傲雪寒梅独自开,唯有伊人踏香来。懂得寒梅通彻骨,梅花香自苦寒来
赞扬梅花迎风傲雪的精神的诗句是
诗歌中的梅花意象 〖诗人们咏梅绝不只是为了描摹梅的物态,更重要的是借梅怡情,抒怀,表节。
咏梅诗之不同于一般的咏物诗,想是由于诗中报咏之梅,已经成为诗人心灵的客观对应物,一代一代层累凝聚着深刻的含义,体现了中国传统文人的独立高潮的心灵境界。
〗 梅花是中国古代常见的审美意象。
它以其曲折多姿的形态,经霜耐寒的特性受到古代文人反复咏唱,诗人借助这客观之象,融进自身的主观之意,赋予梅花各种美好的品格。
主观之意与客观之象融合为一体,梅花的艺术形象既有理性也有感情,激发读者的想象。
现在就以宋诗为中心,说说梅花的意象,其主要意象有三:一是象征志土、贞土;二是象征隐者、高土;三是象征美人、仙子。
早在魏晋时期,梅花就被写入诗歌中,人们首先把它作为一般春花春树认识和描写,就比如萧纲的《雪里觅梅花》:后来梅花渐渐上升为独立的审美表现对象,而不仅仅作为春景的点缀,就自然产生了梅花独有的意象。
南朝鲍照在其《梅花落》中云:虽然仍视梅花为春花,但已看到梅花开在霜雪中的悲哀,意在托寓自身才能行不到发挥。
到了盛唐,张九龄在其仕途受挫之时所作的《庭梅咏》:在感怀身世的同时也体现了诗人坚毅不屈的意志,这是鲍诗所没有的。
至中唐朱庆馀《早梅》一诗,就把梅花傲雪作为高尚品性加以赞美:在此就可看出,诗人已经赋予了梅花高风亮节的品性。
尤其是宋代,生活在龌龊尘世,志不得伸的诗人们更与梅花结下了不解之缘,他们看到在寒霜季节盛开的梅花,傲雪耐寒,独入清香,于是就把它诠解为一种孤高绝俗,贞洁自爱的君子情操,以梅隐喻自身的美德。
欧阳修《对和雪忆梅花》描绘了梅花娴雅不俗,耐得寒冷,饱经霜打依旧傲然挺拔的贞秀丰姿。
宋初诗人韩维眼中梅花就是如此孤高绝俗,在严寒霜雪中保持铁骨芳姿。
《劲谢》=还有描写在恶劣环境下生长的梅花:(释显忠《石缝梅》)虽生长环境不好,但依然顽强自下而上,不随俗浮沉而保持真我。
北宋中期,经过苏轼等人的吟咏,梅花的君子意象得到进一步深化。
苏轼是梅花的乱,写了大量咏梅诗,在其诗中带有强力主观表现性,一方面,如前人一样淋漓尽致地展现诗人孤芳自赏,幽洁自持的性格志趣,另一方面也寄托了内心深处与世委蛇而又不甘沦弃的孤清与落寞。
(《松风亭下梅花盛开》)(《再用前韵》)。
(《再和杨公济梅花十绝》)等诗都可体现苏轼泳梅诗中高洁之志与孤寂之感交渗一体的双重感情取向。
在苏轼以后,也有不少借泳梅感慨落寞孤独的诗篇:(沈与尔《次韵梅花》)在寒夜独倚着树而叹息,是何等寂寥索寞。
陆游也甚爱梅,写下了的诗句(《城南王氏庄寻梅》)以盛开的梅花无人去欣赏,透露出怀才不遇的无奈与感伤。
另外李少云的《梅花落》:此比喻极为明显:抱负既然不能伸展,唯有顾影自怜了。
这些诗篇不但体现了诗人的个人思想感情,其中蕴涵的那份幽独寥落,冷清荒寒的感觉正是当时土大夫在仕途挫折时的经常体验。
到了南宋,国势飘摇,社会动荡,土人阶层涣散零落,诗人在受挫时感到尘世的不如意,而且还受道家逍遥自适人生哲学的影响,很多诗人寄情于山林,渴望过一种清净无为与世无争的生活,于是在咏梅诗中,出现了梅花另一个意象------隐者高士的意象。
梅花开在残腊初春之际,长于高山纲谷,水驿荒村,但它清香依旧,洁白无暇,给身处逆境的诗人以无限慰籍。
(王琪《梅花》)所表现的是一种平淡恬静的生活态度。
(张舜民《望子岭梅花方开用黄道韵》)(吕本中《早梅》)_(韩元吉《梅花》)含括了老庄的虚静淡泊,萧散自得的隐士襟怀,更包含着对个人志节操守的重视以及对个人精神自由的维护。
梅花自古就有的意象,早在柳宗元《龙城录》里已记载了一个梅花传说,隋开皇中赵师雄于寒冬时节在罗浮山中见一淡妆素服的美人,此女就是梅花所化。
此后诗人就爱将梅花比拟?lt;霜美人>,,。
这是由于梅花本身具有美人姿态,有清冷淡雅的美。
使人不由得将其看作是的女子,是忽然发现的惊心动魄的。
宋初诗人梅尧臣笔下的梅花是玲珑的小家碧玉:(《红梅》)在吴颐《次韵宪宣德红枨诗韵》里梅花就是一个不食人间烟火的高洁处子:也有诗人将梅花描绘成一个冰肌雪肤玉骨霜心的仙子(晁端友《梅花》)(朱熹《次韵列秀野前树梅》)(陆游《湖山寻梅》)在周必大眼中梅花既有仙子的袅娜多姿,又有邻家女子的娇涩可人可见梅花在诗人心中的地位是何等高尚与尊贵。
其实梅花这三个象征意象往往不是分离的,而是相融相通的。
在很多咏枨诗中,这三个象征意义是同时存在的。
比如欧阳修的《对和雪忆梅花》:既写出梅花傲雪坚毅的品格,也赞吧梅花如仙的形貌。
又如陆游的《开岁半月湖村梅开无馀偶得五诗以烟湿落梅村为韵》:久居荒芜之地的人,既是隐者,又像神秘的仙人,陆游巧妙地将这两个意象交织在一起,使此诗内容更丰富。
张孝祥的《道间见梅》中则把梅花描绘成一个孤高自爱的女子,其实也是把贞士和美人的意象结合了。
梅花的三个意象之所以能相融,是因为这三个意象都有共通的核心-- 贞洁的象征。
另外,以梅花来表达对远方朋...
看到傲雪盛开的梅花我突然想起了这两句诗是什么诗吗
花 王安石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山园小梅 林逋 众芳摇落独暄妍,占尽风情向小园。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
幸有微吟可相狎,不须檀板共金尊。
落花 宋祁 坠素翻红各自伤,青楼烟雨忍相忘。
将飞更作回风舞,已落犹成半面妆。
沧海客归珠有泪,章台人去骨遗香。
可能无意传双蝶,尽付芳心与蜜房。
与薛肇明弈棋赌梅花诗输一首(王安石) 华发寻春喜见梅,一株临路雪倍堆。
凤城南陌他年忆,香杳难随驿使来。
三衢道中 曾几 梅子黄时日日晴,小溪泛尽却山行。
绿阴不减来时路,添得黄鹂四五声。
梅花绝句(陆游) 闻道梅花坼晓风,雪堆遍满四山中。
何方可化身千亿,一树梅花一放翁。
李郎的诗 梅 一度相思一度逢,最情痴处最多情。
三千树居孤山下,此枝偏生山之陵。
秋瑾的《梅》 一度相逢一度思,最多情处最情痴。
孤山林下三千树,耐得寒霜是此枝。
赠范晔 陆凯 南朝 宋 折梅逢驿使,寄与陇头人。
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
忆梅 李商隐 定定住天涯,依依向物华。
寒梅最堪恨,长作去年花。
十一月中旬至扶风界见梅花 李商隐 匝路亭亭艳,非时袅袅香。
素娥惟与月,青女不饶霜。
赠远虚盈手,伤离适断肠。
为谁成早秀?不待作年芳 梅花绝句(之—) 陆游 闻道梅花圻晓风, 雪堆遍满四山中。
何方可化身千亿, 一树梅花一放翁。
梅花绝句(之二) 幽谷那堪更北枝, 年年自分着花迟。
高标逸韵君知否, 正是层冰积雪时。
梅花绝句(之三) 雪虐风号愈凛然, 花中气节最高坚。
过时自会飘零去, 耻向东君更乞怜。
早梅 南朝·谢燮 迎春故早发,独自不疑寒。
畏落众花后,无人别意看。
江梅 唐·杜甫 梅蕊腊前破,梅花年后多。
绝知春意好,最奈客愁何? 雪树元同色,江风亦自波。
故园不可见,巫岫郁嵯峨。
早梅 唐·齐己 万木冻欲折,孤根暖独回。
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
风递幽香出,禽窥素艳来。
明年如应律,先发望春台。
唐·王维 杂诗 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
来日倚窗前,寒梅著花未? 杂咏 唐·王维 已见寒梅发,复闻啼鸟声。
心心视春草,畏向玉阶生。
每遇寒冬,梅香醉人。
真可谓“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 古往今来,诗人为之作赋,画家为之挥毫。
吟梅之诗,历代不绝,辞章华美,意象幽远。
宋代林逋的“疏影横斜小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是颂其韵;宋代陈亮的“疏枝横玉瘦,小萼点珠光”是咏其神;宋代晏几道的“折得疏梅香满袖,暗喜春红依旧”是夸其香;宋代苏轼的“故作小红桃杏色,尚余孤瘦雪霜姿”是歌其姿。
梅花呵,你曲香而不娇,欹美而不露,独占寒冬,香溢早春。
古人品评梅花香为清、幽、浓远俱全。
清能透淡,幽能虑静,推之为上品花香。
人们痴爱梅花,更爱梅花的幽香。
“不与群芳争绝艳,花工自许寒梅。
”寻常的草木哪能品到其暗香呢?梅花的香为幽香脉脉,沁人心脾。
元朝王冕的咏梅诗,对梅花评价最高:“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尘。
忽然一夜清香发,散作乾坤万里春。
”诗人把梅花的怒乾坤,描绘得惟妙惟肖。
的确,一般鲜花,其香或清或幽,而梅花则清幽具备。
其香清幽不俗,令人久闻清新之感。
梅花,既有梅香,又有梅魂:“东风已有过来信,先返梅魂。
”(宋王灼《丑奴儿》;更有梅格:“一春花信二十四,纵有此花无此格。
”(宋陆游《芳华楼赏梅》);还有梅品:“诗老来知梅品在,更看绿叶与青枝。
”(宋苏轼《红梅》)。
古人对梅花精神咏叹的诗句甚多。
元朝王冕的“不要人夸好颜色,只流清气满乾坤”是对清高之志气的抒发;“疏花个个团冰雪,羌笛吹他不下来”对梅花高洁品格的评价;明朝刘基的“野梅烧不尽,时见两三花”赞颂着旺盛的生命力;清代宁调元的“溪水深处苍崖下,数点开来不借春”是伟大人格的写照;宋代林逋赞叹梅花“澄鲜只共邻僧惜,冷落犹嫌俗客看”。
清代秋瑾的《梅》:“冰姿不怕雪霜侵,羞傍琼楼傍古岭。
标格原因独立好,肯教富贵负初心。
”写出了傲岸不群,坚强不屈的品格。
折梅寄情,更是古代诗人喷泻情思的举动。
三国时吴国的陆凯写道:“折梅逢驿使,寄与陇头人,江南无所有,聊寄一枝春。
”其情其景博得人们的赏识。
但是,与其折梅“玉梅疏半落,犹是慰幽寻”,倒不如“返魂香入岭头梅”,使满岭的梅花盛开,给人以“一树寒梅白玉条,迥临村路傍溪桥,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销”的佳景,岂不更好!
关于银装素裹的诗句
银装素裹是指形容下雪后的一片白茫茫的景象,这样的诗句有很多,以下是精选的关于银装素裹的诗句。
渺万里层云,千山暮雪,只影向谁去?——元好问《摸鱼儿·雁丘词 / 迈陂塘》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卢梅坡《雪梅·其一》昔去雪如花,今来花似雪。
——范云《别诗》乱山残雪夜,孤烛异乡人。
——崔涂《除夜 / 巴山道中除夜书怀 / 除夜有怀》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毛泽东《沁园春·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柳宗元《江雪》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李白《行路难·其一》雪消门外千山绿,花发江边二月晴。
——欧阳修《春日西湖寄谢法曹歌》有梅无雪不精神,有雪无诗俗了人。
——卢梅坡《雪梅·其二》雪纷纷,掩重门,不由人不断魂,瘦损江梅韵。
——关汉卿《大德歌·冬》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佚名《采薇》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刘长卿《逢雪宿芙蓉山主人》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杜甫《绝句》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
——卢纶《和张仆射塞下曲·其三》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
——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高适《别董大二首》惨惨柴门风雪夜,此时有子不如无。
——黄景仁《别老母》终南阴岭秀,积雪浮云端。
——祖咏《终南望余雪》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
——陈毅《青松》浮生只合尊前老。
雪满长安道。
——舒亶《虞美人·寄公度》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
——李白《塞下曲六首·其一》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
——毛泽东《卜算子·咏梅》天将暮,雪乱舞,半梅花半飘柳絮。
——马致远《寿阳曲·江天暮雪》遥知独听灯前雨,转忆同看雪后山。
——纳兰性德《于中好·送梁汾南还为题小影》夜雪初霁,荠麦弥望。
——姜夔《扬州慢·淮左名都》江涵雁影梅花瘦,四无尘、雪飞云起,夜窗如昼。
——卢祖皋《贺新郎·挽住风前柳》水晶帘外娟娟月,梨花枝上层层雪。
——杨基《菩萨蛮·水晶帘外娟娟月》燕支长寒雪作花,蛾眉憔悴没胡沙。
——李白《王昭君二首》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雪月最相宜,梅雪都清绝。
——张孝祥《卜算子·雪月最相宜》数萼初含雪,孤标画本难。
——崔道融《梅花》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搁笔费评章。
——卢梅坡《雪梅·其一》溪深难受雪,山冻不流云。
——洪升《雪望》飞雪带春风,裴回乱绕空。
——刘方平《春雪》...
赞美梅花的诗词,分别赞美梅花怎样的品格赞美梅花的
墨梅元代:王冕吾家洗砚池头树,个个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好颜色,只流清气满乾坤。
这是一首题画诗.墨梅就是颜色艳丽的梅花.诗人赞美墨梅不求人夸,只愿给人间留下清香的美德,实际上是借梅自喻,表达自己对人生的态度以及不向世俗献媚的高尚情操.《梅花》年代: 宋 作者: 王安石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这首诗通过写梅花,在严寒中怒放、洁白无瑕,赞美了梅花高贵的品德和顽强的生命力。
《卜算子 咏梅》年代: 宋 作者: 陆游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
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
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这首词歌颂梅花傲霜雪,凌寒风,不畏强暴,不羡富贵的高贵品格。
自创赞美梅花的诗词!
瑞雪点素妆,又闻梅花香,几多相思寄惆怅,风扰帷帘弄忧伤。
冰魄淡淡光,清寂梧桐凉,依稀星星扰衷肠,醒在眼里睡梦乡。
浮生事无常,恩怨两茫茫,红烛游离在婚房,问君天涯在何方。
一曲琵琶伤,一杯清茶凉,一朵梅花独自芳,一丝惬意染银霜。
————《梅伤 》胡秉言
有关梅花的整首诗
《雪梅》 宋·卢梅坡 梅雪争春未肯降, 骚人搁笔费评章。
梅须逊雪三分白, 雪却输梅一段香。
画中诗句出自“扬州八怪”之一李方膺的《梅花》: 写梅未必合时宜,莫怪花前落墨迟。
《毛泽东诗词》·卜算子·咏梅 卜算子·咏梅 读陆游咏梅词,反其意而用之。
风雨送春归, 飞雪迎春到。
已是悬崖百丈冰, 犹有花枝俏。
俏也不争春, 只把春来报。
待到山花烂漫时, 她在丛中笑。
1961年12月 【译诗】 风雨将春天送走了, 飞雪又把春光迎来。
正是悬崖结下百丈冰柱的时节, 但仍然有花枝俏丽竞放。
俏丽但不掠春光之美, 只是把春天消息来报告。
待到山花开满大地时, 梅花就在花丛中欢笑。
【赏析】 梅花是中国古代文人墨客千年吟咏不绝的主题。
宋代林和靖,这位赏梅爱梅的大隐士就有不断吟唱梅花的诗篇。
以“妻梅子鹤”的感情寄寓于梅花之中,可谓爱梅之最的文人了。
毛主席在这里所据陆游咏梅词,反其意而用之的《卜算子·咏梅》的确与陆游所写大相径庭。
陆游写梅花的寂寞高洁,孤芳自赏,引来群花的羡慕与嫉妒。
而主席这首诗却是写梅花的美丽、积极、坚贞,不是愁而是笑,不是孤傲而是具有新时代革命者的操守与傲骨。
中国写梅之诗不计其数,大意境与大调子都差不多;毛主席的确以一代大诗人的风范,出手不凡,一首咏梅诗力扫过去文人那种哀怨、颓唐、隐逸之气,创出一种新的景观与新的气象,令人叹为观止,心服口服。
年复一年,风雨送春归去,但漫天大雪又将春天迎了回来。
哪怕县崖峭壁上结下百丈冰棱,面对如此寒冷的冬景,梅花仍然一支独秀,傲然挺拔。
诗人当然也依古训,以诗言志,也借梅寄志。
就在这“高天滚滚寒流急”的严峻当口(即:当时中国的三年自然灾害,以及反帝、反修的激烈斗争),诗人以隆冬里盛开的梅花勉励自己,劝慰他人,应向梅花学习,在如此险峻的情况下,勇敢地迎接挑战,去展示自己的俊俏。
诗人这个“俏”字用得极好,梅花从未出现这的形象就在这一个字上出现了。
这是喜悦者的形象、自信者的形象、胜利者的形象,当然这不仅是诗人眼中梅花的形象,也是诗人自己以及中国共产人的形象。
这个“俏”包含了多少层深刻的含义啊,积极进取、永不屈服。
下阕,诗人又把梅花的形象向纵深引导,它虽俏丽但不掠春之美,只是一名春天使者,为我们送来春的讯息。
而当寒冬逝去,春光遍野的时候,梅花却独自隐逸在万花丛中发出欣慰的欢笑。
梅花,它在诗人眼中是一名战士,它与严寒搏斗,它只为了赢得春天,通报春天的来临,然后退去,并不强夺春天的美景。
这一形象是大公无私、默默奉献的形象。
诗人在此已大大地深化了梅花的形象,它已成为一名国际共产主义战士的形象,它已从一个中国革命者成为一名世界革命者。
梅花在新中国里,它的形象已被诗人塑造成型,更加丰满高大了。
意思: 驿亭之外,靠近断桥的旁边,孤单寂寞地绽开了花,却无人作主。
每当日色西沉的时候,总要在内心泛起孤独的烦愁,特别是刮风下雨。
不想费尽心思去争芳斗春,一意听凭百花去嫉妒。
零落凋残变成泥又碾为灰尘,只有芳香依然如故。
鉴赏: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
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
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这是陆游一首咏梅的词,其实也是陆游自己的咏怀之作。
上片写梅花的遭遇:它植根的地方,是荒凉的驿亭外面,断桥旁边。
驿亭是古代传递公文的人和行旅中途歇息的处所。
加上黄昏时候的风风雨雨,这环境被渲染得多么冷落凄凉!写梅花的遭遇,也是作者自写被排挤的政治遭遇。
下片写梅花的品格:一任百花嫉妒,我却无意与它们争春斗艳。
即使凋零飘落,成泥成尘,我依旧保持着清香。
末两句即是《离骚》“不吾知其亦已兮,苟余情其信芳”,“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的精神。
比王安石咏杏:“纵被东风吹作雪,绝胜南陌碾成尘”之句用意更深沉。
陆游一生的政治生涯:早年参加考试被荐送第一,为秦桧所嫉;孝宗时又为龙大渊、曾觌一群小人所排挤;在四川王炎幕府时要经略中原,又见扼于统治集团,不得遂其志;晚年赞成韩侂胄北伐,韩侂胄失败后被诬陷。
我们读他这首词,联系他的政治遭遇,可以看出它是他的身世的缩影。
词中所写的梅花是他高洁的品格的化身。
唐宋文人尊重梅花的品格,与六朝文人不同。
但是象林和靖所写的“暗香、疏影”等名句,都只是高人、隐士的情怀;虽然也有一些作家借梅花自写品格的,但也只能说:“原没春风情性,如何共,海棠说。
”(南宋肃泰来《霜天晓角·咏梅》)这只是陆游词“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的一面。
陆游的友人陈亮有四句梅花诗说:“一朵忽先变,百花皆后香。
欲传春信息,不怕雪埋藏。
”写出他自己对政治有先见,不怕打击,坚持正义的精神,是陈亮自己整个人格的体现。
陆游这首词则是写失意的英雄志士的兀傲形象。
我认为在宋代,这是写梅花诗词中最突出的两首好作品。
赏析: 陆 游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
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
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