芳春平春绿,清夜子规啼。(唐·沈全期《夜宿七盘岭》)
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唐·李白《蜀道难》)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唐·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花落子规啼,绿窗残梦迷!(唐·温庭筠《菩萨蛮·其六》)
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宋·翁卷《乡村四月》)
为什么古诗词中基本上都有子规啼这三个字
蜀道难—李白 噫吁嚱!危乎高哉!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 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 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巅. 地崩山摧壮士煞费苦心,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 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 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渡愁攀援. 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 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扶膺坐长叹. 问君西游何时还?畏途巉岩不可攀. 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 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使人听此凋朱颜! 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 飞湍瀑流争喧豗,砅岩转石万壑雷. 其险也如此,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 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所守或非亲,化为狼与豺. 朝避猛虎,夕避长蛇,磨牙吮血,杀人如麻. 锦城虽云乐,不如早还家.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侧身西望长咨嗟. “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唐·李白《古风》) “祖舜宗尧自太平,秦皇何事苦苍生.不知祸起萧墙内,虚筑防胡万里城.”(唐·胡曾《长城》) “秦皇筑长城,乃为万世利.连山绝谷势蜿蜒,雄图自足制中外.” (清·杨鸾) “秦筑长城比铁牢,蕃戎不敢过临洮.虽然万里连云际,争得尧阶三丈高.”(唐·汪遵《长城》)忆秦娥—李白 箫声咽,秦娥梦断秦楼月,秦楼月,年年柳色,灞陵伤别.乐游原上清秋节,咸阳古道音尘绝,音尘绝,西风残照,汉家陵阙. 满庭芳—秦观 晓色云开,春随人意,骤雨才过还晴.古台芳榭, 飞燕蹴红英,舞困榆钱自落,秋千外、绿水桥平. 东风里,朱门映柳,低按小秦筝.
表达思念的古代诗词有哪些?
1.入我相思门,知我相思苦,长相思兮长相忆,短相思兮无穷极。
-李白《三五七言》2.凄凉别后两应同,最是不胜清怨月明中。
-纳兰性德《虞美人》3.相见争如不见,有情何似无情。
-司马光《西江月》4.天不老,情难绝。
心似双丝网,中有千千结。
-张先《千秋岁》5.似此星辰非昨夜,为谁风露立中宵。
-黄景仁《绮怀诗二首其一》6.直道相思了无益,未妨惆怅是清狂。
-李商隐《无题六首其三》7.深知身在情长在,怅望江头江水声。
-李商隐《暮秋独游曲江》8.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李商隐《锦瑟》9.相思一夜情多少,地角天涯未是长。
-张仲素《燕子楼》10.兽炉沈水烟,翠沼残花片,一行行写入相思传。
-张可久《塞鸿秋》11.平生不会相思,才会相思,便害相思。
-徐再思《折桂令》12.一寸相思千万绪,人间没个安排处。
-李冠《蝶恋花》13.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白居易《长恨歌》14.重叠泪痕缄锦字,人生只有情难死。
-文廷式《蝶恋花》15.他生莫作有情痴,人间无地著相思。
-况周颐《减字浣溪沙》16.人生自是有情痴,此恨不关风与月。
-欧阳修《玉楼春》
古代诗词中子规啼血一词有何典故
子规啼血典出《史书·蜀王本纪》,言望帝禅位后化为杜鹃鸟,至春则啼,滴血则为杜鹃花,其声声啼叫是对恋人的呼唤,常用以形容哀痛之极;另传说古代蜀国王杜宇死后变为一只杜鹃鸟,每年春季,杜鹃鸟叫唤人们“快快布谷!”啼得流出了血染红了漫山的杜鹃花。
这便是成语“子规啼血”的来历。
古往今来有关‘子规啼血“歌谣、诗词数不胜数。
...
杜鹃在古代诗歌中有哪些内涵
杜鹃,又名子规、杜宇。
传说蜀中望帝死后化为杜鹃,到了春天,总要悲啼起来,使人听之 心酸。
生活中杜鹃也惯作悲啼,甚至啼出血来,诗人词客称之为“天地间的愁种子”。
因此杜 鹃作为悲苦愁怨的代表,成为中国诗歌传统意象之一。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李商隐借杜鹃的啼声唱出自己的悲歌。
“又闻子规 啼夜月,愁空山”,李白借杜鹃的啼声渲染蜀道之奇险怪异。
李山甫的“断肠思故国,啼血溅 芳枝”抒发故国之思。
杨万里的“无人打杀杜鹃子,雨外飞来头上声”表现自己进退两难的处境……尽管历代诗人词家由杜鹃引起的吟咏颇多, 但不同的作家从各自的境遇、 各样的角度 写出的感受又略有不同。
一、抒写家国之痛 “月解重圆星解聚,如何不见人归?今春还听杜鹃啼。
”《临江仙》中,朱敦儒面对宋室南 渡后,小朝廷一味偏安,不思恢复失地的现状非常痛心,一句“今春还听杜鹃啼”饱含词人无 限悲酸。
那凄凉悲苦的杜鹃啼声,以其在中国古典诗词的传统意象中所特有的含义,宣告了 主人公遭受的又一次打击,杜鹃鸟成为痛心国土沦丧、南北亲人不能团聚的代言人。
文天祥《金陵驿》尾联写道:“从今别却江南路,化作啼鹃带血归。
”自己无法生还故乡, 死后一定要化成啼血的杜鹃,飞回江南。
诗人的家国之痛抒发的柔婉含蓄,沉挚悲壮。
真山民《杜鹃花得红字》颔联吟道:“归心千古终难白,啼血万山都是红。
”杜鹃思归啼血, 碧血染红满山的杜鹃花,不正象征了诗人的家国之恨,也是碧血染成,永无休止吗? 杜甫在安史之乱中借杜鹃寄托故国之思:“我见常面拜,重是杜鹃魂。
”汪元量借杜鹃宣泄 亡国之痛:“南人堕泪北人笑,臣甫低头拜杜鹃。
”林景熙听到杜鹃的啼声,“蜀魂飞绕百鸟 臣,夜半一声山竹裂”,以杜鹃之极怨写尽凄怆的故国之思…… 这些诗词作家不约而同地给杜鹃附着上个人的主观色彩, 表现自己的故国之思、 家国之痛, 使本已凄清感人的情思愈发沉郁悲凉,幽怨邈远。
二、寄托羁旅之愁 晏几道 在《鹧鸪天》中借杜鹃极写羁旅生活的无奈: 十里楼台倚翠微,百花深处杜鹃啼。
殷勤自与行人语,不似流莺取次飞。
惊梦觉,弄晴时, 声声只道不如归。
天涯岂是无归意,争奈归期未可期。
在春天百花盛开的深处,离家作客的词人,听见了杜鹃“不如归去,不如归去”的啼叫,触 动了思家之念、作客之愁,道出了词人对浪迹在外、有家难归的生活的叹息。
黄升在《南柯子》的词尾哀叹:“粉痕销淡锦书稀。
怕见山南山北子规啼。
”羁旅之人听到 子规的劝归之声,悲从中来。
山南山北,暮春时节,无处不闻子规,纵然怕听见,也不得不 听见。
无可顿脱的离恨,至曲终仍绵绵无已。
崔涂在《春夕》的颔联写道:“蝴蝶梦中家万里,子规枝上月三更。
”月光之下,子规鸟哀 哀啼唤:“子归!子归!……”听着子规啼,想着蝴蝶梦,游子的心,该是何等的痛苦哀伤, 肝肠寸断。
读到此,谁能不为异乡漂泊的诗人尽洒同情之泪! 杜鹃鸟以其“不如归去,不如归去”的劝归之声,触动了游子内心深处脆弱的情弦,道出了 千百年来游子的共同心声。
三、渲染春闺之怨 诗词中,抒写女子别离之怨的颇多。
当女主人公处于深闺中,听着杜鹃的声声哀啼,别离 之久远、思念之深挚、会合之难期、相思之惆怅层层袭来,景与情和谐统一,组成一幅清丽 且含有寂寥哀伤情调的画图。
在《踏莎行》里,宋代词人洪迈描写了一位妇人对丈夫的思念:“杜鹃啼月一声声,等闲 又是三春尽。
”杜鹃啼月不只是创造了一种冷清的氛围,更是用“不如归去”的杜鹃声来表现 思妇对行人殷切的期待。
李重元在《忆王孙》里渲染了一个冷清的环境:“杜宇声声不忍闻。
欲黄昏。
雨打梨花深 闭门。
”一个幽怨的女子,在杜鹃声声中,消魂黄昏时,游荡在千里之外的芳心也不得不深 锁到常日紧闭的心扉中,杜鹃负荷了思妇的无穷愁思。
韦庄的《天仙子》里,“梦觉云屏依旧空,杜鹃声咽隔帘栊”,女主人公想起那音信久绝的 “玉郎”,又恨又爱。
毛文锡的《更漏子》里,“春夜阑,春恨切,花外子规啼月”,思妇切盼 情人归来的心情更是表现得淋漓尽致。
四、宣泄谪居之恨 一些诗人,因政治原因“远辞帝京”。
被贬之地往往山高水阔、地域荒僻、风波险恶,加上 政治境遇的难堪,诗人往往不胜其悲,怨愤横生。
此时此地,听见杜鹃的叫声,诗人岂能无 动于衷? 秦观贬谪彬州,在斜阳暮里听到杜鹃声声,愤然写道:“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 暮。
”这不正是词人被贬之后悲苦生活的真实写照吗? 白居易“谪居卧病浔阳城”时,埋怨自己的生活,“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写 尽了由长安贬到九江的谪居之恨,凄苦感人。
王国维《人间词话》里曾说,“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一切景语皆情语”。
杜鹃这 只鸟儿的精灵,成为引发愁情的触媒,甚至成为这种无形无质的情思的表象。
它衔着“天地 间的愁种子”,一路哀鸣,一路悲歌,飞翔在诗歌的王国里。
带有杜字古诗词
1、唐·卢从愿《奉和圣制送张说巡边》 上将发文昌,中军静朔方。
占星引旌节,择日拜坛场。
礼乐临轩送,威声出塞扬。
安边俟帷幄,制胜在岩廊。
作鼓将军气,投醪壮士觞。
戒途遵六月,离赠动三光。
槐路清梅暑,蘅皋起麦凉。
时文仰雄伯,耀武震遐荒。
衽席知无战,兵戈示不忘。
伫闻歌杕杜,凯入系名王。
2、唐·苏颋《扈从鄠杜间奉呈刑部尚书舅崔黄门马常侍》 翠辇红旗出帝京,长杨鄠杜昔知名。
云山一一看皆美,竹树萧萧画不成。
羽骑将过持袂拂,香车欲度卷帘行。
汉家曾草巡游赋,何似今来应圣明。
3、唐·王维《送梓州李使君》万壑树参天,千山响杜鹃。
4、唐·李白《宣城见杜鹃花》蜀国曾闻子规鸟,宣城又见杜鹃花。
5、唐·白居易《琵琶行》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
6、唐·李商隐《锦瑟》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7、唐·杜甫《杜鹃行》古时杜宇称望帝,魂作杜鹃何微细。
8、唐·杜牧《杜鹃》杜宇竟何冤,年年叫蜀门? 9、唐·温庭筠《河渎神》何处杜鹃啼不歇,艳红开尽如血。
10、宋·晏几道《鹧鸪天》陌上蒙蒙残絮飞,杜鹃花里杜鹃啼。
【拓展】古代姓“杜”的诗人有哪些? 1、杜甫 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汉族,本襄阳人,后徙河南巩县。
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
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称为“老杜”。
2、杜牧 杜牧(公元803-公元约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汉族,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
杜牧是唐代杰出的诗人、散文家,是宰相杜佑之孙,杜从郁之子。
唐文宗大和二年26岁中进士,授弘文馆校书郎。
后赴江西观察使幕,转淮南节度使幕,又入观察使幕,理人国史馆修撰,膳部、比部、司勋员外郎,黄州、池州、睦州刺史等职。
因晚年居长安南樊川别墅,故后世称"杜樊川",著有《樊川文集》。
杜牧的诗歌以七言绝句著称,内容以咏史抒怀为主,其诗英发俊爽,多切经世之物,在晚唐成就颇高。
杜牧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大杜"。
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
...
有哪些带着思乡情感的古诗
静夜思 李 白 床 前 明 月 光, 疑 是 地 上 霜。
举 头 望 明 月, 低 头 思 故 乡。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 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 遍插茱萸少一人。
十五夜望月 王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 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 不知秋思落谁家。
秋思 张 籍 洛阳城里见秋风, 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 行人临发又开封。
―― 秋风引 ―刘禹锡 何处秋风至? 萧萧送雁群。
朝来入庭树, 孤客最先闻。
― 长相思 纳兰性德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
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天净沙 秋思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人日思归 薛道衡 入春才七日, 离家已二年。
人归落雁后, 思发在花前。
古今吟咏杜鹃花的诗词有哪些
历代咏杜鹃花诗词选【唐】李白 唐宣城见杜鹃花蜀国曾闻子规鸟,宣城还见杜鹃花。
一叫一回肠一断,三春三月忆三巴。
【唐】李白 净兴寺杜鹃花一园红艳醉坡陀,自地连梢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