤免生事故。钟楼开始报时是1924年1月18日。钟楼顶层平台,是了望信号台,站在台上可鸟瞰汉口港全景,并可用望远镜观察进出港口的轮船,通过信号员打出旗语,指挥轮船进港或出港。这个信号台由4个信号员轮流值班,每6个小时轮换一次,分班值守。白天挂上红灯笼,表明有轮船自下游进港;挂上绿灯笼,表明有轮船自上游进港。信号员同时用电话向副检查长报告有关轮船上下游出港口情况,如船名、位置和动态等情况,俟当班人员一一记入登记簿内,并在公告栏上公布,以便海关工作人员进行查验。
钟楼的四面都有直径约4米的钟面,针长
1.7米。晴朗天气,十里以外可见。按刻奏乐、按时打点的钟声亦远播数里,解放前所奏乐曲为英国女王加冕时演奏的《女王万岁》 。在大楼的奠基石上,也刻着担任我国总税务司职务的英国人安格联的名字。到处都打上了英国殖民者迫使我国开汉口为商埠、并且牢牢控制我汉口海关(当时称江汉关)主权的印记。解放后,人民政府接管了海关,并且正式定名为武汉关,曾用《东方红》乐曲取代了《女王万岁》。
武汉关大楼成为武汉海关办公处所。大楼临江一侧的底层外墙上,嵌有三块铜牌:一块是扬子江技术委员会标识的武汉海拔高度,字迹模糊、无法辨认;一块上刻“民国廿年八月十九日大水最高点
53.65英尺”,这是当年汉口被洪水淹没时的最高水位;另一块上刻“1954年8月18日下午3时,最高洪水位
29.73米(以吴淞为零点)”,是当年武汉市水利局标记的那次特大洪水的最高水位。
在这座大楼建成以前,江汉关署设在今天津路下首市政协大楼之前的英国领事馆驻地。

汉口江汉关诗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